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漢語查 成語 形容人虛情假意的成語

形容人虛情假意的成語


1花言巧語 [ huā yán qiǎo yǔ ]

解釋 原指鋪張修飾而無實際內容的言語或文辭。後指虛假而動聽的話;也指說虛假而動聽的話。

出處 宋 朱熹《朱子語類》第20卷:「巧言,即所謂花言巧語,如今世舉子弄筆端做文字者是也。」

2口蜜腹劍 [ kǒu mì fù jiàn ]

解釋 嘴裏說得動聽;心裏卻盤算著壞主意。形容嘴甜心狠;陰險毒辣。

出處 宋 司馬光《資治通鑒 唐玄宗天寶元年》:「尤忌文學之士,或陽與之善,啖以甘言而陰陷之。世謂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劍’。」

3弄虛作假 [ nòng xū zuò jiǎ ]

解釋 虛假;不實;製造假的現象以欺騙別人。

出處 廖魯言《一九五九年農業戰線的任務》:「在執行生產計劃的全部過程中,也應該實事求是,力戒浮誇和弄虛作假。」

4虛情假意 [ xū qíng jiǎ yì ]

解釋 虛假的情意。指虛偽做作;假裝殷勤。

出處 明 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我也見出你那心來了,一味在我麵上虛情假意,到老還疼你那正經夫妻。」

5陽奉陰違 [ yáng fèng yīn wéi ]

解釋 陽:表麵;奉:奉行;遵守;陰:背後;暗裏;違:違背。表麵上遵從;暗地裏違背。

出處 明 範景文《革大戶行召募疏》:「如有日與胥徒比,而陽奉陰違,名去實存者,斷以白簡隨其後。」

6虛與委蛇 [ xū yǔ wēi yí ]

解釋 待人處事沒有真心誠意;隻在表麵敷衍應酬。虛:表麵的;委蛇:隨便應順;敷衍。

出處 先秦 莊周《莊子 應帝王》:「鄉吾示之以未始出吾宗,吾與之虛而委蛇。」

7口是心非 [ kǒu shì xīn fēi ]

解釋 心口不一致;口上說一套;心裏想一套。形容心口不一致。

出處 晉 葛洪《抱樸子 微旨》:「口是心非,背向異辭。」

8假仁假義 [ jiǎ rén jiǎ yì ]

解釋 假:虛假;仁:仁愛;義:道義。指假裝的仁義道德。

出處 宋 朱熹《朱子全書 曆代一 唐》:「漢高祖私意分數少,唐太宗一切假仁假義以行其私。」

9表裏不一 [ biǎo lǐ bù yī ]

解釋 表麵和內在不一樣。

出處 《逸周書 諡法解》:「行見中外曰愨。」

10兩麵三刀 [ liǎng miàn sān dāo ]

解釋 當麵一套、背後一套;用兩麵派手法。比喻居心不良。

出處 元 李行道《灰闌記》第二折:「我是這鄭州城裏第一個賢慧的,倒說我兩麵三刀,我搬調你甚的來。」

11爾虞我詐 [ ěr yú wǒ zhà ]

解釋 爾:你;虞:猜測。意思是我騙你;你騙我;互相欺騙。

出處 先秦 左丘明《左傳 宣公十五年》:「我無爾詐,爾無我虞。」

12外強中幹 [ wài qiáng zhōng gān ]

解釋 指外表好像很強大;實際上很虛弱。

出處 先秦 左丘明《左傳 僖公十五年》:「外強中幹,進退不可,周旋不能。」

13背信棄義 [ bèi xìn qì yì ]

解釋 背:違背。信:信用;棄:丟棄;義:道義。不講信用。不講道義也作「棄信忘義」。

出處 《北史 周紀下 高祖武帝》:「背惠怒鄰,棄信忘義。」

14虛張聲勢 [ xū zhāng shēng shì ]

解釋 假裝出強大的氣勢。虛:虛假;張:張揚。

出處 唐 韓愈《論淮西事宜狀》:「淄青、恒冀兩道,與蔡州氣類略同,今聞討伐元濟,人情必有救助之意,然皆暗弱,自保無暇,虛張聲勢,則必有之。」

15無以複加 [ wú yǐ fù jiā ]

解釋 複:再。再也不能超過。指程度達到了頂點。

出處 東漢 班固《漢書 王莽傳下》:「宜崇其製度,宣視海內,且令萬世之後無以複加也。」

16借刀殺人 [ jiè dāo shā rén ]

解釋 用別人的刀殺人。比喻自己不出麵;利用別人去害人。

出處 明 汪廷訥《三祝記 造陷》:「恩相明日奏仲淹為環慶路經略招討使,以平元昊,這所謂借刀殺人。」

17人麵獸心 [ rén miàn shòu xīn ]

解釋 空有人的外貌;品德卻像獸類。形容品德極壞。

出處 東漢 班固《漢書 匈奴傳讚》:「夷狄之人貪而好利,披發左衽,人麵獸心。」

18言不由衷 [ yán bù yóu zhōng ]

解釋 由:從;衷:內心。話不是從內心發出來的;即說的話不是出於真心實意;指心口不一。

出處 先秦 左丘明《左傳 隱公三年》: 信不由中,質無益也。楊伯峻注:「人言為信,中同衷。」

19故弄玄虛 [ gù nòng xuán xū ]

解釋 故意耍花招;欺騙人。玄虛:用來掩蓋真相;迷惑別人的欺騙手段。

出處 韓非《韓非子 解老》:「聖人觀其玄虛,用其周行,強字之曰道。」

20巧言令色 [ qiǎo yán lìng sè ]

解釋 令色:討好的表情。形容用花言巧語和諂媚的態度討好於人。

出處 《尚書 皋陶謨》:「何遷乎有苗,何畏乎巧言令色孔壬?」

21自欺欺人 [ zì qī qī rén ]

解釋 欺騙自己;也欺騙別人。用自己也不相信的去欺騙別人。形容別有用心或虛偽無力的欺騙行為。

出處 宋 朱熹《朱子語類》第18卷:「因說自欺欺人,曰:‘欺人亦是自欺,此又是自欺之甚者。’」

22趨炎附勢 [ qū yán fù shì ]

解釋 趨:趨向;迎合。炎:熱。奉承和依附有權有勢的人。

出處 宋 陳善《捫虱新話 趨炎附勢自古而然》:「蓋趨炎附勢,自古然矣。」

23見風使舵 [ jiàn fēng shǐ duò ]

解釋 看風向掌舵。比喻隨機應變看形勢辦事。

出處 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別事見風使帆,再作道理。」

24敷衍了事 [ fū yǎn liǎo shì ]

解釋 敷衍:將就應付;不認真。了:了結。將就應付地把事辦了。指做事不認真;缺乏責任心。

出處 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14回:「不但上憲跟前兄弟無以交代,就連著老哥們也不好看,好像我們敷衍了事,不肯出力似的。」

25津津有味 [ jīn jīn yǒu wèi ]

解釋 津:口液;唾液;津津:興趣濃厚的樣子。形容趣味很濃或很有滋味。

出處 明 朱之瑜《朱舜水集 答野節書之十七首》:「佳作愈讀愈覺津津有味,可見理勝之文,大勝他人詞致美好也。」

26居心不良 [ jū xīn bù liáng ]

解釋 居心:存心;良:善。存心不善。指內心存在著惡意或陰謀。

出處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言語》:「卿居心不淨,乃複強欲滓穢太清耶。」

27真心實意 [ zhēn xīn shí yì ]

解釋 心意真實誠懇;毫無虛假。形容沒有絲毫虛偽。

出處 元 無名氏《百花亭》第三折:「常言道:海深須見底,各辦著個真心實意。」

28拐彎抹角 [ guǎi wān mò jiǎo ]

解釋 彎彎曲曲;繞來繞去地走。比喻說話、做事不直接了當。

出處 元 秦簡夫《東堂老》:「轉彎抹角,可早來到李家門首。」

29指鹿為馬 [ zhǐ lù wéi mǎ ]

解釋 把鹿說成馬。比喻故意顛倒黑白。

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秦始皇本紀》:「二世笑曰:‘丞相誤邪?謂鹿為馬。’」

30掩耳盜鈴 [ yǎn ěr dào líng ]

解釋 掩:遮蓋;盜:偷。把耳朵捂住偷鈴鐺;以為自己聽不見;別人也不會聽見。比喻自欺欺人。

出處 戰國 呂不韋《呂氏春秋 自知》:「百姓有得鍾者,欲負而走,則鍾大不可負。以椎毀之,鍾況然有聲。恐人聞之而奪己也,遽掩其耳。」

31笑裏藏刀 [ xiào lǐ cáng dāo ]

解釋 形容對人外表和氣;內心卻十分陰險毒辣。藏:隱藏。

出處 《舊唐書 李義府傳》:「既處權要,欲人附己,微忤意者,輒加傾陷。故時人言其笑中有刀,又以其柔而害物,亦謂之‘李貓’。」

32巧舌如簧 [ qiǎo shé rú huáng ]

解釋 舌頭靈巧得像樂器裏發聲的簧片一樣。形容花言巧語;能說會道。

出處 《詩經 小雅 巧言》:「巧言如簧,顏之厚矣。」

33心口不一 [ xīn kǒu bù yī ]

解釋 心裏想的和嘴上說的不一樣。形容人的虛偽、詭詐。

出處 清 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82回:「我是這們個直性子,希罕就說希罕,不是這們心口不一的。」

34錯落不齊 [ cuò luò bù qí ]

解釋 形容極不整齊。

出處 葉聖陶《皮包》:「十多封來信……開口處錯落不齊,是隨手撕的。」

35假公濟私 [ jiǎ gōng jì sī ]

解釋 假:借;濟:補益;助。假借公家的名義來謀取個人利益。

出處 元 無名氏《陳州糶米》第一折:「他假公濟私,我怎肯和他幹罷了也嗬!」

36隻字不提 [ zhī zì bù tí ]

解釋 隻:一個。一個字也不談起。比喻有意不說。

出處 冰心《關於男人》:「至於兒女們的出生年月和名字,竟是隻字不提。」

37假手於人 [ jiǎ shǒu yú rén ]

解釋 假:借。借助別人的手來達到自己的目的。指憑借別人的力量辦事。

出處 晉 陳壽《三國誌 魏誌 龐淯傳》裴鬆之注引皇甫謐《烈女傳》:「今雖三弟早死,門戶泯絕,而娥親猶在,豈可假手於人哉!」

38強顏歡笑 [ qiǎng yán huān xiào ]

解釋 心裏不暢快,但臉上勉強裝出喜笑的樣子。

出處 清·蒲鬆齡《聊齋誌異·邵女》:「‘汝狡兔三窟,何歸為?’柴俯不對。女肘之,柴始強顏為笑。」

39堂而皇之 [ táng ér huáng zhī ]

解釋 形容公然毫不隱諱地(多含貶義)。

出處 魯迅《花邊文學 「莎士比亞」》:「末一句是客氣話,讚成施先生的其實並不少,要不然,能堂而皇之的在雜誌上發表嗎?」

40言行不一 [ yán xíng bù yī ]

解釋 說的和做的不一致。

出處 《逸周書 官人》:「言行不類相似,始終相悖。」

41言行相詭 [ yán xíng xiāng guǐ ]

解釋 詭:違反,違背。說的和做的相違背。指言行不一。

出處 《呂氏春秋·淫辭》:「言行相詭,不祥莫大焉。」

42臥不安席 [ wò bù ān xí ]

解釋 睡不安寧。形容心事、憂慮重重。

出處 《戰國策·楚策一》:「寡人臥不安席,食不甘味,心搖搖如懸旌,而無所終薄。」

43開誠相見 [ kāi chéng xiāng jiàn ]

解釋 開誠:敞開胸懷;顯示誠意。對人坦白直率;真誠相見。

出處 南朝 宋 範曄《後漢書 馬援傳》:「且開心見誠,無所隱伏,闊達多大節,略與高帝同。」

44諂笑脅肩 [ chǎn xiào xié jiān ]

解釋 討好地強裝笑臉,縮斂肩膀。形容阿諛逢迎的醜態。

出處 《初刻折案驚奇》卷十三:「那些人貪他是出錢施主,當麵隻是甜言蜜語,諂笑脅肩,賺他上手。」

45貓哭老鼠 [ māo kū lǎo shǔ ]

解釋 比喻假慈悲。

出處 《說唐》第62回:「如今又不知那裏殺來,又同牛鼻道人在此‘貓兒哭老鼠’,假慈悲。」

46因公假私 [ yīn gōng jiǎ sī ]

解釋 借公務謀取私利。

出處 南朝 宋 範曄《後漢書 李固傳》:「太尉李固,因公假私,依正行邪。」

47嘴甜心苦 [ zuǐ tián xīn kǔ ]

解釋 說話和善,居心不良。

出處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65回:「‘嘴甜心苦,兩麵三刀’,‘上頭一臉笑著,腳下就使絆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他都全占了。」

48巧語花言 [ qiǎo yǔ huā yán ]

解釋 同「花言巧語」。

出處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三本第二折:「‘張生是兄妹之禮,焉敢如此!’對人前巧語花言。」

49假癡不癲 [ jiǎ chī bù diān ]

解釋 癡:傻,呆。癲:瘋癲,癲狂。假裝呆傻,實際並不瘋癲。形容外表看似愚鈍,而心裏卻十分清醒。

出處 《三十六計》第二十七計:「當其機未發時,靜屯似癡;若假癲,則不但露機,且亂動而群疑;故假癡者勝,假癲者敗。」

50扇枕溫席 [ shān zhěn wēn xí ]

解釋 形容對父母十分孝敬。

出處 漢 劉珍《東觀漢記 黃香傳》:「冬無被褲而親極滋味,暑即扇床枕,寒即以身溫席。」

51噬臍莫及 [ shì qí mò jí ]

解釋 噬臍:用嘴咬肚臍。象咬自己肚臍似的,夠不著。比喻後悔也來不及。

出處 唐 高彥休《唐闕史 盧相國指揮鎮州事》:「一失其機,噬臍無及。」

52仁義道德 [ rén yì dào dé ]

解釋 泛指舊時鼓吹的道德規範。

出處 唐·韓愈《原道》:「後之人,其欲聞仁義道德之說,孰從而聽之。」

53不知紀極 [ bù zhī jì jí ]

解釋 紀極:終極,限度。原形容貪得無厭。亦表示極多。

出處 《後漢書·楊震傳》:「無厭之心,不知紀極。」

54假以辭色 [ jiǎ yǐ cí sè ]

解釋 指好言好語、和顏悅色地對待。

出處 明 歸有光《沈貞甫墓誌銘》:「貞甫為人伉厲,喜自修飾,介介自持,非其人未嚐假以辭色。」

55啖以甘言 [ dàn yǐ gān yán ]

解釋 啖:引誘;甘:甜。用甜言蜜語去引誘人。

出處 宋·陳亮《酌古論·孫權》:「啖以甘言,效其珍物,有求則從,惟恐少拂其意。」

56踏床齧鼻 [ tà chuáng niè bí ]

解釋 齧:咬。踏上床去咬自己的鼻子。形容強詞奪理,力圖狡辯。

出處 《笑林》:「甲曰:‘他踏床子就齧之。’」

57甘心首疾 [ gān xīn shǒu jí ]

解釋 甘心:情願,樂意;首:頭;疾:病,引申為痛。想得頭痛也心甘情願。形容男女之間相互思念的癡情。

出處 《詩經·衛風·伯兮》:「願言思伯,甘心首疾。」

58皮笑肉不笑 [ pí xiào ròu bù xiào ]

解釋 極其不自然地裝出一副笑臉。形容虛偽或心懷惡意的樣子。

出處 巴金《秋》十九:「王氏看見陳姨太的粉臉上皮笑肉不笑的神情,知道陳姨太在挖苦她。」

59風馬牛不相及 [ fēng mǎ niú bù xiāng jí ]

解釋 風:放逸;走失;及:到達;碰頭。指兩地相隔很遠;即使馬、牛走失;也不會跑到對方境內。另種說法:獸類雌雄相誘叫「風」;馬和牛不同類;不致相誘。比喻事物之間毫不相幹。

出處 先秦 左丘明《左傳 僖公四年》:「君處北海,寡人處南海,唯是風馬牛不相及也。」

60掛羊頭賣狗肉 [ guà yáng tóu mài gǒu ròu ]

解釋 比喻以好的名義做幌子,實際上名不副實或做壞事。

出處 宋 釋惟白《續傳燈錄》第31卷:「懸羊頭,賣狗肉,知它有甚憑據。」

61口惠而實不至 [ kǒu huì ér shí bù zhì ]

解釋 惠:給人以好處;至:到。隻在口頭上答應給別人好處;而實際的利益卻到不了別人身上。

出處 西漢 戴聖《禮記 表記》:「口惠而實不至,怨災及其身。」

©2024 hgcha.net 漢語查 郵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詞典、成語等漢語國學資料僅供參考,最終以新華字典、漢語詞典、成語詞典等書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