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漢語查 成語 形容得到的比失去的多的成語

形容得到的比失去的多的成語


1顧此失彼 [ gù cǐ shī bǐ ]

解釋 顧了這個;顧不了那個。形容頭緒繁多;無法兼顧全麵。

出處 明 馮夢龍《東周列國誌》第76回:「分軍為三:一軍攻麥城,一軍攻紀南城,大王率大軍直搗郢都,彼疾雷不及掩耳,顧此失彼,二城若破,郢不守矣。」

2患得患失 [ huàn dé huàn shī ]

解釋 患:憂慮。沒有時怕得不到;得到後;又恐怕失去。指對個人的利害得失斤斤計較。

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陽貨》:「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無所不至矣!」

3得不酬失 [ dé bù chóu shī ]

解釋 見「得不償失」。

出處 《後漢書·西羌傳論》:「軍書未奏其利害,而離叛之關已言矣。故得不酬失,功不半勞。」

4無可奈何 [ wú kě nài hé ]

解釋 奈何:如何;怎麼辦。不得已;沒有辦法。

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周本紀》:「太史伯陽曰:‘禍成矣,無可奈何!’」

5雞飛蛋打 [ jī fēi dàn dǎ ]

解釋 雞飛走了;蛋也打碎了。比喻兩頭都沒顧上;造成雙重損失。

出處 周驥良《吉鴻昌》:「隻要他一進關抄了咱們的後路,那就雞飛蛋打,不可收拾了。」

6滄海桑田 [ cāng hǎi sāng tián ]

解釋 滄海:大海;桑田:種桑樹的地;泛指農田。大海變成農田;農田變成大海。比喻世事變化很大。也作「桑田滄海」;又簡稱「滄桑」。

出處 晉 葛洪《神仙傳 麻姑》:「麻姑自說雲,接待以來,已見東海三為桑田。」

7得不償失 [ dé bù cháng shī ]

解釋 所得到的補償不了所失去的。形容不上算。

出處 宋 陸遊《序》:「得不償失,榮不蓋愧。」

8時過境遷 [ shí guò jìng qiān ]

解釋 遷:變化。時間一過去;境況就會發生變化。

出處 清 頤瑣《黃繡球》:「如此歇了好幾日,黃繡球與黃通理事過境遷,已不在心上。」

9舍本逐末 [ shě běn zhú mò ]

解釋 拋棄根本的;而在小事上下功夫。

出處 戰國 呂不韋《呂氏春秋 上農》:「民舍本而事末則不令,不令則不可以守,不可以戰。民舍本而事末則其產約,其產約則輕遷徙,輕遷徙則國家有患,皆有遠誌,無有居心。」

10悵然若失 [ chàng rán ruò shī ]

解釋 悵然:失意;懊惱。形容因不如意而心情沮喪;好像丟了什麼似的。

出處 清 蒲鬆齡《聊齋誌異 牛成章》:「主人視其裏居、姓氏,似有所動,問所從來。忠泣訴父名,主人悵然若失。」

11因小失大 [ yīn xiǎo shī dà ]

解釋 因貪圖小的利益而失去大的利益。

出處 漢 劉晝《新論》:「滅國亡身為天下笑,以貪小利失其大利也。」

12貪小失大 [ tān xiǎo shī dà ]

解釋 因為貪圖小便宜而失掉大的利益。比喻隻謀求眼前的好處而不顧長遠的利益。

出處 戰國 呂不韋《呂氏春秋 權勳》:「齊王怒曰:‘若殘豎子之類,惡能給若金?’與燕人戰,大敗,達子死,齊王走莒。燕人逐北入國,相與爭金於美唐甚多。此貪於小利以失大利者也。」

13蕩然無存 [ dàng rán wú cún ]

解釋 。原有的物體像被洗涮掉一樣完全不複存在。形容原有的東西完全毀壞或失去。

出處 唐 白居易《議碑碣詞賦》:「著誠去偽,小疵小弊,蕩然無遺矣。」

14觸景生情 [ chù jǐng shēng qíng ]

解釋 觸:接觸;情:感情。接觸眼前景物而激起情緒波動。也作「見景生情」。

出處 清 趙翼《毆北詩話 白香山詩》:「坦易者多觸景生情,因事起意,眼前景、口頭語,自能沁人心脾,耐人咀嚼。」

15似曾相識 [ sì céng xiāng shí ]

解釋 好象曾經見過。形容見過的事物再度出現。

出處 宋 晏殊《浣溪沙》詞:「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16曾經滄海 [ céng jīng cāng hǎi ]

解釋 曾經:以前經曆過;滄海:大海。曾經見過大海。後比喻人見過大世麵;眼界很高。

出處 唐 元稹《離思》詩:「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17物是人非 [ wù shì rén fēi ]

解釋 東西還是原來的東西,可是人已不是原來的人了。多用於表達事過境遷。因而懷念故人。

出處 三國 魏 曹丕《與吳質書》:「節同時異,物是人非,我勞如何!」

18大事去矣 [ dà shì qù yǐ ]

解釋 去:失去。形容事情無法挽回了。多指政權喪失,國家滅亡等大事。

出處 漢·荀悅《漢紀·高祖紀》:「誠用此計,大事去矣。」 北周·庾信《哀江南賦》:「大事去矣,人之雲亡。」

19悵然自失 [ chàng rán zì shī ]

解釋 悵然:因不如意而感到不痛快。形容神誌迷亂,像失去什麼似的樣子。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雅量》:「殷悵然自失。」清·蒲鬆齡《聊齋誌異·牛成章》:「忠泣訴父名,主人悵然自失。」

出處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雅量》:「殷悵然自失。」

20寸進尺退 [ cùn jìn chǐ tuì ]

解釋 前進一寸,後退一尺。指得到的少而失去的多,即得不償失。

出處 《老子》第六十九章:「不敢進寸而退尺。」 唐·韓愈《上兵部李侍郎書》:「寸進尺退,卒無所成。」

21蕩然無餘 [ dàng rán wú yú ]

解釋 蕩:洗滌;蕩然:幹淨的樣子。全都毀壞,消失盡淨。形容原有的東西完全失去或毀壞。

出處 南朝·梁·任昉《為梁武帝集墳籍令》:「近災起柏梁,遂逐渠閣,青編素簡,一同煨燼,湘囊綖柣,蕩然無餘。」

22得不償喪 [ dé bù cháng sàng ]

解釋 見「得不償失」。

出處 金·王若虛《進士彭子升墓誌》:「晚登一第,則到官未滿而亡,僅予隨奪,得不償喪。」

23撫今悼昔 [ fǔ jīn dào xī ]

解釋 因眼前事物而引起對往事的追思。

出處 明·陳子龍《張邵陽誄》:「撫今悼昔,愴然悲鳴。」

24得不補失 [ dé bù bǔ shī ]

解釋 見「得不償失」。

出處 《三國誌·吳誌·陸遜傳》:「權遂征夷州,得不補失。」

25班荊道故 [ bān jīng dào gù ]

解釋 班:鋪開;道:敘說。用荊鋪在地上坐在上麵談說過去的事情。形容老朋友在路上碰到了,坐下來談談別後的情況。

出處 先秦 左丘明《左傳 襄公二十六年》:「伍舉奔鄭,將遂奔晉。聲子將如晉,遇之於鄭郊,班荊與食,而言複故。」杜預注:「班:布也。」

26恍若隔世 [ huǎng ruò gé shì ]

解釋 恍:仿佛;世:三十年為一世。仿佛隔了一世。指因人事、景物變化很大而生的感觸。

出處 明·袁宏道《錦帆集·天池》:「屏山獻青,畫戀滴翠,兩年塵土麵目,為之洗盡。馬首紅塵,恍若隔世矣。」

27疾雷不及掩耳 [ jí léi bù jí yǎn ěr ]

解釋 突然響起雷聲,使人來不及掩耳。比喻事情或動作來得突然,使人來不及防備。

出處 《六韜 軍勢》:「善者從而不擇,巧者一決而不猶豫,故疾雷不及掩耳,卒電不及瞬目。」

©2024 hgcha.net 漢語查 郵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詞典、成語等漢語國學資料僅供參考,最終以新華字典、漢語詞典、成語詞典等書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