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漢語查 成語 形容整改問題的成語

形容整改問題的成語


1負荊請罪 [ fù jīng qǐng zuì ]

解釋 負:背著;荊:荊條;古時用來抽打犯人的刑具。背著荊條向對方請罪。表示主動向人認錯賠罪;請求責罰。

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廉頗藺相如列傳》:「廉頗聞之,肉袒負荊,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

2亡羊補牢 [ wáng yáng bǔ láo ]

解釋 羊丟了再去修補羊圈還不算晚。比喻出了問題以後想辦法補救可以防止繼續受損失。亡:逃亡,丟失;牢:關牲口的圈。

出處 西漢 劉向《戰國策 楚策四》:「見兔而顧犬,未為晚也;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

3改頭換麵 [ gǎi tóu huàn miàn ]

解釋 改變人的麵目。比喻在外表上、形式上作一些更改、變動;而保留原來的內容實質。

出處 唐 寒山《詩》第213首:「改頭換麵孔,不離舊時人。」

4改邪歸正 [ gǎi xié guī zhèng ]

解釋 從邪路上回到正路上來。指不再做壞事。

出處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今可舍邪歸正以入佛乘。」

5浪子回頭 [ làng zǐ huí tóu ]

解釋 浪子:遊手好閑、不務正業的人;回頭:回心悔悟。不務正業者改邪歸正。

出處 明·陳繼儒《小窗幽記》:「浪子回頭,仍不慚為君子。」

6脫胎換骨 [ tuō tāi huàn gǔ ]

解釋 原為道教用語。指修道者得道以後;就脫凡胎為聖胎;換凡骨為仙骨。現比喻通過教育;思想得到徹底改造。

出處 宋 葛長庚《沁園春 贈胡葆元》:「常溫養,使脫胎換骨,身在雲端。」

7懸崖勒馬 [ xuán yá lè mǎ ]

解釋 在高高的山崖邊上勒住馬。比喻到了危險的邊緣及時清醒回頭。勒:收住韁繩。

出處 元 鄭德輝《智勇定齊》:「呀,你如今船到江心補漏遲,抵多少臨崖勒馬才收騎。」

8洗心革麵 [ xǐ xīn gé miàn ]

解釋 洗心:消除邪惡的思想;革麵:改變舊的麵目。比喻徹底悔改;重新做人。

出處 晉 葛洪《抱樸子》:「洗心而革麵者,必若清波之滌輕塵。」

9從善如流 [ cóng shàn rú liú ]

解釋 從:聽從;善:指高明正確的意見和建議;如流:像水從高處流下那麼快。聽從高明正確的意見和建議就像水從高處流下來一樣順暢。形容樂於接受別人提出的正確意見。

出處 先秦 左丘明《左傳 成公八年》:「君子曰:‘從善如流,宜哉!’」

10棄舊圖新 [ qì jiù tú xīn ]

解釋 圖:圖謀、追求。拋棄舊的、不好的東西;追求新的、正確的東西。

出處 唐 韓愈《昌黎集 上宰相書》第16卷:「忽將棄其舊而新是圖,求老農老圃而為師。」

11悔過自新 [ huǐ guò zì xīn ]

解釋 悔:悔恨;過:過失;錯誤;自新:使自己成為新人。指改正錯誤;重新做人。

出處 《新唐書 馮元常傳》:「元常喻以恩信,約悔過自新,賊相率脫甲而縛。」

12改惡從善 [ gǎi è cóng shàn ]

解釋 改去壞的、錯誤的;向好的、正確的方向轉化。指不做壞事;重新做人。表示壞人或罪犯經過教育改造;有了明顯的悔改表現。

出處 西漢 戴聖《禮記 中庸》:「明則動,動則變。」漢 鄭玄注:「動,動人心也;變,改惡為善也。」

13洗手不幹 [ xǐ shǒu bù gàn ]

解釋 把手洗幹淨休息了。

出處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小人從前原也作些小道兒上的買賣,後來洗手不幹,就在河工上充了一個夫頭。」

14迷途知返 [ mí tú zhī fǎn ]

解釋 迷途:迷失道路;返:回來。迷失了道路;知道後改到正路上來。比喻犯了錯誤後;知道改正。

出處 晉 陳壽《三國誌 魏誌 袁術傳》:「以身試禍,豈不痛哉!若迷而知返,尚可以免。」

15痛改前非 [ tòng gǎi qián fēi ]

解釋 徹底改正以前的錯誤。痛:徹底、深切地;不能解作「痛苦」。非:錯誤。

出處 明 淩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22卷:「你痛改前非,我把這所房子與你夫妻兩個住下。」

16幡然悔悟 [ fān rán huǐ wù ]

解釋 思想轉變很快,徹底悔悟

出處 清·黃世仲《洪秀全演義》第八回:「話說譚紹洸聽得馮雲山這番議論,已幡然悔悟。」

17取長補短 [ qǔ cháng bǔ duǎn ]

解釋 吸取別人的長處;來彌補自己的不足之處。

出處 《孟子 滕文公上》:「今滕絕長補短,將五十裏也,猶可以為善國。」

18實事求是 [ shí shì qiú shì ]

解釋 實事:客觀事物;求:研究。是:事物內部的規律性。指客觀存在的一切事物。

出處 東漢 班固《漢書 河間獻王劉德傳》:「河間獻王德以孝景前二年立,修學好古,實事求是。」

19未雨綢繆 [ wèi yǔ chóu móu ]

解釋 綢繆:修繕房屋。在沒有下雨前;就要修繕好門窗。比喻事先作好準備;防患未然。

出處 《詩經 豳風 鴟鴞》:「迨天之未陰雨,徹彼桑土,綢繆牖戶。」

20聞過則喜 [ wén guò zé xǐ ]

解釋 聽到有人批評自己的過失;就心裏高興。形容虛心接受批評意見。過:過失、錯誤。

出處 先秦 孟軻《孟子 公孫醜上》:「子路,人告之以有過則喜。」

21回心轉意 [ huí xīn zhuǎn yì ]

解釋 回、轉:掉轉、扭轉;心、意:心思。重新考慮;改變原來的想法和態度。

出處 元 高則誠《琵琶記》第31出:「怕你爹爹也有回心轉意時節,且更耐看如何?」

22鑄成大錯 [ zhù chéng dà cuò ]

解釋 鑄造一把大銼刀。借指造成大錯誤。錯:錯刀;古代幣名。

出處 宋 司馬光《資治通鑒 唐昭宗天佑三年》:「合六州四十三縣鐵,不能為此錯也。」

23屢教不改 [ lǚ jiào bù gǎi ]

解釋 屢:多次;一次又一次;教:教育。經過多次教育;仍然不改正。也作「累教不改」。

出處 明 沈德符《野獲編 戮子》:「嘉靖末年,新鄭故都禦史高捷,有子不才,屢戒不俊,因手刃之。」

24小恩小惠 [ xiǎo ēn xiǎo huì ]

解釋 小恩情;小實惠。比喻給人一些微小的好處以達到收買人心的目的。恩:恩情;惠:實惠。

出處 清 嶺南羽衣女士《東歐女豪傑》:「偶有一個狡猾的民賊出來,略用些小恩小惠來撫弄他,他便歡天喜地感恩戴德。」

25積重難返 [ jī zhòng nán fǎn ]

解釋 積:長時間積累下來的;重:程度深;返:返回。指經過長時間形成的不良思想、作風或習慣;不容易革除、改變。

出處 清 趙翼《廿二史劄記》第20卷:「掌禁兵,筦樞要,遂致積重難返,以至此極也哉。」

26精益求精 [ jīng yì qiú jīng ]

解釋 精:完美;益:更加。已經十分美好了;還要求更加美好。指對某種技能或學術的追求很高;沒有止境。

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學而》:「《詩》雲:‘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宋 朱熹注:「言治骨角者,既切之而複磋之;治玉石者,既琢之而複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

27矯枉過正 [ jiǎo wǎng guò zhèng ]

解釋 矯:糾正;枉:彎曲;過正:超過了限度。彎向另一方。把彎曲的東西扭直;超過了限度而彎向另一方。比喻糾正謬誤超過了應有的限度。

出處 南朝 宋 範曄《後漢書 仲長統傳》:「逮至清世,則複入矯枉過正之檢。」

28苦口婆心 [ kǔ kǒu pó xīn ]

解釋 苦口:不厭其煩地反複勸說與開導;婆心:老婆婆的心腸;指好意、善意。好心好意;不厭其煩地勸說或開導。形容耐心懇切地再三規勸。

出處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 泉州道匡禪師》:「問:‘學人根思遲回,乞師曲運慈悲,開一線道。’師曰:‘遮個是老婆心。’」

29如臨深淵 [ rú lín shēn yuān ]

解釋 臨:靠近;淵:深水坑。如同處於深淵邊緣一般。比喻存有戒心,行事極為謹慎。

出處 《詩·小雅·小旻》:「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30回頭是岸 [ huí tóu shì àn ]

解釋 回頭:回過頭來;指改邪歸正。佛家語;意思是要皈依佛法;就能登上超脫苦海的彼岸。後借來比喻犯錯的人;隻要悔改;就有出路。

出處 元 無名氏《度翠柳》:「世俗人爭長競短,你死我活。有嗬吃些個,有嗬穿些個。苦海無邊,回頭是岸。」

31棄暗投明 [ qì àn tóu míng ]

解釋 棄:背棄;暗:黑暗;明:光明。拋棄反動的一麵;投向光明的一麵。形容斷絕舊的一切;投向新的、有光明的前程。

出處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公何不棄暗投明,共成大業?」

32步調一致 [ bù diào yī zhì ]

解釋 步調:走路時腳步的大小快慢。比喻進行某種活動;采取同一步驟;同一方式。

出處 毛澤東《整頓黨的作風》:「在這種種方麵,都應該提高共產主義精神,防止宗派主義傾向,使我們的黨達到隊伍整齊,步調一致的目的,以利戰鬥。」

33枕戈待旦 [ zhěn gē dài dàn ]

解釋 戈:古代的一種兵器;和「矛」相似;旦:天亮。枕著武器躺著;等待天亮。形容殺敵心情急切;毫不鬆懈;時刻準備迎戰。

出處 《晉書 劉琨傳》:「吾枕戈待旦,誌梟逆虜,常恐祖生先吾著鞭。」

34積習難改 [ jī xí nán gǎi ]

解釋 積習:長期養成的習慣。長期養成的習慣難以一下改正。

出處 巴金《小序》:「真是積習難改,拿起筆,就像扭開了龍頭,水荷荷地流個不停。」

35無緣無故 [ wú yuán wú gù ]

解釋 緣:因由;故:原因;緣故。沒有任何理由或根據。

出處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44回:「因又說道:‘好好的,從哪裏說起!無緣無故白受了一場氣!」

36按部就班 [ àn bù jiù bān ]

解釋 按:按照;部:類別;班:次序。原意是指按照文章分段布局的需要;而安排好層次;選擇、組織好詞句。後來表示按照一定的條理、步驟做事。

出處 西晉 陸機《文賦》:「觀古今於須臾,撫四海於一瞬。然後選義按部,考辭就班。」

37學以致用 [ xué yǐ zhì yòng ]

解釋 為了實際應用而學習。致:使達到;用:實際應用。

出處 李新《為有源頭活水來》:「要結合實際工作和革命鬥爭的需要來學,學以致用,並且勤學苦學。」

38如履薄冰 [ rú lǚ bó bīng ]

解釋 好像踩著薄薄的冰。比喻在危險的境地而提心吊膽。

出處 《詩經 小雅 小旻》:「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39和衷共濟 [ hé zhōng gòng jì ]

解釋 衷:內心;濟:渡水。大家一條心;共同渡江河。比喻團結一致;克服困難。

出處 《尚書 皋陶謨》:「同寅協恭和衷哉。」《國語 魯語下》「夫苦匏不材於人,共濟而已。」

40雄心壯誌 [ xióng xīn zhuàng zhì ]

解釋 偉大的理想;宏偉的誌願。

出處 宋 歐陽修《蘇才翁挽詩二首》:「柳岸撫柩送歸船,雄心壯誌兩崢嶸,誰謂中年誌不成。」

41再接再厲 [ zài jiē zài lì ]

解釋 再:繼續;接:接觸;厲:即「礪」;磨快。原指雄雞相鬥時;每次交鋒前先磨磨嘴。現比喻一次又一次地繼續努力。

出處 唐 韓愈《鬥雞聯句》:「一噴一醒然,再接再礪乃。」

42兵臨城下 [ bīng lín chéng xià ]

解釋 臨:來臨。軍隊已來到城牆下麵。比喻遭到圍困。

出處 元 無名氏《馬陵道》:「有一日兵臨城下,將至濠邊。」

43全力以赴 [ quán lì yǐ fù ]

解釋 赴法;前往。把全部力量都投進去。

出處 清 趙翼《二十二史劄記》:「故凡可以得名者,必全力以赴,好為苟難,遂成風俗。」

44齊心協力 [ qí xīn xié lì ]

解釋 協力:合力。心往一塊想;勁往一處使。

出處 《周書 崔謙傳》:「然後與宇文行台,同心協力,電討不庭,則桓文之勳,複興於茲日矣。」

45執迷不悟 [ zhí mí bù wù ]

解釋 堅持錯誤而不覺悟。

出處 《梁書 武帝紀上》:「若執迷不悟,距逆王師,大眾一臨,刑茲罔赫,所謂火烈高原,芝蘭同泯。」

46同心同德 [ tóng xīn tóng dé ]

解釋 指思想統一;信念一致。心:願望;思想;德:信念;意誌。

出處 《尚書 泰誓》:「受有億兆夷人,離心離德。予有亂臣十人,同心同德。」

47苦海無邊 [ kǔ hǎi wú biān ]

解釋 苦海:原為佛家語。苦難像大海無邊無際。形容深重無比的苦難。

出處 宋 朱熹《朱子語類》第59卷:「適見道人題壁雲:‘苦海無邊,回頭是岸。’說得極好。」

48改過自新 [ gǎi guò zì xīn ]

解釋 改正錯誤;重新做起。

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孝文本紀》:「妾傷夫死者不可複生,刑者不可複屬,雖複欲改過自新,其道無由也。」

49如坐針氈 [ rú zuò zhēn zhān ]

解釋 像坐在插著針的氈子上。形容心神不定;坐立不安。

出處 《晉書 杜錫傳》:「言辭懇切,太子患之。後置針著錫常所坐處氈中,刺之流血。」

50知錯就改 [ zhī cuò jiù gǎi ]

解釋 知道自己錯了就立即改正。

出處 王朔《劉慧芳》:「我這人缺點很多,知錯就改便是其中之一。」

51堅忍不拔 [ jiān rěn bù bá ]

解釋 形容在艱苦困難的情況下意誌堅定,毫不動搖。

出處 宋 蘇軾《晁錯論》:「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誌。」

52至死不悟 [ zhì sǐ bù wù ]

解釋 到死都不覺悟。形容頑固不化。悟:醒悟。

出處 晉 葛洪《抱樸子》:「求乞福願,冀其必得,至死不悟,不亦哀哉?」

53朝過夕改 [ zhāo guò xī gǎi ]

解釋 形容改正錯誤快。

出處 東漢 班固《漢書 翟方進傳》:「傳不雲乎,朝過夕改,君子與之,君何疑焉?」

54翻然改進 [ fān rán gǎi jìn ]

解釋 翻然:很快而徹底地改變。形容轉變很快;很徹底;進步很大。

出處 毛澤東《中國共產黨在民族戰爭中的地位》:「不是采取排斥態度,而是采取規勸態度,使之翻然改進,棄舊圖新。」

55心如止水 [ xīn rú zhǐ shuǐ ]

解釋 形容心境平靜,毫無雜念。

出處 唐·白居易《祭李侍郎文》:「浩浩世途,是非同軌;齒牙相軋,波瀾四起。公獨何人,心如止水;風雨如晦,雞鳴不已。」

56知過必改 [ zhī guò bì gǎi ]

解釋 知道了過錯;必定改正。

出處 南朝 梁 周興嗣《千字文》:「知過必改,得能莫忘。」

57洗心滌慮 [ xǐ xīn dí lǜ ]

解釋 拋棄一切不好的想法。

出處 宋 蘇軾《策略二》:「而天下皆洗心滌濾,以聽朝廷之所為。」

58開誠相見 [ kāi chéng xiāng jiàn ]

解釋 開誠:敞開胸懷;顯示誠意。對人坦白直率;真誠相見。

出處 南朝 宋 範曄《後漢書 馬援傳》:「且開心見誠,無所隱伏,闊達多大節,略與高帝同。」

59不辱使命 [ bù rǔ shǐ mìng ]

解釋 辱:辜負,玷辱。指不辜負別人的差使。

出處 郭沫若《洪波曲》第三章:「壽昌大笑起來,掉頭對著立群說:‘不辱使命!’」

60抽薪止沸 [ chōu xīn zhǐ fèi ]

解釋 抽掉鍋底下正燃燒的柴火,使鍋裏的水不再沸騰。比喻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出處 北齊 魏收《為侯景叛移梁朝文》:「抽薪止沸,剪草除根。」

61死不改悔 [ sǐ bù gǎi huǐ ]

解釋 到死也不肯改過悔悟。形容極其頑固;堅持錯誤。

出處 毛澤東《堅定地相信群眾的大多數》:「少數極頑固的,可能死不改悔,戴著右派帽子進棺材。」

62扶正祛邪 [ fú zhèng qū xié ]

解釋 祛:去除。扶持正氣,去除邪氣。現用來指扶持好的事物,糾正錯誤傾向。

出處 傅維康《醫藥史話·張仲景傷寒雜病論>》:「所以在治療上就要運用扶正祛邪。」

63死不悔改 [ sǐ bù huǐ gǎi ]

解釋 到死也不追悔、改正。形容非常頑固。

出處 古華《芙蓉鎮》第三章:「雖是吃後悔藥可悲,但總比那些花崗岩腦殼至死不悔改的好得多。」

64洗腸滌胃 [ xǐ cháng dí wèi ]

解釋 ①比喻徹底清除。②比喻徹底改過。

出處 宋·羅大經《鶴林玉露》第16卷:「若權奸之去,則正當洗腸滌胃,若借溫太真之事,為小人開一線之路。」

65改過遷善 [ gǎi guò qiān shàn ]

解釋 改正錯誤,變成好的。指去惡就善。

出處 《周易 益》:「君子以見善則遷,有過則改。」

66怙惡不悛 [ hù è bù quān ]

解釋 一貫作惡;屢教不改。怙:堅持;悛:悔改。

出處 先秦 左丘明《左傳 隱公六年》:「長惡不悛,從自及也。雖欲救之,其將能乎?」

67拍案驚奇 [ pāi àn jīng qí ]

解釋 對奇異的事情拍著桌子驚歎。明末淩蒙初有擬話本《初刻拍案驚奇》、《二刻拍案驚奇》。

出處 明末·淩濛初有擬話本《初刻拍案驚奇》、《二刻拍案驚奇》。

68吞刀刮腸 [ tūn dāo guā cháng ]

解釋 比喻決心改過自新。

出處 《南史 荀伯玉傳》:「若許某自新,必吞刀刮腸,飲灰洗胃。」

69朝聞夕改 [ zhāo wén xī gǎi ]

解釋 早晨聞過,晚上即改正。形容改正錯誤之迅速。

出處 《晉書 周處傳》:「古人貴朝聞夕改。君前塗尚可,且患誌之不立,何憂名之不彰?」

70翻然改悔 [ fān rán gǎi huǐ ]

解釋 翻然:回飛的樣子,形容轉變很快;悔:悔恨。形容很快認識到過錯而悔改。

出處 宋·黃榦《答梁寧翁書》:「一旦翻然改悔,而欲為善,顧亦何所不可。」

71統籌兼顧 [ tǒng chóu jiān gù ]

解釋 統籌:通盤籌劃;兼:本義為一手執兩禾,引伸為同時進行幾樁事情或占有幾樣東西;顧:照顧。統一籌劃,全麵照顧。

出處 歐陽予倩《忠王李秀成》第一幕:「不是這樣統籌兼顧,天京一定難保。」

72如夢方醒 [ rú mèng fāng xǐng ]

解釋 象剛從夢中醒來。比喻過去一直糊塗,在別人或事實的啟發下,剛剛明白過來。

出處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誌》第十一回:「寡人聞仲之言,如夢初醒。」

73棄惡從善 [ qì è cóng shàn ]

解釋 丟棄邪惡行為去做好事。

出處 王朔《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我願意和韓勁合作,使吳迪棄惡從善。」

74放下屠刀 [ fàng xià tú dāo ]

解釋 放:安放,擱置;屠刀:宰殺牲畜的刀。佛教語,勸人改惡從善。比喻作惡的人決心改過。

出處 宋·朱熹《朱子語類》第30卷:「隻不遷不貳,是甚力量,便見工夫,佛家所謂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75精進不休 [ jīng jìn bù xiū ]

解釋 精進:專心努力上進;休:停止。指人不停追求進步。

出處 《追求》:「刻苦,沉著,精進不休。」

76矯枉過當 [ jiǎo wǎng guò dāng ]

解釋 比喻糾正錯誤超過了應有的限度。同「矯枉過正」。

出處 清 周亮工《書影》卷四:「石公此論,未為不是;惜乎矯枉過當,遂開後人口實。」

77改過從善 [ gǎi guò cóng shàn ]

解釋 改正錯誤,決心向善。指去惡就善。同「改過遷善」。

出處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第二七卷:「不知大舅怎生樣勸喻,便能改過從善。如此可見好人原容易做的,隻在一轉念耳。」

78海納百川 [ hǎi nà bǎi chuān ]

解釋 納:容納,包容。大海可以容得下成百上千條江河之水。比喻包容的東西非常廣泛,而且數量很大。

出處 晉·袁宏《三國名臣序讚》:「形器不存,方寸海納。」李周翰注:「方寸之心,如海之納百川也,言其包含廣也。」

79息黥補劓 [ xī qíng bǔ yì ]

解釋 指修整麵容殘缺,恢複本來麵目。後用以喻改過自新。

出處 《莊子·大宗師》:「……庸詎知夫造物者之不息我黥而補我劓,使我乘成以隨先生邪。」

80對號入座 [ duì hào rù zuò ]

解釋 比喻有些人沉不住氣,對於未點名的批評自己跳出來認賬或把人或物放到應該放的位置上去。

出處 張恨水《夜深沉》第八回:「第三件事是去買兩天對號入座的戲票子。」

81矯邪歸正 [ jiǎo xié guī zhèng ]

解釋 矯邪:糾正邪惡、邪念;歸正:歸於正路。改正錯誤,走上正道。

出處 《晉書 呂光等載記論》:「向使矯邪歸正,革偽為忠,……則燕秦之地可定,桓文之功可立。」

82撟枉過正 [ jiǎo wǎng guò zhèng ]

解釋 指糾正偏差而超過必要的限度。

出處 東漢 班固《漢書 諸侯王表序》:「而藩國大者誇州兼郡,連城數十,宮室百官同製京師,可謂撟往過其正矣。」

83矯枉過中 [ jiǎo wǎng guò zhōng ]

解釋 比喻糾正錯誤超過了應有的限度。同「矯枉過正」。

出處 唐 張說《吊陳司馬書》:「矯枉過中,斯害也已。」

84革麵斂手 [ gé miàn liǎn shǒu ]

解釋 指改惡從善,不敢恣意妄為。

出處 唐·獨孤及《唐故太子賓客……張公遺愛碑頌》:「於是豪民猾吏,革麵斂手,家有忠信,人懷恥格。」

85過而能改 [ guò ér néng gǎi ]

解釋 有了錯誤就能改正。

出處 《左傳·宣公二年》:「吾知所過矣,將改之。稽首而曰:‘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86畎畝之中 [ quǎn mǔ zhī zhōng ]

解釋 畎畝:田間。泛指鄉下民間。

出處 戰國·宋·莊周《莊子·讓壬》:「後之為人也,居於畎畝之中,而遊堯之門。」

©2024 hgcha.net 漢語查 郵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詞典、成語等漢語國學資料僅供參考,最終以新華字典、漢語詞典、成語詞典等書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