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漢語查 成語 形容十分鎮定的成語

形容十分鎮定的成語


1從容不迫 [ cóng róng bù pò ]

解釋 從容:不慌不忙;鎮靜;不迫:不急促。形容臨事不慌不忙;鎮定沉著。

出處 魏蘭《原序》:「當其臨事之時,從容不迫,顏色不變,尤非庸常之輩所能及。」

2不動聲色 [ bù dòng shēng sè ]

解釋 動:變動;聲:說話的聲音;色:臉色。內心活動絲毫沒有在語言和神情上流露出來。形容鎮靜、沉著。也作「聲色不動」、「不露聲色」。

出處 宋 歐陽修《相州晝錦堂記》:「垂紳正笏,不動聲色,而措天下於泰山之安,可謂社稷之臣矣。」

3若無其事 [ ruò wú qí shì ]

解釋  好像沒有那回事一樣。形容遇事沉著鎮定或不把事放在心上。

出處 《晚清文學叢鈔》:「雪岩若無其事,說不妨事,一麵教人拿名片去縣裏把人放了,一麵教把甥王爺請來商酌其事。」

4麵不改色 [ miàn bù gǎi sè ]

解釋 麵:顏麵;色:顏色。顏容不改變顏色。形容遇到危險時從容鎮靜;毫不畏懼的神態。

出處 元 秦簡夫《趙禮讓肥》第二折:「但凡拿住的人嗬,見了俺喪膽亡魂。今朝拿住這廝,麵不改色。」

5不慌不忙 [ bù huāng bù máng ]

解釋 不慌張;不忙亂。

出處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第25卷:「隻見翠翹不慌不忙地答道。」

6泰然處之 [ tài rán chǔ zhī ]

解釋 形容遇事鎮定自如。也指對事不放在心上;采取無所謂的態度。

出處 《續資治通鑒 元順帝至正十七年》:「而陛下乃泰然處之,若承平無事,此事安逸所以為根本之禍者也。」

7鎮定自若 [ zhèn dìng zì ruò ]

解釋 指麵對災難時冷靜的表現。

出處 王朔《過把癮就死》:「當時女主人公的厄運剛露萌芽,同看電影準備了手帕的女人們還都鎮定自若,她便搶先一步哭了。」

8處之泰然 [ chǔ zhī tài rán ]

解釋 處:處理;對待;之:代詞。泰:毫不在意很放心的樣子。形容處理事情不慌不忙;沉著鎮定。也指對事情無動於衷。也作「泰然處之」。

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雍也》:「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宋 朱熹注:「顏子之貧如此,而處之泰然,不以害其樂。」

9行若無事 [ xíng ruò wú shì ]

解釋 指人在緊急關頭;態度鎮靜;毫不慌亂。有時也指對壞人壞事聽之任之;滿不在乎。若:好像。

出處 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萬太尊說罷,行若無事。」

10從容自若 [ cóng róng zì ruò ]

解釋 沉著鎮靜,神態自若。

出處 張天民《創業》:「華程從容自若。」

11方寸不亂 [ fāng cùn bù luàn ]

解釋 方寸:指心。心緒不亂。形容人遇到特殊緊急的情況時能夠從容鎮定。

出處 唐·呂溫《淩煙閣勳臣讚·屈突蔣公通》:「……徇日,方寸不亂。」

12泰然自若 [ tài rán zì ruò ]

解釋 泰然:鎮靜的樣子;自若:跟平常一樣。形容碰上意外、嚴重或緊急的情況;能沉著鎮靜;不慌不忙。

出處 《金史 顏盞門都傳》:「有敵忽來,雖矢石至前,泰然自若。」

13穩如泰山 [ wěn rú tài shān ]

解釋 穩:穩固。穩固得像泰山一樣。形容極其穩固;不可動搖。

出處 東漢 班固《漢書 劉向傳》:「來勢不兩立,王氏與劉氏亦且不並立,如下有泰山之安,則上有累卵之危。」

14麵不改容 [ miàn bù gǎi róng ]

解釋 謂臉色不改變。形容遇到危難時,鎮定自若。

出處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23回:「吉平麵不改容,略無懼怯。」

15夷然自若 [ yí rán zì ruò ]

解釋 指神態鎮定,與平常一樣。

出處 《魏書 盧義僖傳》:「內外惶怖,義僖夷然自若。」

16臨危不懼 [ lín wēi bù jù ]

解釋 臨:碰到;麵臨;懼:害怕;畏懼。麵對危難;絲毫也不畏懼。

出處 《鄧析子 無厚》:「死生有命,貧富有時。怨夭折者,不知命也;怨貧賤者,不知時也。故臨難不懼。」

17滿不在乎 [ mǎn bù zài hū ]

解釋 滿:全;在乎:在意。完全不放在心上。形容不在意、無所謂的樣子。

出處 朱自清《執政府大屠殺記》:「區區一條生命,在他們眼裏,正和一根草,一堆馬糞一般,是滿不在乎的!」

18慢條斯理 [ màn tiáo sī lǐ ]

解釋 形容說話做事動作緩慢;不慌不忙。

出處 元 王實甫《西廂記》第三本第二折金聖歎批:「寫紅娘從張生邊來入閨中,慢條斯理,如不在意如在意。」

19胸有成竹 [ xiōng yǒu chéng zhú ]

解釋 原指畫竹子在動筆之前腦子裏先有竹子的完整形象。現比喻做事情動手之前心裏已有主意;有打算或有把握。成:完全的。

出處 宋 蘇軾《文與可畫筼簹穀偃竹記》:「故畫竹,必先得成竹於胸中。」

20心平氣和 [ xīn píng qì hé ]

解釋 心情平靜;態度溫和。指不急躁;不生氣。

出處 宋 程頤《明道先生行狀》:「先生每與論事,心平氣和。」

21漠不關心 [ mò bù guān xīn ]

解釋 漠:冷淡;冷漠。對人對事感情冷漠;淡然處之;不放在心上。

出處 明 朱之瑜《與岡騎昌純書二首》:「至於一身之榮瘁,祿食之厚薄,則漠不關心,故惟以得行其道為悅。」

22有條不紊 [ yǒu tiáo bù wěn ]

解釋 紊:亂。有條理;不紊亂。

出處 【出處】《尚書 盤庚上》:「若網在綱,有條而不紊。」

23寵辱不驚 [ chǒng rǔ bù jīng ]

解釋 寵:寵愛;辱:羞辱。對受寵或受辱都不感到驚訝;即把得失置之度外。也作「不驚寵辱」。

出處 《新唐書 盧承慶傳》:「承慶嘉之曰:‘寵辱不驚,考中上。’其能著人善類此。」

24聽之任之 [ tīng zhī rèn zhī ]

解釋 任憑事物存在發展而不去過問。聽:聽憑;之:文言代詞;代人或事物。

出處 毛澤東《反對自由主義》:「見損害群眾利益的行為不憤恨,不勸告,不製止,不解釋,聽之任之,這是第八種。」

25按部就班 [ àn bù jiù bān ]

解釋 按:按照;部:類別;班:次序。原意是指按照文章分段布局的需要;而安排好層次;選擇、組織好詞句。後來表示按照一定的條理、步驟做事。

出處 西晉 陸機《文賦》:「觀古今於須臾,撫四海於一瞬。然後選義按部,考辭就班。」

26羽扇綸巾 [ yǔ shàn guān jīn ]

解釋 拿著羽毛扇子,戴著青絲綬的頭巾。形容態度從容。

出處 宋 蘇軾《念奴嬌 赤壁懷古》詞:「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

27應付裕如 [ yìng fù yù rú ]

解釋 應付:對付,處置。裕如:按自己的心願做事。從容對付,毫不費勁。

出處 周而複《白求恩大夫》:「他跟隨白大夫將近一年的時間,見習過上千次的大小手術,許多許多大手術他都應付裕如,很有經驗了。」

28神色自若 [ shén sè zì ruò ]

解釋 形容在異常情況下態度鎮定;神情不變。

出處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雅量》:「初見謝失儀,而神色自若,坐上賓客相貶笑。」

29從容自如 [ cóng róng zì rú ]

解釋 不慌不忙,得心應手。

出處 吳伯簫《記一輛紡車》:「熟練的紡手趁著一線燈光或者朦朧的月色也能搖車,抽線,上線,一切做得從容自如。」

30不以為意 [ bù yǐ wéi yì ]

解釋 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對人、對事抱輕視態度。

出處 北魏 楊衒之《洛陽伽藍記 秦太上君寺》:「臨淄官徒有在京邑,聞懷磚慕勢,鹹共恥之,唯崔孝忠一人不以為意。」

31舉止自若 [ jǔ zhǐ zì ruò ]

解釋 自若:象原來的樣子。舉動不失常態。形容臨事鎮定,舉動不失常態。

出處 《資治通鑒 唐高祖武德六年》:「孝恭將發,與諸將宴集,命取水,忽變為血,在坐皆失色,孝恭舉止自若。」

32舉棋若定 [ jǔ qí ruò dìng ]

解釋 下棋子好像有預斷。比喻行事沉著果斷。

出處 朱德《十月戰景》詩:「戰事從來似弈棋,舉棋若定自無悲。」

33神色不動 [ shén sè bù dòng ]

解釋 神色:神情麵容。遇到意外或緊張的情勢,能鎮靜對待,表情不變。

出處 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靈》卷十:「和尚當時被節度使拋向水中,神色不動,如今何得恁麼地?」

34坦然自若 [ tǎn rán zì ruò ]

解釋 態度安詳,一如常態。

出處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二十二回:「寶釵原不妄言輕動,便此時亦是坦然自若。」?

35毫不在意 [ háo bù zài yì ]

解釋 絲毫不在乎或不介意。

出處 清·錢彩《說嶽全傳》第一回:「我佛原是個大慈大悲之主,毫不在意。」

36壞人壞事 [ huài rén huài shì ]

解釋 有害於社會的人或事。

出處 毛澤東《反對官僚主義、命令主義和違法亂紀》:「不了解縣區鄉三級幹部中存在著許多命令主義和違法亂紀的壞人壞事。」

37毫不在乎 [ háo bù zài hū ]

解釋 毫:絲毫,形容細小;在乎:在意。形容絲毫不在意、無所謂的樣子。

出處 路遙《平凡的世界》第四卷第47章:「但仍然毫不在乎地開著車來到這偏僻山莊,給生活於困境的孤兒寡母送這送那,關懷備至……」

38神色不驚 [ shén sè bù jīng ]

解釋 神色:神情。神情顯得沒有受到驚動而十分鎮定。

出處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靈》卷十:「和尚當時被節度使拋向水中,神色不動,如今何得恁麼地?」

39神態自若 [ shén tài zì ruò ]

解釋 神態:神情態度;自若:不拘束,不變常態。精神態度自如

出處 高陽《胡雪岩全傳·平步青雲》下冊:「所以並不覺得失望,神態自若地問道:‘你們杭州的房子是怎樣的格局?’」

40意氣自如 [ yì qì zì rú ]

解釋 比喻遇事神態自然,十分鎮靜。同「意氣自若」。

出處 《史記 李將軍列傳》:「會日暮,吏士皆無人色,而廣意氣自如,益治軍。」

41言笑自若 [ yán xiào zì ruò ]

解釋 談笑如常,十分鎮定。

出處 《三國誌·蜀誌·關羽傳》:「時羽適請諸將飲食相對,臂血流離,盈於盤器,而羽割灸引酒,言笑自若。」宋·歐陽修《瀧岡阡表》:「其後修貶夷陵,太夫人言笑自若。」

42故作鎮靜 [ gù zuò zhèn jìng ]

解釋 指故意裝做心情安定。

出處 周克芹《許茂和他的女兒們》第六章:「小齊自知不妙,卻故作鎮定:‘怎麼,我說的不合適麼?’」

43意氣自若 [ yì qì zì ruò ]

解釋 自若:不改常態,還像原來的樣子。神情自然如常。比喻遇事神態自然,十分鎮靜。亦作「意氣自如」。

出處 《漢書·李廣傳》:「廣為匈奴所敗,吏士皆無人色,廣意氣自若。」

44如無其事 [ rú wú qí shì ]

解釋 象沒有那回事一樣。形容遇事沉著鎮定或不把事情放在心上。

出處 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十八回:「統領聽不見,莊大老爺也聽不見,就作為如無其事,不去提他了。」

45輕裘緩帶 [ qīng qiú huǎn dài ]

解釋 輕暖的皮袍,寬鬆的腰帶。形容從容閑適。

出處 《晉書 羊祜傳》:「在軍常輕裘緩帶,身不被甲,鈴閣之下,侍衛者不過十數人。」

46輕裘緩轡 [ qīng qiú huǎn pèi ]

解釋 猶言輕裘緩帶。

出處 明·郭貞順《上俞將軍》:「輕裘緩轡踏地來,不減襄陽晉羊祜。」

47雍容雅步 [ yōng róng yǎ bù ]

解釋 謂神態從容,舉止斯文。

出處 《魏書·世祖紀》:「古之君子,養誌衡門,德成業就,才為世使。或雍榮雅步,三命而後至;或棲棲遑遑,負鼎而自達。」

48退如山移 [ tuì rú shān yí ]

解釋 退卻時象一座山在移動。比喻遇到變故,沉著鎮靜。

出處 《吳子·應變》:「守以強弩,退如山移。」

49雍容不迫 [ yōng róng bù pò ]

解釋 形容態度大方,從容不迫。

出處 《元史 劉敏中傳》:「敏中平生,身不懷幣,口不論錢,義不苟進,進必有所匡救,援據今古,雍容不迫。」

50矯情鎮物 [ jiǎo qíng zhèn wù ]

解釋 比喻故作鎮靜,使人無法猜度。

出處 《晉書 謝安傳》:「既罷,還內,過戶限,心喜甚,不覺屐齒之折。其矯情鎮物如此。」

51穩坐釣魚船 [ wěn zuò diào yú chuán ]

解釋 比喻不管發生什麼變化,仍然沉著鎮靜。

出處 俗諺:「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台。」

©2024 hgcha.net 漢語查 郵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詞典、成語等漢語國學資料僅供參考,最終以新華字典、漢語詞典、成語詞典等書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