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漢語查 成語 形容海浪大的成語

形容海浪大的成語


1乘風破浪 [ chéng fēng pò làng ]

解釋 乘:趁著。趁著順風;破浪前進。比喻誌向遠大;氣魄雄偉;不怕困難;奮勇前進;多含施展遠大抱負之意。也作「乘長風破萬裏浪」、「長風破浪」。

出處 《宋書 宗愨傳》:「愨少時,炳問其誌。愨答曰:‘願乘長風破萬裏浪。’」

2波瀾壯闊 [ bō lán zhuàng kuò ]

解釋 瀾:大波浪;壯闊:又雄壯又寬廣。指水的波濤浩渺廣闊。比喻聲勢雄壯有力;規模宏大。

出處 清 陳廷焯《白雨齋詞話》第三卷:「其年諸短調,波瀾壯闊,氣象萬千,是何神勇。」

3驚濤駭浪 [ jīng tāo hài làng ]

解釋 驚:驚異;濤:大波浪;駭:驚嚇。令人驚懼的大波浪。比喻險惡的環境、遭遇或艱難的考驗。

出處 唐 田穎《玉山常文集 海雲樓記》:「人當既靜之時,每思及前此所經履之驚濤駭浪,未嚐不惕然。」

4浩浩蕩蕩 [ hào hào dàng dàng ]

解釋 指水勢洶湧廣闊浩大。後形容規模宏大;氣勢雄壯。

出處 宋 範仲淹《嶽陽樓記》:「浩浩蕩蕩,橫無邊涯。」

5大風大浪 [ dà fēng dà làng ]

解釋 指巨大的風浪。比喻社會的大動蕩、大變化。也比喻尖銳、複雜、激烈、艱苦的鬥爭。

出處 毛澤東《在中國共產黨全國宣傳工作會議上的講話》:「大風大浪也不可怕。人類社會就是從大風大浪中發展起來的。」

6翻江倒海 [ fān jiāng dǎo hǎi ]

解釋 把大江大海都翻轉過來;形容水勢很大;現在多用來形容聲勢浩大或力量巨大。也用以形容混亂不堪破壞極甚的情況。

出處 唐 李筌《太自陰經》:「東溫而層冰澌散,西烈則百卉摧殘,鼓怒而走石飛沙,翻江倒海。」

7狂風惡浪 [ kuáng fēng è làng ]

解釋 惡浪:凶猛的浪頭。比喻形勢或處境非常險惡、危急。也比喻敵人險惡的破壞活動。

出處 薑樹茂《漁島怒潮》第一章:「對敵鬥爭,好比在海上遇到狂風惡浪,你怕它,不行。」

8洶湧澎湃 [ xiōng yǒng péng pài ]

解釋 形容聲勢浩大。洶湧:波濤猛烈地向上湧;澎湃:大浪互相碰撞。

出處 漢 司馬相如《上林賦》:「沸乎暴怒,洶湧澎湃。」

9波濤洶湧 [ bō tāo xiōng yǒng ]

解釋 洶湧:水勢騰湧的樣子。形容波浪又大又急。

出處 宋 朱熹《朱子語類》第15卷:「蓋因波濤洶湧,水遂為其所激而動也。」

10狂濤駭浪 [ kuáng tāo hài làng ]

解釋 比喻劇烈的社會運動。

出處 清 梁啟超《近代第一女傑羅蘭夫人傳》:「其立於城上之羅蘭夫人及狄郎的士黨,遂不得不為狂濤駭浪之所淘盡矣。」

11風吹浪打 [ fēng chuī làng dǎ ]

解釋 狂風猛吹;巨浪拍打。比喻惡劣的環境;險要的遭遇或嚴峻的考驗磨難。

出處 清 洪昇《長生殿 埋玉》:「可憐一對鴛鴦,風吹浪打,直恁的遭強霸。」

12排山倒海 [ pái shān dǎo hǎi ]

解釋 排:排開;倒:翻倒。推開山嶽;翻倒大海。形容來勢猛;聲勢浩大;力量強大;壓倒一切。原作「回山倒海」。

出處 宋 楊萬裏《病起喜雨聞鶯》詩:「病勢初來敵頗強,排山倒海也難當。」

13海嘯山崩 [ hǎi xiào shān bēng ]

解釋 大海洶湧呼嘯,高山崩裂倒塌。形容來勢凶猛急速。

出處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誌》第五十四回:「楚兵人人耀武,個個揚威,分明似海嘯山崩,天摧地塌。」

14風急浪高 [ fēng jí làng gāo ]

解釋 形容風浪很大。

出處 《文彙報》1992.3.2:「出海口附近波濤洶湧,風急浪高。」

15海沸江翻 [ hǎi fèi jiāng fān ]

解釋 大海沸騰,江河翻滾。比喻聲勢或力量極大。

出處 明 無名氏《那吒三變》第四折:「怒時節海沸江翻,惱時節天昏地慘。」

16風起水湧 [ fēng qǐ shuǐ yǒng ]

解釋 大風刮起,水波洶湧。

出處 宋·蘇軾《後赤壁賦》:「劃然長嘯,草木震動,山鳴穀應,風起水湧。」

17亂七八糟 [ luàn qī bā zāo ]

解釋 形容亂糟糟的樣子;毫無條理或秩序。

出處 清 曾樸《孽海花》第五回:「你看屋裏的圖書字畫,家夥器皿,布置得清雅整潔,不像公坊以前亂七八糟的樣子了。」

18興風作浪 [ xīng fēng zuò làng ]

解釋 比喻煽動情緒;挑起事端。作:興起。

出處 元 無名氏《鎖魔鏡》第一折:「嘉州有冷,源二河,河內有一健蛟,興風作浪,損害人民。」

19滄海橫流 [ cāng hǎi héng liú ]

解釋 滄海:大海;橫流:水溢出河道四處奔流。海水泛濫;四處奔流。比喻政治混亂;社會動蕩不安;也作「橫流滄海」。

出處 《晉書 王尼傳》:「滄海橫流,處處不安也。」

20風平浪靜 [ fēng píng làng jìng ]

解釋 風已平息;浪已安靜。指江河湖海裏沒風浪;顯出一時安閑寧靜的景象。也比喻事情平息;恢複沉靜。

出處 宋 楊萬裏《泊光口》:「風平浪靜不生紋,水麵渾如鏡麵新。」

21接連不斷 [ jiē lián bù duàn ]

解釋 連續不間斷。

出處 明 馮夢龍《東周列國誌》:「陳設兵衛,自王宮起,直至光家之門,街衢皆滿,接連不斷。」

22源源不斷 [ yuán yuán bù duàn ]

解釋 源源:水流不斷的樣子。形容連續不斷。

出處 《孟子 萬章上》:「欲常常而見之,故源源而來。」

23聲勢浩大 [ shēng shì hào dà ]

解釋 浩:廣大。聲威和氣勢非常浩大。

出處 明 施耐庵《水滸傳》:「如今宋江領兵圍城,聲勢浩大,不可抵敵。」

24妖魔鬼怪 [ yāo mó guǐ guài ]

解釋 迷信的傳說中危害人類的妖精和魔鬼。比喻形形色色害人的東西或人。

出處 元 李好古《張生煮海》第一折:「我家東人好傻也,安知他不是個妖魔鬼怪,信著他跟將去了。」

25山崩地裂 [ shān bēng dì liè ]

解釋 山崩塌;地開裂。多為地震所引起。原用來指災難性的巨大事變。後比喻聲勢之大;變化劇然。

出處 東漢 班固《漢書 元帝紀》:「山崩地裂,水泉湧出。天惟降災,震驚朕師。」

26軒然大波 [ xuān rán dà bō ]

解釋 高高湧起的巨大波濤。比喻大的糾紛或亂子。軒然:高高的樣子。

出處 唐 韓愈《嶽陽樓別竇司直》詩:「軒然大波起,宇宙隘而妨。」

27此起彼伏 [ cǐ qǐ bǐ fú ]

解釋 此:這;這個;彼:那;那個;伏:低下去。這裏起來;那裏下去。形容聯係緊密;互相配合行動。也作「此伏彼此」、「此起彼落」。

出處 漢 張衡《西京賦》:「鳥畢駭,獸鹹作,草伏木棲,寓居穴托,起伏集此。」

28變化無常 [ biàn huà wú cháng ]

解釋 常:常規;準則。形容事物任意變化;沒有一定的規則。

出處 先秦 莊周《莊子 天下》:「忽漠無形,變化無常。」

29一瀉千裏 [ yī xiè qiān lǐ ]

解釋 江河奔流直下;迅達千裏。比喻文筆或曲調氣勢奔放、流暢。今又喻急劇持續地下降。

出處 宋 陳亮《與辛幼安殿撰書》:「大江在河,一瀉千裏。」

30毫不動搖 [ háo bù dòng yáo ]

解釋 絲毫也不會改變意誌。

出處 毛澤東《愚公移山》:「愚公批駁了智叟的錯誤思想,毫不動搖,每天挖山不止。」

31移山倒海 [ yí shān dǎo hǎi ]

解釋 移動山嶽;倒翻大海。比喻改造自然的偉大氣魄。

出處 明 許仲琳《封神演義》第36回:「善能移山倒海,慣能撒豆成兵。」

32倒海翻江 [ dǎo hǎi fān jiāng ]

解釋 形容力量或聲勢非常浩大。

出處 宋 陸遊《夜宿陽山磯將曉大雨北風甚勁遂抵雁翅浦》詩:「五更顛風吹急雨,倒海翻江洗殘暑。白浪如山潑入船,家人驚怖篙師屋。」

33平地風波 [ píng dì fēng bō ]

解釋 平地上起風浪。比喻突然發生意料不到的糾紛或事故。

出處 唐 劉禹錫《竹枝詞》:「常恨人心不如水,等閑平地起波瀾。」

34波濤滾滾 [ bō tāo gǔn gǔn ]

解釋 滾滾:大水奔流的樣子。形容江河奔流而來或迅猛發展的潮流

出處 元·鄭廷玉《楚宮》:「便有那波濤滾滾長江限,假若是無敵手戰應難。」

35劈風斬浪 [ pī fēng zhǎn làng ]

解釋 衝破風浪。

出處 《人民日報》1976.6.25:「在西沙保衛戰中,一批剛剛穿上海軍服的青年戰士,駕著戰艦,劈風斬浪,無所畏懼地同敵艦格鬥,為保衛祖國的寶島立下了不朽的功勳。」

36狂風巨浪 [ kuáng fēng jù làng ]

解釋 猛烈的風,巨大的浪。指來勢迅猛或同時有強勁衝擊力的變化。

出處 薑樹茂《漁島怒潮》第17章:「打魚的人要經得起狂風巨浪,打獵的人不怕虎豹豺狼。」

37風微浪穩 [ fēng wēi làng wěn ]

解釋 微:微小。沒有風浪。

出處 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後集·本朝雜記》:「還過大江,風微浪穩,舟楫安然。」

38風起浪湧 [ fēng qǐ làng yǒng ]

解釋 湧:向上升起,冒出。大風刮起,波浪洶湧。比喻事物相繼興起,聲勢浩大。

出處 《晉書·謝安傳》:「嚐與孫綽等泛海,風起浪湧,諸人並懼,安吟嘯自若。」

39風靜浪平 [ fēng jìng làng píng ]

解釋 靜:安靜;平:安定。風已平息,浪已安靜。指沒有風浪。比喻平靜無事。

出處 清·魏秀仁《花月痕》第50回:「次日過江,風靜波平,也自欣然。」

40海波不驚 [ hǎi bō bù jīng ]

解釋 驚:震動。比喻平安無事。

出處 唐·李庾《東都賦》:「開元太平,海波不驚,乃駕神都,東人誇榮。」

41翻江攪海 [ fān jiāng jiǎo hǎi ]

解釋 形容水勢浩大。多喻力量或聲勢非常壯大。也形容吵鬧得很凶或事情搞得亂七八糟。

出處 明 吳承恩《西遊記》第二十三回:「龍能噴雲曖霧,播土揚沙。有巴山捎嶺的手段,有翻江攪海的神通。」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十四回:「指揮說地談天口,來誘翻江攪海人。」

42浩浩湯湯 [ hào hào shāng shāng ]

解釋 猶浩浩蕩蕩。指水勢壯闊的樣子。

出處 宋 範仲淹《嶽陽樓記》:「浩浩湯湯,橫無際涯。」

43此伏彼起 [ cǐ fú bǐ qǐ ]

解釋 這裏起來,那裏下去。形容接連不斷。

出處 魯迅《墳 論‘費厄潑賴’應該緩行》:「因為政局的不安定,真是此起彼伏如轉輪。」

44平靜無事 [ píng jìng wú shì ]

解釋 形容非常安全,沒有事情發生

出處 毛澤東《批判大漢族主義》:「有些是很嚴重的問題,表麵上看來平靜無事……故須進行認真的教育,以期一步一步地解決這個問題。」

45澎湃洶湧 [ péng pài xiōng yǒng ]

解釋 澎湃:大浪互相撞擊;洶湧:波濤猛烈地向上湧。形容聲勢浩大。

出處 曹靖華《飛花集》:「我在人民英雄紀念碑的花海中,徘徊,徘徊複徘徊,半生往事,如錢塘怒濤,澎湃洶湧,衝擊心頭!」

46作浪興風 [ zuò làng xīng fēng ]

解釋 掀起風浪。比喻製造事端。

出處 《再生緣》第七十四回:「[郡主]心中本有些須醋,被江媽,作浪興風煽惑他。」

47風波平地 [ fēng bō píng dì ]

解釋 風波:比喻事變。平地上起風浪。比喻突然發生意料不到的糾紛或事故。

出處 明·許三階《節俠記·開宗》:「因輻輳舊日姻盟,潛歸去,風波平地,夫婦各飄零。」

48平地生波 [ píng dì shēng bō ]

解釋 平地:平坦的地。平地上起風浪。比喻突然發生意料不到的糾紛或事故。

出處 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十回:「還不肯放鬆一步,必欲剪草除根,聽信那娼婦平地生波。」

49黑風孽海 [ hēi fēng niè hǎi ]

解釋 喻環境、遭遇的險惡。

出處 清·珠泉居士《雪鴻小記》:「噫,黑風孽海,飄泊多矣!瓏(王瓏)以稚齒韶顏,獨能早登彼岸,度亦有善根哉!」

50穩坐釣魚台 [ wěn zuò diào yú tái ]

解釋 不管外界有何變化,隻照老規矩辦事。非常鎮靜,沉得住氣,穩居於自己的位置上。

出處 康濯《牲畜專家》:「人家呢,穩坐釣魚台,對住你察顏觀色。」

51穩坐釣魚船 [ wěn zuò diào yú chuán ]

解釋 比喻不管發生什麼變化,仍然沉著鎮靜。

出處 俗諺:「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台。」

©2024 hgcha.net 漢語查 郵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詞典、成語等漢語國學資料僅供參考,最終以新華字典、漢語詞典、成語詞典等書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