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漢語查 成語 形容特別擁擠的成語

形容特別擁擠的成語


1人多勢眾 [ rén duō shì zhòng ]

解釋 人多勢力大。

出處 清 曹雪芹《紅樓夢》:「話說金榮因人多勢眾,又兼賈瑞勒令賠了不是,給秦鍾磕了頭,寶玉方才不吵鬧了。」

2門庭若市 [ mén tíng ruò shì ]

解釋 門:原指宮門;庭:原指朝庭;現指院子;若:好像;市:集市;市場。原來形容宮門裏;朝庭上;進諫的人多得像在集市一樣;十分熱鬧。現在形容來的人很多;非常熱鬧。

出處 西漢 劉向《戰國策 齊策一》:「群臣進諫,門庭若市。」

3水泄不通 [ shuǐ xiè bù tōng ]

解釋 泄:泄漏。原意為水都流不出去。形容擁擠和包圍得非常嚴密。

出處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德山門下,水泄不通,佛事門中,風行草偃。」

4濟濟一堂 [ jǐ jǐ yī táng ]

解釋 濟濟:人多的樣子;堂:大廳。形容很多的人彙聚在一起。

出處 清 歸莊《靜觀樓講義序》:「今也名賢秀士,濟濟一堂,大義正言,洋洋盈耳。」

5座無虛席 [ zuò wú xū xí ]

解釋 虛:空;席:座席;座位。座位沒有空著的;形容出席的人很多。

出處 《晉書 王渾傳》:「時吳人新附,頗懷畏懼。渾撫循羈旅,虛懷綏納,座無空席,門不停賓,於是江東之士莫不悅附。」

6萬人空巷 [ wàn rén kōng xiàng ]

解釋 本指家家戶戶的人都奔向一個地方;以致住宅空蕩蕩的。現多指很多的人聚在一起;致使街巷都空了。形容轟動一時的盛況。

出處 宋 蘇軾《八月十七複登望海樓》詩:「賴有明朝看潮在,萬人空巷鬥新妝。」

7摩肩接踵 [ mó jiān jiē zhǒng ]

解釋 摩:接觸;踵:腳跟。肩挨肩;腳尖連著腳跟。形容人多擁擠;或比喻事物接連不斷的出現。

出處 西漢 劉向《戰國策 齊策一》:「臨淄之途,車轂擊,人肩摩。」

8熙熙攘攘 [ xī xī rǎng rǎng ]

解釋 熙熙:和樂的樣子;攘攘:紛亂的樣子。形容人來人往;非常熱鬧。

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貨殖列傳》:「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9絡繹不絕 [ luò yì bù jué ]

解釋 絡繹:前後相連;連續不斷。不絕:也是不斷之意。形容行人、車馬、船隻等來往頻繁;連續不斷。也作「絡繹不斷」。

出處 南朝 宋 範曄《後漢書 南匈奴傳》:「竄逃去塞者,絡繹不絕。」

10人聲鼎沸 [ rén shēng dǐng fèi ]

解釋 鼎沸:鼎水沸騰;原比喻形勢不安定;現比喻聲音嘈雜。形容人群的聲音吵吵嚷嚷;就象煮開了鍋一樣。

出處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 劉小官雌雄兄弟》:「一日午後,劉方在店中收拾,隻聽得人聲鼎沸。」

11車水馬龍 [ chē shuǐ mǎ lóng ]

解釋 車絡繹不絕;有如流水;馬首尾相接;好像遊龍。形容沿途車馬很多;成群結隊;繁華熱鬧的場麵。也作「馬龍車水」。

出處 南朝 宋 範曄《後漢書 皇後紀上 明德馬皇後》:「前過濯龍門上,見外家問起居者,車如流水,馬如遊龍。」

12人山人海 [ rén shān rén hǎi ]

解釋 人多得像大山大海一樣;形容聚集在一起的人特別多。

出處 《西胡老人繁勝錄》:「四山四海,三千三百,衣山衣海,卦山卦海,南山南海,人山人海。」

13人滿為患 [ rén mǎn wéi huàn ]

解釋 因人多造成了困難。

出處 郭沫若《洪波曲》第二章一:「客棧小,已經人滿為患。」

14比肩繼踵 [ bǐ jiān jì zhǒng ]

解釋 比肩:肩膀挨著肩膀;繼踵:腳尖碰著腳後跟。肩膀靠著肩膀;腳尖碰著腳根。形容人多擁擠。

出處 春秋 齊 晏嬰《晏子春秋 雜下九》:「臨淄三百閭,張袂成陰,揮汗成雨,比肩繼踵而在,何為無人?」

15賓客如雲 [ bīn kè rú yún ]

解釋 來客多得如聚集的雲層。形容客人多。

出處 明 馮夢龍《古今小說 月明和尚度柳翠》:「穿著布素,閉門念佛;雖賓客如雲,此日斷不接見,以此為常。」

16人來人往 [ rén lái rén wǎng ]

解釋 人來來往往連續不斷。也形容忙於應酬。

出處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一百十回:「這兩三天人來人往,我瞧著那些人都照應不到,想必你沒有吩咐,還得你替我們操點心兒才好。」

17熙來攘往 [ xī lái rǎng wǎng ]

解釋 熙、攘:喧鬧、紛亂的樣子。人來人往;喧鬧紛雜。

出處 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隻見這弄堂裏麵,熙來攘往,轂擊肩摩;那出進的轎子,更覺絡繹不絕。」

18挨肩擦背 [ āi jiān cā bèi ]

解釋 挨:靠近;擦:接觸。形容緊緊挨著;也形容人多而擁擠。

出處 《清平山堂話本 錯認屍》:「當日鬧動城裏城外人都得知,男子婦人,挨肩擦背,不計其數,一齊來看。」

19挨肩疊背 [ āi jiān dié bèi ]

解釋 形容人群擁擠。

出處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 勘皮靴單證二郎神》:「當日看的是挨肩疊背。」

20人多嘴雜 [ rén duō zuǐ zá ]

解釋 雜:雜亂,多種多樣。談論的人多,說法多種多樣。也指在場的人多,七嘴八舌。

出處 清 李汝珍《鏡花緣》:「閨臣恐人多嘴雜,說話不便,即同良箴,紅蕖,紫綃另在一房居住。」

21比肩疊跡 [ bǐ jiān dié jì ]

解釋 比:並。肩並肩,足跡相疊。形容人多。

出處 唐 柳宗元《與友人論為文書》:「榮古虐今者,比肩疊跡。」

22挨肩並足 [ āi jiān bìng zú ]

解釋 形容人群擁擠。

出處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 錢秀才錯占鳳凰儔》:「那山中遠近人家,都曉得高家新女婿才貌雙全,競來觀看,挨肩並足,如看神會故事的一般熱鬧。」

23轂擊肩摩 [ gǔ jī jiān mó ]

解釋 肩膀和肩膀相摩,車輪和車輪相撞。形容行人車輛往來擁擠。

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蘇秦列傳》:「臨葘之塗,車轂擊,人肩摩。」

24項背相望 [ xiàng bèi xiāng wàng ]

解釋 項:頸項。原指前後相顧。後多形容行人擁擠,接連不斷。

出處 南朝 宋 範曄《後漢書 左雄傳》:「監司項背相望,與同疾疢。」

25比肩接踵 [ bǐ jiān jiē zhǒng ]

解釋 肩碰肩,腳跟腳。形容人多擁擠或接連不斷。

出處 清 戴名世《序》:「天下之謬悠庸爛者,比肩接踵,不可勝數。」

26攘來熙往 [ rǎng lái xī wǎng ]

解釋 形容人來人往,非常熱鬧擁擠。

出處 《史記·貨殖列傳》:「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27挨山塞海 [ āi shān sè hǎi ]

解釋 形容人極多而擁擠不堪。

出處 明 淩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17卷:「那日觀看的人,何止挨山塞海。」

28挨三頂五 [ āi sān dǐng wǔ ]

解釋 形容人多,連接不斷。

出處 明 馮夢龍《古今小說 窮馬周遭際賣塠媼》第五卷:「但見紅塵滾滾,車馬紛紛,許多商販客人馱著貨物,挨三頂五的進店安歇。」

29張袂成陰 [ zhāng mèi chéng yīn ]

解釋 張開袖子能遮掩天日,成為陰天。形容人多。

出處 《晏子春秋·雜下九》:「晏子對曰:‘齊之臨淄三百閭,張袂成陰,揮汗成雨,比肩繼踵而在,何為無人?’」

30車馬輻輳 [ chē mǎ fú còu ]

解釋 輻輳:形容人或貨物像車輪上的輻條聚集在車轂上一樣。指車馬集聚擁擠。

出處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緣起首回:「兩旁歧途曲巷中,有無數的車馬輻輳,冠蓋飛揚,人往人來,十分熱鬧。」

31亞肩疊背 [ yà jiān dié bèi ]

解釋 前後的人肩背緊挨著。形容人多擁擠。

出處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23回:「武鬆在轎上看時,隻見亞肩疊背,鬧鬧嚷嚷,屯街塞巷,都來看大蟲。」

32踵接肩摩 [ zhǒng jiē jiān mó ]

解釋 摩肩接踵。肩挨肩,腳碰腳。形容人多,擁擠不堪。

出處 清·金捧閶《守一齋筆記·蘆花會》:「忽金鼓喧闐,儀衛甚盛,觀者踵接肩摩。」

33人千人萬 [ rén qiān rén wàn ]

解釋 形容人多。

34摩肩擦踵 [ mó jiān cā zhǒng ]

解釋 形容來往行人眾多,很擁擠。

35無中生有 [ wú zhōng shēng yǒu ]

解釋 把沒有的說成有。指憑空捏造。

出處 先秦 李耳《老子》:「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36人浮於事 [ rén fú yú shì ]

解釋 指工作中人員過多或人多事少。

出處 西漢 戴聖《禮記 坊記》:「故君子與其使食浮於人也,寧使人浮於食。」

37大庭廣眾 [ dà tíng guǎng zhòng ]

解釋 庭:舊時指官署的廳堂;後泛指大院子;大庭:寬大的場所;廣:多;眾:許多人。指聚集了很多人的公開場合。也作「廣庭大眾」。

出處 漢 孔鮒《孔叢子 公孫龍》:「如此人於廣庭大眾之中,見悔而不敢鬥爭。」

38大搖大擺 [ dà yáo dà bǎi ]

解釋 走路時身子搖擺;亂晃。形容舉動無所顧忌;揚揚自得的樣子。

出處 清 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五回:「次日早晨,大搖大擺出堂,將回子發落了。」

39七手八腳 [ qī shǒu bā jiǎo ]

解釋 原指比一般人多好幾個手腳。形容人多手雜;動作忙亂。

出處 宋 釋普濟《五燈會元》第20卷:「上尚七手八腳,三頭兩麵,耳聽不聞,眼覷不見,苦樂逆順,打成一片。」

40七嘴八舌 [ qī zuǐ bā shé ]

解釋 形容人多嘴雜;議論紛紛。也比喻讓別人充分發表意見。

出處 《好逑傳》第五回:「眾人正跑得有興頭上,忽被鐵公子攔住,便七嘴八舌地亂嚷。」

41接連不斷 [ jiē lián bù duàn ]

解釋 連續不間斷。

出處 明 馮夢龍《東周列國誌》:「陳設兵衛,自王宮起,直至光家之門,街衢皆滿,接連不斷。」

42信以為真 [ xìn yǐ wéi zhēn ]

解釋 把假的當作真的。信:相信。

出處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隻因他平日冒稱是宰相房玄齡之後,在人前誇炫家世,同僚中不知他的來曆,信以為真,把他十分敬重。」

43成千上萬 [ chéng qiān shàng wàn ]

解釋 成:達到一定數量;上:達到一定程度或數量。累計成千;達到萬數。形容數量極多。也作「成千成萬」、「成千累萬」。

出處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30回:「他看著那烏克齋、鄧和公這班人,一幫動輒就是成千累萬,未免就把世路人情看得容易了。」

44應接不暇 [ yìng jiē bù xiá ]

解釋 暇。空閑。風景好看;東西好而多;看不過來;或人、事物太多;來不及接待、應付。

出處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言語》:「從山陰道上行,山川自相映發,使人應接不暇。」

45多才多藝 [ duō cái duō yì ]

解釋 具有多方麵的才能和技藝。

出處 《尚書 金滕》:「予仁若考,能多材多藝,能事鬼神。」

46人才輩出 [ rén cái bèi chū ]

解釋 人才:指德才兼備的人或有某種特長的人;輩出:成批地連續出現。有才能的人一批接一批湧來。形容人才一批接一批不斷湧現。

出處 清 李漁《閑情偶寄 詞曲 格局第六》:「猶之詩、賦、古文以及時藝,其中人才輩出,一人勝似一人。」

47眾說紛紜 [ zhòng shuō fēn yún ]

解釋 紛紜:言論、事情等多而雜亂。說法多而雜。

出處 元 戴表元《剡源集》第20卷:「然當純公既沒,眾說紛紜,卒能堅忍植立。」

48議論紛紛 [ yì lùn fēn fēn ]

解釋 紛紛:眾多、雜亂的樣子。表明各種意見的言論多而雜亂。意見不一;說法眾多。

出處 明 馮夢龍《東周列國誌》:「新令既出,百姓議論紛紛,或言不便,或言便。」

49川流不息 [ chuān liú bù xī ]

解釋 川:河流;流:流動;息:停止。①比喻時光的流逝和大自然的運行永無休止。②亦形容行人、車馬、船隻等往來不絕。

出處 南朝 梁 周興嗣《千字文》:「川流不息,淵澄取映。」

50僧多粥少 [ sēng duō zhōu shǎo ]

解釋 和尚多,而供和尚喝的粥少。比喻物少人多,不夠分配。

出處 王朔《浮出海麵》:「國家有困難,僧多粥少,為國分憂嘛。」

51三人成虎 [ sān rén chéng hǔ ]

解釋 城裏本沒有虎;但隻要有三個人說城裏有虎;聽者就信以為真。比喻謠言或訛傳一再傳播;就能使人信以為真。

出處 西漢 劉向《戰國策 魏策二》:「夫市之無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鄲去大梁也遠於市,而議臣者過於三人矣。」

52寡不敵眾 [ guǎ bù dí zhòng ]

解釋 人少的敵不過人多的。

出處 先秦 孟軻《孟子 梁惠王上》:「寡固不可以敵眾。」

53眾口紛紜 [ zhòng kǒu fēn yún ]

解釋 紛紜:多而姑亂。人多嘴雜,議論紛紛。

出處 清·蒲鬆齡《聊齋誌異·阿纖》:「君無二心,妾豈不知?但眾口紛紜,恐不免秋扇之捐。」

54人多口雜 [ rén duō kǒu zá ]

解釋 指談論的人多,各種議論都有。

出處 《脂硯齋重評石頭記》第九回:「寧府人多口雜,那些不得誌的奴仆們端能造言誹謗主人。」

55七言八語 [ qī yán bā yǔ ]

解釋 形容人多語雜。

出處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八十三回:「妹子一心想笑話,你們七言八語,那裏還敢理會,實實不曾聽得。」

56接踵而至 [ jiē zhǒng ér zhì ]

解釋 踵:腳後跟;接踵:足跟相接。後頭的人腳尖挨上前頭人的腳跟;一個跟著一個來到。形容人特別多;絡繹不絕。或事情連續不斷地發生。也作「繼踵而至」、「接踵而來」。

出處 《新編五代史平話 唐史下》:「是日唐主大軍接踵而至。」

57山明水秀 [ shān míng shuǐ xiù ]

解釋 山光明媚;水色秀麗。形容風景優美。

出處 宋 黃庭堅《驀山溪 贈衡陽陳湘》:「眉黛斂秋波,盡湖南,山明水秀。」

58七嘴八張 [ qī zuǐ bā zhāng ]

解釋 形容人多語雜。

出處 《東周列國誌》第三二回:「眾官員一擁而前,七嘴八張的,都問道:‘世子何在?’」

59揮汗成雨 [ huī hàn chéng yǔ ]

解釋 揮:灑,潑。用手抹汗,汗灑下去就跟下雨一樣。形容人多。

出處 春秋 齊 晏嬰《晏子春秋 雜下九》:「齊之臨淄三百閭,張袂成陰,揮汗成雨,比肩繼踵而在,何為無人?」

60殺人如草 [ shā rén rú cǎo ]

解釋 形容殺人多,極輕視人命。

出處 清·冒襄《影梅庵憶語》:「群橫日劫,殺人如草。」

61水洩不通 [ shuǐ xiè bù tōng ]

解釋 彙:排泄。象是連水也流不出去。形容擁擠或包圍的非常嚴密。同「水泄不通」。

62善罷幹休 [ shàn bà gān xiū ]

解釋 善:好好地;甘休:情願罷休。好好地解決糾紛,不再鬧下去(多用於否定)。

出處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六十五回:「他看見奶奶比他標致,可比他得人心兒,他就肯善罷幹休了?」

63居心險惡 [ jū xīn xiǎn è ]

解釋 居心:存心;險:陰險;惡:惡毒。心地陰險惡毒。

64磕頭碰腦 [ kē tóu pèng nǎo ]

解釋 形容人多而相擠磕碰,或東西多而處處碰人。

出處 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83回:「這有何難?放著相大爺一個名進士,磕頭碰腦,滿路都是同年,這有甚麼難處!」

65一擁而入 [ yī yōng ér rù ]

解釋 擁:擁擠。一下子全都擁了進去,擠了進去。

出處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卷十五:「眾人一擁而入,迎頭就把了緣拿住,押進裏麵搜捉,不曾走了一個。」

66蜂擁而來 [ fēng yōng ér lái ]

解釋 象蜂群似的擁擠著過來。形容許多人一起過來。

出處 《史記·項羽本紀》:「陳涉首難,豪傑蜂起。」

67拍案驚奇 [ pāi àn jīng qí ]

解釋 對奇異的事情拍著桌子驚歎。明末淩蒙初有擬話本《初刻拍案驚奇》、《二刻拍案驚奇》。

出處 明末·淩濛初有擬話本《初刻拍案驚奇》、《二刻拍案驚奇》。

68比肩疊踵 [ bǐ jiān dié zhǒng ]

解釋 形容人多。疊踵,腳尖踩腳跟。

出處 清 陳康棋《郎潛紀聞》卷一:「遼沈舊人,勝朝遺耈,比肩疊踵,同掌絲綸。」

69挨肩迭背 [ āi jiān dié bèi ]

解釋 形容人群擁擠。

出處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 勘皮靴單證二郎神》:「當日看的是挨肩迭背。

70挨肩擦膀 [ āi jiān cā bǎng ]

解釋 指身體相貼近。也形容人群擁擠。

出處 元 劉君錫《來生債》第一折:「你怎麼偏要挨肩擦膀的,舒著手往我懷裏摸甚麼?」

71粥少僧多 [ zhōu shǎo sēng duō ]

解釋 比喻東西少而人多,不夠分配。

出處 鄒韜奮《學校與商場》:「小學教員比較是刻苦耐勞一點,可是各地因為粥少僧多,常常為爭奪飯碗而鬧得烏煙瘴氣。」

72駢肩累跡 [ pián jiān lèi jì ]

解釋 同「駢肩累跡」。

出處 宋·歐陽修《相州晝錦堂記》:「夾道之人,相與駢肩累跡,瞻望谘嗟。」

73肩摩踵接 [ jiān mó zhǒng jiē ]

解釋 肩碰肩,腳連腳。形容人多而擁擠。

出處 清 薛福成《庸庵筆記 幽怪二》:「終日人鬼雜處,肩摩踵接,不相畏避,亦不相聞問。」

74駢肩累踵 [ pián jiān lèi zhǒng ]

解釋 同「駢肩累跡」。

出處 清·王韜《瀛需雜誌》:「二十八日為城隍夫人誕辰,城中熱鬧,無異於城外,幾於傾邑若狂,士女往觀者,駢肩累踵。」

75駢肩累足 [ pián jiān lèi zú ]

解釋 同「駢肩累跡」。

出處 宋·歐陽修《相州晝錦堂記》:「夾道之人,相與駢肩累跡,瞻望谘嗟。」

76駢肩接跡 [ pián jiān jiē jì ]

解釋 同「駢肩累跡」。

出處 宋·劉炎《邇言》:「遊者駢肩接跡,觀者嘖嘖詠歎。」

77駢肩疊跡 [ pián jiān dié jì ]

解釋 形容人多擁擠。同「駢肩累跡」。

出處 清·劉大櫆《乞捐輸以待周急引》:「京師為四方之會,萬民之所聚處,仕宦賓旅,駢肩疊跡。」

78逐隊成群 [ zhú duì chéng qún ]

解釋 形容人多。

出處 清·彭養鷗《黑籍冤魂》第五回:「遊街的犯人,逐隊成群;看遊街的閑人,填街塞巷。」

79比肩迭跡 [ bǐ jiān dié jì ]

解釋 肩膀相靠,足跡相迭。形容人多。

出處 唐 柳宗元《與友人論為文書》:「榮古虐今者,比肩迭跡。」

80築舍道傍 [ zhù shè dào bàng ]

解釋 傍:通「旁」。在路旁蓋房子,同路人討論事情。比喻人多口雜,辦不成事。

出處 宋·司馬光《資治通鑒·晉孝武帝太元七年》:「此所謂築舍道傍,無時可成。」

81聚蚊成雷 [ jù wén chéng léi ]

解釋 許多蚊子聚集在一起飛;發出的聲音會像打雷一樣響。比喻許多人說一個人的壞話;危害甚大。

出處 東漢 班固《漢書 中山靖王劉勝傳》:「夫眾煦漂山,聚蚊成雷,朋黨執虎,十夫橈椎。」

82水楔不通 [ shuǐ xiē bù tōng ]

解釋 見「水泄不通」。

出處 《敦煌變文集·伍子胥變文》:「敕既下,水楔不通,川縣相知,榜標道路。」

83口多食寡 [ kǒu duō shí guǎ ]

解釋 吃飯的人多,但是食物很少。

出處 唐·韓愈《答胡生書》:「愈不善自謀,口多而食寡。」

84人多手雜 [ rén duō shǒu zá ]

解釋 指動手的人多。也隻人頭雜的場合,東西容易散失或丟失。

出處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三十七回:「老太太屋裏還罷了,太太屋裏人多手雜,別人還可已,那個主兒的一夥子人見是這屋裏的東西,又該使黑心弄壞了才罷。」

85屯街塞巷 [ tún jiē sè xiàng ]

解釋 形容人多擁擠。

出處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二十三回:「武鬆在轎上看時,隻見亞肩迭背,鬧鬧穰穰,屯街塞巷,都來看迎大蟲。」

86肩摩轂擊 [ jiān mó gǔ jī ]

解釋 肩膀和肩膀相摩,車輪和車輪相撞。形容行人車輛往來擁擠。

出處 西漢 劉向《戰國策 齊策一》:「臨淄之途,車轂擊,人肩摩,連衽成帷。」

87肩摩轂接 [ jiān mó gū jiē ]

解釋 肩相摩,轂相接。本形容行人車輛擁擠,後亦借指人才輩出,絡繹不絕。

出處 明·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華陽博議》:「肩摩轂接,競爽一時,殆古今所罕也。」

88腹有鱗甲 [ fù yǒu lín jiǎ ]

解釋 鱗甲:比喻人多巧詐的心。比喻居心險惡,不可接近。

出處 晉 陳壽《三國誌 蜀誌 陳震傳》:「孝起前臨至吳,為吾說正方腹中有鱗甲,鄉黨以為不可近。」

89袁安高臥 [ yuán ān gāo wò ]

解釋 漢時袁安未達時,洛陽大雪,人多出乞食,安獨僵臥不起,洛陽令按行至安門,見而賢之,舉為孝廉,除陰平長、任城令。見《後漢書·袁安傳》唐李賢注引《汝南先賢傳》。後因以「袁安高臥」為典,指身處困窮但仍堅守節操的行為。

出處 《後漢書·袁安傳》唐·李賢注引《汝南先賢傳》載:漢時袁安未達時,洛陽大雪,人多出乞食,安獨僵臥不起,洛陽令按行至安門,見而賢之,舉為孝廉,除陰平長、任城令。

90言三語四 [ yán sān yǔ sì ]

解釋 形容人多嘴雜,議論紛紛。

出處 元 武漢臣《玉壺春》第三折:「欲待要去嗬,又惹的人言三語四。」

91駕肩接武 [ jià jiān jiē wǔ ]

解釋 肩挨肩,腳碰腳。形容人多。

出處 《舊唐書·尹思貞李傑等傳論》:「有唐之興,綿曆年所,骨鯁清廉之士,懷忠抱義之臣,台省之間,駕肩接武。」

92連衽成帷 [ lián rèn chéng wéi ]

解釋 見「連衽成帷」。

出處 西漢·司馬遷《史記·蘇秦列傳》:「車轂擊,人肩摩;連衽成帷,舉袂成幕,揮汗成雨。」

93謀道作舍 [ móu dào zuò shě ]

解釋 造房子請教路人。比喻人多嘴雜,意見紛紛,辦不成事。

出處 宋·宋祁《雜說》:「謀道作舍,三年弗架。」

94龍多乃旱 [ lóng duō nǎi hàn ]

解釋 喻人多互相依賴,反而辦不成事。

出處 宋·李季可《鬆窗百說·恃眾》:「今不救之,罪分於眾而難責,則皆莫之顧,況橫身犯眾,為人肩利害事耶?諺所謂龍多乃旱是也。」

95比肩迭踵 [ bǐ jiān dié zhǒng ]

解釋 形容人多。迭踵,腳尖踩腳跟。

出處 清 陳康棋《郎潛紀聞》卷一:「遼沉舊人,勝朝遺耈,比肩迭踵,同掌絲綸。」

96為善最樂 [ wéi shàn zuì lè ]

解釋 做善事是最快樂的事。常用為勸人多行善事的格言。

出處 《後漢書·東平憲王蒼傳》:「日者問東平王,處家何等最樂?王言為善最樂。」

97亞肩迭背 [ yà jiān dié bèi ]

解釋 肩壓肩,背挨背。形容人多擁擠。

出處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23回:「武鬆在轎上看時,隻見亞肩迭背,鬧鬧穰穰,屯街塞巷,都來看大蟲。」

98眾喣山動 [ zhòng xǔ shān dòng ]

解釋 眾人吹氣,可以移山。比喻人多力量大。同「眾喣漂山」。

出處 明 李東陽《餘肅敏公傳》:「役未及興,而眾喣山動。」

99眾喣漂山 [ zhòng xǔ piāo shān ]

解釋 喣:吹氣。許多人吹氣,能使山漂走。比喻說壞話的人多了,能使人受到很大的損害。也比喻人多力量大。

出處 《漢書 中山靖王勝傳》:「夫眾喣漂山,聚蚊成雷。」

©2024 hgcha.net 漢語查 郵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詞典、成語等漢語國學資料僅供參考,最終以新華字典、漢語詞典、成語詞典等書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