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漢語查 成語 形容虛心請教的成語

形容虛心請教的成語


1聞過則喜 [ wén guò zé xǐ ]

解釋 聽到有人批評自己的過失;就心裏高興。形容虛心接受批評意見。過:過失、錯誤。

出處 先秦 孟軻《孟子 公孫醜上》:「子路,人告之以有過則喜。」

2洗耳恭聽 [ xǐ ěr gōng tīng ]

解釋 洗耳:擦洗耳朵;比喻很重視聽對方說話;恭:恭敬地。洗幹淨耳朵恭恭敬敬聽別人講話。請人講話時的客氣話。指專心地聽。

出處 元 鄭廷玉《楚昭公》第四折:「請大王試說一遍,容小官洗耳恭聽。」

3不驕不躁 [ bù jiāo bù zào ]

解釋 驕:驕傲;躁:急躁。不驕傲;不急躁。

出處 毛澤東《中共中央關於同國民黨進行和平談判的通知》:「隻要同誌們對於軍事政策(行動和作戰)和團結人民的政策,不犯大錯誤,謙虛謹慎,不驕不躁,是完全有辦法的。」

4謙虛謹慎 [ qiān xū jǐn shèn ]

解釋 謙虛:虛心;不自滿;謹慎:慎重小心。形容人虛心禮讓;小心謹慎。

出處 《晉書 張賓載記》:「封濮陽侯,任遇優顯,寵冠當時,而謙虛敬慎,開襟下士。」

5虛懷若穀 [ xū huái ruò gǔ ]

解釋 謙虛的胸懷像深廣的山穀。形容非常謙虛。穀:山穀。

出處 先秦 李耳《老子》:「敦兮其若樸,曠兮其若穀。」

6不恥下問 [ bù chǐ xià wèn ]

解釋 不恥:不以為恥辱;下問:降低身份請教別人。不以向比自己學識差或地位低的人去請教為可恥。形容虛心求教。

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公冶長》:「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何晏集解:「下問,謂凡在己下者。」

7不吝賜教 [ bù lìn cì jiào ]

解釋 吝:吝惜;賜:賞予;教:教導,教誨。不吝惜指點教導。請人指教的客氣話

出處 魯迅《兩地書》五:「但我相信倘有請益的時候,先生是一定不吝賜教的。」

8不吝指教 [ bù lìn zhǐ jiào ]

解釋 吝:吝惜;舍不得。不要吝惜指示教導。也作「不吝賜教」。

出處 毛澤東《蘇聯利益和人類利益一致》:「我現在提出我對上述各問題的一些基本觀點,是否有當,希望讀者不吝指教。」

9不矜不伐 [ bù jīn bù fá ]

解釋 矜:自誇;自大;伐:自我誇耀。不驕傲自大;不誇耀自己。

出處 《尚書 大禹謨》:「汝惟不矜,天下莫與汝爭能,汝惟不伐,天下莫與汝爭功。」

10屈高就下 [ qū gāo jiù xià ]

解釋 地位高的人降低身分,遷就地位低的人。

出處 元·關漢卿《單刀會》第四折:「猥勞君侯屈高就下,降尊臨卑。」

11降心俯首 [ jiàng xīn fǔ shǒu ]

解釋 謂虛心下氣,恭順服從。

出處 梁啟超《變法通議·論科舉》:「遂今天下學子,雖有絕學高誌,不能不降心俯首,以肆力於詩賦帖括之業,而通人碩儒,蹉跎不第。」

12虛左以待 [ xū zuǒ yǐ dài ]

解釋 虛:空著;左:古時以左為尊;待:等待。空著尊位恭候別人。

出處 《史記·魏公子列傳》:「公子從車騎,虛左,自迎夷門侯生。」

13勤學好問 [ qín xué hǎo wèn ]

解釋 勤奮學習,不懂的就問。比喻善於學習。

出處 宋·朱熹《朱子語類·論語》:「它而今是勤學好問,便諡之以文。」

14敬賢禮士 [ jìng xián lǐ shì ]

解釋 禮:以禮相待,尊重。士:古時稱有學問的人。尊重品德高尚、學識出眾的人。

出處 《晉書·張軌傳》:「實子安遜,學尚明察,敬賢愛士,以秀才為郎中。」

15虛己以聽 [ xū jǐ yǐ tīng ]

解釋 形容接受意見的態度誠懇。

出處 漢·韓嬰《韓詩外傳》第二卷:「君子盛德而卑,虛己以受人。」

16不愧下學 [ bù kuì xià xué ]

解釋 愧:慚愧。不恥下問,虛心向地位低的人學習。

出處 西漢 劉向《戰國策 齊策四》:「是以君王無羞亟問,不愧下學。」

17矜功伐善 [ jīn gōng fá shàn ]

解釋 矜、伐:自誇。誇耀自己的功勞和才能。形容極不虛心。

出處 《晉書 段灼傳》:「艾性剛急,矜功伐善,而不能協同朋類,輕犯雅俗,失君子之心。」

18好問決疑 [ hào wèn jué yí ]

解釋 喜歡向別人請教,以解決自己的疑問。

19好問則裕 [ hào wèn zé yù ]

解釋 好:喜歡;裕:富裕。遇到疑難就向別人請教,學識就會淵博精深。

出處 《尚書 湯誥》:「好問則裕,自用則小。」

20移樽就教 [ yí zūn jiù jiào ]

解釋 端著酒杯離座到對方麵前共飲,以便請教。比喻主動去向人請教。

出處 清 李汝珍《鏡花緣》第24回:「名九公道:'也罷,我們移樽就教罷。'」

21虛船觸舟 [ xū chuán chù zhōu ]

解釋 虛:空;舟:船。比喻虛心可以遠離災禍。

出處 戰國·宋·莊周《莊子·山水》:「方舟而濟於河,有虛船來觸舟,雖有偏心之人不怒。」

22與人為善 [ yǔ rén wéi shàn ]

解釋 與:讚成;為:做;善:好;好事。原指讚成人學好。

出處 先秦 孟軻《孟子 公孫醜上》:「取諸人以為善,是與人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

23一無所有 [ yī wú suǒ yǒu ]

解釋 什麼都沒有(一:一概;完全)。

出處 《敦煌變文集 廬山遠公話》:「如水中之月,空裏之風,萬法皆無,一無所有。」

24數典忘祖 [ shǔ diǎn wàng zǔ ]

解釋 數:數說;典:史冊。數說著典籍;卻忘記了自己祖宗的事。後用以比喻忘了事物的原本、根由。現在比喻對於本國曆史的無知。

出處 《左傳 昭公十五年》:「籍父其無後乎!數典而忘其祖。」

25自以為是 [ zì yǐ wéi shì ]

解釋 自己總認為自己是對的。形容主觀、不虛心。(為:認為;是:對;正確)。

出處 先秦 孟軻《孟子 盡心下》:「眾皆悅之,自以為是。」

26以禮相待 [ yǐ lǐ xiāng dài ]

解釋 禮:儀禮;應有的禮節;待:對待;接待。用應有的禮節來對待別人。

出處 明 施耐庵《水滸傳》:「宋江以禮相待,用好言撫慰。」

27大智若愚 [ dà zhì ruò yú ]

解釋 很有智慧的人表麵上好像很愚蠢。

出處 宋 蘇軾《賀歐陽少師致仕啟》:「大勇若怯,大智如愚。」

28小心謹慎 [ xiǎo xīn jǐn shèn ]

解釋 說話辦事細心慎重;不敢馬虎大意。

出處 東漢 班固《漢書 霍光傳》:「出入禁闥二十餘年,小心謹慎,未嚐有過,甚見親信。」

29平易近人 [ píng yì jìn rén ]

解釋 平易:原指道路平坦寬廣;後比喻態度平和;沒有架子;使人容易接近。也形容文字深入淺出;通俗易懂。

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魯周公世家》:「平易近民,民必歸之。」

30彬彬有禮 [ bīn bīn yǒu lǐ ]

解釋 彬彬:原為文采與質樸兼備貌。形容文雅而有禮貌。

出處 清 李汝珍《鏡花緣》第83回:「喚出他兩個兒子,兄先弟後,彬彬有禮。」

31循循善誘 [ xún xún shàn yòu ]

解釋 指善於引導別人進行學習。循循:有次序的樣子;誘:引;指。

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子罕》:「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

32心平氣和 [ xīn píng qì hé ]

解釋 心情平靜;態度溫和。指不急躁;不生氣。

出處 宋 程頤《明道先生行狀》:「先生每與論事,心平氣和。」

33擇善而從 [ zé shàn ér cóng ]

解釋 選擇好的而遵循;依從。擇:選擇。

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

34文質彬彬 [ wén zhì bīn bīn ]

解釋 原義為人的文采和本質都很適宜。後形容言談舉止斯文閑雅。彬彬:配合諧調。

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雍也》:「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35淺嚐輒止 [ qiǎn cháng zhé zhǐ ]

解釋 淺:初步;輒:就。略微嚐試一下就停止了。形容學習不深入鑽研。

出處 清 彭養鷗《黑籍冤魂》:「此物非不可嚐,苟文人墨客,淺嚐輒止,用以悅性陶情,有何不可?」

36溫文爾雅 [ wēn wén ěr yǎ ]

解釋 形容人態度溫和;舉動斯文。現有時也指缺乏鬥爭性;做事不大膽潑辣;沒有闖勁。爾雅:文雅。

出處 清 蒲鬆齡《聊齋誌異 陳錫九》:「太守愕然曰:‘此名士之子,溫文爾雅,烏能作賊?’」

37真才實學 [ zhēn cái shí xué ]

解釋 真正的才華和學識。實:真。

出處 宋 王十朋《梅溪王忠公文集》第23卷:「知其所得必真才實學。」

38空空如也 [ kōng kōng rú yě ]

解釋 空空:同「悾悾」;虛心的樣子;如:文言虛詞;表示「……的樣子」。原形容誠懇、虛心的樣子。現形容一無所有。

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子罕》:「吾有知乎哉?無知也。有鄙夫問於我,空空如也。我叩其兩端而竭焉。」

39自知之明 [ zì zhī zhī míng ]

解釋 自己了解自己這樣的明智。指對自己的(優)缺點了解得透徹。明:明智。

出處 先秦 李耳《老子》第33章:「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

40聞雞起舞 [ wén jī qǐ wǔ ]

解釋 一聽見雞叫就起床練劍。形容有誌報國之士奮發圖強;也比喻抓緊時間不懈努力。雞:雞鳴報曉。

出處 《晉書 祖逖傳》:「中夜聞荒雞鳴,蹴琨覺曰:‘此非惡聲也。’因起舞。」

41爭強好勝 [ zhēng qiáng hào shèng ]

解釋 爭:爭奪;強:優勝;好:喜愛。爭為強者;事事處處都喜歡超過和壓倒別人 。也作「爭強鬥勝」、「爭強顯勝」、「爭強要勝」。

出處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35回:「任是爭強好勝的,偏逢用違所長。」

42和藹可親 [ hé ǎi kě qīn ]

解釋 指一個人的修養好;對人謙和可親。和藹:和氣;謙遜。

出處 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29回:「原來這唐六軒唐觀察為人極其和藹可親,見了人總是笑嘻嘻的。」

43和風細雨 [ hé fēng xì yǔ ]

解釋 溫和的風和細小的雨。本指自然現象;現多指用和緩的態度和方式處理問題。

出處 南朝 陳 張正見《陪衡陽遊耆闍詩》:「清風吹麥壟,細雨濯梅林。」

44固執己見 [ gù zhí jǐ jiàn ]

解釋 固:頑固;執:堅持。頑固地堅持自己的見解;不肯改變。

出處 《宋史 陳宓傳》:「固執己見,動失人心。」

45大巧若拙 [ dà qiǎo ruò zhuō ]

解釋 真正靈巧的人;不自炫耀;表麵上卻好像很笨拙。

出處 先秦 李耳《老子》:「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辨若訥。」

46孜孜不倦 [ zī zī bù juàn ]

解釋 勤奮努力;不知疲倦(孜孜:勤勉的樣子)。

出處 《尚書 君陳》:「惟日孜孜,無敢逸豫。」《後漢書 魯丕傳》:「性沉深好學,孳孳不倦。」《三國誌 蜀書 向朗傳》:「乃更潛心典籍,孜孜不倦。」

47恭恭敬敬 [ gōng gōng jìng jìng ]

解釋 對尊長貴賓謙恭而有禮貌。

出處 明·淩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33卷:「安住見說是丈人,恭恭敬敬唱了個喏。」

48戒驕戒躁 [ jiè jiāo jiè zào ]

解釋 戒:警惕;防備;躁:性急;警惕驕傲;防備急躁。

出處 毛澤東《在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會議上的講話》:「戒驕戒躁,永遠保持謙虛進取的精神。」

49謹言慎行 [ jǐn yán shèn xíng ]

解釋 謹:小心;慎:謹慎。小心謹慎地說話、做事。

出處 西漢 戴聖《禮記 緇衣》:「君子道人以言而禁人以行,故言必慮其所終,而行必稽其所敝,則民謹於言而慎於行。」

50驕傲自滿 [ jiāo ào zì mǎn ]

解釋 自高自大;滿足於自己已有的成績。

出處 宋 王明清《揮麈後錄》第八卷:「既登宥密,頗驕傲自滿。」

51不露鋒芒 [ bù lù fēng máng ]

解釋 鋒:兵刃;芒:植物的尖刺。不顯露出銳氣或才幹。多指有意地將自己的才能、抱負等加以掩飾。

出處 宋 呂祖謙《呂東萊文集 雜說》第20卷:「語有力而不露鋒芒者,善言也。」

52從善如流 [ cóng shàn rú liú ]

解釋 從:聽從;善:指高明正確的意見和建議;如流:像水從高處流下那麼快。聽從高明正確的意見和建議就像水從高處流下來一樣順暢。形容樂於接受別人提出的正確意見。

出處 先秦 左丘明《左傳 成公八年》:「君子曰:‘從善如流,宜哉!’」

53必恭必敬 [ bì gōng bì jìng ]

解釋 必:一定;十分;恭:有禮貌;敬:尊敬;有禮貌地對待。形容態度神情十分恭敬謙遜;也作「畢恭畢敬」。

出處 《詩經 小雅 小弁》:「維桑與梓,必恭敬止。」

54拋磚引玉 [ pāo zhuān yǐn yù ]

解釋 拋出磚頭;引來白玉。比喻用粗淺的、不成熟的意見或文章;引出別人高明的、或熟的意見或作品。常用作謙詞。

出處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時有一僧便出,禮拜,師曰:‘比來拋磚引玉,卻引得個墜子。’」

55畢恭畢敬 [ bì gōng bì jìng ]

解釋 形容十分恭敬的樣子。

出處 郭沫若《洪波曲》第十章五:「軍長為李玉堂,一山東大漢,抵軍部時,在門外相迎,畢恭畢敬。」

56一得之見 [ yī dé zhī jiàn ]

解釋 一點點膚淺的見解。表示謙虛。

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淮陰侯列傳》:「廣武君曰:‘臣聞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

57三思而行 [ sān sī ér xíng ]

解釋 三:再三;表示多次;思:考慮;行:行動。經過反複考慮;然後再去做。指做事慎重。

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公冶長》:「季文子三思而後行。子聞之,曰:'再,斯可矣。'」

58犬馬之勞 [ quǎn mǎ zhī láo ]

解釋 犬馬:古時臣子對君主常自比為替主子奔走的犬馬;以表示忠誠。比喻心甘情願受人驅使;為人效勞。

出處 《晉書 段灼傳》:「願陛下思子方之仁,念犬馬之勞,思帷蓋之報,發仁惠之詔,廣開養老之製。」

59相敬如賓 [ xiāng jìng rú bīn ]

解釋 賓:貴客。互相敬重就像與賓客相處一樣。

出處 南朝 宋 範曄《後漢書 逸民傳 龐公》:「居峴山之南,未嚐入城府。夫妻相敬如賓。」

60禮賢下士 [ lǐ xián xià shì ]

解釋 禮:以禮相待;對待有禮貌;賢:指賢士;有美德、有才能的人;下:謙居於別人之下;以示對人尊敬;士:舊指有知識學問的人。對賢者以禮相待;對學者非常尊敬。舊時形容封建君主或官員尊敬和  重視人才。

出處 《新唐書 李勉傳》:「其在朝廷,鯁亮謙介,為宗臣表,禮賢下士有終始,嚐引李巡、張參在幕府。」

61功成不居 [ gōng chéng bù jū ]

解釋 居:承當,占有。原意是任其自然存在,不去占為己有。後形容立了功而不把功勞歸於自己。

出處 先秦 李耳《老子》:「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

62占為己有 [ zhàn wéi jǐ yǒu ]

解釋 將不是自己的東西占為自己所有。

出處 清·蒲鬆齡《聊齋誌異·劉姓》:「又以他人之物,占為己有。」

63和藹近人 [ hé ǎi jìn rén ]

解釋 和藹:和善。態度溫和,容易接近。

出處 明 李開先《賀邑令賀洪濱獎異序》:「迄今才八閱月,絕從生之文法,除苛細之科條,雖若凜不可犯,而實藹然可親。」

64溫柔敦厚 [ wēn róu dūn hòu ]

解釋 原指態度溫和;樸實厚道。後也泛指待人溫和寬厚。溫柔:溫和柔順;敦:誠懇。

出處 西漢 戴聖《禮記 經解》:「入其國,其教不可知也,其為人也,溫柔敦厚,《詩》教也。」

65知過必改 [ zhī guò bì gǎi ]

解釋 知道了過錯;必定改正。

出處 南朝 梁 周興嗣《千字文》:「知過必改,得能莫忘。」

66自以為然 [ zì yǐ wéi rán ]

解釋 然:這樣。自己認為自己是對的。形容主觀、不虛心的態度。

67草率從事 [ cǎo shuài cóng shì ]

解釋 草率:粗枝大葉,敷衍了事。馬馬虎虎就處理了。形容辦事不認真。

出處 清 趙翼《廿二史劄記 新唐書本紀書法》:「明初修史時,即據其成文編入,不複彼此互訂,以歸畫一,亦可見其草率從事也。」

68諄諄教導 [ zhūn zhūn jiào dǎo ]

解釋 懇切、耐心地教導(諄諄:懇切、耐心的樣子)。

出處 《詩經 大雅 抑》:「誨爾諄諄,聽我藐藐。」

69見賢思齊 [ jiàn xián sī qí ]

解釋 賢:有才德的人;齊;看齊。見到有才德的人就要向他看齊。

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裏仁》:「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70誨人不倦 [ huì rén bù juàn ]

解釋 誨:教導;誘導;倦:厭煩。指教導別人而不知疲倦。

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述而》:「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71不敢造次 [ bù gǎn zào cì ]

解釋 造次:倉促、魯莽輕率。指不敢匆忙地或魯莽草率從事。

出處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第19卷:「恁麼即某甲不敢造次。」

72任其自然 [ rèn qí zì rán ]

解釋 任:聽憑;不管。指對人、對事聽憑他(它)自由發展;不加約束或引導。

出處 宋 周密《齊東野語 小兒瘡痘》:「大要在固髒氣之外,任其自然耳。」

73一家之言 [ yī jiā zhī yán ]

解釋 指有獨特見解、自成體係的學說或論著。

出處 西漢 司馬遷《報任少卿書》:「欲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

74細雨和風 [ xì yǔ hé fēng ]

解釋 細雨:小雨;和風:春天的微風。溫和的風,細小的雨。比喻方式方法溫和而不粗暴。

出處 前蜀·韋莊《登鹹陽縣樓望雨》詩:「亂雲如獸出山前,細雨和風滿渭川。」

75不好意思 [ bù hǎo yì sī ]

解釋 ①表示礙於情麵而隻能怎樣或不便怎樣。②害羞;難為情。

76善氣迎人 [ shàn qì yíng rén ]

解釋 善氣:和藹可親的態度。形容用和藹可親的態度對待人。

出處 《管子·心術下》:「善氣迎人,親如兄弟;惡氣迎人,害於戈兵。」

77孜孜以求 [ zī zī yǐ qiú ]

解釋 不知疲倦地探求(孜孜:勤勉的樣子)。

出處 孫犁《芸齋瑣談》:「因為他那種孜孜以求、有根有據、博大精深的治學方法,也為人所熟知了。」

78小國寡民 [ xiǎo guó guǎ mín ]

解釋 國家小,人民少。

出處 先秦 李耳《老子》:「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

79推誠相待 [ tuī chéng xiāng dài ]

解釋 誠:誠實的心意。指以真心對待人。

出處 《北齊書·慕容紹宗傳》:「我與晉州推誠相待,何忽輒相猜阻,橫生此言。」

80敬上愛下 [ jìng shàng ài xià ]

解釋 敬:尊敬。尊敬在己之上者,愛護在己之下者。形容待人謙恭有禮。

出處 《漢書 王莽傳下》:「孝弟忠恕,敬上愛下,博通舊聞,德行醇備,至於黃發,靡有愆失。」

81敬老尊賢 [ jìng lǎo zūn xián ]

解釋 尊敬年紀大的或品德高尚、才能出眾的人。

出處 西漢 劉向《說苑 修文》:「入其境,土地辟除,敬老尊賢,則有慶,益其地。」

82敬老憐貧 [ jìng lǎo lián pín ]

解釋 老:年老的人;憐:憐恤。尊敬老人,憐恤家境困苦的人。形容人有恭謹慈愛的美好品德。

出處 元 無名氏《劉弘嫁婢》第四折:「吾神又將小女桂花配與奇童為妻,則為你恤孤念寡,敬老憐貧,因此感動天地也。」

83敬老恤貧 [ jìng lǎo xù pín ]

解釋 老:年老的人。尊敬老人,憐恤家境困苦的人。形容人有恭謹慈愛的美好品德。

出處 元 無名氏《劉弘嫁婢》第四折:「吾神又將小女桂花配與奇童為妻,則為你恤孤念寡,敬老憐貧,因此感動天地也。」

84朝聞夕改 [ zhāo wén xī gǎi ]

解釋 早晨聞過,晚上即改正。形容改正錯誤之迅速。

出處 《晉書 周處傳》:「古人貴朝聞夕改。君前塗尚可,且患誌之不立,何憂名之不彰?」

85竭誠相待 [ jié chéng xiāng dài ]

解釋 竭誠:竭盡誠意。待:對待。竭盡誠意地對待別人。

出處 唐·魏徵《諫太宗十思疏》:「蓋在殷憂,必竭誠以待下,既得誌,則縱情以傲物。」

86謙恭下士 [ qiān gōng xià shì ]

解釋 舊時指達官貴人對地位不高但有才德的人謙虛而有禮貌。

出處 《陳書 始興王伯茂傳》:「伯茂性聰敏,好學,謙恭下士。」

87不露圭角 [ bù lù guī jiǎo ]

解釋 圭角:圭玉的棱角。比喻才幹不外露。

出處 西漢 戴聖《禮記 儒行》「毀方而瓦合」鄭玄注「去已之大圭角,下與眾小人合也。」孔穎達疏「圭角謂圭之鋒芒有楞角。言儒者身恒方正,若物有圭角;不欲異眾過甚,去其大圭角,言猶有小圭角也

88程門立雪 [ chéng mén lì xuě ]

解釋 舊指學生恭敬受教。比喻尊師。

出處 《宋史 道學傳二 楊時》:「一日見頤,頤偶瞑坐,時與遊酢侍立不去。頤既覺,則門外雪深一尺矣。」

89虛己受人 [ xū jǐ shòu rén ]

解釋 虛心接受他人的意見。

出處 漢·韓嬰《韓詩外傳》第二卷:「君子盛德而卑,虛己以受人。」

90求道於盲 [ qiú dào yú máng ]

解釋 盲:盲人。向盲人問路。比喻向毫無所知的人請教。

出處 唐 韓愈《答陳生書》:「足下求速化之術,不於其人,乃以訪愈,是所謂借聽於聾,求道於盲。」

91洗耳拱聽 [ xǐ ěr gǒng tīng ]

解釋 見「洗耳恭聽」。

出處 元·宮天挺《範張雞黍》第一折:「哥哥才學,與在下不同,有什麼名人名書,前皇後代,哥哥講說些兒,小官洗耳拱聽。」

92美玉無瑕 [ měi yù wú xiá ]

解釋 瑕:玉斑。美玉上麵沒有一點小斑。比喻人或事物完美的無缺點。

出處 元 王實甫《西廂記》第三本第三折:「他是個嬌滴滴美玉無瑕,粉臉生春,雲鬢堆鴉。」

93謙虛敬慎 [ qiān xū jìng shèn ]

解釋 見「謙虛謹慎」。

出處 《晉書·張賓載記》:「封濮陽侯,任遇優顯,衣冠當時,而謙虛敬慎,開襟下士。」

94降心下氣 [ jiàng xīn xià qì ]

解釋 虛心下氣。

出處 清·陳天華《警世鍾》:「降心下氣,和那平民黨維新黨,同心同德,不分畛域,共圖抵製外國,一切大禍可免。」

95耕當問奴 [ gēng dāng wèn nú ]

解釋 比喻辦事應該向內行請教。

出處 《宋書·沈慶之傳》:「治國如治家。耕當問奴,織當訪婢。」

96大智如愚 [ dà zhì rú yú ]

解釋 謂才智極高的人,不炫耀自己,表麵上看來好象愚笨。

出處 宋·蘇軾《賀歐陽少師致仕啟》:「大勇若怯,大智如愚。」

97心虔誌誠 [ xīn qián zhì chéng ]

解釋 虔:恭敬。心意恭敬、誠懇。

出處 明·吳承恩《西遊記》第九十九回:「委實心虔誌誠,料不能逃菩薩洞察。」

98損之又損 [ sǔn zhī yòu sǔn ]

解釋 形容極為謙虛。

出處 《莊子 知北遊》:「故曰為道者日損,損之又損之,以至於無為。」

99謙謙君子 [ qiān qiān jūn zǐ ]

解釋 指謙虛而嚴格要求自己的人。

出處 《周易 謙》:「謙謙君子,卑以自牧也。」

©2024 hgcha.net 漢語查 郵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詞典、成語等漢語國學資料僅供參考,最終以新華字典、漢語詞典、成語詞典等書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