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漢語查 成語 形容英勇戰鬥的成語

形容英勇戰鬥的成語


1臨危不懼 [ lín wēi bù jù ]

解釋 臨:碰到;麵臨;懼:害怕;畏懼。麵對危難;絲毫也不畏懼。

出處 《鄧析子 無厚》:「死生有命,貧富有時。怨夭折者,不知命也;怨貧賤者,不知時也。故臨難不懼。」

2無所畏懼 [ wú suǒ wèi jù ]

解釋 畏懼:害怕。沒有什麼可害怕的。形容什麼也不怕。

出處 《魏書 董紹傳》:「此是紹之壯辭,雲巴人勁勇,見敵無所畏懼,非實瞎也。」

3赴湯蹈火 [ fù tāng dǎo huǒ ]

解釋 赴:去;走向;湯:開水;蹈:踩。投入沸水;踏上烈火。比喻奮不顧身;不避艱險。

出處 晉 稽康《與山巨源絕交書》:「長而見羈,則狂顧頓纓,赴湯蹈火。」

4頂天立地 [ dǐng tiān lì dì ]

解釋 頭頂雲天;腳踩大地。形容形象高大;氣概豪邁。也形容敢作敢為;光明磊落。

出處 宋 釋普濟《五燈會元 育王裕禪師法嗣 道場法全禪師》:「汝等諸人,個個頂天立地,肩橫榔栗,到處行腳。」

5奮不顧身 [ fèn bù gù shēn ]

解釋 奮:振作精神;鼓起幹勁。指勇往直前;不顧個人安危。

出處 西漢 司馬遷《報任安書》:「常思奮不顧身以徇國家之急。」

6衝鋒陷陣 [ chōng fēng xiàn zhèn ]

解釋 陷陣:攻破;深入敵陣。衝向敵人的防線;攻破敵人的陣地。形容作戰英勇。

出處 《北齊書 崔暹傳》:「衝鋒陷陣,大有其人。」

7披荊斬棘 [ pī jīng zhǎn jí ]

解釋 披:撥開;斬:砍斷;荊、棘:叢生多刺的小灌木。撥開荊;砍掉棘。指在創業階段清除阻礙;艱苦奮鬥。也指在前進道路上清除各種阻礙;克服各種困難。

出處 南朝 宋 範曄《後漢書 馮異傳》:「帝謂公卿曰:‘是我起兵時主簿也,為吾披荊棘,定關中。」

8氣吞山河 [ qì tūn shān hé ]

解釋 氣勢可以吞掉高山和大河。形容氣勢、氣魄很大。

出處 元 金仁傑《追韓信》第二折:「背楚投江,氣吞山河,知音未遇,彈琴空歌。」

9視死如歸 [ shì sǐ rú guī ]

解釋 把死看得好像回家一樣平常。形容為了正義事業;不怕犧牲生命。

出處 《韓非子 外儲說左下》:「三軍既成陣,使士視死如歸,臣不如公子成父。」《呂氏春秋 勿躬》:「三軍之士,視死如歸。」

10勇往直前 [ yǒng wǎng zhí qián ]

解釋 勇敢地一直向前。形容毫無畏懼地迎著困難上;不達目的決不罷休。

出處 明 許仲琳《封神演義》:「從俱摩拳擦掌,個個勇往直前。」

11勇冠三軍 [ yǒng guàn sān jūn ]

解釋 冠:位居第一;三軍:春秋時大國分中、上、下或中、左、右三軍;這裏是軍隊的總稱。指全軍。英勇過人;全軍第一。

出處 漢 李陵《答蘇武書》:「陵先將軍功略蓋天地,義勇冠三軍。」

12浴血奮戰 [ yù xuè fèn zhàn ]

解釋 浴血:渾身是血;形容頑強地拚死戰鬥。

出處 杜鵬程《保衛延安》第六章:「戰士們在這十五日十五夜中,不是浴血奮戰,就是急行軍轉移。」

13一馬當先 [ yī mǎ dāng xiān ]

解釋 策馬走在最前頭。比喻走在領先位置;起帶頭作用。

出處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96回:「即便勒兵列陣,一馬當先,雷震等將簇擁左右。」

14以一當十 [ yǐ yī dāng shí ]

解釋 一個人可抵擋十個人。形容以少勝多;英勇善戰。

出處 《戰國策 齊策一》:「一而當十,十而當百,百而當千。」《史記 項羽本紀》:「楚戰士無不一以當十,楚兵呼聲動天,諸侯軍無不人人惴恐。」

15所向披靡 [ suǒ xiàng pī mí ]

解釋 風所吹到的地方;草木全被吹倒。比喻力量所達到的地方;一切障礙全被掃除。所向:指風吹到的地方;靡:音米;披靡:草木被吹倒。

出處 《梁書 蕭確傳》:「鍾山之役,確苦戰,所向披靡,群虜憚之。」

16寧死不屈 [ nìng sǐ bù qū ]

解釋 寧:寧可;寧肯;屈:屈服。寧願一死;決不屈服。

出處 明 趙弼《效顰集 宋進士袁鏞忠義傳》:「以大義拒敵,寧死不屈,竟燎身於烈焰中。」

17馬革裹屍 [ mǎ gé guǒ shī ]

解釋 革:皮;皮革;裹:包。用馬皮將屍體包起來。形容英雄戰死殺場的決心和無畏氣概。

出處 南朝 宋 範曄《後漢書 馬援傳》:「男兒要當死於邊野,以馬革裹屍還葬耳,何能臥床上在兒女子手中邪?」

18驍勇善戰 [ xiāo yǒng shàn zhàn ]

解釋 勇猛;善於戰鬥。驍勇:勇猛矯健;善:善長。

出處 《南齊書 戴僧靜傳》:「其黨輔國將軍孫曇瓘驍勇善戰,每蕩一合,輒大殺傷,官軍死者百於人。」

19戰無不勝 [ zhàn wú bù shèng ]

解釋 每次打仗沒有不獲勝的。形容軍隊每戰必勝;戰鬥力極強。也指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出處 西漢 劉向《戰國策 齊策二》:「戰無不勝而不知止者,身且死,爵且後歸,猶為蛇足也。」

20奮勇當先 [ fèn yǒng dāng xiān ]

解釋 精神奮發;勇敢地衝在最前麵;戰鬥在最前列。

出處 元 關漢卿《哭存孝》第二折:「要有俺五百義兵家將,都要的奮勇當先,相持對壘。」

21大義凜然 [ dà yì lǐn rán ]

解釋 臨難不苟的節操令人敬畏;不可侵犯。形容為了正義而堅強不屈。大義:正義、正氣;凜然:嚴肅使人敬畏的樣子。

出處 清 顧炎武《日知錄 孫氏西齋錄》:「至於起王氏已廢之魂,上配天皇;條高後擅政之年,下係中宗,大義凜然。」

22大智大勇 [ dà zhì dà yǒng ]

解釋 指非凡的才智和勇氣。

出處 陳立德《前驅》:「他們需要探求真理的大智大勇,需要百折不回的堅韌毅力。」

23正氣凜然 [ zhèng qì lǐn rán ]

解釋 正氣:剛正之氣。凜然:可敬畏的樣子。形容正氣威嚴不可侵犯。

出處 羅廣斌、楊益言《紅岩》第十章:「許雲峰把椅子一推,正氣凜然地站在大廳當中,昂頭命令道:‘送我回監獄!’」

24東拉西扯 [ dōng lā xī chě ]

解釋 拉、扯:閑談。沒有明確話題地聊天;也指說話寫文章條理紊亂;不緊扣中心議題。

出處 清 曹雪芹《紅樓夢》:「更有一種可笑的,肚子裏原沒有什麼,東拉西扯,弄的牛鬼蛇神,還自以為博奧。」

25捕風捉影 [ bǔ fēng zhuō yǐng ]

解釋 原指做事像風和影子一樣難以捕捉。後比喻說話做事沒有確鑿可靠的根據。

出處 宋 朱熹《朱子語類》第69卷:「若有一豪之不實,如捕風捉影,更無下功處,德何由進?」

26紙上談兵 [ zhǐ shàng tán bīng ]

解釋 在紙上談論用兵(兵:打仗;用兵)。比喻不解決實際問題的空談。

出處 老舍《四世同堂》:「書生隻喜歡紙上談兵,隻說而不去實行。」

27老氣橫秋 [ lǎo qì héng qiū ]

解釋 老氣:老年的氣概;橫秋:橫亙秋空。形容神態老練嚴肅。也形容為人死板;缺乏朝氣。

出處 南朝 齊 孔稚珪《北山移文》:「風情張日,霜氣橫秋。」

28赤膊上陣 [ chì bó shàng zhèn ]

解釋 赤膊:光著上身;指不穿盔甲;陣:泛指戰場。原指不穿盔甲;裸露上身;上陣作戰。形容作戰勇敢;全力以赴地進行戰鬥。後比喻沒有準備或毫無掩飾的從事。也作「赤體上陣」。

出處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許褚性起,飛回陣中,卸下盔甲,渾身筋突,赤體提刀,翻身上馬,來與馬超決戰。」

29剛正不阿 [ gāng zhèng bù ē ]

解釋 剛:剛直;直:正直;不阿:不逢迎。剛直方正而不逢迎附合。

出處 清 蒲鬆齡《聊齋誌異 一員官》:「濟南同知吳公,剛正不阿。」

30單槍匹馬 [ dān qiāng pǐ mǎ ]

解釋 ①作戰時單身上陣;冒險直進。②比喻做事單獨行動;沒有人幫助。也作「匹馬單槍」、「單兵獨馬」、「單人匹馬」。

出處 唐 汪遵《烏江》詩:「兵散弓殘挫虎威,單槍匹馬突重圍。」

31四麵楚歌 [ sì miàn chǔ gē ]

解釋 四麵都是楚人的歌聲。後用來比喻四麵受敵;處於孤立無援的處境。

出處 《史記 項羽本紀》:「項王軍壁垓下,兵少食盡,漢軍及諸侯兵圍之數重。夜聞漢軍四麵皆楚歌,項王乃大驚,曰:‘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示例〗在這四麵楚歌裏,憑你怎樣伶牙俐齒,也隻得服從了。 ★朱自清《航船中的文明》

32大搖大擺 [ dà yáo dà bǎi ]

解釋 走路時身子搖擺;亂晃。形容舉動無所顧忌;揚揚自得的樣子。

出處 清 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五回:「次日早晨,大搖大擺出堂,將回子發落了。」

33昂首闊步 [ áng shǒu kuò bù ]

解釋 昂:仰;抬頭;闊步:大踏步向前走。抬起頭;大步走向前;形容精神振奮勇往直前的樣子。有時也用來形容態度高傲。

出處 李大釗《青春》:「惟有昂首闊步,獨往獨來,何待他人之援手。」

34有勇無謀 [ yǒu yǒng wú móu ]

解釋 勇:勇氣;膽量;謀:計謀;策略。隻有膽量;沒有計謀。指做事或打仗隻憑勇氣猛衝猛打;而沒有周密考慮。

出處 唐 陸贄《論兩河及淮西利害狀》:「(王)武俊蕃種,有勇無謀。」

35沒完沒了 [ méi wán méi le ]

解釋 沒有完結的意思

出處 郭澄清《大刀記》第二章:「沒完沒了的苛捐雜稅不算,還他媽的亂搶亂奪。」

36百戰百勝 [ bǎi zhàn bǎi shèng ]

解釋 打一百次仗;勝一百次。形容善於作戰;所向無敵。

出處 先秦 管仲《管子 七法》:「是故以眾擊寡,以治擊亂,以富擊貧,以能擊不能,以教卒練士擊驅眾白徒,故十戰十勝,百戰百勝。」

37百折不撓 [ bǎi zhé bù náo ]

解釋 折:挫折。撓:彎曲;引伸為屈服。無論遭到多少挫折;都不退縮;不屈服。

出處 漢 蔡邕《太尉喬玄碑》:「其性疾華尚樸,有百折不撓,臨大節而不可奪之風。」

38百煉成鋼 [ bǎi liàn chéng gāng ]

解釋 煉:冶煉。鐵經過反複錘煉便成為堅韌的鋼。比喻經過長期的、多次的鍛煉;使人非常堅強。

出處 郭小川《保衛我們的黨》詩:「點起鬥爭的烈火,使人在烈火中百煉成鋼。」

39藏頭露尾 [ cáng tóu lù wěi ]

解釋 頭藏起來;卻把尾巴露出來了。比喻遮遮掩掩或躲躲閃閃;不肯把真實情況全暴露出來。也作「露尾藏頭」。

出處 元 王曄《桃花女》第二折:「勸周公莫便生嗔,將酒禮強勒成親,不爭我藏頭露尾,可甚的知恩報恩。」

40不動聲色 [ bù dòng shēng sè ]

解釋 動:變動;聲:說話的聲音;色:臉色。內心活動絲毫沒有在語言和神情上流露出來。形容鎮靜、沉著。也作「聲色不動」、「不露聲色」。

出處 宋 歐陽修《相州晝錦堂記》:「垂紳正笏,不動聲色,而措天下於泰山之安,可謂社稷之臣矣。」

41不知輕重 [ bù zhī qīng zhòng ]

解釋 輕重:分量大小。不明事理,行事冒昧。

出處 戰國 秦 呂不韋《呂氏春秋 本生》:「今世之人,惑者多以性養物,則不知輕重也。不知輕重,則重者為輕,輕者為重矣。」

42不顧一切 [ bù gù yī qiè ]

解釋 顧:顧惜,眷顧。什麼都不顧。

出處 葉聖陶《孤獨》:「既然見到一點兒光,便不得不不顧一切地逃開。」

43臨陣脫逃 [ lín zhèn tuō táo ]

解釋 脫:離開。臨到上陣打仗時卻逃跑了。指貪生怕死;沒有膽量。

出處 清 無名氏《官場維新記》第四回:「你們中國的兵勇,一到有起事來,不是半途潰散,便是臨陣脫逃,那是不關我教習的事,在乎你們自己未雨綢繆的。」

44為民除害 [ wèi mín chú hài ]

解釋 替老百姓鏟除禍害。為:替;給。

出處 晉 陳壽《三國誌 蜀誌 秦宓傳》:「禹疏江決河,東注於海,為民除害,生民已來功莫先者。」

45光明磊落 [ guāng míng lěi luò ]

解釋 磊落:錯落分明;引申指人灑脫不拘;直率開朗。指心地光明正大;胸懷坦白。

出處 宋 朱熹《朱子語類》第74卷:「譬如人光明磊落底便是好人,昏昧迷暗底便不是好人。」

46堅貞不屈 [ jiān zhēn bù qū ]

解釋 貞:節操。堅定有氣節;絕不屈服。

出處 唐 韋應物《江州集 睢陽感懷》詩:「甘從鋒刃斃,莫奪堅貞誌。」

47大器晚成 [ dà qì wǎn chéng ]

解釋 大器:大的材料;比喻人才。原指大的材料需要長時間才能成器。後指能擔當大事的人要經過長期鍛煉;成名往往較晚;也用作對長期不得意的人的一種安慰。

出處 先秦 李耳《老子》:「大器晚成,大音希聲。」

48大打出手 [ dà dǎ chū shǒu ]

解釋 「大打出手」原是戲劇表演的術語;指以一個主要人物為中心;同時與幾個人對打;互相投擲、接踢武器的武打場麵。現多形容野蠻地逞凶打人或互相爭鬥毆打(大:表示程度、規模之甚)。

出處 許滌新《周總理戰鬥在重慶》:「國民黨反動派發現了這一情況,氣急敗壞地大打出手,警察、憲兵、便衣、特務,紛紛出動。」

49威風凜凜 [ wēi fēng lǐn lǐn ]

解釋 形容威嚴可畏;氣勢逼人。威風:使人敬畏的氣勢或氣派;凜凜:可敬畏的樣子。

出處 元 費唐臣《貶黃州》:「見如今禦台威風凜凜,怎敢向翰林院文質彬彬。」

50成千上萬 [ chéng qiān shàng wàn ]

解釋 成:達到一定數量;上:達到一定程度或數量。累計成千;達到萬數。形容數量極多。也作「成千成萬」、「成千累萬」。

出處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30回:「他看著那烏克齋、鄧和公這班人,一幫動輒就是成千累萬,未免就把世路人情看得容易了。」

51挺身而出 [ tǐng shēn ér chū ]

解釋 形容遇到危難時;勇敢地站出來;擔當其任。挺:挺起身來;勇敢剛毅的樣子。

出處 《舊五代史 周 唐景思傳》:「後數日城陷,景思挺身而出,使人告於鄰郡,得援軍數百,逐其草冠,複有其城,毫民賴是以濟。」

52氣宇軒昂 [ qì yǔ xuān áng ]

解釋 氣宇:氣魄;軒昂:精神飽滿;氣度不凡的樣子。形容精神飽滿;氣概不凡。

出處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生得豐姿瀟灑,氣宇軒昂,飄飄有出塵之表。」

53濟濟一堂 [ jǐ jǐ yī táng ]

解釋 濟濟:人多的樣子;堂:大廳。形容很多的人彙聚在一起。

出處 清 歸莊《靜觀樓講義序》:「今也名賢秀士,濟濟一堂,大義正言,洋洋盈耳。」

54獨一無二 [ dú yī wú èr ]

解釋 隻有這一個;而沒有別的可與其相比。形容非常突出。

出處 宋 延壽《宗鏡錄》第31卷:「獨一無二,即真解脫。」

55破釜沉舟 [ pò fǔ chén zhōu ]

解釋 釜:古代的一種鍋;舟:船。砸碎鍋子;鑿沉船隻。比喻戰鬥到底。

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項羽本紀》:「項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

56繪聲繪色 [ huì shēng huì sè ]

解釋 繪:指繪;描摹。形容講述或描寫事物的情景;深刻入微;非常生動、逼真。

出處 清 吳敬梓《儒林外史》第17回:「繪聲繪影,能令閱者拍案叫絕。」

57胡說八道 [ hú shuō bā dào ]

解釋 指沒有根據;不負責任的亂說一氣。也作「胡說亂道」。

出處 宋 宗杲《大慧普覺禪師語錄》:「手指東畫西,口中亂說亂道。」

58草木皆兵 [ cǎo mù jiē bīng ]

解釋 木:樹;皆:全;都是。野草和樹木都像是兵士。比喻軍隊敗退時心虛;把草木都看成為是敵兵。亦形容極度驚恐時發出多疑的錯覺。

出處 清 曾樸《孽海花》第25回:「大有風聲鶴唳,草木皆兵之感。」

59風雲人物 [ fēng yún rén wù ]

解釋 風雲:比喻飛快發展變化的形勢、環境。在一定條件下應運而生;言論或行動在社會生活中有很大影響的人。也指在一定環境中;大家注目的人。

出處 毛澤東《別了,司徒雷登》:「被馬歇爾看中,做了駐華大使,成為馬歇爾係統中的風雲人物之一。」

60以少勝多 [ yǐ shǎo shèng duō ]

解釋 用少數的力量戰勝多數的力量;以弱小戰勝強大。

出處 清·魏秀仁《花月痕》第22回:「這回用兵,以少勝多,極有布置。」

61兵多將廣 [ bīng duō jiàng guǎng ]

解釋 兵將眾多。形容軍隊人員多,兵力強大。

出處 元 鄭廷玉《楚昭公》第一折:「憑著俺這裏兵多將廣,馬壯人強,量吳國姬光到的那裏,就怕著他哩?」

62決一死戰 [ jué yī sǐ zhàn ]

解釋 拚死一戰以決勝負。

出處 《清史稿 文宗本紀》:「周天爵素稱勇敢,所保臧紆青練勇可當一麵,獨不能與賊決一死戰耶。」

63前仆後繼 [ qián pū hòu jì ]

解釋 仆:倒下;繼:跟上。前麵的人倒下了;後麵的緊跟上去。形容鬥爭的英勇壯烈。

出處 唐 孫樵《祭梓潼神君文》:「跛馬慍仆,前仆後踣。」

64呼之欲出 [ hū zhī yù chū ]

解釋 呼:招呼;之:代詞;指代呼喚的對象;欲:就要。指好像叫他一聲;他就會出來似的。形容畫像非常逼真。也形容文學作品中的人物刻畫十分生動。

出處 宋 蘇軾《郭忠恕畫讚序》:「空蒙寂曆,煙雨滅沒,恕先在焉,呼之或出。」

65才華橫溢 [ cái huá héng yì ]

解釋 才華:表現於外的才能。多指文學文藝書畫方麵而言。很有才華;或充滿了才華。

出處 清·曾國藩《曾國藩家書·道光26年4月16日》:「溫弟時文已才華橫溢,長安諸友多稱賞之。」

66才子佳人 [ cái zǐ jiā rén ]

解釋 才子:有文學才華的男人;佳人:容貌美麗的女子。有才學的男子和美貌的女子。舊時指才華傑出的男子與容貌秀美的女子。舊時多指有愛情關係或婚姻關係匹配相當的男女。

出處 宋 晁補之《鷓鴣天》詞:「夕陽荒草本無恨,才子佳人空自悲。」

67昂首挺胸 [ áng shǒu tǐng xiōng ]

解釋 昂:仰;抬起;挺胸:挺起胸膛。仰著頭;挺起胸膛。形容精神飽滿的樣子。

出處 《上饒集中營 浩氣長存》:「個個視死如歸,堅貞不屈,昂首挺胸站在那裏。」

68艱苦奮鬥 [ jiān kǔ fèn dòu ]

解釋 在艱難困苦的條件下竭盡全力去工作或鬥爭。

出處 毛澤東《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第二章:「沒有中國共產黨在過去五十年間的艱苦奮鬥,挽救新的亡國危險是不可能的。」

69艱難困苦 [ jiān nán kùn kǔ ]

解釋 困難重重;處境艱苦。

出處 清 李漁《巧團圓 書帕》:「怎奈爹爹過於詳慎,定要把艱難困苦之事試過幾樁,才與他完姻締好。」

70英姿颯爽 [ yīng zī sà shuǎng ]

解釋 英姿:英俊的風姿;颯爽:豪邁;矯健;精神煥發。形容矯健威武;精神煥發的姿態。

出處 唐 杜甫《丹青引贈曹將軍霸》:「褒公鄂公毛發動,英姿颯爽來酣戰。」

71鎮定自若 [ zhèn dìng zì ruò ]

解釋 指麵對災難時冷靜的表現。

出處 王朔《過把癮就死》:「當時女主人公的厄運剛露萌芽,同看電影準備了手帕的女人們還都鎮定自若,她便搶先一步哭了。」

72風度翩翩 [ fēng dù piān piān ]

解釋 風度:美好的舉止姿態;翩翩:文雅的樣子。舉止文雅優美。

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平原君列傳》:「平原君,翩翩濁世之佳公子也。」

73後起之秀 [ hòu qǐ zhī xiù ]

解釋 秀:特異;優秀。指從後輩中成長起來優秀人物。

出處 清 餘懷《板橋雜記 麗品》:「崔科,後起之秀,目未見前輩典型,然有一種韶令之致。」

74圍魏救趙 [ wéi wèi jiù zhào ]

解釋 指攻擊敵人後方;迫使進攻的敵人撤回兵力的戰術。魏、趙:戰國時的國名。

出處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30回:「曹軍劫糧,曹操必然親往;操即自出,寨心空虛,可縱兵先擊曹操之寨;操聞之,必速還。此孫臏‘圍魏救趙’之計也。」

75所向無敵 [ suǒ xiàng wú dí ]

解釋 沒有能敵得住的對手。指誰也抵擋不住。多形容軍威極壯;銳不可當。

出處 三國 蜀 諸葛亮《心書》:「善將者,因天之時,就地之勢,依人之利,則所向無敵,所擊者萬全矣。」

76銳不可當 [ ruì bù kě dāng ]

解釋 形容勇往直前的氣勢;不可抵擋。

出處 明 淩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31卷:「侯元領了千餘人直突其陣,銳不可當。」

77鴻鵠之誌 [ hóng hú zhī zhì ]

解釋 鴻鵠:天鵝。天鵝所有的誌向。比喻遠大誌向。

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陳涉世家》:「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誌哉!」

78堅壁清野 [ jiān bì qīng yě ]

解釋 堅壁:加固營壘;清野:將四野的財物清理收藏起來。加固營壘;清理收藏財物。

出處 晉 陳壽《三國誌 魏誌 荀彧傳》:「今東方皆已收麥,必堅壁清野以待敵軍,將軍攻之不拔,路之無獲,不出十日,則十萬之眾未戰而自固耳。」

79成仁取義 [ chéng rén qǔ yì ]

解釋 仁:仁愛;義:道義;正義。指為了崇高的事業而就義。

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衛靈公》:「誌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80揭竿而起 [ jiē gān ér qǐ ]

解釋 揭:舉;竿:竹竿;指旗幟。揭竿為旗;奮起反抗。泛指人民起義。

出處 漢 賈誼《過秦論》:「將數百之眾,轉而攻秦,斬木為兵,揭竿為旗。」

81氣壯山河 [ qì zhuàng shān hé ]

解釋 氣:氣概;壯:雄壯;宏偉。形容氣勢之大;比山河還要雄壯。

出處 唐 張說《孔補闕集市》:「族高辰象,氣壯山河,神作銅鉤,天開金印。」

82疾風勁草 [ jí fēng jìn cǎo ]

解釋 在猛烈的大風中,隻有堅韌的草才不會被吹倒。比喻隻有經過嚴峻的考驗,才知道誰真正堅強。

出處 《東觀漢記 王霸傳》:「潁川從我者皆逝,而子獨留,始驗疾風知勁草。」

83躲躲閃閃 [ duǒ duǒ shǎn shǎn ]

解釋 躲避閃開,以免遇到某些情況。亦形容遮遮蓋蓋,支支吾吾,不坦率,不直爽。

出處 清 李汝珍《鏡花緣》第十九回:「三人於是躲躲閃閃,聯步而行。一麵走著,看那國人都是端方大雅;再看自己,隻覺無窮醜態。」

84風流人物 [ fēng liú rén wù ]

解釋 風流:指英俊的;傑出的。通常指對一個時代有貢獻、有影響的人物。舊指好色或輕浮放蕩的人。

出處 宋 蘇軾《念奴嬌 赤壁懷古》詞:「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85從容自若 [ cóng róng zì ruò ]

解釋 沉著鎮靜,神態自若。

出處 張天民《創業》:「華程從容自若。」

86口出狂言 [ kǒu chū kuáng yán ]

解釋 嘴裏說出狂妄自大的話。指說話狂妄、放肆。也指胡說八道。

出處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七十二回:「宋江聽得,慌忙過來看時,卻是‘九紋龍’史進,‘沒遮攔’穆弘,在閣子內吃得大醉,口出狂言。」

87團結一致 [ tuán jié yī zhì ]

解釋 保持一致,行動起來像一個人,指站在一起並且互相支持

出處 毛澤東《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時期的任務》:「因為隻有如此,才能根據民族矛盾和國內矛盾在政治比重上的變化而改變國內兩個政權敵對的狀態,團結一致,共同赴敵。」

88堅定不移 [ jiān dìng bù yí ]

解釋 移:改變。形容意誌堅定;毫不動搖。

出處 宋 司馬光《資治通鑒 唐文宗開成五年》:「推心委任,堅定不移,則天下何憂不理哉!」

89堅強不屈 [ jiān qiáng bù qū ]

解釋 屈:屈服。堅韌、剛毅,毫不屈服。

出處 荀況《荀子 法行》:「堅剛而不屈,義也。」

90威武不屈 [ wēi wǔ bù qū ]

解釋 強暴的壓力不能使之屈服;表示堅貞頑強。威武:權勢;武力。

出處 先秦 孟軻《孟子 滕文公下》:「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91慷慨就義 [ kāng kǎi jiù yì ]

解釋 慷慨:意氣昂揚。勇敢地為正義事業而犧牲。

出處 明 朱鼎《玉鏡台記 王敦反》:「大丈夫當慷慨赴義,何用悲為!」

92用兵如神 [ yòng bīng rú shén ]

解釋 用兵:指揮軍隊作戰。形容善於用兵;指揮作戰變化莫測。

出處 晉 虞溥《江表傳》:「討逆將軍智略超世,用兵如神。」

93疾言厲色 [ jí yán lì sè ]

解釋 疾:急速;厲:嚴厲。說話急躁;臉色嚴厲。常用來形容人發怒時說話的表情態度。

出處 元 劉壎《隱居通議 文章四》:「平居於人無忤,睦親族以禮,撫臧獲以恩,未嚐疾言厲色。」

94百折不回 [ bǎi zhé bù huí ]

解釋 折:挫折。比喻意誌堅強,無論受到多少次挫折,毫不動搖退縮。

出處 《明史 何騰蛟瞿式耜傳論》:「夫節義必窮而後見,如二人之竭力致死,靡有二心,所謂百折不回者矣。」

95百折不屈 [ bǎi zhé bù qū ]

解釋 受到無數挫折都不屈服、動搖。形容意誌堅強。

出處 清 惲敬《〈卓忠毅公遺稿〉書後》:「一旦竟成其名,史書及府縣誌紀錄則有之,必不能千百年之後,人人變色動容,有一百折不屈之人,如在其心,如出其口,如忠毅、方學士、鐵尚書者也。」

96百折不摧 [ bǎi zhé bù cuī ]

解釋 受到無數挫折都不屈服、動搖。形容意誌堅強。

出處 宋 蘇轍《祭亡兄端明文》:「義氣外強,道心內全,百折不摧,如有待然。」

97砥柱中流 [ dǐ zhù zhōng liú ]

解釋 砥柱:山名;在河南境內三門峽、黃河中;形如柱石;立在急流當中;故名;中流:河流中央。比喻能在艱難環境中起支柱作用。

出處 春秋 齊 晏嬰《晏子春秋 內篇諫下》:「吾嚐從君濟於河,黿銜左驂,以入砥柱之中流。」

98精神煥發 [ jīng shén huàn fā ]

解釋 煥發:光彩四射的樣子。形容精神振作;情緒飽滿。

出處 宋 周密《癸辛雜識後集 太學文變》:「江東李謹思、熊瑞諸人,倡為變體,奇詭浮豔,精神煥發,多用《莊》《列》之語,時人謂之換字文章。」

99群威群膽 [ qún wēi qún dǎn ]

解釋 形容大家團結一致英勇戰鬥時表現出來的力量和勇敢精神。

出處 毛澤東《評西北大捷兼論解放軍的新式整軍運動》:「大家出力量,不怕犧牲,克服物質條件的困難,群威群膽,英勇殺敵。」

©2024 hgcha.net 漢語查 郵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詞典、成語等漢語國學資料僅供參考,最終以新華字典、漢語詞典、成語詞典等書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