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漢語查 成語 形容有禮貌的成語

形容有禮貌的成語


1禮尚往來 [ lǐ shàng wǎng lái ]

解釋 尚:注重。在禮節上要注重有來有往。後也指你對我怎麼樣;我對你就怎麼樣。

出處 西漢 戴聖《禮記 曲禮上》:「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

2以禮相待 [ yǐ lǐ xiāng dài ]

解釋 禮:儀禮;應有的禮節;待:對待;接待。用應有的禮節來對待別人。

出處 明 施耐庵《水滸傳》:「宋江以禮相待,用好言撫慰。」

3自知之明 [ zì zhī zhī míng ]

解釋 自己了解自己這樣的明智。指對自己的(優)缺點了解得透徹。明:明智。

出處 先秦 李耳《老子》第33章:「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

4平易近人 [ píng yì jìn rén ]

解釋 平易:原指道路平坦寬廣;後比喻態度平和;沒有架子;使人容易接近。也形容文字深入淺出;通俗易懂。

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魯周公世家》:「平易近民,民必歸之。」

5彬彬有禮 [ bīn bīn yǒu lǐ ]

解釋 彬彬:原為文采與質樸兼備貌。形容文雅而有禮貌。

出處 清 李汝珍《鏡花緣》第83回:「喚出他兩個兒子,兄先弟後,彬彬有禮。」

6溫文爾雅 [ wēn wén ěr yǎ ]

解釋 形容人態度溫和;舉動斯文。現有時也指缺乏鬥爭性;做事不大膽潑辣;沒有闖勁。爾雅:文雅。

出處 清 蒲鬆齡《聊齋誌異 陳錫九》:「太守愕然曰:‘此名士之子,溫文爾雅,烏能作賊?’」

7洗耳恭聽 [ xǐ ěr gōng tīng ]

解釋 洗耳:擦洗耳朵;比喻很重視聽對方說話;恭:恭敬地。洗幹淨耳朵恭恭敬敬聽別人講話。請人講話時的客氣話。指專心地聽。

出處 元 鄭廷玉《楚昭公》第四折:「請大王試說一遍,容小官洗耳恭聽。」

8文質彬彬 [ wén zhì bīn bīn ]

解釋 原義為人的文采和本質都很適宜。後形容言談舉止斯文閑雅。彬彬:配合諧調。

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雍也》:「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9不驕不躁 [ bù jiāo bù zào ]

解釋 驕:驕傲;躁:急躁。不驕傲;不急躁。

出處 毛澤東《中共中央關於同國民黨進行和平談判的通知》:「隻要同誌們對於軍事政策(行動和作戰)和團結人民的政策,不犯大錯誤,謙虛謹慎,不驕不躁,是完全有辦法的。」

10謙虛謹慎 [ qiān xū jǐn shèn ]

解釋 謙虛:虛心;不自滿;謹慎:慎重小心。形容人虛心禮讓;小心謹慎。

出處 《晉書 張賓載記》:「封濮陽侯,任遇優顯,寵冠當時,而謙虛敬慎,開襟下士。」

11虛懷若穀 [ xū huái ruò gǔ ]

解釋 謙虛的胸懷像深廣的山穀。形容非常謙虛。穀:山穀。

出處 先秦 李耳《老子》:「敦兮其若樸,曠兮其若穀。」

12戒驕戒躁 [ jiè jiāo jiè zào ]

解釋 戒:警惕;防備;躁:性急;警惕驕傲;防備急躁。

出處 毛澤東《在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會議上的講話》:「戒驕戒躁,永遠保持謙虛進取的精神。」

13必恭必敬 [ bì gōng bì jìng ]

解釋 必:一定;十分;恭:有禮貌;敬:尊敬;有禮貌地對待。形容態度神情十分恭敬謙遜;也作「畢恭畢敬」。

出處 《詩經 小雅 小弁》:「維桑與梓,必恭敬止。」

14相敬如賓 [ xiāng jìng rú bīn ]

解釋 賓:貴客。互相敬重就像與賓客相處一樣。

出處 南朝 宋 範曄《後漢書 逸民傳 龐公》:「居峴山之南,未嚐入城府。夫妻相敬如賓。」

15禮賢下士 [ lǐ xián xià shì ]

解釋 禮:以禮相待;對待有禮貌;賢:指賢士;有美德、有才能的人;下:謙居於別人之下;以示對人尊敬;士:舊指有知識學問的人。對賢者以禮相待;對學者非常尊敬。舊時形容封建君主或官員尊敬和  重視人才。

出處 《新唐書 李勉傳》:「其在朝廷,鯁亮謙介,為宗臣表,禮賢下士有終始,嚐引李巡、張參在幕府。」

16溫柔敦厚 [ wēn róu dūn hòu ]

解釋 原指態度溫和;樸實厚道。後也泛指待人溫和寬厚。溫柔:溫和柔順;敦:誠懇。

出處 西漢 戴聖《禮記 經解》:「入其國,其教不可知也,其為人也,溫柔敦厚,《詩》教也。」

17不矜不伐 [ bù jīn bù fá ]

解釋 矜:自誇;自大;伐:自我誇耀。不驕傲自大;不誇耀自己。

出處 《尚書 大禹謨》:「汝惟不矜,天下莫與汝爭能,汝惟不伐,天下莫與汝爭功。」

18竭誠相待 [ jié chéng xiāng dài ]

解釋 竭誠:竭盡誠意。待:對待。竭盡誠意地對待別人。

出處 唐·魏徵《諫太宗十思疏》:「蓋在殷憂,必竭誠以待下,既得誌,則縱情以傲物。」

19謙恭下士 [ qiān gōng xià shì ]

解釋 舊時指達官貴人對地位不高但有才德的人謙虛而有禮貌。

出處 《陳書 始興王伯茂傳》:「伯茂性聰敏,好學,謙恭下士。」

20善氣迎人 [ shàn qì yíng rén ]

解釋 善氣:和藹可親的態度。形容用和藹可親的態度對待人。

出處 《管子·心術下》:「善氣迎人,親如兄弟;惡氣迎人,害於戈兵。」

21彬彬文質 [ bīn bīn wén zhì ]

解釋 彬彬:配合諧調。原形容人既文雅又樸實,後形容人文雅有禮貌。

出處 明·胡文煥《群音類選·繡襦記·催子趙試>》:「知本末,重綱常,彬彬文質好行藏。」

22屈高就下 [ qū gāo jiù xià ]

解釋 地位高的人降低身分,遷就地位低的人。

出處 元·關漢卿《單刀會》第四折:「猥勞君侯屈高就下,降尊臨卑。」

23虛左以待 [ xū zuǒ yǐ dài ]

解釋 虛:空著;左:古時以左為尊;待:等待。空著尊位恭候別人。

出處 《史記·魏公子列傳》:「公子從車騎,虛左,自迎夷門侯生。」

24謙謙君子 [ qiān qiān jūn zǐ ]

解釋 指謙虛而嚴格要求自己的人。

出處 《周易 謙》:「謙謙君子,卑以自牧也。」

25虛己以聽 [ xū jǐ yǐ tīng ]

解釋 形容接受意見的態度誠懇。

出處 漢·韓嬰《韓詩外傳》第二卷:「君子盛德而卑,虛己以受人。」

26敬賢禮士 [ jìng xián lǐ shì ]

解釋 禮:以禮相待,尊重。士:古時稱有學問的人。尊重品德高尚、學識出眾的人。

出處 《晉書·張軌傳》:「實子安遜,學尚明察,敬賢愛士,以秀才為郎中。」

27門不停賓 [ mén bù tíng bīn ]

解釋 賓:賓客。門外不停留客人。形容勤於待客。

出處 《晉書 王渾傳》:「渾撫循羈旅,虛懷綏納,座無空席,門不停賓。」

28忠信樂易 [ zhōng xìn lè yì ]

解釋 忠信:忠誠信實;樂易:和樂,平易。待人誠實、和藹,平易近人。

出處 《周易·乾》:「忠信,所以進德也。」

29誠心誠意 [ chéng xīn chéng yì ]

解釋 誠:真實的心意。真心誠意。形容對人十分真摯誠懇。也作「誠心實意」。

出處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六回:「姥姥你放心。大遠的誠心誠意來了,豈有個不教你見個真佛去的呢。」

30與人為善 [ yǔ rén wéi shàn ]

解釋 與:讚成;為:做;善:好;好事。原指讚成人學好。

出處 先秦 孟軻《孟子 公孫醜上》:「取諸人以為善,是與人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

31三顧茅廬 [ sān gù máo lú ]

解釋 指誠心誠意地邀請、拜訪有專長的賢人。

出處 晉 陳壽《三國誌 蜀誌 諸葛亮傳》:「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

32推心置腹 [ tuī xīn zhì fù ]

解釋 把赤誠的心交給人家。比喻真誠待人。推:拿出;置:安放。

出處 南朝 宋 範曄《後漢書 光武帝紀》:「蕭王推赤心置腹中,安得不投死乎!」

33盛氣淩人 [ shèng qì líng rén ]

解釋 淩:欺壓。以驕橫的氣勢壓人。形容傲慢自大;氣勢逼人。

出處 清 曾國藩《求闕齋語》:「今日我以盛氣淩人,預想他日人亦盛氣淩我。」

34賓至如歸 [ bīn zhì rú guī ]

解釋 賓:來賓;客人;至:到;歸:回家。客人來到這裏;就如同回到自己家一樣。形容旅店、飯店等招待周到;起居飲食舒適;來客感到滿意。

出處 先秦 左丘明《左傳 襄公三十一年》:「賓至如歸,無寧災患,不畏寇盜,而亦不患燥濕。」

35自以為是 [ zì yǐ wéi shì ]

解釋 自己總認為自己是對的。形容主觀、不虛心。(為:認為;是:對;正確)。

出處 先秦 孟軻《孟子 盡心下》:「眾皆悅之,自以為是。」

36出言不遜 [ chū yán bù xùn ]

解釋 言:話;說;出言:說話;遜:謙讓;恭順。說話不客氣;沒有禮貌。也作「出口不遜。」

出處 晉 陳壽《三國誌 魏誌 張郃傳》:「圖(郭圖)慚,又更譖郃曰:‘郃快軍敗,出言不遜。’郃懼,乃歸太祖。」

37不卑不亢 [ bù bēi bù kàng ]

解釋 卑:自卑;亢:高傲。既不自卑;也不高傲。也作「不亢不卑」。

出處 老舍《四世同堂》五三:「今天,他碰上了不怕他的人,他必須避免硬碰,而隻想不卑不亢的多撈幾個錢。」

38醜態百出 [ chǒu tài bǎi chū ]

解釋 醜態:醜惡的樣子。做出各種各樣的醜惡的樣子。形容醜惡的表演或醜惡的行為。

出處 清 李汝珍《鏡花緣》第66回:「他們那有甚麼心事!不過因明日就要放榜,得失心未免過重,以致弄的忽哭忽笑,醜態百出。」

39相安無事 [ xiāng ān wú shì ]

解釋 安:平安。指彼此相處沒有什麼爭執或衝突;還過得去。

出處 宋 鄧牧《伯牙琴 吏道》:「古者君民間相安無事者,固不得無吏,而為員不多。」

40蠻橫無理 [ mán hèng wú lǐ ]

解釋 野蠻橫暴;不講道理。

出處 劉操南《武鬆演義》第六回:「武鬆在旁邊說話不得,惱恨縣主得了賄銀,這樣蠻橫無理。」

41不屑一顧 [ bù xiè yī gù ]

解釋 不屑:認為不值得;不願意做或不願意接受;一顧:看一下。不值得一看。指對某些事物或人看不起。

出處 明 方孝儒《送吏部外郎龔彥佐序》:「夫祿之以天下而係馬千駟,常人思以其身易之而不可得,而伊尹不屑一顧視焉。」

42小心謹慎 [ xiǎo xīn jǐn shèn ]

解釋 說話辦事細心慎重;不敢馬虎大意。

出處 東漢 班固《漢書 霍光傳》:「出入禁闥二十餘年,小心謹慎,未嚐有過,甚見親信。」

43和顏悅色 [ hé yán yuè sè ]

解釋 顏:麵容;悅色:高興的臉色。指溫和高興的臉色。

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為政》:「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漢 鄭玄注:「言和顏悅色為難也。」

44肝膽相照 [ gān dǎn xiāng zhào ]

解釋 形容對人忠誠;用真心相待。肝膽:比喻真誠的心。

出處 宋 文天祥《與陳察院文龍書》:「所恃知己肝膽相照,臨書不憚傾倒。」

45好好先生 [ hǎo hǎo xiān shēng ]

解釋 指不堅持原則;對誰也不敢或不願得罪的人。

出處 元 無名氏《水仙子 冬》曲:「隻不如胡盧兄弟每日相逐趁,到能夠吃肥羊飲巨觥,得便宜是好好先生。」

46真心誠意 [ zhēn xīn chéng yì ]

解釋 心意真實誠懇,沒有虛假。

出處 元·無名氏《百花亭》第三折:「常言道海深須見底,各辦著個真心實意。」

47恭恭敬敬 [ gōng gōng jìng jìng ]

解釋 對尊長貴賓謙恭而有禮貌。

出處 明·淩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33卷:「安住見說是丈人,恭恭敬敬唱了個喏。」

48達官貴人 [ dá guān guì rén ]

解釋 指地位高的官吏和顯赫而有權勢的人物。

出處 宋 釋惟白《續傳燈錄》第九卷:「京師都會,好惡萬端貴人,達官盈門。」

49落落大方 [ luò luò dà fāng ]

解釋 落落:坦率開朗;舉止瀟灑自然。形容言談舉止自然大方;不拘謹。

出處 清 石玉昆《三俠五義》第69回:「杜雍卻不推辭,將通身換了,更覺落落大方。」

50不偏不倚 [ bù piān bù yǐ ]

解釋 偏、倚:不正;歪。原指儒家的中庸之道。現指不偏袒任何一方。

出處 宋 朱熹《中庸集注》:「中者,不偏不倚,無過不及之名。」

51不屈不撓 [ bù qū bù náo ]

解釋 屈、撓:彎曲。不屈服。形容不畏強暴和困難;十分頑強;決不屈服。

出處 東漢 班固《漢書 敘傳下》:「樂昌篤實,不橈(撓)不詘(屈)。」

52沒上沒下 [ méi shàng méi xià ]

解釋 不分尊卑長幼,沒有禮貌。

出處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66回:「再者也沒剛柔,有時見了我們,喜歡時沒上沒下,大家亂頑一陣;不喜歡各自走了,他也不理人。」

53不成體統 [ bù chéng tǐ tǒng ]

解釋 體統:格局;規矩。指言行沒有規矩;不成樣子。

出處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13回:「刻印不及,以錐畫之,全不成體統。」

54畢恭畢敬 [ bì gōng bì jìng ]

解釋 形容十分恭敬的樣子。

出處 郭沫若《洪波曲》第十章五:「軍長為李玉堂,一山東大漢,抵軍部時,在門外相迎,畢恭畢敬。」

55打躬作揖 [ dǎ gōng zuò yī ]

解釋 打躬:兩手向上合抱;作揖:合手向下行禮。指舊時男子見麵恭敬行禮;也形容恭順的樣子。

出處 清 曹雪芹《紅樓夢》:「薛蟠連忙打躬作揖賠不是。」

56賞罰分明 [ shǎng fá fēn míng ]

解釋 該賞的賞;該罰的罰;界限清楚;毫不含糊。

出處 東漢 班固《漢書 張敞傳》:「敞為人敏疾,賞罰分明,見惡輒取,時時越法縱舍,有足大者。」

57席地而坐 [ xí dì ér zuò ]

解釋 席:坐席。原指把坐席鋪在地上坐。現多指坐在地麵上。

出處 《舊五代史 李茂貞傳》:「但禦軍整眾,都無紀律,當食造庖廚,往往席地而坐。」

58知書達禮 [ zhī shū dá lǐ ]

解釋 知、達:懂得。有文化,懂禮貌。形容有教養。

出處 《群音類選 牧羊記 衛律說降》:「奈何所見不同,更不知書達禮。」

59出言無狀 [ chū yán wú zhuàng ]

解釋 說話放肆,沒有禮貌。

出處 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73回:「他小主人下了第,正沒好氣,他卻自以為本事大的了不得,便出言無狀起來。」

60愛答不理 [ ài dā bù lǐ ]

解釋 不愛答理。喻對人冷漠,沒禮貌。

出處 浩然《豔陽天》第18章:「焦慶媳婦愛答不理地說:‘管他哪一夥,誰給我辦好事兒,我就向著誰!’」

61袒胸露臂 [ tǎn xiōng lù bì ]

解釋 袒:裸露。敞開上衣,露出胳膊,指沒有修養和禮貌。

出處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37回:「遠遠望見一個長大漢子,草帽短衣,肩上背了行囊,袒胸露臂,忙忙的走來。」

62不破不立 [ bù pò bù lì ]

解釋 破:破除;立:建立。不先破除舊的;就不能建立起新的。

出處 毛澤東《新民主主義論》:「不破不立,不塞不流,不止不行,它們之間的鬥爭是生死鬥爭。」

63愛理不理 [ ài lǐ bù lǐ ]

解釋 不愛答理。比喻對人冷漠,沒禮貌。

出處 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59回:「黃二麻子愛理不理的,問他什麼事。」

64高傲自大 [ gāo ào zì dà ]

解釋 自以為了不起,極其驕傲,看不起別人。

出處 毛澤東《學習和時局》:「各種業務專長,都可以成為高傲自大輕視旁人的資本。」

65暴虎馮河 [ bào hǔ píng hé ]

解釋 暴虎:空手打虎;馮河:徒步過河,「馮」同「憑」。徒手和虎搏鬥;蹚水過大河。比喻勇猛果敢。

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述而》:「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

66不磷不緇 [ bù lín bù zī ]

解釋 磨不薄,染不黑。比喻堅貞高潔的品質,不因外界影響而有所改變。

出處 語出《論語 陽貨》:「不曰堅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緇。」何晏集解引孔安國曰:「言至堅者磨而不薄,至白者染之於涅而不黑。君子雖在濁亂,濁亂不能汙。」

67情趣橫生 [ qíng qù héng shēng ]

解釋 指在舉止、禮貌和外表上表現得得體、風雅、有風趣。

68自我標榜 [ zì wǒ biāo bǎng ]

解釋 標榜:吹噓,誇耀。自己吹噓自己。

出處 金玉舟《趙匡胤》第六章:「又將自己如何盡心侍候,墊錢買藥等事一一自我標榜一番,都說給柴守禮聽。」

69大雪紛飛 [ dà xuě fēn fēi ]

解釋 紛:多而雜亂。雪片大量飄落的樣子。形容雪下得大。

出處 魯迅《「大雪紛飛」》:「在江浙,倘要說出‘大雪紛飛’的意思來……大抵用‘凶’,‘猛’或‘厲害’,來形容這下雪的樣子。」

70恭而有禮 [ gōng ér yǒu lǐ ]

解釋 恭:恭敬;禮:禮節。恭敬又有禮節。

出處 《論語·顏淵》:「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

71不愧不怍 [ bù kuì bù zuò ]

解釋 愧、怍:慚愧。形容光明正大,問心無愧。

出處 戰國 鄒 孟軻《孟子 盡心上》:「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

72雅人深致 [ yǎ rén shēn zhì ]

解釋 雅:高雅,高尚;致:情趣。人品高尚,情趣深遠。原是讚賞《詩經·大雅》的作者有深刻的見解。後形容人的言談舉止不俗。

出處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文學》:「‘訏謨定命,遠猷辰告。’謂此句偏有雅人深致。」

73驕傲自大 [ jiāo ào zì dà ]

解釋 盛氣淩人,過分抬高自己。

出處 鄧小平《在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祝詞》:「而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就要特別提出謙虛,反對驕傲自大。」

74敬賢愛士 [ jìng xián ài shì ]

解釋 尊重和愛護有才德的人。

出處 《晉書·張軌傳》:「實字安遜,學尚明察,敬賢愛士,以秀才為郎中。」

75程門立雪 [ chéng mén lì xuě ]

解釋 舊指學生恭敬受教。比喻尊師。

出處 《宋史 道學傳二 楊時》:「一日見頤,頤偶瞑坐,時與遊酢侍立不去。頤既覺,則門外雪深一尺矣。」

76低首下心 [ dī shǒu xià xīn ]

解釋 首:頭;下心:屈服於人。形容屈服順從。

出處 唐 韓愈《祭鱷魚文》:「刺史雖駑弱,亦安肯為鱷魚低首下心,伈伈睍睍,為民吏羞,以偷活於此邪?」

77倒屣相迎 [ dào xǐ xiāng yíng ]

解釋 屣:鞋。古人家居脫鞋席地而坐,爭於迎客,將鞋穿倒。形容熱情歡迎賓客。

出處 晉 陳壽《三國誌 魏誌 王粲傳》:「貴重朝廷,常車騎填巷,賓客盈坐。聞粲在門,倒屣迎之。」

78文質斌斌 [ wén zhì bīn bīn ]

解釋 見「文質彬彬」。

出處 《南史·庾杲之劉懷珍等傳論》:「懷珍宗族文質斌斌,自宋至梁,時移三代,或從隱節取高。」

79客客氣氣 [ kè kè qì qì ]

解釋 指待人接物彬彬有禮

出處 清·韓邦慶《海上花列傳》第48回:「巧珍道:‘故歇客客氣氣算啥夏?’」

80謙遜下士 [ qiān xùn xià shì ]

解釋 下:屈己尊人。指謙虛恭敬地對待地位比自己低的人。

出處 東漢·班固《漢書·韋玄成傳》:「少好學,修父業,尤謙遜下士。」

81謙虛敬慎 [ qiān xū jìng shèn ]

解釋 見「謙虛謹慎」。

出處 《晉書·張賓載記》:「封濮陽侯,任遇優顯,衣冠當時,而謙虛敬慎,開襟下士。」

82茅廬三顧 [ máo lú sān gù ]

解釋 見「草廬三顧」

出處 元·無名氏《醉寫赤壁賦》第一折:「不肯去蘭省一朝登北闕,便想這茅廬三顧到南陽。」

83誠心敬意 [ chéng xīn jìng yì ]

解釋 誠:真心實意。形容對人十分真誠有禮貌。

出處 明·無名氏《下西洋》第三折:「你道是誠心敬意親呈進,俺那裏知重知輕在您行。」

84口無擇言 [ kǒu wú zé yán ]

解釋 謂出口皆合道理,無需選擇。

出處 漢·馬援《誡兄子嚴敦書》:「龍伯高敦厚周慎,口無擇言,謙約節儉,廉公有威。」

85擇木而棲 [ zé mù ér qī ]

解釋 鳥兒選擇合適的樹木做巢。比喻選擇賢君明主,為其效命。

出處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14回:「豈不聞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

86倨傲無禮 [ jù ào wú lǐ ]

解釋 倨傲:傲慢。指人高傲自大,對人沒有禮貌。

出處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88回:「且說唐玄宗因內監馮神威奏言安祿山不迎接詔書,倨傲無禮,心中甚怒。」

87擇主而事 [ zé zhǔ ér shì ]

解釋 事:侍奉。舊指選擇明主,為他辦事。

出處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十四回:「豈不聞‘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

88袒裼裸裎 [ tǎn xī luǒ chéng ]

解釋 袒裼:露臂;祼裎:露體。指脫衣露體,沒有禮貌。

出處 先秦 孟軻《孟子 公孫醜上》:「爾為爾,我為我,雖袒裼裸裎於我側,爾焉能浼我哉?」

89裸裎袒裼 [ luǒ chéng tǎn xī ]

解釋 袒裼:露臂;祼裎:露體。指脫衣露體,沒有禮貌。

出處 《孟子·公孫醜上》:「爾為爾,我為我,雖袒裼裸裎於我側,爾焉能浼我哉?」

90放飯流歠 [ fàng fàn liú chuò ]

解釋 歠:喝,飲。大口吃飯,大口喝湯。舊指沒有禮貌。

出處 先秦 孟軻《孟子 盡心上》:「放飯流歠,而問無齒決,是之謂不知務。」

91豕交獸畜 [ shǐ jiāo shòu chù ]

解釋 比喻待人沒有禮貌。

出處 《孟子 盡心上》:「食而弗愛,豕交之也;愛而不敬,獸畜之也。」

92一日之長 [ yī rì zhī zhǎng ]

解釋 表示判斷或處理事情有相當能力。

出處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品藻》:「論王霸之餘策,覽倚仗之要害,吾似有一日之長。」

93父慈子孝 [ fù cí zǐ xiào ]

解釋 父:指父母;子:子女。父母對子女慈愛,子女對父母孝順。

出處 《禮記 禮運》:「何謂人義?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義,婦聽,長惠,幼順,君仁,臣忠。」

94納頭便拜 [ nà tóu biàn bài ]

解釋 納頭;低頭。一見麵就低頭行下拜禮。形容人謙虛有禮貌。

出處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50回:「進了大門,二層廳上立定,萬中書納頭便拜。」

95醴酒不設 [ lǐ jiǔ bù shè ]

解釋 醴酒:甜酒。置酒宴請賓客時不再為不嗜酒者準備甜酒。比喻待人禮貌漸衰。

出處 《漢書·楚元王傳》:「可以逝矣!醴酒不設,王之意怠,不去,楚人將鉗我於市。」

96白眼相看 [ bái yǎn xiāng kàn ]

解釋 看別人時眼睛朝上或旁邊,現出白眼珠,表示輕蔑,不屑一顧,對人不禮貌。

出處 宋·楊萬裏《誠齋集·都下和同舍李元老承信贈詩之韻》第四卷:「盡今俗客不妨來,白眼相看勿分剖。」

97酸文假醋 [ suān wén jiǎ cù ]

解釋 形容裝出一副文雅有禮貌的樣子。

出處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109回:「這有什麼?大凡一個人,總別酸文假醋的才好。」

98良禽擇木 [ liáng qín zé mù ]

解釋 比喻賢者擇主而事。

出處 先秦 左丘明《左傳 哀公十一年》:「鳥則擇木,木豈能擇鳥。」

99執經叩問 [ zhí jīng kòu wèn ]

解釋 叩問:詢問。拿著經書,向人請教。指虛心向人學習。

出處 明·宋濂《送東陽馬生序》:「嚐趨百裏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

©2024 hgcha.net 漢語查 郵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詞典、成語等漢語國學資料僅供參考,最終以新華字典、漢語詞典、成語詞典等書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