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漢語查 成語 形容不太令人滿意的成語

形容不太令人滿意的成語


1大失所望 [ dà shī suǒ wàng ]

解釋 原來的希望完全落空。形容非常失望。

出處 漢 司馬遷《史記 高祖本記》:「秦人大失望。」

2差強人意 [ chā qiáng rén yì ]

解釋 差:稍微地;強:振奮。原指還算能振奮人的意誌。現形容某人某事還不錯;大體上還能使人滿意。

出處 南朝 宋 範曄《後漢書 吳漢傳》:「帝時遣人觀大司馬何為,還言方修戰攻之具,乃歎曰:‘吳公差強人意,隱若一敵國矣。’」

3怏怏不樂 [ yàng yàng bù lè ]

解釋 怏怏:形容不滿意的神情。心中鬱悶,很不快活。

出處 《楊家將演義》第40回:「六郎謝恩而退,歸至府中,思憶孟良、焦讚,怏怏不樂。」

4無可奈何 [ wú kě nài hé ]

解釋 奈何:如何;怎麼辦。不得已;沒有辦法。

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周本紀》:「太史伯陽曰:‘禍成矣,無可奈何!’」

5垂頭喪氣 [ chuí tóu sàng qì ]

解釋 垂頭:耷拉著腦袋;喪氣:失去誌氣;情緒低落。耷拉著腦袋;有氣無力。形容失意懊喪的樣子。

出處 唐 韓愈《送窮文》:「主人於是垂頭喪氣,上手稱謝。」

6見利忘義 [ jiàn lì wàng yì ]

解釋 見到有利可圖就不顧道義。形容人貪財自私。

出處 東漢 班固《漢書 樊酈滕灌靳周傳》:「當孝文時,天下以酈寄為賣友。夫賣友者,謂見利而忘義也。」

7憂心如焚 [ yōu xīn rú fén ]

解釋 焚:火燒。憂慮、焦急得心裏像火燒一樣。形容十分憂愁、焦急。

出處 《詩經 小雅 節南山》:「節彼南山,維石岩岩,赫赫師尹,民具爾瞻。憂心如焚,不敢戲談。」

8怨聲載道 [ yuàn shēng zài dào ]

解釋 載:充滿;道:道路。怨恨的聲音充塞道路。形容人民群眾普遍的強烈的不滿和怨恨。

出處 南朝 宋 範曄《後漢書 李固傳》:「前孝安皇帝內任伯榮、樊豐之屬,外委固廣、謝惲之徒,開門受賂,署用非次,天下紛然,怨聲載道。」

9眾口難調 [ zhòng kǒu nán tiáo ]

解釋 眾人的口味很難調配恰當。比喻難以讓所有的人都滿意。調:調理;調配。

出處 宋 歐陽修《歸田錄》第一卷:「和傅說之羹,實難調於眾口。」

10無理取鬧 [ wú lǐ qǔ nào ]

解釋 鬧:吵鬧;搗亂。沒有道理;故意吵鬧、搗亂。

出處 唐 韓愈《答柳柳州食蝦蟆》詩:「鳴聲相呼和,無理隻取鬧。」

11美中不足 [ měi zhōng bù zú ]

解釋 美:好;不足:不夠;缺欠。總的方麵雖然很好;但局部不夠完善、理想的地方。

出處 明 淩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破鏡重圓,離而複合,固是好事;但王夫人所遭不幸,失身為妾,又不曾根究奸人,報仇雪恨,尚為美中不足。」

12嗤之以鼻 [ chī zhī yǐ bí ]

解釋 嗤:譏笑。用鼻子發出冷笑聲;表示輕蔑;看不起。也作「以鼻嗤之」。

出處 清 頤瑣《黃繡球》第七回:「其初在鄉自立一學校,說於市,市人非之;請於巨紳貴族,更嗤之以鼻。」

13痛不欲生 [ tòng bù yù shēng ]

解釋 悲痛得不想再活下去了。痛:悲痛;欲:想;打算。

出處 宋 呂大鈞《吊說》:「其惻怛之心、痛疾之意不欲生。」

14冷嘲熱諷 [ lěng cháo rè fěng ]

解釋 冷嘲:冷言冷語;尖刁刻薄的風涼話;熱諷:辛辣難忍的諷刺語。用尖銳、辛辣的語言進行譏笑和諷刺。

出處 清 袁枚《隨園三十二種 牘外餘言》:「人人知之,皆有不平之意。故晉大夫七嘴八舌,冷譏熱諷。」

15心急如焚 [ xīn jí rú fén ]

解釋 心裏急得像著了火一樣。形容心情極其焦急。焚:燒。

出處 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17回:「我越發覺得心急如焚,然而也是沒法的事,成日猶如坐在針氈上一般。」

16惱羞成怒 [ nǎo xiū chéng nù ]

解釋 惱:氣惱;羞:羞臊。指由於氣惱、羞臊而大怒。

出處 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六回:「那撫台見是如此,知道王協台有心瞧他不起,一時惱羞成怒。」

17事與願違 [ shì yú yuàn wéi ]

解釋 事實與願望相反。指原來打算做的事沒能做到。

出處 三國 魏 稽康《幽憤》詩:「嗟我憤歎,曾莫能儔。事與願違,遘茲淹留。」

18不過爾爾 [ bù guò ěr ěr ]

解釋 爾爾:如此如此。不過如此而已。

出處 清 沈複《浮生六記 浪遊記快》:「其紅門局之梅花,姑姑廟之鐵樹,不過爾爾。」

19民怨沸騰 [ mín yuàn fèi téng ]

解釋 人民的怨聲就象開水在翻滾一樣。形容人民對腐敗黑暗的反動統治怨恨到了極點。

出處 清 袁枚《隨園詩話補遺》第十卷:「王荊公行新法,自知民怨沸騰。」

20悲痛欲絕 [ bēi tòng yù jué ]

解釋 絕:窮盡;悲哀傷心到了極點。也作「悲慟欲絕」、「哀痛欲絕」。

出處 路遙《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七章:「她那人間的愛人悲痛欲絕,日日在她變成的土山下麵,跪著嗚咽哭啼,直到死在這山腳下。」

21愁眉不展 [ chóu méi bù zhǎn ]

解釋 展:舒展。心裏憂愁;雙眉緊鎖;不得舒展。形容心事重重的樣子。也作「愁眉緊鎖」。

出處 唐 姚鵠《隨州獻李侍禦》之二:「舊隱每懷空竟夕,愁眉不展幾經春。」

22愁眉苦臉 [ chóu méi kǔ liǎn ]

解釋 苦:痛苦。憂愁得眉頭緊鎖;哭喪著臉。形容愁容滿麵的樣子。也作「愁眉苦眼」。

出處 清 吳敬梓《儒林外史》第47回:「成老爹氣的愁眉苦臉,隻得自己走出去回那幾個鄉裏人去了。」

23憤憤不平 [ fèn fèn bù píng ]

解釋 憤憤:像生氣的樣子。因不公平的事而憤怒或不滿。

出處 晉 王隱《晉書 桓秘傳》:「秘亦免官,居於宛陵,每憤憤有不平之色。」

24捶胸頓足 [ chuí xiōng dùn zú ]

解釋 捶:敲打;頓:跺。兩拳捶打胸部;兩腳跺著地。形容焦急、痛楚、悔恨的神態。

出處 明 李開先《閑居集 昆侖張詩人傳》:「有告之者,殊不之信也;已而知其實然,捶胸頓足,若不欲生。」

25敷衍了事 [ fū yǎn liǎo shì ]

解釋 敷衍:將就應付;不認真。了:了結。將就應付地把事辦了。指做事不認真;缺乏責任心。

出處 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14回:「不但上憲跟前兄弟無以交代,就連著老哥們也不好看,好像我們敷衍了事,不肯出力似的。」

26怨天尤人 [ yuàn tiān yóu rén ]

解釋 怨恨天命;責怪別人(怨:怨恨;天:這裏指命運;尤:責怪;歸罪)。形容遇到不稱心的事情一味歸咎客觀;埋怨別人。

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憲問》:「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

27灰心喪氣 [ huī xīn sàng qì ]

解釋 灰心:心像滅了的死灰;喪氣:意氣沮喪。因遭受挫折而意誌消沉;喪失信心。

出處 明 呂坤《呻吟語 下 建功立業》:「是以誌趨不堅,人言是恤者,輒灰心,喪氣,竟不卒功。」

28綿裏藏針 [ mián lǐ cáng zhēn ]

解釋 綿絮裏邊藏著針。比喻外表溫柔;內心尖刻厲害;也比喻柔中有剛。

出處 清 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當日說知心,綿裏藏針。」

29草草了事 [ cǎo cǎo liǎo shì ]

解釋 草草:草率;馬虎;了:了結;結束。草率地把事結束了。也作「草率了事」、「草草完事」。

出處 明 李贄《答焦漪園書》:「為友人寫《心經》畢,尚餘一幅,遂續墨而填之,以還其人。皆草草了事,欲以自娛。」

30議論紛紛 [ yì lùn fēn fēn ]

解釋 紛紛:眾多、雜亂的樣子。表明各種意見的言論多而雜亂。意見不一;說法眾多。

出處 明 馮夢龍《東周列國誌》:「新令既出,百姓議論紛紛,或言不便,或言便。」

31道貌岸然 [ dào mào àn rán ]

解釋 道貌:正經;嚴肅的外貌;岸然:高傲;嚴肅的樣子。形容神態莊重;外貌嚴肅正經。現多用於諷刺故作正經表裏不一的偽君子。也作「岸然道貌」。

出處 清 蒲鬆齡《聊齋誌異 成仙》:「道貌岸然。」

32黯然神傷 [ àn rán shén shāng ]

解釋 心情沮喪;心神憂傷。

出處 清 百一居士《壺天錄》:「女更黯然神傷,泫然流涕。」

33義憤填膺 [ yì fèn tián yīng ]

解釋 膺:胸。正義的憤恨充滿了胸膛。

出處 南朝 梁 江淹《恨賦》:「置酒欲飲,悲來填膺。」

34兔死狐悲 [ tù sǐ hú bēi ]

解釋 兔子死了;狐狸很悲傷。比喻因同類遭遇不幸而悲痛傷感。悲:悲傷。

出處 元 汪元亨《折桂令 歸隱》曲:「鄙高位羊質虎皮,見非辜兔死狐悲。」

35呼天搶地 [ hū tiān qiāng dì ]

解釋 呼:呼叫;搶地:觸地;撞地。指向天呼號;用頭碰地。形容極端悲痛。

出處 清 吳敬梓《儒林外史》第40回:「蕭雲仙呼天搶地,盡哀盡禮,治辦喪事,十分盡心。」

36心如刀割 [ xīn rú dāo gē ]

解釋 內心痛苦得像刀割一樣。形容極其痛苦難過。

出處 元 秦簡夫《趙禮讓肥》第一折:「眼睜睜俺子母各天涯,想起來我心如刀割,題起來我淚似懸麻。」

37心懷叵測 [ xīn huái pǒ cè ]

解釋 心裏藏著難以測度的惡意。形容用心險惡。心懷:居心;存心;叵:不可;測:揣測;猜測。

出處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57回:「曹操心懷叵測,叔父若往,恐遭其害。」

38心灰意冷 [ xīn huī yì lěng ]

解釋 灰心失望,意誌消沉。

出處 清 梁啟超《湖南時務學堂學約》:「非有堅定之力,則一經挫折,心灰意冷。」

39心力交瘁 [ xīn lì jiāo cuì ]

解釋 精神和體力都極度勞累。交:齊;瘁:過度的勞累。

出處 清 百一居士《壺天錄》上卷:「由此心力交瘁,患疾遂卒。」

40貪生怕死 [ tān shēng pà sǐ ]

解釋 貪:貪戀。貪圖生存;懼害死亡。形容為了活命而失去正義的原則。

出處 東漢 班固《漢書 文三王傳》:「今立自知賊殺中郎曹將,冬日迫促,貪生畏死,即詐僵仆陽病,徼幸得逾於須臾。」

41萬念俱灰 [ wàn niàn jù huī ]

解釋 所有的想法和打算都破滅了。形容極端灰心失望的心情。萬念:一切念頭;俱:全;都;灰:灰心;失望。

出處 清 南亭亭長《中國現在記》第三回:「官場上的人情,最是勢利不過的。大家見撫台不理,誰還來理我呢,想到這裏,萬念俱灰。」

42拒人千裏 [ jù rén qiān lǐ ]

解釋 形容對人態度傲慢。

出處 先秦 孟軻《孟子 告子下》:「詣詣之聲音顏色,距人於千裏之外。」

43哀毀骨立 [ āi huǐ gǔ lì ]

解釋 哀:悲哀;毀:損壞身體。骨立:形容極瘦;隻剩下骨頭架子。指因喪親極度悲哀;瘦得隻剩下骨架。形容守孝期間悲痛盡禮。

出處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德行》:「王戎和嶠同時遭大喪,和嶠雖備禮,神氣不損;王戎雖不備禮,而哀毀骨立。」

44怏怏不悅 [ yàng yàng bù yuè ]

解釋 悅:愉悅,快樂。因不滿意而很不快樂。

出處 宋 司馬光《應詔論體要》:「其當職之人,已怏怏不悅,不肯同心以助其謀,協力以成事。」

45哀哀欲絕 [ āi āi yù jué ]

解釋 悲痛得將要氣絕;指異常悲痛。

出處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13回:「那寶珠按未嫁女之禮在靈前哀哀欲絕。」

46嘖有煩言 [ zé yǒu fán yán ]

解釋 議論紛紛;有不少抱怨責備的話。

出處 先秦 左丘明《左傳 定公四年》:「會同難,嘖有煩言,莫之治也。」

47愁腸百結 [ chóu cháng bǎi jié ]

解釋 憂愁纏結在腸內。

出處 《敦煌變文集 王昭君變文》:「日月無明照覆盆,愁腸百結虛成著。」

48愁眉鎖眼 [ chóu méi suǒ yǎn ]

解釋 鎖:緊皺。愁得緊皺眉頭,眯起雙眼。形容非常苦惱的樣子。

出處 元 王實甫《西廂記》第三本第二折:「對人前巧語花言,背地裏愁眉淚臉。

49悲不自勝 [ bēi bù zì shèng ]

解釋 勝:經受得住。悲傷得使自己經受不住了。形容傷感至極;情難自禁。

出處 漢 荀悅《漢紀 平帝紀》:「太後因號泣而言,左右莫不垂涕,舜悲不自勝。」

50心慌意亂 [ xīn huāng yì luàn ]

解釋 心裏慌亂;沒有主意。

出處 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孩兒自從接了電報之後,心慌意亂。」

51心如死灰 [ xīn rú sǐ huī ]

解釋 死灰:已冷卻的灰燼。原指心境淡漠,毫無情感。現也形容意誌消沉,態度冷漠到極點。

出處 先秦 莊周《莊子 知馮遊》:「形若槁骸,心若死灰。」

52冷若冰霜 [ lěng ruò bīng shuāng ]

解釋 若:好像。冷得像冰霜一樣。比喻對人對事十分冷淡;沒有一絲熱情。有時也指麵目或態度嚴厲;使人無法靠近。

出處 清 劉鄂《老殘遊記續集》第二回:「笑起來一雙眼又秀又媚,卻是不笑起來又冷若冰霜。」

53哀思如潮 [ āi sī rú cháo ]

解釋 哀傷的思緒如同潮湧一般。形容極度悲痛。

出處 京劇《平原作戰》第五場:「哀思如潮熱淚灑,平川有邊仇無涯。」

54不冷不熱 [ bù lěng bù rè ]

解釋 指溫度不高不低,冷熱適中。亦比喻對人態度一般。

出處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三十五回:「便見他一隻手高高兒的舉了一碗熬得透、得到不冷不熱、溫涼適中、可口兒的普洱茶來。」巴金《寒夜》三:「這一天是這個山城裏少有的不冷不熱的好天。」

55牢騷滿腹 [ láo sāo mǎn fù ]

解釋 一肚子委曲、不滿的情緒。

出處 錢鍾書《圍城》:「自己這一年來,牢騷滿腹,一觸即發。」

56深孚眾望 [ shēn fú zhòng wàng ]

解釋 孚:為人所信服。在群眾中很有威望。

出處 清·劉坤一《提臣應行陛見暫請展緩折》:「該提督老於戎事,忠愛性成……深孚眾望,其樸城忠厚,早在聖明洞鑒之中。」

57威信掃地 [ wēi xìn sǎo dì ]

解釋 威信:威望和信譽。威望、信譽全部喪失。比喻威望和信譽完全喪失。

出處 郭沫若《南京印象》:「而且就是他,使得法紀蕩然,使得政府的威信掃地,他到底有什麼收獲?」

58悲憤填膺 [ bēi fèn tián yīng ]

解釋 填:充填;塞滿;膺:胸。悲痛和憤怒充滿胸膛。

出處 清 傷時子《蒼鷹擊》第六折:「草頭朝露,貴賤都虛度。悲憤填膺莫訴,壯懷孤負。」

59鞅鞅不樂 [ yāng yāng bù lè ]

解釋 因不滿意而很不快樂。鞅,通「怏」。

出處 宋·洪邁《夷堅丁誌·武真人》:「武真人,名元照,會稽蕭山民女也……年稍長,議以妻邑之富人,既受幣,照鞅鞅不樂。」

60怨聲滿道 [ yuàn shēng mǎn dào ]

解釋 道:道路。怨恨的聲音充滿道路。形容人民群眾普遍強烈不滿和怨恨。

出處 南朝·宋·範曄《後漢書·李固傳》:「前孝安皇帝內任伯榮、樊豐之屬,外委固廣、謝惲之徒,開門受賂,署用非次,天下紛然,怨聲滿道。」

61惱羞變怒 [ nǎo xiū biàn nù ]

解釋 見「惱羞成怒」。

出處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30回:「昌得官見他如此的說法,不禁惱羞變怒,喝令左右:‘替我趕他出去!’」

62窮形極相 [ qióng xíng jí xiàng ]

解釋 窮:盡,極;相:象。指描寫刻畫十分細致生動,也指醜態畢露。

出處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41回:「破資財窮形極相,感知己瀝膽披肝。」

63滿腔義憤 [ mǎn qiāng yì fèn ]

解釋 滿腔:充滿心中。心中充滿對不合理的事情的憤怒。

出處 馬克·吐溫《競選州長》:「那些人滿腔義憤,來勢洶洶,一進門就搗毀了家具和窗戶,走的時候把能帶走的財物都拿去了。」

64心存芥蒂 [ xīn cún jiè dì ]

解釋 芥蒂:本指細小的梗塞物,後比喻心裏的不滿或不快。指心裏對人對事有怨恨或不愉快的情緒。

出處 漢 司馬相如《子虛賦》:「吞若雲夢者八九於其胸中,曾不芥蒂。」

65付之一歎 [ fù zhī yī tàn ]

解釋 歎一口氣。多指對不滿意的某件事表示無可奈何。

出處 明·淩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一:「前日之事,我也不計較長短,付之一歎罷了。」

66兒女英雄 [ ér nǚ yīng xióng ]

解釋 兒女:指青年男女。指感情豐富,年輕有為的男女英雄。

出處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一回:「縱橫九萬裏,上下五千年,求其兒女英雄,一身兼備的,也隻見得兩個。」

67皺眉蹙眼 [ zhòu méi cù yǎn ]

解釋 蹙:收縮。皺眉頭,眯眼睛。形容不滿的神態

出處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32回:「安老爺便皺眉蹙眼的問道:‘那裏去了?’何小姐答道:‘隻怕在書房裏罷!’」

68怨聲盈路 [ yuàn shēng yíng lù ]

解釋 怨恨之聲充滿道路。形容不滿情緒十分普遍。

出處 《魏書·高肇傳》:「肇既當衡軸,每事任己,本無學識,動違禮度,好改先朝舊製,出情妄作,減削封秩,抑黜勳人。由是怨聲盈路矣。」

69怨聲載路 [ yuàn shēng zài lù ]

解釋 怨恨之聲充滿道路。形容不滿情緒十分普遍。

出處 《舊唐書·張廷珪傳》:「州縣征輸,星火逼迫,或謀計靡所,或鬻賣以充,怨聲載路,私氣未洽。」

70載道怨聲 [ zài dào yuàn shēng ]

解釋 怨恨之聲充滿道路。形容不滿情緒十分普遍。

出處 清·感惺《斷頭台·受獻》:「笑雌黃舌饒,黑符心驕,綠豆兒眼小,博得個載道怨聲碧漢高。」

71輿論嘩然 [ yú lùn huá rán ]

解釋 公眾大表驚訝和不滿。

72大失人望 [ dà shī rén wàng ]

解釋 指在群眾中嚴重喪失威望,威信掃地。

出處 《史記·高祖本記》:「秦人大失望。」

73腹誹心謗 [ fù fěi xīn bàng ]

解釋 心懷不滿,暗中發泄。

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魏其武安侯列傳》:「不如魏其,灌夫日夜招聚天下豪傑壯士與論議,腹誹而心謗。」

74怏怏不平 [ yàng yàng bù píng ]

解釋 怏怏:因不平而鬱鬱不樂。神誌怏怏的,心中很感不平。

出處 《隋書·虞世基傳》:「貧無產業,每傭書養親,怏怏不平。」

©2024 hgcha.net 漢語查 郵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詞典、成語等漢語國學資料僅供參考,最終以新華字典、漢語詞典、成語詞典等書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