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漢語查 成語 形容九色鹿的成語

形容九色鹿的成語


1與人為善 [ yǔ rén wéi shàn ]

解釋 與:讚成;為:做;善:好;好事。原指讚成人學好。

出處 先秦 孟軻《孟子 公孫醜上》:「取諸人以為善,是與人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

2見利忘義 [ jiàn lì wàng yì ]

解釋 見到有利可圖就不顧道義。形容人貪財自私。

出處 東漢 班固《漢書 樊酈滕灌靳周傳》:「當孝文時,天下以酈寄為賣友。夫賣友者,謂見利而忘義也。」

3背信棄義 [ bèi xìn qì yì ]

解釋 背:違背。信:信用;棄:丟棄;義:道義。不講信用。不講道義也作「棄信忘義」。

出處 《北史 周紀下 高祖武帝》:「背惠怒鄰,棄信忘義。」

4恩將仇報 [ ēn jiāng chóu bào ]

解釋 將:拿;把;報:報答。受了別人的恩惠卻用仇恨來報答。形容忘恩負義。

出處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第30卷:「虧這官人救了性命,今反恩將仇報,天理何在!」

5足智多謀 [ zú zhì duō móu ]

解釋 足夠的才智;大量的計謀。形容善於動腦筋出主意。謀:計謀。

出處 元 無名氏《錦雲堂暗定連環計》:「老夫遍觀朝中,足智多謀,無如司徒者。」

6忘恩負義 [ wàng ēn fù yì ]

解釋 忘記別人對自己的好處;反而做出對不起別人的事。恩:恩惠;負:違背;義:情義。

出處 元 楊文奎《兒女團圓》:「他怎生忘恩負義?你雪堆兒裏扶起他來那。」

7鹿死誰手 [ lù sǐ shuí shǒu ]

解釋 鹿:獵取的對象。追鹿不知落入誰手。指政權不知落入誰人之手;後借指不知勝利歸屬何人。

出處 《晉書 石勒載記下》:「朕若逢高皇,當北麵而事之,與韓彭競鞭而爭先耳。朕遇光武,當並驅於中原,未知鹿死誰手。」

8裝模作樣 [ zhuāng mú zuò yàng ]

解釋 故意裝樣子作姿態。形容做作;不自然。

出處 元 無名氏《凍蘇秦》:「也不問別來無恙,放下一張飯床,上麵都沒擺當,冷酒冷湯,著咱如何近傍,百般裝模作樣。」

9聰明伶俐 [ cōng míng líng lì ]

解釋 伶俐:靈活。形容小孩子頭腦靈活;記憶力和理解力強。

出處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 賣油郎獨占花魁》:「你是聰明伶俐的人,也須識些輕重。」

10敷衍了事 [ fū yǎn liǎo shì ]

解釋 敷衍:將就應付;不認真。了:了結。將就應付地把事辦了。指做事不認真;缺乏責任心。

出處 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14回:「不但上憲跟前兄弟無以交代,就連著老哥們也不好看,好像我們敷衍了事,不肯出力似的。」

11半推半就 [ bàn tuī bàn jiù ]

解釋 推:推辭;就:靠攏;接受。一麵推辭;一麵接受。形容表麵推辭;但內心願意接受;假意拒絕的樣子。

出處 元 王實甫《西廂記》第四本第一折:「半推半就,又驚又愛,檀口揾香腮。」

12假仁假義 [ jiǎ rén jiǎ yì ]

解釋 假:虛假;仁:仁愛;義:道義。指假裝的仁義道德。

出處 宋 朱熹《朱子全書 曆代一 唐》:「漢高祖私意分數少,唐太宗一切假仁假義以行其私。」

13指鹿為馬 [ zhǐ lù wéi mǎ ]

解釋 把鹿說成馬。比喻故意顛倒黑白。

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秦始皇本紀》:「二世笑曰:‘丞相誤邪?謂鹿為馬。’」

14空頭人情 [ kōng tóu rén qíng ]

解釋 虛假的情意。

出處 清·曹雪芹《紅樓夢》:「賈璉笑道:‘罷,罷!這空頭人情我不領;你不盤察我,就夠了。’」

15舍己為人 [ shě jǐ wèi rén ]

解釋 舍棄自己的利益而去幫助別人。

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先進》:「吾與點也。」朱熹集注:「初無舍己為人意,而其胸次悠然。」

16助人為樂 [ zhù rén wéi lè ]

解釋 把幫助別人作為一種快樂。

出處 冰心《咱們的五個孩子》:「在我們的新社會裏,這種助人為樂的新風尚,可以說是天天在發生,處處在發生。」

17半真半假 [ bàn zhēn bàn jiǎ ]

解釋 一半真情;一半假意。不是完全真實的。

出處 元·範居中《金殿喜重重·秋思》套曲:「我這裏千回右轉自彷徨,撇不下多情數樁。半真半假喬摸樣,宜嗔宜喜嬌情況,知疼知熱俏心腸。」

18逐鹿中原 [ zhú lù zhōng yuán ]

解釋 在中原爭奪天下。比喻爭奪政權。逐:追趕;鹿:比喻帝位、政權。

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淮陰侯列傳》:「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19假情假意 [ jiǎ qíng jiǎ yì ]

解釋 虛假的情意,不是真心實意。

20樂於助人 [ lè yú zhù rén ]

解釋 很樂意幫助別人。

出處 司馬文森《風雨桐江》第一章:「她見他為人忠厚,樂於助人,也信任他,處處請教。」

21中原逐鹿 [ zhōng yuán zhú lù ]

解釋 中原:古代指我國中部;跟邊疆相對而言;逐:追逐;鹿:比喻政權或爭逐的對象。舊時比喻群雄在中原爭奪天下;也作「逐鹿中原」。

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淮陰侯列傳》:「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22聰明智慧 [ cōng míng zhì huì ]

解釋 智力過人,心思敏銳。

出處 明·周楫《西湖二集·灑雪堂巧結良緣》:「不覺魏鵬漸漸長大……聰明智慧,熟於經史。」

23群雄逐鹿 [ qún xióng zhú lù ]

解釋 群雄:舊指許多有軍事勢力的人。逐鹿:比喻爭奪帝王之位。形容各派勢力爭奪最高統治地位。

出處 西漢·司馬遷《史記·淮陰侯列傳》:「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24明推暗就 [ míng tuī àn jiù ]

解釋 表麵上推拒,暗地裏接受。形容裝腔作勢、假意拒絕的樣子。

出處 清 李漁《慎鸞交 債餌》:「那老婆子走來央求我,被我故意作難,說了幾句明推暗就的話,少不得我前腳走到,他後腳自會趕來。」

25挺鹿走險 [ tǐng lù zǒu xiǎn ]

解釋 挺而走險。指事急之時,被迫冒險行事。

出處 語出《左傳 文公十七年》:「古人有言曰……‘鹿死不擇音(蔭)’小國之事大國也,德則其人也,不德則其鹿也,鋌而走險,急何能擇。」

26權移馬鹿 [ quán yí mǎ lù ]

解釋 語本秦趙高指鹿為馬事。謂恃權專橫跋扈,任意顛倒是非。

出處 語出秦·趙高指鹿為馬事。

27指鹿作馬 [ zhǐ lù zuò mǎ ]

解釋 比喻有意顛倒黑白,混淆是非。同「指鹿為馬」。

出處 《三國誌 魏誌 鮑勳傳》:「大軍還洛陽,曜有罪,勳奏絀遣。而曜密表勳私解邕事。昭曰:‘勳指鹿作馬,收付廷尉。’」

28心頭鹿撞 [ xīn tóu lù zhuàng ]

解釋 見「心頭撞鹿」。

出處 《負曝閑談》第九回:「不要說是看見了和尚頭才擔心事,就是看見了天生的禿子,也覺得心頭小鹿撞個不住。」

29心頭撞鹿 [ xīn tóu zhuàng lù ]

解釋 心裏像有小鹿在撞擊。形容驚慌或激動時心跳劇烈。

出處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一○一回:「王慶看到好處,不覺心頭撞鹿,骨軟筋麻,好便似雪獅子向火,霎時間酥了半邊。」

30鹿車共挽 [ lù chē gòng wǎn ]

解釋 鹿車:古時的一種小車;挽:拉。舊時稱讚夫妻同心,安貧樂道。

出處 《後漢書·鮑宣妻傳》:「妻乃悉歸侍禦服飾,更著短布裳,與宣共挽鹿車歸鄉裏。」

31內疏外親 [ nèi shū wài qīn ]

解釋 疏:疏遠;親:親密。內心疏遠,表麵親近。指不是真心待人。

出處 西漢·韓嬰《韓詩外傳》第二卷:「曾子曰:‘內疏而外親。’」

32共挽鹿車 [ gòng wǎn lù chē ]

解釋 挽:拉;鹿車:古時的一種小車。舊時稱讚夫妻同心,安貧樂道。

出處 《後漢書·鮑宣妻傳》:「妻乃悉歸侍禦服飾,更著短布裳,與宣共挽鹿車歸鄉裏。」

33覆鹿尋蕉 [ fù lù xún jiāo ]

解釋 覆:遮蓋;蕉:同「樵」,柴。比喻把真事看作夢幻而一再失誤。

出處 戰國 鄭 列禦寇《列子 周穆王》:「鄭人有薪於野者,……,覆之以蕉,不勝其喜。」

34馬鹿易形 [ mǎ lù yì xíng ]

解釋 出自趙高指鹿為馬的故事,比喻顛倒是非、混淆黑白。

出處 南朝 宋 範曄《後漢書 文苑傳上 崔琦》:「不能結納貞良,以救禍敗,反複欲鉗塞士口,杜蔽主聽,將欲使玄黃改色,馬鹿易形乎?」

35鴻案鹿車 [ hóng àn lù chē ]

解釋 鴻案:《後漢書·梁鴻傳》載有梁鴻之妻舉案齊眉的故事,後用以指夫妻相敬如賓。鹿車:《後漢書·鮑宣妻傳》載有鮑宣與妻共駕鹿車歸鄉的故事,後用以指夫妻同甘共苦。比喻夫妻之間相互尊重,相互體貼,同甘共苦。

出處 鴻案:《後漢書·梁鴻傳》載有梁鴻之妻舉案齊眉的故事,後用以指夫妻相敬如賓。鹿車:《後漢書·鮑宣妻傳》載有鮑宣與妻共駕鹿車歸鄉的故事。後用以指夫妻同甘共苦。

36鋌鹿走險 [ dìng lù zǒu xiǎn ]

解釋 ①指在無路可走的時候采取冒險行動。同「鋌而走險」。②指因無路可走而采取冒險行動。

出處 《辛亥革命·保路運動·四川鐵路檔案》:「誠恐川人驟見兵威,妄思自衛,鋌鹿走險,風鶴皆驚。」

37馬鹿異形 [ mǎ lù yì xíng ]

解釋 用趙高指鹿為馬的故事,比喻顛倒是非。

出處 《後漢書·崔琦傳》:「反複欲鉗塞士口,杜蔽主聽。將使玄黃改色,馬鹿易形乎?」

38鹿馴豕暴 [ lù xùn shǐ bào ]

解釋 意指一會兒像鹿一樣柔馴,一會兒像豬一樣凶暴。形容狡詐。

39秦失其鹿 [ qín shī qí lù ]

解釋 鹿:喻指帝位。比喻失去帝位。

出處 西漢·司馬遷《史記·淮陰侯列傳》:「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40以鹿為馬 [ yǐ lù wéi mǎ ]

解釋 把鹿說成馬。比喻故意顛倒是非。

出處 漢·陸賈《新語·辨惑》:「秦二世之時,趙高駕鹿而從行,王曰:‘丞相何為駕鹿?’高曰:‘馬也。’王曰:‘丞相誤邪,以鹿為馬也。’高曰:‘乃馬也。陛下以臣之言為不然,願問群臣。’於是乃問群臣,群臣半言馬半言鹿。」

41鹿走蘇台 [ lù zǒu sū tái ]

解釋 比喻國家敗亡,宮殿荒廢。

出處 東漢 班固《漢書 伍被傳》:「臣今見麋鹿遊姑蘇之台也。」

42獐麇馬鹿 [ zhāng jūn mǎ lù ]

解釋 比喻舉動匆忙慌亂的人。

出處 《西湖誌餘》卷二十五:「杭州人言舉止倉皇者曰獐麇馬鹿,蓋四物善駭,見人則跳躍自竄。」

43標枝野鹿 [ biāo zhī yě lù ]

解釋 標枝,樹梢之枝,比喻上古之世在上之君恬淡無為;野鹿,比喻在下之民放而自得。後指太古時代。

出處 《莊子 天地》:「至治之世,不尚賢,不使能,上如標枝,民如野鹿。」

44鹿皮蒼璧 [ lù pí cāng bì ]

解釋 形容本末不相稱。

出處 《漢書 食貨誌下》:「上(漢武帝)與湯(張湯)既造白鹿皮幣,問異(顏異)。異曰:‘今王侯朝賀以倉璧,直數千,而其皮薦反四十萬,本末不相稱。’」

45即鹿無虞 [ jí lù wú yú ]

解釋 原意是進山打鹿,沒有熟悉地形和鹿性的虞官幫助,那是白費氣力。後比喻做事如條件不成熟就草率行事,必定勞而無功。

出處 《周易 屯》:「即鹿無虞,惟入於林中;君子幾,不如舍,往吝。」

46鹿裘不完 [ lù qiú bù wán ]

解釋 比喻檢樸節儉。

出處 《漢書·虞延傳》:「昔晏嬰輔齊,鹿裘不完。」

47小鹿觸心頭 [ xiǎo lù chù xīn tóu ]

解釋 形容因為害怕而心髒急劇地跳動。

出處 清·翟灝《通俗編·獸畜》:「為帝迫困於斯,見之汗濕衣襟,若小鹿之觸吾心頭。」

48鹿死不擇蔭 [ lù sǐ bù zé yīn ]

解釋 比喻隻求安身,不擇處所。亦比喻情況危急,無法慎重考慮。

出處 見「鹿死不擇音」。

49鹿死不擇音 [ lù sǐ bù zé yīn ]

解釋 比喻隻求能夠安身,並不選擇地方。

出處 先秦 左丘明《左傳 文公十七年》:「‘鹿死不擇音。’小國之事大國也,德,則其人也;不德,則其鹿也。鋌而走險,急何能擇?」

©2024 hgcha.net 漢語查 郵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詞典、成語等漢語國學資料僅供參考,最終以新華字典、漢語詞典、成語詞典等書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