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漢語查 成語 形容人們驚訝的成語

形容人們驚訝的成語


1大驚小怪 [ dà jīng xiǎo guài ]

解釋 指對不足為奇的事情過分驚訝、奇怪。

出處 宋 朱熹《答林擇之書》:「要須把此事來做一平常事看,樸實頭做將去,久之自然見效,不必如此大驚小怪,起模畫樣也。」

2目瞪口呆 [ mù dèng kǒu dāi ]

解釋 瞪:睜大眼睛直視;呆:發愣。眼睛大睜;眼珠發直;張嘴說不出話來。形容因恐懼而失神發愣的樣子。

出處 元 無名氏《賺蒯通》第一折:「嚇得項王目瞪口呆,動彈不得。」

3大吃一驚 [ dà chī yī jīng ]

解釋 形容非常吃驚。

出處 明 馮夢龍《警世通言》第28卷:「則一張那員外大吃一驚,回身便走,來到後邊,望後倒了。」

4大驚失色 [ dà jīng shī sè ]

解釋 色:神色。大為吃驚;臉色失常。形容極度驚恐。

出處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忽見曹操帶劍入宮,麵有怒色,帝大驚失色。」

5瞠目結舌 [ chēng mù jié shé ]

解釋 瞠:瞪著眼睛;結舌:翹起舌頭落不下。瞪眼翹舌說不出話來;形容受窘或驚呆而一時無法對付的樣子。也作「結舌瞠目」。

出處 清 和邦額《夜譚隨錄》:「因耳語其故,公子大駭,入艙隱叩細君,細君結舌瞠目。」

6驚恐萬狀 [ jīng kǒng wàn zhuàng ]

解釋 萬狀:各種樣子。驚慌恐懼得表現出各種形態。形容驚慌恐懼到了極點。

出處 宋 陳亮《謝楊解元啟》:「憂患百罹而未艾,驚惶萬狀而莫支。」

7失驚打怪 [ shī jīng dǎ guài ]

解釋 形容神色慌張或動作忙亂。也指大驚小怪。

出處 宋 洪邁《夷堅三誌已 善謔詩詞》:「後人多少繼遺蹤,到我便失驚打怪。」

8舌橋不下 [ shé qiáo bù xià ]

解釋 形容驚訝的神態。

9一鳴驚人 [ yī míng jīng rén ]

解釋 比喻平時沒有突出的表現;一下子做出驚人的成績。

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滑稽列傳》:「此鳥不飛則已,一飛衝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10驚心動魄 [ jīng xīn dòng pò ]

解釋 原指作品文辭優美;使人感受極深;震動極大。後形容令人震驚、感動、緊張之極。

出處 南朝 梁 鍾嶸《詩品》上卷:「文溫以麗,意悲而遠,驚心動魄,可謂幾乎一字千金。」

11受寵若驚 [ shòu chǒng ruò jīng ]

解釋 寵:賞識。因為得到寵愛或賞識而又高興;又不安。

出處 宋 歐陽修《辭特轉吏部侍郎表》:「受寵若驚,況被非常之命,事君無隱,敢傾至懇之誠。」

12驚天動地 [ jīng tān dòng dì ]

解釋 驚:驚動;動:震撼。驚動上天;震動大地。形容聲音極大或聲勢影響極大。

出處 唐 白居易《李白墓》詩:「可憐荒壟窮泉骨,曾有驚天動地文。」

13驚弓之鳥 [ jīng gōng zhī niǎo ]

解釋 被弓箭嚇怕了的鳥。比喻受過驚嚇的人;遇到一點情況就惶恐不安。也作「傷弓之鳥」。

出處 《晉書 王鑒傳》:「黷武之眾易動,驚弓之鳥難安。」

14打草驚蛇 [ dǎ cǎo jīng shé ]

解釋 打草時驚動伏在草中的蛇。原比喻懲治甲方以警告乙方或甲受到打擊懲處;使乙感到驚慌。後多比喻行動不慎不嚴密而驚動對方。

出處 宋 鄭文寶《南唐近事》:「魯乃判曰:‘汝雖打草,吾已蛇驚。’為好事者口實焉。」

15擔驚受怕 [ dān jīng shòu pà ]

解釋 驚:驚恐。擔受驚恐、害怕。

出處 元 無名氏《盆兒鬼》第三折:「俺出門紅月乍平西,歸時猶未夕陽低,怎教俺擔驚受怕著昏迷。」

16盛氣淩人 [ shèng qì líng rén ]

解釋 淩:欺壓。以驕橫的氣勢壓人。形容傲慢自大;氣勢逼人。

出處 清 曾國藩《求闕齋語》:「今日我以盛氣淩人,預想他日人亦盛氣淩我。」

17赫赫有名 [ hè hè yǒu míng ]

解釋 赫赫:顯著盛大的樣子。形容名聲極大。也作「赫赫之名」。

出處 晉 常璩《華陽國誌 先賢士女》:「臨州郡雖無赫赫之名,及去,民思之。」

18駭人聽聞 [ hài rén tīng wén ]

解釋 駭:驚嚇;震驚。指使人聽了非常吃驚。

出處 宋 朱熹《朱文公文集 答詹師書》:「浙中近年怪論百出,駭人聽聞,壞人心術。」

19咄咄怪事 [ duō duō guài shì ]

解釋 咄咄:表示驚訝的聲音。使人驚訝的怪事。形容事情不合情理;叫人不能理解。

出處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黜免》:「殷中軍(殷浩)被廢在信安,終日恒書空作字,揚州吏民尋義逐之,竊視,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

20啞口無言 [ yǎ kǒu wú yán ]

解釋 像啞巴一樣;說不出話來。形容理屈詞窮的樣子。

出處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第八卷:「一番言語,說得張六嫂啞口無言。」

21如雷貫耳 [ rú léi guàn ěr ]

解釋 貫:穿透。響亮得像雷聲傳進耳朵裏。形容人的名聲大。

出處 元 鄭廷玉《楚昭公》第四折:「久聞元帥大名,如雷貫耳。」

22寵辱不驚 [ chǒng rǔ bù jīng ]

解釋 寵:寵愛;辱:羞辱。對受寵或受辱都不感到驚訝;即把得失置之度外。也作「不驚寵辱」。

出處 《新唐書 盧承慶傳》:「承慶嘉之曰:‘寵辱不驚,考中上。’其能著人善類此。」

23張口結舌 [ zhāng kǒu jié shé ]

解釋 結舌:舌頭像打了結;不能說話。張著嘴說不出話來。形容理屈詞窮或由於緊張害怕而說不出話來。

出處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23回:「公子被他問得張口結舌,麵紅過耳。」

24驚濤駭浪 [ jīng tāo hài làng ]

解釋 驚:驚異;濤:大波浪;駭:驚嚇。令人驚懼的大波浪。比喻險惡的環境、遭遇或艱難的考驗。

出處 唐 田穎《玉山常文集 海雲樓記》:「人當既靜之時,每思及前此所經履之驚濤駭浪,未嚐不惕然。」

25理屈詞窮 [ lǐ qū cí qióng ]

解釋 理:道理;理由;屈:短;盡;窮:窮盡。理由站不住腳;無話可說。

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先進》:「是故惡夫佞者」宋 朱熹集注:「子路之言,非其本意,但理屈詞窮,而取辯於口以禦人耳。」

26膽戰心驚 [ dǎn zhàn xīn jīng ]

解釋 戰:通「顫」,發抖。形容十分害怕。

出處 元 鄭光祖《芻梅香》第三折:「見他時膽戰心驚,把似你無人處休眠思夢想。」

27觸目驚心 [ chù mù jīng xīn ]

解釋 觸目:眼睛看到;驚:震驚。眼睛看到;內心感到吃驚。形容事態嚴重;令人震驚。也作「怵目驚心」、「驚心怵目」。

出處 清 林則徐《頒發禁煙治罪新例告示》:「爾等更當觸目驚心,如再觀望遷延,以身試法,則是孽由自作,死有餘辜,毋謂言之不早也。」

28舉世聞名 [ jǔ shì wén míng ]

解釋 舉:全。全世界都聽到名聲。形容知名度很高。

出處 北齊 顏之推《顏氏家訓 卷七 雜藝》:「王逸少風流才士,蕭散名人。舉世但知其書,翻以能自蔽也。」

29咄咄逼人 [ duō duō bī rén ]

解釋 ①氣勢洶洶;盛氣淩人;言語或神態中有一種威脅逼人的氣勢。咄咄:表示驚奇的聲音。②形容本領趕上或超過別人;令人驚詫。

出處 晉 衛鑠《與釋某書》:「衛有一弟子王逸少,甚能學衛真書,咄咄逼人。」

30恍然大悟 [ huǎng rán dà wù ]

解釋 恍然:猛然醒悟的樣子;悟:理解、明白。指忽然一下子明白;覺悟過來。

出處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第五卷:「簡蒙指教,豁然大悟。」

31驚魂未定 [ jīng hún wèi dìng ]

解釋 驚魂:受驚嚇的心靈。形容受驚嚇後;心情還沒有平靜下來。

出處 宋 蘇軾《謝量移汝州表》:「隻影自憐,命寄江湖之上;驚魂未定,夢遊縲絏之中。」

32膽顫心驚 [ dǎn chàn xīn jīng ]

解釋 顫:發抖。形容害怕到了極點。

出處 元 施惠《幽閨記 士女隨遷》:「生長升平,誰曾慣遭離亂,苦怎言。膽顫心驚,如何可免。」

33聞名遐邇 [ wén míng xiá ěr ]

解釋 遐:遠;邇:近。形容名聲很大,遠近都知道。

出處 《南齊書 高帝紀上》:「上流聲議,遐邇所聞。」

34馳名中外 [ chí míng zhōng wài ]

解釋 馳:傳播。聲名傳播到國內國外。也作「馳名天下」。

出處 北魏 酈道元《水經注 涑水》:「讚擬王公,馳名天下。」

35心驚肉跳 [ xīn jīng ròu tiào ]

解釋 擔心災禍臨頭;恐慌不安。形容心神不安;極其恐懼。跳:發抖。

出處 元 無名氏《爭報恩》:「不知怎麼,這一會兒心驚肉戰,這一雙好小腳兒再走也走不動了。」

36心驚膽戰 [ xīn jīng dǎn zhàn ]

解釋 形容內心極度驚懼恐慌。戰:發抖。

出處 元 無名氏《薩真人夜斷碧桃花》第三折:「一個個氣昂昂性兒不善,他每都叫吼捋袖揎拳,走的我腿又酸又軟,不由我不心驚膽戰。」

37驚惶失措 [ jīng huáng shī cuò ]

解釋 失措:舉止失去常態。驚慌惶恐;舉止失去常態。

出處 唐 李百藥《北齊書 元暉業傳》:「孝友臨刑,驚惶失措,暉業神色自若。」

38提心吊膽 [ tí xīn diào dǎn ]

解釋 吊:懸著;不塌實。心和膽好像懸起來;不塌實。形容十分擔心或害怕。

出處 明 吳承恩《西遊記》第17回:「眾僧聞得此言,一個個提心吊膽,告天許願。」

39氣勢洶洶 [ qì shì xiōng xiōng ]

解釋 洶洶:聲勢盛大的樣子。氣勢很盛的樣子。形容氣勢凶猛。

出處 先秦 荀況《荀子 天論》:「君子不為小人之洶洶也輟行。」

40久而久之 [ jiǔ ér jiǔ zhī ]

解釋 經過了相當長的時間。

出處 清 李綠園《歧路燈》第28回:「萬一多嘴多舌,露出話來,人家一個年輕娃子,知他性情怎樣的?久而久之,慢慢知曉便罷。」

41危言聳聽 [ wēi yán sǒng tīng ]

解釋 指故意說些誇大的嚇人的話;使人驚疑震動。聳聽:使人聽了吃驚;危言:使人吃驚的話。

出處 宋 呂祖謙《呂東萊文集》:「意者危言駭世,姑一快胸中之憤耶!」

42自相驚擾 [ zì xiāng jīng rǎo ]

解釋 自己人互相驚嚇不安。

出處 《左傳·昭公七年》:「鄭人相驚以伯有,曰:‘伯有至矣。’則皆走,不知所往。」

43動地驚天 [ dòng dì jīng tiān ]

解釋 驚:驚動;動:震撼。使天地驚動。形容某個事件的聲勢或意義極大。

出處 唐 白居易《李白墓》詩:「可憐荒塚窮泉骨,曾有驚天動地文。」

44匕鬯無驚 [ bǐ chàng wú jīng ]

解釋 形容法紀嚴明,無所驚擾。同「匕鬯不驚」。

出處 黃遠庸《彈劾案與新內閣》:「吾曹固甚望此震爍中外,匕鬯無驚之新閣出現者也。」

45寵辱若驚 [ chǒng rǔ ruò jīng ]

解釋 無論受寵、受辱,心裏都要振動。形容人非常計較得失。

出處 先秦 李耳《老子》:「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何謂寵辱若驚?寵為下,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謂寵辱若驚。」

46驚世駭俗 [ jīng shì hài sú ]

解釋 世、俗:指一般人。使一般人感到驚駭。

出處 明 劉基《賈性之市德齋記》:「是皆為驚世駭俗,而有害於道。」

47驚喜交集 [ jīng xǐ jiāo jí ]

解釋 交集:不同感情同時出現在一個人身上。又吃驚;又高興。

出處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八回:「此刻忽然的骨肉團圓,驚喜交加。」

48驚慌失色 [ jīng huāng shī sè ]

解釋 見「驚惶失色」。

出處 清·石玉昆《三俠五義》第七十三回:「倪太守正與倪忠毫無主意,看見開門,以為惡奴前來陷害,不由的驚慌失色。」

49耳聞目見 [ ěr wén mù jiàn ]

解釋 親自聽見和親眼看見的。

出處 北齊 顏之推《顏氏家訓 歸心》:「夫信謗之征,有如影響;耳聞目見,其事已多,或乃精誠不深,業緣未感,時儻差闌,終當或報耳。」

50雞犬不驚 [ jī quǎn bù jīng ]

解釋 連雞狗都沒受到驚擾。形容行軍紀律嚴明;也指相安無事。

出處 宋 彭龜年《壽張京甲十首(其八)》:「翁見一笑大歡足,雞犬不驚仁意多。」

51果不其然 [ guǒ bù qí rán ]

解釋 果然如此。指事物的發展變化跟預料的一樣。

出處 清 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回:「我說:‘姑老爺今非昔比,少不得有人把銀子送上門來給他用,隻怕姑老爺還不稀罕。’,今日果不其然。」

52果然如此 [ guǒ rán rú cǐ ]

解釋 果真是這樣。指不出所料。

出處 《三國誌·魏誌·張既傳》:「諸葛恪多輩耳!近張敬仲縣論格,以為必見殺,今果然如此。」

53鼎鼎有名 [ dǐng dǐng yǒu míng ]

解釋 鼎鼎:盛大的樣子。非常有名。

出處 宋 陸遊《歲晚書懷》:「殘歲堂堂去,新春鼎鼎來。」

54驚慌無措 [ jīng huāng wú cuò ]

解釋 同「驚惶失措」。

出處 明·郭勳《英烈傳》第29回:「更深夜靜,不提防漢兵直抵磯下,鼓噪而前,驚慌無措。」

55驚神泣鬼 [ jīng shén qì guǐ ]

解釋 形容震動很大,十分感人。

出處 明·程登吉《幼學瓊林·文事》:「驚神泣鬼,皆言詞賦之雄豪;遏雲繞梁,原是歌耷之嘹亮。」

56膽喪魂驚 [ dǎn sàng hún jīng ]

解釋 同「膽裂魂飛」。

出處 《醒世恒言·李汧公窮邸遇俠客》:「任你銅筋鐵骨的好漢,到此也膽喪魂驚,不知斷送了多少忠臣義士!」

57聞寵若驚 [ wén chǒng ruò jīng ]

解釋 猶言受寵若驚。

出處 南朝·梁·殷芸《小說》第二卷:「恐泊泥以濁白水,飄塵以亂清風,是以承命傾筐,聞寵若驚。」

58一座皆驚 [ yī zuò jiē jīng ]

解釋 在座的人都感到驚奇。

出處 《三國誌·魏誌·王粲傳》:「粲至,年既幼弱,容狀短小,一坐盡驚。」

59動魄驚心 [ dòng pò jīng xīn ]

解釋 使人神魂震驚。原指文辭優美,意境深遠,使人感受極深,震動極大。後常形容使人十分驚駭緊張到極點。

出處 清 姚衡《寒秀草堂筆記》第三卷:「秀水所稱,光彩煥發,動魄驚心。」

60千古奇聞 [ qiān gǔ qí wén ]

解釋 從來沒有聽到或見過的意思

出處 好古主人《趙太祖三下南唐》第四十五回:「今朕作主,準賜婚配。花之慈母亦無不俯依之理,況又與前四少將禦侄等撮合,如出一轍。更見姻緣相配出於千古奇聞也。」

61怵目驚心 [ chù mù jīng xīng ]

解釋 驚:震驚。看見事態嚴重,心裏感到震驚。

出處 聞一多《龍鳳》:「你記得複辟與龍旗的不可分離性,你便會原諒我看見‘龍鳳’二字而不禁怵目驚心的苦衷了。」

62驚惶無措 [ jīng huáng wú cuò ]

解釋 由於驚慌,一下子不知怎幺辦才好。

出處 《北齊書 元暉業傳》:「(元)孝友臨刑,驚慌失措,暉業神色自若。」

63驚魂動魄 [ jīng hún dòng pò ]

解釋 形容十分恐懼。

出處 清 陳確《示兒帖》:「《易》曰:‘小人以小善為無益而弗為也……罪大而不可解。’每讀《易》至此,未嚐不驚魂動魄,心膽墮地也。」

64驚魂失魄 [ jīng hún shī pò ]

解釋 同「驚魂喪魄」。

出處 《抗日歌謠·歌頌八路軍》:「八路,八路……賽如猛虎;敵人一見,驚魂失魄掉屁股。」

65拍案驚奇 [ pāi àn jīng qí ]

解釋 對奇異的事情拍著桌子驚歎。明末淩蒙初有擬話本《初刻拍案驚奇》、《二刻拍案驚奇》。

出處 明末·淩濛初有擬話本《初刻拍案驚奇》、《二刻拍案驚奇》。

66狗吠之驚 [ gǒu fèi zhī jīng ]

解釋 謂小驚憂。

出處 西漢·司馬遷《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今中國無狗吠之驚,而外累於遠方之備。」

67神色不驚 [ shén sè bù jīng ]

解釋 神色:神情。神情顯得沒有受到驚動而十分鎮定。

出處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靈》卷十:「和尚當時被節度使拋向水中,神色不動,如今何得恁麼地?」

68肉跳心驚 [ ròu tiào xīn jīng ]

解釋 形容擔心禍事臨頭或遇到非常可怕的事,十分害怕不安。

出處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101回:「鳳姐此時肉跳心驚,急急的向秋爽齋來。」

69雞犬無驚 [ jī quǎn wú jīng ]

解釋 見「雞犬不驚」。

出處 明·酉陽野史《續三國演義》第17回:「城中兵不血刃,雞犬無驚,百姓大悅。」

70匕鬯不驚 [ bǐ chàng bù jīng ]

解釋 匕:羹匙;鬯:古時用鬱金草釀黑黍而製成的祭祀用的香酒。匕鬯:借指祭祀。原指宗廟祭祀不受驚擾。

出處 唐 楊炯《益州溫江縣令任君神道碑》:「出身事主,元良永固於萬邦;束發登朝,匕鬯不驚於百裏。」

71驚惶萬狀 [ jīng huáng wàn zhuàng ]

解釋 驚惶:害怕;萬狀:各種樣子,表示程度極深。形容害怕到了極點。

出處 宋 陳亮《謝楊解元啟》:「憂患百罹而未艾,驚惶萬狀而莫支。」

72被寵若驚 [ bèi chǒng ruò jīng ]

解釋 指受到意外的恩遇而頓覺吃驚不安。

出處 宋蘇軾《謝中書舍人啟》:「未及期年,擢置周行,遽參法從,省躬無有,被寵若驚。」

73邊塵不驚 [ biān chén bù jīng ]

解釋 邊:邊境;驚:震動。比喻邊境安定無戰事。

出處 宋 司馬光《資治通鑒 唐太宗貞觀十五年》:「上曰:‘隋煬帝勞百姓,築長城以備突厥,卒無所益。朕唯置李世勣於晉陽而邊塵不驚,其為長城,豈不壯哉!’」

74鉗口撟舌 [ qián kǒu jiǎo shé ]

解釋 閉口翹舌。形容因驚訝害怕而說不出話來的樣子。

出處 《清史稿·朱琦傳》:「一旦遇大利害,搶攘無措,鉗口撟舌而莫敢言。」

75令人吃驚 [ lìng rén chī jīng ]

解釋 讓人感到驚訝。

出處 臧克家《以耳代目之類》:「這種以耳代目的情況是令人吃驚的,但這種情況卻並不是罕見的。」

76口呆目瞪 [ kǒu dāi mù dèng ]

解釋 嘴說不出話,眼發直。形容很吃驚的樣子。

出處 明·許仲林《封神演義》第九十七回:「那軍士見妲己美貌,已自有十分憐惜,再加他嬌滴滴,叫了幾聲將軍長,將軍短。便把這些軍士,叫得骨軟筋酥,口呆目瞪,軟癡癡作一堆麻,酥酥成一塊,莫能動履。」

77吃驚受怕 [ chī jīng shòu pà ]

解釋 受驚駭。

出處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42回:「老父驚恐,宋江做了不孝之子,負累了父親吃驚受怕。」

78吊膽驚心 [ diào dǎn jīng xīn ]

解釋 猶言吊膽提心。

出處 《說唐》第八回:「眾將進前射箭,射中的磨旗擂鼓,不中的吊膽驚心。」

79咂嘴弄唇 [ zā zuǐ nòng chún ]

解釋 見「咂嘴弄舌」。

出處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回:「[王舉人]眼看見那小學生的仿紙上的名字是荀玫,不覺就吃了一驚;一會兒咂嘴弄唇的,臉上做出許多怪物像。」

80天驚石破 [ tiān jīng shí pò ]

解釋 形容巨響或出人意外之事引起的震驚。

出處 唐·李賀詩《李憑箜篌引》:「女媧煉石補天處,石破天驚逗秋雨。」

81心驚肉戰 [ xīn jīng ròu zhàn ]

解釋 見「心驚肉跳」。

出處 元·無名氏《爭報恩》第三折:「不知怎麼,這一會兒心驚肉戰,這一雙好小腳兒,再走也走不動了。」

82心驚膽寒 [ xīn jīng dǎn hán ]

解釋 同「心驚膽戰」。

出處 明·李日華《南西廂記·飛虎授首》:「心驚膽寒,渾身上淋漓雨汗。」

83心驚膽落 [ xīn jīng dǎn luò ]

解釋 同「心驚膽戰」。

出處 宋·歐陽修《祭蘇子美文》:「人有遭之,心驚膽落,震汗如麻。」

84心驚膽裂 [ xīn jīng dǎn liè ]

解釋 同「心驚膽戰」。

出處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七十九回:「先鋒將魄散魂飛,合後兵心驚膽裂。」

85驚喜欲狂 [ jīng xǐ ruò kuáng ]

解釋 既驚又喜,高興得都要發瘋了。形容喜出望外,過於興奮的情壯。

出處 宋·洪邁《夷堅誌·乙誌卷九·胡氏子》:「胡驚喜欲狂,即與偕入室,夜分乃去。」

86驚惶失色 [ jīng huáng shī sè ]

解釋 驚慌之極而麵目變色。

出處 元 孔齊《至正直記 羅太無高節》:「司徒稱名大呼,以手觸扃。從官偕至者,動以百騎,驚惶失色」

87驚才絕豔 [ jīng cái jué yàn ]

解釋 見「驚才絕豔」。

出處 清·王晫《今世說·企羨》:「彭羨門驚才絕豔,詞家推為獨步。」清·梁章钜《浪跡叢談·劉英初編修》:「英初本驚才絕豔,而近作大不如前,同人比之江郎才盡。」

88驚耳駭目 [ jīng ěr hài mù ]

解釋 耳聞目見後內心震驚。

出處 南朝·宋·劉義慶《幽明錄》:「須臾,雲晦雷發,驚耳駭目。」

89驚見駭聞 [ jīng jiàn hài wén ]

解釋 見「驚耳駭目」。

出處 清·劉大櫆《與王君書》:「以故凡厥所有,皆與世齟齬,隻可自娛,不堪共質。間嚐出以示人,驚見駭聞,非怒則笑。」

90驚采絕豔 [ jīng cǎi jué yàn ]

解釋 謂文采驚人,辭藻華美。

出處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辨騷》:「故能氣往轢古,辭來切今,驚采絕豔,難與並能矣。」

91驚風怒濤 [ jīng fēng nù tāo ]

解釋 喻生活中的艱辛險惡。

出處 清·劉大櫆《謝氏妹六十壽序》:「回思三十年前,驚風怒濤,恍如夢寐。」

92驚風駭浪 [ jīng fēng hài làng ]

解釋 喻使世俗震動、極不尋常。

出處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十一回:「據地保那張報單,五路通詳上去,奉到憲批,批了‘如詳辦理’四個大字,把一樁驚風駭浪的大案,辦得來雲過天空!」

93驚魂喪魄 [ jīng hún sàng pò ]

解釋 形容十分恐懼。

出處 明·李贄《四書評·論語·季氏》:「使季孫聞之,不驚魂喪魄也哉!」

94驚魂奪魄 [ jīng hún duó pò ]

解釋 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動很大。

出處 老舍《四世同堂》:「當一個文化熟到了稀爛的時候,人們會麻木不仁的把驚魂奪魄的事情與刺激放在一旁,而專意到吃喝拉撒中的小節目上去。」

95驚魂攝魄 [ jīng hún shè pò ]

解釋 見「驚魂奪魄」。

出處 《花城》1981年第1期:「為了探索生命的奧秘,科學家們正付出艱辛的勞動和經曆著驚魂攝魄的鬥爭。」

96驚魂落魄 [ jīng hún luò pò ]

解釋 同「驚魂喪魄」。

出處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23章:「左昆山久曆戎行,也知道勝敗乃兵家常事,斷不會因吃了一次敗仗就驚魂落魄,不敢再戰。」

97打草蛇驚 [ dǎ cǎo shé jīng ]

解釋 見「打草驚蛇」。

出處 《景德傳燈錄·省念禪師》:「問:‘四眾圍觀,師說何法?’師曰:‘打草蛇驚’」

98擔驚受恐 [ dān jīng shòu kǒng ]

解釋 見「擔驚忍怕」。

出處 元·無名氏《梧桐葉》第四折:「為兵戈擔驚受恐。」

99擔驚忍怕 [ dān jīng rěn pà ]

解釋 擔心害怕。指常處在驚嚇、恐懼之中。

出處 元 無名氏《盆兒鬼》第一折:「做買賣的擔驚忍怕,眼見得疏林老樹噪昏鴉。」

©2024 hgcha.net 漢語查 郵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詞典、成語等漢語國學資料僅供參考,最終以新華字典、漢語詞典、成語詞典等書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