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漢語查 成語 形容不可能改變的成語

形容不可能改變的成語


1自以為是 [ zì yǐ wéi shì ]

解釋 自己總認為自己是對的。形容主觀、不虛心。(為:認為;是:對;正確)。

出處 先秦 孟軻《孟子 盡心下》:「眾皆悅之,自以為是。」

2無稽之談 [ wú jī zhī tán ]

解釋 稽:音機;查考;談:話語;傳言。沒有根據的說法。

出處 宋 鄭樵《通誌 總序》:「且謂漢紹堯運,自當繼堯,非遷作《史記》,廁於秦、項,此則無稽之談也。」

3有名無實 [ yǒu míng wú shí ]

解釋 光有虛名;並無事實。指實際上並不是那麼好。

出處 《國語 晉語八》:「吾有卿之名,而無其實。無以從二三子,吾是以憂,子賀我何故?」

4杯水車薪 [ bēi shuǐ chē xīn ]

解釋 杯水:一杯水;車薪:一車柴草。一杯水救不了一大車著了火的柴草。比喻力量太小;對解決困難作用不大。

出處 先秦 孟軻《孟子 告子上》:「今之為仁者,猶以一杯水救一車薪之火也。」

5千篇一律 [ qiān piān yī lǜ ]

解釋 比喻文章、題材、寫法等公式化。也泛指事物隻有一種形式;毫無變化。

出處 明 王世貞《藝苑卮言》:「千篇一律,詩道未成,慎勿輕看,最能易人心手。」

6剛愎自用 [ gāng bì zì yòng ]

解釋 剛:強硬。愎:固執;任性。剛愎:倔強固執;不接受別人的意見。自用:自以為是。固執任性;自以為是。

出處 先秦 左丘明《左傳 宣公十二年》:「剛愎不仁,未肯用命。」

7始終不渝 [ shǐ zhōng bù yú ]

解釋 渝:變。自始至終一直不變。指守信用。

出處 《晉書 陸曄傳》:「格勤貞固,始終不渝。」

8始終如一 [ shǐ zhōng rú yī ]

解釋 自始至終一個樣子。指能堅持;不間斷。

出處 《梁書 到洽傳》:「明公儒學稽古,淳厚篤成,立身行道,終始如一。」

9無以複加 [ wú yǐ fù jiā ]

解釋 複:再。再也不能超過。指程度達到了頂點。

出處 東漢 班固《漢書 王莽傳下》:「宜崇其製度,宣視海內,且令萬世之後無以複加也。」

10癡心妄想 [ chī xīn wàng xiǎng ]

解釋 癡:呆;傻;癡心:心思沉迷於某人或某種事物;妄:荒唐;胡亂;不切實際。失去理智的心思;想法荒唐。指一心想著根本無法實現的事情。

出處 明 馮夢龍《古今小說 蔣興哥重會珍珠衫》:「大凡人不做指望,到也不在心上;一做指望,便癡心妄想,時刻難過。」

11不倫不類 [ bù lún bù lèi ]

解釋 倫:類。既不像這一類;也不像那一類。形容不正派或不規範。也指將互不相關的事物拿來作比擬。

出處 明 吳炳《療妒羹 絮影》:「眼中人不倫不類,阱中人不伶不俐。」

12空中樓閣 [ kōng zhōng lóu gé ]

解釋 建造在半空中的樓閣。個別時候比喻崇高的人格;曠達的胸襟。一般比喻虛構的事物。現多用來比喻脫離實際的理論、計劃及空想。

出處 唐 宋之問《遊法華寺》詩:「空中結樓殿,意表出雲霞。」

13緣木求魚 [ yuán mù qiú yú ]

解釋 緣:順著;木:樹。沿著樹幹爬上樹去捉魚。比喻方法不對;徒勞無功。

出處 先秦 孟軻《孟子 梁惠王上》:「以若所為求若所欲,猶緣木而求魚也。」

14覆水難收 [ fù shuǐ nán shōu ]

解釋 覆:翻;引申為傾、倒、潑的意思。潑在地上的水;難以收回來。比喻事情已成定局;很難再挽回了。引申為夫妻關係已經斷絕;難以重新結合。

出處 南朝 宋 範曄《後漢書 何進傳》:「國家之事,亦何容易!覆水不可收。宜深思之。」

15一意孤行 [ yī yì gū xíng ]

解釋 不接受人家的勸告;頑固地堅持自己的主觀意見去做(行:行動;做)。

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酷吏列傳》:「禹為人廉倨。為吏以來,舍無食客。公卿相造請禹,禹終不報謝,務在絕知友賓客之請,孤立行一意而已。」

16白日做夢 [ bái rì zuò mèng ]

解釋 大白天做起夢來。比喻脫離實際的幻想;不可能實現的事情。

出處 明 豫章醉月子《精選雅笑 送匾》:「以為必中而遍問星相者,亦是白日做夢。」

17絕處逢生 [ jué chù féng shēng ]

解釋 絕處:死路。在陷入絕望的困境中遇到了生路。

出處 明 馮夢龍《喻世明言》:「喜得絕處逢生,遇著一個老者攜杖而來。」

18大勢已去 [ dà shì yǐ qù ]

解釋 大勢:指有利的局勢。有利的形勢已經失去;前途沒有希望。

出處 宋 朱熹《朱子語類》:「程子說天命之改,莫是大勢已去。」

19原封不動 [ yuán fēng bù dòng ]

解釋 封:封口。原意為原來貼好的封口一點也沒變動。比喻一切照原樣;絲毫沒有變動。

出處 明 淩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小娘子道:‘日日與主翁來看爐,是原封不動的,不知何如?’」

20自知之明 [ zì zhī zhī míng ]

解釋 自己了解自己這樣的明智。指對自己的(優)缺點了解得透徹。明:明智。

出處 先秦 李耳《老子》第33章:「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

21冥頑不靈 [ míng wán bù líng ]

解釋 冥:本指昏暗;引申為愚昧;頑:頑固;難開化;靈:聰明敏銳。形容無知的愚昧;不聰明;難開化。

出處 唐 韓愈《祭鱷魚文》:「不然,則是鱷魚冥頑不靈,刺史雖有言,不聞不知也。」

22一成不變 [ yī chéng bù biàn ]

解釋 成:製定;形成。一經形成;永不改變。指守舊不變或固守陳法。

出處 西漢 戴聖《禮記 王製》:「刑者,侀也。侀者,成也,一成而不可變,故君子盡心焉。」

23固執己見 [ gù zhí jǐ jiàn ]

解釋 固:頑固;執:堅持。頑固地堅持自己的見解;不肯改變。

出處 《宋史 陳宓傳》:「固執己見,動失人心。」

24海枯石爛 [ hǎi kū shí làn ]

解釋 枯:枯幹;爛:朽爛。海水幹涸;石頭朽爛。形容經曆極長的時間或不可能實現。多用作誓言;表示意誌堅定;永不改變。也作「石爛海枯」。

出處 金 元好問《西樓曲》:「海枯石爛兩鴛鴦,隻合雙飛便雙死。」

25依然故我 [ yī rán gù wǒ ]

解釋 依然:依舊;故:原來的。仍舊是原來的我。形容情況仍然沒有變化。

出處 宋 陳著《賀新郎 次韻戴時芳》:「誰料腥埃妨闊步,孤瘦依然故我。」

26一曝十寒 [ yī pù shí hán ]

解釋 曝:曬。原意是說,雖然是最容易生長的植物,曬一天,凍十天,也不可能生長。比喻學習或工作一時勤奮,一時又懶散,沒有恒心。

出處 先秦 孟軻《孟子 告子上》:「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27自始至終 [ zì shǐ zhì zhōng ]

解釋 從開始到末了。也指一貫。

出處 《宋書 謝靈運傳》:「以晉氏一代,自始至終,竟無一家之史,令靈運撰《晉書》,粗立條流,書竟不就。」

28依然如故 [ yī rán rú gù ]

解釋 故:過去的。仍舊像從前一樣。比喻情況沒有發生變化。

出處 唐 薛調《無雙傳》:「舅甥之分,依然如故。」

29不可逾越 [ bù kě yú yuè ]

解釋 逾:超過。不能超過或不能越過。

出處 先秦 左丘明《左傳 襄公三十年》:「門不容車,而不可逾越。」

30一如既往 [ yī rú jì wǎng ]

解釋 指態度沒有變化;完全像從前一樣。一:完全;如:像;既往:從前。

出處 《第二次握手 六》:「清末以來,到海外求學的中國人何止千百,在學業上有成就的也大有人在,可是,中國又窮又弱的現狀一如既往,絲毫無所改變。」

31情隨事遷 [ qíng suí shì qiān ]

解釋 情:心情、感情;遷:變化。情況變了;思想感情也隨著變化。

出處 晉 王羲之《蘭亭集序》:「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係之矣!」

32白日作夢 [ bái rì zuò mèng ]

解釋 比喻幻想不可能實現。同「白日做夢」。

出處 劉紹棠《狼煙》二十二:「金鑲玉走進艙去,嘻笑道:‘老昏君白日作夢,自以為是九五之尊,不肯有失萬歲爺的身份,迎接一位七品縣令。’」

33巢傾卵破 [ cháo qīng luǎn pò ]

解釋 鳥巢倒了,卵也會打碎。比喻整體被毀,其中的個別也不能幸免。

出處 南朝 宋 範曄《後漢書 孔融傳》:「左右問父被捕為何不起,答曰:‘安有巢毀而卵不破乎?’」

34依樣葫蘆 [ yī yàng hú lú ]

解釋 見「依樣畫葫蘆」。

出處 清·孔尚任《桃花扇·草檄》:「隻有一個史閣部,頗有忠心,被馬、阮掣肘,卻也依樣葫蘆。」

35食古不化 [ shí gǔ bù huà ]

解釋 學了古代的知識未曾消化。比喻不能按現代情況理解運用古代的文化知識。

出處 清 惲向《題自作畫冊》:「可見定欲為古人而食古不化,畫虎不成,刻舟求劍之類也。」

36至死不變 [ zhì sǐ bù biàn ]

解釋 至:到。到死都不變。

出處 西漢 戴聖《禮記 中庸》:「國無道,至死不變,強哉矯。」

37堅定不移 [ jiān dìng bù yí ]

解釋 移:改變。形容意誌堅定;毫不動搖。

出處 宋 司馬光《資治通鑒 唐文宗開成五年》:「推心委任,堅定不移,則天下何憂不理哉!」

38一暴十寒 [ yī pù shí hán ]

解釋 雖然是最容易生長的植物;曬一天;凍十天;也不可能生長。比喻學習或工作一時勤奮;一時又懶散;沒有恒心。

出處 先秦 孟軻《孟子 告子上》:「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39枯木生花 [ kū mù shēng huā ]

解釋 枯樹開了花。比喻絕處逢生。也比喻不可能實現的事情。

出處 《三國誌 魏誌 劉廙傳》:「起煙於寒灰之上,生花於已枯之木。」

40天方夜譚 [ tiān fāng yè tán ]

解釋 比喻虛誕、離奇的議論。

出處 張潔《沉重的翅膀》:「鄭子雲的話在他看來是書呆子的囈語,咬文嚼字、天方夜譚、理想主義。」

41木已成舟 [ mù yǐ chéng zhōu ]

解釋 木頭已經做成了船。比喻事情已成定局;不可挽回。

出處 清 夏敬渠《野叟曝言》:「據你說來,則木已成舟,實難挽回了?」

42泥古不化 [ nì gǔ bù huà ]

解釋 泥古:拘泥於古代的成規或說法。拘泥古代的製度或說法;不知根據具體情況;加以變通。

出處 宋 樓鑰《薦黃膚卿林椅劄子》:「既非泥古以違今,直可據經而從事。」

43九五之尊 [ jiǔ wǔ zhī zūn ]

解釋 九五:指帝位。舊指帝王的尊位。

出處 《周易 幹》:「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

44矢誌不渝 [ shǐ zhì bù yú ]

解釋 表示永遠不變心。

出處 《晉書 謝安傳》:「安雖受朝寄,然東山之誌始末不渝,每形於言色。」

45巢傾卵覆 [ cháo qīng luǎn fù ]

解釋 比喻滅門之禍,無一得免。亦以喻整體被毀,其中的個別也不可能幸存。

出處 見「巢傾卵破」。

46暮鼓晨鍾 [ mù gǔ chén zhōng ]

解釋 寺廟中早晚報時的鍾鼓之聲。比喻令人警覺醒悟的學說或言論。形容僧尼那樣寂寞單調的生活。

出處 南北朝 庚信《陪駕幸終南山和宇文月史》:「戍樓鳴夕鼓,山寺響晨鍾。」

47白日見鬼 [ bái rì jiàn guǐ ]

解釋 大白天見到鬼。原比喻官府裏清閑、冷落。現多比喻不可能出現的事。

出處 宋 陸遊《老學庵筆記》第六卷:「在京師時有語曰:‘吏、勳、封、考,筆頭不倒……工、屯、虞、水,白日見鬼。’」

48鑽火得冰 [ zuān huǒ dé bīng ]

解釋 比喻不可能實現的事情。

出處 《法苑珠林》第69卷:「竊聞聲調響順,形直影端,未見鑽火得冰,種豆得麥。」

49滅門之禍 [ miè mén zhī huò ]

解釋 滅:消滅;門:家,家族。滿門老少皆被誅滅的災禍。

出處 《周書·王軌傳》:「皇太子,國之儲副,事有蹉跌,便至滅門之禍。」

50蒸沙成飯 [ zhēng shā chéng fàn ]

解釋 要把沙子蒸成飯。比喻事情不可能成功。

出處 《楞嚴經》第六卷:「是故阿難若不斷淫,修禪定者,如蒸沙石,欲其成飯,經百千劫,隻名熱沙。」

51白天見鬼 [ bái tiān jiàn guǐ ]

解釋 比喻虛妄荒誕,不可能出現的事。同「白日見鬼」。

出處 老舍《四世同堂》二九:「他太注意老二的無聊了,而始終以為老二的不敢到學校去是白天見鬼。」

52龜毛兔角 [ guī máo tù jiǎo ]

解釋 烏龜身上生毛,兔子頭上長角。比喻不可能存在或有名無實的東西。

出處 晉 幹寶《搜神記》第六卷:「商紂之時,大龜生毛,兔生角,兵甲將興之象也。」

53於事無補 [ yú shì wú bǔ ]

解釋 對事情毫無補益。

出處 丁玲《風雨中憶蕭紅》:「但徒勞的熱情雖然常常於事無補,然在個人仍可得到一種心安。」

54敲冰求火 [ qiāo bīng qiú huǒ ]

解釋 敲開冰找火。比喻不可能實現的事。

出處 《大光明藏經》下卷:「敲冰求火,論功不遂。」

55十目所視 [ shí mù suǒ shì ]

解釋 見「十目所視,十手所指」。

出處 西漢·戴聖《禮記·大學》:「十目所視,十手所指,其嚴乎。」

56魂顛夢倒 [ hún diān mèng dǎo ]

解釋 猶言神魂顛倒。

出處 明·馮夢龍《錦堂月·金閶紀遇》套曲:「魂顛夢倒神未定,忽聽得雨驟風狂鬧五更。」

57蹇人升天 [ jiǎn rén shēng tiān ]

解釋 見「蹇人上天」。

出處 清·蔣士銓《臨川夢·遣跛》:「我為拯救生靈,不惜這條老命,賣油翁,豈學蹇人升天而貪榮利者乎?」

58蹇人上天 [ jiǎn rén shàng tiān ]

解釋 比喻不可能之事。亦作「蹇人升天」。

出處 典出《後漢書 五行誌一》:「王莽末,天水童謠曰:‘出吳門,望緹群。見一蹇人,言欲上天;令天可上,地上安得民!’時隗初起兵於天水,後意稍廣,欲為天子,遂破滅。器少病蹇。」

59石爛江枯 [ shí làn jiāng kū ]

解釋 直到石頭變土,江水幹涸。比喻不可能發生的事情。

出處 《明史·雲南土司傳二·麓川》:「[王驥]乃與思祿約,許土目得部勒諸蠻,居孟養如故,立石金沙江為界,誓曰:‘石爛江枯,爾乃得渡。’」

60蒸沙為飯 [ zhēng shā wéi fàn ]

解釋 要把沙子蒸成飯。比喻事情不可能成功。同「蒸沙成飯」。

出處 明 周履靖《錦箋記》第十九出:「清淨是菩提,愛染難離,蒸沙為飯飯終非,暮鼓晨鍾勤懺悔,怎免阿鼻。」

61帶礪河山 [ dài lì hé shān ]

解釋 帶:衣帶。礪:磨刀石。河:黃河。山:泰山。黃河如衣帶,泰山像磨刀石。這是永遠不可能發生的事情。舊時表示所封爵位傳之久遠。含有江山永固之義。亦作「帶河厲山」,「帶礪山河」。

出處 元·劉致《水仙操·為平章南穀公壽福樓賦》:「朱簾畫棟倚穹蒼,帶礪河山接四王。」

62煎水作冰 [ jiān shuǐ zuò bīng ]

解釋 比喻不可能的事。

出處 《三國誌 魏誌 高堂隆傳》:「以若所為,求若所致,猶緣木求魚,煎水作冰,其不可得,明矣。」

63下愚不移 [ xià yú bù yí ]

解釋 移:改變。下等的愚人,決不可能有所改變。舊時儒家輕視勞動人民的觀點。也指不求上進,不想學好。

出處 《論語 陽貨》:「唯上知與下愚不移。」

64安常守故 [ ān cháng shǒu gù ]

解釋 習慣於日常的平穩生活,保守舊的一套。指守舊不知變革。

出處 明·海瑞《申軍門吳堯便宜五事文》:「本院非安常守故人也。至任以來,千萬人以鼓舞作興,翻然改革望之矣。」

65米已成炊 [ mǐ yǐ chéng chuī ]

解釋 比喻事已做出,無可挽回。

66卻行求前 [ què xíng qiú qián ]

解釋 語本《韓詩外傳》卷五:「夫明鏡者所以照形也,往古者所以知今也。夫知惡往古之所以危亡,而不襲蹈其所以安存者,則無異乎卻行而求逮於前人也。」後因以「卻行求前」謂以倒退求前進,比喻方法不對,因而不可能達到目的。

出處 語出《韓詩外傳》卷五:「夫明鏡者所以照形也,往古者所以知今也。夫知惡往古之所以危亡,而不襲蹈其所以安存者,則無異乎卻行而求逮於前人也。」

67戴盆望天 [ dài pén wàng tiān ]

解釋 頭上頂著盆子看天。比喻行為和目的相反,願望不可能達到。

出處 西漢 司馬遷《報任少卿書》:「仆以為戴盆何以望天,故絕賓客之知,亡家室之業,日夜思竭其不肖之才力,務一心營職,以求親媚於主上。」

68係風捕景 [ xì fēng bǔ jǐng ]

解釋 亦作「係風捕影」。①比喻不可能做到的事。②比喻不露形跡。

出處 東漢·班固《漢書·郊祀誌》:「聽其言,洋洋滿耳,若將可遇;求之,蕩蕩如係風捕景,終不可得。」

69係風捕影 [ xì fēng bǔ yǐng ]

解釋 拴住風,捉住影子。比喻無法辦到的事。也比喻說話做事以不可靠的傳聞或表麵現象作根據。

出處 漢 荀悅《漢紀 成帝紀三》:「聽其辭,洋洋滿耳,若將可遇;求之,蕩蕩若係風捕影,終不可得。」

70天粟馬角 [ tiān sù mǎ jiǎo ]

解釋 天雨粟,馬生角。謂不可能實現的事。

出處 《史記·刺客列傳論》:「世言荊軻,其稱太子丹之命,‘天雨粟,馬生角’也,太過。」

71不今不古 [ bù jīn bù gǔ ]

解釋 指事物不正常,古代現代都不曾有過。原譏諷人學無所得卻故作詭異。後常比喻折衷。

出處 西漢 揚雄《太玄經 更》:「童牛角馬,不今不古。」範望注:「既不合今,亦不合古。」

72炙冰使燥 [ zhì bīng shǐ zào ]

解釋 炙:烤。用火烤冰,想使它幹燥。比喻事情辦不到。

出處 晉 葛洪《抱樸子 刺驕》:「欲望肅雍濟濟,後生有式,是猶炙冰使燥,積灰令熾矣。」

73山童石爛 [ shān tóng shí làn ]

解釋 謂山無草木,石頭腐爛。喻不可能有的現象。

出處 宋·劉昌詩《蘆浦筆記·歡會誓》:「山童石爛,言則可誕;山崇石堅,此言不愆。」

74童牛角馬 [ tóng niú jiǎo mǎ ]

解釋 童牛:沒有角的牛;角馬:長角的馬。比喻不倫不類的東西。也比喻違反常理,不可能存在的事物。

出處 漢 揚雄《太玄 更》:「童牛角馬,不今不古。測曰,童牛角馬,變天常也。」

75東海逝波 [ dōng hǎi shì bō ]

解釋 東逝大海的波濤。比喻大勢已去,無法挽回。

出處 明·劉若愚《酌中誌·內府衙門職掌》;「縱有真心為國、束身自好者,恐亦孤掌難鳴也。東海逝波,其奈之何哉!」

76吹網欲滿 [ chuī wǎng yù mǎn ]

解釋 對網吹氣,欲使之滿。比喻不可能。

出處 元·念常《佛祖曆代通載·佛印了元禪師》:「後世學者,漁獵文字語言,正如吹網欲滿,非禺即狂。」

77枝末生根 [ zhī mò shēng gēn ]

解釋 樹木的枝梢上生根。比喻不合事理,不可能。

出處 清王夫之《薑齋詩話》卷下:「起承轉收以詩……一篇之中,四起四收,非喏蟲相銜成青竹蛇而何?兩間萬物之生,無有尻下出頭,枝末生根之理。」

78烏頭白馬生角 [ wū tóu bái mǎ shēng jiǎo ]

解釋 比喻不可能出現的事。

出處 《史記·刺客列傳》:「烏頭白,馬生角,乃許耳。」

©2024 hgcha.net 漢語查 郵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詞典、成語等漢語國學資料僅供參考,最終以新華字典、漢語詞典、成語詞典等書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