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漢語查 至理名言的意思 至理名言造句 30字左右

至理名言造句30字左右


  • 1、講一萬句至理名言,也抵不過你一個錯誤行為在你孩子心目中的破壞力。
  • 2、鍥而不舍,金石可鏤,這是治學的名言,應當也是完善化學教學藝術的至理名言
  • 3、中國有句至理名言,叫「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這道出了琢玉的真諦。
  • 4、勤奮紮實基礎,積澱產生飛躍,善思造就人才,創新獲得成功,乃成功人士的至理名言
  • 5、經得起曆史考驗的至理名言,俗言俗語,細細品味,都是飽含哲理的。
  • 6、國王和百官都稱讚他說的是至理名言,唐僧羞愧滿麵,告辭下殿。
  • 7、你不自輕自賤,人家就不能看輕你。這話倒說得不錯,這也是至理名言
  • 8、那句古希臘格言不僅僅隻是至理名言。在生活中,創造個人品牌將展示你的力量。
  • 9、死亡使一個偉人的聲音沉寂之後,他生前平淡無奇的話,都成了至理名言
  • 10、小行星撞擊、致命病毒亦或是像布道者斯丹摩爾的至理名言所說的耶穌再臨。
  • 11、作家朵拉有一句至理名言:第一個孩子都是一滴有自己聲音的水。
  • 12、要手不釋卷,不能遊手好閑,要記住有備無患和我的至理名言,好日子就指日可待了。
  • 13、後來曉鬆的一句至理名言讓我恍然大悟,討女生喜歡有三寶:踢球,打架,彈吉他。
  • 14、做一個心安理得誠信的人,這是媽媽經常告誡我的一個至理名言
  • 15、它是由大乘至勝仙師的弟子對孔子言行的記錄,直到現在都被世人視為至理名言
  • 16、我家的小狗灰灰,它有一個很大的特點:懶。它的至理名言:生當做懶狗,死亦為懶雄。
  • 17、死亡使一個偉大的聲音沉寂之後,他生前平淡無奇的話,都成了至理名言。白朗寧
  • 18、在鋼筋水泥的城市看慣了冷漠,看慣冷暖。然後學會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的至理名言
  • 19、綠,是播種者的顏色,是開拓者的顏色。人們說它是希望,是青春,是生命。這是至理名言
  • 20、唐代莊宗之所以得天下,與其所以失天下的驟興驟亡的史實亦印證了這一至理名言
  • 21、就比如你說一句真理名言,那不是真理名言,如果從名人嘴裏說出來那就是至理名言
  • 22、對這些至理名言,易先生在講授中往往能信手拈來,加以巧妙運用,這都不足為奇。
  • 23、隻有失去了,才知其珍貴;同樣,隻有擁有了,才發現其匱乏。這是至理名言
  • 24、古人曾感歎:"千古人情重多金"真是至理名言,而且在我們這個時代,則更加的突出了。
  • 25、您還說過許許多多的至理名言,使我們後人一生受益,指引我們走上正義之道。
  • 26、一開始,老鳥就答應人類三句至理名言,便會發財,同時人類也要放了老鳥。
  • 27、劫匪在搶劫銀行時說了一句至理名言:通通不許動!錢是國家的,命是自己的!
  • 28、這位古政治家的至理名言雖然曆經1700年,但它的哲理光芒永存。
  • 29、在我的成長過程中,我常常想起爸爸的至理名言:生活需要自信。
  • 30、這篇文章對每個人來說意義不同,但對我來說它像是人生的至理名言,畢生難忘!
  • 31、從此,他時刻牢記著‘隻要功夫深,鐵棒磨成針’這句至理名言,刻苦學習,仔細觀察。
  • 32、可你仍然我行我素,獨斷獨行,把想法當作了至理名言,把自己當作了整個世界。
  • 33、死亡使一個偉大的聲音沉寂之後,他生前平淡無奇的話,都成了至理名言
  • 34、行文緊湊、充滿智慧,文字深刻老練、沉穩有力,警句格言層見疊出,至理名言俯拾即是。
  • 35、清朝的沈德潛說過一句至理名言: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學識,才有第一等真詩。
  • 36、唯天下至誠,能經綸天下大經,立天下大本,知天下之化育??絕對的至理名言
  • 37、取其所長,避其所短,東吳的都督周瑜可以說把這一至理名言發揮到了極致。
  • 38、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這話可是至理名言!早上的空氣極好,李沐伸了個懶腰打開了門。
  • 39、還有,言多必失!這是為師多年總結出的至理名言,因此,要少說話,多做事!
  • 40、這兩句話雖然出自兩千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至今仍是至理名言,意義至大。
  • 41、麻煩這位D同學下次別拿我們小寶的至理名言出來了,你這樣真的很令人討厭。
  • 42、昔人有聯語雲:夫複何為,莫非自然。真至理名言也。作書亦當知此意。
  • 43、因此,高妙的言論不能被世俗人聽進去,至理名言不出現,庸俗的言論占上風。
  • 44、這樣的至理名言也許放置任何一個時代卻仍能散發出思想的光芒。

詞語解釋

至理名言[ zhì lǐ míng yán ]

1.最正確的道理,最精辟的言論

至理名言

©2024 hgcha.net 漢語查 郵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詞典、成語等漢語國學資料僅供參考,最終以新華字典、漢語詞典、成語詞典等書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