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漢語查 外敵的意思 外敵造句 80字左右

外敵造句80字左右


  • 1、換句話說,如果他去打仗,可以寫一篇震驚天下的討伐檄文,但是敵人看不懂。可以一槍擊中幾公裏外敵人眉心,但是不知道怎麼給子彈上膛。可以製訂改變戰局的曠世奇謀,但很可能錯打盟友。
  • 2、仿佛正用無聲的語言為我們敲響警鍾,不要忘記當年那些在保衛戰中英勇奮戰的勇士,不要忘記不屈的人民,不要忘記那一片熱血,不要忘記外敵的侵犯,不要忘記華夏民族的屈辱,忘記國恥!
  • 3、長城是我國古代人民修建的防禦外敵的城牆,當國境受到外敵侵擾時,它不僅能夠保護士兵、百姓們的安全,也能夠迅速將戰亂危機傳回遠在千裏之外的朝廷,使國家能夠有更快的反應速度。
  • 4、今天,我忍不住地讚揚你的錚錚鐵骨,讚揚你的不畏嚴寒,讚揚你的堅韌不拔。然而,許是你知曉人性,竟融入我們。瞧,地震來臨時,不畏艱險上前救援的民警官兵是你,外敵侵略,用筆作武器的革命誌士是你
  • 5、長城上,每隔一段,就有一個烽火台,那是當年打仗時傳遞消息的,在那個沒有任何通訊設備的時代,聰明的古代人民想出的好辦法,一遇到外敵入侵,就在烽火台上點燃狼煙,迅速通知各處駐守的戰士。
  • 6、它完全了解了,將根紮進去了,但它沒有摧毀這麵曆史的牆壁,而是努力改良它,使這麵牆更加穩固,更加難以被外敵所推倒,使它更強大!而今,黨的十九大召開了,這曆史之牆定會更堅不可摧。
  • 7、後來,我們還參觀了胡裏山炮台,它是清朝時為了防禦外敵建造的。那裏的炮都是德國進口,威力巨大。其中有一門超級大炮,它的炮口能360度旋轉,炮頭有13米長,射程有13900米呢,真厲害!
  • 8、最後一天,我們去了胡裏山炮台,見證了清朝時士兵抵抗外敵向敵艦開炮的瞬間。胡裏山炮台也是臨海的,附近的海水更加的清澈,更加藍色下午乘坐高鐵回家。廈門之旅圓滿結束,留給我記憶很美,很美。
  • 9、新疆這片富饒的土地上生活著維吾爾族、漢、哈薩克、回、蒙古族等47個民族,在曆代抵禦外敵入侵、反對分裂祖國的鬥爭中,各族人民結下了兄弟般的深厚情誼。下麵我說說我和我的民族好朋友的故事!
  • 10、在海南有個關於木棉樹的民間傳說。相傳挺拔的木棉樹是率領黎族人民抗禦外敵的英雄吉貝的身軀化成的,殷紅的木棉花是吉貝的鮮血化成的。因此人們愛稱木棉樹為英雄樹,稱它的花為英雄花。
  • 11、是啊,我不禁慨歎:中國強大了,中國富裕了,老百姓過著安居樂業的生活,大家共建了一個和諧的社會,日益強大的中國不再懼怕外敵的侵擾,我們會在強大祖國的懷抱裏健康、茁壯成長,將來建設更美好的中國!
  • 12、在你的精心籌謀之下,抵禦外敵之戰大梁大獲全勝,然而就在邊境上空再次奏響凱旋之音時,你卻再也聽不到了。十三年的等待、煎熬、思考、輪回,終於迎來你的徹悟,你的結局,一曲慷慨悲歌,一曲忠魂絕響!
  • 13、最起守護作用的便是長城中的哨塔。古老的石梯上,每隔一段路就會有一個哨塔,哨塔上有一個大火盆,外敵侵略時,哨兵便會在這火盆中點煙,用以傳遞情報,達到迅速做好防禦和戰勝來犯之敵的效果。
  • 14、竹林裏的竹子不像普通樹林裏的樹木一樣均勻分布,而是十幾株竹子緊靠在一起,沒有一株獨立在外的竹子,看上去就像一隊隊團結的士兵,堅守著自己腳下的這一小塊土地,抵禦著外敵的入侵。
  • 15、過去,我們的國家貧窮、落後,經常受到別人的侵略,但老一輩人從不屈服,他們互相扶持,團結一致,抵抗外敵,趕走了帝國主義,趕走了侵略者,經過不斷的努力和奮鬥,終於迎來了繁榮昌盛的新中國。
  • 16、各位遊客,大家好!我們現在參觀的八達嶺長城是明朝修建的。為防禦外敵入侵,秦朝,漢朝和明朝共修建了一萬三千多裏長城。長城西起嘉峪關,東到山海關。長城被稱為世界七大奇跡之一。
  • 17、古代蘇格蘭王子布魯斯率軍抵禦外敵時,曾吃了7次敗仗。看到蜘蛛織網,網被吹破7次,卻不灰心,終於成功後,他不由想到,蜘蛛如此,難道我就不能嗎?於是重拾信心,重整旗鼓,終於戰勝了侵略者。
  • 18、而同樣麵對外敵入侵的南宋,統治者卻為一時安逸,每年朝貢為求和,不顧嶽家軍的成就,殺嶽飛,除嶽軍,終使軍心渙散,秦檜趙構留下千古罵名,而南宋依舊兵弱,遇到蒙古鐵騎,隻能走上亡國道路。
  • 19、翻開回憶錄,重新訴說著那一段往事……那是在1979年的2月17日,剛過完年街道上還有著年的味道,這時的叔父卻登上了開往廣西浦念嶺的車,去打一場對越自衛反擊戰,為保衛邊疆,驅逐外敵
  • 20、在100年前,很多的仁人義士站了出來,他們用自己的身軀抵抗了外敵的侵犯。因為國要發展,首先要有獨立之精神。辛亥一聲驚雷,帝製走向終結,我們邁出了改革發展的第一步,中國開始書寫曆史的新篇章。
  • 21、您曾陷於內憂外困之中,您的尊嚴倍受外敵的挑釁,可您仍舊不屈地帶領憤怒的人們走上街頭,多少優秀的中華兒女走在一起,為國而聲!聽,億萬的怒吼奏凱歌!我們向怯弱的賣國宣戰,向卑鄙的暴徒宣戰。
  • 22、在民族存亡時刻,總有威武不屈的仁人誌士挺身而出,總是全體國人萬眾一心,眾誌成城,一次又一次地打敗內外敵人,讓我們偉大的祖國始終屹立於世界的東方,我們的民族始終昂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 23、而作為新一代的繼承者我們應該怎樣做?在如今的社會,國家已經日益強盛,再不用擔心外敵入侵,所以我們不需要像從前小小年紀就拿起了槍杆子,但這並不代表革命精神就可以退伍了。
  • 24、一路上,我們經過了法國的艾菲爾鐵塔、意大利的比薩斜塔、印度的泰姬陵,最後來到中國的長城,我對魔鬼說,這是兩千多年前的秦始皇花費巨大的人力和物力建成的萬裏長城,主要是用來抵禦外敵入侵的。
  • 25、在國家和人民需要我們的時候,我們人民子弟兵會毫不猶豫的挺身而出;在國家受到外敵欺侮人民處於水深火熱的時候,我們人民解放軍會義不容辭的挑起民族的脊梁,承擔起曆史賦予我們的神聖的使命。
  • 26、長城是古代勞動人民用雙手一磚一石搭建起來的,他曾經用自己堅固的身軀守護著中國的邊界,抵禦外敵的入侵。現在,我們也應該用自己的力量保護它,不讓它被破壞,讓它保存的盡量長久。
  • 27、槍蝦會挖洞,住在洞裏。可有個家夥卻要去住在它的洞裏,那就是蝦虎魚。不過蝦虎魚也不白住,它會在洞口巡視,要是有外敵靠近,就擺動尾鰭通知洞裏的槍蝦。它們合作無間,這好像叫互利共生。
  • 28、雖然這四條魚平時會有一些小矛盾,但一旦有外敵入侵時,它們可團結了。我想起曾經聽老人家說過,隻有團結一心的魚才能跳龍門。我希望我的小金魚們能夠一直這樣團結,朞待它們魚躍龍門的時刻。
  • 29、這次抗戰勝利70周年紀念活動,使我很受教育,今後,我一定要好好學習,掌握科學文化知識,建設我們美麗的國家,絕不使外敵侵略,建設好自己的國家,保衛好自己的國家,讓我們的國家和人民永遠幸福和平。
  • 30、今天,我們有了更先進的軍事武器和高科技,不用長城來防禦外敵了,但是它永遠矗立在中國大地之上,告訴世界:自古至今,我們中國人都是友好的,但是我們決不允許敵人隨意踐踏我們的土地!
  • 31、抗日戰爭是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中國人民進行的8年反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偉大民族革命戰爭,也是100多年來中國人民反對外敵入侵笫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
  • 32、高俅以匪治匪,借梁山之手掃盡四方內寇外敵,以致於兄弟們死傷大半。東征西討,南征北戰,宋江大軍雖常勝卻隻剩一群殘兵。此時朝廷趁機解除此威脅,昔日之雄勢瞬間土崩瓦解而不複存。痛哉!悲哉!
  • 33、不曾忘記82年前的今天,七七事變爆發,硝煙四處彌漫。不能忘記八十二年前的今天,全民族攜起手,共同抵禦外敵。不敢忘記八十二年前的今天,中國萬裏江山安然失色,千萬軍民傷亡慘重。
  • 34、國民黨廣大愛國官兵在漫長的戰線和持久的作戰中,頑強抵抗,他們以血肉之軀和敵人作拚死搏鬥,傷亡320萬人,表現出中華兒女為抗擊外敵侵略而英勇不屈、視死如歸的民族精神。
  • 35、晉獻公次子重耳被卷入王位之爭,被迫逃亡國外,在逃亡途中,他經曆了饑餓,瘟疫世間民情盡收眼底,有了這些經曆,他登上王位後,便能使國家變得強盛,外敵也不敢入侵,呈現了一派和諧的場景。
  • 36、他們在中國的領土上殺害中國人民,掠奪我國的財產,當時中國的國民還在黑夜裏麻木的囁嚅著的時候,在外敵侵入,我們的民族麵臨狂徒肆意淩辱的時候,這些年輕的大學生們站了出來
  • 37、在官官相護、腐敗成風的官場中,他潔身自好;在大敵當前的時候,林則徐挺身而出,虎門銷煙,抵禦外敵,但對於腐敗的統治者而言,那隻是他的一廂情願。嘔心瀝血,窮盡家財,換來的卻是發配伊犁的一紙公文。
  • 38、盡管生氣的劉和珍拗不過無情的子彈,但她的行為喚醒了千百萬中國人,使得國人不再沉默,麵對日寇全麵侵華,中國人完全釋放出內心的怒氣,並化憤怒為力量,全力抵禦外敵,保衛祖國。
  • 39、它們好像難為情了,又好像是害怕了,兩隻耳朵直直地豎著,時而抖動一下,是在聆聽什麼嗎?它們兩個緊緊地靠在一起,它們一定以為我是什麼壞人吧?於是,它們打算一起團結起來,一致對付外敵的侵入。
  • 40、抗日戰爭是1931年9月至1945年8月,中國人民進行的14年反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偉大的民族革命戰爭,也是一百多年來中國人民反對外敵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
  • 41、使人幾乎難以置信的是,我的祖國曾在黑暗與硝煙中度過數個年頭,那是一幕幕血的記憶:先輩奮戰驅趕外敵,經曆同胞間的互相殘殺,用血與白骨堆砌安寧,以生命換取祖國的大好江山。

詞語解釋

外敵[ wài dí ]

1.外部的敵人

外敵

©2024 hgcha.net 漢語查 郵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詞典、成語等漢語國學資料僅供參考,最終以新華字典、漢語詞典、成語詞典等書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