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漢語查 成語 形容各種樂器合奏的成語

形容各種樂器合奏的成語


1餘音繞梁 [ yú yīn rào liáng ]

解釋 餘音:音樂演奏後好像還留下樂聲。仿佛遺留下來的樂聲圍著屋打轉轉。形容歌聲、樂聲高亢、悅耳;使人經久不忘。

出處 戰國 鄭 列禦寇《列子 湯問》:「過雍門,鬻歌假食,既去,而餘音繞梁欐,三日不絕,左右以其人弗去。」

2金鼓齊鳴 [ jīn gǔ qí míng ]

解釋 金鼓:古時軍隊演習、作戰時用以助軍威、壯聲勢的金鍾和戰鼓。金鍾戰鼓一齊鳴響。形容戰鬥激烈;士氣高昂。

出處 左丘明《左傳 僖公二十二年》:「金鼓以聲氣也。」

3餘音嫋嫋 [ yú yīn niǎo niǎo ]

解釋 形容音樂悅耳動聽,令人沉醉。

出處 宋·蘇軾《前赤壁賦》:「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餘音嫋嫋,不絕如縷。」

4聲振林木 [ shēng zhèn lín mù ]

解釋 形容歌聲或樂器聲高亢宏亮。

出處 戰國 鄭 列禦寇《列子 湯問》:「餞於郊衢,撫節悲歌,聲振林木,響遏行雲。」

5鼓樂喧天 [ gǔ yuè xuān tiān ]

解釋 鼓:彈奏。喧天:聲音大而嘈雜。彈奏著各種樂器,聲響大得直衝雲天。

出處 《五代史平話 漢史》:「笙歌聒地,鼓樂喧天。」

6鼓樂齊鳴 [ gǔ yuè qí míng ]

解釋 擊鼓和奏樂聲一齊響。形容熱鬧景象。

出處 郭沫若《虎符》第二幕:「群眾起來,鼓樂齊鳴。」

7鼓吹喧闐 [ gǔ chuī xuān tián ]

解釋 形容音樂演奏的聲音嘈雜熱鬧。

出處 《醒世姻緣傳》第九三回:「離店家不上五六裏之地,隻是後麵鼓吹喧闐,回頭觀看,燈火燭天。」

8伯塤仲篪 [ bó xūn zhòng chí ]

解釋 伯、仲:兄弟排行的次第,伯是老大,仲是老二;塤:陶土燒製的樂器;篪:竹製的樂器。塤篪合奏,樂音和諧。舊時讚美兄弟和睦。

出處 《詩經 小雅 何人斯》:「伯氏吹塤,仲氏吹篪。」

9如塤如篪 [ rú xūn rú chí ]

解釋 塤、篪、樂器名。這兩種樂器合奏時,塤唱而篪和,用以比喻兩物之響應、應和。

出處 《詩經·大雅·板》:「天之牖民,如塤如篪。」

10急竹繁絲 [ jí zhú fán sī ]

解釋 見「急管繁弦」。

出處 宋·翁卷《白紵詞》:「急竹繁絲互催逼,吳娘嬌濃玉無力。」

11繁弦急管 [ fán xián jí guǎn ]

解釋 形容各種樂器同時演奏的熱鬧情景。

出處 唐 錢起《瑪瑙杯歌》:「繁弦急管催獻酬,倏若飛空生羽翼。」

12金鼓喧闐 [ jīn gǔ xuān tián ]

解釋 金鼓:金鉦和鼓。喧闐:聲音大。形容音樂演奏的聲音嘈雜熱鬧。亦形容軍威壯盛或戰況激烈。

出處 清 金捧閶《守一齋筆記 蘆花會》:「忽金鼓喧闐,儀衛甚盛,觀者踵接肩摩。」

13絲竹管弦 [ sī zhú guǎn xián ]

解釋 絲:指弦樂器;竹:指管樂器。琴瑟簫笛等樂器的總稱。也指音樂。

出處 晉·王羲之《蘭亭集序》:「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

14幺弦孤韻 [ yāo xián gū yùn ]

解釋 謂小曲的音韻,與具備各種樂曲樂器的大樂相對。

出處 唐·劉禹錫《澈上人文集紀》:「如幺弦孤韻,瞥入人耳,非大樂之音。」

15八音迭奏 [ bā yīn dié zòu ]

解釋 八音:古代對樂器的統稱;迭:交互,輪流。八類樂器輪番演奏。表示器樂齊全,演奏場麵盛大。

出處 《晉書 樂誌下》:「八音迭奏,雅樂並作。」

16大吹大擂 [ dà chuī dà léi ]

解釋 吹:吹嗽叭;擂:打鼓。原指用勁地吹喇叭和敲鑼打鼓;表示慶賀。現比喻大肆宣揚;過分地誇張或吹噓。

出處 元 王實甫《麗春堂》第四折:「賜你黃金千兩,香酒百瓶,就在麗春堂大吹大擂,做一個喜慶的筵席。」

17小心翼翼 [ xiǎo xīn yì yì ]

解釋 謹慎小心;一點不敢疏忽。翼翼:恭敬慎重的樣子。

出處 《詩經 大雅 大明》:「維此文王,小心翼翼。」

18憂心忡忡 [ yōu xīn chōng chōng ]

解釋 忡忡:憂愁不安的樣子。心事重重;十分憂愁。

出處 《詩經 召南 草蟲》:「未見君子,憂心忡忡。」

19改弦更張 [ gǎi xián gēng zhāng ]

解釋 換了琴弦;重新安上。比喻變更方針、計劃、辦法或態度。更:改換。張:給樂器上弦。

出處 東漢 班固《漢書 董仲舒傳》:「竊譬之琴瑟不調,甚者必解而更張之,乃可鼓也。」

20曲高和寡 [ qǔ gāo hè guǎ ]

解釋 曲:樂曲。高:高雅。和:和諧地跟著唱。寡:少。樂曲的格調越高;能跟著唱的人就越少。原比喻知音難覓。現多用於比喻言行卓越不凡、藝術作品等高雅深奧;很難有人理解或接受。

出處 戰國 楚 宋玉《對楚王問》:「引商刻羽,雜以流徵,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十人而已。是其曲彌高,其和彌寡。」

21濫竽充數 [ làn yú chōng shù ]

解釋 濫:與真實不符;竽:一種簧管樂器。不會吹竽的人冒充吹竽行家;混在樂隊中湊數。比喻沒有本事的人冒充有本事;或以次貨冒充好貨。有時也表自謙。

出處 先秦 韓非《韓非子 內儲說上》:「齊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處士請為王吹竽,宣王說之,廩食以數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聽之,處士逃。」

22不絕如縷 [ bù jué rú lǚ ]

解釋 絕:斷;縷:細線。似斷未斷;像隻有一根細絲維係著。比喻情勢危急。後也比喻技藝等方麵繼承人稀少;也形容聲音微弱;但未中斷。原作「不絕若線」。

出處 宋 蘇軾《前赤壁賦》:「餘音嫋嫋,不絕如縷。」

23喜氣洋洋 [ xǐ qì yáng yáng ]

解釋 洋洋:得意的樣子。形容非常高興。

出處 宋 範仲淹《嶽陽樓記》:「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皆忘,把酒臨風,其喜氣洋洋者矣。」

24威風凜凜 [ wēi fēng lǐn lǐn ]

解釋 形容威嚴可畏;氣勢逼人。威風:使人敬畏的氣勢或氣派;凜凜:可敬畏的樣子。

出處 元 費唐臣《貶黃州》:「見如今禦台威風凜凜,怎敢向翰林院文質彬彬。」

25弦外之音 [ xián wài zhī yīn ]

解釋 原指音樂的餘音。比喻言外之意,即在話裏間接透露,而不是明說出來的意思。

出處 清 袁枚《隨園詩話》第三卷:「故言盡而意亦止,絕無弦外之音,味外之味。」

26抑揚頓挫 [ yì yáng dùn cuò ]

解釋 抑:降低;挫:轉折。形容聲音高低起伏;節奏分明;和諧悅耳。一般指音樂、朗誦。有時也指文學作品。

出處 宋 張戎《歲寒堂詩話》卷上:「而子建詩,微婉之情,灑落之韻,抑揚頓挫之氣,固不可以優劣論也。」

27文質彬彬 [ wén zhì bīn bīn ]

解釋 原義為人的文采和本質都很適宜。後形容言談舉止斯文閑雅。彬彬:配合諧調。

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雍也》:「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28無所事事 [ wú suǒ shì shì ]

解釋 無:沒有;事事:從事某種事情。閑著什麼事都不幹。

出處 明 歸有光《送同年丁聘之之任平湖序》:「然每晨入部升堂,祗揖而退,卒無所事事。」

29有板有眼 [ yǒu bǎn yǒu yǎn ]

解釋 板;眼:民族音樂的節拍。每節中的最強音叫板;其餘叫眼。比喻做事情有條理和有層次。

出處 周立波《山那邊人家》:「哭起來一數一落,有板有眼,好象唱歌,好聽極了。」

30殺氣騰騰 [ shā qì téng téng ]

解釋 殺氣:凶惡的氣勢;騰騰:氣勢旺盛的樣子。指殺伐之氣很盛;凶神惡煞的樣子。

出處 《前漢書平話》:「戰塵鬱鬱,殺氣騰騰,遮籠四野、蔽塞五方。」

31死氣沉沉 [ sǐ qì chén chén ]

解釋 形容沒有一點生氣。有時也形容意誌消沉;缺少活力。

出處 魯迅《書信集 致吳渤》:「上海有官立的書報審查處,凡較好的作品,一定不準出版,所以出版界都是死氣沉沉。」

32自欺欺人 [ zì qī qī rén ]

解釋 欺騙自己;也欺騙別人。用自己也不相信的去欺騙別人。形容別有用心或虛偽無力的欺騙行為。

出處 宋 朱熹《朱子語類》第18卷:「因說自欺欺人,曰:‘欺人亦是自欺,此又是自欺之甚者。’」

33陽春白雪 [ yáng chūn bái xuě ]

解釋 陽春;白雪:是戰國時代楚國的藝術性較高難度較大的歌曲;後來泛指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學藝術。

出處 戰國 楚 宋玉《對楚王問》:「其為《陽阿》、《薤露》,國中屬而和者數百人,其為《陽春》、《白雪》,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十人而已。」

34儀表堂堂 [ yí biǎo táng táng ]

解釋 儀表:人的外表;風度;堂堂:儀容莊嚴大方的樣子。形容人的容貌端正。風度威嚴。

出處 郭沫若《蔡文姬》第二幕:「曹丞相魁梧奇偉,儀表堂堂。」

35眾目睽睽 [ zhòng mù kuí kuí ]

解釋 大家的眼睛都睜得大大地注視著。睽睽:睜大眼睛注意看的樣子。

出處 唐 韓愈《鄆州溪堂詩並序》:「新舊不相保持,萬目睽睽,公於此時能安以治之。」

36信誓旦旦 [ xìn shì dàn dàn ]

解釋 誓言說的誠懇可信。信誓:表示真誠的誓言;旦旦:明白確實的樣子。

出處 《詩經 衛風 氓》:「總角之宴,言笑晏宴,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37興致勃勃 [ xìng zhì bó bó ]

解釋 形容興頭很足。興致:興趣。勃勃:精神旺盛的樣子。

出處 清 李汝珍《鏡花緣》:「到了群考,眾人以為緇氏必不肯去,誰知他還是興致勃勃道:‘以天朝之大,豈無看巨眼?此番再去,安知不遇知音?’又進去考了一場。」

38忠心耿耿 [ zhōng xīn gěng gěng ]

解釋 耿耿:忠誠的樣子。形容非常忠誠。

出處 清 李汝珍《鏡花緣》第57回:「當日令尊伯伯為國捐軀,雖大事未成,然忠心耿耿,自能名垂不朽。」

39想入非非 [ xiǎng rù fēi fēi ]

解釋 非:出於佛經;指虛幻的境界。想到非常玄妙虛幻的地方去了。形容完全脫離現實地胡思亂想。

出處 《楞嚴經》第九卷:「如存不存,若盡非盡,如是一類,名為非想非非想處。」

40歌舞升平 [ gē wǔ shēng píng ]

解釋 邊歌邊舞;慶祝太平;有粉飾太平的意思。含貶義。升平:太平。

出處 元 陸文圭《詞源>跋》:「淳祐、景定間,王邸侯館,歌舞升平,居生處樂,不知老之將至。」

41生機勃勃 [ shēng jī bó bó ]

解釋 生機:生命力。勃勃:旺盛的樣子。形容有旺盛的生命力。

出處 張天民《創業》:「油田一片生機勃勃,繁忙興旺的景象。」

42神采奕奕 [ shén cǎi yì yì ]

解釋 形容精神飽滿;容光煥發。神采:人麵部的神氣和光彩。奕奕:精神煥發的樣子。

出處 明 沈德符《野獲編 玩具》:「細視良久,則筆意透出絹外,神采奕奕。」

43行色匆匆 [ xíng sè cōng cōng ]

解釋 行走或出發前後的神態舉止急急忙忙的樣子。行色:出發前後的神態。

出處 唐 牟融《送客之杭》:「西風吹冷透貂裘,行色匆匆不暫留。」

44言之鑿鑿 [ yán zhī záo záo ]

解釋 鑿鑿:確實。話說得非常確實。

出處 清 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宋儒據理談天,自謂窮造化陰陽之本,於日月五星,言之鑿鑿,如指諸掌。」

45議論紛紛 [ yì lùn fēn fēn ]

解釋 紛紛:眾多、雜亂的樣子。表明各種意見的言論多而雜亂。意見不一;說法眾多。

出處 明 馮夢龍《東周列國誌》:「新令既出,百姓議論紛紛,或言不便,或言便。」

46輕歌曼舞 [ qīng gē màn wǔ ]

解釋 輕:輕快;慢:體態柔美。輕鬆愉快的音樂;加上柔和的舞蹈。

出處 《群音類選 玉如意記 賞月登仙》:「助人間才子佳人興,輕歌慢舞,任星移鬥橫。」

47逃之夭夭 [ táo zhī yāo yāo ]

解釋 原形容桃樹枝葉繁茂。後來借「桃」諧「逃」的音;用作逃跑的詼諧說法。

出處 《詩經 周南 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48野心勃勃 [ yě xīn bó bó ]

解釋 野心:指攫取名利、地位、地盤等的欲望;勃勃:旺盛的樣子。形容野心很大。

出處 清 陳天華《獅子吼》:「這一位大帝野心勃勃,就想把世界各國盡歸他的字下。」

49鍾鳴鼎食 [ zhōng míng dǐng shí ]

解釋 擊鍾奏樂列鼎而食。形容生活豪華、排場。鍾鳴:吃飯時敲鍾;鼎食:列鼎而食。

出處 唐 王勃《滕王閣序》:「閭閻撲地,鍾鳴鼎食之家。」

50鑼鼓喧天 [ luó gǔ xuān tiān ]

解釋 喧:聲音大。鑼鼓的聲音震天響。用敲鑼打鼓來表示喜慶的意思。

出處 元 尚仲賢《單鞭奪槊》第四折:「早來到北邙前麵,猛聽的鑼鼓喧天,那軍不到三千,擁出個將一員,雄糾糾威風武藝顯。」

51震耳欲聾 [ zhèn ěr yù lóng ]

解釋 耳朵都要振聾了。形容很大;特別響。

出處 沙汀《呼嚎》:「每座茶館裏都人聲鼎沸,而超越這個,則是茶堂倌震耳欲聾的吆喝聲。」

52靡靡之音 [ mí mí zhī yīn ]

解釋 靡靡:頹廢萎靡。使人萎靡、頹唐的聲音。形容頹廢、萎靡或淫蕩的音樂。

出處 先秦 韓非《韓非子 十過》:「師曠曰:‘此師延之所作,與紂為靡靡之樂也。’」

53異曲同工 [ yì qǔ tóng gōng ]

解釋 異:不同的;曲:曲調;工:工巧;精致。不同的曲調;卻同樣的美妙。比喻事物的內容或形式雖然不一樣;但卻是同樣的出色。也比喻不同的做法;收到同樣好的效果。也作「同工異曲。」

出處 唐 韓愈《進學解》:「子雲相如,同工異曲。」

54人心惶惶 [ rén xīn huáng huáng ]

解釋 惶惶:驚懼不安的樣子。人內心恐懼不安。形容人們心中驚恐不安。

出處 宋 樓鑰《攻愧集 雷雪應詔條具封事》:「乃者水旱連年,人心惶惶。」

55心事重重 [ xīn shì chóng chóng ]

解釋 心裏掛著很多沉重的顧慮。

出處 羅廣斌、楊益言《紅岩》第二七章:「毛人鳳正心事重重地在地毯上來回走著。」

56衣冠楚楚 [ yī guān chǔ chǔ ]

解釋 衣服帽子穿戴得整齊漂亮(楚楚:整潔;鮮明)。

出處 《詩經 曹風 蜉蝣》: 「蜉蝣之羽,衣裳楚楚。」

57天網恢恢 [ tiān wǎng huī huī ]

解釋 比喻作惡的人一定難逃懲罰。

出處 《老子》:「天網恢恢,疏而不失。」

58意氣揚揚 [ yì qì yáng yáng ]

解釋 意氣:意誌;氣概;揚揚:得意昂揚的樣子。形容十分得意或氣概高昂的樣子。

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管晏列傳》:「擁大蓋,策駟馬,意氣揚揚,甚自得也。」

59晨鍾暮鼓 [ chén zhōng mù gǔ ]

解釋 暮:傍晚。佛教規矩,寺裏晚上打鼓,晚上敲鍾。比喻可以使人警覺醒悟的話。

出處 宋 陸遊《短歌行》:「百年鼎鼎世共悲,晨鍾暮鼓無休時。」

60溫情脈脈 [ wēn qíng mò mò ]

解釋 形容感情默默流露的樣子。溫情:溫柔的感情;脈脈:默默地用眼神或行動表達用意。

出處 元 關漢卿《拜月亭》:「枉了我情脈脈,恨綿綿,我晝忘飲饌夜無眠。」

61生氣勃勃 [ shēng qì bó bó ]

解釋 生氣:朝氣;勃勃:旺盛的樣子。形容富有朝氣充滿生命的活力。

出處 清 袁枚《隨園詩話》第15卷:「餘選錢文敏公詩甚少,家人誤抄十餘章,餘讀之,生氣勃勃,悔知公未盡。」

62繞梁三日 [ rào liáng sān rì ]

解釋 繞梁:在房梁間繚繞飄蕩。(餘音)環繞屋梁旋轉三天。形容美妙動聽的聲音。

出處 戰國 鄭 列禦寇《列子 湯問》:「昔韓娥東之齊,匱糧,過雍門,鬻歌假食,既去而餘音繞梁儷,三日不絕,左右以其人弗去。」

63蕩氣回腸 [ dàng qì huí cháng ]

解釋 形容音樂或文辭婉轉動人。也形容感情充沛而強烈。蕩;搖蕩。回;回旋。

出處 三國 魏 曹丕《大牆上蒿行》:「女娥長歌,聲協宮商,感心動耳,蕩氣回腸。」

64血債累累 [ xuè zhài lěi lěi ]

解釋 殺害的人多;欠下了很多人命債。累累:很多。

出處 馮德英《迎春花》第二章:「這狗仗官勢、血債累累的地頭蛇,被暴怒的人們活活地埋進沙坑。」

65行雲流水 [ xíng yún liú shuǐ ]

解釋 形容文章自然不受拘束;就像飄浮著的雲和流動著的水一樣。

出處 宋 蘇軾《與謝民師推官書》:「所示書教及詩賦雜文,觀之熟矣;大略如行雲流水,初無定質,但常行於所當行,常止於所不可不止。」

66高山流水 [ gāo shān liú shuǐ ]

解釋 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樂曲高妙。

出處 戰國 鄭 列禦寇《列子 湯問》:「伯牙鼓琴,誌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誌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67一唱三歎 [ yī chàng sān tàn ]

解釋 原指宗廟的樂曲;一個人唱;三個人讚歎應和。

出處 先秦 荀況《荀子 禮論》:「清廟之歌,一倡而三歎也。」

68人言嘖嘖 [ rén yán zé zé ]

解釋 形容人們議論紛紛。

出處 清 黃小配《廿載繁華夢》:「話說王府娶親之日,周女不願叩拜翁姑,以至一場掃興,任人言嘖嘖,他隻在房裏抽煙。」

69動人心弦 [ dòng rén xīn xián ]

解釋 動人:感動人;心弦:指受感動而引起共鳴的思想感情。形容非常動人。

出處 徐遲《長江大橋的美是社會主義的美》:「許多動人心弦的建築物呢?還隻在藍圖上。」

70心旌搖搖 [ xīn jīng yáo yáo ]

解釋 心神飄忽不定;就像旌旗隨風飄搖。心神不定;情思起伏;就像旌旗隨風飄搖一樣。旌:旗子。

出處 西漢 劉向《戰國策 楚策一》:「寡人自料,從楚當秦,未見勝也;內與群臣謀,不足恃也,寡人臥不安席,食不甘味,心搖搖如懸旌,而無所終薄。」

71羞人答答 [ xiū rén dā dā ]

解釋 答答:害羞的樣子。形容自己感覺難為情。

出處 元 王實甫《西廂記》第四本楔子:「這小賤人倒會放刁,羞人答答的,怎生去。」

72雄心勃勃 [ xióng xīn bó bó ]

解釋 形容雄心很大;很有理想。勃勃:旺盛的樣子。

出處 茅盾《子夜>新版後記》:「最初構思的時候,原也雄心勃勃,打算在我力所能及的廣闊畫麵上把一些最典型的人物事態組織進去。」

73琴瑟和諧 [ qín sè hé xié ]

解釋 琴瑟:兩種弦樂器名。琴瑟合奏時聲音非常和諧。比喻夫妻關係和諧。

出處 明·沈受先《三元記·團圓》:「夫妻和順從今定,這段姻緣夙世成,琴瑟和諧樂萬春。」

74一息奄奄 [ yī xī yǎn yǎn ]

解釋 隻有微弱的一口氣。形容垂死之狀。

出處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九七回:「紫鵑等看去,隻有一息奄奄,明知勸不過來,惟有守著流淚。」

75書聲朗朗 [ shū shēng lǎng lǎng ]

解釋 形容讀書聲音清朗而響亮。

出處 清 李汝珍《鏡花緣》第二十三回:「 走過鬧市,隻聽那些居民人家,接二連三,莫不書聲朗朗。」

76書聲琅琅 [ shū shēng láng láng ]

解釋 形容讀書聲音響亮。

出處 清 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三:「明季有書生獨行叢莽間,聞書聲琅琅,怪曠野那得有是。」

77慷慨悲歌 [ kāng kǎi bēi gē ]

解釋 情緒激昂地唱歌,以抒發悲壯的胸懷。

出處 晉 陶潛《怨詩楚調示龐主簿鄧治中》:「慷慨獨悲歌,鍾期信為賢。」

78相貌堂堂 [ xiàng mào táng táng ]

解釋 形容人的儀表端正魁梧。

出處 明 吳承恩《西遊記》第五十四回:「禦弟相貌堂堂,豐姿英俊,誠是天朝上國之男兒,南贍中華之人物。」

79血跡斑斑 [ xuè jì bān bān ]

解釋 形容留下的血跡很多。

出處 毛澤東《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就是把一個封建的中國變為一個半封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中國的血跡斑斑的圖畫。」

80鐵板釘釘 [ tiě bǎn dìng dìng ]

解釋 ①猶言硬碰硬。比喻說話辦事堅決、幹脆。②比喻已成定論。

出處 範乃成《小技術員戰勝神仙手》:「[老漢]右手的煙袋朝著支書手中的計劃點了幾點,鐵板釘釘似的崩出來三個字:‘我反對!’」 

81黃鍾瓦釜 [ huáng zhōng wǎ fǔ ]

解釋 瓦釜:泥土燒成的大鍋,用作樂器,音調最為低。比喻高雅優秀的或庸俗低劣的;賢才和庸才。

出處 戰國·楚·屈原《楚辭·卜居》:「世溷濁而不清,蟬翼為重,千鈞為輕;黃鍾毀棄,瓦釜雷鳴;讒人高張,賢士無名。」

82彬彬文質 [ bīn bīn wén zhì ]

解釋 彬彬:配合諧調。原形容人既文雅又樸實,後形容人文雅有禮貌。

出處 明·胡文煥《群音類選·繡襦記·催子趙試>》:「知本末,重綱常,彬彬文質好行藏。」

83意氣洋洋 [ yì qì yáng yáng ]

解釋 見「意氣揚揚」。

出處 清·石玉昆《小五義》第85回:「見其夫為晏子趕車,擁蓋策馬,意氣洋洋,甚自得也。」

84文質斌斌 [ wén zhì bīn bīn ]

解釋 見「文質彬彬」。

出處 《南史·庾杲之劉懷珍等傳論》:「懷珍宗族文質斌斌,自宋至梁,時移三代,或從隱節取高。」

85解弦更張 [ jiě xián gēng zhāng ]

解釋 更:改換;張:給樂器上弦。改換、調整樂器上的弦,使聲音和諧。比喻改革製度或變更計劃。

出處 東漢 班固《漢書 董仲舒傳》:「竊譬之琴瑟不調,甚者必解而更張之,乃可鼓也。」

86吹吹打打 [ chuī chuī dǎ dǎ ]

解釋 指各種樂器的合奏。也用以形容故意渲染某種言行或事物,吸引別人注意。

出處 明 天然智叟《石頭點 郭挺之榜前認子》:「忙忙與女兒說知,叫老媽央人相幫打點。早鼓樂吹吹打打,迎人村來了。

87庸中佼佼 [ yōng zhōng jiǎo jiǎo ]

解釋 庸:平凡的人;佼佼:特出。指平常人中的特別出眾者。

出處 南朝 宋 範曄《後漢書 劉盆子傳》:「卿所謂鐵中錚錚,傭中佼佼者也。」

88盜鍾掩耳 [ dào zhōng yǎn ěr ]

解釋 盜:盜竊;鍾:古代一種樂器。偷鍾時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欺欺人。

出處 《呂氏春秋·自知》:「百姓有得鍾者,欲負而走,則鍾大不可負,以椎毀之,鍾況然有音。恐人聞之而奪己也,遽掩其耳。」

89童山濯濯 [ tóng shān zhuó zhuó ]

解釋 沒有樹木,光禿禿的山。

出處 戰國·鄒·孟軻《孟子·告子上》:「人見其濯濯也,以為未嚐有材焉,此其山之性也。」

90英姿勃勃 [ yīng zī bó bó ]

解釋 英俊而富有朝氣的樣子。

出處 劉白羽《火》:「這時,我看見躺在病床上的青年人,他的麵頰燒黑了,頭發燒焦了,可是從他向上揚著的短短眉毛上,還顯露出一種英姿勃勃的神氣。」

91萬裏迢迢 [ wàn lǐ tiáo tiáo ]

解釋 形容路程很遙遠。

出處 清 劉獻廷《廣陽雜記》卷四:「女家貧,人口眾,萬裏迢迢,何以當此。」

92人情洶洶 [ rén qíng xiōng xiōng ]

解釋 見「人情恟恟」。

出處 宋·羅大經《鶴林玉露》卷九:「紹熙甲寅,孝宗升遐,光宗疾,不能喪,中外人情洶洶。」

93兄弟怡怡 [ xiōng dì yí yí ]

解釋 兄弟和悅相親貌。

出處 春秋·魯·孔丘《論語·子路》:「切切偲偲,怡怡如也,可謂士矣。朋友切切偲偲,兄弟怡怡。」

94吹大法螺 [ chuī dà fǎ luó ]

解釋 法螺:做佛事時用的樂器。原比喻佛之說法廣被大眾。後借以諷刺吹牛皮,說大話。

出處 《妙法蓮花經·序品》:「今佛世尊欲說大法,雨大法雨,吹大法螺,擊大法鼓,演大法義。」

95吹竹調絲 [ chuí zhú tiáo sī ]

解釋 竹:管樂器;調:調弄;絲:弦樂器。指管弦樂合奏。泛指音樂活動。

出處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灤陽續錄》:「吹竹調絲,行炙勸酒。」

96品竹調絲 [ pǐn zhú diào sī ]

解釋 見「品竹調弦」。

出處 明·洪楩《清平山堂話本·柳耆卿詩酒玩江樓記》:「[柳耆卿]吟詩作賦,琴棋書畫,品竹調絲,無所不通。」

97天理昭昭 [ tiān lǐ zhāo zhāo ]

解釋 昭昭:明顯。舊稱天能主持公道,善惡報應分明。

出處 宋 朱熹《朱子語類 論語 吾與回也章》:「伊川有天理昭彰語。」

98笙磬同音 [ shēng qìng tóng yīn ]

解釋 比喻人事協調,關係和睦。

出處 《詩經 小雅 鼓鍾》:「鼓鍾欽欽,鼓瑟鼓琴,笙磬同音。」

99書空咄咄 [ shū kōng duō duō ]

解釋 語本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黜免》:「殷中軍被廢,在信安,終日恒書空作字。揚州吏民尋義逐之,竊視,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後因以「書空咄咄」為歎息、憤慨、驚詫的的典實。

出處 語出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黜免》:「殷中軍被廢,在信安,終日恒書空作字。揚州吏民尋義逐之,竊視,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

©2024 hgcha.net 漢語查 郵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詞典、成語等漢語國學資料僅供參考,最終以新華字典、漢語詞典、成語詞典等書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