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漢語查 成語 形容兩個人愛好一樣的成語

形容兩個人愛好一樣的成語


1誌同道合 [ zhì tóng dào hé ]

解釋 形容彼此誌向相同;信仰、誌趣一致。誌:誌向;道:道路;信仰。

出處 晉 陳壽《三國誌 陳思王植傳》:「及其見舉於湯武、周文,誠道合誌同,玄漠神通。」

2情投意合 [ qíng tóu yì hé ]

解釋 投:契合。形容雙方思想感情融洽;合得來。

出處 明 吳承恩《西遊記》第27回:「那鎮元子與行者結為兄弟,兩人情投意合,決不肯放。」

3不謀而合 [ bù móu ér hé ]

解釋 謀:計議;商議;合:相合一致。事先沒有商量過而彼此意見或行動卻完全一致。

出處 晉 幹寶《搜神記》第二卷:「二人之言,不謀而合。」

4意氣相投 [ yì qì xiāng tóu ]

解釋 意氣:誌趣和性格。誌趣和性格彼此十分投合。

出處 元 宮大用《範張雞黍》第三折:「咱意氣相投,你知我心憂。」

5臭味相投 [ chòu wèi xiāng tóu ]

解釋 壞味道互相投合。比喻有同樣壞毛病、惡劣習氣的人很合得來。

出處 宋 牟獻《木蘭花慢》:「不妨無蟹有監州,臭味喜相投。」

6氣味相投 [ qì wèi xiāng tóu ]

解釋 氣味:意指思想或誌趣;投:合得來。指人思想作風相同;彼此很合得來。

出處 宋 葛長庚《水調歌頭》:「天下雲遊客,氣味偶相投。暫時相聚,忽然雲散水空流。」

7同心同德 [ tóng xīn tóng dé ]

解釋 指思想統一;信念一致。心:願望;思想;德:信念;意誌。

出處 《尚書 泰誓》:「受有億兆夷人,離心離德。予有亂臣十人,同心同德。」

8惺惺相惜 [ xīng xīng xiāng xī ]

解釋 性格、誌趣、境遇相同的人互相愛護、同情、支持。

出處 元 王實甫《西廂記》:「他若是共小生,廝覷定,隔牆兒酬和到天明,方信道惺惺的自古惜惺惺。」

9同氣相求 [ tóng qì xiāng qiú ]

解釋 比喻誌趣相同的人自然結合在一起。

出處 《周易 幹》:「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水流濕,火就燥,雲從龍,風從虎。聖人作而萬物睹。」

10異口同聲 [ yì kǒu tóng shēng ]

解釋 異:不同。不同的嘴說出同樣的話。形容人們的說法完全一致。也作「異口同音」。

出處 晉 葛洪《抱樸子 道意》:「左右小人,並雲不可,阻之者眾,本無至心,而諫怖者,異口同聲。」

11分道揚鑣 [ fēn dào yáng biāo ]

解釋 道:路;鑣:馬嚼子;借指為馬;揚鑣:驅馬向前。分走不同的路。比喻人們分別發展和施展各自的聰明才智。比喻因誌趣、目標不同而各走各的路。

出處 北齊 魏收《魏書 拓跋誌傳》:「洛陽我之豐沛,自應分路揚鑣。自今以後,可分路而行。」

12一丘之貉 [ yī qiū zhī hé ]

解釋 丘:土山。貉:一種像狐狸的野獸。一個土山裏的貉。比喻彼此同類;沒有什麼差別。

出處 東漢 班固《漢書 楊惲傳》:「古與今,如一丘之貉。」

13貌合神離 [ mào hé shén lí ]

解釋 貌:外表;神:內心。指外表上一致;內心裏不一樣。形容表麵上關係很融洽;而實際上各懷心思。

出處 清 宣鼎《夜雨秋燈錄 得新忘舊》:「自有此寵複,神意即淡然,偶有酬對,亦隻貌合神離耳。」

14莫逆之交 [ mò nì zhī jiāo ]

解釋 逆:違背;抵觸;交:交情;友誼。情意投合;極其要好的朋友。

出處 先秦 莊周《莊子 大宗師》:「三人相視而笑,莫逆於心,遂相與為友。」

15心心相印 [ xīn xīn xiāng yìn ]

解釋 彼此的心意不用說出;就可以互相了解。形容彼此思想感情完全一致。心:心思;思想感情;印:合;契合。

出處 唐 裴休《唐故圭峰定慧禪師碑》:「但心心相印,印印相契,使自證知光明受用而已。」

16文武雙全 [ wén wǔ shuāng quán ]

解釋 文:文才;武:武藝。能文能武,文才和武藝都很出眾。

出處 《舊唐書·李光弼傳》:「蘊孫、吳之略、有文武之才。」

17愛不釋手 [ ài bù shì shǒu ]

解釋 釋:放開。喜愛到不肯放手。

出處 清 孫道乾《小螺庵病榻憶語》:「小暑日,王叔眉學博自武林歸,以娛園主人畫團扇相贈……兒起坐桃笙上,愛不釋手。」

18同床異夢 [ tóng chuáng yì mèng ]

解釋 睡在一張床上;做著不同的夢。原指夫妻感情不和。比喻同作一件事;各有各的打算。

出處 宋 陳亮《與朱元晦秘書書 乙巳春書之一》:「同床各做夢,周公且不能學得,何必一一說到孔明哉!」

19同仇敵愾 [ tóng chóu dí kài ]

解釋 同仇:共同對敵;敵:對抗,抵拒;愾:憤怒。指全體一致痛恨敵人。

出處 《詩經 秦風 無衣》:「與子同仇。」先秦 左丘明《左傳 文公四年》:「諸侯敵王所愾。」

20多才多藝 [ duō cái duō yì ]

解釋 具有多方麵的才能和技藝。

出處 《尚書 金滕》:「予仁若考,能多材多藝,能事鬼神。」

21博學多才 [ bó xué duō cái ]

解釋 博:廣博;知道得多;才:才能。學識廣博;有各方麵的才能。

出處 《晉書 郤詵傳》:「詵博學多才,瑰偉倜黨,不拘細行,州郡禮命並不應。」

22舞文弄墨 [ wǔ wén nòng mò ]

解釋 舞:弄;墨:文筆。形容玩弄文字技巧。

出處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43回:「豈亦效書生,區區於筆硯之間,數黑論黃,舞文弄墨而已乎?」

23村夫野老 [ cūn fū yě lǎo ]

解釋 舊指生活在農村的農民和老人。

出處 明·焦竑《玉堂叢語·行誼》:「周文襄公忱巡撫江南時,嚐支騶從入田野間,與村夫野老相語,問疾苦。」

24同聲相應 [ tóng shēng xiāng yìng ]

解釋 同類的事物相互感應。指誌趣、意見相同的人互相響應,自然地結合在一起。

出處 《周易 幹》:「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水流濕,火就燥,雲從龍,風從虎。聖人作而萬物睹。」

25文韜武略 [ wén tāo wǔ lüè ]

解釋 文有計謀;武有策略。指智勇雙全。韜、略:《六韜》、《三略》是古代的兵書;後來稱用兵的計謀策略叫韜略。

出處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47回:「你便有文韜武略,怎逃出地網天羅?」

26縮頭縮腳 [ suō tóu suō jiǎo ]

解釋 縮:收縮。形容畏縮、躲閃。

出處 清·覺佛《女英雄》:「你想這樣縮頭縮腳,反讓金人耀武揚威,還能成為個國度嗎?」

27百喙如一 [ bǎi huì rú yī ]

解釋 猶言眾口一辭。許多人都說同樣的話,看法或意見一致。

出處 清 王夫之《孝烈傳》:「唯習聞湘人之言,百喙如一者若此。」

28不見圭角 [ bù jiàn guī jiǎo ]

解釋 圭角:圭玉的棱角。比喻深沉、才幹不外露。

出處 宋·歐陽修《張子野墓誌銘》:「遇人渾渾,不見圭角。」

29魚大水小 [ yú dà shuǐ xiǎo ]

解釋 比喻生產不夠消費。也比喻機構臃腫,行動不靈。

出處 毛澤東《的序言和跋》:「假若我們縮小自己的機構,使兵精政簡,我們的戰爭機構雖然小了,仍然是有力量的;而因克服了魚大水小的矛盾……」

30興趣盎然 [ xìng qù àng rán ]

解釋 形容興趣濃厚。

出處 茅盾《馬達的故事》:「誰要是看了這樣專心致誌而又興趣盎然,還會貿然衝上去問一句。」

31用武之地 [ yòng wǔ zhī dì ]

解釋 形容地形險要;利於作戰的地方。比喻可以施展自己才能的地方或機會。

出處 《晉書 姚襄載記》:「洛陽雖小,山河四塞,亦是用武之地。」

32各有所好 [ gè yǒu suǒ hào ]

解釋 好:愛好。各人有各人的愛好。指人的愛好出自人的本性,隻應聽其自然。

出處 唐·蕭穎士《仰答韋司業垂訪五首》:「緬懷雲岩路,欲往無由緣;物各有所好,違之傷自然。」

33道合誌同 [ dào hé zhì tóng ]

解釋 謂彼此的誌趣理想一致。

出處 三國·魏·曹植《陳審舉表》:「昔伊尹之為媵臣,至賤也;呂尚之處屠,至陋也。及其見舉於湯武、周文,誠道合誌同,玄謨神通。」

34意氣相合 [ yì qì xiāng hé ]

解釋 意氣:誌趣和性格。指誌趣和性格相同的人彼此投合。

出處 唐·杜甫《贈王二十四侍禦》詩:「由來意氣合,直取性情真。」

35群蟻趨膻 [ qún yǐ qū shān ]

解釋 膻:羊臊氣。比喻許多臭味相投的人聚集在一起。

出處 梁啟超《說國風》:「國人之慕西風,若群蟻之趨膻。」

36好惡同之 [ hào wù tóng zhī ]

解釋 好:喜愛,喜好;惡:憎恨,討厭。對於事物有同一的愛憎。

出處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昭公二十五年》:「戮力壹心,好惡同之。」

37同心合意 [ tóng xīn hé yì ]

解釋 同「同心一意」。

出處 東漢·班固《漢書·匡衡傳》:「朕嘉與君同心合意,庶幾有成。」

38同心一意 [ tóng xīn yī yì ]

解釋 心誌一致。

出處 《三國誌·吳誌·魯肅傳》:「肅請得奉命吊表二子……及說備使撫表眾,同心一意,共治曹操。」

39兒女英雄 [ ér nǚ yīng xióng ]

解釋 兒女:指青年男女。指感情豐富,年輕有為的男女英雄。

出處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一回:「縱橫九萬裏,上下五千年,求其兒女英雄,一身兼備的,也隻見得兩個。」

40六韜三略 [ liù tāo sān lüè ]

解釋 《六韜》、《三略》:都是古代的兵書。後泛指兵書、兵法。

出處 唐 黃滔《祭南海南平王》:「天生大賢,浚六韜三略之才謀。」

41敵愾同仇 [ dí kài tóng chóu ]

解釋 全體一致痛恨敵人。

出處 《詩經 秦風 無衣》:「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左丘明《左傳 文公四年》:「諸侯敵王所愾,而獻其功。」

42世事紛擾 [ shì shì fēn rǎo ]

解釋 紛擾:紛亂。形容社會情況混亂不堪。

出處 晉·陳壽《三國誌·魏誌·袁術傳》:「今世事紛擾,複有瓦解之勢矣。」

43範張雞黍 [ fàn zhāng jī shǔ ]

解釋 範:範式;張:張劭;雞:禽類;黍:草本植物,指黍子。範式、張劭一起喝酒食雞。比喻朋友之間含義與深情。

出處 《後漢書·範式傳》載:「範式字巨卿……與汝南張劭為友。劭字元伯。二人並告歸鄉裏。……乃共克期日。後期方至,元伯具以白母,請設饌以候之。」

44置於死地 [ zhì yú sǐ dì ]

解釋 置:安放;死地:無處可走的地方。把對方置於滅亡的境地。比喻徹底擊敗對方。

出處 春秋·齊·孫武《孫子·九地篇》:「投之亡地然後存,陷之死地而後生。」

45使乖弄巧 [ shǐ guāi nòng qiǎo ]

解釋 ①耍手腕;耍花招。②猶言賣俏。

出處 清·李漁《比目魚·放生》:「一任你使乖弄巧妝奇異,隻要我們牆價不低。」

46傷心蒿目 [ shāng xīn hāo mù ]

解釋 舊時謂誌士仁人對艱危時世的關切憂慮。

出處 戰國·宋·莊周《莊子·駢拇》:「今世之仁人,蒿目而憂世之患。」

47吾誰與歸 [ wú shuí yǔ guī ]

解釋 我同誰一起相處。指對誌同道合者的尋求。

出處 《國語 晉語八》:「死者若可作也,吾誰與歸。」

48因難見巧 [ yīn nán jiàn qiǎo ]

解釋 因:由於某種緣故;巧:巧妙。由於難而更顯出技藝的巧妙。

出處 宋 歐陽修《六一詩話》:「得韻窄,則不複旁出,而因難見巧,愈險愈奇。」

49逞工炫巧 [ chěng gōng xuàn qiǎo ]

解釋 指炫耀工巧。

出處 唐 柳宗元《逐畢方文》:「汝雖赤其文,隻其趾,逞工炫巧,莫救汝死。」

50無用武之地 [ wú yòng wǔ zhī dì ]

解釋 沒有使用武力的地方。比喻無法施展才能。

出處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43回:「近又新破荊州,威震海內,縱有英雄,無用武之地。」

51疾風彰勁草 [ jí fēng zhāng jìn cǎo ]

解釋 比喻隻有經過嚴峻的考驗,才知道誰真正堅強。同「疾風知勁草」。

出處 《晉書 宗室傳論》:「洎高貴薨殂,則枕屍流慟;陳留就國,則拜辭隕涕。語曰‘疾風彰勁草’,獻王其有焉。」

52英雄所見略同 [ yīng xióng suǒ jiàn lüè tóng ]

解釋 所見:所見到的,指見解;略:大略,大致。英雄人物的見解基本相同同。這是對意見相同的雙方表示讚美的話。

出處 晉 虞溥《江表傳》:「天下智謀之士所見略同耳。」

©2024 hgcha.net 漢語查 郵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詞典、成語等漢語國學資料僅供參考,最終以新華字典、漢語詞典、成語詞典等書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