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漢語查 成語 形容不能分開的成語

形容不能分開的成語


1不解之緣 [ bù jiě zhī yuán ]

解釋 解:解散。不可分開的緣分。比喻不能解脫的聯係或關係。

出處 南朝 梁 蕭統《古詩十九首》:「文采雙鴛鴦,裁為合歡被;著以長相思,緣以結不解。」

2依依不舍 [ yī yī bù shě ]

解釋 依依:戀慕的樣子;舍:放開。形容對人或地方十分留戀;不忍離去。

出處 明 馮夢龍《警世通言 蘇知縣羅衫再合》:「次早,老婆婆起身,又留吃了早飯,臨去時依依不舍,在破箱子內取出一件不曾開折的羅衫出來相贈。」

3如影隨形 [ rú yǐng suí xíng ]

解釋 好像影子老是跟著身體一樣。比喻兩個人關係親密;常在一起。

出處 先秦 管仲《管子 任法》:「然故下之事上也,如響之應聲也;臣之事主也,如影之從形也。」

4如膠似漆 [ rú jiāo sì qī ]

解釋 像膠和漆那樣黏結。形容感情熾烈;難舍難分。

出處 明 施耐庵《水滸傳》:「那張三和這婆惜,如膠似漆,夜去明來,街坊上的人也都知了。」

5形影不離 [ xíng yǐng bù lí ]

解釋 像形體和它的影子那樣分不開。形容彼此關係親密;經常在一起。

出處 清 紀昀《閱微草堂筆記 灤陽消夏錄二》:「青縣農家少婦,性輕佻,隨其夫操作,形影不離,恒相對嬉笑,不避忌人。」

6難舍難分 [ nán shě nán fēn ]

解釋 形容關係密切,感情融洽,難以取舍。

出處 老舍《老張的哲學》:「這樣難舍難分的灑淚而別。」

7依依惜別 [ yī yī xī bié ]

解釋 依依:留戀且不忍分離的樣子;惜別:舍不得分別。形容十分留戀;舍不得分開。

出處 宋 陸遊《舟中對月》:「百壺載酒遊淩雲,醉中揮袖別故人,依依向我不忍別,誰似峨嵋半輪月。」

8情同手足 [ qíng tóng shǒu zú ]

解釋 情:交誼;交情;手足:喻指兄弟。比喻感情很好;像親兄弟一樣。

出處 明 許仲琳《封神演義》第41回:「辛環曰:‘名雖各姓,情同手足。’」

9唇齒相依 [ chún chǐ xiāng yī ]

解釋 嘴唇和牙齒互相依靠;比喻雙方關係密切;互相依存;利害與共。也作「唇齒相濟。」

出處 晉 陳壽《三國誌 魏誌 鮑勳傳》:「王師屢征而未有所克者,蓋以吳蜀唇齒相依,憑阻山水,有難拔之勢故也。」

10寸步不離 [ cùn bù bù lí ]

解釋 寸步:極短的距離。一步也不離開。①形容兩個人總是在一起;感情很融洽。②指距離很近;不離前後左右。

出處 南朝 梁 任昉《述異記》:「夫妻相重,寸步不相離。」

11難解難分 [ nán jiě nán fēn ]

解釋 雙方爭鬥激烈;難以分開;也指雙方關係密切;難以分開。

出處 清 李汝珍《鏡花緣》第21回:「正在難解難分,忽聽東邊山上,猶如千軍萬馬之聲。」

12難分難舍 [ nán fēn nán shě ]

解釋 舍:放下;分:分離、分別。形容感情很好;不忍分離。

出處 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難舍難分,所以一直就在船上打了‘水公館’。」

13金翅擘海 [ jīn chì bāi hǎi ]

解釋 金翅:佛經中所說鳥名;擘:用手把東西分開或折斷。比喻文辭筆力雄壯。

出處 宋 嚴羽《滄浪詩話 詩評》:「李杜數公,如金翅擘海,香象渡河。」

14藕斷絲連 [ ǒu duàn sī lián ]

解釋 連:牽連。藕已斷開;絲還連接著。比喻表麵上關係已斷絕;而實際上仍有牽連。

出處 唐 孟郊《去婦》詩:「妾心藕中絲,雖斷猶牽連。」

15患難之交 [ huàn nàn zhī jiāo ]

解釋 交:交情;朋友;患難:危險和艱苦的處境。共同經曆患難的朋友。指交情很深。

出處 明 焦竑《玉堂叢語 薦舉》:「仲舉與文貞在武昌,因患難之交,訥黑窯匠以一文。」

16不歡而散 [ bù huān ér sàn ]

解釋 歡:高興;愉快;散:分開;分手。很不愉快地分手。

出處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眾客鹹不歡而散。」

17親密無間 [ qīn mì wú jiàn ]

解釋 間:縫隙。關係非常融洽、密切、沒有一點間隔。

出處 東漢 班固《漢書 蕭望之傳讚》:「蕭望之曆位將相,藉師傅之恩,可謂親昵亡間。及至謀泄隙開,讒邪構之,卒為便嬖宦豎所圖,哀哉!」

18戀戀不舍 [ liàn liàn bù shě ]

解釋 戀戀:留戀;舍:放下、離開。形容很留戀;不舍得離開。也作「戀戀難舍」。

出處 宋 王明清《揮塵後錄》第六卷:「促膝劇談,戀戀不忍舍。」

19休戚相關 [ xiū qī xiāng guān ]

解釋 憂喜、禍福彼此相關連。形容關係密切;利害相關。休:喜悅;吉利;戚:憂愁;悲哀。

出處 宋 陳亮《送陳給事去國啟》:「眷此設心,無非體國;然用舍之際,休戚相關。」

20唇亡齒寒 [ chún wáng chǐ hán ]

解釋 亡:沒有。嘴唇沒有了;牙齒就會感到寒冷。比喻兩者關係密切;相互依存;利害相關。

出處 先秦 左丘明《左傳 僖公五年》:「諺所謂‘輔車相依,唇亡齒寒’者,其虞虢之謂也。」

21勢如破竹 [ shì rú pò zhú ]

解釋 勢:氣勢;威力;破竹:劈開竹子。氣勢就像劈竹子一樣;劈開了頭幾節;下麵各節就順著刀勢分開了。比喻打仗或工作毫無阻擋;節節勝利。

出處 《晉書 杜預傳》:「今兵威已振,譬如破竹,數節之後,皆迎刃而解。」

22缺一不可 [ quē yī bù kě ]

解釋 少一樣也不行。

出處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二十回:「林衝道:‘隻今番克敵製勝,便見得先生妙法。正是鼎分三足,缺一不可,先生不必推卻。’」

23息息相關 [ xī xī xiāng guān ]

解釋 息:呼吸。呼吸也相互關連。形容非常密切。

出處 清 嚴複《救亡決論》:「二者皆與紮營踞地息息相關者也。」

24心心相印 [ xīn xīn xiāng yìn ]

解釋 彼此的心意不用說出;就可以互相了解。形容彼此思想感情完全一致。心:心思;思想感情;印:合;契合。

出處 唐 裴休《唐故圭峰定慧禪師碑》:「但心心相印,印印相契,使自證知光明受用而已。」

25流連忘返 [ liú lián wàng fǎn ]

解釋 流連:留戀;舍不得離開。返:回;歸。指沉迷於遊樂而忘歸。後常形容對美好景致或事物的留戀。

出處 先秦 孟軻《孟子 梁惠王下》:「從流下而忘返謂之流,從流上而忘返謂之連,從獸無厭謂之茺,樂酒無厭謂之亡。」

26愛不釋手 [ ài bù shì shǒu ]

解釋 釋:放開。喜愛到不肯放手。

出處 清 孫道乾《小螺庵病榻憶語》:「小暑日,王叔眉學博自武林歸,以娛園主人畫團扇相贈……兒起坐桃笙上,愛不釋手。」

27肝膽相照 [ gān dǎn xiāng zhào ]

解釋 形容對人忠誠;用真心相待。肝膽:比喻真誠的心。

出處 宋 文天祥《與陳察院文龍書》:「所恃知己肝膽相照,臨書不憚傾倒。」

28生離死別 [ shēng lí sǐ bié ]

解釋 活人之間的分離就像與死者永別一樣。形容很難再見麵或永遠分別。

出處 《陳書 徐陵傳》:「況吾生離死別,多曆暄寒,孀室嬰兒,何可言念。」

29骨肉相連 [ gǔ ròu xiāng lián ]

解釋 像骨頭和肉一樣互相連接著。比喻關係密切;不可分割。

出處 《北齊書 楊愔傳》:「常山玉以磚叩頭,進而言曰:‘臣與陛下骨肉相連。’」

30海誓山盟 [ hǎi shì shān méng ]

解釋 指著山、海發誓;訂立盟約。表示要象高山大海一樣永恒不變。多指男女相愛相許時的誓約。誓:誓言;盟:盟約。也作「山盟海誓」。

出處 宋 辛棄疾《南鄉子 贈妓》詞:「別淚沒些些,海誓山盟總是賒。」

31截然不同 [ jié rán bù tóng ]

解釋 截然:界限分明;像割斷的一樣。形容兩種事物沒有一點必然聯係。

出處 魯迅《墳 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直到近來,經過許多學者的研究,才知道孩子的世界,與成人截然不同。」

32不分彼此 [ bù fēn bǐ cǐ ]

解釋 彼:對方;此:己方。不分你我。形容關係親密。

出處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28回:「我想叫他們今後不分彼此,都是一樣。」

33相濡以沫 [ xiāng rú yǐ mò ]

解釋 濡:沾濕;沫:唾沫。水幹了;魚互相以吐沫沾濕;以維持生命。現比喻在困境中以微薄的力量相互救助。

出處 先秦 莊周《莊子 大宗師》:「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濕,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34水乳交融 [ shuǐ rǔ jiāo róng ]

解釋 融:融洽;乳:奶汁。水和奶溶合在一起。比喻關係非常融洽或結合十分緊密或意氣相投。

出處 清 夏敬渠《野叟曝言》:「從前雖是親熱究有男女之分,此時則水乳交融矣。」

35相持不下 [ xiāng chí bù xià ]

解釋 不下:不能解決。指雙方勢均力敵;互相抗爭;各不相讓;誰也戰勝不了對方。

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淮陰侯列傳》:「燕齊相持而不下,則劉項之權未有所分也。」

36天長地久 [ tiān cháng dì jiǔ ]

解釋 像天地一樣長久永恒的意思。

出處 先秦 李耳《老子》:「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

37席地而坐 [ xí dì ér zuò ]

解釋 席:坐席。原指把坐席鋪在地上坐。現多指坐在地麵上。

出處 《舊五代史 李茂貞傳》:「但禦軍整眾,都無紀律,當食造庖廚,往往席地而坐。」

38白頭到老 [ bái tóu dào lǎo ]

解釋 白頭:頭發白。指夫妻相愛相守一直到老

出處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 賣油郎獨占花魁》:「小娘半老之際,風波曆盡,剛好遇個老成的孤老,兩下誌同道合,收繩卷索,白頭到老。」

39難分難解 [ nán fēn nán jiě ]

解釋 指雙方爭吵、鬥爭、比賽等相持不下,難以分開。有時也形容雙方關係十分親密,分不開。

出處 明 淩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29卷:「為些風情事,做了出來,正在難分難解之際,忽然登第。」

40話不投機 [ huà bù tóu jī ]

解釋 投機:意見相合。指意見或觀點看法等不一致;說不到一起。

出處 元 張國賓《薛仁貴》第三折:「我則怕言無關典,話不投機。」

41輔車相依 [ fǔ chē xiāng yī ]

解釋 輔:麵頰骨;車:牙床。麵頰骨和齒床互相傍依。比喻關係密切;互相依靠。

出處 左丘明《左傳 僖公五年》:「諺所謂‘輔車相依,唇亡齒寒’者,其虞虢之謂也。」

42比翼連枝 [ bǐ yì lián zhī ]

解釋 比翼:鳥名。傳說此鳥一目一翼,須兩兩齊飛。比喻夫婦親密不離。

出處 唐 白居易《長恨歌》詩:「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

43一言半語 [ yī yán bàn yǔ ]

解釋 指很少的一兩句話。

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魏公子列傳》:「今吾且死而侯生曾無一言半辭送我,我豈有所失哉!」

44仰麵朝天 [ yǎng miàn cháo tiān ]

解釋 臉朝上平臥或身向後摔倒的樣子。

出處 清 石玉昆《三俠五義》第四十九回:「江樊往後退了幾步,身不由己的也就仰麵朝天的躺下了。」

45情深似海 [ qíng shēn sì hǎi ]

解釋 形容情愛像海一樣深厚。亦作「情深如海」。

出處 明·崔時佩《西廂記》:「春悶好難捱,畢竟情深似海。」

46刺刺不休 [ cì cì bù xiū ]

解釋 刺刺:多話的樣子。形容說話嘮叨,沒完沒了。

出處 唐 韓愈《送殷員外序》:「出門惘惘,有離別可憐之色。持被入直三省,丁寧顧婢子,語刺刺不休。」

47卿卿我我 [ qīng qīng wǒ wǒ ]

解釋 形容男女相愛,十分親昵,情意綿綿。

出處 孫犁《秀露集 讀蒲柳人家>》:「即如卿卿我我的文風,有時也在他的文章中,約略可見。」

48情同骨肉 [ qíng tóng gǔ ròu ]

解釋 形容關係密切如一家人。

出處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47回:「我與公覆,情同骨肉,徑來為獻密書,未知丞相肯容納否?」

49割席分坐 [ gē xí fēn zuò ]

解釋 席:坐席。把席割斷,分開坐。比喻朋友絕交。

出處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德行》:「又嚐同席讀書,有乘軒冕過門者,寧讀書如故,歆廢書出看。寧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50結不解緣 [ jié bù jiě yuán ]

解釋 形容男女熱戀,不能分開。也指兩者有不可分開的緣分。

出處 《古詩十九首》:「文彩雙鴛鴦,裁為合歡被,著以長相思,緣以結不解。」

51脈脈相通 [ mài mài xiāng tōng ]

解釋 血管彼此相通。比喻關係密切。

出處 李大釗《Bolshevism的勝利》:「人間的生活,都在這大機軸中息息相關,脈脈相通。」

52首足異處 [ shǒu zú yì chǔ ]

解釋 頭和腳分開在不同的地方。謂受殺戮而死亡。

出處 春秋·越·勾踐《屬諸大夫告》:「首足異處,四枝布裂,為天下戮。」

53連枝比翼 [ lián zhī bǐ yì ]

解釋 連枝:連理枝;比翼:比翼鳥。比喻男女成雙成對,夫妻恩愛。

出處 明 高濂《玉簪記 叱謝》:「他指望連枝比翼,那知急煎煎,鏡破簪折。」

54似水如魚 [ sì shuǐ rú yú ]

解釋 像魚和水一樣不能離開。形容關係密切,不可分離。多指男女情人。

出處 元 王實甫《西廂記》第五本第四折:「若不是大恩人拔刀相助,怎能勾好夫妻似水如魚。」明 張鳳翼《紅拂記 傳奇大意》:「李靖人豪,張姬女俠,相逢似水如魚。」

55伯勞飛燕 [ bó láo fēi yàn ]

解釋 借指離別的親人或朋友。

出處 《玉台新詠 古詞〈東飛伯勞歌〉》:「東飛伯勞西飛燕,黃姑織女時相見。」

56拋鸞拆鳳 [ pāo luán chāi fèng ]

解釋 指夫妻或情侶分離或拆散。

出處 元·邦哲《壽陽曲·思舊》:「誰知道,天不容,兩三年間拋鸞拆鳳。」

57纏綿繾綣 [ chán mián qiǎn quǎn ]

解釋 纏綿:心緒鬱結;繾綣:難舍難分。形容感情深厚,難舍難分。

出處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93回:「以後對飲對唱,纏綿繾綣。」

58披雲見日 [ pī yún jiàn rì ]

解釋 披:劈開。比喻衝破黑暗,見到光明。也比喻冤屈得到申雪。

出處 清·魏秀仁《花月痕》第25回:「拔諸九幽,登之上第,披雲見日,立地登天。」

59首身分離 [ shǒu shēn fēn lí ]

解釋 首:頭。頭和身體分開了。指被砍頭。

出處 《戰國策·秦策四》:「刳腹折頤,首身分離。」

60三疊陽關 [ sān dié yáng guān ]

解釋 即《陽關三疊》。琴曲。琴譜以唐王維《送元二使安西》詩為主要歌詞,並引申詩意,增添詞句,抒寫離別之情。因全曲分三段,原詩反複三次,故稱「三疊」。後泛指送別的曲調。

出處 宋 周邦彥《蘇幕遮》詞:「《三疊陽關》聲漸杳。斷雨殘雲,隻怕巫山曉。」

61離情別緒 [ lí qíng bié xù ]

解釋 分離前後惜別、相思的愁苦情緒。

出處 宋 柳永《晝夜樂》:「何期小會幽歡,變作離情別緒。」

62科頭箕踞 [ kē tóu jī jù ]

解釋 科頭:不戴帽子;箕踞:兩腿分開而坐。不戴帽子,席地而坐。比喻舒適的隱居生活。

出處 唐 王維《與盧員外象過崔處士興宗林亭》詩:「科頭箕踞長鬆下,白眼看他世上人。」

63科頭箕裾 [ kē tóu jī jù ]

解釋 科頭:不戴帽子;裾:通「倨」,傲慢;箕裾:兩腿分開而坐。不戴帽子,席地而坐。形容不拘禮法。

出處 明·梅鼎祚《玉合記·入道》:「這搭兒瀑布飛流,青鬆夾道,將蒲團打坐一回,正是科頭箕裾長鬆下,白眼看他世上人。」

64肝膽楚越 [ gān dǎn chǔ yuè ]

解釋 肝膽:比喻關係密切;楚越:春秋時兩個諸侯國,雖土地相連,但關係不好。比喻有著密切關係的雙方,變得互不關心或互相敵對。

出處 莊周《莊子 德充符》:「自其異者視之,肝膽楚越也;自其同者視之,萬物皆一也。」

65比目連枝 [ bǐ mù lián zhī ]

解釋 比目:比目魚,傳說僅一眼,須兩魚並遊;連枝:連在一起的樹枝。比喻形影不離的情侶和朋友。

出處 元 賈固《醉高歌過紅繡鞋 寄金鶯兒》:「樂心兒比目連枝,肯意兒新婚燕兒。」

66支分節解 [ zhī fēn jié jiě ]

解釋 亦作「支分族解」。把肢體與關節一一分開。節,關節。族,骨節交錯盤結之處。比喻剖析義理,詳盡中肯。

出處 宋·朱熹《〈中庸章句〉序》:「然後此書之旨支分節解,脈絡貫通,詳略相因,巨細畢舉。」

67總角之交 [ zǒng jiǎo zhī jiāo ]

解釋 幼年時的好朋友(總角:古代未成年人把頭發分兩邊紮成形狀如角的髻)。

出處 清 和邦額《夜譚隨錄 崔秀才》:「莫逆之交不足恃矣,然總角之交,應非泛泛也。」

68支分族解 [ zhī fēn zú jiě ]

解釋 見「支分節解」。

出處 清·劉大櫆《烏程閔君墓誌銘》:「又善於誘掖,其言批豁暢朗,支分族解,騃童鈍夫聞之,鹹如夢寐驚覺。」

69違鄉負俗 [ wéi xiāng fù sú ]

解釋 離別家鄉,違背世俗。

出處 南朝·陳·徐陵《勸進梁元帝表》:「昔蘇季、張儀違鄉負俗,尚複招三方以事趙,請六國以尊秦。」

70雙鳧一雁 [ shuāng fú yī yàn ]

解釋 漢蘇武出使匈奴被羈,歸國時留別李陵的詩中有「雙鳧俱北飛,一雁獨南翔」之句。後以「雙鳧一雁」為感傷離別之詞。

71雨恨雲愁 [ yǔ hèn yún chóu ]

解釋 ①感覺上以為可以惹人愁怨的雲和雨。②喻男女間離別之情。

出處 宋·王禹偁《點絳唇·感興》詞:「雨恨雲愁,江南依舊稱佳麗。水村漁市,一縷孤煙細。」宋·柳永《曲玉管》詞:「暗想當初,有多少、幽歡佳會,忌知聚散難期,翻成雨恨雲愁。」

72力分勢弱 [ lì fēn shì ruò ]

解釋 分:分開。力量分散勢力就減弱。

出處 《舊唐書·杜伏威傳》:「今同若隋政,各興大義,力分勢弱,常恐見擒,何不合以為強。」

73先辨淄澠 [ xiān biàn zī miǎn ]

解釋 淄澠:山東水名,二水味道不同,合流後不易分辨。事先辨別二水的味道。比喻物極必反其源。

出處 戰國·鄭·列禦寇《列子·仲尼》:「口將爽者,先辨淄澠。」

74愛別離苦 [ ài bié lí kǔ ]

解釋 佛家語,指親愛的人離別的痛苦。

出處 《瑜伽師地論》第61卷:「何雲何愛別離苦?當知此苦,亦由五相。」

75比肩並起 [ bǐ jiān bìng qǐ ]

解釋 比:並列,緊靠。肩並肩地一齊起來。形容接連不斷到來。

出處 先秦 荀況《荀子 非相》:「處女莫不願得以為士,棄其親家而欲奔之者,比肩並起。」

76東勞西燕 [ dōng láo xī yàn ]

解釋 勞:伯勞。比喻情侶、朋友離別。

出處 南宋 郭茂倩《樂府詩集 雜曲歌辭八 東飛伯勞歌》:「東飛伯勞西飛燕,黃姑織女時相見。」

©2024 hgcha.net 漢語查 郵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詞典、成語等漢語國學資料僅供參考,最終以新華字典、漢語詞典、成語詞典等書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