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漢語查 袁世凱的意思 袁世凱造句 40字左右

袁世凱造句40字左右


  • 1、德國總督看到袁世凱所練新軍確比舊軍操練精嫻,讚揚主持操練的王士珍、段祺瑞和馮國璋為「北洋三傑」。
  • 2、袁世凱嘴上罵得凶,心裏卻明白得很,現在已經今非昔比,自己眼下眾叛親離,處境困厄,不是鬧意氣的時候。
  • 3、晚年的袁世凱被攝政王載灃以患有足疾而開缺回籍,隱居於彰德,就更加醉心於相命、堪輿之術。
  • 4、據說袁世凱曾把狗不理包子作為貢品獻給慈禧太後,而且慈禧太後品嚐之後龍顏大悅。
  • 5、然而,性格決定命運,袁世凱的鋒芒早在二十三歲時便已銳不可當,他發跡的地點不在中國,而在朝鮮。
  • 6、登州的外僑經袁世凱折衝樽俎,由北洋海軍統領薩鎮冰親率座艦海坼前來送他們到朝鮮。
  • 7、京師自來水公司的順利創建和發展,很大程度上歸功於袁世凱、周學熙和王錫彤三個人的作用。
  • 8、這幾個人可都是袁世凱的得力幹將,心腹爪牙,經有心人一點拔就引起了滿清皇室,慈禧的警覺。
  • 9、梅蘭芳和劉喜奎的初次見麵是在袁世凱的外交總長陸征辦的堂會上,一個名男旦,一個名坤伶,是多麼地般配。
  • 10、一個是仍保留著「宣統皇帝」尊號,以溥儀為首的小朝廷,一個是堂而皇之的以袁世凱為首的中華民國大總統府。
  • 11、市麵的「真銀假幣」日益增多,以袁世凱大頭為最常見,賈先生收藏的這枚銀元也是這樣的錢幣。
  • 12、光緒三十一年,江留辦京畿冬防,協同守衛皇宮禁地,經直隸總督袁世凱保奏,以知府留於直隸委用。
  • 13、此舉遭到各方反對,引發護國運動,袁世凱不得不在做了83天皇帝之後宣布取消帝製。
  • 14、然而,朝鮮逐漸增強的自主意識,卻使得袁世凱鞏固中朝宗藩關係的努力帶來事與願違的效果。
  • 15、滿清政府病急亂投醫,萬般無賴的隻好將以前強迫退休的袁世凱袁宮保大人請出山來支撐危局。
  • 16、田文烈字煥亭,湖北漢陽縣人,北洋武備學堂畢業,曾隨袁世凱到朝鮮任軍中文案,其人有北洋老前輩之稱。
  • 17、博物館裏就有一支袁世凱時朞的行囊筆,此筆造型有明顯的西洋特色,可見當時歐風東漸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 18、巴恪思在書中寫道,1908年,袁世凱和鐵良私下求見慈禧,要求她退位,改由他們二人共同攝政。
  • 19、道德範圍廣大,聖賢千萬語而不能盡其詞,餘所能領會者,約言之,則忠信篤敬而已。袁世凱 
  • 20、還有一次是他為反擊袁世凱而大鬧總統府,他將府裏一切珍品皆打碎,邊打還邊罵,膽子十分大。
  • 21、現在有很多人都在議論,說孫中山先生所領導的國民革命並未能完全實行革命目標,反而讓袁世凱有機可乘。
  • 22、以前,我一直想不明白孫中山為什麼要將臨時大總統讓位於袁世凱,使得他複辟帝製,竊取革命果實。
  • 23、即便如此,他還是不滿足於現狀,在袁世凱妄圖複辟時,勃然反抗,最終身患重病,與世長辭。
  • 24、時華北大旱成災,袁保恒奉命到開封幫辦賑務,帶袁世凱同行,遇有密要事案,均派他查辦、參佐一切。
  • 25、在政治途上,她曾是袁世凱總統府秘書;角逐商海,她曾富甲一方;遊曆歐美,西方人多以為她是東方的公主。
  • 26、孫中山表示,隻要袁世凱敦促清帝退位,他即可讓位,由逼退清讓位的人,出任中華民國大總統。
  • 27、但是,辛亥革命以同舊的反動勢力的妥協而告終,革命的果實落到以袁世凱為首的北洋軍閥手裏。
  • 28、然而,就在維新派生死存亡的緊要關頭,由於叛徒袁世凱告密,變法運動最終以失敗而告終。
  • 29、而今袁世凱竟敢改變國體,帝製自為,也就必然會引起全國更廣泛的政治派係和各階層人士的反對。
  • 30、現在蘇杭甬鐵路草約,已經撤廢;日本人在奉天造的新奉鐵路,也經袁世凱贖轉;粵紳辦的新寧鐵路,也已動工。
  • 31、袁保恒剛剛調任刑部侍郎,工作繁忙,袁世凱一邊讀書,一邊幫他辦事,學得不少官場本領。
  • 32、中新社記者在展覽現場看到,畫布上的袁世凱臉型圓潤,目光灼灼,留著八字胡,嘴角上揚,身著深色服裝。
  • 33、後來袁世凱以淮軍子弟,傳其衣缽,就變成清末民初時代的北洋軍閥,割據國家,阻礙統一,貽禍不淺。
  • 34、這個校長為了讓學生了解中華民國,反對袁世凱,舉行了一次征文活動,主題是反對袁世凱
  • 35、而由此開創的通寶元寶幣製,一直流傳了1300多年,袁世凱洪憲稱帝仍在發行新幣,民國成立後才告廢除。
  • 36、袁世凱此次「養屙」三年,閑居養壽園,寄興山水,弄舟垂釣,與一幹僚友唱酬,所得詩作存世者計有二十多首。
  • 37、由此也就不難理解,不同曆史時朞的袁世凱,為何一度被世人稱為「危世英雄」、「亂世梟雄」與「順世奸雄」。
  • 38、袁世凱幫凶「倪屠戶」倪嗣衝為此致函日本駐南京領事,要求派兵到日本商船搜捕李烈鈞等。
  • 39、袁世凱立刻與南京臨時政府往返電商,榷定大清皇帝尊號不廢,暫居後宮,由民國政府供養等八項條款。
  • 40、忠之本義,忠於一國,非忠於一人也。人人以國為本位,勿以一身一家為本位,乃能屈小己以利大群。袁世凱
  • 41、因此,提及小站練兵,人們往往隻知道周盛傳、胡燏棻和袁世凱,而不知「趕練新軍」的真正策劃人是漢納根。
  • 42、張之洞稱「屠財」,愛「燒錢」,揮金如土;袁世凱稱「屠民」,好殺戮,殺人如麻;岑春煊謂「屠官」,蔑強暴,反腐劾官。
  • 43、但1914年袁世凱為複辟帝製,重新製定了一套祭天禮儀及祭祀服飾,於當年冬至舉行祭天大典。
  • 44、袁世凱已將可用精兵,全部部置於瀘納戰場,所以,我們一旦決戰取勝,東進武漢,直搗北京的勝局就可奠定。
  • 45、這回,袁世凱不僅下野開缺回籍,還被奉步軍統領衙門之命前來護衛實則監視的袁得亮一步不離地跟上了。
  • 46、道德範圍廣大,聖賢千萬語而不能盡其詞,餘所能領會者,約言之,則忠信篤敬而已。袁世凱
  • 47、當時國會的議題非常明確,就是更改國體,推行君主立憲,在給袁世凱的推戴書中說:元首當視乎民意為從違。
  • 48、而與其幾乎是同時代的革命先烈孫文,在革命果實被袁世凱竊取後,仍心係國家,發動了此後一係列革命。
  • 49、再回想清政府對帝國主義一味地妥協,袁世凱竊取辛亥革命勝利成果,中國人必須讓中華崛起。
  • 50、年底,袁世凱陰謀稱帝,張鳴歧又與廣東都督龍濟光上表勸進,後來,張鳴歧被袁世凱封為一等伯。
  • 51、自己對這為帝王術的傳人,還真有些發懵,他和袁世凱私交頗深,關係非同一般,又懷有知遇之感。
  • 52、在日本接到袁世凱的回電後,又寫了封親筆信給袁世凱,說道:趨侍鈞座,閱年有餘,荷蒙優待,銘感五內。
  • 53、徐世昌、那桐保舉,監國攝政王醇親王載灃任命兩年前被罷黜,現在彰德養病的袁世凱為湖廣總督,袁托病不就。
  • 54、當孫中山等人又一次推翻了袁世凱,建立中國民國的時候,我高興得頭快要撞到了床頭上。
  • 55、1911年10月武昌新軍起義,吳祿貞積極籌劃在北方響應,11月7日被袁世凱派人殺害。
  • 56、古今立國之道,惟在整飭紀綱,修明法度,使內外相係,強弱相安,乃可鞏固國基,爭存宇內。袁世凱
  • 57、是時天津一帶,統被拳匪蟠據,山東拳匪,為巡撫袁世凱驅逐,亦相率到津,勒民供給,兼索官餉,稍有不從,肆行擄掠。
  • 58、不過對於孫大毛三人,袁世凱雖然也想將他們繩之以法,或者直接把克扣軍餉的罪名給坐實,然後直接砍頭。
  • 59、袁得亮不僅把每月向步軍統領的報告交給袁世凱的幕僚捉筆,還把肅親王派密探到河南的消息也如實相告。
  • 60、朱爾典眼中的袁世凱是那個時代唯一能平定大局的偉人,他也因此為袁世凱提供了許多幫助。
  • 61、不管如何,已經無法追究是誰先不懷好意,陳安和袁世凱兩人之間終究起了隔閡,不複昔日之協調了。
  • 62、在英國的反對和日本的威逼蒙蔽下,加之雲南爆發護國運動,袁世凱急於安內,也就不再考慮參戰問題。
  • 63、郭葆昌督造的「居仁堂製」瓷器,數量並不多,加之袁世凱的「洪憲帝製」轉瞬敗亡,「居仁堂製」瓷器立時物稀為貴。
  • 64、有的像袁世凱真的很香,她每次我來這時都會和我和楊哥哥,趙彈弓我相當感情有這麼一個好姥爺。
  • 65、臣於軍機大臣外務部尚書袁世凱權勢太重,前在直督任內,已屢言之,均皆奉旨留中不發。
  • 66、同日,清政府在各方麵的壓力下,不得不宣告解散皇族內閣,授袁世凱為內閣總理大臣,組織新的內閣。
  • 67、北洋第六鎮本是袁世凱多年經營豢養的一支忠於袁氏個人的反動武裝,從上到下遍布袁世凱的心腹爪牙。
  • 68、其人思想較新,又在榮褥、李鴻章手下超練新軍,譚嗣同即曾麵勸袁世凱出兵圍攻慈禧太後所居之頤和園。
  • 69、於是在朝鮮國王的請求和袁世凱的鼓動下,清軍於1894年6月從牙山登陸,援助鎮壓。
  • 70、袁世凱複辟由稱帝到取消國號不過短短十幾天,而新舊文化的戰爭卻在這十幾天內悄無聲息地進行。

詞語解釋

袁世凱[ yuán shì kǎi ]

1.北洋軍閥首領。河南項城人。曾任駐朝鮮通商大臣。後奉命在天津小站訓練「新建陸軍」。戊戌變法時,出賣維新派。任山東巡撫時,鎮壓義和團。後任直隸總督、北洋大臣、軍機大臣,擴編北洋軍,成為北洋軍閥首領。武昌起義時,出任內閣總理大臣,威脅孫中山讓位,並挾製清帝退位,竊取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職位,建立北洋軍閥政權。1913年鎮壓「二次革命」。後又解散國會,撕毀約法,實行獨裁專製。1915年接受日本提出的企圖滅亡中國的《二十一條》,並宣布恢複帝製,準備登皇帝位。護國戰爭爆發後,被迫取消帝製。不久病死

袁世凱

©2024 hgcha.net 漢語查 郵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詞典、成語等漢語國學資料僅供參考,最終以新華字典、漢語詞典、成語詞典等書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