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漢語查 成語 形容善於觀察的成語

形容善於觀察的成語


1明察秋毫 [ míng chá qiū háo ]

解釋 明:明晰;察:看;觀察;秋毫:秋天鳥獸身上新長出的細毛;比喻極細微的事物、現象。目光犀利;能敏銳地看清極細小微末的東西。形容人能洞察事理;不受欺蒙。

出處 戰國 鄒 孟軻《孟子 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

2洞若觀火 [ dòng ruò guān huǒ ]

解釋 如同看火那樣看得清楚。比喻對事物觀察得十分明白透徹。

出處 明 林潞《江陵救時之相論》:「當以某辭入告,某策善後,勇怯強弱,進退疾徐,洞若觀火。」

3察言觀色 [ chá yán guān sè ]

解釋 察;觀:仔細看;言:話;色:臉色。琢磨別人說的話;觀察人的臉色。以揣度對方的心意。

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顏淵》:「夫達也者,質直而好義,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

4洞中肯綮 [ dòng zhōng kěn qǐ ]

解釋 觀察敏銳,言論能掌握問題的關鍵處。

出處 《元史 韓性傳》:「郡之良二千石,政事有所未達,輒往谘訪,性從容開導,洞中肯綮,裨益者多。」

5洞如觀火 [ dòng rú guān huǒ ]

解釋 見「洞若觀火」。

出處 清·劉獻廷《廣陽雜記》卷二:「得悉其山川險要部落遊牧,暨其強弱多寡離合之情,皆洞如觀火矣。」

6察今知古 [ chá jīn zhī gǔ ]

解釋 指事物的發展是一個過程。它總是循著時間的先後逐漸演變而成的。觀察它的現在,可以推知它的本來麵目。

7撥草瞻風 [ bō cǎo zhān fēng ]

解釋 比喻善於觀察事物。

出處 《五燈會元 雲岩晟禪法嗣 洞山良價禪師》:「溈曰:‘此去澧陵攸縣,石室相連,有雲岩道人,若能撥草瞻風,必為子之所重。’」

8本來麵目 [ běn lái miàn mù ]

解釋 本來:原來的;麵目:麵貌。原是佛教用語;指人的本性;後比喻人或事物原來的樣子。

出處 宋 蘇軾《老人行》詩:「一任秋霜換鬢毛,本來麵目常如故。」

9隨機應變 [ suí jī yìng biàn ]

解釋 隨著情況的變化靈活機動地應付。機:時機;情況;應:應付;變:變化。

出處 《舊唐書 郭孝恪傳》:「建德遠來助虐,糧運阻絕,此是天喪之時。請固武牢,屯軍氾水,隨機應變,則易為克殄。」

10走馬觀花 [ zǒu mǎ guān huā ]

解釋 騎在跑著的馬上看花。比喻匆忙、粗略地觀察了解。走:跑。

出處 唐 孟郊《登科後》詩:「昔日齷齪不足誇,今朝放蕩思無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11精益求精 [ jīng yì qiú jīng ]

解釋 精:完美;益:更加。已經十分美好了;還要求更加美好。指對某種技能或學術的追求很高;沒有止境。

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學而》:「《詩》雲:‘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宋 朱熹注:「言治骨角者,既切之而複磋之;治玉石者,既琢之而複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

12盡心竭力 [ jìn xīn jié lì ]

解釋 竭:用盡;盡:全部用出。費盡心思;用出全部力氣。形容做事十分認真負責。

出處 《宋書 宗越傳》:「誅戮群公及何邁等,莫不盡心竭力,故帝憑其爪牙,無所忌憚。」

13小心謹慎 [ xiǎo xīn jǐn shèn ]

解釋 說話辦事細心慎重;不敢馬虎大意。

出處 東漢 班固《漢書 霍光傳》:「出入禁闥二十餘年,小心謹慎,未嚐有過,甚見親信。」

14審時度勢 [ shěn shí duó shì ]

解釋 度:審。觀察分析時勢;估計情況的變化。

出處 明 沈德符《野獲編》:「劉欲華試以完大典,俱審時度勢,切中事理。」

15耳聽八方 [ ěr tīng bā fāng ]

解釋 八是四方(東西南北)和四隅(東南、東北、西南、西北)的總稱。耳朵同時察聽各方麵來的聲音;形容人靈敏機警。

出處 明 許仲琳《封神演義》第53回:「為將之道:身臨戰場,務要眼觀四處,耳聽八方。」

16不同凡響 [ bù tóng fán xiǎng ]

解釋 凡響:平凡的音樂;不同於平凡的音樂。原指演唱特別出色;後泛指事物不平凡;非常出色。

出處 高雲覽《小城春秋》第四章:「他那雙炯炯的攝人魂魄的眼睛,聰明的人一定會看出這是個不同凡響的人物。」

17不動聲色 [ bù dòng shēng sè ]

解釋 動:變動;聲:說話的聲音;色:臉色。內心活動絲毫沒有在語言和神情上流露出來。形容鎮靜、沉著。也作「聲色不動」、「不露聲色」。

出處 宋 歐陽修《相州晝錦堂記》:「垂紳正笏,不動聲色,而措天下於泰山之安,可謂社稷之臣矣。」

18耳聰目明 [ ěr cōng mù míng ]

解釋 聰:聽覺靈敏。形容聽覺和視覺非常機敏明利。

出處 漢 焦贛《易林 臨之需》:「重瞳四乳,耳聰目明,普為仁表,聖作元輔。」

19四麵八方 [ sì miàn bā fāng ]

解釋 八方:指四方四隅;即東、南、西、北四方;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四隅;泛指周圍。指周圍各個方麵或各個地方。

出處 宋 朱熹《朱子語類 卷九 學三》:「如孔子教人,隻是逐件逐事說個道理,未嚐說出大頭腦處,然四麵八方合聚湊來,也自見得個大頭腦。」

20眼觀六路 [ yǎn guān liù lù ]

解釋 眼睛因看到四麵八方。形容機智靈活;遇事能多方觀察;全麵了解。

出處 明 許仲琳《封神演義》第53回:「為將之道,身臨戰場,務要眼觀四處,耳聽八方。」

21謹小慎微 [ jǐn xiǎo shèn wēi ]

解釋 原指對微小的事物也采取謹慎小心的態度;形容非常謹慎。現指對細小的問題過分小心;流於畏縮。

出處 漢 劉安《淮南子 人間訓》:「聖人敬小慎微,動不失時。」

22浮光掠影 [ fú guāng lüè yǐng ]

解釋 浮光:水麵上的反光。掠影:一閃而過的影子。比喻觀察不細致或印象很不深刻;像水上的反光和一閃而過的影子;一晃就過去了。

出處 唐 禇亮《臨高台》詩:「浮光隨日度,漾影逐波深。」

23走馬看花 [ zǒu mǎ kàn huā ]

解釋 走馬:騎著馬跑。騎在奔跑的馬上看花。原形容事情如意,心境愉快。後多指大略地觀察一下。

出處 唐 孟郊《登科後》詩:「昔日齷齪不足誇,今朝放蕩思無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24一絲不苟 [ yī sī bù gǒu ]

解釋 苟:苟且。絲毫也不馬虎。形容辦事極為認真。

出處 清 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回:「上司訪知,見世叔一絲不苟,升遷就在指日。」

25猶豫不定 [ yóu yù bù dìng ]

解釋 猶豫:遲疑。拿不定主意。

出處 浩然《豔陽天》第12章:「正在他猶豫不定的時候,馬連福來了,真是天遂人願。」

26管窺蠡測 [ guǎn kuī lǐ cè ]

解釋 蠡:貝殼做的瓢。從竹管裏看天;用瓢測量海水。比喻對事物的觀察狹窄、片麵;見識膚淺。

出處 漢 東方朔《答客難》:「以管窺天,以蠡測海,以筳撞鍾,豈能通其條貫,考其文理,發其音聲哉。」

27相機行事 [ xiàng jī xíng shì ]

解釋 相:察看;機:時機。看著機會靈活地做事情。

出處 明 施耐庵《水滸傳》:「吳用聽罷,對宋江計議,便喚時遷、石秀近前密語道:‘如此依計,往花榮軍前,密傳將令,相機行事。’」

28大處著眼 [ dà chù zhuó yǎn ]

解釋 著眼:觀察。指從整體;長遠或大的方麵觀察;考慮。

出處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25回:「隻感念姑娘救了自己的兒子,延了安家的宗祀,大處著眼,便不忍吹求到此。」

29提綱挈領 [ tí gāng qiè lǐng ]

解釋 抓住綱繩;提起衣領。比喻抓住要領;簡明扼要。綱:魚網的總繩;挈:提起。

出處 先秦 韓非《韓非子 外儲說右下》:「善張網者引其綱,不一一攝萬目而後得。」

30蠡酌管窺 [ lǐ zhuó guǎn kuī ]

解釋 用瓢量海水,從竹管裏看天。比喻見識淺薄,對事物的觀察和了解很片麵。

出處 宋 張君房《雲笈七簽》第三卷:「蠡酌管窺,一至於此。」

31獨具慧眼 [ dú jù huì yǎn ]

解釋 能看到別人看不到的東西,形容眼光敏銳,見解高超,能作出精細判斷。

出處 豐子愷《談自己的畫》:「隻有孩子們保住天真,獨具慧眼,其言行多足供我欣賞者。」

32洞察一切 [ dòng chá yī qiè ]

解釋 洞察:看得很清楚。對一切都看得清楚。形容對所有的事物都有深入準確的判斷力。

出處 羅廣斌《紅岩》第五章:「濃黑的眉梢下,又是那雙炯炯有神、明亮、洞察一切的目光,還是那無比堅定、聲震屋宇的語音。」

33以蠡測海 [ yǐ lǐ cè hǎi ]

解釋 以:用;蠡:貝殼;利用貝殼當瓢;測:量。用貝殼來量海水。比喻觀察或了解得很狹窄、片麵;也比喻知識淺薄。

出處 漢 東方朔《答客難》:「以管窺天,以蠡測海。」

34多謀善斷 [ duō móu shàn duàn ]

解釋 多作謀劃;善於判斷。

出處 晉 陸機《辨亡論》上:「疇谘俊茂,好謀善斷。」

35察顏觀色 [ chá yán guān sè ]

解釋 觀察別人的臉色,以揣摩其心意。

出處 清 唐甄《潛書 食難》:「吾老矣,豈能複俯首於他人之宇下,察顏觀色,以求無拂於人,吾不能也。」

36相機而行 [ xiàng jī ér xíng ]

解釋 相機:觀察當時情況。看當時的具體情況而決定自己的行動。

出處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39回:「某當與主公同往,相機而行,自有良策。」

37相機而動 [ xiàng jī ér dòng ]

解釋 觀察時機,看到適當機會立即行動。

出處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誌》第69回:「宜剛宜柔,相機而動。」

38觀望不前 [ guān wàng bù qián ]

解釋 不前:不敢上前。事情尚難確定時,懷著猶豫不定的心情,觀察事物的發展,暫不前進。

出處 《史記·信陵君列傳》:「名為救趙,實持兩端以觀望。」

39馬上看花 [ mǎ shàng kàn huā ]

解釋 指粗略行事,走馬看花。

出處 明 天然癡叟《石點頭 玉簫女再世玉杯緣》:「分明馬上看花,但過眼即忘,何嚐在意。」

40凡夫肉眼 [ fán fū ròu yǎn ]

解釋 比喻缺乏觀察人的眼光。也比喻平凡的見識。

出處 《法華經》:「凡夫淺識,深著五欲。」 唐·玄奘譯《讚彌勒四禮文》:「凡夫肉眼未曾識,為現千尺一金軀。」

41觀貌察色 [ guān mào chá sè ]

解釋 觀察臉色以揣測對方的心意。

出處 《韓非子 八奸》:「優笑侏儒,左右近習,此人主未命而唯唯,未使而諾諾,先意承旨,觀貌察色以先主心者也。」

42審時定勢 [ shěn shí dìng shì ]

解釋 審:詳查,細究。分析時勢,判定其發展趨勢。

出處 唐·呂溫《諸葛武侯廟記》:「乃知務開濟之業者未能審時定勢而大順人心,而克觀厥成,吾不信也。」

43看風行船 [ kàn fēng xíng chuán ]

解釋 看:觀察。比喻做事隨機應變。

出處 清·孔尚任《桃花扇》:「俺看這位皇帝不像享福之器,況北兵過江,人人投順,元帥也要看風行船才好。」

44觀形察色 [ guān xíng chá sè ]

解釋 見「觀貌察色」。

出處 《水滸傳》第一一○回:「此是人之常情,更待多說……觀形察色,見貌之情。」

45相時而動 [ xiāng shí ér dòng ]

解釋 相時:看準時機。觀察對自己有利的時機而行動。

出處 《左傳·隱公十一年》:「許無刑而伐之,服而舍之,度德而處之,量力而行之,相時而動,無累後人,可謂知禮矣。」

46閉目塞聰 [ bì mù sāi cōng ]

解釋 聰:聽覺敏銳,這裏指聽覺。閉著眼睛,堵住耳朵。形容對外界事物全不了解。亦作「閉目塞聽」、「閉明塞聰」、「閉目掩耳」。

出處 漢·王充《論衡·自紀》:「閉目塞聰,愛精自保。」

47改曲易調 [ gǎi qǔ yì diào ]

解釋 比喻改變策略或做法。

出處 《三國誌·魏誌·蔣濟傳》:「臣竊亮陛下潛神默思,公聽並觀,若事有未盡於理而物有未周於用,將改曲易調,遠與黃唐角功,近昭武文之跡,豈近習而已哉!」

48洞隱燭微 [ dòng yǐn zhú wēi ]

解釋 形容目光犀利,觀察事物深刻透徹。

出處 清·馬建忠《上李伯相言出洋工課書》:「[學師]謂[馬建忠]能洞隱燭微,提綱挈領,非徒鑽故紙者可比。」

49洞見症結 [ dòng jiàn zhèng jié ]

解釋 洞見:清楚地看到;症結:肚子裏結塊的病,比喻問題的關鍵。比喻事情的糾葛或問題的關鍵所在。形容觀察銳利,看到了問題的關鍵。

出處 清 紀昀《閱微草堂筆記 如是我聞四》:「(香畹首肯曰)斯言洞見症結矣。」

50洞見底蘊 [ dòng jiàn dǐ yùn ]

解釋 洞:深入,透徹;底蘊:事物的內容。透徹地觀察到事物的內容和內情。

出處 宋·劉克莊《待製徐侍郎神道碑》:「拘摧檢核,洞見底蘊,不勝欽歎。」

51洞悉無遺 [ dòng xī wú yí ]

解釋 洞:深入,透徹;洞悉:知道。對一切觀察得很清楚。

出處 孫中山《倫敦被難記》:「此人之果為誰,及其抵英國後之一舉一動,本使館洞悉無遺。」

52洞悉底蘊 [ dòng xī dǐ yùn ]

解釋 洞:深入,透徹;悉:知道;底蘊:事物的內容。透徹地觀察到事物的內容和內情。

出處 清·錢泳《履園叢話·耆舊·十蘭判官》:「先生自幼通於小學,及長,博極群書,於漢、唐先儒之學,無不洞悉底蘊。」

53洞察秋毫 [ dòng chá qiū háo ]

解釋 洞察:看得很清楚;秋毫:鳥獸秋天身上新生的細毛,比喻極其細小的事物。形容人目光敏銳,任何細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

出處 《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見輿薪,則王許之乎?」

54牝牡驪黃 [ pìn mǔ lí huáng ]

解釋 驪:黑色。原意是觀察事物要注重本質,不在乎外表怎樣,後比喻事物的表麵現象。

出處 宋 陳亮《祭潘叔度文》:「叔度獨略其牝牡驪黃而友其人,關其休戚,憫其不自容於世。」

55體察民情 [ tǐ chá mín qíng ]

解釋 體察:考查,觀察。考察民間生活生產情況。

出處 元·關漢卿《裴度還帶》:「上命差來此處歇馬,體察民情。」

56仰觀俯察 [ yǎng guān fǔ chá ]

解釋 仰:抬起頭;俯:低下頭,彎下腰。指多方或仔細觀察。

出處 《周易 係辭上》:「仰以觀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

57靜觀默察 [ jìng guān mò chá ]

解釋 不動聲色,仔細觀察。

出處 魯迅《且介亭雜文末編·「出關」的「關」》:「例如畫家的畫人物,也是靜觀默察,爛熟於心,然後凝神結想,一揮而就。」

58公聽並觀 [ gōng tīng bìng guān ]

解釋 多方麵聽取意見和觀察事物。

出處 東漢 班固《漢書 鄒陽傳》:「公聽並觀,垂明當世。」

59省方觀俗 [ xǐng fāng guān sú ]

解釋 省:察看。觀察各地風俗民情。

出處 《周書·竇熾傳》:「得一睹誅剪鯨鯢,廓清寰宇,省方觀俗,登嶽告成,然後歸魂泉壤。」

60管蠡窺測 [ guǎn lǐ kuī cè ]

解釋 窺:從小孔中看物。從竹管裏看天,用瓢測量海水。比喻對事物的觀察和了解很狹窄、片麵,見識短淺。

出處 明·胡應麟《詩藪·唐下》:「唐以來選詩不下數十家,皆管蠡窺測,刊落靡蕪,獨存大雅者一人,高廷禮氏。」

61看風行事 [ kàn fēng xíng shì ]

解釋 看:觀察,估量。比喻做事靈活機動。

出處 孫中山《民權主義第四講》:「許多專製國家,都是順應潮流去看風行事。」

62省方觀民 [ xǐng fāng guān mín ]

解釋 省:察看。觀察各地風俗民情。

出處 《周易·觀》:「先王以省方觀民設教。」

63沉幾觀變 [ chén jī guān biàn ]

解釋 沉:沉著;幾:事物變化前的前兆。冷靜觀察事物,隨機應變。

出處 蔡東藩《民國通俗演義》第二回:「沉幾觀變,前事可師。」

64省俗觀風 [ xǐng sú guān fēng ]

解釋 省:察看。觀察各地風俗民情。

出處 《隋書·煬帝紀》:「省俗觀風,爰屆幽朔。」

65監貌辨色 [ jiàn mào biàn sè ]

解釋 監:通「鑒」,照,察;貌:容色,外表;辨:辨別,明察;色:臉色。通過觀察臉色來辨別對方的心思。形容為人機靈。

出處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33回:「那知烏龜鴇子,是世上第一等精明不過的東西,監貌辨色,早已猜透了九分。」

66浮光略影 [ fú guāng lüè yǐng ]

解釋 見「浮光掠影」。

出處 清·馮班《鈍吟雜錄·嚴氏糾謬》:「滄浪論詩,止是浮光略影,如有所見,其實腳跟未曾點地。」

67冷眼靜看 [ lěng yǎn jìng kàn ]

解釋 形容從旁冷靜而仔細地觀察。

出處 唐·徐夤《上盧三拾遺以言見黜》:「疾危必厭神明藥,心惑多嫌正直言,冷眼靜看真可笑,傾懷與說卻為冤。」

68析微察異 [ xī wēi chá yì ]

解釋 指仔細觀察、辨別。

出處 明何景明《結腸賦》:「有木連理,草交莖兮;烈魂潔魄,孚女貞兮;析微察異,實此之類兮;附物著靈,見胸臆兮。」

69望表知裏 [ wàng biǎo zhī lǐ ]

解釋 通過觀察事物的表麵現象推知本質。

出處 唐·楊炯《從甥梁錡墓誌銘》:「穆天子羽陵之籍,莫不因條報葉,望表知裏。」

70相時度力 [ xiàng shí duó lì ]

解釋 相:察看。觀察時機,估算力量。

出處 唐·司空圖《題東漢傳後》:「君子救時雖切,必相時度力,以致其用。」

71觀風察俗 [ guān fēng chá sú ]

解釋 觀察國風民俗。

出處 唐·劉知幾《史通·載文》:「其理讜而切,其文簡而要,足以懲惡勸善,觀風察俗者矣。」

72潛神默思 [ qián shén mò sī ]

解釋 默:靜默。專心致誌,默默思考。

出處 晉·陳壽《三國誌·蔣濟傳》:「臣竊亮陛下潛神默思,公聽並觀,若事有未盡於理而物有未周於用,將改曲易調。」

73望影揣情 [ wàng yǐng chuāi qíng ]

解釋 謂觀察事物的表象即能測知其實質。

74目治手營 [ mù zhì shǒu yíng ]

解釋 親眼觀察,親手試驗。

出處 嚴複《天演論·導言》:「先後間出,目治手營,窮探審論,知有生之物,始於同,終於異。」

75鑒影度形 [ jiàn yǐng dù xíng ]

解釋 觀察揣度人的形跡。

出處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102回:「這三人將籃子內物件,一齊擺出仔細瞧看,或者寸紙,或者隻字,鑒影度形,一概俱無,又仍一件一件裝入籃內。」

76窺間伺隙 [ kuī jiàn sì xì ]

解釋 窺:暗中觀察;伺:守候,等待機會。暗中觀察,準備伺機采取行動。

出處 漢 吾丘壽王《驃騎論功論》:「(秦)內用商鞅、李斯之謀,外用白起、王翦之兵,窺間伺隙,既並海內之後,以威力為至道,以權詐為要術。」

77知人善察 [ zhī rén shàn chá ]

解釋 察:觀察。善於識別觀察人才。

出處 《魏書》:「知人善察,難眩以偽。」

78虛一而靜 [ xū yī ér jìng ]

解釋 虛心、專一而冷靜地觀察事物,就會獲得正確的認識。

出處 戰國·趙·荀況《荀子·解藪》:「心何以知?曰:虛一而靜。」

79杖策窺園 [ zhàng cè kuī yuán ]

解釋 杖策:拄著拐杖。拄著拐杖也要到園中去看看。指不死讀書本,而是走上社會,研究現實。

出處 宋·王安石《窺園》詩:「杖策窺園日數巡,攀花折木興常新。」

80觀今宜鑒古 [ guān jīn yì jiàn gǔ ]

解釋 宜:應該;鑒:鏡子。觀察當今的社會,應以古代為鏡子加以借鑒。

出處 《增廣賢文》:「觀今宜鑒古,無古不成今。」

©2024 hgcha.net 漢語查 郵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詞典、成語等漢語國學資料僅供參考,最終以新華字典、漢語詞典、成語詞典等書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