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漢語查 成語 形容人歸隱的成語

形容人歸隱的成語


1高臥東山 [ gāo wò dōng shān ]

解釋 比喻隱居不仕,生活安閑。

出處 《晉書·謝安傳》:「卿累違朝旨,高臥東山。」

2東山高臥 [ dōng shān gāo wò ]

解釋 比喻隱居不仕,生活安閑。

出處 《晉書·謝安傳》:「卿累違朝旨,高臥東山。」

3長林豐草 [ cháng lín fēng cǎo ]

解釋 幽深的樹林,茂盛的野草。指禽獸棲止的山林草野,舊常喻隱居之地。

出處 三國 魏 嵇康《與山巨源絕交書》:「赴蹈湯火,雖飾以金鑣,饗以嘉肴,逾思長林而誌在豐草也。」

4杜門絕跡 [ dù mén jué jì ]

解釋 指隱居不出。

出處 《後漢書·黨錮傳·劉佑》:「(劉佑)後得赦出……詔拜中散大夫,遂杜門絕跡。」

5戢鱗潛翼 [ jí lín qián yì ]

解釋 戢:收斂;潛:隱居。魚兒收斂鱗甲,鳥兒收起翅膀。比喻人退出官場,歸隱山林或蓄誌待時。

出處 《晉書 宣帝紀論》:「和光同塵,與時舒卷;戢鱗潛翼,思屬風雲。」

6避世絕俗 [ bì shì jué sú ]

解釋 避世:隱居不出仕;絕俗:與世間隔絕。脫離現實生活,不和人們往來。形容隱居山林,不與世人交往。一般指消極處世的態度。

出處 先秦 莊周《莊子 刻意》:「此江海之士,避世之人,閑暇者之所好也。」《晉書 華軼傳》:「棲情玄遠,確然絕俗。」

7高翔遠引 [ gāo xiáng yuǎn yǐn ]

解釋 形容避世隱居。

出處 漢·孔融《與曹操論盛孝章書》:「向使郭隗倒懸而王不解,臨溺而王不拯,則士亦將高翔遠引,莫有北首燕路者矣。」

8高蹈遠舉 [ gāo dǎo yuǎn jǔ ]

解釋 意為隱居避世。

出處 宋·王琳《野客叢書·穆生鄒陽》:「穆生高蹈遠舉,意蓋有在,逆知異日必不能免,非知幾疇克爾哉。」

9鷺朋鷗侶 [ lù péng ōu lǚ ]

解釋 指與鷺、鷗為友。比喻隱居生活。

出處 宋 方嶽《送史子貫歸覲且迎婦也》詩:「久住西湖夢亦佳,鷺朋鷗侶自煙沙。」

10解甲歸田 [ jiě jiǎ guī tián ]

解釋 解:脫下;甲:鎧甲。脫掉軍裝;回家種地。

出處 漢 揚雄《解嘲》:「叔孫通起於桴鼓之間,解甲投戈,遂作君臣之儀,得也。」

11大徹大悟 [ dà chè dà wù ]

解釋 徹:明白;貫通;悟:領會;領悟。最徹底的了解和最深刻的覺悟。佛教或道教指識破本來麵目。

出處 元 鄭德輝《立成湯伊尹耕萃》:「蓋凡升天之時,先參貧道,授與仙訣,大徹大悟以後,方得升九天朝真而觀元始。」

12與世隔絕 [ yǔ shì gé jué ]

解釋 與社會上的人們隔離;斷絕來往。常形容隱居或人跡不到的極偏僻地方。

出處 明·馮夢龍《喻世明言》第14卷:「山野廢人,與世隔絕,不習跪拜,望陛下優容之。」

13席地而坐 [ xí dì ér zuò ]

解釋 席:坐席。原指把坐席鋪在地上坐。現多指坐在地麵上。

出處 《舊五代史 李茂貞傳》:「但禦軍整眾,都無紀律,當食造庖廚,往往席地而坐。」

14榮華富貴 [ róng huá fù guì ]

解釋 榮華:興旺顯耀。舊時形容有錢有勢。現比喻興盛或顯達。

出處 宋 沈作喆《寓簡》:「一涉世俗,雖榮華富貴中,無一切如意事。」

15歸去來兮 [ guī qù lái xī ]

解釋 回去吧!

出處 晉 陶潛《歸去來辭》:「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

16遁跡銷聲 [ dùn jì xiāo shēng ]

解釋 謂隱居不出。

出處 《舊唐書·韋嗣立傳》:「若任用無才,則有才之路塞,賢人君子所以遁跡銷聲,常懷歎恨者也。」

17梅妻鶴子 [ méi qī hè zǐ ]

解釋 以梅為妻,以鶴為子。比喻清高或隱居。宋·林逋隱居西湖孤山,植梅養鶴,終生不娶,人謂「梅妻鶴子」。

出處 宋 沈括《夢溪筆談 人事二》:「林逋隱居杭州孤山,常畜兩鶴,縱之則飛入雲霄,盤旋久之,復入籠中。逋常泛小艇,遊西湖諸寺。有客至逋所居,則一童子出應門,延客坐,為開籠縱鶴。良久,逋必棹小船而歸。蓋嚐以鶴飛為驗也。」

18拂袖而歸 [ fú xiù ér guī ]

解釋 拂袖:甩袖子,表示意誌已決。指毫無留戀,回到家鄉歸隱。

出處 元·周文質《鬥鵪鶉·自悟》套曲:「您都待重裀而臥,列鼎而食,不如我拂袖而歸。」

19斂影逃形 [ liǎn yǐng táo xíng ]

解釋 隱藏身形。比喻隱居不出。

出處 南朝·梁·江淹《奏記詣南徐州新安王》:「方斂影逃形,匡坐編蓬之下,遂遭煙露餘彩,日月末光。」

20掛冠求去 [ guà guān qiú qù ]

解釋 掛冠:把官帽掛起來。脫下官帽要求離去。比喻辭官歸隱。

出處 南朝·宋·範曄《後漢書·逢萌傳》:「時王莽殺其子宇,萌謂友人曰:‘三綱絕矣!不去,禍將及人。’即解冠掛東都城門,歸,將家屬浮海,客於遼東。」

21買田陽羨 [ mǎi tián yáng xiàn ]

解釋 指辭官歸隱。

出處 宋 蘇軾《菩薩蠻》詞:「買田陽羨吾將老,從來隻為溪山好。」

22北郭先生 [ běi guō xiān shēng ]

解釋 用以指隱居不仕的人。

出處 《韓詩外傳》卷九載,北郭先生卻楚莊王之聘不仕。《後漢書 方術傳 廖扶》載,廖扶感父以法喪身,憚為吏,終身不仕,時人因號為北郭先生。

23遁跡藏名 [ dùn jì cáng míng ]

解釋 猶言隱居不出。

出處 《東周列國誌》第八九回:「功成辭賞,遁跡藏名。」

24遁世絕俗 [ dùn shì jué sú ]

解釋 見「遁世離俗」。

出處 明·王世貞《藝苑卮言》卷一:「能使人有孤臣孽子擯棄而不容之感,遁世絕俗之悲,泥而不滓,蟬蛻汙濁之外者,詩也。」

25遁世隱居 [ dùn shì yǐn jū ]

解釋 避世而深居不仕。

出處 漢·焦贛《易林·革之旅》:「遁世隱居,竟不逢時。」

26高舉遠去 [ gāo jǔ yuǎn qù ]

解釋 舉:起飛。指遠離官場,隱居起來。

出處 宋·蘇舜欽《上範希文書》:「閣下居長安,統二於人,不能明白立功名,不如高舉遠去。」

27鷗鷺忘機 [ ōu lù wàng jī ]

解釋 機:機心。指人無巧詐之心,異類可以親近。比喻淡泊隱居,不以世事為懷

出處 戰國·鄭·列禦寇《列子·黃帝》:「海上之人好漚鳥者,每旦之海上,從漚鳥遊,漚鳥之至者百住而不止。」

28遁跡方外 [ dùn jì fāng wài ]

解釋 猶言避世隱居於僧道中。

出處 清·顧文彬《過雲樓書畫記·衡山補圖元賢深翠軒詩文卷》:「餘如惟信、王忱、金愷、秦衡、陸敘,類皆元季遺民,或逃名字宇內,或遁跡方外,並不欲以姓字傳者。」

29出處殊途 [ chū chǔ shū tú ]

解釋 見「出處殊塗」。

出處 三國·魏·阮籍《詠懷》之八:「出處殊途,俯仰異容。瞻歎古烈,思邁高蹤。」

30寄跡山林 [ jì jì shān lín ]

解釋 隱居山林間,不過問世事。

出處 清·李百川《綠野仙蹤》第四回:「雖欲寄跡林泉,不但不敢,亦且不忍。」

31鷗鳥忘機 [ ōu niǎo wàng jī ]

解釋 機:機心。指人無巧詐之心,異類可以親近。比喻淡泊隱居,不以世事為懷

出處 唐 陸龜蒙《酬襲美夏首病愈見招》詩:「除卻伴淡秋水外,野鷗何處更忘機。」

32杜門晦跡 [ dù mén huì jì ]

解釋 晦:隱匿。關上門,隱匿自己的蹤跡。指隱居起來,不讓別人知道自己的蹤跡或動態。

出處 《周書·宇文神舉傳》:「顯和具陳宣杜門晦跡,相時而動,孝武深納焉。」

33高人勝士 [ gāo rén shèng shì ]

解釋 指人品清高脫俗,不貪慕虛名利祿的人。

出處 元·夏文彥《圖繪寶鑒·製作楷模》:「或有逸品,皆高人勝士寄興寓意者,當求之筆墨之外,方為得趣。」

34遁世幽居 [ dùn shì yōu jū ]

解釋 見「遁世隱居」。

出處 北齊·劉晝《新論·遇不遇》:「齊之華士,棲誌丘壑,而太公誅之之;魏之幹木,遁世幽居,而文侯敬之。」

35南山隱豹 [ nán shān yǐn bào ]

解釋 隱:隱伏。比喻隱居山林不仕的賢人。

出處 《列女傳·賢明·陶答子妻》:「妾聞南山有玄豹,霧雨七日而不下食者何也?」

36披發入山 [ pī fā rù shān ]

解釋 謂離開俗世而隱居。

出處 明·王世貞《綱鑒會纂·後漢紀》:「汝欲取蜀,吾當披發入山,不失信天下也。」

37歸老林泉 [ guī lǎo lín quán ]

解釋 林泉:山林泉石勝境。指回到幽雅處所,度過晚年。

出處 明·周楫《西湖二集·愚郡守玉殿生春》:「趙雄因見滿朝之人都生忌妒,遂上表辭朝而回,歸老林泉。」

38歸老林下 [ guī lǎo lín xià ]

解釋 指回到幽雅處所,度過晚年。

出處 清·蒲鬆齡《聊齋誌異·翩翩》:「大業已歸老林下,意侄已死,忽攜佳孫美婦歸,喜如獲寶。」

39盥耳山棲 [ guàn ěr shān qī ]

解釋 盥耳:洗耳朵。比喻隱居不仕。

出處 南朝·宋·範曄《後漢書·崔駰傳》:「故土或掩目而淵潛,或盥耳而山棲。」

40枕石漱流 [ zhěn shí shù liú ]

解釋 舊時指隱居生活。

出處 三國 魏 曹操《秋胡行》:「遨遊八極,枕石漱流飲泉。」

41高蹈遠引 [ gāo dǎo yuǎn yǐn ]

解釋 蹈:踩上;引:避開。指遠離官場,隱居起來。

出處 明·李贄《焚書·複焦弱侯》:「況乎以一時之喜怒,以一人之愛憎,而欲視天下高蹈遠引之士,混俗和光之徒,皮毛臭穢之夫,如周丘其人者哉!」

42高翔遠翥 [ gāo xiáng yuǎn zhù ]

解釋 翔:回旋而飛;翥:飛舉。形容避世隱居。

出處 宋·範仲淹《靈鳥賦》:「靈鳥靈鳥爾之為禽兮,何不高翔而遠翥,何為號呼於人兮。」

43遁世離俗 [ dùn shì lí sú ]

解釋 謂隱居而屏絕世俗往來。

出處 《楚辭·九章·悲回風》「望大河之洲渚兮,悲申徒之抗跡」漢·王逸注:「申徒狄也,遇暗君遁世離俗,自擁石赴河,故言抗跡也。」

44被發入山 [ pī fà rù shān ]

解釋 被:通「披」;被發:披散頭發。指歸隱山林。

出處 晉·袁曄《獻帝春秋》:「汝欲取蜀,吾當被發入山,不失信於天下也。」

45科頭箕踞 [ kē tóu jī jù ]

解釋 科頭:不戴帽子;箕踞:兩腿分開而坐。不戴帽子,席地而坐。比喻舒適的隱居生活。

出處 唐 王維《與盧員外象過崔處士興宗林亭》詩:「科頭箕踞長鬆下,白眼看他世上人。」

46遁身遠跡 [ dùn shēn yuǎn jì ]

解釋 猶言避世隱居。

出處 宋·葉適《趙孺人墓銘》:「已而久不合,退居山窮水絕處,慕王霸、梁鴻夫婦,賡《麥秀》、《五噫》之歌,將遁身遠跡以自娛佚。」

47泉石膏肓 [ quán shí gāo huāng ]

解釋 泉石:指山水;膏肓:古人把心尖脂肪叫「膏」,心髒和隔膜之間叫「肓」,據說這是藥力達不到的地方。比喻嗜好山水成癖。

出處 《舊唐書 隱逸傳 田遊岩》:「臣泉石膏肓,煙霞錮疾,既逢聖代,幸得逍遙。」

48高舉遠蹈 [ gāo jǔ yuǎn dǎo ]

解釋 舉:起飛;蹈:踩上。指遠離官場,隱居起來。

出處 宋 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 五柳先生上》:「唯其高舉遠蹈,不受世紛,而至於躬耕乞食,其忠義亦足見矣。」

49遁形遠世 [ dùn xíng yuǎn shì ]

解釋 猶言避世隱居。

出處 《後漢書·逸民傳·法真》:「真曰:‘吾既不能遁形遠世,豈飲洗耳之水哉?’遂深自隱絕,終不降屈。」

50焚林之求 [ fén lín zhī qiú ]

解釋 焚:燒。焚燒山林來求取賢才。

出處 南朝·梁·任昉《齊竟陵文宣壬行狀》:「既允焚林之求,實兼儀形之寄。」

51餐鬆飲澗 [ cān sōng yǐn jiàn ]

解釋 食鬆實,飲澗水。指過隱居生活。

出處 南朝 梁 沉約《善館碑》:「達人獨往之事,誌非易立,餐鬆飲澗之情,理難輕樹。」

52高舉深藏 [ gāo jǔ shēn cáng ]

解釋 指避世隱居。

出處 明·無名氏《拔宅飛升》第三折:「者莫他高舉深藏,你看我駕天風定然趕上,則好去深淵中躲避災殃。」

53躬耕樂道 [ gōng gēng lè dào ]

解釋 躬:親自;道:聖賢之道。親自耕種,樂於信守聖賢之道。指過隱居生活。

出處 《三國誌 魏書 袁張涼國田王邴管傳》:「[胡]昭乃轉居渾山中,躬耕樂道,以以經籍自娛。」

54貧困潦倒 [ pín kùn liáo dǎo ]

解釋 生活貧困,精神失意頹喪。

55膏肓泉石 [ gāo huāng quán shí ]

解釋 膏肓:胸鬲之間,比喻難治的病症。形容熱愛山林泉水已成為很難改變的癖好,指隱居不願做官。

出處 明·洪應明《菜根譚》:「無膏肓泉石之癖,而常自醉酒耽詩。」

56焚香掃地 [ fén xiāng sǎo dì ]

解釋 形容清幽的隱居生活。

出處 宋·王讜《唐語林·文學》:「韋應物立性高潔,鮮食寡欲,所居焚香掃地而坐。」

57江海之士 [ jiāng hǎi zhī shì ]

解釋 指誌在江海不肯做官的隱士。

出處 戰國·宋·莊周《莊子·刻意》:「此江海之士,避世之人,閑暇者之所好也。」

58枯槁之士 [ kū gǎo zhī shì ]

解釋 枯槁:瘦瘠。指隱居山林的隱士。

出處 戰國·宋·莊周《莊子·徐無鬼》:「招士之士興朝,中民之士榮官,筋力之士矜雅,勇敢之士奮患,兵革之士樂戰,枯槁之士宿名。」

59林棲穀隱 [ lín qī gǔ yǐn ]

解釋 謂在山林隱居。亦指隱居的人。

60鶴怨猿驚 [ hè yuàn yuán jīng ]

解釋 形容對官場厭倦,有意歸隱的心情。

出處 宋·辛棄疾《沁園春·帶湖新居將成》詞:「三徑初成,鶴怨猿驚,稼軒未來。」

61鷺約鷗盟 [ lù yuē ōu méng ]

解釋 謂與鷺、鷗相約結盟。比喻隱居者的生活。

出處 宋·高觀國《青玉案》詞:「一堤風月,六橋煙水,鷺約鷗盟在。」

62大隱朝市 [ dà yǐn cháo shì ]

解釋 朝市:朝廷和集市。指真正的隱士不必隱居山林,可以隱居在鬧市

出處 晉·王康琚《反招隱詩》:「小隱隱陵藪,大隱隱朝市。」

63出處殊塗 [ chū chǔ shū tú ]

解釋 亦作「出處殊途」。謂出仕與隱居的態度各不相同。

64東山之誌 [ dōng shān zhī zhì ]

解釋 指隱居的念頭。

出處 《晉書·謝安傳》:「安雖受朝寄,然東山之誌始末不渝,每形於言色。」

65箕山掛瓢 [ jī shān guà piáo ]

解釋 用為隱居不仕之典。

出處 明 敬虛子《小隱書 許由》載:相傳許由隱居箕山之下,穎水之陽,躬耕自食,以手掬飲。人遺一瓢,掛於樹,風吹曆曆作聲,以為煩,棄之。

66避世牆東 [ bì shì qiáng dōng ]

解釋 指隱居於市井販夫之中。

出處 《後漢書 逸民傳 逢萌》:「君公(王君公)遭亂獨不去,儈牛自隱。時人謂之論曰:‘避世牆東王君公。’」

67遁世長往 [ dùn shì cháng wǎng ]

解釋 避世隱居而長期不出。

出處 明·歸有光《白庵程翁八十壽序》:「其所見四方賢公卿大夫、名士才人有幾;遁世長往、懷道蘊術之士有幾?」

68遁世遺榮 [ dùn shì yí róng ]

解釋 謂避世隱居而拋棄榮華富貴。

出處 晉·慧遠《答何鎮南書》:「是故遁世遺榮,反俗而動。」

69海懷霞想 [ hǎi huái xiá xiǎng ]

解釋 唐李白《秋夕書懷》詩「海懷結滄洲,霞想遊赤城。」本托意仙遊。後以「海懷霞想」謂遠遊隱居之思。

出處 唐·李白《秋夕書懷》詩「海懷結滄洲,霞想遊赤城。」

70杜門屏跡 [ dù mén píng jì ]

解釋 見「杜門晦跡」。

出處 唐·楊炯《後周宇文公神道碑》:「公杜門屏跡,心不自安,與門生故吏數百人歸於後魏。」

71朝令夜遁 [ zhāo lìng yè dùn ]

解釋 令:召。早上被征召,晚上就隱退。形容甘於隱居避世。

出處 戰國·宋·莊周《莊子·田子方》:「臧丈人昧然而不應,泛然而辭,朝令而夜遁,終身無聞。」

72龍蟄蠖屈 [ lóng zhé huò qū ]

解釋 喻隱居不仕。語本《易·係辭下》:「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龍蛇之蟄,以存身也。」

出處 語出《易·係辭下》:「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龍蛇之蟄,以存身也。」

73返我初服 [ fǎn wǒ chū fú ]

解釋 返:歸還;初服:未做官時的衣服。比喻辭官歸隱。

出處 三國·魏·曹植《七啟》:「願返初服,從子而歸。」

©2024 hgcha.net 漢語查 郵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詞典、成語等漢語國學資料僅供參考,最終以新華字典、漢語詞典、成語詞典等書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