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漢語查 成語 形容大河的成語

形容大河的成語


1一望無際 [ yí wàng wú jì ]

解釋 一眼看不到邊(際:邊)。形容極其遼闊。

出處 宋 秦觀《蝶戀花》:「舟泊潯陽城下住,杳靄昏鴉,點點雲邊樹。九派江分從此去,煙濃一望空無際。」

2細水長流 [ xì shuǐ cháng liú ]

解釋 細:微小。比喻節約使用財物;使經常不缺用。也比喻一點一滴不間斷做某件事。

出處 清 翟灝《通俗編 地理》引《遺教經》:「汝等常勤精進,譬如小水常流,則能穿石。」

3九曲回腸 [ jiǔ qū huí cháng ]

解釋 形容痛苦、憂慮、愁悶已經到了極點。

出處 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是以腸一日而九回,居則忽忽若有所忘。」

4一瀉千裏 [ yī xiè qiān lǐ ]

解釋 江河奔流直下;迅達千裏。比喻文筆或曲調氣勢奔放、流暢。今又喻急劇持續地下降。

出處 宋 陳亮《與辛幼安殿撰書》:「大江在河,一瀉千裏。」

5氣壯山河 [ qì zhuàng shān hé ]

解釋 氣:氣概;壯:雄壯;宏偉。形容氣勢之大;比山河還要雄壯。

出處 唐 張說《孔補闕集市》:「族高辰象,氣壯山河,神作銅鉤,天開金印。」

6波濤洶湧 [ bō tāo xiōng yǒng ]

解釋 洶湧:水勢騰湧的樣子。形容波浪又大又急。

出處 宋 朱熹《朱子語類》第15卷:「蓋因波濤洶湧,水遂為其所激而動也。」

7表裏山河 [ biǎo lǐ shān hé ]

解釋 表裏:即內外。外有大河,內有高山。指有山河天險作為屏障。

出處 先秦 左丘明《左傳 僖公二十八年》:「子犯曰:‘戰也。戰而捷,必得諸侯。若其不捷,表裏山河,必無害也。’」杜預注:「晉國外河而內山。」

8波光粼粼 [ bō guāng lín lín ]

解釋 波光:陽光或月光照在水波上反射過來的光。粼粼:形容水石明淨。波光明淨。

出處 阿來《塵埃落定》第七章:「月亮升起來,照著波光粼粼的小河。」

9滔滔不絕 [ tāo tāo bù jué ]

解釋 滔滔:水流滾滾;連續不斷的樣子。像水流一樣不間斷。比喻話多而又流暢。

出處 五代 後唐 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 走丸之辯》:「張九齡善談論,每與賓客議論經旨,滔滔不竭,如下阪走丸也。」

10源遠流長 [ yuán yuǎn liú cháng ]

解釋 源:源頭;流:水的流程。河的源頭很遠;水流很長。比喻曆史悠久。

出處 唐 白居易《海州刺史裴君夫人李氏墓誌銘》:「夫源遠者流長,根深者枝茂。」

11浩浩蕩蕩 [ hào hào dàng dàng ]

解釋 指水勢洶湧廣闊浩大。後形容規模宏大;氣勢雄壯。

出處 宋 範仲淹《嶽陽樓記》:「浩浩蕩蕩,橫無邊涯。」

12風平浪靜 [ fēng píng làng jìng ]

解釋 風已平息;浪已安靜。指江河湖海裏沒風浪;顯出一時安閑寧靜的景象。也比喻事情平息;恢複沉靜。

出處 宋 楊萬裏《泊光口》:「風平浪靜不生紋,水麵渾如鏡麵新。」

13驚濤駭浪 [ jīng tāo hài làng ]

解釋 驚:驚異;濤:大波浪;駭:驚嚇。令人驚懼的大波浪。比喻險惡的環境、遭遇或艱難的考驗。

出處 唐 田穎《玉山常文集 海雲樓記》:「人當既靜之時,每思及前此所經履之驚濤駭浪,未嚐不惕然。」

14名山大川 [ míng shān dà chuān ]

解釋 著名的高山和大河。

出處 《尚書 武成》:「底商之罪,告於皇天後土,所過名山大川。」

15氣勢磅礴 [ qì shì páng bó ]

解釋 磅礴:廣大無邊的樣子。形容氣勢雄偉。

出處 宋 文天祥《文山集 指南後錄 正氣歌》第14卷:「是氣所磅礴,凜冽萬古存。」

16川流不息 [ chuān liú bù xī ]

解釋 川:河流;流:流動;息:停止。①比喻時光的流逝和大自然的運行永無休止。②亦形容行人、車馬、船隻等往來不絕。

出處 南朝 梁 周興嗣《千字文》:「川流不息,淵澄取映。」

17一點一滴 [ yī diǎn yī dī ]

解釋 形容微少零星。

出處 方誌敏《可愛的中國·清貧》:「為革命而籌集的金錢,是一點一滴的用之於革命事業。」

18物是人非 [ wù shì rén fēi ]

解釋 東西還是原來的東西,可是人已不是原來的人了。多用於表達事過境遷。因而懷念故人。

出處 三國 魏 曹丕《與吳質書》:「節同時異,物是人非,我勞如何!」

19江東父老 [ jiāng dōng fù lǎo ]

解釋 江東:古指長江以南蕪湖以下的地區。故鄉父兄之輩。

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項羽本紀》:「項王笑曰:‘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老憐而王我,我何麵目見之?’」

20大江東去 [ dà jiāng dōng qù ]

解釋 長江的水往東奔流而去。後借用為詞牌名。多表示陳跡消逝,曆史向前發展。

出處 宋·蘇軾《赤壁懷古》:「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21長江天塹 [ cháng jiāng tiān qiàn ]

解釋 塹:壕溝。長江為天然的坑塹、險要。舊時形容長江地勢險要,不可逾越。

出處 《南史·孫範傳》:「隋師將濟江,群官請為備防,範奏曰:‘長江天塹,古來險隔,虜軍豈能飛渡?’」

22東南半壁 [ dōng nán bàn bì ]

解釋 半壁:半邊。指長江中下遊及其以東、以南的半邊江山。

出處 元·施君美《幽閨記·虎狼擾亂》:「金朝那解番狼將,血濺東南半壁天。」

23恒河沙數 [ héng hé shā shù ]

解釋 恒河:南亞的大河。象恒河裏的沙粒一樣,無法計算。形容數量很多。

出處 《金剛經 無為福勝分》:「以七寶滿爾所恒河沙數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

24大江南北 [ dà jiāng nán běi ]

解釋 指靠臨長江中下遊兩岸的廣大地區。

出處 明·郭勳《英烈傳》第25回:「目今大江南北,盜賊蜂起,江淮之地,十去其五;河南、河北,或複或失,不得安寧。」

25水天一色 [ shuǐ tiān yī sè ]

解釋 水光與天色相渾。形容水天相接的遼闊景象。

出處 唐 王勃《滕王閣詩序》:「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26江山如故 [ jiāng shān rú gù ]

解釋 故:從前。高山大河麵貌依舊。多用於比喻物是人非。

出處 明·胡文煥《泰和記·蘇子瞻泛遊赤壁》:「歎興亡,江山如故,何處覓曹郎。」

27汪洋大海 [ wāng yáng dà hǎi ]

解釋 廣闊無邊;水波連天的大海。比喻事物的範圍廣闊;聲勢浩大。汪洋:水勢深而廣闊。

出處 明 許仲琳《封神演義》第二回:「轟天炮響,汪洋大海起春雷;振地鑼鳴,兩仞山前丟霹靂。」

28心驚膽寒 [ xīn jīng dǎn hán ]

解釋 同「心驚膽戰」。

出處 明·李日華《南西廂記·飛虎授首》:「心驚膽寒,渾身上淋漓雨汗。」

29山河表裏 [ shān hé biǎo lǐ ]

解釋 語出《左傳 僖公二十八年》:「楚師背酅而舍。晉侯患之,聽輿人之誦曰:‘原田每每,舍其舊而新是謀。’公疑焉。子犯曰:‘戰也!戰而捷,必得諸侯;若其不捷,表裏山河,必無害也。’」後以「山河表裏」形容形勢險要。

出處 語出《左傳·僖公二十八年》:「楚師背酅而舍。晉侯患之,聽輿人之誦曰:‘原田每每,舍其舊而新是謀。’公疑焉。子犯曰:‘戰也!戰而捷,必得諸侯;若其不捷,表裏山河,必無害也。’」

30吳頭楚尾 [ wú tóu chǔ wěi ]

解釋 今江西北部,春秋時是吳、楚兩國交界的地方,它處於吳地長江的上遊,楚地長江的下遊,好象首尾互相銜接。

出處 宋·王象之《輿地紀勝》:「《職方乘序》:‘吳頭楚尾。’」

31吳下阿蒙 [ wú xià ā méng ]

解釋 吳下:現江蘇長江以南;阿蒙:指呂蒙。居處吳下一隅的呂蒙。比喻人學識尚淺。

出處 晉 虞溥《江表傳》:「至於今者,學識英博,非複吳下阿蒙。」

32飲馬長江 [ yǐn mǎ cháng jiāng ]

解釋 在長江邊給戰馬喝水。謂渡江南下進行征伐。

出處 《南史·檀道濟傳》:「道濟見收,憤怒氣盛,目光如炬,俄爾間引飲一斛。乃脫幘投地,曰:‘乃壞汝萬裏長城。’魏人聞之,……自是頻歲南伐,有飲馬長江之誌。」

33河漢江淮 [ hé hàn jiāng huái ]

解釋 黃河、漢水、長江與淮河的合稱。比喻胸懷寬廣。

出處 明·黃叔初《端正好·壽李如真明府》套曲:「生就的準繩規矩,養成的河漢江淮。」

34文江學海 [ wén jiāng xué hǎi ]

解釋 比喻文章和學問似長江、大海般深廣博大。

出處 唐·鄭愔《柏梁體聯句》:「文江學海恩濟航。」

35楚水吳山 [ chǔ shuǐ wú shān ]

解釋 楚地的水,吳地的山。指古時吳、楚兩國所屬地域。後用以指長江中下遊一帶。

出處 唐 白居易《江南送北客因憑寄徐州兄牙書》:「故園望斷欲何如,楚水吳山萬裏餘。

©2024 hgcha.net 漢語查 郵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詞典、成語等漢語國學資料僅供參考,最終以新華字典、漢語詞典、成語詞典等書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