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漢語查 送報的意思 送報造句 40字左右

送報造句40字左右


  • 1、他曾先後6次專程來到北京,向教育部高教司理工處、基教司教研處、高中處、人教社、高教社呈送報告。
  • 2、記得每天騎著腳踏車到鎮上送報紙,每當回到家以後,都覺得自己好像飛跨好幾個海洋。
  • 3、荷東社區居民張宇今年46歲,先後當過保潔員、送報員、物業管理員,見月嫂月工資有七八千元,就來學本事。
  • 4、有一天,雨下得非常大,在雨中模糊的看見了一個身影,近了,近了,原來是送報的阿姨,他身上濕透了。
  • 5、我正在家裏看書,突然聽見了敲門聲,我趕忙放下手裏的書去開門,我打開門驚奇的發現,是送報的阿姨。
  • 6、她每天早早地起床,去送報,隻為了換取一天的生活費,臨睡前,才能擠出一點時間做作業。
  • 7、大家不約而同地舉起雙手,捏住報紙的兩側,一邊往前走一邊向前輸送報紙,報紙做成的履帶向前滾動。
  • 8、他那送報的姿勢,像是一種風景呈現在我的眼前,那美麗的瞬間,宛若一朵浮雲,浮現在我飄渺的心間。
  • 9、說到送報紙,大家可能覺得在中國,沒滿18歲之前,好像不能送,但是,我說的並不是在中國,而是在加拿大。
  • 10、雖然叔叔的外表不是很好看,但是,無論風吹雨打,他每天都會按時送報紙到每戶人家門口。
  • 11、他,是一位年紀較大的郵遞員爺爺,每一次往我家小店送報紙時,我都會看到他那飽經風霜的臉。
  • 12、我有些擔心吳阿姨今天還會不會送報紙來,因為家門口的石子路一就會變得十分泥濘、沾腳。
  • 13、平時王海波送報時看見哪家的報箱壞了他就幫助修理,社區的報架壞了他也就及時通知人家修理。
  • 14、當他試圖從後門逃走的時候卻發現自己溜進了一家書報亭,無意之中為農業周報當了一回送報人。
  • 15、而這些經銷商更像之前的送報人,奔走在古巴城市和鄉村道路上,將「每周包裹」挨家挨戶帶給訂閱者。
  • 16、2010年,林克穎同樣酒駕撞死送報生黃俊德,後被台「高等法院」以酒駕、過失致死及肇事逃逸罪判刑4年。
  • 17、住高縣鳳山市老爺裏的78歲老翁張介民,昨天清晨被黃姓送報生發現躺在客廳地板上,電視、電燈都還開著。
  • 18、有時,我起來得稍微早一點,看見他在為一戶戶人家送報紙時,我便笑著和他打招呼,他也報以微笑。
  • 19、這些人辛苦的送報員有序地分散在城市的各個街頭巷尾,這樣的情景形成了清晨城市的一道風景線。
  • 20、郵遞員叔叔啊,您的精神真令我敬佩啊!您冒著暴雨還給我們送報紙,您的敬業精神多麼讓人感動啊!每當
  • 21、清晨太陽還沒完全露臉時,暗藍色的天空以及濕冷的空氣,陪伴著早起運動的人和辛苦的送報生。
  • 22、年幼的我站在他的身旁,一邊不停派送報紙並吆喝賣報紙的呆板口號,一邊極力向他訴苦。
  • 23、送報曉呈祥看2022年豐碩成果香飄迎優異成績;迎吉祥如意狗吠待明代笑傲江湖高考考試創光輝。
  • 24、郵差包,顧名思義,就是郵遞員們投送報紙、信件時候挎的那種包包,和郵差背的包類似的包統稱郵差包。
  • 25、喝著可樂,看著空姐一個個地為旅客服務,一會兒給旅客送報紙、一會兒為旅客拿來毛毯。
  • 26、凱東沒有等到鄉郵員送報紙,就見秋桂花背了個背包從學校裏走了出來,看樣子是準備回家。
  • 27、如果隻是想著這是3年送報紙掙來的錢,這錢沒有一點意義,媽媽用了的話,我才會高興。
  • 28、聰明的小鹿花花用智慧戰勝了困難,這個漂亮又能幹的小鹿最終成了森林送報局的局長。
  • 29、也許郵遞員在人們心中地位是渺小的,有些人認為他們就是送報的工具,沒有什麼偉大之處。可我不這麼認為。
  • 30、我望著他在雨中的背影,心裏一片茫然,隻覺得自己的心也隨著李伯伯一起給千家萬戶送報刊信件去了。
  • 31、不管多麼寒冷,多麼炎熱,他總是騎著那輛綠色的郵車,給千家萬戶送報刊、信件;同時,也送去一份溫馨。
  • 32、幾天後小男孩寫信向老夫人承認了錯誤,在信中放進送報攢下的七美元,希望補償她修理玻璃的費用。
  • 33、而報紙是送報員們送到各地人民手中去的,然而,如果隻有印了報紙,沒人送,還不是一張張廢紙。
  • 34、一位年輕人與一位智者鄰居,年輕人淩晨送報早上上學晚上還要為餐廳洗盤子嗬,多麼勤勞的一位年輕人。
  • 35、苦地送報,心裏想:不就是送報嗎?有什麼了不起的。我也行。通過這件事情,我才知道您的偉大。
  • 36、那時我定會像開著360碼的小汽車飛奔過去,因為我不敢讓爺爺等我,不敢耽誤爺爺送報

詞語解釋

送報[ sòng bào ]

1.投遞電報

2.指投遞報紙

送報

©2024 hgcha.net 漢語查 郵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詞典、成語等漢語國學資料僅供參考,最終以新華字典、漢語詞典、成語詞典等書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