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漢語查 成語 形容一個人很狼狽的成語

形容一個人很狼狽的成語


1丟盔卸甲 [ diū kuī xiè jiǎ ]

解釋 形容吃了敗仗狼狽逃跑的景象。

出處 元 孔學詩《東窗事犯》第一折:「唬得禁軍八百萬丟盔卸甲。」

2抱頭鼠竄 [ bào tóu shǔ cuàn ]

解釋 竄:逃跑;亂跑。抱著頭像老鼠一樣迅速逃跑。多用來形容受到沉重打擊狼狽逃跑的樣子。

出處 宋 蘇軾《代侯公說項羽辭》:「夫陸賈,天下之辯士,吾前日遣之,智窮辭屈,抱頭鼠竄,顛狽而歸,僅以身免。」

3同流合汙 [ tóng liú hé wū ]

解釋 思想、言行與惡劣的風氣、汙濁的世道相合。多指跟著壞人一起做壞事。流:流俗。

出處 戰國 鄒 孟軻《孟子 盡心下》:「同乎流俗,合乎汙世。」

4垂頭喪氣 [ chuí tóu sàng qì ]

解釋 垂頭:耷拉著腦袋;喪氣:失去誌氣;情緒低落。耷拉著腦袋;有氣無力。形容失意懊喪的樣子。

出處 唐 韓愈《送窮文》:「主人於是垂頭喪氣,上手稱謝。」

5氣急敗壞 [ qì jí bài huài ]

解釋 上氣不接下氣;狼狽不堪;慌張失措的樣子。形容羞怒、狼狽的樣子。

出處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五回:「隻見數個小嘍羅氣急敗壞,走到山寨裏叫道:‘苦也!苦也!’」

6狼狽為奸 [ láng bèi wéi jiān ]

解釋 狼狽:傳說狽是與狼同類的野獸;因前腿短;要趴在狼身上才能行動。狼和狽常一起出外傷害牲畜。奸:做壞事。比喻壞人互相勾結一起幹壞事。

出處 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詩翁畫客狼狽為奸,怨女癡男鴛鴦並命。」

7焦頭爛額 [ jiāo tóu làn é ]

解釋 頭部和額部被燒焦、灼爛。比喻受到嚴重打擊而慘敗。也形容忙得不知如何是好;非常狼狽窘迫。

出處 東漢 班固《漢書 霍光傳》:「令論功而清賓,曲突徙薪亡恩澤,焦頭爛額為上客耶?」

8屁滾尿流 [ pì gǔn niào liú ]

解釋 形容極度恐懼、驚惶;失去自禁。有時也形容忙得不可開交。

出處 元 康進之《李逵負荊》:「你要問俺名姓,若說出來,直唬得你屁滾尿流。」

9喪家之犬 [ sàng jiā zhī quǎn ]

解釋 失去主人家的狗。比喻失去靠山;無處投奔的人。

出處 明 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47回:「忙忙如喪家之犬,急急如漏網之魚。」

10丟盔棄甲 [ diū kuī qì jiǎ ]

解釋 盔:作戰時用的金屬防護帽;甲:作戰時穿的金屬防護衣。為了逃命;把盔和甲都丟掉了。形容打敗仗時逃命的狼狽情形。

出處 杜鵬程《在和平的日子裏》第三章:「他在辦公室裏被各種意外情況搞得丟盔棄甲,狼狽不堪的樣子。」

11狼狽不堪 [ láng bèi bù kān ]

解釋 狼狽:疲憊、窘迫的樣子;堪:忍受。指困頓窘迫的樣子。

出處 宋 朱熹《與政府劄子》:「風痰大作,頭目旋暈,幾欲僵臥,今已累日,精神愈見昏慢,委是狼狽不堪。」

12落荒而逃 [ luò huāng ér táo ]

解釋 離開大路;逃向荒野。形容戰敗後狼狽地逃走。也比喻處於尷尬窘迫境地時狼狽而去。

出處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玄德望見‘地公將軍’旗號,飛馬趕來,張寶落荒而走。」

13鼻蹋嘴歪 [ bí tà zuǐ wāi ]

解釋 形容疲累不堪或十分狼狽的樣子。

14爛額焦頭 [ làn é jiāo tóu ]

解釋 形容十分狼狽窘迫的樣子。

出處 宋 李綱《謝移灃州居住表》:「進不量其淺薄,退遂致於爛額焦頭。」

15進退狼狽 [ jìn tuì láng bèi ]

解釋 進退兩難;陷於困境。

出處 《三國誌·蜀誌·馬超傳》:「阜敘起於鹵城,超出攻之不能下;寬衢閉冀城門,超不得入。進退狼狽,乃奔漢中依張魯。」

16連滾帶爬 [ lián gǔn dài pá ]

解釋 形容害怕得慌亂逃走的樣子。

出處 清·無垢道人《八仙全傳》第89回:「一點不由他自身作主,連滾帶爬地跪了過來,抱住呂洞賓雙腿。」

17鼻青眼腫 [ bí qīng yǎn zhǒng ]

解釋 鼻子發青,眼睛腫起。形容臉部傷勢嚴重。亦比喻遭受嚴重打擊、挫折的。

出處 《醒世姻緣傳》第三五回:「眾人齊上,把一個德行之儒做下了個胯下之客,打得鼻青眼腫。」

18丟盔拋甲 [ diū kuī pāo jiǎ ]

解釋 見「丟盔卸甲」。

出處 《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後止,或五十步而後止。」

19掉頭鼠竄 [ diào tóu shǔ cuàn ]

解釋 轉過頭來像老鼠一樣逃竄。形容狼狽逃竄。

出處 明·許自昌《水滸記·縱騎》:「他怎肯網開三麵漫相遮,教我掉頭鼠竄無寧貼。」

20鼠竄狼奔 [ shǔ cuàn láng bēn ]

解釋 形容狼狽逃跑的情景。

出處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69回:「果然老百姓扶老挈幼,鼠竄狼奔,都奔東平府來。」

21寒酸落魄 [ hán suān luò pò ]

解釋 落魄:沮喪失意。形容不得誌時窮困、狼狽頹喪的樣子。

出處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誌》第九十七回:「(範睢)遂換去鮮服,妝作寒酸落魄之狀,潛出府門,來到驛館,徐步而行,謁見須賈。」

22東滾西爬 [ dōng gǔn xī pá ]

解釋 形容潰逃時的狼狽相。

出處 《中國民間故事選·鐵金剛》:「打得官兵東滾西爬,急忙逃命。」

23狼狽周章 [ láng bèi zhōu zhāng ]

解釋 倉皇驚恐。

出處 茅盾《對於文壇的一種風氣的看法》:「造成作家們此種忐忑不安、狼狽周章的心情,其直接的原因,不能不說是外來的束縛。」

24麵紅耳赤 [ miàn hóng ěr chì ]

解釋 臉和耳朵都紅了。形容因羞愧、窘迫、激動或發怒而臉色漲紅的樣子。

出處 宋 朱熹《朱子語類》第29卷:「今人有些小利害,便至於頭紅耳赤;子文卻三仕三已,略無喜慍。」

25進退兩難 [ jìn tuì liǎng nán ]

解釋 進和退都有困難。形容處於進不能進;退不能退的困境之中。

出處 元 鄭德輝《周公攝政》第一折:「娘娘道不放微臣進宮闈,進退兩難為。」

26氣味相投 [ qì wèi xiāng tóu ]

解釋 氣味:意指思想或誌趣;投:合得來。指人思想作風相同;彼此很合得來。

出處 宋 葛長庚《水調歌頭》:「天下雲遊客,氣味偶相投。暫時相聚,忽然雲散水空流。」

27朋比為奸 [ péng bǐ wéi jiān ]

解釋 朋比:朋黨比周的略語;同類人互相勾結;為:做;奸:邪惡;壞事。壞人勾結在一起幹壞事。

出處 宋 高登《高東溪集》:「此曹當盡伏誅,今且偃自恣,尚欲朋比為奸,蒙蔽天日。」

28同心協力 [ tóng xīn xié lì ]

解釋 團結一致;共同努力。協:合。

出處 《梁書 王僧辯傳》:「討逆賊於鹹陽,誅叛子於雲夢,同心協力,克定邦家。」

29一敗塗地 [ yī bài tú dì ]

解釋 一:一旦;塗地:「肝腦塗地」的省略。一旦失敗就肝腦塗地。形容徹底失敗;不可收拾。

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高祖本紀》:「天下方擾,諸侯並起,今置將不善,一敗塗地。」

30驕兵必敗 [ jiāo bīng bì bài ]

解釋 驕兵:恃強輕敵的軍隊。恃強輕敵的軍隊必定失敗。

出處 東漢 班固《漢書 魏相傳》:「恃國家之大,矜民人之眾,欲見威於敵者,謂之驕兵,兵驕者滅。」

31落花流水 [ luò huā liú shuǐ ]

解釋 指花殘凋落;隨流水漂去。原形容殘敗的暮春景色。常比喻好時光的流逝。後用來比喻殘亂而零落的樣子。或比喻敵人被打得慘敗。也作「流水落花」。

出處 唐 李群玉《奉和張舍人送秦煉師歸岑公山》詩:「蘭浦蒼蒼春欲暮,落花流水思離襟。」

32片甲不留 [ piàn jiǎ bù liú ]

解釋 甲:鎧甲;古代用皮革或金屬製成的用來防身護體的戰衣。連一片鎧甲也沒留下。形容全軍被消滅。

出處 清 錢彩《說嶽全傳》第23回:「為足的在此紮營,意欲等候番兵來,殺他一個片甲不留。」

33殘兵敗將 [ cán bīng bài jiàng ]

解釋 殘:殘餘的;不完整的;敗:輸。剩下的士兵;打敗的將官。形容損失慘重;被打得七零八落;失去戰鬥力的軍隊。也作「殘兵敗卒」、「敗將殘兵」。

出處 明 無名氏《伐晉興齊》第四折:「如今追擊殘兵敗將,遂收故境,引兵而回。」

34手忙腳亂 [ shǒu máng jiǎo luàn ]

解釋 形容做事慌張;沒有條理。

出處 宋 釋普濟《五燈會元 臨濟宗 鎮州大悲和尚》:「問:‘如何是大悲境?’師曰:‘千眼都來一隻收。’曰:‘如何是境中人?’師曰:‘手忙腳亂。’」

35驚慌失措 [ jīng huāng shī cuò ]

解釋 失措:舉止失去常態;不知如何是好。形容驚恐慌張;不知如何是好。

出處 《北齊書 元暉業傳》:「孝友臨刑,驚惶失措,暉業神色自若。」

36驚弓之鳥 [ jīng gōng zhī niǎo ]

解釋 被弓箭嚇怕了的鳥。比喻受過驚嚇的人;遇到一點情況就惶恐不安。也作「傷弓之鳥」。

出處 《晉書 王鑒傳》:「黷武之眾易動,驚弓之鳥難安。」

37惱羞成怒 [ nǎo xiū chéng nù ]

解釋 惱:氣惱;羞:羞臊。指由於氣惱、羞臊而大怒。

出處 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六回:「那撫台見是如此,知道王協台有心瞧他不起,一時惱羞成怒。」

38從容不迫 [ cóng róng bù pò ]

解釋 從容:不慌不忙;鎮靜;不迫:不急促。形容臨事不慌不忙;鎮定沉著。

出處 魏蘭《原序》:「當其臨事之時,從容不迫,顏色不變,尤非庸常之輩所能及。」

39一敗如水 [ yī bài rú shuǐ ]

解釋 形容軍隊打了大敗仗;像水潑到地上那樣不可收拾。形容失敗慘重。

出處 毛澤東《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當第一時期,富農耳裏聽得的是所謂江西一敗如水,蔣介石打傷了腳,坐飛機回廣東去了。」

40沆瀣一氣 [ hàng xiè yī qì ]

解釋 沆瀣:夜間的水氣。這裏指唐僖宗時;擔任主考官的崔沆;錄取了一個叫崔瀣的考生。所以有人開玩笑;將他倆的單名連起來是「沆瀣」兩字。指「沆」、「瀣」兩人連成一氣。比喻臭味相投的人結合在一起。

出處 宋 錢易《南部新書》:「乾符二年,崔沆放崔瀣榜,談者稱‘座主門生,沆瀣一氣。’」

41忐忑不安 [ tǎn tè bù ān ]

解釋 心裏七上八下安定不下來。忐忑:心神不安定。

出處 清 吳趼人《糊塗世界》第九卷:「兩道聽了這話,心裏忐忑不定。」

42誌同道合 [ zhì tóng dào hé ]

解釋 形容彼此誌向相同;信仰、誌趣一致。誌:誌向;道:道路;信仰。

出處 晉 陳壽《三國誌 陳思王植傳》:「及其見舉於湯武、周文,誠道合誌同,玄漠神通。」

43情投意合 [ qíng tóu yì hé ]

解釋 投:契合。形容雙方思想感情融洽;合得來。

出處 明 吳承恩《西遊記》第27回:「那鎮元子與行者結為兄弟,兩人情投意合,決不肯放。」

44風聲鶴唳 [ fēng shēng hè lì ]

解釋 唳:鶴鳴聲。風吹的響聲和仙鶴的叫聲。形容驚慌失措;或自相驚擾。

出處 唐 房玄齡《晉書 謝玄傳》:「聞風聲鶴唳,皆以為王師已至。」

45鎮定自若 [ zhèn dìng zì ruò ]

解釋 指麵對災難時冷靜的表現。

出處 王朔《過把癮就死》:「當時女主人公的厄運剛露萌芽,同看電影準備了手帕的女人們還都鎮定自若,她便搶先一步哭了。」

46網開三麵 [ wǎng kāi sān miàn ]

解釋 把捕禽的網撤去三麵。比喻采取寬大態度,給人一條出路。

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殷本紀》:「湯出,見野張網四麵,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網。’湯曰:‘嘻,盡之矣!’乃去其三麵。」

47手足無措 [ shǒu zú wú cuò ]

解釋 措:安放。手腳不知放到哪兒好。形容舉動慌張;或無法應付。

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子路》:「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

48臭味相投 [ chòu wèi xiāng tóu ]

解釋 壞味道互相投合。比喻有同樣壞毛病、惡劣習氣的人很合得來。

出處 宋 牟獻《木蘭花慢》:「不妨無蟹有監州,臭味喜相投。」

49損兵折將 [ sǔn bīng zhé jiàng ]

解釋 軍士和將領都遭到損失。

出處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81回:「損兵折將,必然瞞著天子。」

50逃之夭夭 [ táo zhī yāo yāo ]

解釋 原形容桃樹枝葉繁茂。後來借「桃」諧「逃」的音;用作逃跑的詼諧說法。

出處 《詩經 周南 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51東逃西竄 [ dōng táo xī cuàn ]

解釋 四處逃亡與逃避。

出處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 賣油郎獨占花魁》:「因那年避亂南奔,被官兵衝散了女兒瑤琴,夫妻兩口,淒淒惶惶,東逃西竄,胡亂的過了幾年。」

52拋戈棄甲 [ pāo gē qì jiǎ ]

解釋 丟掉武器,扔掉鎧甲。形容軍隊被打得狼狽逃竄的情形。

出處 清 褚人獲《隋唐演義》第53回:「部下聽得,一齊拋戈棄甲跪倒。」

53表裏為奸 [ biǎo lǐ wéi jiān ]

解釋 表裏:內外;奸:虛偽狡詐。比喻用勾結、欺詐等不正當手段做壞事。

出處 明 沈德符《野獲編 言事 王虎穀封事》:「王虎穀為祠祭郎中,以太監李廣交結壽寧侯表裏為奸,特疏請斬廣以謝宗廟。」

54拋戈卸甲 [ pāo gē xiè jiǎ ]

解釋 拋:拋棄;戈;長矛;甲:盔甲。丟掉武器,扔掉鎧甲。形容在戰場上打了敗仗。

出處 元·無名氏《開詔救忠》第一折:「則要你輸,不要你贏,可拋戈卸甲,佯輸詐敗。」

55割須換袍 [ gē xū huàn páo ]

解釋 須:胡須。形容打了敗仗狼狽逃跑。

出處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58回:「超遂令人叫拏短髯者是曹操。操聞之,即扯旗角包頸而逃。」

56窮困潦倒 [ qióng kùn liáo dǎo ]

解釋 窮困:貧窮、困難;潦倒:失意。生活貧困,失意頹喪。

出處 唐·杜甫《登高》詩:「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57刎頸之交 [ wěn jǐng zhī jiāo ]

解釋 刎頸:割脖子;交:交情,友誼。比喻可以同生死、共患難的朋友。

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廉藺相如列傳》:「卒相與歡,為刎頸之交。」

58磕頭如搗 [ kē tóu rú dǎo ]

解釋 磕頭:跪在地上頭碰地。搗:捶打。磕頭快得像捶打東西一樣。

出處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114回:「可汗磕頭如搗蒜的說道:‘我等肉眼凡夫,不知天使係何等神佛。’」

59心驚膽顫 [ xīn jīng dǎn chàn ]

解釋 見「心驚膽戰」。

出處 《秦並六國平話》上卷:「城前發喊,驚得趙王心驚膽顫,文武諸將倉皇無計。」

60貓鼠同眠 [ māo shǔ tóng mián ]

解釋 貓同老鼠睡在一起。比喻官吏失職,包庇下屬幹壞事。也比喻上下狼狽為奸。

出處 《新唐書 五行誌一》:「龍朔元年十一月,洛州貓鼠同處。鼠隱伏象盜竊,貓職捕齧,而反與鼠同,象司盜者廢職容奸。」

61鼻青臉腫 [ bí qīng liǎn zhǒng ]

解釋 鼻子發青,臉都腫起來,形容被打得很慘。

出處 清 石玉昆《三俠五義》第44回:「這惡賊原想著是個暗算,趁著軍官作下揖去,不能防備,這一腳定然鼻青臉腫。」

62棄甲曳兵 [ qì jiǎ yè bīng ]

解釋 棄:丟棄;甲:古時軍人穿的鐵片做成的護身衣;曳:拖著;兵:兵器。丟棄鎧甲;拖著兵器。 形容打了敗仗而狼狽逃竄。

出處 先秦 孟軻《孟子 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後止,或五十步而後止。」

63棄甲丟盔 [ qì jiǎ diū kuī ]

解釋 形容打了敗仗狼狽逃走的樣子。

出處 《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後止,或五十步而後止。」

64尿流屁滾 [ niào liú pì gǔn ]

解釋 形容驚慌狼狽之態。

出處 元·康進之《李逵負荊》第四折:「你要問俺名姓,若說出來,直唬得你尿流屁滾。」

65奉頭鼠竄 [ fèng tóu shǔ cuàn ]

解釋 奉:捧。抱著頭,象老鼠那樣驚慌逃跑。形容受到打擊後狼狽逃跑。

出處 《漢書·蒯通傳》:「始常山王、成安君故相與為刎頸之交,及爭張黶、陳釋之事,常山王奉頭鼠竄,以歸漢王。」

66狼狽萬狀 [ láng bèi wàn zhuàng ]

解釋 狼狽:窘迫的樣子;萬狀:多種樣子。形容極其困頓、窘迫。

出處 《新刊大宋宣和遺事》:「太上因暑熱成病,狼狽萬狀。」

67頭焦額爛 [ tóu jiāo é làn ]

解釋 形容十分狼狽窘迫。

出處 《尺牘新抄》第七卷:「非苦非甜,人之頭焦額爛,脫之無奈絲牽。」

68捧頭鼠竄 [ pěng tóu shǔ cuàn ]

解釋 抱著腦袋,象老鼠似地逃竄。形容倉皇逃跑的狼狽相。

出處 《漢書 蒯通傳》:「常山王奉(捧)頭鼠竄,以歸漢王。」

69曳兵棄甲 [ yè bīng qì jiǎ ]

解釋 拖著兵器,丟掉鎧甲。形容打敗仗逃跑時的狼狽相。

出處 陳毅《過汾河平原》詩:「丘貉古今同一概,曳兵棄甲暗投降。」

70狐奔鼠竄 [ hú bēn shǔ cuàn ]

解釋 比喻非常狼狽的逃竄。

出處 宋書 《索虜傳》:「或有狐奔鼠竄,逃首北境,而輒便苞納,待之若舊,資其糧仗,縱為寇賊。」《英烈傳》第二十一回:「諸部士卒,俱各狐奔鼠竄退去。」

71貓鼠同乳 [ māo shǔ tóng rǔ ]

解釋 見「貓鼠同眠」。

出處 《新唐書·五行誌一》:「天寶元年十月,魏郡貓鼠同乳。同乳者,甚於同處。」

72貓鼠同處 [ māo shǔ tóng chǔ ]

解釋 見「貓鼠同眠」。

出處 《新唐書·五行誌一》:「龍朔元年十一月,洛州貓鼠同處。鼠隱伏象盜竊,貓職捕齧,而反與鼠同,象司盜者廢職容奸。」

73落湯螃蟹 [ luò tāng páng xiè ]

解釋 湯:熱水。如同落在熱水裏的螃蟹一般。形容手忙腳亂的狼狽樣子。

出處 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十九:「一似落湯螃蟹,手腳忙亂。」

74丟盔撂甲 [ diū kuī liào jiǎ ]

解釋 丟:拋;盔:作戰用的金屬帽;甲:作戰用的金屬防護衣。形容吃了敗仗狼狽逃跑的情形。

出處 路遙《平凡的世界》第五卷第四章:「許多人丟盔撂甲,礦帽不時碰落在煤堆中,慌亂得半天摸不著……」

75拋盔棄甲 [ pāo kuī qì jiǎ ]

解釋 盔:作戰用的金屬帽;甲:作戰用的金屬防護衣。形容吃了敗仗狼狽逃跑的情形。

出處 清·如蓮居士《薛剛反唐》第58回:「孝德念動真言,借一陣飛砂走石,把周兵打的拋盔棄甲而逃。」

76割須棄袍 [ gē xū qì páo ]

解釋 割掉胡須,丟掉外袍。形容戰敗落魄的樣子。

出處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58回:「超遂令人叫拏短髯者是曹操。操聞之,即扯旗角包頸而逃。」

77鼠攛狼奔 [ shǔ cuān láng bēn ]

解釋 形容狼狽逃跑的情景。

出處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66回:「北京城內百姓黎民一個個鼠攛狼奔,一家家神號鬼哭。」

78豕竄狼逋 [ shǐ cuàn láng bū ]

解釋 狼狽逃竄貌。

出處 元·張國賓《薛仁貴》第一折:「看這賴功賊容顏如糞土,出轅門豕竄狼逋。」

79蓬頭跣足 [ péng tóu xiǎn zú ]

解釋 蓬:散亂。跣:赤腳。頭發散亂,雙腳赤裸。形容人衣冠不整,十分狼狽或困苦之狀。亦作「披頭跣足」、「蓬頭赤腳」。

出處 明·馮夢龍《喻世明言》第27卷:「買臣妻的後夫亦在役中,其妻蓬頭跣足,隨伴送飯。」

80雨打梨花 [ yǔ dǎ lí huā ]

解釋 比喻零亂不堪的狼狽情景。

出處 南宋·李重元《憶王孫·春詞》詞:「欲黃昏,雨打梨花深閉門。」

81燋頭爛額 [ jiē tóu làn é ]

解釋 同「焦頭爛額」。

82藏賊引盜 [ cáng zéi yǐn dào ]

解釋 藏:隱藏;引:勾引。包庇小偷,勾引強盜。形容與壞人狼狽為奸。

出處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73回:「其中夜靜人稀,趁便藏賊引盜,什麼事情做不出來。」

83披頭跣足 [ pī tóu xiǎn zú ]

解釋 跣足:光腳。頭發散亂,打著赤腳。形容十分狼狽或窮困潦倒的樣子。

出處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41回:「軍士曰:‘恰才見甘夫人披頭跣足,相隨一夥百姓婦女,投南而走。’」

84進退狼跋 [ jìn tuì láng bá ]

解釋 跋:踩,踏。比喻陷於困境,進退兩難。

出處 晉·陳壽《三國誌·蜀誌·法正傳》:「當斯之時,進退狼跋。」

85首尾狼狽 [ shǒu wěi láng bèi ]

解釋 狼狽:困頓窘迫。形容處境困頓窘迫,進退兩難。

出處 《晉書·劉琨傳》:「自守則稽聰之誅,進討則勒襲其後,進退維穀,首尾狼狽。」

86出處進退 [ chū chǔ jìn tuì ]

解釋 出仕或隱退。

出處 宋·王安石《祭歐陽文忠公文》:「功名成就,不居而去,其出處進退,又庶乎英魄靈氣,不隨異物腐散,而長在乎箕山之側與穎水之湄。」

87自相踐踏 [ zì xiāng jiàn tà ]

解釋 自己人互相踩。形容軍隊潰敗時各自倉皇逃命的狼狽情況。

出處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40回:「軍士自相踐踏,死者無數。」

88狼艱狽蹶 [ láng jiān bèi juě ]

解釋 比喻處境困苦窘迫。

出處 清·龔自珍《西域置行省議》:「自乾隆末年以來,官吏士民,狼艱狽蹶,不士、不農、不工、不商之人,十將五六。」

89磕頭如搗蒜 [ kē tóu rú dǎo suàn ]

解釋 磕頭如同蒜錘搗蒜那麼快。形容求饒的狼狽相。

出處 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第30回:「那吳典恩慌的磕頭如搗蒜。」

90旱魃拜夜叉 [ hàn bá bài yè chā ]

解釋 旱魃:傳說中引起旱災的怪物;夜叉:能啖鬼或捷疾鬼。指壞人相互勾結狼狽為奸。

91上氣不接下氣 [ shàng qì bù jiē xià qì ]

解釋 形容因為勞累或焦急而氣喘得很厲害。

出處 清·無垢道人《八仙全傳》第七回:「一霎時漂流數百裏外,直把一個好義急公的老鼠淹得上氣不接下氣。」

©2024 hgcha.net 漢語查 郵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詞典、成語等漢語國學資料僅供參考,最終以新華字典、漢語詞典、成語詞典等書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