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漢語查 成語 形容舍不得離開的成語

形容舍不得離開的成語


1樂不思蜀 [ lè bù sī shǔ ]

解釋 蜀:指三國時蜀國。蜀後主劉禪投降司馬昭後;被安置在洛陽仍過荒淫生活;快樂得不想回國。比喻樂而忘返或樂而忘本。

出處 晉 習鑿齒《漢晉春秋》:「王問禪曰:‘頗思蜀否?’禪曰:‘此間樂,不思蜀。’」

2鍥而不舍 [ qiè ér bù shě ]

解釋 鍥:雕刻;舍:停止。不停地雕刻。比喻做事或學習有恒心。

出處 先秦 荀況《荀子 勸學》:「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3戀戀不舍 [ liàn liàn bù shě ]

解釋 戀戀:留戀;舍:放下、離開。形容很留戀;不舍得離開。也作「戀戀難舍」。

出處 宋 王明清《揮塵後錄》第六卷:「促膝劇談,戀戀不忍舍。」

4難舍難分 [ nán shě nán fēn ]

解釋 形容關係密切,感情融洽,難以取舍。

出處 老舍《老張的哲學》:「這樣難舍難分的灑淚而別。」

5依依不舍 [ yī yī bù shě ]

解釋 依依:戀慕的樣子;舍:放開。形容對人或地方十分留戀;不忍離去。

出處 明 馮夢龍《警世通言 蘇知縣羅衫再合》:「次早,老婆婆起身,又留吃了早飯,臨去時依依不舍,在破箱子內取出一件不曾開折的羅衫出來相贈。」

6生離死別 [ shēng lí sǐ bié ]

解釋 活人之間的分離就像與死者永別一樣。形容很難再見麵或永遠分別。

出處 《陳書 徐陵傳》:「況吾生離死別,多曆暄寒,孀室嬰兒,何可言念。」

7愛不釋手 [ ài bù shì shǒu ]

解釋 釋:放開。喜愛到不肯放手。

出處 清 孫道乾《小螺庵病榻憶語》:「小暑日,王叔眉學博自武林歸,以娛園主人畫團扇相贈……兒起坐桃笙上,愛不釋手。」

8流連忘返 [ liú lián wàng fǎn ]

解釋 流連:留戀;舍不得離開。返:回;歸。指沉迷於遊樂而忘歸。後常形容對美好景致或事物的留戀。

出處 先秦 孟軻《孟子 梁惠王下》:「從流下而忘返謂之流,從流上而忘返謂之連,從獸無厭謂之茺,樂酒無厭謂之亡。」

9依依惜別 [ yī yī xī bié ]

解釋 依依:留戀且不忍分離的樣子;惜別:舍不得分別。形容十分留戀;舍不得分開。

出處 宋 陸遊《舟中對月》:「百壺載酒遊淩雲,醉中揮袖別故人,依依向我不忍別,誰似峨嵋半輪月。」

10不吝珠玉 [ bù lìn zhū yù ]

解釋 吝:舍不得。不要舍不得好的東西。懇切希望別人給予指教的謙詞。

出處 明 淩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九卷:「恰好聽得樹上黃鶯巧囀,就對拜住道:‘老夫再欲求教,將《滿江紅》調賦「鶯」一首,望不吝珠玉,意下如何?’」

11難分難舍 [ nán fēn nán shě ]

解釋 舍:放下;分:分離、分別。形容感情很好;不忍分離。

出處 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難舍難分,所以一直就在船上打了‘水公館’。」

12留戀不舍 [ liú liàn bù shě ]

解釋 依戀著不願去。形容依依惜別的情貌。

出處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二十八回:「玄德曰:‘吾初見子龍,便有留戀不舍之情。今幸得相遇!’」

13流連忘反 [ liú lián wàng fǎn ]

解釋 留戀不舍,忘記返回。

出處 明 許仲琳《封神演義》第95回:「人君之宴樂有常,未聞流連忘反。」

14樂而忘返 [ lè ér wàng fǎn ]

解釋 返:回還。快樂得忘了回去。形容沉迷於某種場合;舍不得離開。

出處 《晉書 符堅載記上》:「堅嚐如鄴,狩於西山,旬餘,樂而忘返。」

15不吝指教 [ bù lìn zhǐ jiào ]

解釋 吝:吝惜;舍不得。不要吝惜指示教導。也作「不吝賜教」。

出處 毛澤東《蘇聯利益和人類利益一致》:「我現在提出我對上述各問題的一些基本觀點,是否有當,希望讀者不吝指教。」

16戀戀難舍 [ liàn liàn nán shě ]

解釋 見「戀戀不舍」。

出處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十五回:「子牙戀戀難舍,有兩極仙翁上前言曰:‘子牙!機會難逢,時不可失;況天數已定,自難逃躲。你雖是下山,待你功成之時,自有上山之日。’」

17念念不舍 [ niàn niàn bù shě ]

解釋 念念:一遍遍地思念。時刻思念,永不忘記。

出處 梁啟超《節本明儒學案·忠憲高景逸先生攀龍》:「立坐食息,念念不舍。」

18眷眷之心 [ juàn juàn zhī xīn ]

解釋 眷眷:愛戀。依戀不舍之心。

出處 漢 荀悅《漢紀 文帝紀下》:「既定漢室,建立明主,眷眷之心,豈有異哉。」

19楊柳依依 [ yáng liǔ yī yī ]

解釋 楊柳:古詩文中楊柳通用,泛指柳樹。依依:輕柔的樣子。古人送行,折柳相贈,表示依依惜別。比喻依依不舍的惜別之情。

20留連不舍 [ liú lián bù shě ]

解釋 依戀著不願去。形容依依惜別的情貌。同「留戀不舍」。

出處 明 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九十二回:「楊大郎見他愛這粉頭,留連不舍。」

21遲遲吾行 [ chí chí wú xíng ]

解釋 遲遲:慢慢地。原指慢慢考慮考慮再走。形容戀戀不舍地離開。

22迷戀骸骨 [ mí liàn hài gǔ ]

解釋 迷戀:過度愛好而難以舍棄;骸骨:屍骨。迷戀著屍骨。比喻舍不得丟棄陳舊腐朽的事物。

出處 梁實秋《舊》:「最可怕的是,倡言守舊,其實隻是迷戀骸骨;唯新是騖,其實隻是摭拾皮毛,那就是新舊之間兩具失之了。」

23出內之吝 [ chū nèi zhī lìn ]

解釋 見「出納之吝」。

24河梁之誼 [ hé liáng zhī yì ]

解釋 河梁:橋,指送別之地。指送別時依依不舍的情誼。

出處 漢·李陵《與蘇武》:「攜手上河梁,遊子暮何之?徘徊蹊路側,悢悢不得辭。……行人難久留,各言長相思。」

25強聒不舍 [ qiǎng guō bù shě ]

解釋 聒:聲音吵鬧;舍:舍棄。形容別人不願意聽,還絮絮叨叨說個不停。

出處 先秦 莊周《莊子 天下》:「上說下教,雖天下不取,強聒而不舍者也。」

26一刀兩斷 [ yī dāo liǎng duàn ]

解釋 比喻堅決斷絕一切關係。

出處 唐 寒山《詩三百三首》:「男兒大丈夫,一刀兩斷截;人麵禽獸心,造作何時歇!」

27夜以繼日 [ yè yǐ jì rì ]

解釋 以:用;拿;繼:繼續連接。用晚上的時間接上白天。形容日夜不停地工作。

出處 先秦 孟軻《孟子 離婁下》:「仰而思之,夜以繼日。」

28勢均力敵 [ shì jūn lì dí ]

解釋 敵:相當。雙方力量相等。

出處 晉 袁宏《後漢紀 獻帝紀》:「無他遠略,又勢均力敵,內難必作,吾乘其弊,事可圖也。」

29千言萬語 [ qiān yán wàn yǔ ]

解釋 千句話萬句話;形容話很多。

出處 《鶡冠子 世兵》:「千言萬語,卒賞謂何?」

30大模大樣 [ dà mó dà yàng ]

解釋 ①形容架子很大;旁若無人的樣子。②形容裝模作樣。擺出毫無拘束的樣子。

出處 明 徐霖《繡襦記》:「這廝大模大樣,公然慢我的。」

31揚長而去 [ yáng cháng ér qù ]

解釋 揚長:大模大樣的樣子。丟下別人;大模大樣地離去。也作「徉長而去」。

出處 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說罷,深深一揖,揚長而去。」

32圖謀不軌 [ tú móu bù guǐ ]

解釋 謀劃超出常規或法度的事。圖:謀;圖謀:暗中謀劃;軌:法度;準則。

出處 晉 陳壽《三國誌 王彬傳》:「因勃然數敦曰:‘兄抗旌犯順,殺戮忠良。圖謀不軌,禍及門戶。」

33因小失大 [ yīn xiǎo shī dà ]

解釋 因貪圖小的利益而失去大的利益。

出處 漢 劉晝《新論》:「滅國亡身為天下笑,以貪小利失其大利也。」

34念念不忘 [ niàn niàn bù wàng ]

解釋 念念:一遍遍地思念。時刻思念;永不忘記。

出處 宋 朱熹《朱子全書 論語》:「其言於忠信篤敬,念念不忘。」

35睹物思人 [ dǔ wù sī rén ]

解釋 睹:看見。看到離去的人或死者留下的東西;就聯想或懷念起這個人。常用於對死者的追思。

出處 唐 斐鉶《傳奇 顏濬》:「貴妃贈避塵犀簪一枚,曰:‘異日睹物思人。’」

36纏綿悱惻 [ chán mián fěi cè ]

解釋 纏綿:情感縈繞而不能解脫;悱惻:悲苦。形容心情悲苦;無法排遣。後也指詩文情調淒愴而婉轉。也作「悱惻纏綿」。

出處 晉 潘嶽《寡婦賦》:「思纏綿以瞀亂兮,心摧傷以愴惻。」

37絮絮叨叨 [ xù xù dāo dāo ]

解釋 形容說話羅嗦,嘮叨。

出處 明 湯顯祖《紫簫記 勝遊》:「自成了人後,夜裏和李郎絮叨叨到四五更鼓,番來覆去,那裏睡來?」

38寸步不離 [ cùn bù bù lí ]

解釋 寸步:極短的距離。一步也不離開。①形容兩個人總是在一起;感情很融洽。②指距離很近;不離前後左右。

出處 南朝 梁 任昉《述異記》:「夫妻相重,寸步不相離。」

39買櫝還珠 [ mǎi dú huán zhū ]

解釋 櫝:木匣;珠:珍珠。買下了盛珍珠的盒子;卻退還了匣子裏的珍珠。比喻沒有眼光;取舍不當。

出處 戰國 韓 韓非《韓非子 外儲說左上》:「楚人有賣其珠於鄭者,為木蘭之櫃,薰以桂椒,綴以珠玉,飾以玫瑰,輯以羽翠,鄭人買其櫝而還其珠。」

40欲罷不能 [ yù bà bù néng ]

解釋 罷:停;歇。想停止卻又收不住。指因各種原因(包括迫於形勢)無法中止。

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子罕》:「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

41難分難解 [ nán fēn nán jiě ]

解釋 指雙方爭吵、鬥爭、比賽等相持不下,難以分開。有時也形容雙方關係十分親密,分不開。

出處 明 淩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29卷:「為些風情事,做了出來,正在難分難解之際,忽然登第。」

42貪生怕死 [ tān shēng pà sǐ ]

解釋 貪:貪戀。貪圖生存;懼害死亡。形容為了活命而失去正義的原則。

出處 東漢 班固《漢書 文三王傳》:「今立自知賊殺中郎曹將,冬日迫促,貪生畏死,即詐僵仆陽病,徼幸得逾於須臾。」

43緊追不舍 [ jǐn zhuī bù shě ]

解釋 使差距接近,勢均力敵。

出處 劉斯奮《白門柳·夕陽芳草》第二章:「他們七嘴八舌地說,緊追不舍。」

44惺惺相惜 [ xīng xīng xiāng xī ]

解釋 性格、誌趣、境遇相同的人互相愛護、同情、支持。

出處 元 王實甫《西廂記》:「他若是共小生,廝覷定,隔牆兒酬和到天明,方信道惺惺的自古惜惺惺。」

45畏縮不前 [ wèi suō bù qián ]

解釋 畏懼退縮,不敢前進。

出處 宋 魏泰《東軒筆錄》第七卷:「唐子方始彈張堯佐,與諫官皆上疏。及彈文公,,則吳奎畏縮不前,當時謂拽動陣腳。」

46迷途知返 [ mí tú zhī fǎn ]

解釋 迷途:迷失道路;返:回來。迷失了道路;知道後改到正路上來。比喻犯了錯誤後;知道改正。

出處 晉 陳壽《三國誌 魏誌 袁術傳》:「以身試禍,豈不痛哉!若迷而知返,尚可以免。」

47刺刺不休 [ cì cì bù xiū ]

解釋 刺刺:多話的樣子。形容說話嘮叨,沒完沒了。

出處 唐 韓愈《送殷員外序》:「出門惘惘,有離別可憐之色。持被入直三省,丁寧顧婢子,語刺刺不休。」

48窮追不舍 [ qióng zhuī bù shě ]

解釋 勇敢地追趕不放鬆。

出處 林海音《婚姻的故事》:「但是如果她是一個普通人家的女兒,我一定窮追不舍。」

49不舍晝夜 [ bù shě zhòu yè ]

解釋 舍:放棄。不分白天和黑夜。比喻夜以繼日。

出處 春秋 孔子《論語 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50迷而知反 [ mí ér zhī fǎn ]

解釋 迷路後知道回來。比喻有了過失能夠改正。

出處 晉 陳壽《三國誌 魏誌 袁術傳》:「若迷而知反,尚可以免。」

51怕死貪生 [ pà sǐ tān shēng ]

解釋 同「貪生怕死」。

出處 《漢書·文三王傳》:「今立自知賊殺中郎曹將,冬月迫促,貪生畏死,即詐僵仆陽(佯)病,徼幸得逾於須臾。」

52山回路轉 [ shān huí lù zhuǎn ]

解釋 形容山勢環繞,山路曲折。

出處 唐·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詩:「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53忍痛割愛 [ rěn tòng gē ài ]

解釋 割愛:放棄心愛的東西。指不是出自本意忍痛地放棄心愛的東西。

出處 王朔《我是你爸爸》:「愛情嘛,不管早晚,不分先後,我忍痛割愛。」

54難舍難離 [ nán shě nán lí ]

解釋 形容相互感情很深,不忍分離。

出處 李英儒《野火春風鬥古城》第一章:「娘兒兩個難舍難離地依偎著走出門口,沿著村旁小道朝西南走。」

55纏綿繾綣 [ chán mián qiǎn quǎn ]

解釋 纏綿:心緒鬱結;繾綣:難舍難分。形容感情深厚,難舍難分。

出處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93回:「以後對飲對唱,纏綿繾綣。」

56留連忘返 [ liú lián wàng fǎn ]

解釋 指喜歡一個地方或環境或伴隨情況而延緩啟程,舍不得離去。

出處 《南史·劉紆傳》:「每遊山澤,輒留連忘返。」

57讀不舍手 [ dú bù shě shǒu ]

解釋 舍:舍得,願意。讀書讀到有興趣時舍不得放下。

出處 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參寥》:「愛其詩,讀不舍手;屬其談,挽不聽去。」

58死別生離 [ sǐ bié shēng lí ]

解釋 永久的離別或難期再見的離別。

出處 元·柯丹丘《荊釵記·見母》:「死別生離辭故裏,經曆盡萬種孤棲。」

59出納之吝 [ chū nà zhī lìn ]

解釋 亦作「出內之吝」。舍不得拿出去,出手小氣。

出處 《論語·堯白》:「子曰:‘不教而殺謂之虐;不戒視成謂之暴;慢令致期謂之賊;猶之與人也,出內之吝謂之有司。’」

60伯勞飛燕 [ bó láo fēi yàn ]

解釋 借指離別的親人或朋友。

出處 《玉台新詠 古詞〈東飛伯勞歌〉》:「東飛伯勞西飛燕,黃姑織女時相見。」

61書不釋手 [ shū bù shì shǒu ]

解釋 手裏的書舍不得放下。形容勤學或看書入迷。

出處 《北史·牛弘傳》:「[牛弘]性寬厚,篤誌於學,雖職務繁雜,書不釋手。」

62綈袍戀戀 [ tí páo liàn liàn ]

解釋 綈袍:粗絲絹袍子;戀戀:留戀。指不忘舊情。

出處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誌》第97回:「汝所以不得死者,以綈袍戀戀,尚有故人之情。」

63三疊陽關 [ sān dié yáng guān ]

解釋 即《陽關三疊》。琴曲。琴譜以唐王維《送元二使安西》詩為主要歌詞,並引申詩意,增添詞句,抒寫離別之情。因全曲分三段,原詩反複三次,故稱「三疊」。後泛指送別的曲調。

出處 宋 周邦彥《蘇幕遮》詞:「《三疊陽關》聲漸杳。斷雨殘雲,隻怕巫山曉。」

64流溺忘反 [ liú nì wàng fǎn ]

解釋 猶言流連忘反。

出處 《宋書·傅亮傳》:「流溺忘反,而以身輕於物也。」

65離情別緒 [ lí qíng bié xù ]

解釋 分離前後惜別、相思的愁苦情緒。

出處 宋 柳永《晝夜樂》:「何期小會幽歡,變作離情別緒。」

66還珠買櫝 [ hái zhū mǎi dú ]

解釋 同「買櫝還珠」。

出處 清·蔣士銓《臨川夢·送尉》:「篇成各自觀,笑還珠買櫝、胠篋探丸,英雄欺世,久之畢竟難瞞。」

67目斷魂消 [ mù duàn hún xiāo ]

解釋 因望不到而內心傷悲。形容離別的悲傷愁苦。

出處 明·無名氏《精忠記·辭母》:「隻今別去,山長水遙,意匆匆遠離膝下,目斷魂消。」

68惜指失掌 [ xī zhǐ shī zhǎng ]

解釋 惜:吝惜。因舍不得一個指頭而失掉一個手掌。比喻因小失大。

出處 《南史 阮佃夫傳》:「佃夫拂衣出戶,曰:‘惜指失掌邪?’」

69別鶴孤鸞 [ bié hè gū luán ]

解釋 別:離別;鸞:鳳凰一類的鳥。離別的鶴,孤單的鸞。比喻遠離的夫妻。

出處 晉 陶潛《擬古》詩之五:「知我故來意,取琴為我彈。上弦驚別鶴,下弦操孤鸞。」

70違鄉負俗 [ wéi xiāng fù sú ]

解釋 離別家鄉,違背世俗。

出處 南朝·陳·徐陵《勸進梁元帝表》:「昔蘇季、張儀違鄉負俗,尚複招三方以事趙,請六國以尊秦。」

71雨恨雲愁 [ yǔ hèn yún chóu ]

解釋 ①感覺上以為可以惹人愁怨的雲和雨。②喻男女間離別之情。

出處 宋·王禹偁《點絳唇·感興》詞:「雨恨雲愁,江南依舊稱佳麗。水村漁市,一縷孤煙細。」宋·柳永《曲玉管》詞:「暗想當初,有多少、幽歡佳會,忌知聚散難期,翻成雨恨雲愁。」

72社燕秋鴻 [ shè yàn qiū hóng ]

解釋 燕子和大雁都是候鳥,但在同一季節裏飛的方向不同。比喻剛見麵又離別。

73晝夜不舍 [ zhòu yè bù shě ]

解釋 晝:白天;舍:止。白天晚上都不停。形容勤奮地學習或工作,到了夜以繼日、晝夜不停的地步。

出處 春秋·魯·孔丘《論語·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74雙鳧一雁 [ shuāng fú yī yàn ]

解釋 漢蘇武出使匈奴被羈,歸國時留別李陵的詩中有「雙鳧俱北飛,一雁獨南翔」之句。後以「雙鳧一雁」為感傷離別之詞。

75雲愁雨怨 [ yún chóu yǔ yuàn ]

解釋 喻指離情別愁。

出處 宋·孫光憲《何滿子》詞:「歌袖半遮眉黛慘,淚珠旋滴衣襟。惆悵雲愁雨怨,斷魂何處相尋。」

76愛別離苦 [ ài bié lí kǔ ]

解釋 佛家語,指親愛的人離別的痛苦。

出處 《瑜伽師地論》第61卷:「何雲何愛別離苦?當知此苦,亦由五相。」

77東勞西燕 [ dōng láo xī yàn ]

解釋 勞:伯勞。比喻情侶、朋友離別。

出處 南宋 郭茂倩《樂府詩集 雜曲歌辭八 東飛伯勞歌》:「東飛伯勞西飛燕,黃姑織女時相見。」

78猿藏熊緣 [ yuán cáng xióng yuán ]

解釋 猿藏:猿藏身之處;熊緣:熊不舍離家的地方。指猿和熊的巢窟

出處 宋·葉廷珪《海錄碎事·人事·隱逸》:「段成式《穀隱書事》雲:隨樵劫猿藏,限石覷熊緣。」

79哀感中年 [ āi gǎn zhōng nián ]

解釋 形容人到中年對親友離別的傷感情緒。

出處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謝太傅(安)語王右軍(王羲之)曰:‘中年傷於哀樂,與親友別,輒作數是惡。’」

©2024 hgcha.net 漢語查 郵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詞典、成語等漢語國學資料僅供參考,最終以新華字典、漢語詞典、成語詞典等書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