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漢語查 西夏的意思 西夏造句 30字左右

西夏造句30字左右


  • 1、今番率軍抵禦西夏又接連大勝,聲望愈高,難保其不會東山再起又生異心。
  • 2、現在西夏母黨擅權自顧不暇、女真一族已淪為遼之附臣,正是南侵的大好時機。
  • 3、嗣王臣義慶受任西夏,靈寢暫移,先帝親枉鑾輿,拜辭路左,恩冠終古,事絕常班。
  • 4、你在變法朞間,母黨梁氏專權,西夏國勢日非,你命兵伐西夏,朞圖一舉殲滅西夏
  • 5、現在朝廷重文抑武,凡有外敵侵,都隻求和談,西夏的前車之鑒你難道還沒有看到嗎?
  • 6、從出土金器的紋飾風格和裝飾布局來看,西夏金銀器更多的是受宋代金銀器的影響。
  • 7、東征西討,南下北征,尚有西夏東遼虎視眈眈,惜天下未定而命數已盡。
  • 8、寶塔山又名嘉嶺山,是延安的標誌,宋範仲淹鎮守延安時曾在此築寨防止西夏進攻…
  • 9、西夏王陵的地麵建築都已被毀壞。從已開掘的墓葬來看,地下建築十分宏偉。
  • 10、征西將軍陶侃有威名於荊楚,又以西夏為虞,故使嶠為上流形援。
  • 11、虛竹天性純良,宅心仁厚,深得高人指點,武功高強,後被選為西夏駙馬。
  • 12、神臂弓這是我國宋代大量使用的一種弩弓,式樣是從西夏流入的。
  • 13、西夏王陵成為人們了解西夏曆史、探尋西夏文化的一處重要文物旅遊景區。
  • 14、西夏兵早就設下埋伏,隻以騎兵進行挑戰,然後吸引白守榮進入埋伏圈。
  • 15、易大彪臨死交榜文,慕容家已決定去西夏做駙馬,還得假意不讓王姑娘知道,湊她歡心。
  • 16、涇原路北與西夏接壤,地理形勢易攻難守,故一向是宋夏衝突頻繁之地。
  • 17、兩宋時朞政權分立,民族矛盾尖銳,隴右地區先後由宋、西夏、吐蕃與金分而統之。
  • 18、花拉子模國、西夏、金、大理後,於德佑年間對南宋開始進行第三次南侵。
  • 19、全,栩栩如生。我的祖國,有許多風雲人物:西夏族的首領黃帝、統一
  • 20、曆史學家,地理學家已經不可能再從這裏為我們獲取西夏的一丁點信息。
  • 21、它的風景名勝數不勝數,西夏王陵,水洞溝,賀蘭山岩畫……寧夏處處是風光。
  • 22、接下來的幾天,我們先後去了通湖草原、沙坡頭、西夏王陵和影視城。
  • 23、你是這般纖柔,金人的鐵蹄踐踏自己的臣民,西夏的兵車已經突破你最後的防線。
  • 24、而最後在與西夏的戰爭中,楊宗保被困,她自告奮勇率領楊家女將去請戰。
  • 25、是眼前西夏將軍的名字,音譯到中原話裏是這四個字,要說這「不吉」。
  • 26、小神山前西夏士兵屍橫一地,慘不忍睹,遠處山林,則是林森木暗,一片寂靜。
  • 27、時值夏惠宗在位,母黨梁氏專權,西夏國勢日非,朞圖一舉殲滅羌夏。
  • 28、次年改元「紹聖」,並停止與西夏談判,多次出兵討伐西夏,迫使西夏向宋朝乞和。
  • 29、然而如今我願意相信奶奶的解釋,我隻願她的肉身在西夏王陵近旁,永世安寧。
  • 30、康定元年,三川口之戰,宋軍慘敗,朝廷即派範仲淹鎮守陝西,抵禦西夏進犯。
  • 31、同往年一樣,我穿著新衣服,趕去西夏區的爺爺家拜年,感受短暫團圓的喜悅。
  • 32、北宋時朞,由於朝內不和,軍紀渙散,引起遼、西夏及金國的相繼入侵。
  • 33、原來是遼與西夏,西戎之地的土民,最近嚷嚷著要犯我中華領土
  • 34、元朝的鐵騎無情,在滅了金與西夏後,野蠻地踏進南宋的領土,江山美景,支離破碎!
  • 35、1917年,寧夏靈武出土一批西夏文佛經,出土後即部分遭到散佚。
  • 36、西夏王陵集中反映了西夏文化的特點,堪稱西夏王國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一個縮影。
  • 37、蔡京道:今北有大遼,西有西夏,若我等二虎相爭,恐受其漁翁得利。
  • 38、於是乎,每戰皆北,不但打不過大遼、金國,就連小小的西夏也是鮮有勝績。
  • 39、西夏譯師中有個叫鮮卑寶源的人,曾經把不少佛經翻成西夏文和漢文。
  • 40、西夏禍在旦夕,天下大亂將生,小兄相信,不出十載,必有你楊門重振聲威之日。
  • 41、「居延」是西夏語,為「流動的沙漠」之意,因為它是一個遊移湖,湖麵還時大時小。
  • 42、一名男子去年十月三十一日在巴西夏布裏一處橡膠園裏采集橡膠。
  • 43、可宋軍一次次的失敗總是出乎我所料,宋難道是真的敵不過西夏嗎?
  • 44、慶曆二年,西夏十萬大軍進攻平涼,宋軍抵擋不住西夏的猛烈攻擊,再次慘敗。
  • 45、成吉思汗二十一年,率軍10萬殲滅西夏軍主力,次年西夏滅亡。

詞語解釋

西夏[ xī xià ]

1.公元1038年黨項族在今中國寧夏、陝西北部、甘肅西北部、青海東北部和內蒙古西部建立的政權,1227年為元滅

西夏

©2024 hgcha.net 漢語查 郵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詞典、成語等漢語國學資料僅供參考,最終以新華字典、漢語詞典、成語詞典等書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