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漢語查 成語 形容意誌不堅定的成語

形容意誌不堅定的成語


1虎頭蛇尾 [ hǔ tóu shé wěi ]

解釋 頭大像老虎一樣;尾巴像蛇一樣細。比喻做事有始無終;起初聲勢很大;後來勁頭很小。

出處 元 康進之《李逵負棘》第二折:「則為你兩頭白麵搬興廢,轉背言詞說是非,這廝狗行狼心,虎頭蛇尾。」

2百折不撓 [ bǎi zhé bù náo ]

解釋 折:挫折。撓:彎曲;引伸為屈服。無論遭到多少挫折;都不退縮;不屈服。

出處 漢 蔡邕《太尉喬玄碑》:「其性疾華尚樸,有百折不撓,臨大節而不可奪之風。」

3猶豫不決 [ yóu yù bù jué ]

解釋 猶豫:遲疑。遲疑動搖;拿不定主意。

出處 西漢 劉向《戰國策 趙策三》:「平原君猶豫未有所決。」

4舉棋不定 [ jǔ qí bù dìng ]

解釋 舉:拿起;拿著。拿著棋子不知道該怎麼下。比喻臨事猶豫不決;拿不定主意。

出處 先秦 左丘明《左傳 襄公二十五年》:「弈者舉棋不定,不勝其耦。」

5適可而止 [ shì kě ér zhǐ ]

解釋 做到適當的程度就停止。比喻做事恰到好處。

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鄉黨》:「不多食」宋 朱熹集注:「適可而止,無貪心也。」

6朝令夕改 [ zhāo lìng xī gǎi ]

解釋 早上發的命令;晚上就改變。形容政令多改;使人民無所適從。

出處 唐 元稹《授馬總檢校刑部尚書天平軍節度使製》:「有迎新送故之困,朝令夕改之煩,自非有為而為。」

7朝三暮四 [ zhāo sān mù sì ]

解釋 原比喻使用詐術;進行欺騙。後比喻經常變卦;反複無常。

出處 莊周《莊子 齊物論》:「狙公賦芧,曰:‘朝三而暮四。’眾狙皆怒。曰:‘然則朝四而暮三。’眾狙皆悅。」

8三心二意 [ sān xīn èr yì ]

解釋 又想這樣又想那樣;猶豫不定。常指不安心;不專一。

出處 元 關漢卿《救風塵》第一折:「爭奈是匪妓,都三心二意。」

9見異思遷 [ jiàn yì sī qiān ]

解釋 異:另外的;別的;遷:改變;變動。看到不同的事物就改變主意。指意誌不堅定;喜愛不專一。

出處 先秦 管仲《管子 小匡》:「少而習焉,其心安焉,不見異物而遷焉。」

10鬥誌昂揚 [ dòu zhì áng yáng ]

解釋 鬥:泛指做事;昂揚:情緒高漲。形容做事的熱情很高。

出處 毛澤東《介紹一個合作社》:「從來也沒有看見人民群眾像現在這樣精神振奮,鬥誌昂揚,意氣風發。」

11優柔寡斷 [ yōu róu guǎ duàn ]

解釋 優柔:遲疑不決;寡:少;斷:決斷。形容做事拿不定主意;缺少決斷。

出處 先秦 韓非《韓非子 亡征》:「緩心而無成,柔茹而寡斷,好惡無決,而無所定立者,可亡也。」

12眼高手低 [ yǎn gāo shǒu dī ]

解釋 眼高:眼界高;手低:指辦事能力低。形容要求的標準高;但實際工作能力低。

出處 清 陳確《與吳仲木書》:「譬操觚家一味研窮休理,不輕下筆,終是眼高手生,鮮能入彀。」

13遲疑不決 [ chí yí bù jué ]

解釋 猶豫疑惑,不能決定。

出處 《隋書 段文振傳》:「遲疑不決,非上策也。」

14一曝十寒 [ yī pù shí hán ]

解釋 曝:曬。原意是說,雖然是最容易生長的植物,曬一天,凍十天,也不可能生長。比喻學習或工作一時勤奮,一時又懶散,沒有恒心。

出處 先秦 孟軻《孟子 告子上》:「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15百折不回 [ bǎi zhé bù huí ]

解釋 折:挫折。比喻意誌堅強,無論受到多少次挫折,毫不動搖退縮。

出處 《明史 何騰蛟瞿式耜傳論》:「夫節義必窮而後見,如二人之竭力致死,靡有二心,所謂百折不回者矣。」

16百折不屈 [ bǎi zhé bù qū ]

解釋 受到無數挫折都不屈服、動搖。形容意誌堅強。

出處 清 惲敬《〈卓忠毅公遺稿〉書後》:「一旦竟成其名,史書及府縣誌紀錄則有之,必不能千百年之後,人人變色動容,有一百折不屈之人,如在其心,如出其口,如忠毅、方學士、鐵尚書者也。」

17百折不摧 [ bǎi zhé bù cuī ]

解釋 受到無數挫折都不屈服、動搖。形容意誌堅強。

出處 宋 蘇轍《祭亡兄端明文》:「義氣外強,道心內全,百折不摧,如有待然。」

18不撓不折 [ bù náo bù zhé ]

解釋 不彎曲,不屈服。形容節操剛正,意誌堅強。

出處 宋 劉炎《邇言》:「夫觀錢塘江潮,猶猛士之肝膽決裂,義士之怒發衝冠。觀仙都天柱,猶直臣之氣,不撓不折,社稷之佐,拓地擎天。」

19博學篤誌 [ bó xué dǔ zhì ]

解釋 博:廣;篤誌:誌向專一。廣泛學習,意誌堅定。

出處 春秋·魯·孔丘《論語·子張》:「博學而篤誌,切問而近思。」

20不拔之誌 [ bù bá zhī zhì ]

解釋 比喻意誌堅決,不可動搖。

出處 《南史·沈約傳》:「執不拔之誌,高臥東南。」

21前功盡棄 [ qián gōng jìn qì ]

解釋 以前的功勞、成績完全丟失;或以前的努力完全白費。

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周本紀》:「今又將兵出塞,過兩周,倍韓,攻梁,一舉不得,前功盡棄。」

22力不從心 [ lì bù cóng xīn ]

解釋 力:力量;能力;從:依從;順從。心裏想做某事;但是力量不夠。

出處 南朝 宋 範曄《後漢書 西域傳》:「今使者大兵未能得出,如諸國力不從心,東西南北自在地。」

23半途而廢 [ bàn tú ér fèi ]

解釋 半途:半途上;廢:中止。路走到一半停了下來。比喻事業沒做完就停止;不能善始善終。

出處 西漢 戴聖《禮記 中庸》:「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廢,吾弗能已矣。」

24垂頭喪氣 [ chuí tóu sàng qì ]

解釋 垂頭:耷拉著腦袋;喪氣:失去誌氣;情緒低落。耷拉著腦袋;有氣無力。形容失意懊喪的樣子。

出處 唐 韓愈《送窮文》:「主人於是垂頭喪氣,上手稱謝。」

25誌大才疏 [ zhì dà cái shū ]

解釋 誌:抱負;疏:粗疏;薄弱。誌向遠大;才能不足。

出處 南朝 宋 範曄《後漢書 孔融傳》:「融負其高氣,誌在靖難,而才疏意廣,迄無成功。」

26當機立斷 [ dāng jī lì duàn ]

解釋 麵臨緊急關頭;毫不猶豫地作出決斷。當:麵臨;斷:決斷。

出處 漢 陳琳《答東阿王箋》:「秉青萍幹將之器,拂鍾無聲,應機立斷。」

27隨波逐流 [ suí bō zhú liú ]

解釋 隨:跟著;逐:追趕;追隨。隨著波浪起伏;跟著流水漂蕩。比喻沒有堅定的立場;缺乏判斷是非的能力;隻是隨著別人走。

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屈原賈生列傳》:「夫聖人者,不凝滯於物而能與世推移。舉世混濁,何不隨其流而揚其波?」

28視而不見 [ shì ér bú jiàn ]

解釋 指不注意;不重視;睜著眼卻沒看見。也指不理睬;看見了當沒看見。

出處 先秦 莊周《莊子 知北遊》:「終日視之而不見,聽之而不聞,搏之而不得也。」

29斬釘截鐵 [ zhǎn dīng jié tiě ]

解釋 斬:砍斷;截:切斷。砍斷釘子切斷鐵。比喻做事;說話堅決果斷。

出處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 洪州雲居道膺禪師》:「師謂眾曰:‘學佛法底人,如斬釘截鐵始得。’」

30始終如一 [ shǐ zhōng rú yī ]

解釋 自始至終一個樣子。指能堅持;不間斷。

出處 《梁書 到洽傳》:「明公儒學稽古,淳厚篤成,立身行道,終始如一。」

31瞻前顧後 [ zhān qián gù hòu ]

解釋 瞻:向前望;顧:回頭看。原形容做事謹慎;考慮周密。現也形容顧慮太多;猶豫不決。

出處 戰國 楚 屈原《楚辭 離騷》:「瞻前而顧後兮,相觀民之計極。」

32始終不渝 [ shǐ zhōng bù yú ]

解釋 渝:變。自始至終一直不變。指守信用。

出處 《晉書 陸曄傳》:「格勤貞固,始終不渝。」

33墨守成規 [ mò shǒu chéng guī ]

解釋 墨守:戰國時墨翟善於守城;故稱善守為「墨守」;後指固執不變地遵循為墨守;成規:現成地規矩、製度。固執守舊;死報著老規矩不放;不思改革進取。

出處 清 黃宗羲《錢退山詩文序》:「如鍾嶸之《詩品》,辨體明宗,固朱嚐墨守以為準的也。」

34一成不變 [ yī chéng bù biàn ]

解釋 成:製定;形成。一經形成;永不改變。指守舊不變或固守陳法。

出處 西漢 戴聖《禮記 王製》:「刑者,侀也。侀者,成也,一成而不可變,故君子盡心焉。」

35搖搖欲墜 [ yáo yáo yù zhuì ]

解釋 搖搖:搖晃;動搖不穩的樣子;欲:將要;墜:掉下來。搖搖晃晃;即將掉下來。形容很不穩定;就要掉下來;或比喻就要垮台或崩潰。

出處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104回:「眾視之,見其色昏暗,搖搖欲墜。」

36朝秦暮楚 [ zhāo qín mù chǔ ]

解釋 早上侍奉秦國;晚上倒向楚國。比喻主意不定;反複無常。

出處 明 畢魏《竹葉舟》:「因見貴戚王愷,富堪敵國,比太仆更覺奢華,為此我心未免朝秦暮楚。」

37淺嚐輒止 [ qiǎn cháng zhé zhǐ ]

解釋 淺:初步;輒:就。略微嚐試一下就停止了。形容學習不深入鑽研。

出處 清 彭養鷗《黑籍冤魂》:「此物非不可嚐,苟文人墨客,淺嚐輒止,用以悅性陶情,有何不可?」

38反複無常 [ fǎn fù wú cháng ]

解釋 反複;顛過來倒過去;無常:沒有常態。經常變化沒有穩定的狀態。形容變動不定或狡詐多變。

出處 宋 陳亮《與範東叔龍圖書》:「時事反複無常,天運所至,亦看人事對付如何。」

39見風使舵 [ jiàn fēng shǐ duò ]

解釋 看風向掌舵。比喻隨機應變看形勢辦事。

出處 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別事見風使帆,再作道理。」

40大敵當前 [ dà dí dāng qián ]

解釋 當:麵對、正在。強大的敵人就在前麵。表示麵對危難;處於嚴重的關頭。常用以形容局勢嚴重;不容忽視。

出處 南朝 宋 範曄《後漢書 吳漢傳》:「大敵在前,而公傷臥、眾心懼矣。」

41遊移不定 [ yóu yí bù dìng ]

解釋 遊移:猶豫;遲疑不決。猶豫不決;拿不定主意。

出處 漢 劉熙《釋名 釋車》:「遊環在服馬背上,驂馬之外轡貫之。遊移前卻,無定處也。」

42躊躇不前 [ chóu chú bù qián ]

解釋 躊躇:遲疑不決的樣子。猶豫不定;不敢前進。

出處 東漢 班固《漢書 孝武李夫人傳》:「哀裴回以躊躇。」

43一心一意 [ yī xīn yī yì ]

解釋 隻有一個心眼兒;沒有別的考慮。

出處 晉 陳壽《三國誌 魏誌 杜恕傳》:「免為庶人,徙章武郡,是歲嘉平元年。」裴鬆之注引《杜氏新書》:「故推一心,任一意,直而行之耳。」

44心不在焉 [ xīn bù zài yān ]

解釋 心思不在這裏;指思想不集中。焉:古漢語助詞;相當於「於此」。

出處 西漢 戴聖《禮記 大學》:「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

45首鼠兩端 [ shǒu shǔ liǎng duān ]

解釋 首鼠:躊躇不決。在兩者之間猶豫不決或動搖不定。

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魏其武安侯列傳》:「武安已罷朝,出止車門,召韓禦史大夫載,怒曰:‘與長儒共一老禿翁,何為首鼠兩端。’」

46心灰意冷 [ xīn huī yì lěng ]

解釋 灰心失望,意誌消沉。

出處 清 梁啟超《湖南時務學堂學約》:「非有堅定之力,則一經挫折,心灰意冷。」

47打退堂鼓 [ dǎ tuì táng gǔ ]

解釋 退堂:指古代封建官吏坐堂問事完畢。封建官吏在退堂前;差役要打退堂鼓;表示停止辦公或審理案件結束。現比喻跟人共同做事時中途退出。也比喻遇到困難或問題時;向後退縮。

出處 元 關漢卿《竇娥冤》第二折:「左右,打散堂鼓,將馬來,回私宅去也。」

48有始無終 [ yǒu shǐ wú zhōng ]

解釋 有開始;沒有結尾。指做事不能堅持到底。

出處 漢 揚雄《法言 孝至》:「或問:‘德有始而無終與有終而無始也,孰寧?’」

49猶豫不定 [ yóu yù bù dìng ]

解釋 猶豫:遲疑。拿不定主意。

出處 浩然《豔陽天》第12章:「正在他猶豫不定的時候,馬連福來了,真是天遂人願。」

50毫不動搖 [ háo bù dòng yáo ]

解釋 絲毫也不會改變意誌。

出處 毛澤東《愚公移山》:「愚公批駁了智叟的錯誤思想,毫不動搖,每天挖山不止。」

51堅強不屈 [ jiān qiáng bù qū ]

解釋 屈:屈服。堅韌、剛毅,毫不屈服。

出處 荀況《荀子 法行》:「堅剛而不屈,義也。」

52聽而不聞 [ tīng ér bú wén ]

解釋 聞:聽。聽了跟沒聽到一樣。形容不關心,不在意。

出處 西漢 戴聖《禮記 大學》:「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

53二心兩意 [ èr xīn liǎng yì ]

解釋 形容意誌不專一、不堅定。

出處 漢 王充《論衡 閑時》:「夫天地之神,用心等也。人民無狀,加罪行罰,非有二心兩意,前後相反也。」

54拂袖而歸 [ fú xiù ér guī ]

解釋 拂袖:甩袖子,表示意誌已決。指毫無留戀,回到家鄉歸隱。

出處 元·周文質《鬥鵪鶉·自悟》套曲:「您都待重裀而臥,列鼎而食,不如我拂袖而歸。」

55各從其誌 [ gè cóng qí zhì ]

解釋 從:聽任;誌:誌向。各人執照各人的意誌行事。

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伯夷列傳》:「子曰:‘道不同,不相為謀’,亦各從其誌也。」

56不可動搖 [ bù kě dòng yáo ]

解釋 形容極其堅定、牢固。

出處 魯迅《而已集·革「首領」》:「雖然這‘北京文藝界’已被徐丹甫先生在《學燈》上指定,隱隱然不可動搖了。」

57二意三心 [ èr yì sān xīn ]

解釋 形容猶豫不決,拿不定主意或意誌不堅定。

出處 元 楊梓《豫讓吞炭》第四折:「你道順德者吉,逆天者凶,我怎肯二意三心,背義忘恩,有始無終。」

58富貴不淫 [ fù guì bù yín ]

解釋 ①不為金錢、地位所迷惑。②見「富貴不能淫」。

出處 清·方亨鹹《邵村雜記·武風子傳》:「或曰:其有道者歟?不然,何富貴不淫,威武不屈耶?」

59扶東倒西 [ fú dōng dǎo xī ]

解釋 扶:扶持,攙扶。比喻隨他人的意誌轉移,自己沒主見

出處 宋·朱熹《朱子語類》第131卷:「張魏公才極短,雖大義極分明而不全曉事,扶得東邊,倒了西邊;知得這裏,忘了那裏。」

60匪石匪席 [ fěi shí fěi xí ]

解釋 不是石,不是席。意為石可轉而心不可轉,席可卷而心不可卷。比喻意誌堅定,永不變心。

出處 《詩經·邶風·柏舟》:「我心匪石,不可轉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

61各行其誌 [ gè xíng qí zhì ]

解釋 見「各從其誌」。

出處 《北史·宇文孝伯傳》:「尉遲運懼,私謂孝伯曰:‘吾徙必不免禍,奈何?’孝伯曰:‘今堂上有老母,地下有武帝,為臣為子,知欲何之!且委質事人,本徇名義,諫而不入,將焉逃死?足下若為身計,宜遠之。’於是各行其誌。」

62狗行狼心 [ gǒu xíng láng xīn ]

解釋 比喻行為凶狠,心腸毒辣。

出處 元·白樸《惱煞人》套曲:「恨馮魁,趨恩奪愛,狗行狼心,全然不怕天折挫。」

63暮四朝三 [ mù sì zhāo sān ]

解釋 ①《莊子·齊物論》:「狙公賦芧,曰:‘朝三而暮四。’眾狙皆怒。曰:‘然則朝四而暮三。’眾狙皆悅。名實未虧而喜怒為用,亦因是也」。原指說法、做法有所變換而實質不變。②比喻反複無常。

出處 《莊子·齊物論》:「狙公賦芧,曰:‘朝三而暮四。’眾狙皆怒。曰:‘然則朝四而暮三。’眾狙皆悅。名實未虧而喜怒為用,亦因是也」。

64鋼筋鐵骨 [ gāng jīng tiě gǔ ]

解釋 筋骨象鋼鐵打鑄的一般。形容身體健壯有力或意誌堅強不屈。

出處 曹禺《半日的「旅行」》:「在一間放著墊子和各種各樣舉重器械的房間裏,我遇見了一群鋼筋鐵骨的青年。」

65兩頭白麵 [ liǎng tóu bái miàn ]

解釋 比喻表裏不一,兩方麵討好。

出處 元 康進之《李逵負荊》第二折:「則為你兩頭白麵搬興廢,轉背言詞說是非。」

66槁形灰心 [ gǎo xíng huī xīn ]

解釋 形容身體衰弱,意誌消沉。

出處 明·唐順之《答茅鹿門知縣》:「鹿門所見於吾者,殆故吾也,而未嚐見夫槁形灰心之吾乎!」

67踟躕不前 [ chí chú bù qián ]

解釋 遲疑不決,不敢前進。

出處 宋 郭茂倩《樂府詩集 陌上桑古辭》:「使君從南業,五馬立踟躕。

68富貴不能淫 [ fù guì bù néng yín ]

解釋 富:有錢;貴:舊指官位高;淫:迷惑、誘使腐化墮落。指不為金錢和權位所迷惑。

出處 先秦 孟軻《孟子 滕文公下》:「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69腳踏兩隻船 [ jiǎo tà liǎng zhī chuán ]

解釋 踏:踩。比喻因為對事物認識不清或存心投機取巧而跟兩方麵都保持聯係。

出處 丁玲《太陽照在桑幹河上》:「他是腳踏兩隻船,別企他兒當八路,小蘿卜,皮紅肚裏白。」

©2024 hgcha.net 漢語查 郵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詞典、成語等漢語國學資料僅供參考,最終以新華字典、漢語詞典、成語詞典等書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