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漢語查 成語 形容人擠來擠去的成語

形容人擠來擠去的成語


1人多勢眾 [ rén duō shì zhòng ]

解釋 人多勢力大。

出處 清 曹雪芹《紅樓夢》:「話說金榮因人多勢眾,又兼賈瑞勒令賠了不是,給秦鍾磕了頭,寶玉方才不吵鬧了。」

2門庭若市 [ mén tíng ruò shì ]

解釋 門:原指宮門;庭:原指朝庭;現指院子;若:好像;市:集市;市場。原來形容宮門裏;朝庭上;進諫的人多得像在集市一樣;十分熱鬧。現在形容來的人很多;非常熱鬧。

出處 西漢 劉向《戰國策 齊策一》:「群臣進諫,門庭若市。」

3水泄不通 [ shuǐ xiè bù tōng ]

解釋 泄:泄漏。原意為水都流不出去。形容擁擠和包圍得非常嚴密。

出處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德山門下,水泄不通,佛事門中,風行草偃。」

4濟濟一堂 [ jǐ jǐ yī táng ]

解釋 濟濟:人多的樣子;堂:大廳。形容很多的人彙聚在一起。

出處 清 歸莊《靜觀樓講義序》:「今也名賢秀士,濟濟一堂,大義正言,洋洋盈耳。」

5座無虛席 [ zuò wú xū xí ]

解釋 虛:空;席:座席;座位。座位沒有空著的;形容出席的人很多。

出處 《晉書 王渾傳》:「時吳人新附,頗懷畏懼。渾撫循羈旅,虛懷綏納,座無空席,門不停賓,於是江東之士莫不悅附。」

6萬人空巷 [ wàn rén kōng xiàng ]

解釋 本指家家戶戶的人都奔向一個地方;以致住宅空蕩蕩的。現多指很多的人聚在一起;致使街巷都空了。形容轟動一時的盛況。

出處 宋 蘇軾《八月十七複登望海樓》詩:「賴有明朝看潮在,萬人空巷鬥新妝。」

7人聲鼎沸 [ rén shēng dǐng fèi ]

解釋 鼎沸:鼎水沸騰;原比喻形勢不安定;現比喻聲音嘈雜。形容人群的聲音吵吵嚷嚷;就象煮開了鍋一樣。

出處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 劉小官雌雄兄弟》:「一日午後,劉方在店中收拾,隻聽得人聲鼎沸。」

8摩肩接踵 [ mó jiān jiē zhǒng ]

解釋 摩:接觸;踵:腳跟。肩挨肩;腳尖連著腳跟。形容人多擁擠;或比喻事物接連不斷的出現。

出處 西漢 劉向《戰國策 齊策一》:「臨淄之途,車轂擊,人肩摩。」

9熙熙攘攘 [ xī xī rǎng rǎng ]

解釋 熙熙:和樂的樣子;攘攘:紛亂的樣子。形容人來人往;非常熱鬧。

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貨殖列傳》:「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10絡繹不絕 [ luò yì bù jué ]

解釋 絡繹:前後相連;連續不斷。不絕:也是不斷之意。形容行人、車馬、船隻等來往頻繁;連續不斷。也作「絡繹不斷」。

出處 南朝 宋 範曄《後漢書 南匈奴傳》:「竄逃去塞者,絡繹不絕。」

11川流不息 [ chuān liú bù xī ]

解釋 川:河流;流:流動;息:停止。①比喻時光的流逝和大自然的運行永無休止。②亦形容行人、車馬、船隻等往來不絕。

出處 南朝 梁 周興嗣《千字文》:「川流不息,淵澄取映。」

12車水馬龍 [ chē shuǐ mǎ lóng ]

解釋 車絡繹不絕;有如流水;馬首尾相接;好像遊龍。形容沿途車馬很多;成群結隊;繁華熱鬧的場麵。也作「馬龍車水」。

出處 南朝 宋 範曄《後漢書 皇後紀上 明德馬皇後》:「前過濯龍門上,見外家問起居者,車如流水,馬如遊龍。」

13人山人海 [ rén shān rén hǎi ]

解釋 人多得像大山大海一樣;形容聚集在一起的人特別多。

出處 《西胡老人繁勝錄》:「四山四海,三千三百,衣山衣海,卦山卦海,南山南海,人山人海。」

14人滿為患 [ rén mǎn wéi huàn ]

解釋 因人多造成了困難。

出處 郭沫若《洪波曲》第二章一:「客棧小,已經人滿為患。」

15比肩繼踵 [ bǐ jiān jì zhǒng ]

解釋 比肩:肩膀挨著肩膀;繼踵:腳尖碰著腳後跟。肩膀靠著肩膀;腳尖碰著腳根。形容人多擁擠。

出處 春秋 齊 晏嬰《晏子春秋 雜下九》:「臨淄三百閭,張袂成陰,揮汗成雨,比肩繼踵而在,何為無人?」

16賓客如雲 [ bīn kè rú yún ]

解釋 來客多得如聚集的雲層。形容客人多。

出處 明 馮夢龍《古今小說 月明和尚度柳翠》:「穿著布素,閉門念佛;雖賓客如雲,此日斷不接見,以此為常。」

17人來人往 [ rén lái rén wǎng ]

解釋 人來來往往連續不斷。也形容忙於應酬。

出處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一百十回:「這兩三天人來人往,我瞧著那些人都照應不到,想必你沒有吩咐,還得你替我們操點心兒才好。」

18熙來攘往 [ xī lái rǎng wǎng ]

解釋 熙、攘:喧鬧、紛亂的樣子。人來人往;喧鬧紛雜。

出處 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隻見這弄堂裏麵,熙來攘往,轂擊肩摩;那出進的轎子,更覺絡繹不絕。」

19挨肩擦背 [ āi jiān cā bèi ]

解釋 挨:靠近;擦:接觸。形容緊緊挨著;也形容人多而擁擠。

出處 《清平山堂話本 錯認屍》:「當日鬧動城裏城外人都得知,男子婦人,挨肩擦背,不計其數,一齊來看。」

20挨肩疊背 [ āi jiān dié bèi ]

解釋 形容人群擁擠。

出處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 勘皮靴單證二郎神》:「當日看的是挨肩疊背。」

21人多嘴雜 [ rén duō zuǐ zá ]

解釋 雜:雜亂,多種多樣。談論的人多,說法多種多樣。也指在場的人多,七嘴八舌。

出處 清 李汝珍《鏡花緣》:「閨臣恐人多嘴雜,說話不便,即同良箴,紅蕖,紫綃另在一房居住。」

22比肩疊跡 [ bǐ jiān dié jì ]

解釋 比:並。肩並肩,足跡相疊。形容人多。

出處 唐 柳宗元《與友人論為文書》:「榮古虐今者,比肩疊跡。」

23挨肩並足 [ āi jiān bìng zú ]

解釋 形容人群擁擠。

出處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 錢秀才錯占鳳凰儔》:「那山中遠近人家,都曉得高家新女婿才貌雙全,競來觀看,挨肩並足,如看神會故事的一般熱鬧。」

24轂擊肩摩 [ gǔ jī jiān mó ]

解釋 肩膀和肩膀相摩,車輪和車輪相撞。形容行人車輛往來擁擠。

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蘇秦列傳》:「臨葘之塗,車轂擊,人肩摩。」

25項背相望 [ xiàng bèi xiāng wàng ]

解釋 項:頸項。原指前後相顧。後多形容行人擁擠,接連不斷。

出處 南朝 宋 範曄《後漢書 左雄傳》:「監司項背相望,與同疾疢。」

26比肩接踵 [ bǐ jiān jiē zhǒng ]

解釋 肩碰肩,腳跟腳。形容人多擁擠或接連不斷。

出處 清 戴名世《序》:「天下之謬悠庸爛者,比肩接踵,不可勝數。」

27攘來熙往 [ rǎng lái xī wǎng ]

解釋 形容人來人往,非常熱鬧擁擠。

出處 《史記·貨殖列傳》:「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28挨山塞海 [ āi shān sè hǎi ]

解釋 形容人極多而擁擠不堪。

出處 明 淩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17卷:「那日觀看的人,何止挨山塞海。」

29挨三頂五 [ āi sān dǐng wǔ ]

解釋 形容人多,連接不斷。

出處 明 馮夢龍《古今小說 窮馬周遭際賣塠媼》第五卷:「但見紅塵滾滾,車馬紛紛,許多商販客人馱著貨物,挨三頂五的進店安歇。」

30張袂成陰 [ zhāng mèi chéng yīn ]

解釋 張開袖子能遮掩天日,成為陰天。形容人多。

出處 《晏子春秋·雜下九》:「晏子對曰:‘齊之臨淄三百閭,張袂成陰,揮汗成雨,比肩繼踵而在,何為無人?’」

31車馬輻輳 [ chē mǎ fú còu ]

解釋 輻輳:形容人或貨物像車輪上的輻條聚集在車轂上一樣。指車馬集聚擁擠。

出處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緣起首回:「兩旁歧途曲巷中,有無數的車馬輻輳,冠蓋飛揚,人往人來,十分熱鬧。」

32亞肩疊背 [ yà jiān dié bèi ]

解釋 前後的人肩背緊挨著。形容人多擁擠。

出處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23回:「武鬆在轎上看時,隻見亞肩疊背,鬧鬧嚷嚷,屯街塞巷,都來看大蟲。」

33踵接肩摩 [ zhǒng jiē jiān mó ]

解釋 摩肩接踵。肩挨肩,腳碰腳。形容人多,擁擠不堪。

出處 清·金捧閶《守一齋筆記·蘆花會》:「忽金鼓喧闐,儀衛甚盛,觀者踵接肩摩。」

34人千人萬 [ rén qiān rén wàn ]

解釋 形容人多。

35摩肩擦踵 [ mó jiān cā zhǒng ]

解釋 形容來往行人眾多,很擁擠。

36接連不斷 [ jiē lián bù duàn ]

解釋 連續不間斷。

出處 明 馮夢龍《東周列國誌》:「陳設兵衛,自王宮起,直至光家之門,街衢皆滿,接連不斷。」

37人才輩出 [ rén cái bèi chū ]

解釋 人才:指德才兼備的人或有某種特長的人;輩出:成批地連續出現。有才能的人一批接一批湧來。形容人才一批接一批不斷湧現。

出處 清 李漁《閑情偶寄 詞曲 格局第六》:「猶之詩、賦、古文以及時藝,其中人才輩出,一人勝似一人。」

38沸沸揚揚 [ fèi fèi yáng yáng ]

解釋 沸沸:水翻滾的樣子;揚:掀動;升騰。開水翻滾;氣泡升騰的樣子。比喻人聲喧擾、議論紛紛。形容熙來攘往;非常熱鬧的情景。

出處 《山海經 西山經》:「其中多白玉,是有玉膏,其源沸沸湯湯。」

39地廣人稀 [ dì guǎng rén xī ]

解釋 地域廣闊;人煙稀少。

出處 東漢 班固《漢書 地理誌下》:「習俗頗殊,地廣民稀。」

40七言八語 [ qī yán bā yǔ ]

解釋 形容人多語雜。

出處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八十三回:「妹子一心想笑話,你們七言八語,那裏還敢理會,實實不曾聽得。」

41眾口紛紜 [ zhòng kǒu fēn yún ]

解釋 紛紜:多而姑亂。人多嘴雜,議論紛紛。

出處 清·蒲鬆齡《聊齋誌異·阿纖》:「君無二心,妾豈不知?但眾口紛紜,恐不免秋扇之捐。」

42趨之若鶩 [ qū zhī ruò wù ]

解釋 趨:奔赴;舊附快走。鶩:鴨子。像鴨子一樣成群跑過去。比喻很多人急著趕去。

出處 清·曾樸《孽海花》第二十七回:「京外的官員,那個不趨之若鶩呢!」

43地狹人稠 [ dì xiá mín chóu ]

解釋 狹:窄小;稠:多而密。地域狹小,人口稠密。形容人口密集的地區或擁擠的場所

出處 郭沫若《蘇聯紀行》:「同進食堂進膳,今夜有舞會,地狹人稠,毫無虛席。」

44蜂擁而來 [ fēng yōng ér lái ]

解釋 象蜂群似的擁擠著過來。形容許多人一起過來。

出處 《史記·項羽本紀》:「陳涉首難,豪傑蜂起。」

45來來往往 [ lái lái wǎng wǎng ]

解釋 指多次來和去交往

出處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13回:「兩個在陣前,來來往往,番番複複,攪做一團,扭做一塊。」

46善罷幹休 [ shàn bà gān xiū ]

解釋 善:好好地;甘休:情願罷休。好好地解決糾紛,不再鬧下去(多用於否定)。

出處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六十五回:「他看見奶奶比他標致,可比他得人心兒,他就肯善罷幹休了?」

47一擁而入 [ yī yōng ér rù ]

解釋 擁:擁擠。一下子全都擁了進去,擠了進去。

出處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卷十五:「眾人一擁而入,迎頭就把了緣拿住,押進裏麵搜捉,不曾走了一個。」

48人如潮湧 [ rén rú cháo yōng ]

解釋 人像潮水般湧來。形容人很多而且擁擠。

出處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74回:「說言未了,隻見人如潮湧,卻早十數對哨棒過來,前麵列著四把繡旗。」

49挨肩擦膀 [ āi jiān cā bǎng ]

解釋 指身體相貼近。也形容人群擁擠。

出處 元 劉君錫《來生債》第一折:「你怎麼偏要挨肩擦膀的,舒著手往我懷裏摸甚麼?」

50挨肩迭背 [ āi jiān dié bèi ]

解釋 形容人群擁擠。

出處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 勘皮靴單證二郎神》:「當日看的是挨肩迭背。

51比肩疊踵 [ bǐ jiān dié zhǒng ]

解釋 形容人多。疊踵,腳尖踩腳跟。

出處 清 陳康棋《郎潛紀聞》卷一:「遼沈舊人,勝朝遺耈,比肩疊踵,同掌絲綸。」

52駢肩累跡 [ pián jiān lèi jì ]

解釋 同「駢肩累跡」。

出處 宋·歐陽修《相州晝錦堂記》:「夾道之人,相與駢肩累跡,瞻望谘嗟。」

53肩摩踵接 [ jiān mó zhǒng jiē ]

解釋 肩碰肩,腳連腳。形容人多而擁擠。

出處 清 薛福成《庸庵筆記 幽怪二》:「終日人鬼雜處,肩摩踵接,不相畏避,亦不相聞問。」

54攘攘熙熙 [ rǎng rǎng xī xī ]

解釋 喧嚷紛雜貌。

出處 《三元裏抗英社學史料·太和市聯升社學序》:「果然蜂趨蟻附,攘攘熙熙,誠不出神靈所料者矣。」

55摩肩如雲 [ mó jiān rú yún ]

解釋 摩:摩擦。肩碰肩,如雲一樣密集。形容人多擁擠。

出處 曾樸《孽海花》第十回:「許多碧眼紫髯的偉男,蜷發蜂腰的仕女,正是摩肩如雲、揮汗成雨的時候,煩渴的了不得。」

56填街塞巷 [ tián jiē sāi xiàng ]

解釋 形容人非常多。

出處 《南齊書 虞玩之傳》:「又生不長發,便謂為道人,填街溢巷,是處皆然。」

57摩肩擦背 [ mó jiān cā bèi ]

解釋 摩:摩擦。肩碰肩,背靠背。形容人多擁擠。

出處 清·石玉昆《續小五義》第69回:「行至大街,就見那些人摩肩擦背,攙老扶幼,全是瞧擂台去的。」

58摩肩接轂 [ mó jiān jiē gǔ ]

解釋 肩挨著肩,車輪挨著車輪。形容人多擁擠。

出處 明 徐弘祖《徐霞客遊記 遊嵩山日記》:「伊闕摩肩接轂,為楚豫大道。」

59前遮後擁 [ qián zhē hòu yōng ]

解釋 遮:阻攔。形容十分擁擠、喧鬧的樣子。

出處 元·吳昌齡《東坡夢》第三折:「你這裏齊臻臻前遮後擁,美甘甘笑口歡容,隻待要靜巉巉幕天席地。」

60駕肩接武 [ jià jiān jiē wǔ ]

解釋 肩挨肩,腳碰腳。形容人多。

出處 《舊唐書·尹思貞李傑等傳論》:「有唐之興,綿曆年所,骨鯁清廉之士,懷忠抱義之臣,台省之間,駕肩接武。」

61連衽成帷 [ lián rèn chéng wéi ]

解釋 見「連衽成帷」。

出處 西漢·司馬遷《史記·蘇秦列傳》:「車轂擊,人肩摩;連衽成帷,舉袂成幕,揮汗成雨。」

62後擁前遮 [ hòu yōng qián zhē ]

解釋 遮:阻攔。形容十分擁擠、喧鬧的樣子。

出處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18回:「果是英雄,憑著自己本領,怕甚王孫公子,又怕甚後擁前遮。」

63張袂成帷 [ zhāng mèi chéng wéi ]

解釋 張開袖子成為帷幕。形容人多。

出處 漢·劉向《說苑·奉使》:「齊之臨淄三百閭,張袂成帷,揮汗成雨,比肩繼踵而在,何為無人?」

64肩摩轂接 [ jiān mó gū jiē ]

解釋 肩相摩,轂相接。本形容行人車輛擁擠,後亦借指人才輩出,絡繹不絕。

出處 明·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華陽博議》:「肩摩轂接,競爽一時,殆古今所罕也。」

65肩摩轂擊 [ jiān mó gǔ jī ]

解釋 肩膀和肩膀相摩,車輪和車輪相撞。形容行人車輛往來擁擠。

出處 西漢 劉向《戰國策 齊策一》:「臨淄之途,車轂擊,人肩摩,連衽成帷。」

66捱三頂五 [ ái sān dǐng wǔ ]

解釋 形容人群擁擠,接連不斷。

出處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 賣油郎獨占花魁》:「覆帳之後,賓客如市,捱三頂五,不得空閑。」

67架肩擊轂 [ jià jiān jī gǔ ]

解釋 肩膀相挨,車輪相撞。形容行人車輛擁擠。

出處 唐·高彥林《唐闕史·盧渥》:「及赴任陝郊,洛城自居守分司朝臣已下,互設祖筵,遮於行路,洛城為之一空。都人觀者架肩擊轂。」

68捱三頂四 [ ái sān dǐng sì ]

解釋 挨:通「挨」,擠進。形容人群擁擠,接連不斷。

出處 明 羅貫中《平妖傳》第四回:「半仙到柵欄門首下馬,也不進宅,徑在堂中站著,眾人捱三頂四,簇擁將來,一個個伸出手來,求太醫看脈。」

69掎裳連袂 [ jǐ cháng lián mèi ]

解釋 裙子牽住裙子,袖子連著袖子。形容人多。

出處 宋·劉從義《重修開元寺行廊功德碑》:「服靚妝,繼日以掎裳連袂。」

70摩肩擊轂 [ mó jiān jī gǔ ]

解釋 肩膀和肩膀相摩,車輪和車輪相撞。形容行人車輛往來擁擠。

出處 《戰國策·齊策一》:「臨淄之途,車轂擊,人肩摩。」

71紛紛擁擁 [ fēn fēn yōng yōng ]

解釋 指紛亂擁擠。

出處 《天雨花》第二八回:「左弓右矢護車行,紛紛擁擁離京闕。」

72肩摩袂接 [ jiān mó mèi jiē ]

解釋 人肩相摩,衣袖相接。形容人多擁擠。

出處 明·宋濂《贈傳神陳德顏序》:「餘自近歲以來,為求文者肩摩袂接而至,一切謝絕已久。」

73架肩接踵 [ jià jiān jiē zhǒng ]

解釋 肩挨肩,腳碰腳。形容人擁擠。

出處 宋·無名氏《燈下鬧談·升鬥得仙》:「李相公砡鎮揚日,夜夢長衢而行,見一金字牌屹於路左,觀者架肩接踵而至,遂詣看焉。」

74擠擠插插 [ jǐ jǐ chā chā ]

解釋 物多人多,十分擁擠。

出處 馮誌《敵後武工隊》第12章:「魏強順南北大街擠擠插插地走了一趟。」

75繼踵接武 [ jì zhǒng jiē wǔ ]

解釋 踵:腳後跟;武:足跡。腳後跟接腳後跟,足跡挨足跡。形容人數眾多而擁擠不堪或接連不斷。

出處 明·歸有光《送張子忠之任南昌序》:「士大夫登朝著與其居於鄉者,繼踵接武。」

©2024 hgcha.net 漢語查 郵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詞典、成語等漢語國學資料僅供參考,最終以新華字典、漢語詞典、成語詞典等書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