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漢語查 成語 形容懂得取舍的成語

形容懂得取舍的成語


1舍本逐末 [ shě běn zhú mò ]

解釋 拋棄根本的;而在小事上下功夫。

出處 戰國 呂不韋《呂氏春秋 上農》:「民舍本而事末則不令,不令則不可以守,不可以戰。民舍本而事末則其產約,其產約則輕遷徙,輕遷徙則國家有患,皆有遠誌,無有居心。」

2舍生取義 [ shě shēng qǔ yì ]

解釋 為了正義而犧牲生命。舍生:舍棄生命。

出處 先秦 孟軻《孟子 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3買櫝還珠 [ mǎi dú huán zhū ]

解釋 櫝:木匣;珠:珍珠。買下了盛珍珠的盒子;卻退還了匣子裏的珍珠。比喻沒有眼光;取舍不當。

出處 戰國 韓 韓非《韓非子 外儲說左上》:「楚人有賣其珠於鄭者,為木蘭之櫃,薰以桂椒,綴以珠玉,飾以玫瑰,輯以羽翠,鄭人買其櫝而還其珠。」

4還珠買櫝 [ hái zhū mǎi dú ]

解釋 同「買櫝還珠」。

出處 清·蔣士銓《臨川夢·送尉》:「篇成各自觀,笑還珠買櫝、胠篋探丸,英雄欺世,久之畢竟難瞞。」

5因小失大 [ yīn xiǎo shī dà ]

解釋 因貪圖小的利益而失去大的利益。

出處 漢 劉晝《新論》:「滅國亡身為天下笑,以貪小利失其大利也。」

6本末倒置 [ běn mò dào zhì ]

解釋 本:樹根;比喻事物的根本;末:樹梢;比喻事物的枝節;置:放置。形容把主要的和次要的;重要的和不重要的;本質的和非本質的弄顛倒了。

出處 金 無名氏《綏德州新學記》:「而牧之者當奉教化宣之於民……然非知治之番,則亦未嚐不本末倒置。」

7輕重倒置 [ qīng zhòng dào zhì ]

解釋 置:放;擺。把重要的和次要的擺顛倒了。

出處 宋 劉安世《盡言集》:「輕重倒置,有害政體。」

8權衡利弊 [ quán héng lì bì ]

解釋 權:稱砣。衡:稱杆。權衡:比較,衡量。比較一下哪一個有利哪一個有害。

出處 鄧小平《貴州新區工作的策略》:「在處理雜色武裝問題時,要依據不同對象,權衡利弊,審慎處理。」

9主次不分 [ zhǔ cì bù fēn ]

解釋 指人辦事不能分辨主要的和次要的。

10難割難分 [ nán gē nán fēn ]

解釋 形容關係密切,感情融洽,難以取舍。

出處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102回:「次日,探春將要起身,又來辭寶玉。寶玉自然難割難分。」

11剖腹藏珠 [ pōu fù cáng zhū ]

解釋 破開肚子藏入珍珠。比喻自秘或惜物過甚。

出處 宋 司馬光《資治通鑒 唐太宗貞觀元年》:「吾聞西域賈胡得美珠,剖身以藏之,有諸?」

12舍短取長 [ shě duǎn qǔ cháng ]

解釋 短:短處,缺點;長:長處,優點。不計較別人缺點,取其長處,予以錄用。

出處 《漢書·藝文誌》:「若能修六藝之術,而觀此九家之言,舍短取長,則可以通萬方之略矣。」

13去就之際 [ qù jiù zhī jì ]

解釋 就:接近。指進退的分寸。

出處 南朝·梁·丘遲《與陳伯之書》:「尋君去就之際非有他故,直以不能內審諸己,外受流言,以至於此。」

14魚與熊掌 [ yú yǔ xióng zhǎng ]

解釋 語本《孟子·告子上》:「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比喻俱為所欲,難於取舍之物。

出處 語本《孟子·告子上》:「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

15王貢彈冠 [ wáng gòng dàn guān ]

解釋 王:漢代王吉字子陽。貢:即貢禹。彈冠:拂去冠上的塵埃,喻將出來作官。比喻好朋友進退相隨,取舍一致。也指一人得官,同類相慶。亦作「王陽在位,貢公彈冠」。

出處 東漢·班固《漢書·蕭育傳》:「少與陣鹹,朱博為友,著聞當世,往者有王陽、貢公,故長安語曰‘蕭、朱結綬,王、貢彈冠’,言其相薦達也。」

16貢禹彈冠 [ gòng yǔ tán guān ]

解釋 比喻樂意輔佐誌向相同的人。

出處 東漢 班固《漢書 王吉傳》:「吉與貢禹為友,世稱‘王陽在位,貢公彈冠’。言其取舍同也。」

17去就之分 [ qù jiù zhī fēn ]

解釋 去就;進退或取舍。分:分寸。引申為應持的態度。比喻進取、取舍的分寸。亦作「去就之際」。

出處 西漢·司馬遷《報任安書》:「仆雖怯懦,欲苟活,亦頗識去就之分矣。」

©2024 hgcha.net 漢語查 郵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詞典、成語等漢語國學資料僅供參考,最終以新華字典、漢語詞典、成語詞典等書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