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漢語查 成語 形容動作多的成語

形容動作多的成語


1東張西望 [ dōng zhāng xī wàng ]

解釋 這裏那裏地到處看。形容尋找東西或心神不安;注意力不集中。

出處 明 馮夢龍《喻世明言》:「三巧兒隻為信了賣卦先生之語,一心隻想丈夫回來,此時經常走向前樓,在簾內東張西望。」

2走馬觀花 [ zǒu mǎ guān huā ]

解釋 騎在跑著的馬上看花。比喻匆忙、粗略地觀察了解。走:跑。

出處 唐 孟郊《登科後》詩:「昔日齷齪不足誇,今朝放蕩思無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3大搖大擺 [ dà yáo dà bǎi ]

解釋 走路時身子搖擺;亂晃。形容舉動無所顧忌;揚揚自得的樣子。

出處 清 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五回:「次日早晨,大搖大擺出堂,將回子發落了。」

4瞻前顧後 [ zhān qián gù hòu ]

解釋 瞻:向前望;顧:回頭看。原形容做事謹慎;考慮周密。現也形容顧慮太多;猶豫不決。

出處 戰國 楚 屈原《楚辭 離騷》:「瞻前而顧後兮,相觀民之計極。」

5張牙舞爪 [ zhāng yá wǔ zhǎo ]

解釋 張:顯露;張開;張牙:張開嘴露著牙;舞:揮舞;揮動。原形容野獸凶猛的樣子。現多比喻敵人或壞人猖狂凶惡的樣子。

出處 《敦煌變文集 孔子項托相問書》:「魚生三日遊於江湖,龍生三日張牙舞爪。」

6扶老攜幼 [ fú lǎo xié yòu ]

解釋 扶:挽著;攜:帶著。攙著老人;領著小孩兒。形容男女老少成群結隊歡迎、觀看或逃難。後也用來形容關心照顧老人和孩子。

出處 西漢 劉向《戰國策 齊策四》:「未至百裏,民扶老攜幼,迎君道中。」

7捶胸頓足 [ chuí xiōng dùn zú ]

解釋 捶:敲打;頓:跺。兩拳捶打胸部;兩腳跺著地。形容焦急、痛楚、悔恨的神態。

出處 明 李開先《閑居集 昆侖張詩人傳》:「有告之者,殊不之信也;已而知其實然,捶胸頓足,若不欲生。」

8風馳電掣 [ fēng chí diàn chè ]

解釋 弛:快跑;掣:閃過。像風奔馳;像電閃過。形容非常迅速;急閃而過。也作「風馳電赴」。

出處 《六韜 龍韜》:「奮威四人,主擇材力,論兵革,風馳電掣,不知所由。」

9歡呼雀躍 [ huān hū què yuè ]

解釋 高興得像麻雀一樣跳躍。形容非常歡樂。

出處 莊周《莊子 在宥》:「鴻蒙方將拊髀雀躍而遊。」

10昂首挺胸 [ áng shǒu tǐng xiōng ]

解釋 昂:仰;抬起;挺胸:挺起胸膛。仰著頭;挺起胸膛。形容精神飽滿的樣子。

出處 《上饒集中營 浩氣長存》:「個個視死如歸,堅貞不屈,昂首挺胸站在那裏。」

11手舞足蹈 [ shǒu wǔ zú dǎo ]

解釋 蹈:跳動。兩手舞動;兩隻腳也跳起來。形容高興到了極點。

出處 先秦 孟軻《孟子 離婁上》:「樂則生矣,全則惡可已也。惡可已,則不知足之蹈之,手之舞之。」

12健步如飛 [ jiàn bù rú fēi ]

解釋 健步:走起路來很有力量;速度很快。步伐矯健;快得像飛。形容行走迅速。

出處 清 蒲鬆齡《聊齋誌異》:「麗人牽坐路側,自乃捉足,脫履相假。女喜著之,幸不鑿枘,複起從行,健步如飛。」

13掩耳盜鈴 [ yǎn ěr dào líng ]

解釋 掩:遮蓋;盜:偷。把耳朵捂住偷鈴鐺;以為自己聽不見;別人也不會聽見。比喻自欺欺人。

出處 戰國 呂不韋《呂氏春秋 自知》:「百姓有得鍾者,欲負而走,則鍾大不可負。以椎毀之,鍾況然有聲。恐人聞之而奪己也,遽掩其耳。」

14大步流星 [ dà bù liú xīng ]

解釋 流星:比喻走得快。形容步子很大;走得飛快。

出處 周立波《暴風驟雨》第二部六:「他在爬犁的近邊,大步流星地走著。」

15上竄下跳 [ shàng cuàn xià tiào ]

解釋 比喻壞人上下奔走,四處活動。

出處 蔣子龍《一個工廠秘書的日記》:「上竄下跳,根據需要打出各種不同的旗號,把廠長的事情辦成。」

16動如脫兔 [ dòng rú tuō tù ]

解釋 比喻行動敏捷。

出處 《孫子·九地》:「是故始如處女,敵人開戶;後如脫兔,敵不及拒。」

17餓虎撲食 [ è hǔ pū shí ]

解釋 饑餓的老虎撲向食物;比喻迅速地猛烈地向前衝去。

出處 明 吳承恩《西遊記》:「雙手使降妖杖丟一個丹鳳朝陽餓虎撲食。」

18眼疾手快 [ yǎn jí shǒu kuài ]

解釋 形容做事機警敏捷。

出處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四十三回:「倘或被眼疾手快的拿了送官,如之奈何?」

19飛簷走壁 [ fēi yán zǒu bì ]

解釋 舊小說中形容有武藝的人身體輕捷,能夠跳上房簷,越過牆壁。

出處 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26回:「這個人本來是一個飛簷走壁的賊。」

20東拉西扯 [ dōng lā xī chě ]

解釋 拉、扯:閑談。沒有明確話題地聊天;也指說話寫文章條理紊亂;不緊扣中心議題。

出處 清 曹雪芹《紅樓夢》:「更有一種可笑的,肚子裏原沒有什麼,東拉西扯,弄的牛鬼蛇神,還自以為博奧。」

21偷偷摸摸 [ tōu tōu mō mō ]

解釋 形容瞞著別人做事,不敢讓別人知道。

出處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73回:「偏咱們就這樣丁是丁卯是卯的,隻許你們偷偷摸摸的哄騙了去。」

22垂頭喪氣 [ chuí tóu sàng qì ]

解釋 垂頭:耷拉著腦袋;喪氣:失去誌氣;情緒低落。耷拉著腦袋;有氣無力。形容失意懊喪的樣子。

出處 唐 韓愈《送窮文》:「主人於是垂頭喪氣,上手稱謝。」

23橫行霸道 [ héng xíng bà dào ]

解釋 橫行:行動蠻橫;仗勢做壞事;霸道:蠻橫不講道理。形容蠻不講理;胡作非為。

出處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九回:「一任薛蟠橫行霸道,他不但不去管約,反助紂為虐討好兒。」

24雷厲風行 [ léi lì fēng xíng ]

解釋 厲:猛烈;行:奔跑;引申為迅速。像打雷那樣猛烈;像刮風那樣迅速。比喻對法令的執行嚴厲迅速。也用來形容工作極度緊張;辦事果斷;行動迅速。

出處 宋 曾鞏《亳州謝到任表》:「運獨斷之明,則天清水止;昭不殺之戒,則雷厲風行。」

25七手八腳 [ qī shǒu bā jiǎo ]

解釋 原指比一般人多好幾個手腳。形容人多手雜;動作忙亂。

出處 宋 釋普濟《五燈會元》第20卷:「上尚七手八腳,三頭兩麵,耳聽不聞,眼覷不見,苦樂逆順,打成一片。」

26刮目相看 [ guā mù xiāng kàn ]

解釋 去掉舊的看法;用新眼光看待。

出處 晉 陳壽《三國誌 吳誌 呂蒙傳》:「遂拜蒙母,結友而別」裴鬆之注引《江表傳》:「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27呆若木雞 [ dāi ruò mù jī ]

解釋 愣著不動;像隻木頭雞。形容人癡或因驚恐而發愣的神態。

出處 先秦 莊周《莊子 達生》:「雞雖有鳴者,已無變矣,望之似木雞矣;其德全矣,異雞無敢應者,反走矣。」

28大驚小怪 [ dà jīng xiǎo guài ]

解釋 指對不足為奇的事情過分驚訝、奇怪。

出處 宋 朱熹《答林擇之書》:「要須把此事來做一平常事看,樸實頭做將去,久之自然見效,不必如此大驚小怪,起模畫樣也。」

29小心翼翼 [ xiǎo xīn yì yì ]

解釋 謹慎小心;一點不敢疏忽。翼翼:恭敬慎重的樣子。

出處 《詩經 大雅 大明》:「維此文王,小心翼翼。」

30得意忘形 [ dé yì wàng xíng ]

解釋 形:形骸指自身的存在。高興得控製不住自己;失去常態。形容淺薄的人稍稍得誌就忘記了應持的態度。

出處 《晉書 阮籍傳》:「嗜酒能嘯,善彈琴,當其得意,忽忘形骸。」

31快馬加鞭 [ kuài mǎ jiā biān ]

解釋 對本來跑得很快的馬再打幾鞭。比喻快上加快。

出處 明 徐姬《殺狗記 看書苦諫》:「何不快馬加鞭,逕趕至蒼山,救取伯伯。」

32春風得意 [ chūn fēng dé yì ]

解釋 春風:春天和煦的風;得意:願望得到滿足時的高興心情;和暖的春風使人覺得洋洋自得。①原指考中進士後洋洋自得的心情。②後用以稱進士及第;功成名就。③形容因所謀求的事情成功而心情歡暢。

出處 唐 孟郊《登科後》詩:「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33橫衝直撞 [ héng chōng zhí zhuàng ]

解釋 橫的衝過去;直的撞過來。形容毫無顧忌地亂衝亂撞或蠻不講禮。

出處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113回:「黑旋風李逵和鮑旭引著兩個牌手,在城裏橫衝直撞,追殺南兵。」

34猶豫不決 [ yóu yù bù jué ]

解釋 猶豫:遲疑。遲疑動搖;拿不定主意。

出處 西漢 劉向《戰國策 趙策三》:「平原君猶豫未有所決。」

35袖手旁觀 [ xiù shǒu páng guān ]

解釋 把手揣在袖子裏站在旁邊看。形容置身事外;不加過問或不予協助。袖手:把手揣在袖子裏。

出處 宋 蘇軾《朝辭赴定州論事狀》:「奕棋者勝負之形,雖國工有所不盡,而袖手旁觀者常盡之。」

36輾轉反側 [ zhǎn zhuǎn fǎn cè ]

解釋 翻來複去;睡不著覺。形容心事重重。

出處 《詩經 周南 關雎》:「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37聞風而動 [ wén fēng ér dòng ]

解釋 一聽到消息就立即行動起來。風:消息。

出處 宋 陳亮《祭趙尉母夫人文》:「登堂莫及,聞風而起。」

38卑鄙無恥 [ bēi bǐ wú chǐ ]

解釋 形容人品德卑下;粗鄙;毫無廉恥。

出處 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27回:「賈某總辦河工,浮開報銷,濫得保舉。到京以後,又複花天酒地,任意招搖,並串通黃某,到處鑽營,卑鄙無恥。」

39變化多端 [ biàn huà duō duān ]

解釋 端:頭緒;方麵。形容變化很多、很大;沒有頭緒。

出處 明 馮夢龍《古今小說 陳從善梅嶺失渾家》:「這齊天大聖神通廣大,變化多端。」

40喜出望外 [ xǐ chū wàng wài ]

解釋 望:希望;意料。遇到意外的喜事;心中非常高興。

出處 宋 蘇軾《與李之儀》:「契闊八年,豈謂複有見日,漸近中原,辱書尤數,喜出望外。」

41奔走相告 [ bēn zǒu xiāng gào ]

解釋 奔;走:跑。奔跑著互相轉告。形容人遇到重大的或非常的事件時;急迫地互相轉告有關的人。

出處 宋 張孝祥《壽芝頌代愡得居士上鄭漕》:「詔天下之日,淮民歡呼,奔走相告,自州達之縣。」

42守株待兔 [ shǒu zhū dài tù ]

解釋 比喻死守狹隘經驗;不知變通;或抱著僥幸心理妄想不勞而獲。

出處 戰國 韓 韓非《韓非子 五蠹》:「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也,觸柱折頸而死。」

43左顧右盼 [ zuǒ gù yòu pàn ]

解釋 向左看看;向右望望。形容得意或警戒的神態。顧、盼:看;望。

出處 三國 魏 曹植《與吳季重書》:「左顧右盼,謂若無人,豈非吾子壯誌哉!」

44張口結舌 [ zhāng kǒu jié shé ]

解釋 結舌:舌頭像打了結;不能說話。張著嘴說不出話來。形容理屈詞窮或由於緊張害怕而說不出話來。

出處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23回:「公子被他問得張口結舌,麵紅過耳。」

45心曠神怡 [ xīn kuàng shén yí ]

解釋 心境開闊;精神愉快。曠:空闊;怡:愉快。

出處 宋 範仲淹《嶽陽樓記》:「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皆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46心有餘悸 [ xīn yǒu yú jì ]

解釋 指可怕的事情雖已過去;心裏還感到害怕。悸:因為害怕而心跳。

出處 柳洲《風雨桃花洲》:「談到三年前倒圩的情景,趙老大心有餘悸地說:‘那次桃花洲的人淹死了一半,莊稼全毀了。’」

47抓耳撓腮 [ zhuā ěr náo sāi ]

解釋 又抓耳朵又搔腮幫子。形容高興焦急等的樣子。(撓、抓:搔)。

出處 明 淩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11卷:「大郎聽罷,氣得抓耳撓腮沒有是處。」

48歡天喜地 [ huān tiān xǐ dì ]

解釋 形容非常高興、快樂。

出處 元 王實甫《西廂記》第二本第三折:「則見他歡天喜地,謹依來命。」

49洗耳恭聽 [ xǐ ěr gōng tīng ]

解釋 洗耳:擦洗耳朵;比喻很重視聽對方說話;恭:恭敬地。洗幹淨耳朵恭恭敬敬聽別人講話。請人講話時的客氣話。指專心地聽。

出處 元 鄭廷玉《楚昭公》第四折:「請大王試說一遍,容小官洗耳恭聽。」

50活蹦亂跳 [ huó bèng luàn tiào ]

解釋 歡蹦亂跳。

出處 曹禺《日出》第四幕:「我一定可以把小東西還是活蹦亂跳地找回來。」

51目不轉睛 [ mù bù zhuǎn jīng ]

解釋 睛:眼珠。眼睛不眨;眼珠不轉地盯著看。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看得出神。

出處 晉 楊泉《物理論》:「子義燃燭危坐通曉,目不轉睛,膝不移處。」

52眉飛色舞 [ méi fēi sè wǔ ]

解釋 色:臉色;表情。雙眉挑動;興奮愉快的表情躍然臉上。形容非常興奮得意的樣子。

出處 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一回:「王鄉紳一聽此言,不禁眉飛色舞。」

53聚精會神 [ jù jīng huì shén ]

解釋 集中全部精神。原有集思廣益的意思;現常用以形容專心致誌;精神高度集中。

出處 漢 王褒《聖主得賢臣頌》:「明明在朝,穆穆列布,聚精會神,相得益章。」

54蜻蜓點水 [ qīng tíng diǎn shuǐ ]

解釋 蜻蜓剛剛接觸水麵又迅速起來。比喻做事不認真;敷衍了事。

出處 唐 杜甫《曲江》詩:「穿花蛺蝶深深見,點水蜻蜓款款飛。」

55躡手躡腳 [ niè shǒu niè jiǎo ]

解釋 躡:放輕腳步。形容動作很輕;有時指走路時非常小心;或偷偷地跟隨。

出處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九回:「周瑞家的會意,忙著躡手躡腳的往東邊屋裏來,隻見奶奶拍著大姐兒睡覺呢。」

56聞雞起舞 [ wén jī qǐ wǔ ]

解釋 一聽見雞叫就起床練劍。形容有誌報國之士奮發圖強;也比喻抓緊時間不懈努力。雞:雞鳴報曉。

出處 《晉書 祖逖傳》:「中夜聞荒雞鳴,蹴琨覺曰:‘此非惡聲也。’因起舞。」

57指手畫腳 [ zhǐ shǒu huà jiǎo ]

解釋 指說話時做出各種動作。形容說話時放肆或得意忘形。

出處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22回:「隻見寶玉跑至圍屏燈前,指手畫腳,信口批評。」

58義憤填膺 [ yì fèn tián yīng ]

解釋 膺:胸。正義的憤恨充滿了胸膛。

出處 南朝 梁 江淹《恨賦》:「置酒欲飲,悲來填膺。」

59兔起鶻落 [ tù qǐ gǔ luò ]

解釋 兔子剛起跑;鶻就猛撲下去。形容動作非常敏捷;比喻下筆快捷。鶻:打獵用的猛禽。

出處 宋 蘇軾《文與可畫蒷簹穀偃竹記》:「急起從之,振筆直遂,以追其所見,如兔起鶻落,少縱即逝矣。」

60勇往直前 [ yǒng wǎng zhí qián ]

解釋 勇敢地一直向前。形容毫無畏懼地迎著困難上;不達目的決不罷休。

出處 明 許仲琳《封神演義》:「從俱摩拳擦掌,個個勇往直前。」

61心如刀割 [ xīn rú dāo gē ]

解釋 內心痛苦得像刀割一樣。形容極其痛苦難過。

出處 元 秦簡夫《趙禮讓肥》第一折:「眼睜睜俺子母各天涯,想起來我心如刀割,題起來我淚似懸麻。」

62抱頭痛哭 [ bào tóu tòng kū ]

解釋 指十分傷心或感動,抱頭大哭。

出處 清 劉鶚《老殘遊記》第四回:「這裏於家父子同他家裏人抱頭痛哭。」

63暴風驟雨 [ bào fēng zhòu yǔ ]

解釋 暴:突然而猛烈的;驟:急速。來勢急速而猛烈的大風大雨。有時比喻聲勢浩大;發展迅速的運動。

出處 明 吳承恩《西遊記》第69回:「有雌雄二鳥,原在一處同飛,忽被暴風驟雨驚散。」

64有所作為 [ yǒu suǒ zuò wéi ]

解釋 可以做事情;並能取得較大的成績。

出處 先秦 孟軻《孟子 離婁下》:「人有不為也,而後可以有為。」

65來勢洶洶 [ lái shì xiōng xiōng ]

解釋 動作或事物到來的氣勢很厲害。

出處 丁玲《風雪人間》上卷:「接著便是來勢洶洶地展開了追查一封寫給黨中央的所謂反革命的匿名信,稍事迂回,便牽扯到我。」

66神采奕奕 [ shén cǎi yì yì ]

解釋 形容精神飽滿;容光煥發。神采:人麵部的神氣和光彩。奕奕:精神煥發的樣子。

出處 明 沈德符《野獲編 玩具》:「細視良久,則筆意透出絹外,神采奕奕。」

67一步登天 [ yī bù dēng tiān ]

解釋 登:上。一步登上青天。一下子達到極高的境界或程度。也比喻突然得誌;爬上高位。

出處 清 李綠園《歧路燈》:「萬望口角春風,我就一步登天,點了買辦差,就過好日子。」

68走馬看花 [ zǒu mǎ kàn huā ]

解釋 走馬:騎著馬跑。騎在奔跑的馬上看花。原形容事情如意,心境愉快。後多指大略地觀察一下。

出處 唐 孟郊《登科後》詩:「昔日齷齪不足誇,今朝放蕩思無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69婀娜多姿 [ ē nuó duō zī ]

解釋 婀娜:柔軟而美好。形容各種輕盈軟美的姿態。

出處 三國 魏 曹植《洛神賦》:「華容婀娜令我忘餐。」

70幹淨利落 [ gān jìng lì luò ]

解釋 形容沒有多餘的東西。令人爽心悅目。也形容動作熟練、敏捷準確。

出處 趙樹理《李家莊的變遷》:「不是老人家,誰能做這樣幹淨利落?」

71手疾眼快 [ shǒu jí yǎn kuài ]

解釋 疾:快。眼到手也到;指手和眼睛的動作都很快。形容動作機靈;眼光敏捷。

出處 明 吳承恩《西遊記》:「原來悟空手疾眼快,正在那混亂之時……哪吒腦後,著左膊上一棒打來。」

72一舉一動 [ yī jǔ yī dòng ]

解釋 指人的每一個動作;所有的行動。

出處 宋 朱熹《朱子語類》:「一舉一動,一言一行,無不著力。」

73舉止大方 [ jǔ zhǐ dà fāng ]

解釋 舉動不俗氣,不做作。形容人行為動作不拘束,堂堂正正。

出處 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二十一回:「若是正經的女子,見了人一樣,不見人也是一樣,舉止大方,不輕言笑的,那怕他在街上走路,又礙甚幺呢?」

74前仰後合 [ qián yǎng hòu hé ]

解釋 形容身體大幅度地前後晃動。多指大笑、酒醉、困倦時站立不穩的樣子。

出處 元 高文秀《遇上皇》第一折:「東倒西歪,後合前仰,離席上,這酒興顛狂。」

75千姿百態 [ qiān zī bǎi tài ]

解釋 形容姿態多種多樣。

出處 蔣子龍《好景門》:「食客五花八門,論服飾千姿百態,論膚色黃白都有。」

76幹脆利索 [ gàn cuì lì suǒ ]

解釋 同「幹脆利落」。

出處 莫應豐《將軍吟》第24章:「‘回去,回去!’政委朝門外把手一揮,幹脆利索地答複了他。」

77形色倉皇 [ xíng sè cāng huáng ]

解釋 動作匆忙,神色慌張。

出處 蔡東藩《五代史演義》第46回:「威無從禁止,累得聲勢沮喪,形色倉皇。」

78忸怩作態 [ niǔ ní zuò tài ]

解釋 忸怩:羞愧的樣子。形容不自然;不大方;含羞做作的樣子。

出處 巴金《談〈春〉》:「倘使小說不能作為我作戰的武器,我何必化那麼多的功夫轉彎抹角、忸怩作態,供人欣賞來換取作家的頭銜呢?」

79揮霍無度 [ huī huò wú dù ]

解釋 任意花錢沒有節製。揮霍;亦作「揮攉」。搖手稱揮;反手稱攉。引申為任意花錢。度:限度。

出處 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102回:「因為兒子豹英一向揮霍無度,不敢交與他。」

80搖頭晃腦 [ yáo tóu huàng nǎo ]

解釋 晃:搖動。腦袋搖來搖去;形容舊時讀書人吟誦的姿態或自得其樂、自以為是的樣子。也作「搖頭擺腦」。有時也形容輕狂之態。

出處 宋 釋普濟《五燈會元 至乾禪師》第四十八卷:「教渠拽耙牽犁,直是搖頭擺腦。」

81漫條斯理 [ màn tiáo sī lǐ ]

解釋 慢條斯理,形容動作緩慢,不慌不忙。

出處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一回:「公子正在那裏檢點那些考具的東西,聽見老爺的話,便過來規規矩矩,漫條斯理的說道:‘這話還得請父親斟酌。’」

82爽心悅目 [ shuǎng xīn yuè mù ]

解釋 謂景色美麗,令人心情愉快。

出處 沈從文《一個戴水獺皮帽子的朋友》:「薄霧裏錯落有致的平田、房子、樹木,全如敷了一層藍灰,一切極爽心悅目。」

83虎視眈眈 [ hǔ shì dān dān ]

解釋 眈眈:注視的樣子。像老虎一樣凶狠地注視著。形容心懷不良;伺機攫取。

出處 《周易 頤》:「虎視耽耽,其欲逐逐。」

84輕言輕語 [ qīng yán qīng yǔ ]

解釋 形容說話聲音極輕微。

出處 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第23回:「不許你在漢子跟前弄鬼,輕言輕語的。」

85七腳八手 [ qī jiǎo bā shǒu ]

解釋 形容動作忙亂,許多人一齊動手。亦作「七足八手」。

出處 李昌《回憶民先隊》:「我們正七腳八手處理文件,收拾東西,警察已到院內。」

86號啕大哭 [ háo táo dà kū ]

解釋 號啕:大哭聲。放聲大哭。

出處 《周易 同人》:「同人先號咷而後笑。」

87懸梁刺股 [ xuán liáng cì gǔ ]

解釋 形容刻苦學習。

出處 西漢 劉向《戰國策 秦策一》:「(蘇秦)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東漢 班固《漢書》:「孫敬字文寶,好學,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寢,以繩係頭,懸屋梁。」

88慌手忙腳 [ huāng shǒu máng jiǎo ]

解釋 見「慌手慌腳」。

出處 老舍《小坡的生日》:「嗗拉巴唧向小姑娘一點頭,慌手忙腳的跑出去。」

89連蹦帶跳 [ lián bèng dài tiào ]

解釋 精力充沛的充滿活力的樣子。

出處 清·石玉昆《三俠五義》第24回:「他這驢一見,便將前蹄揚起,連蹦帶跳。」

90七足八手 [ qī zú bā shǒu ]

解釋 見「七腳八手」。

出處 沙汀《替身》:「這時候,那個可憐的鹽客,已經在七足八手下打扮好了。」

91舉止不凡 [ jǔ zhǐ bù fán ]

解釋 舉動不平凡。形容人的行為動作非同一般,與眾不同。

出處 清 壯者《掃迷帚》第五回:「昨見二君舉止不凡,詢及棧主,始知兄即吳江卞某,此弟生平最敬佩的人,敢問此位名姓?」

92倔頭強腦 [ juè tóu jiàng nǎo ]

解釋 形容言語動作生硬執拗的樣子。

出處 茅盾《霜葉紅似二月花》:「當時我就覺得其中兩個,一男一女,倔頭強腦,大不順眼。」

93十萬火速 [ shí wàn huǒ sù ]

解釋 形容在緊急情況下動作極快地行事。

出處 郭沫若《洪波曲》第二章:「我立刻收拾著行李,十萬火速地準備出發。」

94手急眼快 [ shǒu jí yǎn kuài ]

解釋 形容動作機警,手快眼快。

出處 明·吳承恩《西遊記》第四回:「原來悟空手疾眼快,正在那混亂之時,……趕在哪吒腦後,著左膊上一棒打來。」

95指東畫西 [ zhǐ dōng huà xī ]

解釋 指說話時的手勢動作。比喻說話避開主題,東拉西扯。

出處 宋 釋悟明《聯燈會要 道閑禪師》:「到處插語,指東劃西,舉古舉今。」

96擠眉弄眼 [ jǐ méi nòng yǎn ]

解釋 弄眼:使眼色。擠眉毛和眨眼睛向別人示意。也作「擠眉溜眼」。

出處 元 王實甫《破窯記》第一折:「擠眉弄眼,俐齒伶牙,攀高接貴,順水推舟。」

97來回來去 [ lái huí lái qù ]

解釋 指動作或說話來回不斷地重複。

98楞手楞腳 [ léng shǒu léng jiǎo ]

解釋 形容動作魯莽。

出處 梁斌《紅旗譜》:「她怕他,那家夥楞手楞腳,什麼事都會幹得出來。」

99沒輕沒重 [ méi qīng méi zhòng ]

解釋 指言語或動作魯莽。

出處 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69回:「那小孩子沒輕沒重的便說不好了,石師爺的老太太上了吊了。」

©2024 hgcha.net 漢語查 郵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詞典、成語等漢語國學資料僅供參考,最終以新華字典、漢語詞典、成語詞典等書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