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漢語查 成語 形容不識字的成語

形容不識字的成語


1不學無術 [ bù xué wú shù ]

解釋 術:技術;技藝。沒有學問;沒有本領。

出處 東漢 班固《漢書 霍光傳讚》:「然光不學亡術,暗於大理。」

2目不識丁 [ mù bù shí dīng ]

解釋 丁:表示最簡單的字。形容連一個字也不認識。

出處 《舊唐書 張弘靖傳》:「今天下無事,汝輩挽得兩石力弓,不如識一丁字。」

3不識一丁 [ bù shí yī dīng ]

解釋 形容一個字也不認識。

出處 明 胡應麟《詩藪 六朝》:「嵇喜,叔夜之兄,呂安所為題鳳,阮籍因之白眼者,疑其不識一丁。」

4不識之無 [ bù shí zhī wú ]

解釋 識:認識。形容人不識字,文化水平很低。

出處 唐 白居易《與元九書》:「仆始生六七月時,乳母抱弄於書屏下,有指‘無’字、‘之’字示仆者,仆雖口未能言,心已默識。」

5胸無點墨 [ xiōng wú diǎn mò ]

解釋 肚子裏沒有一點墨水。舊指人沒有文化。點:一點;比喻極小;墨:墨水;比喻學問。

出處 宋 釋普濟《五燈會元》:「師自讚曰:‘匙桃不上個村夫,文墨胸中一點無;曾把空虛揣出骨,惡聲贏得滿江湖。’」

6愚昧無知 [ yú mèi wú zhī ]

解釋 非常愚笨;糊塗;又沒有知識。

出處 唐 玄奘《大唐西域記》:「自顧寡德,國人推尊,令襲大位,光父之業。愚昧無知,敢稀聖旨!」

7素不相識 [ sù bù xiāng shí ]

解釋 向來不認識。素:平時;識:了解。

出處 晉 陳壽《三國誌 吳誌 陸瑁傳》:「及同郡徐原,愛居會稽,素不相識,臨死遺書,托以孤弱。」

8滿腹經綸 [ mǎn fù jīng lún ]

解釋 腹:肚子;經綸:理出絲緒叫經;編絲成繩叫綸。引申為人的才學、本領、謀略等。形容很有學問和才能。

出處 明 馮惟敏《海浮山堂詞稿 商調集賢賓 題春園 浪裏束煞》:「論英雄何必老林泉?滿腹經綸須大展,休負了蒼生之願。」

9麵目全非 [ miàn mù quán fēi ]

解釋 麵目:樣子;非:不是。樣子跟從前完全不同。形容變化大得很。

出處 清 蒲鬆齡《聊齋誌異 陸判》:「濯之,盆水盡赤。舉首則麵目全非,又駭極。」

10坐井觀天 [ zuò jǐng guān tiān ]

解釋 坐在井底看天。比喻眼界狹小;見識有限。

出處 唐 韓愈《原道》:「坐井而觀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11少見多怪 [ shǎo jiàn duō guài ]

解釋 少見:見識少。見識太少;遇到事情就以為奇怪。多形容見聞淺陋。

出處 漢 牟融《理惑論》:「諺雲:'少所見,多所怪,睹駱駝,言馬腫背。」

12萍水相逢 [ píng shuǐ xiāng féng ]

解釋 萍:浮萍;是隨風飄蕩;聚散離合不定的一種厥類植物。像浮萍隨水飄泊;偶然聚在一起。比喻互不相識的人偶然相遇。

出處 唐 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萍水相逢,盡是他鄉之客。」

13素昧平生 [ sù mèi píng shēng ]

解釋 一向不了解。指與某人從來不認識。素:從來;昧:不明白;不了解。

出處 唐 段成式《劍俠傳 郭倫觀燈》:「素昧平生,忽蒙救護,脫妻子於危難,先生異人乎?」

14才疏學淺 [ cái shū xué qiǎn ]

解釋 才:才能;疏:空虛;淺薄。才能不高;學問不深。

出處 元 柯丹邱《荊釵記 合巹》:「欲步蟾宮,奈才疏學淺,未得蜚衝。」

15孤陋寡聞 [ gū lòu guǎ wén ]

解釋 學識短淺;見聞不廣。陋:見聞不廣;寡:少。

出處 西漢 戴聖《禮記 學記》:「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

16不辨菽麥 [ bù biàn shū mài ]

解釋 辨:分清;菽:豆類。分不清豆子和麥子。形容愚昧無知;或指缺乏實際生產知識。

出處 先秦 左丘明《左傳 成公十八年》:「周子有兄而無慧,不能辨菽麥。」杜預注:「菽,大豆也。豆麥殊形易別,故以為癡者之候。」

17一得之見 [ yī dé zhī jiàn ]

解釋 一點點膚淺的見解。表示謙虛。

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淮陰侯列傳》:「廣武君曰:‘臣聞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

18阮囊羞澀 [ ruǎn náng xiū sè ]

解釋 阮孚的囊內隻存一錢「看守」;為的是免得羞澀;比喻經濟困難;手頭無錢。

出處 元 陰時夫《韻府群玉 七陽 一錢囊》:「阮孚持一皂囊,遊會稽,客問:‘囊中何物?’曰:‘但有一錢看囊,恐其羞澀。’」

19學富五車 [ xué fù wǔ jū ]

解釋 學問很多;有五車書。形容讀書很多;學識淵博。富:豐富;五車:指五車書;形容書很多。

出處 先秦 莊周《莊子 天下》:「惠施多方,其書五車。」

20短見薄識 [ duǎn jiàn bó shí ]

解釋 指見識短淺。

出處 元 無名氏《馬陵道》楔子:「龐涓久後得地嗬!此人是個短見薄識、絕恩絕義的人。」

21聱牙詰屈 [ áo yá jié qū ]

解釋 聱牙:不順口;詰屈:曲折。形容文辭艱澀難讀。

出處 清 周亮工《書影》第二卷:「為詩好為聱牙詰屈之語,多不自解。」

22戎馬倥傯 [ róng mǎ kǒng zǒng ]

解釋 形容軍務繁忙。戎:古代兵器的總稱;戎馬;借指軍事;倥傯;事多;繁忙。

出處 清 百一居士《壺天錄》:「然至於戎馬倥傯,大勢已烈,隻手難撐,不得不以一死報國家。」

23井底蛤蟆 [ jǐng dǐ há má ]

解釋 指井底的癩蛤蟆,比喻沒有見識的人。

出處 明 陳汝元《金蓮記 彈絲》:「妾閱人多矣,皆是井底蛤蟆,未有中原麟鳳。」

24如蟻附膻 [ rú yǐ fù shān ]

解釋 附:趨附;膻:羊肉的氣味。象螞蟻趨附羊肉一般。比喻許多臭味相投的人追求不好的事物。也比喻許多人依附有錢有勢的人。

出處 先秦 莊周《莊子 徐無鬼》:「蟻慕羊肉,羊肉膻也。」

25用管窺天 [ yòng guǎn kuī tiān ]

解釋 從管子裏看天。喻眼光狹窄,見識短淺。

出處 《莊子·秋水》:「是直用管窺天,用錐指地也,不亦小乎!」成玄英疏:「譬猶以管窺天,詎知天之闊狹。」

26眼不識丁 [ yǎn bù shí dīng ]

解釋 丁:表示最簡單的字。形容一個字也不認得。

出處 宋·文天祥《不睡》詩:「眼不識丁馬前卒,隔床鼾鼻正陶然。」

27粗通文墨 [ cū tōng wén mò ]

解釋 粗:略微;通:通曉。文墨:指寫文章。稍微懂得一些寫作方麵的學問。

出處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六卷:「有一少年,姓王名臣,長安人氏,略知書史,粗通文墨。」

28尺澤之鯢 [ chǐ zé zhī ní ]

解釋 比喻見識短淺的人。

出處 戰國楚·宋玉《對楚王問》:「夫尺澤之鯢,豈能與之量江海之大哉。」

29牖中窺日 [ yǒu zhōng kuī rì ]

解釋 牖:窗戶。隔著窗子看太陽。比喻見識不廣。

出處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文學》:「北人看書如顯處視月,南人學問如牖中窺日。」

30末學膚受 [ mò xué fū shòu ]

解釋 指學問沒有從根本上下功夫,隻學到一點皮毛。

出處 漢 張衡《東都賦》:「如客所謂末學膚受,貴耳而踐目者也。」

31素未謀麵 [ sù wèi móu miàn ]

解釋 謀麵:見麵。指平素沒有見過麵。

32耳目閉塞 [ ěr mù bì sāi ]

解釋 比喻少見寡聞,對於世事情況了解甚少。

33多嘴獻淺 [ duō zuǐ xiàn qiǎn ]

解釋 謂胡亂說些沒見識、不起好作用的話。

出處 《醒世姻緣傳》第二回:「這一定有多嘴獻淺的人,對那強人說我在大門前看他起身,與街坊婦人說話。」

34口耳之學 [ kǒu ěr zhī xué ]

解釋 指隻知道耳朵進口裏出的一些皮毛之見,而沒有真正的學識。

出處 荀況《荀子 勸學》:「小人之學也,入乎耳,出乎口。」

35以郤視文 [ yǐ qiè shì wén ]

解釋 從縫隙裏看雜色文采。比喻見識淺陋狹隘。郤,通「隙」。

出處 《史記·扁鵲倉公列傳》:「扁鵲仰天歎曰:‘夫子之為方也,若以管窺天,以郤視文。越人(扁鵲名)之為方也,不待切脈望色,聽聲寫形,言病之所在。’」

©2024 hgcha.net 漢語查 郵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詞典、成語等漢語國學資料僅供參考,最終以新華字典、漢語詞典、成語詞典等書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