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漢語查 成語 形容沒改變的成語

形容沒改變的成語


1循規蹈矩 [ xún guī dǎo jǔ ]

解釋 指遵守規矩;一點也不敢輕舉妄動。也形容拘泥保守;不敢有任何變動。循:遵守;蹈:踩;矩:方尺。

出處 宋 朱熹《答方賓王書》:「循塗守轍,猶言循規蹈矩雲爾。」

2始終如一 [ shǐ zhōng rú yī ]

解釋 自始至終一個樣子。指能堅持;不間斷。

出處 《梁書 到洽傳》:「明公儒學稽古,淳厚篤成,立身行道,終始如一。」

3始終不渝 [ shǐ zhōng bù yú ]

解釋 渝:變。自始至終一直不變。指守信用。

出處 《晉書 陸曄傳》:「格勤貞固,始終不渝。」

4千篇一律 [ qiān piān yī lǜ ]

解釋 比喻文章、題材、寫法等公式化。也泛指事物隻有一種形式;毫無變化。

出處 明 王世貞《藝苑卮言》:「千篇一律,詩道未成,慎勿輕看,最能易人心手。」

5墨守成規 [ mò shǒu chéng guī ]

解釋 墨守:戰國時墨翟善於守城;故稱善守為「墨守」;後指固執不變地遵循為墨守;成規:現成地規矩、製度。固執守舊;死報著老規矩不放;不思改革進取。

出處 清 黃宗羲《錢退山詩文序》:「如鍾嶸之《詩品》,辨體明宗,固朱嚐墨守以為準的也。」

6一成不變 [ yī chéng bù biàn ]

解釋 成:製定;形成。一經形成;永不改變。指守舊不變或固守陳法。

出處 西漢 戴聖《禮記 王製》:「刑者,侀也。侀者,成也,一成而不可變,故君子盡心焉。」

7紋絲不動 [ wén sī bù dòng ]

解釋 一點也不動。

出處 明 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38回:「金蓮坐在床上,紋絲兒不動,把臉兒沉著。」

8原封不動 [ yuán fēng bù dòng ]

解釋 封:封口。原意為原來貼好的封口一點也沒變動。比喻一切照原樣;絲毫沒有變動。

出處 明 淩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小娘子道:‘日日與主翁來看爐,是原封不動的,不知何如?’」

9冥頑不靈 [ míng wán bù líng ]

解釋 冥:本指昏暗;引申為愚昧;頑:頑固;難開化;靈:聰明敏銳。形容無知的愚昧;不聰明;難開化。

出處 唐 韓愈《祭鱷魚文》:「不然,則是鱷魚冥頑不靈,刺史雖有言,不聞不知也。」

10天長地久 [ tiān cháng dì jiǔ ]

解釋 像天地一樣長久永恒的意思。

出處 先秦 李耳《老子》:「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

11依然故我 [ yī rán gù wǒ ]

解釋 依然:依舊;故:原來的。仍舊是原來的我。形容情況仍然沒有變化。

出處 宋 陳著《賀新郎 次韻戴時芳》:「誰料腥埃妨闊步,孤瘦依然故我。」

12依然如故 [ yī rán rú gù ]

解釋 故:過去的。仍舊像從前一樣。比喻情況沒有發生變化。

出處 唐 薛調《無雙傳》:「舅甥之分,依然如故。」

13海枯石爛 [ hǎi kū shí làn ]

解釋 枯:枯幹;爛:朽爛。海水幹涸;石頭朽爛。形容經曆極長的時間或不可能實現。多用作誓言;表示意誌堅定;永不改變。也作「石爛海枯」。

出處 金 元好問《西樓曲》:「海枯石爛兩鴛鴦,隻合雙飛便雙死。」

14自始至終 [ zì shǐ zhì zhōng ]

解釋 從開始到末了。也指一貫。

出處 《宋書 謝靈運傳》:「以晉氏一代,自始至終,竟無一家之史,令靈運撰《晉書》,粗立條流,書竟不就。」

15雷打不動 [ léi dǎ bù dòng ]

解釋 形容決心和意誌堅定;在任何情況下也不能動搖;或形容不可改變的規定和製度。

出處 路遙《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二章:「每天的勞動可是雷打不動的,從下午兩點一直要幹到吃晚飯。」

16一如既往 [ yī rú jì wǎng ]

解釋 指態度沒有變化;完全像從前一樣。一:完全;如:像;既往:從前。

出處 《第二次握手 六》:「清末以來,到海外求學的中國人何止千百,在學業上有成就的也大有人在,可是,中國又窮又弱的現狀一如既往,絲毫無所改變。」

17堅定不移 [ jiān dìng bù yí ]

解釋 移:改變。形容意誌堅定;毫不動搖。

出處 宋 司馬光《資治通鑒 唐文宗開成五年》:「推心委任,堅定不移,則天下何憂不理哉!」

18至死不變 [ zhì sǐ bù biàn ]

解釋 至:到。到死都不變。

出處 西漢 戴聖《禮記 中庸》:「國無道,至死不變,強哉矯。」

19泥古不化 [ nì gǔ bù huà ]

解釋 泥古:拘泥於古代的成規或說法。拘泥古代的製度或說法;不知根據具體情況;加以變通。

出處 宋 樓鑰《薦黃膚卿林椅劄子》:「既非泥古以違今,直可據經而從事。」

20矢誌不渝 [ shǐ zhì bù yú ]

解釋 表示永遠不變心。

出處 《晉書 謝安傳》:「安雖受朝寄,然東山之誌始末不渝,每形於言色。」

21至死不渝 [ zhì sǐ bù yú ]

解釋 至:到;渝:改變。到死都不改變。

出處 西漢 戴聖《禮記 中庸》:「國無道,至死不變,強哉矯!」

22安常習故 [ ān cháng xí gù ]

解釋 安:安於,習慣於;常:常規;習:習慣;故:故舊。習慣於成規。

出處 清 魏源《默觚下 治篇七》:「彼安常習故之流,所安者目前,所知者陳例,所辟者嫌疑,得不震而疑,同聲而擾格者乎?」

23蹈襲前人 [ dǎo xí qián rén ]

解釋 蹈襲:因襲,沿用。因襲前人,缺乏創新。

出處 《宋史 米芾傳》:「芾為文奇險,不蹈襲前人軌轍。」

24專心致誌 [ zhuān xīn zhì zhì ]

解釋 心裏很專一;注意力集中。致:極盡;誌:心意;誌趣。

出處 先秦 孟軻《孟子 告子上》:「今夫弈之為數,小數也,不專心致誌,則不得也。」

25從容不迫 [ cóng róng bù pò ]

解釋 從容:不慌不忙;鎮靜;不迫:不急促。形容臨事不慌不忙;鎮定沉著。

出處 魏蘭《原序》:「當其臨事之時,從容不迫,顏色不變,尤非庸常之輩所能及。」

26刻舟求劍 [ kè zhōu qiú jiàn ]

解釋 舟:船;求:尋找;尋求。在船上刻記號;尋找失落水中的劍。比喻辦事方法不對頭;死守教條;拘泥固執;不知道隨著情勢的變化而變化。

出處 戰國 呂不韋《呂氏春秋 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於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27覆水難收 [ fù shuǐ nán shōu ]

解釋 覆:翻;引申為傾、倒、潑的意思。潑在地上的水;難以收回來。比喻事情已成定局;很難再挽回了。引申為夫妻關係已經斷絕;難以重新結合。

出處 南朝 宋 範曄《後漢書 何進傳》:「國家之事,亦何容易!覆水不可收。宜深思之。」

28一意孤行 [ yī yì gū xíng ]

解釋 不接受人家的勸告;頑固地堅持自己的主觀意見去做(行:行動;做)。

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酷吏列傳》:「禹為人廉倨。為吏以來,舍無食客。公卿相造請禹,禹終不報謝,務在絕知友賓客之請,孤立行一意而已。」

29不勞而獲 [ bù láo ér huò ]

解釋 獲:獲得。自己不勞動而占有別人的勞動成果。也作「不勞而得」。

出處 三國 魏 王肅《孔子家語 入官》:「所求於邇,故不勞而得也。」

30反複無常 [ fǎn fù wú cháng ]

解釋 反複;顛過來倒過去;無常:沒有常態。經常變化沒有穩定的狀態。形容變動不定或狡詐多變。

出處 宋 陳亮《與範東叔龍圖書》:「時事反複無常,天運所至,亦看人事對付如何。」

31變化多端 [ biàn huà duō duān ]

解釋 端:頭緒;方麵。形容變化很多、很大;沒有頭緒。

出處 明 馮夢龍《古今小說 陳從善梅嶺失渾家》:「這齊天大聖神通廣大,變化多端。」

32因循守舊 [ yīn xún shǒu jiù ]

解釋 因循:沿襲;照老一套不改變;守舊:死守舊的一套;因襲死守著舊的一套。指思想保守;不解放;缺乏創新精神。

出處 東漢 班固《漢書 循吏傳序》:「光因循守職,無所改作。」

33天經地義 [ tiān jīng dì yì ]

解釋 經:道;原則;義:正理。絕對正確;不能改變的道理。比喻理所當然;不可置疑。

出處 先秦 左丘明《左傳 昭公二十五年》:「夫禮,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

34守株待兔 [ shǒu zhū dài tù ]

解釋 比喻死守狹隘經驗;不知變通;或抱著僥幸心理妄想不勞而獲。

出處 戰國 韓 韓非《韓非子 五蠹》:「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也,觸柱折頸而死。」

35安於現狀 [ ān yú xiàn zhuàng ]

解釋 安:對生活、工作等感到滿足合適;現狀:目前的狀況。習慣滿足於目前的狀況;不求進步。

出處 王朝聞《論鳳姐》第11章:「這樣的夢境,與我那不安於現狀又不能改變現狀的生活實際有關。」

36心悅誠服 [ xīn yuè chéng fú ]

解釋 由衷地高興;真心地服氣。指真誠地服氣或服從。悅:愉快;誠:真心。

出處 先秦 孟軻《孟子 公孫醜上》:「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贍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悅而誠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

37改頭換麵 [ gǎi tóu huàn miàn ]

解釋 改變人的麵目。比喻在外表上、形式上作一些更改、變動;而保留原來的內容實質。

出處 唐 寒山《詩》第213首:「改頭換麵孔,不離舊時人。」

38理所當然 [ lǐ suǒ dāng rán ]

解釋 當然:應當如此。從道理上講應當這樣。

出處 隋 王通《文中子 魏相篇》:「非辯也,理當然耳。」

39麵不改色 [ miàn bù gǎi sè ]

解釋 麵:顏麵;色:顏色。顏容不改變顏色。形容遇到危險時從容鎮靜;毫不畏懼的神態。

出處 元 秦簡夫《趙禮讓肥》第二折:「但凡拿住的人嗬,見了俺喪膽亡魂。今朝拿住這廝,麵不改色。」

40固執己見 [ gù zhí jǐ jiàn ]

解釋 固:頑固;執:堅持。頑固地堅持自己的見解;不肯改變。

出處 《宋史 陳宓傳》:「固執己見,動失人心。」

41如法炮製 [ rú fǎ páo zhì ]

解釋 本指依照一定的方法製作中藥。現指比喻照著現成的樣子做。

出處 宋 釋曉瑩《羅湖野錄》第四卷:「若克依此書,明藥之體性,又須解如法炮製。」

42殘缺不全 [ cán quē bù quán ]

解釋 殘缺:缺少一部分;不完整。殘餘短缺不完全。形容物體經過破壞;變得不完整了。

出處 毛澤東《論持久戰》十二:「這些特點是事實上存在的,不是虛造騙人的;是戰爭的全部基本要素,不是殘缺不全的片段。」

43海誓山盟 [ hǎi shì shān méng ]

解釋 指著山、海發誓;訂立盟約。表示要象高山大海一樣永恒不變。多指男女相愛相許時的誓約。誓:誓言;盟:盟約。也作「山盟海誓」。

出處 宋 辛棄疾《南鄉子 贈妓》詞:「別淚沒些些,海誓山盟總是賒。」

44雄心壯誌 [ xióng xīn zhuàng zhì ]

解釋 偉大的理想;宏偉的誌願。

出處 宋 歐陽修《蘇才翁挽詩二首》:「柳岸撫柩送歸船,雄心壯誌兩崢嶸,誰謂中年誌不成。」

45依樣葫蘆 [ yī yàng hú lú ]

解釋 見「依樣畫葫蘆」。

出處 清·孔尚任《桃花扇·草檄》:「隻有一個史閣部,頗有忠心,被馬、阮掣肘,卻也依樣葫蘆。」

46白頭到老 [ bái tóu dào lǎo ]

解釋 白頭:頭發白。指夫妻相愛相守一直到老

出處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 賣油郎獨占花魁》:「小娘半老之際,風波曆盡,剛好遇個老成的孤老,兩下誌同道合,收繩卷索,白頭到老。」

47專心一誌 [ zhuān xīn yī zhì ]

解釋 形容一心一意,集中精力。

出處 先秦 荀況《荀子 性惡》:「今使塗之人伏術為學,專心一誌,思索熟察,加日縣久,積善而不息,則通於神明,參於天地矣。」

48原封未動 [ yuán fēng wèi dòng ]

解釋 見「原封不動」。

出處 《太平天國故事歌謠選·竹簽的來曆》:「過節那天設的酒肴,都原封未動,大家感到奇怪。」

49山盟海誓 [ shān méng hǎi shì ]

解釋 形容盟誓像山、海一樣永世不變。多表示對愛情的堅貞。

出處 宋 辛棄疾《南鄉子 贈妓》詞:「別淚沒些些,海誓山盟總是賒。」

50抱殘守闕 [ bào cán shǒu què ]

解釋 ①守著殘缺的東西不放。形容思想保守,不接受新事物。②謂篤守古學古道。③喻在條件很差的情況下堅持著做。

出處 清 江藩《漢學師承記 顧炎武》:「二君以瑰異之質,負經世之才……豈若抱殘守闕之俗儒,尋章摘句之世士也哉?」闕,一本作「缺」。

51木已成舟 [ mù yǐ chéng zhōu ]

解釋 木頭已經做成了船。比喻事情已成定局;不可挽回。

出處 清 夏敬渠《野叟曝言》:「據你說來,則木已成舟,實難挽回了?」

52誓死不二 [ shì sǐ bù èr ]

解釋 誓死:立下誌願,至死不變。至死也不變心。形容意誌堅定專一。

出處 魯迅《華蓋集 夏三蟲》:「被吃者也無須在被吃之前,先承認自己之理應被吃,心悅誠服,誓死不二。」

53蹈常襲故 [ dǎo cháng xí gù ]

解釋 蹈:踏;遵循;襲:固襲;繼承;常、故:慣常的;舊的。遵循常規舊法。形容辦事隻會按照老的規矩;不會創新。

出處 宋 蘇軾《伊尹論》:「後之君子,蹈常而習故,惴惴焉懼不免於天下,一為希闊之行。」

54食古不化 [ shí gǔ bù huà ]

解釋 學了古代的知識未曾消化。比喻不能按現代情況理解運用古代的文化知識。

出處 清 惲向《題自作畫冊》:「可見定欲為古人而食古不化,畫虎不成,刻舟求劍之類也。」

55一家之言 [ yī jiā zhī yán ]

解釋 指有獨特見解、自成體係的學說或論著。

出處 西漢 司馬遷《報任少卿書》:「欲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

56兵無常勢 [ bīng wú cháng shì ]

解釋 兵:戰爭;常:常規、不變;勢:形勢。指用兵作戰沒有一成不變的方式。指根據敵情采取靈活對策。

出處 先秦 孫武《孫子 虛實》:「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趨下;兵之形,避實而擊虛。水因地而製流,兵因敵而製勝。故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

57守缺抱殘 [ shǒu quē bào cán ]

解釋 亦作「守闕抱殘」。守住殘缺的東西不放。比喻泥古守舊,不思變革。

出處 陳獨秀《吾人最後之覺悟》:「其次為政治,年來政象所證明,已有不克守缺抱殘之勢。」

58守闕抱殘 [ shǒu què bào cán ]

解釋 見「守缺抱殘」。

出處 鄧溧《寒瓊囑題郭頻伽手寫徐江庵遺詩》:「守闕抱殘非好事,神州國粹太飄零。」

59百世不易 [ bǎi shì bù yì ]

解釋 千秋萬代永不改變。

出處 《漢書 鄒陽傳》:「積德累行,不知其善,有時而用;棄義背理,不知其惡,有時而亡。臣願大王孰計而身行之,此百世不易之道也。」

60蓋頭換麵 [ gài tóu huàn miàn ]

解釋 猶改頭換麵。比喻隻改外表和形式,內容實質不變。

出處 明 唐順之《答王南江提學書》:「仆竊誦吾兄前後見惠兩書,知吾兄痛懲既往之悔,直欲洗刷腸胃,不肯若世之蓋頭換麵做好人者。」

61終始如一 [ zhōng shǐ rú yī ]

解釋 終:結束;始:開始。自始自終一個樣子。自始至終,一直不變。

出處 《荀子 議兵》:「慮必先事,而申之以敬,慎終如始,終始如一。」

62無為而治 [ wú wéi ér zhì ]

解釋 無為:無所作為;治:治理。自己無所作為而使天下得到治理。原指舜當政的時候,沿襲堯的主張,不做絲毫改變。後泛指以德化民。

出處 《論語·衛靈公》:「無為而治者,其舜也與?」

63無論如何 [ wú lùn rú hé ]

解釋 不管怎樣。

出處 魯迅《書信集 致宋崇義》:「要之,中國一切舊物,無論如何,定必崩潰。」

64誓死不渝 [ shì sǐ bù yú ]

解釋 立誓至死不變。

出處 唐·柳宗元《為裴中丞上裴相乞討黃賊狀》:「陣力之誌,誓死不渝。」

65貴賤無常 [ guì jiàn wú cháng ]

解釋 人的身份地位並不是永恒不變的。

出處 宋·王楙《野客叢書·鶡冠子》:「《前漢·藝文誌》有《鶡冠子》一篇,今所行四卷十五篇。如所謂‘中流失般,一壺千金’、‘貴賤無常,物使之然’皆出於是。」

66風雨不改 [ fēng yǔ bù gǎi ]

解釋 比喻處於惡劣環境中不變其節操。

出處 《詩經 鄭風 風雨序》:「《風雨》,思君子也。亂世則思君子不改其度焉。」

67保殘守缺 [ bǎo cán shǒu quē ]

解釋 ①指漢代今文經學派儒生墨守殘缺不全的今文經典而拘執一家之言。後常用以比喻泥古守舊,不知改進。②指保藏殘缺的古籍文獻。

出處 《漢書 劉歆傳》:「信口說而背傳記,是末師而非往古……猶欲保殘守缺,挾恐見破之私意,而無從善服義之公心,或懷妒嫉,不考情實,雷同相從,隨聲是非,抑此三學。」

68慎終如始 [ shèn zhōng rú shǐ ]

解釋 慎:謹慎;如:象。謹慎收尾,如同開始時一樣。指始終要謹慎從事。

出處 《老子》第六十四章:「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69臧穀亡羊 [ zāng gǔ wáng yáng ]

解釋 《莊子·駢拇》載,臧、穀二人牧羊,臧挾策讀書,穀博塞以遊,皆亡其羊。後因以為典,喻事不同而實則一。

出處 宋 蘇軾《和劉道原〈詠史〉》:「仲尼憂世接輿狂,藏穀雖殊竟兩亡。」

70一定不易 [ yī dìng bù yì ]

解釋 易:改變。原指一定下來就不變更,後形容事理正確,不可改變。

出處 西漢 劉安《淮南子 主術訓》:「今夫權衡規矩,一定而不易,不為秦楚變節,不為胡越改容。」

71九死不悔 [ jiǔ sǐ bù huǐ ]

解釋 九:表示極多。縱然死很多回也不後悔。形容意誌堅定,不認經曆多少危險,也決不動搖退縮。

出處 戰國 楚 屈原《離騷》:「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72神情自若 [ shén qíng zì ruò ]

解釋 自若:自然,不變常態。神情態度仍和原來一樣。

出處 馬南邨《燕山夜話 編一套「特技」叢書吧》:「舉出最普通的例子來說,當你隨便走進一家澡堂的時候,你就會發現有些老工人,能夠在滾開的熱水中擰手巾,神情自若,並不燙手。」

73不可動搖 [ bù kě dòng yáo ]

解釋 形容極其堅定、牢固。

出處 魯迅《而已集·革「首領」》:「雖然這‘北京文藝界’已被徐丹甫先生在《學燈》上指定,隱隱然不可動搖了。」

74之死靡二 [ zhī sǐ mí èr ]

解釋 同「之死靡它」。

出處 《宋史·忠義傳一》:「若敵王所愾,勇往無前,或銜命出疆,或授職守土,或寓官閑居,感激赴義,雖所處不同,論其捐軀徇節,之死靡二,則皆為忠義之上者也。」

75之死靡他 [ zhī sǐ mí tā ]

解釋 同「之死靡它」。

出處 宋·王讜《唐語林·補遺一》:「一言革麵,願比家奴,之死靡他。」明·李贄《昆侖奴》:「忠臣俠忠,則扶顛持危,九死不悔,誌士俠義,則臨危自奮,之死靡他。」

76之死靡它 [ zhī sǐ mí tā ]

解釋 之:到;靡:沒有;它:別的。到死也不變心。形容愛情專一,致死不變。現也形容立場堅定。

出處 《詩經 鄘風 柏舟》:「之死矢靡它。」

77優遊自若 [ yōu yóu zì ruò ]

解釋 從容不迫,不變常態。

出處 清·陸以湉《冷廬識·彭文勤公》:「凡置卷數百,二仆待側,左展卷,右收卷,循環不息。待者告疲,公優遊自若也。」

78體規畫圓 [ tǐ guī huà yuán ]

解釋 猶言依樣畫葫蘆。謂墨守成規,一味模仿。

出處 宋·宋祁《宋景文公筆記·釋俗》:「若體規畫圓,準方作矩,終為人之臣仆。」

79兵無常形 [ bīng wú cháng xíng ]

解釋 用兵無一成不變的形勢。指辦事要因時、因地製宜,具體問題要用具體辦法去解決。

出處 《孫子 計》「兵者,詭道也」三國 魏 曹操注:「兵無常形,以詭詐為道。」

80天地長久 [ tiān dì cháng jiǔ ]

解釋 見「天長地久」。

出處 元·宮天挺《範張雞黍》第三折:「此一去不回頭,好教我這煩惱越感的天地長久。」

81始終不易 [ shǐ zhōng bù yì ]

解釋 易:改變,違背。自始自終一直不變。指守信用。

出處 《周書 蘇湛傳》:「臣自惟言辭不如伍被遠矣,然始終不易,竊謂過之。」

82待兔守株 [ dài tù shǒu zhū ]

解釋 比喻墨守成規不知變通或妄想不勞而獲,坐享其成。

出處 宋·張君房《雲笈七簽>序》:「刻舟求劍,體貌何殊;待兔守株,旨意寧遠。」

83扶顛持危 [ fú diān chí wēi ]

解釋 顛:倒,傾倒;持:握,把握。指能夠挽回顛危的局麵。

出處 宋·秦觀《賀孫中丞啟》:「恭惟中丞侍郎,受天間氣,為世直儒;力足以扶顛持危,器足以致遠任重。」

84沒世不渝 [ méi shì bù yú ]

解釋 終身不變。

出處 郭沫若《曆史人物·魯迅與王國維》:「一直到魯迅的病歿,蔡元培是盡了沒世不渝的友誼的。」

85海約山盟 [ hǎi yuē shān méng ]

解釋 見「海誓山盟」。

出處 宋·歐陽修《解仙佩》:「問海約山盟何時,鎮教人,目斷魂飛。」

86一壺千金 [ yī hú qiān jīn ]

解釋 壺:通「瓠」,瓠瓜,中空,能浮在水麵。比喻東西雖然輕微,用得到的時候便十分珍貴。

出處 《鶡冠子 學問》:「中河失船,一壺千金。貴賤無常,時物使然。」

87匪石匪席 [ fěi shí fěi xí ]

解釋 不是石,不是席。意為石可轉而心不可轉,席可卷而心不可卷。比喻意誌堅定,永不變心。

出處 《詩經·邶風·柏舟》:「我心匪石,不可轉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

88居官守法 [ jū guān shǒu fǎ ]

解釋 舊指做官要遵守法律法規。

出處 《史記·商君列傳》:「常人安於故俗,學者溺於所聞,以此兩者居官守法可也,非所與論於法之外也。」

89一定不移 [ yī dìng bù yí ]

解釋 見「一定不易」。

出處 清·李漁《閑情偶寄·詞曲·音律》:「至於填詞一道,則句之長短,字之多寡,聲之平、上、去、入,韻之清濁陰陽,皆有一定不移之格。」

90一成不易 [ yī chéng bù yì ]

解釋 同「一成不變」。

出處 《明史·曆誌一》:「夫天之行度多端,而人之智力有限……惟合古今人之心思,踵事增修,庶幾符合。故不能為一成不易之法也。」

91事無常師 [ shì wú cháng shī ]

解釋 謂處事沒有固定不變的準則,要擇善而從。

出處 春秋·王詡《鬼穀子·忤合》:「世無常貴,事無常師。」陶弘景注:「主善為師,故無常師。」

92安常守故 [ ān cháng shǒu gù ]

解釋 習慣於日常的平穩生活,保守舊的一套。指守舊不知變革。

出處 明·海瑞《申軍門吳堯便宜五事文》:「本院非安常守故人也。至任以來,千萬人以鼓舞作興,翻然改革望之矣。」

93暮四朝三 [ mù sì zhāo sān ]

解釋 ①《莊子·齊物論》:「狙公賦芧,曰:‘朝三而暮四。’眾狙皆怒。曰:‘然則朝四而暮三。’眾狙皆悅。名實未虧而喜怒為用,亦因是也」。原指說法、做法有所變換而實質不變。②比喻反複無常。

出處 《莊子·齊物論》:「狙公賦芧,曰:‘朝三而暮四。’眾狙皆怒。曰:‘然則朝四而暮三。’眾狙皆悅。名實未虧而喜怒為用,亦因是也」。

94此恨綿綿 [ cǐ hèn mián mián ]

解釋 綿綿:延續不斷的樣子。這種遺恨纏繞心頭,永遠不能逝去。

出處 唐·白居易《長恨歌》:「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95猛誌常在 [ měng zhì cháng zài ]

解釋 比喻雄心壯誌,至死不變。

出處 晉·陶潛《讀山海經》詩:「刑天舞於戚,猛誌固常在。」

96禹行舜趨 [ yǔ xíng shùn qū ]

解釋 《荀子·非十二子》:「禹行而舜趨,是子張氏之賤儒也。」楊倞注:「但宗聖人之威儀而已矣。」原謂僅模仿聖賢之外表而不注意內在的品德修養。後亦用以形容舉止循規蹈距。

出處 《荀子·非十二子》:「禹行而舜趨,是子張氏之賤儒也。」楊倞注:「但宗聖人之威儀而已矣。」

97不法常可 [ bù fǎ cháng kě ]

解釋 法:當做模式、法則;常可:長久被人們認可的成規慣例。不把常規慣例當做永遠不變的模式。

出處 先秦 韓非《韓非子 五蠹》:「是以聖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論世之事,因為之備。」

98帶礪山河 [ dài lì shān hé ]

解釋 帶:衣帶;礪:磨刀石;山:泰山;河:黃河。黃河細得象條衣帶,泰山小得象塊磨刀石。比喻時間久遠,任何動蕩也決不變心。

出處 《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封爵之誓曰:‘使河如帶,泰山若礪,國以永寧,愛及苗裔。’」

99循塗守轍 [ xún tú shǒu zhé ]

解釋 亦作「循途守轍」。遵守規矩。

出處 宋·朱熹《答方賓王書》:「循塗守轍,猶言循規蹈矩雲耳。」

©2024 hgcha.net 漢語查 郵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詞典、成語等漢語國學資料僅供參考,最終以新華字典、漢語詞典、成語詞典等書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