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漢語查 成語 形容一個東西很可怕的成語

形容一個東西很可怕的成語


1心驚肉跳 [ xīn jīng ròu tiào ]

解釋 擔心災禍臨頭;恐慌不安。形容心神不安;極其恐懼。跳:發抖。

出處 元 無名氏《爭報恩》:「不知怎麼,這一會兒心驚肉戰,這一雙好小腳兒再走也走不動了。」

2不寒而栗 [ bù hán ér lì ]

解釋 寒:寒冷;栗:發抖。不是因為寒冷而發抖。形容恐懼到了極點。

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酷吏列傳》:「是日皆報殺四百餘人,其後郡中不寒而栗。」

3驚心動魄 [ jīng xīn dòng pò ]

解釋 原指作品文辭優美;使人感受極深;震動極大。後形容令人震驚、感動、緊張之極。

出處 南朝 梁 鍾嶸《詩品》上卷:「文溫以麗,意悲而遠,驚心動魄,可謂幾乎一字千金。」

4千鈞一發 [ qiān jūn yī fà ]

解釋 鈞:古時的計量單位;以三十斤為一鈞。一根頭發上拴著千鈞重物。形容萬分危急的情形。

出處 宋 程珌《程端明公洛水集 丙子輪對劄子》第11卷:「肆我祖宗得請於上帝,假手韃靼,連歲屏除,岌岌之千鈞一發矣。」

5談虎色變 [ tán hǔ sè biàn ]

解釋 色:臉色;神色。原指被老虎咬過的人一談起老虎;嚇得臉色都變了。後比喻一提起可怕的事;就情緒緊張。

出處 宋 《二程遺書》第二卷上:「真知與常知異。常見一田夫,曾被虎傷,有人說虎傷人,眾莫不驚,獨田夫色動異於眾。」

6驚弓之鳥 [ jīng gōng zhī niǎo ]

解釋 被弓箭嚇怕了的鳥。比喻受過驚嚇的人;遇到一點情況就惶恐不安。也作「傷弓之鳥」。

出處 《晉書 王鑒傳》:「黷武之眾易動,驚弓之鳥難安。」

7戰戰兢兢 [ zhàn zhàn jīng jīng ]

解釋 戰戰:恐懼得發抖的樣子;兢兢:小心謹慎的樣子。形容十分害怕或小心謹慎的樣子。

出處 《詩經 小雅 小旻》:「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8擔驚受怕 [ dān jīng shòu pà ]

解釋 驚:驚恐。擔受驚恐、害怕。

出處 元 無名氏《盆兒鬼》第三折:「俺出門紅月乍平西,歸時猶未夕陽低,怎教俺擔驚受怕著昏迷。」

9如釋重負 [ rú shì zhòng fù ]

解釋 像放下重擔那樣。形容緊張心情過去以後的輕鬆愉快。

出處 《穀梁傳 昭公二十九年》:「昭公出奔,民如釋重負。」

10重於泰山 [ zhòng yú tài shān ]

解釋 像泰山一樣重。比喻意義很大或分量很重。泰山:我國名山;五嶽之首。

出處 西漢 司馬遷《報任少卿書》:「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

11雷霆萬鈞 [ léi tíng wàn yūn ]

解釋 雷霆:暴雷;霹靂;鈞:古代的重量單位;一鈞合15公斤。形容威力極大;不可阻擋。

出處 東漢 班固《漢書 賈山傳》:「雷霆之所擊,無不摧折者;萬鈞之所壓,無不糜滅者。」

12駭人聽聞 [ hài rén tīng wén ]

解釋 駭:驚嚇;震驚。指使人聽了非常吃驚。

出處 宋 朱熹《朱文公文集 答詹師書》:「浙中近年怪論百出,駭人聽聞,壞人心術。」

13價值連城 [ jià zhí lián chéng ]

解釋 價:價格;連城:連成一片的好多城池。形容物品很珍貴;價值很高。

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廉頗藺相如列傳》:「趙惠文王時,得楚和氏璧。秦昭王聞之,使人遺趙王書,願以十五城請易璧。」

14魂飛魄散 [ hún fēi pò sàn ]

解釋 魂:靈魂;魄:是指所謂依附形體而顯現的精神。指魂飛了;魄也散了。形容極度驚恐。

出處 左丘明《左傳 昭公二十五年》:「心之精爽,是謂魂魄;魂魄去之,何以能久?」

15一言九鼎 [ yī yán jiǔ dǐng ]

解釋 一句話的分量就有九鼎那麼重。形容能起決定作用的言論或意見。

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平原君列傳》:「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趙重於九鼎大呂。」

16望而卻步 [ wàng ér què bù ]

解釋 看到困難或危險就往後退縮。形容遇到強敵或困難時就退縮不前。卻步:向後退卻。

出處 明 徐光啟《複周無逸學憲》:「且以裕蠱所為,思之痛心,望之卻步。」

17自私自利 [ zì sī zì lì ]

解釋 隻為自己打算;隻顧自己利益。形容私心重。

出處 宋 程頤《二程語錄》:「然要卒歸乎自私自利之規模。」

18膽戰心驚 [ dǎn zhàn xīn jīng ]

解釋 戰:通「顫」,發抖。形容十分害怕。

出處 元 鄭光祖《芻梅香》第三折:「見他時膽戰心驚,把似你無人處休眠思夢想。」

19汗流浹背 [ hàn liú jiā bèi ]

解釋 浹:濕透。汗水流得濕透背衣。形容悶熱或幹活賣力氣。也形容極度惶恐或羞愧。

出處 南朝 宋 範曄《後漢書 皇後紀下 獻帝伏皇後》:「操出,顧左右,汗流浹背,自後不敢複朝請。」

20望而生畏 [ wàng ér shēng wèi ]

解釋 看著就害怕。生畏:害怕。

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堯曰》:「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視,儼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21無價之寶 [ wú jià zhī bǎo ]

解釋 無法估量價格的寶貝。比喻極珍貴的東西。

出處 元 王實甫《麗春堂》:「我這珠衣是無價之寶哩。」

22魂不附體 [ hún bù fù tǐ ]

解釋 魂:靈魂;魂魄。迷信的人認為人魂魄一離體;就失去知覺;無法行動。形容受到極大的驚嚇;恐懼萬分。有時也形容受到極大的誘惑;不能自主。

出處 元 喬吉《金錢記》第一折:「一個好女子也,生得十分大有顏色,使小生魂不附體。」

23心有餘悸 [ xīn yǒu yú jì ]

解釋 指可怕的事情雖已過去;心裏還感到害怕。悸:因為害怕而心跳。

出處 柳洲《風雨桃花洲》:「談到三年前倒圩的情景,趙老大心有餘悸地說:‘那次桃花洲的人淹死了一半,莊稼全毀了。’」

24坐立不安 [ zuò lì bù ān ]

解釋 坐著站著都不安寧。形容煩躁、緊張的樣子。

出處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37回:「今日天使李俊在家,坐立不安。」

25噤若寒蟬 [ jìn ruò hán chán ]

解釋 噤:閉口不作聲;若:像;寒蟬:深秋的知了。不作聲像深秋的知了一樣。形容有顧慮不敢說話。

出處 南朝 宋 範曄《後漢書 杜密傳》:「劉勝位為大夫,見禮上賓,而知善不薦,聞惡無言,隱情惜己,自同寒蟬,此罪人也。」

26張牙舞爪 [ zhāng yá wǔ zhǎo ]

解釋 張:顯露;張開;張牙:張開嘴露著牙;舞:揮舞;揮動。原形容野獸凶猛的樣子。現多比喻敵人或壞人猖狂凶惡的樣子。

出處 《敦煌變文集 孔子項托相問書》:「魚生三日遊於江湖,龍生三日張牙舞爪。」

27人言可畏 [ rén yán kě wèi ]

解釋 言:指流言蜚語。人的流言蜚語是可怕的。

出處 《詩經 鄭風 將仲子》:「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28驚魂未定 [ jīng hún wèi dìng ]

解釋 驚魂:受驚嚇的心靈。形容受驚嚇後;心情還沒有平靜下來。

出處 宋 蘇軾《謝量移汝州表》:「隻影自憐,命寄江湖之上;驚魂未定,夢遊縲絏之中。」

29膽顫心驚 [ dǎn chàn xīn jīng ]

解釋 顫:發抖。形容害怕到了極點。

出處 元 施惠《幽閨記 士女隨遷》:「生長升平,誰曾慣遭離亂,苦怎言。膽顫心驚,如何可免。」

30誠惶誠恐 [ chéng huáng chéng kǒng ]

解釋 誠:確實;惶:害怕;恐:畏懼。原指封建官吏給皇帝上奏章時用的客套話;表示敬畏而又惶恐不安;現形容尊敬、服從或泛指心中有愧而恐懼不安。

出處 南朝 宋 範曄《後漢書 杜詩傳》:「詩自以無勞,不安久居大郡,求……奉職無效,久竊祿位,令功臣懷慍,誠惶誠恐。」

31無關緊要 [ wú guān jǐn yào ]

解釋 緊要:急切的,重要的。不重要,不會影響大局。

出處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十七回:「可見字音一道,乃讀書人不可忽略的。大賢學問淵博,故視為無關緊要;我們後學,卻是不可少的。」

32大驚失色 [ dà jīng shī sè ]

解釋 色:神色。大為吃驚;臉色失常。形容極度驚恐。

出處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忽見曹操帶劍入宮,麵有怒色,帝大驚失色。」

33心驚膽戰 [ xīn jīng dǎn zhàn ]

解釋 形容內心極度驚懼恐慌。戰:發抖。

出處 元 無名氏《薩真人夜斷碧桃花》第三折:「一個個氣昂昂性兒不善,他每都叫吼捋袖揎拳,走的我腿又酸又軟,不由我不心驚膽戰。」

34提心吊膽 [ tí xīn diào dǎn ]

解釋 吊:懸著;不塌實。心和膽好像懸起來;不塌實。形容十分擔心或害怕。

出處 明 吳承恩《西遊記》第17回:「眾僧聞得此言,一個個提心吊膽,告天許願。」

35惶恐不安 [ huáng kǒng bù ān ]

解釋 惶恐:驚慌、害怕。驚慌、害怕得不得安寧。

出處 東漢 班固《漢書 王莽傳下》:「人民正營。」唐 顏師古注:「正營,惶恐不安之意也。」

36毛骨悚然 [ máo gǔ sǒng rán ]

解釋 毛:頭發和汗毛;骨:指脊背;悚然:害怕的樣子。毛發豎起;脊骨透寒。形容非常恐懼驚駭。

出處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22回:「左右將此檄傳進,操見之,毛骨悚然,出了一身冷汗。」

37視為畏途 [ shì wéi wèi tú ]

解釋 畏途:危險可怕的道路。指把某種事物看得很可怕;像極難行走的路。

出處 先秦 莊周《莊子 達生》:「夫畏塗者,十殺一人,則父子兄弟相戒也。」

38流言蜚語 [ liú yán fēi yǔ ]

解釋 毫無根據的話;多指背後議論、誣蔑或挑撥離間的壞話。

出處 《明史 馬孟楨傳》:「入主出奴,愛憎由心,雌黃信口,流言蜚語,騰入禁庭,此士習可慮也。」

39輕於鴻毛 [ qīng yú hóng máo ]

解釋 鴻毛:大雁的毛。比大雁的毛還要輕。比喻非常微小或毫無價值。

出處 西漢 司馬遷《報任少卿書》:「人固有一死,或重於太山,或輕於鴻毛,用之所趨異也。」

40一發千鈞 [ yī fà qiān jūn ]

解釋 鈞:古代重量單位;約等於現在三十斤。千萬斤的重量吊在一根頭發上;比喻情況萬分危急。

出處 東漢 班固《漢書 枚乘傳》:「夫以一縷之任,係千鈞之重,上懸無極之高,下垂不測之淵,雖甚愚之人,猶知哀其將絕也。」

41驚恐萬狀 [ jīng kǒng wàn zhuàng ]

解釋 萬狀:各種樣子。驚慌恐懼得表現出各種形態。形容驚慌恐懼到了極點。

出處 宋 陳亮《謝楊解元啟》:「憂患百罹而未艾,驚惶萬狀而莫支。」

42麵目猙獰 [ miàn mù zhēng níng ]

解釋 猙獰:麵目凶惡。形容麵目凶狠可怕。亦作「麵貌猙獰」、「猙獰麵目」。

出處 清·吳趼人《九命奇冤》第13回:「另外還有兩人……都是身材驕健,麵目猙獰。」

43排山倒海 [ pái shān dǎo hǎi ]

解釋 排:排開;倒:翻倒。推開山嶽;翻倒大海。形容來勢猛;聲勢浩大;力量強大;壓倒一切。原作「回山倒海」。

出處 宋 楊萬裏《病起喜雨聞鶯》詩:「病勢初來敵頗強,排山倒海也難當。」

44惶惶不安 [ huáng huáng bù ān ]

解釋 惶惶:恐懼不安。指心中驚慌害怕;心神不安定。

出處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三回:「董卓屯兵城外,每日帶鐵甲馬軍入城,橫行街市,百姓惶惶不安。」

45吊膽提心 [ diào dǎn tí xīn ]

解釋 提心吊膽。形容非常擔心或害怕。

出處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二十五回:「一個個擦拳磨掌,吊膽提心的,隻等姑娘一句話。」

46冬日可愛 [ dōng rì kě ài ]

解釋 如同冬天裏的太陽那樣使人感到溫暖、親切。比喻人態度溫和慈愛,使人願意接近。

出處 左丘明《左傳 文公七年》:「趙衰,冬日之日也;趙盾,夏日之日也。」杜預注「冬日可愛,夏日可畏。」

47麵貌猙獰 [ miàn mào zhēng níng ]

解釋 猙獰:樣子凶惡。形容麵貌凶惡可怕。

出處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30卷:「一個個身長臂大,麵貌猙獰。」

48不足輕重 [ bù zú qīng zhòng ]

解釋 猶言無關緊要。

出處 清 陳康祺《郎潛紀聞》卷五:「筆帖式為滿洲進身之一途,今各衙門皆有,額設候補者又盈千累萬,視為不足輕重矣。」

49輕鬆愉快 [ qīng sōng yú kuài ]

解釋 指人的心情很放鬆、歡欣快樂。

出處 毛澤東《文彙報的資產階級方向應當批判》:「說是輕鬆愉快,這句話具有人們常有的禮貌性質。」

50怒容可掬 [ nù róng kě jū ]

解釋 掬:兩手捧取。形容一臉怒氣,讓人覺得可怕。

出處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30卷:「方欲啟問,隻見那義士怒容可掬,颼地掣出匕首。」

51緩急輕重 [ huǎn jí qīng zhòng ]

解釋 指各種事情中有主要的和次要的,有急於要辦的和可以慢一點辦的。

出處 清·顧炎武《日知錄》第七卷:「此又權於緩急輕重之間而為不得已之計也。」

52猙獰麵孔 [ zhēng níng miàn kǒng ]

解釋 猙獰:樣子凶惡。形容麵貌凶惡可怕。

出處 毛澤東《論反對帝國主義的策略》:「如果民族資產階級是同地主買辦一模一樣,以賣國賊的猙獰麵孔出現,爭取領導權的任務就大可取消,至少也可以減輕了。」

53肉跳心驚 [ ròu tiào xīn jīng ]

解釋 形容擔心禍事臨頭或遇到非常可怕的事,十分害怕不安。

出處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101回:「鳳姐此時肉跳心驚,急急的向秋爽齋來。」

54猙獰麵目 [ zhēng níng miàn mù ]

解釋 形容凶惡的相貌。

出處 《塞上行·行紀·憶西蒙》:「兩個蒙古青年騎快馬而來,下馬入帳,以猙獰麵目,厲聲問我要票。」

55栗栗危懼 [ lì lì wēi jù ]

解釋 栗栗:發抖的樣子。形容非常害怕。

出處 《尚書 湯浩》:「栗栗危懼,若將隕於深淵。」

56膽裂魂飛 [ dǎn liè hún fēi ]

解釋 裂:破裂。魂:魂靈、神誌。膽也破了,魂也飛了。形容極度害怕、恐慌。

出處 清·石玉昆《三俠五義》第一回:「秦鳳一聞此言,膽裂魂飛,忙忙奏知李娘娘。」

57若釋重負 [ ruò shì zhòng fù ]

解釋 形容緊張心情過去以後的的輕鬆愉快。同「如釋重負」。

出處 《舊唐書 高祖紀》:「宜依前典,趨上尊號,若釋重負,感泰兼懷。」

58心驚肉戰 [ xīn jīng ròu zhàn ]

解釋 見「心驚肉跳」。

出處 元·無名氏《爭報恩》第三折:「不知怎麼,這一會兒心驚肉戰,這一雙好小腳兒,再走也走不動了。」

59魂飛膽破 [ hún fēi dǎn pò ]

解釋 同「魂飛魄散」。

出處 明·方汝浩《禪真逸史》第34回:「田龍秋聽說,驚得魂飛膽破,放馬逃生。」

60擔驚忍怕 [ dān jīng rěn pà ]

解釋 擔心害怕。指常處在驚嚇、恐懼之中。

出處 元 無名氏《盆兒鬼》第一折:「做買賣的擔驚忍怕,眼見得疏林老樹噪昏鴉。」

61怛然失色 [ dá rán shī sè ]

解釋 恐懼使得人變了神色。

出處 宋 蘇洵《送石昌舍人北使行》:「聞千馬騎馳過,劍槊相摩,終夜有聲,從者怛然失色。」

62猙獰麵貌 [ zhēng níng miàn mào ]

解釋 猙獰:樣子凶惡。形容麵貌凶惡可怕。

出處 鄧小平《敵占區的組織工作與政策運用》:「我們一方麵要領導群眾爭取鬥爭的勝利,一方麵必須充分暴露敵人的猙獰麵貌。」

63膽戰心慌 [ dǎn zhàn xīn huāng ]

解釋 同「膽戰心驚」。

出處 明·汪廷訥《種玉記·赴約》:「牛郎織女圖歡會,蜂喧蝶嚷須回避,我因此上膽戰心慌不自持。」

64肉顫心驚 [ ròu chàn xīn jīng ]

解釋 形容擔心禍事臨頭或遇到非常可怕的事,十分害怕不安。同「肉跳心驚」。

出處 《三國演義》第九回:「吾近日肉顫心驚,恐非吉兆。」

65擔驚受恐 [ dān jīng shòu kǒng ]

解釋 見「擔驚忍怕」。

出處 元·無名氏《梧桐葉》第四折:「為兵戈擔驚受恐。」

66秉筆直書 [ bǐng bǐ zhí shū ]

解釋 秉:握。書寫史實不隱諱。

出處 清 曾樸《孽海花》第35回:「我是秉筆直書,懸之國門,不能增損一字。」

67肉跳神驚 [ ròu tiào shén jīng ]

解釋 形容擔心禍事臨頭或遇到非常可怕的事,十分害怕不安。同「肉跳心驚」。

出處 老舍《神拳》第三幕:「知縣肉跳神驚坐立不安。」

68骨寒毛豎 [ gǔ hán máo shù ]

解釋 形容十分害怕。

出處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名實》:「後人書之,留傳萬代,可謂骨寒毛豎也。」

69寒心酸鼻 [ hán xīn suān bí ]

解釋 寒心:心中戰粟;酸鼻:鼻子辛酸。形容心裏害怕而又悲痛。

出處 戰國 楚 宋玉《高唐賦》:「感心動耳,回腸傷氣。孤子寡婦,寒心酸鼻。」

70夏日可畏 [ xià rì kě wèi ]

解釋 象夏天酷熱的太陽那樣使人可怕。比喻為人嚴厲,令人畏懼。

出處 《左傳·文公七年》:「鄷舒問於賈季曰:‘趙衰、趙盾孰賢?’對曰:‘趙衰,冬日之日也。趙盾,夏日之日也。’」杜預注:「冬日可愛,夏日可畏。」

71鼓吻奮爪 [ gǔ wěn fèn zhǎo ]

解釋 猶言張牙舞爪。

出處 明·馬中錫《中山狼傳》:「言下狼複鼓吻奮爪以向先生。」

72兵凶戰危 [ bīng xiōng zhàn wēi ]

解釋 指戰事凶險可怕。

出處 漢 晁錯《言兵事疏》:「雖然,兵,凶器;戰,危事也。故以大為小,以強為弱,在俯卬之間耳。」

73寒毛卓豎 [ hán máo zhuó shù ]

解釋 汗毛都豎立起來。形容非常恐怖,或心情特別緊張害怕。

出處 《敦煌變文集·降魔變文》:「見者寒毛卓豎,舍利佛獨自安然。」

74勢焰熏天 [ shì yàn xūn tiān ]

解釋 形容勢力大,氣焰高,很可怕。

出處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五回:「見個敗類,縱然勢焰熏天,熏看著也同泥豬瓦狗。」

75譚虎色變 [ tán hǔ sè biàn ]

解釋 譚:同「談」;色:臉色。比喻一提到可怕的事就情緒緊張起來。

出處 明·歸有光《論三區賦役水利書》:「有光生長窮鄉,譚虎色變,安能默然而已。」

76蜂目豺聲 [ fēng mù chái shēng ]

解釋 眼睛象蜂,聲音象豺。形容壞人的麵貌聲音。

出處 左丘明《左傳 文公元年》:「蜂目而豺聲,忍人也。」

77重若丘山 [ zhòng ruò qiū shān ]

解釋 丘:通「巨」,大;丘山:大山。重得像大山。比喻極其嚴重。

出處 西漢·劉向《戰國策·趙策四》:「是以國權輕於鴻毛,而積禍重若丘山。」

78苛政猛於虎 [ kē zhèng měng yú hǔ ]

解釋 苛政:指反動統治階級對人民進行殘酷壓迫剝削的政治;包括政令、賦稅等。反動統治的苛刻的政治比吃人的老虎還要凶惡暴虐。

出處 西漢 戴聖《禮記 檀弓下》:「夫子曰:‘何為不去也?’曰:‘無苛政。’夫子曰:‘小子識之,苛政猛於虎也。’」

©2024 hgcha.net 漢語查 郵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詞典、成語等漢語國學資料僅供參考,最終以新華字典、漢語詞典、成語詞典等書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