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漢語查 成語 形容評價非常正確的成語

形容評價非常正確的成語


1不易之論 [ bù yì zhī lùn ]

解釋 易:變更。不可變更的言論。指論斷或意見完全正確。

出處 宋 朱熹《朱子全書 曆代二 宋》:「然佞臣不可執筆,則是不易之論。」

2不刊之論 [ bù kān zhī lùn ]

解釋 刊:消除;改正。古代把字寫在竹簡或木板上;有錯誤時;或改動或剝去;不刊:不能消除;不可刪改。內容正確;不能更改的論斷。

出處 宋 郭若虛《圖畫見聞誌 論曹吳體法》第一卷:「況唐室已(以)上,未立曹吳,豈顯釋寡要之談,亂愛賓不刊之論。」

3毋庸置疑 [ wú yōng zhì yí ]

解釋 毋庸:不必。不必懷疑。

出處 柯崗《逐鹿中原》第七章:「勝利仍操我手,這是毋庸置疑的。」

4顛簸不破 [ diān bò bù pò ]

解釋 同「顛撲不破」。

出處 《朱子語類》卷五:「伊川(程頤)‘性即理也’,橫(張載)‘心統性情’二句,顛簸不破!」

5不知自量 [ bù zhī zì liàng ]

解釋 形容沒有正確估計自己的能力有多大。

6顛撲不磨 [ diān pū bù mó ]

解釋 見「顛撲不破」。

出處 清·嶺南羽衣女士《東歐女豪傑》第三回:「你不信,試看將來不遠的,便應有一個窮源反本、顛撲不磨的定論。」

7道大莫容 [ dào dà mò róng ]

解釋 原指孔子之道精深博大,所以天下容納不了他。後用以正確的道理不為世間所接受。

出處 《史記·孔子世家》:「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

8不以人廢言 [ bù yǐ rén fèi yán ]

解釋 廢:廢棄。不因為這個人有不足的地方而不采納他的正確意見。

出處 春秋 孔子《論語 衛靈公》:「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9引以為戒 [ yǐn yǐ wéi jiè ]

解釋 引來作為教訓;警戒自己。常指用自己或別人過去的失敗和錯誤來警戒自己;避免重犯。

出處 清 錢大昕《士駕齋新錄》:「為古之士,當引以為戒。」

10百發百中 [ bǎi fā bǎi zhòng ]

解釋 百:形容多;發:發射;也指射箭;中:正對上;恰恰合上。①指射箭技術高明;每次都能命中目標。②比喻料事準確;算計高明或做事有充分把握;絕不落空。

出處 西漢 劉向《戰國策 西周策》:「夫射柳葉者,百發百中,而不以善息。」

11一針見血 [ yī zhēn jiàn xiě ]

解釋 一針刺下去就見到血。常用來比喻說話(或寫文章)簡明扼要;能抓住本質;切中要害。

出處 南朝 宋 範曄《後漢書 郭玉傳》:「一針即瘥。」

12含糊其辭 [ hán hú qí cí ]

解釋 糊:不明確;不清晰;辭:也作「詞」;言辭。指話說得含含糊糊;不清楚;不明確。

出處 明 馮夢龍《東周列國誌》第57回:「二人先受岸賈之囑,含糊其詞,不肯替趙氏分辨。」

13自以為是 [ zì yǐ wéi shì ]

解釋 自己總認為自己是對的。形容主觀、不虛心。(為:認為;是:對;正確)。

出處 先秦 孟軻《孟子 盡心下》:「眾皆悅之,自以為是。」

14斬釘截鐵 [ zhǎn dīng jié tiě ]

解釋 斬:砍斷;截:切斷。砍斷釘子切斷鐵。比喻做事;說話堅決果斷。

出處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 洪州雲居道膺禪師》:「師謂眾曰:‘學佛法底人,如斬釘截鐵始得。’」

15自知之明 [ zì zhī zhī míng ]

解釋 自己了解自己這樣的明智。指對自己的(優)缺點了解得透徹。明:明智。

出處 先秦 李耳《老子》第33章:「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

16棄暗投明 [ qì àn tóu míng ]

解釋 棄:背棄;暗:黑暗;明:光明。拋棄反動的一麵;投向光明的一麵。形容斷絕舊的一切;投向新的、有光明的前程。

出處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公何不棄暗投明,共成大業?」

17理所當然 [ lǐ suǒ dāng rán ]

解釋 當然:應當如此。從道理上講應當這樣。

出處 隋 王通《文中子 魏相篇》:「非辯也,理當然耳。」

18天經地義 [ tiān jīng dì yì ]

解釋 經:道;原則;義:正理。絕對正確;不能改變的道理。比喻理所當然;不可置疑。

出處 先秦 左丘明《左傳 昭公二十五年》:「夫禮,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

19恰到好處 [ qià dào hǎo chù ]

解釋 恰:正好。辦事、說話正好達到最適當的地步。

出處 清 王士禛《帶經常詩話》:「元倡如初寫黃庭,恰到好處;諸名士和作皆不觸及。」

20自輕自賤 [ zì qīng zì jiàn ]

解釋 輕、賤:輕視。卑視自己;不知自重。

出處 明 馮夢龍《古今小說》第二卷:「又且他家差老園公請你,有憑有據,須不是你自輕自賤。」

21顛倒是非 [ diān dǎo shì fēi ]

解釋 把對的說成錯的;把錯的說成對的。指善惡不明或故意歪曲事實。

出處 唐 韓愈《唐太學博士施先生墓誌銘》:「古聖人言,其旨密微,箋注紛羅,顛倒是非。」

22是非曲直 [ shì fēi qū zhí ]

解釋 曲:無理;直:有理。指對事物的評斷。

出處 漢 王充《論衡 說日篇》:「二論各有所見,故是非曲直未有所定。」

23一無是處 [ yī wú shì chù ]

解釋 是:對,正確。沒有一點兒對的或好的地方。

出處 宋 歐陽修《與王懿敏公》:「事與心違,無一是處,未知何日遂得釋然。」

24一統天下 [ yī tǒng tiān xià ]

解釋 原指統一的國家。現常指某一地區或某一機關單位不貫徹上級意圖而形成的獨立王國;也可泛指少數人霸占的某一領域。

出處 《公羊傳 成公十五年》:「王者欲一乎天下。」又,《隱公元年》:「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統也。」

25鄭重其事 [ zhèng zhòng qí shì ]

解釋 對事物的態度認真嚴肅(鄭重:嚴肅認真)。

出處 清 曹雪芹《紅樓夢》:「所以鄭重其事,必得三日後方進門。」

26以訛傳訛 [ yǐ é chuán é ]

解釋 以:拿;把;訛:謬誤;錯誤的。把本來就不正確的東西流傳出去。

出處 清 曹雪芹《紅樓夢》:「況且他原是到過這個地方的,這兩事雖無考,古往今來,以訛傳訛,好事者竟故意的弄出這古跡來以愚人。」

27萬無一失 [ wàn wú yī shī ]

解釋 指絕對不會出差錯。萬:形容很多;失:差錯。

出處 漢 枚乘《七發》:「孔老覽觀,孟子持籌而算之,萬不失一。」

28不可救藥 [ bù kě jiù yào ]

解釋 藥:用藥治療。病重得沒法醫治。比喻人或事物壞到了無法挽救的地步。也作「無可救藥」。

出處 《詩經 大雅 板》:「多將熇熇,不可救藥。」孔穎達疏:「多行慘酷毒害之惡,熇熇然使惡加於民,不可救止而藥治之。」

29混淆是非 [ hùn xiáo shì fēi ]

解釋 把對的說成錯的;把錯的說成對的。比喻故意製造混亂;使是非不清。

出處 清 陶曾佑《論文學之勢力及其關係》:「錮蔽見聞,淆混是非。」

30恰如其分 [ qià rú qí fèn ]

解釋 恰:恰好;分:分寸。合適的界限。指辦事或說話正合分寸。

出處 清 李綠園《歧路燈》第108回:「賞分輕重,俱是閻仲端酌度,多寡恰如其分,無不欣喜。」

31誤入歧途 [ wù rù qí tú ]

解釋 誤:受惑;歧途:錯誤的道路。由於受煽惑而走上了錯誤的道路。

出處 清·無垢道人《八仙全傳》第12回:「弟子方可日漸精進,不致誤入歧途。」

32千真萬確 [ qiān zhēn wàn què ]

解釋 真:真實;確:確實。形容情況非常確實。

出處 清 吳敬梓《儒林外史》第19回:「匡超人大驚道:‘那有此事!我昨日午間才會著他,怎麼就拿了?’景蘭江道:‘千真萬確的事。’」

33真知灼見 [ zhēn zhī zhuó jiàn ]

解釋 真:真實;真知:正確的認識;灼:明白透徹;見:見解。正確透徹的認識和見解。

出處 明 馮夢龍《警世通言 王安石三難蘇學士》:「真知灼見者尚且有誤,何況其他!」

34議論紛紛 [ yì lùn fēn fēn ]

解釋 紛紛:眾多、雜亂的樣子。表明各種意見的言論多而雜亂。意見不一;說法眾多。

出處 明 馮夢龍《東周列國誌》:「新令既出,百姓議論紛紛,或言不便,或言便。」

35白紙黑字 [ bái zhǐ hēi zì ]

解釋 白紙上寫著黑字。比喻有確鑿的文字憑據;不容抵賴或改悔。

出處 孫中山《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曾不思憲法之所以有效力,全恃民眾之擁護,假使隻有白紙黑字之憲法,決不能保證民權,俾不受軍閥之摧殘。」

36理直氣壯 [ lǐ zhí qì zhuàng ]

解釋 直:正確、合理、充分;氣壯:氣勢旺盛。理由正確、充分;說話的氣勢就很盛。

出處 明 馮夢龍《喻世明言》第31卷:「便提我到閻羅殿前,我也理直氣壯,不怕甚的。」

37師心自用 [ shī xīn zì yòng ]

解釋 師心:以己意為師。固執己見;自以為是。

出處 唐 陸贄《奉天請數對群臣兼許令論事狀》:「又況不及中才,師心自用,肆於人上,以遂非拒諫,孰有不危者乎?」

38言之鑿鑿 [ yán zhī záo záo ]

解釋 鑿鑿:確實。話說得非常確實。

出處 清 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宋儒據理談天,自謂窮造化陰陽之本,於日月五星,言之鑿鑿,如指諸掌。」

39十拿九穩 [ shí ná jiǔ wěn ]

解釋 形容很有把握;十分可靠。

出處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如此一行,隻怕這事例有個十拿九穩也不見得。」

40從善如流 [ cóng shàn rú liú ]

解釋 從:聽從;善:指高明正確的意見和建議;如流:像水從高處流下那麼快。聽從高明正確的意見和建議就像水從高處流下來一樣順暢。形容樂於接受別人提出的正確意見。

出處 先秦 左丘明《左傳 成公八年》:「君子曰:‘從善如流,宜哉!’」

41明辨是非 [ míng biàn shì fēi ]

解釋 分清楚是和非、正確和錯誤。

出處 宋 歐陽修《與王懿敏公》:「某竊位於此,不能明辨是非,默默苟且,負抱愧恥,何可勝言。」

42至理名言 [ zhì lǐ míng yán ]

解釋 至理:最正確的道理;名言:精辟;有價值的話。最正確、最有價值的話。

出處 清 李綠園《歧路燈》:「俗語雲‘揭債要忍,還債要狠。’這兩句話不是聖經傳賢,卻是至理名言。」

43棄舊圖新 [ qì jiù tú xīn ]

解釋 圖:圖謀、追求。拋棄舊的、不好的東西;追求新的、正確的東西。

出處 唐 韓愈《昌黎集 上宰相書》第16卷:「忽將棄其舊而新是圖,求老農老圃而為師。」

44回天之力 [ huí tiān zhī lì ]

解釋 回天:能夠扭轉難以挽回的局勢。原指論證有力;能挽回局勢;現比喻力量巨大;能挽回很難挽回的局勢。

出處 《新唐書 張玄素傳》:「張公論事,有回天之力,可謂仁人之言哉。」

45積非成是 [ jī fēi chéng shì ]

解釋 非:謬誤;是:正確的東西。長期形成的謬誤;久而久之被當作正確的。

出處 清 戴震《孟子字義疏證 原善序》:「治經之士,莫能綜貫,習所見聞,積非成是,餘言恐未足以振茲墜緒也。」

46翻然改進 [ fān rán gǎi jìn ]

解釋 翻然:很快而徹底地改變。形容轉變很快;很徹底;進步很大。

出處 毛澤東《中國共產黨在民族戰爭中的地位》:「不是采取排斥態度,而是采取規勸態度,使之翻然改進,棄舊圖新。」

47毫厘不爽 [ háo lí bù shuǎng ]

解釋 毫:細毛;發:頭發;爽:差錯。形容一點不差。

出處 清·蒲鬆齡《聊齋誌異·邑人》:「呼鄰問之,則市肉方歸。言其片數斤數,毫發不爽。」

48歧路亡羊 [ qí lù wáng yáng ]

解釋 亡:丟失。在岔道上跑丟了羊。比喻人生道路複雜;掌握不好方向會誤入歧途;以致難以達到預期目的。

出處 《列子 說符》:「大道以多歧亡羊,學者以多方喪生。」

49言之有理 [ yán zhī yǒu lǐ ]

解釋 說的話有道理。

出處 明 無心子《金雀記 守貞》:「還是左兄言之有理,極是曲體人情。」

50顛撲不破 [ diān pū bù pò ]

解釋 顛:跌倒;撲:拍打。無論怎樣摔打都不會破。形容理論、學說等完全正確;無可辯駁。

出處 宋 朱熹《朱子全書》:「既能體之而樂,則亦不患不能守,須如此而言,方是顛撲不破,絕滲漏,無病敗耳。」

51是非分明 [ shì fēi fēn míng ]

解釋 正確和錯誤非常分明。

出處 東漢 班固《漢書 劉向傳》:「故賢聖之君,博觀始終,窮極事情,而是非分明。」

52無可置疑 [ wú kě zhì yí ]

解釋 事實明顯或理由充足,沒有什麼可以懷疑的。

出處 範文瀾《中國通史》第一編第五章第二節:「戰國時某些地區已能製鋼,無可置疑。」

53不容置疑 [ bù róng zhì yí ]

解釋 容:容許;疑:懷疑。不容許有什麼懷疑。指真實、正確和可靠。

出處 宋 陸遊《謂南文集》:「蓋其靈響暴著,亦有不容置疑者矣。」

54口不擇言 [ kǒu bù zé yán ]

解釋 指情急時說話不能正確用詞表達或指說話隨便。

出處 《北史 魏艾陵伯子華傳》:「性甚褊急,當其急也,口不擇言,手自捶擊。」

55女媧補天 [ nǚ wā bǔ tiān ]

解釋 女媧:傳說中上古女帝名。有說是伏羲的妹妹;有說是伏羲的妻子。相傳共工氏祝融敗;鬥觸不周天;天柱折;地維缺;女媧煉五色石補天。形容改造天地的雄偉氣魄和大無畏的鬥爭精神。

出處 西漢 劉安《淮南子 覽冥訓》:「於是女媧煉五色石以補蒼天。」

56自我作古 [ zì wǒ zuò gǔ ]

解釋 由自己創始;不效法前人(作古:創始;創新)。指有所創新。

出處 《唐大詔令集 貞觀五年封建功臣詔》:「自我作古,未必專依前典。」

57不差毫厘 [ bù chā háo lí ]

解釋 不差一毫一厘。

出處 宋 李昉《太平廣記》第158卷引《玉堂閑話 許生》:「顯晦之事,不差毫厘矣。」

58一語中的 [ yī yǔ zhōng de ]

解釋 見「一語破的」。

出處 馬南邨《燕山夜話·交友待客之道》:「這是把虛心看做交友待客的根本態度,真可謂一語中的,抓住了要害。」

59真知卓見 [ zhēn zhī zhuó jiàn ]

解釋 見「真知灼見」。

出處 郭沫若《盲腸炎·向自由王國飛躍》:「我的舊信稿,不敢說是甚麼真知卓見,不過在此提供出來,聊以供朋友們的討論罷了。」

60師心自是 [ shī xīn zì shì ]

解釋 師心:以心為師。指固執己見,自以為是。

出處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勉學》:「見有閉門讀書,師心自是,稠人廣座,謬誤差失者多矣。」

61灼見真知 [ zhuó jiàn zhēn zhī ]

解釋 同「真知灼見」。正確透徹的見解。

出處 鄭觀應《盛世危言·吏治下》:「平素具有灼見真知,臨時乃能因材器使。」

62氣壯理直 [ qì zhuàng lǐ zhí ]

解釋 謂理由充分,說話有氣勢。

出處 義俠《為滇越鐵路告成警告全滇》:「法人無端廢約於先,吾滇人要求廢約於後,氣壯理直,諒法人不複狡焉思逞。」

63偏信則暗 [ piān xìn zé àn ]

解釋 偏信:隻聽信一方麵的話;暗:糊塗。隻聽信一方麵的話,就不能明辨是非。

出處 漢·王符《潛夫論·明暗》:「君之所以明者,兼聽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

64以人廢言 [ yǐ rén fèi yán ]

解釋 由於人不好,對其言論也加以否定。

出處 《論語·衛靈公》:「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65閉門讀書 [ bì mén dú shū ]

解釋 關起門來在家裏讀書。形容專心埋頭苦讀。

出處 北齊 顏之推《顏氏家訓 勉學》:「蓋須切磋相起明也。見閉門讀書,師心自是。稠人廣坐,謬誤差失者多矣。」

66管見所及 [ guǎn jiàn suǒ jí ]

解釋 管見:從管子裏看東西,指見識淺陋。謙虛的說法,表示自己見識不廣,意見未必正確。

出處 《抱樸子 勤求》:「故世間道士知金丹之事者萬無一者。而管見之屬,謂仙法當具在於紛若之書,及於祭禮拜伏之間而已矣。」

67山珍海錯 [ shān zhēn hǎi cuò ]

解釋 海錯:指各種海味。山野和海裏出產的各種珍貴食品。泛指豐富的菜肴。

出處 唐 韋應物《長安道》詩:「山珍海錯棄藩籬,烹犢炮羔如折葵。」

68聚訟紛紜 [ jù sòng fēn yún ]

解釋 訟:爭辯;紛紜:言論多而雜亂。許多人聚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語;看法不一致。形容眾多的意見爭辯不清;沒有定論。

出處 清 張元濟《水經注>跋》:「聚訟紛紜,幾為士林一大疑案。」

69非昔是今 [ fēi xī shì jīn ]

解釋 昔:過去。今:現在。認為過去是錯誤的,現在是正確的。

出處 《宣和書譜·隸書敘論》:「秦並六國一統天下,欲愚黔首,自我作古,往往非昔是今。」

70是非混淆 [ shì fēi hùn xiáo ]

解釋 混淆:使界限模糊。故意把正確的說成錯誤的,把錯誤的說成正確的,製造混亂,使是非不清。

出處 李六如《六十年的變遷》第十章:「現在整個世界,像墨一般黑暗,皂白不分,是非混淆,最大多數人,過著牛馬一樣的生活。」

71一定不易 [ yī dìng bù yì ]

解釋 易:改變。原指一定下來就不變更,後形容事理正確,不可改變。

出處 西漢 劉安《淮南子 主術訓》:「今夫權衡規矩,一定而不易,不為秦楚變節,不為胡越改容。」

72十捉九著 [ shí zhuō jiǔ zhe ]

解釋 比喻很有把握。

出處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24回:「老身這條計,是個上著……端的強如孫武子教女兵,十捉九著。」

73作舍道邊 [ zuò shě dào biān ]

解釋 在路旁築室,和過路人商量。比喻各有各的說法,事情沒法做成功。

出處 《詩經 小雅 小旻》:「如彼築室於道謀,是用不潰於成。」

74金口玉音 [ jīn kǒu yù yīn ]

解釋 舊時用以指天子之言。後泛指說話正確,不能改變。

出處 晉·夏侯湛《抵疑》:「金口玉音,漠然沉默。」

75一定不移 [ yī dìng bù yí ]

解釋 見「一定不易」。

出處 清·李漁《閑情偶寄·詞曲·音律》:「至於填詞一道,則句之長短,字之多寡,聲之平、上、去、入,韻之清濁陰陽,皆有一定不移之格。」

76改是成非 [ gǎi shì chéng fēi ]

解釋 是:正確的,對的;非:錯誤的。把正確的改成錯誤的。指顛倒是非。

出處 元·嶽伯川《鐵拐李》第三折:「俺請受了人幾文錢改是成非,似這般所為,磣可可的話取民心髓。」

77金口禦言 [ jīn kǒu yù yán ]

解釋 同「金口玉音」。

出處 聶紺弩《獨夫之最後》:「一個大人物,真像金口禦言,有鬼神相助似的,說什麼就是什麼。」

78淆混是非 [ xiáo hùn shì fēi ]

解釋 故意把正確的說成錯誤的,把錯誤的說成正確的,製造混亂,使是非不清。

出處 清·陶曾佑《論文學之勢力及其關係》:「錮蔽見聞,淆混是非。」

79賣官鬻獄 [ mài guān yù yù ]

解釋 謂收受賄賂,出賣官爵,枉法斷獄。

出處 《元史·耶律楚材傳》:「今任使非人,賣官鬻獄,囚係非辜者多。」

80拭麵容言 [ shì miàn róng yán ]

解釋 拭:擦;拭麵:擦去別人吐在自己臉上的唾沫;容言:聽取別人意見。泛指接受別人的批評,正確對待自己的錯誤。

出處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誌》第四十五回:「婦人輕喪武夫功,先軫當時怒氣衝,拭麵容言無慍意,方知嗣伯屬襄公。」

81多歧亡羊 [ duō qí wáng yáng ]

解釋 因岔路太多無法追尋而丟失了羊。比喻事物複雜多變,沒有正確的方向就會誤入歧途。也比喻學習的方麵多了就不容易精深。

出處 戰國 鄭 列禦寇《列子 說符》:「大道以多歧亡羊,學者以多方喪生。」

82治絲而棼 [ zhì sī ér fén ]

解釋 謂理絲不找頭緒,就會越理越亂。比喻解決問題的方法不正確,使問題更加複雜。語本《左傳·隱公四年》:「臣聞以德和民,不聞以亂。以亂,猶治絲而棼之也。」

出處 語出《左傳·隱公四年》:「臣聞以德和民,不聞以亂。以亂,猶治絲而棼之也。」

83是非得失 [ shì fēi dé shī ]

解釋 正確與錯誤,得到的與失去的。

出處 宋·朱熹《辭免兼實錄院同修撰奏狀》:「不知所言,重念臣愚,素無史學,然於是非得失之故,實有善善惡惡之心。」

84以言舉人 [ yǐ yán jǔ rén ]

解釋 根據言論來舉薦人才。

出處 漢·桓寬《鹽鐵論·利議》:「[文學]議論稱誦,竊商賜之辭;刺譏言治,過管晏之才。心卑卿相,誌小萬乘。及授之政,昏亂不治。故以言舉人,若以毛相馬,此其所以多不稱舉。」

85棄明投暗 [ qì míng tóu àn ]

解釋 與「棄暗投明」意相反,指拋棄光明的、正確的,投向黑暗的、錯誤的道路。亦作「背明投暗」。

86攧撲不破 [ diān pū bù pò ]

解釋 無論怎樣摔打都不破。比喻道理正確,推翻不了。

87有以善處 [ yǒu yǐ shàn chǔ ]

解釋 指正確對待,妥善處理。

88蒙以養正 [ méng yǐ yǎng zhèng ]

解釋 指從童年開始,就要施以正確的教育。

出處 《易·蒙》:「蒙以養正,聖功也。」

89擊玉敲金 [ jī yù qiāo jīn ]

解釋 如金玉被撞擊而發出的聲音。形容言辭鏗然有聲,正確無誤。

出處 明·楊慎《洞天玄記》第一折:「兄弟也,不知師傅所言,句句斬釘截鐵,言言擊玉敲金。」

90章決句斷 [ zhāng jué jù duàn ]

解釋 文章正確句子明了,不含糊其辭。

出處 戰國·宋·屈原《楚辭·天問敘》:「今則稽之舊章,合之經傳,以相發明,為了符驗,章決句斷,事事可曉,俾後學者永無疑焉。」

91真金不怕火 [ zhēn jīn bù pà huǒ ]

解釋 比喻正確的事物經得住考驗。

出處 高曉聲《大好人江坤大》:「姓劉的說要調查,你就陪他去,真金不怕火,查好了!」

©2024 hgcha.net 漢語查 郵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詞典、成語等漢語國學資料僅供參考,最終以新華字典、漢語詞典、成語詞典等書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