目前位置: 漢語查 成語 形容心裏壓力大的成語

形容心裏壓力大的成語


1忍辱負重 [ rěn rǔ fù zhòng ]

解釋 忍受恥辱;承當重任。指為了重任而忍受一切屈辱。

出處 晉 陳壽《三國誌 吳誌 陸遜傳》:「國家所以屈諸君使相承望者,以仆有尺寸可稱,能忍辱負重故也。」

2任重道遠 [ rèn zhòng dào yuǎn ]

解釋 擔子很重;路程很遠。比喻責任重大;要經曆長期的奮鬥。

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3咄咄逼人 [ duō duō bī rén ]

解釋 ①氣勢洶洶;盛氣淩人;言語或神態中有一種威脅逼人的氣勢。咄咄:表示驚奇的聲音。②形容本領趕上或超過別人;令人驚詫。

出處 晉 衛鑠《與釋某書》:「衛有一弟子王逸少,甚能學衛真書,咄咄逼人。」

4鋒芒逼人 [ fēng máng bī rén ]

解釋 鋒芒:刀劍之類武器的刀口和尖端;比喻人的銳氣;才幹等。形容言詞話語尖銳犀利;給人以威脅。

出處 華而實《漢衣冠》第二回:「想借著師友淵源、故舊情誼來籠絡這位鋒芒畢露的身居要位的武將。」

5如牛負重 [ rú niú fù zhòng ]

解釋 像牛負擔著沉重的東西。比喻負擔很重。

出處 《佛說四十二章經》:「夫為道者,如牛負重,行深泥中。」

6威武不屈 [ wēi wǔ bù qū ]

解釋 強暴的壓力不能使之屈服;表示堅貞頑強。威武:權勢;武力。

出處 先秦 孟軻《孟子 滕文公下》:「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7泰山壓頂 [ tài shān yā dǐng ]

解釋 比喻遭遇到極大的壓力和打擊。

出處 明 賈鳧西《木皮詞 正傳》:「給了他個泰山壓頂沒有躲閃,把那助紂為虐的殺個淨,直殺的血流漂杵堵了城門。」

8負屈銜冤 [ fù qū xián yuān ]

解釋 銜:用嘴含,這裏指心裏懷著。身上背著委屈,心裏懷著冤枉。指蒙受冤屈,得不到昭雪。

出處 元·無名氏《後庭花》第四折:「今日個勘成了因奸致命一凶賊,還了報了這負屈銜冤兩怨鬼。」

9負重致遠 [ fù zhòng zhì yuǎn ]

解釋 負:背著;致:送到。背著重東西走遠路。比喻能夠負擔艱巨任務。

出處 南朝 宋 範曄《後漢書 趙憙傳》:「更始曰:‘繭栗犢,豈能負重致遠乎?」

10委重投艱 [ wěi zhòng tóu jiān ]

解釋 委:委托、托付。指委以重任,授予艱難使命。

出處 宋·周密《齊東野語·表答用先世語》:「則今茲爰立之命,乃所以委重投艱而已,又辭乎?」

11負弩前驅 [ fù nǔ qián qū ]

解釋 弩:弓箭。背著弓箭走在前麵。表示極為尊敬。

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司馬相如列傳》:「至蜀,蜀太守以下郊迎,縣令負弩矢前驅,蜀人以為寵。」

12負薪之憂 [ fù xīn zhī yōu ]

解釋 意指背柴勞累,體力還未恢複。有病的謙詞。

出處 西漢 戴聖《禮記 曲禮上》:「君使士射,不能,則辭以疾,言曰:‘某有負薪之憂。’」

13驚心動魄 [ jīng xīn dòng pò ]

解釋 原指作品文辭優美;使人感受極深;震動極大。後形容令人震驚、感動、緊張之極。

出處 南朝 梁 鍾嶸《詩品》上卷:「文溫以麗,意悲而遠,驚心動魄,可謂幾乎一字千金。」

14輾轉反側 [ zhǎn zhuǎn fǎn cè ]

解釋 翻來複去;睡不著覺。形容心事重重。

出處 《詩經 周南 關雎》:「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15大庭廣眾 [ dà tíng guǎng zhòng ]

解釋 庭:舊時指官署的廳堂;後泛指大院子;大庭:寬大的場所;廣:多;眾:許多人。指聚集了很多人的公開場合。也作「廣庭大眾」。

出處 漢 孔鮒《孔叢子 公孫龍》:「如此人於廣庭大眾之中,見悔而不敢鬥爭。」

16強詞奪理 [ qiǎng cí duó lǐ ]

解釋 指無理強辯;想說成有理的。

出處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43回:「座上一人忽曰:‘孔明所言,皆強詞奪理,均非正論,不必再言。」

17憂心忡忡 [ yōu xīn chōng chōng ]

解釋 忡忡:憂愁不安的樣子。心事重重;十分憂愁。

出處 《詩經 召南 草蟲》:「未見君子,憂心忡忡。」

18高枕無憂 [ gāo zhěn wú yōu ]

解釋 把枕頭墊得高高的;無憂無慮地睡大覺。原形容平安無事;不必擔憂。後也指思想麻痹;放鬆警惕。

出處 《舊五代史 世襲傳二 高季興》:「且遊獵旬日不回,中外之情,其何以堪,吾高枕無憂矣。」

19驚弓之鳥 [ jīng gōng zhī niǎo ]

解釋 被弓箭嚇怕了的鳥。比喻受過驚嚇的人;遇到一點情況就惶恐不安。也作「傷弓之鳥」。

出處 《晉書 王鑒傳》:「黷武之眾易動,驚弓之鳥難安。」

20從容不迫 [ cóng róng bù pò ]

解釋 從容:不慌不忙;鎮靜;不迫:不急促。形容臨事不慌不忙;鎮定沉著。

出處 魏蘭《原序》:「當其臨事之時,從容不迫,顏色不變,尤非庸常之輩所能及。」

21盛氣淩人 [ shèng qì líng rén ]

解釋 淩:欺壓。以驕橫的氣勢壓人。形容傲慢自大;氣勢逼人。

出處 清 曾國藩《求闕齋語》:「今日我以盛氣淩人,預想他日人亦盛氣淩我。」

22惴惴不安 [ zhuì zhuì bù ān ]

解釋 指擔心害怕(惴惴:恐懼、擔憂的樣子)。

出處 《詩經 小雅 小宛》:「惴惴小心,如臨於穀。」

23無所事事 [ wú suǒ shì shì ]

解釋 無:沒有;事事:從事某種事情。閑著什麼事都不幹。

出處 明 歸有光《送同年丁聘之之任平湖序》:「然每晨入部升堂,祗揖而退,卒無所事事。」

24有目共睹 [ yǒu mù gòng dǔ ]

解釋 睹:看見。大家的眼睛都能看得見。形容極其明顯。

出處 清 錢謙益《錢牧齋尺牘 上卷 與王貽上之一》:「惟有日、貝葉,清閑送老。世間文字茫茫如前塵積卻,門下散花落彩如卿雲在天,有目共睹。」

25心有餘悸 [ xīn yǒu yú jì ]

解釋 指可怕的事情雖已過去;心裏還感到害怕。悸:因為害怕而心跳。

出處 柳洲《風雨桃花洲》:「談到三年前倒圩的情景,趙老大心有餘悸地說:‘那次桃花洲的人淹死了一半,莊稼全毀了。’」

26心急如焚 [ xīn jí rú fén ]

解釋 心裏急得像著了火一樣。形容心情極其焦急。焚:燒。

出處 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17回:「我越發覺得心急如焚,然而也是沒法的事,成日猶如坐在針氈上一般。」

27膽戰心驚 [ dǎn zhàn xīn jīng ]

解釋 戰:通「顫」,發抖。形容十分害怕。

出處 元 鄭光祖《芻梅香》第三折:「見他時膽戰心驚,把似你無人處休眠思夢想。」

28七上八下 [ qī shàng bā xià ]

解釋 形容心神不安的驚惶樣子。

出處 宋 宗杲說《大慧普覺禪師語錄》第21卷:「方寸裏七上八下,如咬生鐵橛,沒滋味時,切莫退誌。」

29張皇失措 [ zhāng huáng shī cuò ]

解釋 驚慌得不知怎麼才好。

出處 元 楊景賢《西遊記》:「你看他脅肩諂笑,趨前退後,張皇失措。」

30坐立不安 [ zuò lì bù ān ]

解釋 坐著站著都不安寧。形容煩躁、緊張的樣子。

出處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37回:「今日天使李俊在家,坐立不安。」

31十全十美 [ shí quán shí měi ]

解釋 十分完美;毫無欠缺。

出處 清 陳朗《雪月梅傳》:「賢侄出門也得放心,豈不是十全十美。」

32做賊心虛 [ zuò zéi xīn xū ]

解釋 做賊的人心裏虛。比喻做壞事的人疑神疑鬼;心神不安。

出處 宋 釋悟明《聯燈會要 重顯禪師》:「卻顧侍者雲:‘適來有人看方丈麼?’侍者雲:‘有。’師雲:‘作賊人心虛。’」

33迫不及待 [ pò bù jí dài ]

解釋 迫:急迫;待:等待。急迫得不再等待。形容心情非常著急。

出處 清 李汝珍《鏡花緣》第六回:「且係酒後遊戲,該仙子何以迫不及待,不奏聞請旨。」

34無所作為 [ wú suǒ zuò wéi ]

解釋 作為:做出成績。指工作中安於現狀;缺乏創造性。

出處 宋 朱熹《朱子語類》:「然黃帝亦曾用兵戰鬥,亦不是全然無所作為也。」

35眾目睽睽 [ zhòng mù kuí kuí ]

解釋 大家的眼睛都睜得大大地注視著。睽睽:睜大眼睛注意看的樣子。

出處 唐 韓愈《鄆州溪堂詩並序》:「新舊不相保持,萬目睽睽,公於此時能安以治之。」

36掩人耳目 [ yǎn rén ěr mù ]

解釋 掩:遮蓋。堵住人家耳朵;遮著人家的眼睛。比喻用假象迷惑;欺騙人。

出處 《新刊大宋宣和遺事》:「事跡顯然,雖欲掩人之耳目,不可得也。」

37誠惶誠恐 [ chéng huáng chéng kǒng ]

解釋 誠:確實;惶:害怕;恐:畏懼。原指封建官吏給皇帝上奏章時用的客套話;表示敬畏而又惶恐不安;現形容尊敬、服從或泛指心中有愧而恐懼不安。

出處 南朝 宋 範曄《後漢書 杜詩傳》:「詩自以無勞,不安久居大郡,求……奉職無效,久竊祿位,令功臣懷慍,誠惶誠恐。」

38心煩意亂 [ xīn fán yì luàn ]

解釋 心情煩躁;思緒紛亂。形容內心煩悶焦躁。煩:煩躁;意:心緒;心思。

出處 戰國 楚 屈原《楚辭 卜居》:「屈原既放三年,不得複見,竭智盡忠,蔽鄣於讒,心煩意亂,不知所從。」

39忐忑不安 [ tǎn tè bù ān ]

解釋 心裏七上八下安定不下來。忐忑:心神不安定。

出處 清 吳趼人《糊塗世界》第九卷:「兩道聽了這話,心裏忐忑不定。」

40艱苦奮鬥 [ jiān kǔ fèn dòu ]

解釋 在艱難困苦的條件下竭盡全力去工作或鬥爭。

出處 毛澤東《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第二章:「沒有中國共產黨在過去五十年間的艱苦奮鬥,挽救新的亡國危險是不可能的。」

41局促不安 [ jú cù bù ān ]

解釋 局促:也作「侷促」;或「跼促」;拘束;不自然。形容舉止受約束、不自然、不安靜的樣子。

出處 明 馮夢龍《東周列國誌》第12回:「昭公雖不治罪,心中怏怏,恩禮稍減於昔日。祭足亦覺跼蹐不安,每每稱疾不朝。」

42全力以赴 [ quán lì yǐ fù ]

解釋 赴法;前往。把全部力量都投進去。

出處 清 趙翼《二十二史劄記》:「故凡可以得名者,必全力以赴,好為苟難,遂成風俗。」

43驚魂未定 [ jīng hún wèi dìng ]

解釋 驚魂:受驚嚇的心靈。形容受驚嚇後;心情還沒有平靜下來。

出處 宋 蘇軾《謝量移汝州表》:「隻影自憐,命寄江湖之上;驚魂未定,夢遊縲絏之中。」

44驚慌失措 [ jīng huāng shī cuò ]

解釋 失措:舉止失去常態;不知如何是好。形容驚恐慌張;不知如何是好。

出處 《北齊書 元暉業傳》:「孝友臨刑,驚惶失措,暉業神色自若。」

45氣勢洶洶 [ qì shì xiōng xiōng ]

解釋 洶洶:聲勢盛大的樣子。氣勢很盛的樣子。形容氣勢凶猛。

出處 先秦 荀況《荀子 天論》:「君子不為小人之洶洶也輟行。」

46不屈不撓 [ bù qū bù náo ]

解釋 屈、撓:彎曲。不屈服。形容不畏強暴和困難;十分頑強;決不屈服。

出處 東漢 班固《漢書 敘傳下》:「樂昌篤實,不橈(撓)不詘(屈)。」

47惶恐不安 [ huáng kǒng bù ān ]

解釋 惶恐:驚慌、害怕。驚慌、害怕得不得安寧。

出處 東漢 班固《漢書 王莽傳下》:「人民正營。」唐 顏師古注:「正營,惶恐不安之意也。」

48心事重重 [ xīn shì chóng chóng ]

解釋 心裏掛著很多沉重的顧慮。

出處 羅廣斌、楊益言《紅岩》第二七章:「毛人鳳正心事重重地在地毯上來回走著。」

49處之泰然 [ chǔ zhī tài rán ]

解釋 處:處理;對待;之:代詞。泰:毫不在意很放心的樣子。形容處理事情不慌不忙;沉著鎮定。也指對事情無動於衷。也作「泰然處之」。

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雍也》:「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宋 朱熹注:「顏子之貧如此,而處之泰然,不以害其樂。」

50眾目昭彰 [ zhòng mù zhāo zhāng ]

解釋 大家都看得很清楚。昭彰:明顯。

出處 明 淩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五卷:「在你家裏搜出人腿來,眾目昭彰,一傳出去,不見得輕放過了你。」

51如坐針氈 [ rú zuò zhēn zhān ]

解釋 像坐在插著針的氈子上。形容心神不定;坐立不安。

出處 《晉書 杜錫傳》:「言辭懇切,太子患之。後置針著錫常所坐處氈中,刺之流血。」

52慌張失措 [ huāng zhāng shī cuò ]

解釋 慌張:驚慌失措。驚恐慌張得不知所措。

出處 明·酉陽野史《續三國演義》第25回:「卿家非時而來,慌張失措,有何事故?」

53欺大壓小 [ qī dà yā xiǎo ]

解釋 欺騙強大的,壓迫弱小的。

出處 元 馬致遠《漢宮秋》楔子:「為人雕心雁爪,做事欺大壓小,全憑諂佞奸貪。」

54事在人為 [ shì zài rén wéi ]

解釋 指事情要靠人去做的;在一定的條件下;事情能否做成要看人的主觀努力如何。

出處 明 馮夢龍《東周列國誌》:「事在人為耳,彼朽骨者何知。」

55泰然自若 [ tài rán zì ruò ]

解釋 泰然:鎮靜的樣子;自若:跟平常一樣。形容碰上意外、嚴重或緊急的情況;能沉著鎮靜;不慌不忙。

出處 《金史 顏盞門都傳》:「有敵忽來,雖矢石至前,泰然自若。」

56拍案驚奇 [ pāi àn jīng qí ]

解釋 對奇異的事情拍著桌子驚歎。明末淩蒙初有擬話本《初刻拍案驚奇》、《二刻拍案驚奇》。

出處 明末·淩濛初有擬話本《初刻拍案驚奇》、《二刻拍案驚奇》。

57翻來複去 [ fān lái fù qù ]

解釋 翻:翻轉。形容做事多次重複。

出處 宋·朱熹《朱子全書性理·理》:「橫說世如此,豎說也如此。翻來複去說都如此。」

58賊人膽虛 [ zéi rén dǎn xū ]

解釋 比喻做了壞事的人心裏總是不踏實。

出處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71回:「這本是鴛鴦戲語,叫他出來,誰知他賊人膽虛,隻當鴛鴦已看見他的首尾了。」

59無所不在 [ wú suǒ bù zài ]

解釋 到處都存在,到處都有。

出處 巴金《家》四:「電燈光死去時發出的淒慘的叫聲還在空中蕩漾,雖然聲音很低,卻是無所不在。」

60動魄驚心 [ dòng pò jīng xīn ]

解釋 使人神魂震驚。原指文辭優美,意境深遠,使人感受極深,震動極大。後常形容使人十分驚駭緊張到極點。

出處 清 姚衡《寒秀草堂筆記》第三卷:「秀水所稱,光彩煥發,動魄驚心。」

61千斤重擔 [ qiān jīn zhòng dàn ]

解釋 比喻重要的工作與任務。

出處 曾樸《孽海花》第六回:「本是乖巧不過的人,落得把千斤重擔卸在他身上。」

62張皇失錯 [ zhāng huáng shī cuò ]

解釋 張皇:慌張。驚慌得不知怎麼辦才好。

出處 元·楊景賢《西遊記·三官逢盜》:「你看他脅肩諂笑,趨前退後,張皇失錯。」

63張惶失措 [ zhāng huáng shī cuò ]

解釋 見「張皇失措」。

出處 巴金《秋》十一:「枚張惶失措地往四處看。」

64力不自勝 [ lì bù zì shèng ]

解釋 勝:經得住。由於力量不夠而使得自己經受不起。

出處 宋·張敦頤《六朝事跡·郗民化蛇》:「無飲食可實口,無窟可庇身,饑窘困迫,力不自勝。」

65賊人心虛 [ zéi rén xīn xū ]

解釋 指做了壞事的人,時刻膽戰心驚,怕壞事敗露。

出處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二十卷:「自古道賊人心虛,那趙昂因有舊事在心上,比王員外更是不同,嚇的魂魄俱無。」

66潑婦罵街 [ pō fù mà jiē ]

解釋 潑婦:潑辣凶悍的婦女。象潑婦在街上當眾謾罵。多指大肆攻擊、謾罵別人。

出處 鄒韜奮《經曆·新聞記者的作品》:「對政敵或爭論的對方有著誠懇的禮貌,一點沒有潑婦罵街的惡習氣。」

67汗不敢出 [ hàn bù gǎn chū ]

解釋 嚇得連汗都不敢往外冒了。形容緊張害怕到了極點。

出處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戰戰栗栗,汗不敢出。」

68萬目睽睽 [ wàn mù kuí kuí ]

解釋 睽睽:張目注視的樣子。在眾人的注視、監督下。

出處 唐·韓愈《鄆州溪堂詩並序》:「公私掃地赤立,新舊不相保持,萬目睽睽,公於此時能安以治之。」

69急張拘諸 [ jí zhāng jū zhū ]

解釋 形容局促不安、緊張慌亂的樣子。

©2024 hgcha.net 漢語查 郵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詞典、成語等漢語國學資料僅供參考,最終以新華字典、漢語詞典、成語詞典等書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