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漢語查 成語 形容善於打仗的成語

形容善於打仗的成語


1四麵楚歌 [ sì miàn chǔ gē ]

解釋 四麵都是楚人的歌聲。後用來比喻四麵受敵;處於孤立無援的處境。

出處 《史記 項羽本紀》:「項王軍壁垓下,兵少食盡,漢軍及諸侯兵圍之數重。夜聞漢軍四麵皆楚歌,項王乃大驚,曰:‘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示例〗在這四麵楚歌裏,憑你怎樣伶牙俐齒,也隻得服從了。 ★朱自清《航船中的文明》

2百戰百勝 [ bǎi zhàn bǎi shèng ]

解釋 打一百次仗;勝一百次。形容善於作戰;所向無敵。

出處 先秦 管仲《管子 七法》:「是故以眾擊寡,以治擊亂,以富擊貧,以能擊不能,以教卒練士擊驅眾白徒,故十戰十勝,百戰百勝。」

3槍林彈雨 [ qiāng lín dàn yǔ ]

解釋 槍杆像樹林;子彈像下雨。形容戰鬥激烈;炮火密集的戰場。

出處 清 孫雨林《皖江血》:「此時人心一半改,結局真難測。且畫策,槍林彈雨,木壞山頹,江城付劫灰。」

4草木皆兵 [ cǎo mù jiē bīng ]

解釋 木:樹;皆:全;都是。野草和樹木都像是兵士。比喻軍隊敗退時心虛;把草木都看成為是敵兵。亦形容極度驚恐時發出多疑的錯覺。

出處 清 曾樸《孽海花》第25回:「大有風聲鶴唳,草木皆兵之感。」

5圍魏救趙 [ wéi wèi jiù zhào ]

解釋 指攻擊敵人後方;迫使進攻的敵人撤回兵力的戰術。魏、趙:戰國時的國名。

出處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30回:「曹軍劫糧,曹操必然親往;操即自出,寨心空虛,可縱兵先擊曹操之寨;操聞之,必速還。此孫臏‘圍魏救趙’之計也。」

6堅壁清野 [ jiān bì qīng yě ]

解釋 堅壁:加固營壘;清野:將四野的財物清理收藏起來。加固營壘;清理收藏財物。

出處 晉 陳壽《三國誌 魏誌 荀彧傳》:「今東方皆已收麥,必堅壁清野以待敵軍,將軍攻之不拔,路之無獲,不出十日,則十萬之眾未戰而自固耳。」

7揭竿而起 [ jiē gān ér qǐ ]

解釋 揭:舉;竿:竹竿;指旗幟。揭竿為旗;奮起反抗。泛指人民起義。

出處 漢 賈誼《過秦論》:「將數百之眾,轉而攻秦,斬木為兵,揭竿為旗。」

8馬革裹屍 [ mǎ gé guǒ shī ]

解釋 革:皮;皮革;裹:包。用馬皮將屍體包起來。形容英雄戰死殺場的決心和無畏氣概。

出處 南朝 宋 範曄《後漢書 馬援傳》:「男兒要當死於邊野,以馬革裹屍還葬耳,何能臥床上在兒女子手中邪?」

9戰無不勝 [ zhàn wú bù shèng ]

解釋 每次打仗沒有不獲勝的。形容軍隊每戰必勝;戰鬥力極強。也指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出處 西漢 劉向《戰國策 齊策二》:「戰無不勝而不知止者,身且死,爵且後歸,猶為蛇足也。」

10用兵如神 [ yòng bīng rú shén ]

解釋 用兵:指揮軍隊作戰。形容善於用兵;指揮作戰變化莫測。

出處 晉 虞溥《江表傳》:「討逆將軍智略超世,用兵如神。」

11驍勇善戰 [ xiāo yǒng shàn zhàn ]

解釋 勇猛;善於戰鬥。驍勇:勇猛矯健;善:善長。

出處 《南齊書 戴僧靜傳》:「其黨輔國將軍孫曇瓘驍勇善戰,每蕩一合,輒大殺傷,官軍死者百於人。」

12一鼓作氣 [ yī gǔ zuò qì ]

解釋 一鼓:第一次擊鼓;作:振作;氣:士氣。作戰時第一次敲鼓可以鼓起戰士的銳氣。比喻趁勁足時一下子把事情完成。

出處 先秦 左丘明《左傳 莊公十年》:「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13聲東擊西 [ shēng dōng jī xī ]

解釋 迷惑敵人的一種戰術;虛張聲勢說攻擊東邊;實際進攻西邊。聲:聲張;擊:打擊。

出處 唐 杜佑《通典 兵六》說:「聲言擊東,其實擊西。」

14紙上談兵 [ zhǐ shàng tán bīng ]

解釋 在紙上談論用兵(兵:打仗;用兵)。比喻不解決實際問題的空談。

出處 老舍《四世同堂》:「書生隻喜歡紙上談兵,隻說而不去實行。」

15赤膊上陣 [ chì bó shàng zhèn ]

解釋 赤膊:光著上身;指不穿盔甲;陣:泛指戰場。原指不穿盔甲;裸露上身;上陣作戰。形容作戰勇敢;全力以赴地進行戰鬥。後比喻沒有準備或毫無掩飾的從事。也作「赤體上陣」。

出處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許褚性起,飛回陣中,卸下盔甲,渾身筋突,赤體提刀,翻身上馬,來與馬超決戰。」

16與眾不同 [ yǔ zhòng bù tóng ]

解釋 和大家不一樣。

出處 東漢 王充《論衡》:「故富貴之家,役使奴童,育養牛馬,必有與眾不同者矣。」

17臨危不懼 [ lín wēi bù jù ]

解釋 臨:碰到;麵臨;懼:害怕;畏懼。麵對危難;絲毫也不畏懼。

出處 《鄧析子 無厚》:「死生有命,貧富有時。怨夭折者,不知命也;怨貧賤者,不知時也。故臨難不懼。」

18乘虛而入 [ chéng xū ér rù ]

解釋 虛:空隙。指軍事上向對方沒有設施或兵力薄弱的地方進攻。也指趁著空虛或虛弱的地方侵入。也作「乘間而入」。

出處 宋 張君房《去芨七筌》第120回:「將至所居,自後垣乘虛而入,徑及庭中。」

19兵荒馬亂 [ bīng huāng mǎ luàn ]

解釋 兵、馬:指戰爭;荒:荒亂。指社會秩序極端不安定。形容戰時社會動蕩不安;混亂的情景。

出處 明 李唐賓《梧桐葉》第四折:「不然,那兵荒馬亂,定然遭驅被擄。」

20衝鋒陷陣 [ chōng fēng xiàn zhèn ]

解釋 陷陣:攻破;深入敵陣。衝向敵人的防線;攻破敵人的陣地。形容作戰英勇。

出處 《北齊書 崔暹傳》:「衝鋒陷陣,大有其人。」

21出奇製勝 [ chū qí zhì shèng ]

解釋 奇:奇兵;計;製勝:奪取勝利。①原指作戰時運用奇兵或奇計;出敵人不意;製服敵人。②泛指用新奇的、出人意外的辦法獲勝。

出處 唐 陸贄《論替換李楚琳》:「楚琳卒伍凡材,廝養賤品,因時擾攘,得肆猖狂,非有陷堅殪敵之雄,出奇製勝之略。」

22勢如破竹 [ shì rú pò zhú ]

解釋 勢:氣勢;威力;破竹:劈開竹子。氣勢就像劈竹子一樣;劈開了頭幾節;下麵各節就順著刀勢分開了。比喻打仗或工作毫無阻擋;節節勝利。

出處 《晉書 杜預傳》:「今兵威已振,譬如破竹,數節之後,皆迎刃而解。」

23單槍匹馬 [ dān qiāng pǐ mǎ ]

解釋 ①作戰時單身上陣;冒險直進。②比喻做事單獨行動;沒有人幫助。也作「匹馬單槍」、「單兵獨馬」、「單人匹馬」。

出處 唐 汪遵《烏江》詩:「兵散弓殘挫虎威,單槍匹馬突重圍。」

24同歸於盡 [ tóng guī yú jìn ]

解釋 一同走向死亡或共同毀滅。歸:走向;盡:滅亡。

出處 戰國 鄭 列禦寇《列子 王瑞》:「天地終乎?與我偕終」盧重玄解:「大小雖殊,同歸於盡耳。」

25奮不顧身 [ fèn bù gù shēn ]

解釋 奮:振作精神;鼓起幹勁。指勇往直前;不顧個人安危。

出處 西漢 司馬遷《報任安書》:「常思奮不顧身以徇國家之急。」

26完璧歸趙 [ wán bì guī zhào ]

解釋 讓完好無損的璧回歸趙國。比喻把物品完好地歸還原主。完:完整無損;璧:寶玉;趙:趙國。

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廉頗藺相如列傳》記載:「藺相如帶寶玉去秦國換取城池,見秦王有詐,便憑著大智大勇,終於使寶玉完好回歸趙國。」

27當務之急 [ dāng wù zhī jí ]

解釋 當前任務中最急迫的事。當:原為「處於」;現為「當前」;務:應該做的事。

出處 先秦 孟軻《孟子 盡心上》:「知者無不知也,當務之為急。」

28打草驚蛇 [ dǎ cǎo jīng shé ]

解釋 打草時驚動伏在草中的蛇。原比喻懲治甲方以警告乙方或甲受到打擊懲處;使乙感到驚慌。後多比喻行動不慎不嚴密而驚動對方。

出處 宋 鄭文寶《南唐近事》:「魯乃判曰:‘汝雖打草,吾已蛇驚。’為好事者口實焉。」

29無所畏懼 [ wú suǒ wèi jù ]

解釋 畏懼:害怕。沒有什麼可害怕的。形容什麼也不怕。

出處 《魏書 董紹傳》:「此是紹之壯辭,雲巴人勁勇,見敵無所畏懼,非實瞎也。」

30有勇無謀 [ yǒu yǒng wú móu ]

解釋 勇:勇氣;膽量;謀:計謀;策略。隻有膽量;沒有計謀。指做事或打仗隻憑勇氣猛衝猛打;而沒有周密考慮。

出處 唐 陸贄《論兩河及淮西利害狀》:「(王)武俊蕃種,有勇無謀。」

31步步為營 [ bù bù wéi yíng ]

解釋 步:古時五尺為步;步步:表示距離近;營:軍事營壘。軍隊每前進一步就設下一道營壘。比喻行動謹慎;防備嚴密。現常用來比喻行動、做事謹慎;穩紮穩打。

出處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71回:「可激勸士卒,拔寨前進,步步為營,誘淵來戰而擒之。」

32汗馬功勞 [ hàn mǎ gōng láo ]

解釋 汗馬:戰馬奔馳出汗。指將士立下戰功。後指對事業的辛勤貢獻。

出處 韓非《韓非子 五蠹》:「棄私家之事,而必汗馬之勞,家困而上弗論,則窮矣。」

33背水一戰 [ bèi shuǐ yī zhàn ]

解釋 背:背向;水:指江河;背水:背後是水;表示沒有退路。原作「背水陣」;背後臨近河水擺陣;或布下的陣勢。後來指處於絕境之中;為求出路而決一死戰。

出處 宋 秦觀《將帥》:「韓信之擊趙,非素拊循士大夫也,背水一戰而擒趙王歇,斬成安君,是不在乎任之久近也。」

34腹背受敵 [ fù bèi shòu dí ]

解釋 腹:肚子;指前麵;背:背脊;指後麵;受:遭到;受到。前後都受到敵人的攻擊;處於被動不利的局麵。

出處 北齊 魏收《魏書 崔浩傳》:「裕西入函穀,則進退路窮,腹背受敵。」

35負荊請罪 [ fù jīng qǐng zuì ]

解釋 負:背著;荊:荊條;古時用來抽打犯人的刑具。背著荊條向對方請罪。表示主動向人認錯賠罪;請求責罰。

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廉頗藺相如列傳》:「廉頗聞之,肉袒負荊,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

36赴湯蹈火 [ fù tāng dǎo huǒ ]

解釋 赴:去;走向;湯:開水;蹈:踩。投入沸水;踏上烈火。比喻奮不顧身;不避艱險。

出處 晉 稽康《與山巨源絕交書》:「長而見羈,則狂顧頓纓,赴湯蹈火。」

37運籌帷幄 [ yùn chóu wéi wò ]

解釋 運籌:籌劃;策劃。帷幄:軍中營帳。原指在營帳中謀劃製定作戰的方法策略。

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高祖本紀》:「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於千裏之外,吾不如子房。」

38邯鄲學步 [ hán dān xué bù ]

解釋 邯鄲:戰國時趙國的都城;步:邁步走路。步伐;相傳戰國時趙國人走路的步伐、姿勢特別優美大方;威武好看。燕國壽陵地方有幾個年輕人結伴到趙國去學習邯鄲人的走路姿勢。結果不但沒有把趙國人的走路姿勢學到手;反而連自己原來的走法也忘記了;隻好爬著回去。比喻模仿別人不成;反而把自己原有的技能丟掉了。

出處 莊周《莊子 秋水》:「且子獨不聞夫壽陵餘子之學行於邯鄲與?未得國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歸耳。」

39頂天立地 [ dǐng tiān lì dì ]

解釋 頭頂雲天;腳踩大地。形容形象高大;氣概豪邁。也形容敢作敢為;光明磊落。

出處 宋 釋普濟《五燈會元 育王裕禪師法嗣 道場法全禪師》:「汝等諸人,個個頂天立地,肩橫榔栗,到處行腳。」

40丟盔棄甲 [ diū kuī qì jiǎ ]

解釋 盔:作戰時用的金屬防護帽;甲:作戰時穿的金屬防護衣。為了逃命;把盔和甲都丟掉了。形容打敗仗時逃命的狼狽情形。

出處 杜鵬程《在和平的日子裏》第三章:「他在辦公室裏被各種意外情況搞得丟盔棄甲,狼狽不堪的樣子。」

41臨陣脫逃 [ lín zhèn tuō táo ]

解釋 脫:離開。臨到上陣打仗時卻逃跑了。指貪生怕死;沒有膽量。

出處 清 無名氏《官場維新記》第四回:「你們中國的兵勇,一到有起事來,不是半途潰散,便是臨陣脫逃,那是不關我教習的事,在乎你們自己未雨綢繆的。」

42人仰馬翻 [ rén yǎng mǎ fān ]

解釋 人和馬被打得翻倒在地。形容被打得慘敗。也比喻亂得一塌糊塗;不可收拾。

出處 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趙家一門大小,日夜忙碌,早已弄得筋疲力盡,人仰馬翻。」

43兵貴神速 [ bīng guì shén sù ]

解釋 貴:可貴;神速:特別迅速。用兵以行動特別迅速為貴。

出處 晉 陳壽《三國誌 魏誌 郭嘉傳》:「太祖將征袁尚……嘉表曰:‘兵貴神速。今千裏襲人,輜重多,難以趣利,且彼聞之,必為備;不如留輜重,輕兵兼道以出,掩其不意。’」

44出其不意 [ chū qí bù yì ]

解釋 其:代詞;對方;不意:沒有意料到。原指作戰時;在對方料想不到或沒有準備時;進行突然襲擊。現泛指出乎人的意料之外。

出處 孫武《孫子 計篇》:「攻其無備,出其不意。」

45南征北戰 [ nán zhēng běi zhàn ]

解釋 征:征伐。轉戰南北;打了許多仗。

出處 唐 柳宗元《封建論》:「曆於宣王,挾中興複古之德,雄南征北伐之威,卒不能定魯侯之嗣。」

46反複無常 [ fǎn fù wú cháng ]

解釋 反複;顛過來倒過去;無常:沒有常態。經常變化沒有穩定的狀態。形容變動不定或狡詐多變。

出處 宋 陳亮《與範東叔龍圖書》:「時事反複無常,天運所至,亦看人事對付如何。」

47挺身而出 [ tǐng shēn ér chū ]

解釋 形容遇到危難時;勇敢地站出來;擔當其任。挺:挺起身來;勇敢剛毅的樣子。

出處 《舊五代史 周 唐景思傳》:「後數日城陷,景思挺身而出,使人告於鄰郡,得援軍數百,逐其草冠,複有其城,毫民賴是以濟。」

48接連不斷 [ jiē lián bù duàn ]

解釋 連續不間斷。

出處 明 馮夢龍《東周列國誌》:「陳設兵衛,自王宮起,直至光家之門,街衢皆滿,接連不斷。」

49望梅止渴 [ wàng méi zhǐ kě ]

解釋 想吃梅子;流出口水;就不渴了。比喻願望無法實現;用空想安慰自己。

出處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假譎》:「魏武行役失汲道,軍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饒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聞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50氣吞山河 [ qì tūn shān hé ]

解釋 氣勢可以吞掉高山和大河。形容氣勢、氣魄很大。

出處 元 金仁傑《追韓信》第二折:「背楚投江,氣吞山河,知音未遇,彈琴空歌。」

51深不可測 [ shēn bù kě cè ]

解釋 ①深得無法測量。形容很深。②比喻道理、含義異常深奧。③比喻人心機極深;難以猜測。

出處 西漢 劉安《淮南子 主術訓》:「天道玄默,無容無則,大不可極,深不可測。」

52潰不成軍 [ kuì bù chéng jūn ]

解釋 潰:散亂。軍隊被打得七零八落;敗得不成樣子。形容軍隊慘敗。

出處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八章:「等待著敵人的銳氣開始衰落時,抓住要害猛力擊,就可以把敵人殺得潰不成軍。」

53獨樹一幟 [ dú shù yī zhì ]

解釋 單獨打起一麵旗號。比喻風格新奇;自成一家。也比喻自立門戶。

出處 清 袁枚《隨園詩話》:「所以能獨樹一幟者,正為其不襲盛唐窠臼也。」

54破釜沉舟 [ pò fǔ chén zhōu ]

解釋 釜:古代的一種鍋;舟:船。砸碎鍋子;鑿沉船隻。比喻戰鬥到底。

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項羽本紀》:「項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

55窮兵黷武 [ qióng bīng dú wǔ ]

解釋 窮:用盡;竭盡。黷:任意;輕率。出動全部兵力;任意發動戰爭。形容極端好戰。

出處 三國 曹丕《車駕臨江還詔三公》:「三世為將,道家所忌;窮兵黷武,古有所戒。」

56敗軍之將 [ bài jūn zhī jiàng ]

解釋 打了敗仗的將領。現多用於諷刺失敗的人。

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淮陰侯列傳》:「臣聞敗軍之將,不可以言勇;亡國之大夫,不可以圖存。」

57足智多謀 [ zú zhì duō móu ]

解釋 足夠的才智;大量的計謀。形容善於動腦筋出主意。謀:計謀。

出處 元 無名氏《錦雲堂暗定連環計》:「老夫遍觀朝中,足智多謀,無如司徒者。」

58退避三舍 [ tuì bì sān shè ]

解釋 後退九十裏。比喻為避免衝突;向對方作出回避或讓步。舍:古時行軍;一舍為三十裏。

出處 先秦 左丘明《左傳 僖公二十三年》:「若以君之靈,得反晉國,晉楚治兵,遇於中原,其辟君三舍。」

59速戰速決 [ sù zhàn sù jué ]

解釋 用快速的戰術結束戰局。也比喻用迅速的辦法完成任務。

出處 老舍《四世同堂 偷生 五十一》:「戰爭已拖了一年多,而一點看不出速決的希望。」

60毛遂自薦 [ máo suì zì jiàn ]

解釋 毛遂:戰國時趙國平原君的門客;薦:推薦;薦舉。毛遂自己推薦自己。形容自告奮勇去做某事。

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平原君虞卿列傳》:「門下有毛遂者,前,自讚於平原君曰:‘遂聞君將合從於楚,約與食客門下二十人偕,不外索。合少一人,願君即以遂備員而行矣。’」

61視死如歸 [ shì sǐ rú guī ]

解釋 把死看得好像回家一樣平常。形容為了正義事業;不怕犧牲生命。

出處 《韓非子 外儲說左下》:「三軍既成陣,使士視死如歸,臣不如公子成父。」《呂氏春秋 勿躬》:「三軍之士,視死如歸。」

62決一死戰 [ jué yī sǐ zhàn ]

解釋 拚死一戰以決勝負。

出處 《清史稿 文宗本紀》:「周天爵素稱勇敢,所保臧紆青練勇可當一麵,獨不能與賊決一死戰耶。」

63刀光劍影 [ dāo guāng jiàn yǐng ]

解釋 刀的閃光;劍的投影。表示拿刀持劍的人將要動手;顯出殺氣騰騰的樣子。現用於壞人就要行凶;幹壞事。也形容激烈鬥爭的場麵。

出處 南朝 梁 吳筠《戰城南囚首》:「劍光揮夜電,馬汗晝成泥。」又《邊城將》:「刀含四尺影,劍抱七星文。」

64前仆後繼 [ qián pū hòu jì ]

解釋 仆:倒下;繼:跟上。前麵的人倒下了;後麵的緊跟上去。形容鬥爭的英勇壯烈。

出處 唐 孫樵《祭梓潼神君文》:「跛馬慍仆,前仆後踣。」

65勇冠三軍 [ yǒng guàn sān jūn ]

解釋 冠:位居第一;三軍:春秋時大國分中、上、下或中、左、右三軍;這裏是軍隊的總稱。指全軍。英勇過人;全軍第一。

出處 漢 李陵《答蘇武書》:「陵先將軍功略蓋天地,義勇冠三軍。」

66勇往直前 [ yǒng wǎng zhí qián ]

解釋 勇敢地一直向前。形容毫無畏懼地迎著困難上;不達目的決不罷休。

出處 明 許仲琳《封神演義》:「從俱摩拳擦掌,個個勇往直前。」

67孤軍奮戰 [ gū jūn fèn zhàn ]

解釋 在沒有援軍的情況下一支軍隊單獨英勇作戰。也比喻在沒有外力的援助的情況下仍然堅持鬥爭。也作「孤軍作戰」「孤軍獨戰」。

出處 《隋書·虞慶則傳》:「由是長儒孤軍奮戰,死者十八九。」

68浴血奮戰 [ yù xuè fèn zhàn ]

解釋 浴血:渾身是血;形容頑強地拚死戰鬥。

出處 杜鵬程《保衛延安》第六章:「戰士們在這十五日十五夜中,不是浴血奮戰,就是急行軍轉移。」

69百戰不殆 [ bǎi zhàn bù dài ]

解釋 殆:危險。作戰百次也不失敗。形容每戰必勝。

出處 先秦 孫武《孫子 謀攻》:「知彼知己,百戰不殆。」

70身強力壯 [ shēn qiáng lì zhuàng ]

解釋 身體強健;精力旺盛。

出處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14回:「最愛刺槍使棒,亦自身強力壯,不娶妻室,終日隻是打熬筋骨。」

71一馬當先 [ yī mǎ dāng xiān ]

解釋 策馬走在最前頭。比喻走在領先位置;起帶頭作用。

出處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96回:「即便勒兵列陣,一馬當先,雷震等將簇擁左右。」

72同心協力 [ tóng xīn xié lì ]

解釋 團結一致;共同努力。協:合。

出處 《梁書 王僧辯傳》:「討逆賊於鹹陽,誅叛子於雲夢,同心協力,克定邦家。」

73將計就計 [ jiāng jì jiù jì ]

解釋 利用對方的計策反過來向對方施計。

出處 元 李文蔚《張子房圯橋進履》:「將計就計,不好則說是好。」

74殺身成仁 [ shā shēn chéng rén ]

解釋 身:自己;殺身:舍生;成:成全;成就;仁:仁德;儒家道德的最高準則。原指犧牲生命;成全仁德。後指為了正義事業而犧牲。

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衛靈公》:「誌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75按捺不住 [ àn nà bù zhù ]

解釋 按捺:抑製;克製。指激動、憤怒等感情無法抑製。

出處 明 馮夢龍《警世通言 白娘子永鎮雷峰塔》:「不想遇著許仙……按捺不住,一時冒犯天條。」

76萬死不辭 [ wàn sǐ bù cí ]

解釋 即使死一萬次也決不推辭。表示願意拚死效勞。辭:推辭。

出處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八回:「但有使令,萬死不辭!」

77不敗之地 [ bù bài zhī dì ]

解釋 具有優勢;不會遭到失敗的境地。

出處 先秦 孫武《孫子 形篇》:「故善者,立於不敗之地。」

78出師不利 [ chū shī bù lì ]

解釋 師:軍隊。利:順利。出戰不順利。形容事情剛開始,就遭受敗績。

出處 浩然《豔陽天》第29章:「今天真是出師不利,一個好人都沒有遇上。」

79十麵埋伏 [ shí miàn mái fú ]

解釋 意思是設伏兵於十麵以圍殲敵軍。

出處 《前漢書平話》中卷:「會天下諸侯,困羽九重山前,信定十麵埋伏。」

80城下之盟 [ chéng xià zhī méng ]

解釋 盟:盟約;和約。因強敵兵臨城下而被迫簽訂的屈辱性和約。

出處 先秦 左丘明《左傳 桓公十二年》:「大敗之,為城下之盟而還。」

81孤立無助 [ gū lì wú zhù ]

解釋 隻有一個人或一方麵的力量,得不到外力援助。

出處 《後漢書 班超傳》:「十八年,帝崩,焉耆以中國大喪,遂攻沒都護陳睦,超孤立無援。」

82屢戰屢敗 [ lǚ zhàn lǚ bài ]

解釋 屢:多次。多次打仗多次失敗。

出處 《晉書·桓溫傳》:「殷浩至洛陽修複園陵,經涉數年,屢戰屢敗,器械都盡。」

83異軍突起 [ yì jūn tū qǐ ]

解釋 異軍:另外一支軍隊。指另一支引人注目的力量突然興起。

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項羽本紀》:「少年欲立嬰便為王,異軍蒼頭特起。」

84無人之境 [ wú rén zhī jìng ]

解釋 境:地方。沒有人居住的地方。

出處 宋 楊萬裏《國勢中》:「不茸一壘,不置一卒,使寇之去來,如入無人之境。」

85暗渡陳倉 [ àn dù chén cāng ]

解釋 渡;越過;陳倉;古縣名;在今寶雞市東;為關中通向漢中的交通要道。①指正麵迷惑敵人;而從側翼進行突然襲擊戰略;亦比喻軍事或其它方麵的秘密活動。②也比喻男女私通。

出處 《群音類選 》:「就是韓信暗渡陳倉道,有賊兵來犯著,殺得他怎生逃。」

86氣壯山河 [ qì zhuàng shān hé ]

解釋 氣:氣概;壯:雄壯;宏偉。形容氣勢之大;比山河還要雄壯。

出處 唐 張說《孔補闕集市》:「族高辰象,氣壯山河,神作銅鉤,天開金印。」

87炮火連天 [ pào huǒ lián tiān ]

解釋 炮火:戰場上發射出的炮彈在爆炸後產生的火焰;連天:連接著天空。形容槍炮聲、光焰等與天空相接;戰爭十分激烈。

出處 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這不過演放兩三響已經就這樣了,何況炮火連天,親臨大敵呢,自然也要逃走了。」

88竭盡全力 [ jié jìn quán lì ]

解釋 竭盡:用盡。用盡全部力量。

出處 《宋書 宗越傳》:「誅戮群公及何邁等,莫不盡心竭力,故帝憑其爪牙,無所忌憚。」

89老馬識途 [ lǎo mǎ shí tú ]

解釋 識:認得;途:路。老馬能認識走過的道路。比喻年紀大的人;富有經驗。

出處 先秦 韓非《韓非子 說林上》:「管仲、隰朋從於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馬而隨之。遂得道。」

90一草一木 [ yī cǎo yī mù ]

解釋 一棵草;一棵樹。比喻細小或平常的東西。

出處 南朝 宋 範曄《後漢書 應劭傳》:「春一草枯則為災,秋一木華亦為異。」

91臨陣磨刀 [ lín zhèn mó dāo ]

解釋 臨:到;快要;陣:軍隊作戰時布置的陣勢;這裏指上陣打仗。槍:梭鏢一類的兵器。到快要上陣打仗時才磨刀磨槍。比喻事到臨頭才匆忙準備。

出處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70回:「‘臨陣磨槍’也不中用;有這會子著急,天天寫寫念念,有多少完不了的?」

92兵連禍結 [ bīng lián huò jié ]

解釋 兵:指戰爭;結:相連。指戰爭連年不斷;災禍持續相結。

出處 東漢 班固《漢書 匈奴傳下》:「漢武帝選將練兵,約齎輕糧,深入遠戍,雖有克獲之功,胡輒報之;兵連禍結,三十餘年。」

93出謀劃策 [ chū móu huà cè ]

解釋 謀:計謀;劃:籌劃。製定計謀策略。指為人出主意。

出處 明 馮夢龍《東周列國誌》:「汝依違觀望其間,並不見出奇畫策,無非因人成事。」

94匹馬單槍 [ pǐ mǎ dān qiāng ]

解釋 原指打仗時一個人上陣。現比喻行動沒有人幫助。

出處 宋 釋道元《景德傳燈錄 汝州南院和尚》:「問:‘匹馬單槍來時如何?’師曰:‘待我斫棒。’」

95大義凜然 [ dà yì lǐn rán ]

解釋 臨難不苟的節操令人敬畏;不可侵犯。形容為了正義而堅強不屈。大義:正義、正氣;凜然:嚴肅使人敬畏的樣子。

出處 清 顧炎武《日知錄 孫氏西齋錄》:「至於起王氏已廢之魂,上配天皇;條高後擅政之年,下係中宗,大義凜然。」

96奮勇當先 [ fèn yǒng dāng xiān ]

解釋 精神奮發;勇敢地衝在最前麵;戰鬥在最前列。

出處 元 關漢卿《哭存孝》第二折:「要有俺五百義兵家將,都要的奮勇當先,相持對壘。」

97威武不屈 [ wēi wǔ bù qū ]

解釋 強暴的壓力不能使之屈服;表示堅貞頑強。威武:權勢;武力。

出處 先秦 孟軻《孟子 滕文公下》:「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98屍橫遍野 [ shī héng biàn yě ]

解釋 屍:屍體;橫:雜亂;遍:到處。屍體布滿四野;形容死人極多。

出處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39回:「直殺到天明,卻才收軍。殺得屍橫遍野,血流成河。」

99驚恐萬狀 [ jīng kǒng wàn zhuàng ]

解釋 萬狀:各種樣子。驚慌恐懼得表現出各種形態。形容驚慌恐懼到了極點。

出處 宋 陳亮《謝楊解元啟》:「憂患百罹而未艾,驚惶萬狀而莫支。」

©2024 hgcha.net 漢語查 郵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詞典、成語等漢語國學資料僅供參考,最終以新華字典、漢語詞典、成語詞典等書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