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漢語查 成語 形容假的成語

形容假的成語


1弄虛作假 [ nòng xū zuò jiǎ ]

解釋 虛假;不實;製造假的現象以欺騙別人。

出處 廖魯言《一九五九年農業戰線的任務》:「在執行生產計劃的全部過程中,也應該實事求是,力戒浮誇和弄虛作假。」

2花言巧語 [ huā yán qiǎo yǔ ]

解釋 原指鋪張修飾而無實際內容的言語或文辭。後指虛假而動聽的話;也指說虛假而動聽的話。

出處 宋 朱熹《朱子語類》第20卷:「巧言,即所謂花言巧語,如今世舉子弄筆端做文字者是也。」

3虛張聲勢 [ xū zhāng shēng shì ]

解釋 假裝出強大的氣勢。虛:虛假;張:張揚。

出處 唐 韓愈《論淮西事宜狀》:「淄青、恒冀兩道,與蔡州氣類略同,今聞討伐元濟,人情必有救助之意,然皆暗弱,自保無暇,虛張聲勢,則必有之。」

4虛情假意 [ xū qíng jiǎ yì ]

解釋 虛假的情意。指虛偽做作;假裝殷勤。

出處 明 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我也見出你那心來了,一味在我麵上虛情假意,到老還疼你那正經夫妻。」

5裝模作樣 [ zhuāng mú zuò yàng ]

解釋 故意裝樣子作姿態。形容做作;不自然。

出處 元 無名氏《凍蘇秦》:「也不問別來無恙,放下一張飯床,上麵都沒擺當,冷酒冷湯,著咱如何近傍,百般裝模作樣。」

6招搖撞騙 [ zhāo yáo zhuàng piàn ]

解釋 招搖:故意炫耀自己;撞騙:到處找機會行騙。假借名義;到處炫耀自己;進行詐騙。也作「撞騙招搖」。

出處 清 曹雪芹《紅樓夢》:「那些家人在外招搖撞騙,欺淩屬員,已經把好名聲都弄壞了。」

7裝腔作勢 [ zhuāng qiāng zuò shì ]

解釋 故意裝出一種腔調;作出一種姿態。形容故意做作想引人注意或嚇唬別人。

出處 明 西湖居士《鬱輪袍 誤薦》:「窮秀才裝腔作勢,賢王子隆禮邀賓。」

8魚目混珠 [ yú mù hùn zhū ]

解釋 魚目:魚眼睛;混:混同;冒充。用魚眼來假冒珍珠。形容以假亂真;以次充好。

出處 漢 魏伯陽《參同契》上卷:「魚目豈為珠?蓬蒿不成檟。」

9以假亂真 [ yǐ jiǎ luàn zhēn ]

解釋 以:用;亂真:使真的東西混亂;與假的摻雜在一起分不清。用假的東西來冒充或混雜真的東西。

出處 北齊 顏之推《顏氏家訓》:「餘分閏位,謂以偽亂真耳。」

10巧舌如簧 [ qiǎo shé rú huáng ]

解釋 舌頭靈巧得像樂器裏發聲的簧片一樣。形容花言巧語;能說會道。

出處 《詩經 小雅 巧言》:「巧言如簧,顏之厚矣。」

11心口不一 [ xīn kǒu bù yī ]

解釋 心裏想的和嘴上說的不一樣。形容人的虛偽、詭詐。

出處 清 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82回:「我是這們個直性子,希罕就說希罕,不是這們心口不一的。」

12真真假假 [ zhēn zhēn jiǎ jiǎ ]

解釋 指真假難辨。

出處 清·名教中人《好逑傳》第12回:「這姓鐵的一個少年人,明明為貪色,卻真真假假,百般哄誘他不動。」

13訛言謊語 [ é yán huǎng yǔ ]

解釋 訛言:謠言。造謠說謊話

出處 元 無名氏《冤家債主》第三折:「俺孩兒也不曾訛言謊語,又不曾方頭不律。」

14陽奉陰違 [ yáng fèng yīn wéi ]

解釋 陽:表麵;奉:奉行;遵守;陰:背後;暗裏;違:違背。表麵上遵從;暗地裏違背。

出處 明 範景文《革大戶行召募疏》:「如有日與胥徒比,而陽奉陰違,名去實存者,斷以白簡隨其後。」

15天花亂墜 [ tiāo huā luàn zhuì ]

解釋 從天上落下許多花朵。比喻說話漂亮動聽而不切合實際或用甜言蜜語騙人。也用來形容雪花紛紛飄落。

出處 《法華經 序品》:「爾時世尊,四眾圍繞,供養恭敬尊重讚歎,為諸菩薩說大乘經……是時天雨曼陀羅華、摩訶曼陀羅華、曼殊沙華、摩訶曼殊沙華,而散佛上及諸大眾。」

16華而不實 [ huá ér bù shí ]

解釋 華;同「花」;開花;實:結果實。光開花;不結果。比喻外表好看;內裏空虛;有名無實。

出處 先秦 左丘明《左傳 文公五年》:「且華而不實,怨之所聚也。」

17實事求是 [ shí shì qiú shì ]

解釋 實事:客觀事物;求:研究。是:事物內部的規律性。指客觀存在的一切事物。

出處 東漢 班固《漢書 河間獻王劉德傳》:「河間獻王德以孝景前二年立,修學好古,實事求是。」

18弄假成真 [ nòng jiǎ chéng zhēn ]

解釋 弄:耍弄。本來是假意做作;結果竟成了真的。

出處 宋 邵雍《弄筆吟》:「弄假像真終是假,將勤補拙總輸勤。」

19有聲有色 [ yǒu shēng yǒu sè ]

解釋 既有聲音;又有色澤。形容表演或說話十分生動、精彩。

出處 宋 汪藻《浮溪集 翠微堂記》:「其意從謂世之有聲有色者,未有不爭而得,亦未有不終磨滅者。」

20滔滔不絕 [ tāo tāo bù jué ]

解釋 滔滔:水流滾滾;連續不斷的樣子。像水流一樣不間斷。比喻話多而又流暢。

出處 五代 後唐 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 走丸之辯》:「張九齡善談論,每與賓客議論經旨,滔滔不竭,如下阪走丸也。」

21甜言蜜語 [ tián yán mì yǔ ]

解釋 說的話像蜜糖一樣甜。比喻動聽而騙人的話。

出處 《敦煌變文集 捉季布傳文》:「季布得之心中怕,甜言蜜語卻安存。」

22能說會道 [ néng shuō huì dào ]

解釋 道:說;講。形容口齒伶俐;很會說話。

出處 元 無名氏《漁樵閑話》:「但甜瓜軟處偏捏。蠟槍頭會道能說。」

23藏頭露尾 [ cáng tóu lù wěi ]

解釋 頭藏起來;卻把尾巴露出來了。比喻遮遮掩掩或躲躲閃閃;不肯把真實情況全暴露出來。也作「露尾藏頭」。

出處 元 王曄《桃花女》第二折:「勸周公莫便生嗔,將酒禮強勒成親,不爭我藏頭露尾,可甚的知恩報恩。」

24假仁假義 [ jiǎ rén jiǎ yì ]

解釋 假:虛假;仁:仁愛;義:道義。指假裝的仁義道德。

出處 宋 朱熹《朱子全書 曆代一 唐》:「漢高祖私意分數少,唐太宗一切假仁假義以行其私。」

25表裏不一 [ biǎo lǐ bù yī ]

解釋 表麵和內在不一樣。

出處 《逸周書 諡法解》:「行見中外曰愨。」

26兩麵三刀 [ liǎng miàn sān dāo ]

解釋 當麵一套、背後一套;用兩麵派手法。比喻居心不良。

出處 元 李行道《灰闌記》第二折:「我是這鄭州城裏第一個賢慧的,倒說我兩麵三刀,我搬調你甚的來。」

27東張西望 [ dōng zhāng xī wàng ]

解釋 這裏那裏地到處看。形容尋找東西或心神不安;注意力不集中。

出處 明 馮夢龍《喻世明言》:「三巧兒隻為信了賣卦先生之語,一心隻想丈夫回來,此時經常走向前樓,在簾內東張西望。」

28不著邊際 [ bù zhuó biān jì ]

解釋 著:接觸;挨上;邊際:邊緣;界限。挨不著邊兒。原指無所依靠。現多形容言論空話;不切實際或離題太遠;不切主旨。

出處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19回:「何濤思想:在此不著邊際,怎生奈何!我須用自去走一遭。」

29虛虛實實 [ xū xū shí shí ]

解釋 假假真真,以假亂真。指軍事上講究策略,善於迷惑對方。也指文藝作品中虛寫、實寫並用,表現方法耐人思索回味。

出處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四十九回:「豈不聞兵法‘虛虛實實’之論?操雖能用兵,隻此可以瞞過他也。」

30笑裏藏刀 [ xiào lǐ cáng dāo ]

解釋 形容對人外表和氣;內心卻十分陰險毒辣。藏:隱藏。

出處 《舊唐書 李義府傳》:「既處權要,欲人附己,微忤意者,輒加傾陷。故時人言其笑中有刀,又以其柔而害物,亦謂之‘李貓’。」

31眼花繚亂 [ yǎn huā liáo luàn ]

解釋 繚亂:紛亂。眼睛看見複雜紛繁的事物而發花、迷亂。

出處 元 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一折:「似這般可喜娘的龐兒罕曾見,則著人眼花撩亂口難言,魂靈兒飛在半天。」

32表裏如一 [ biǎo lǐ rú yī ]

解釋 表:外表;裏:內心。外表和內心一個樣。外表與內部一致。形容人的言論、行動和思想完全一致。

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顏淵》:「行之以忠者,是事實要著實。」宋 朱熹集注:「以忠,則表裏如一。」

33道貌岸然 [ dào mào àn rán ]

解釋 道貌:正經;嚴肅的外貌;岸然:高傲;嚴肅的樣子。形容神態莊重;外貌嚴肅正經。現多用於諷刺故作正經表裏不一的偽君子。也作「岸然道貌」。

出處 清 蒲鬆齡《聊齋誌異 成仙》:「道貌岸然。」

34故弄玄虛 [ gù nòng xuán xū ]

解釋 故意耍花招;欺騙人。玄虛:用來掩蓋真相;迷惑別人的欺騙手段。

出處 韓非《韓非子 解老》:「聖人觀其玄虛,用其周行,強字之曰道。」

35口蜜腹劍 [ kǒu mì fù jiàn ]

解釋 嘴裏說得動聽;心裏卻盤算著壞主意。形容嘴甜心狠;陰險毒辣。

出處 宋 司馬光《資治通鑒 唐玄宗天寶元年》:「尤忌文學之士,或陽與之善,啖以甘言而陰陷之。世謂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劍’。」

36不務正業 [ bù wù zhèng yè ]

解釋 務:從事;正業:正當的職業;本職工作。不幹正當的工作。現多指丟下本職工作不做;去搞其他的事情。

出處 明 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這人不甚讀書,終日閑遊浪蕩,一自父母亡後,分外不務正業。」

37假公營私 [ jiǎ gōng yíng sī ]

解釋 見「假公濟私」。

出處 《元典章·進表》:「在外諸司不詳站赤生受指,以進表為由,假公營私,濫行給驛。」

38口若懸河 [ kǒu ruò xuán hé ]

解釋 若:像;懸河:瀑布;激流奔瀉。說起話來像河水傾瀉一樣滔滔不絕。形容口才好;能言善辯。

出處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賞譽》:「郭子玄語議如懸河瀉水,注而不竭。」

39海市蜃樓 [ hǎi shì shèn lóu ]

解釋 蜃:蛤蜊。古代傳說蜃能吐氣成樓台的形狀。實際上是大氣由於光線折射把遠外的樓台等城市景物顯現在空中或地麵上。這種幻景多出現在夏天的海邊或沙漠地帶。現比喻虛無縹緲實際上不存在的事物。

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天官書》:「海旁蜃氣象樓台,廣野氣成宮闕然。」

40真心實意 [ zhēn xīn shí yì ]

解釋 心意真實誠懇;毫無虛假。形容沒有絲毫虛偽。

出處 元 無名氏《百花亭》第三折:「常言道:海深須見底,各辦著個真心實意。」

41迷離恍惚 [ mí lí huǎng hū ]

解釋 模糊閃爍;分辨不清;似有若無。

出處 清 曾樸《孽海花》:「庭中一半似銀海一般的白,一半卻迷離惝恍,搖曳著桐葉的黑影。」

42趨炎附勢 [ qū yán fù shì ]

解釋 趨:趨向;迎合。炎:熱。奉承和依附有權有勢的人。

出處 宋 陳善《捫虱新話 趨炎附勢自古而然》:「蓋趨炎附勢,自古然矣。」

43從心所欲 [ cóng xīn suǒ yù ]

解釋 按照自己的意思,想怎樣便怎樣。

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為政》:「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44虛與委蛇 [ xū yǔ wēi yí ]

解釋 待人處事沒有真心誠意;隻在表麵敷衍應酬。虛:表麵的;委蛇:隨便應順;敷衍。

出處 先秦 莊周《莊子 應帝王》:「鄉吾示之以未始出吾宗,吾與之虛而委蛇。」

45能言善辯 [ néng yán shàn biàn ]

解釋 善:擅長;辯:辯論。形容很會說話;善於辯論;口才好。

出處 元 尚仲賢《氣英布》:「若得能言巧辯之士,說他歸降。」

46假手於人 [ jiǎ shǒu yú rén ]

解釋 假:借。借助別人的手來達到自己的目的。指憑借別人的力量辦事。

出處 晉 陳壽《三國誌 魏誌 龐淯傳》裴鬆之注引皇甫謐《烈女傳》:「今雖三弟早死,門戶泯絕,而娥親猶在,豈可假手於人哉!」

47秉公辦理 [ bǐng gōng bàn lǐ ]

解釋 秉:掌握,主持。公:公法。根據公道辦事。

出處 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57回:「本部院凡事秉公辦理,從不假手旁人。」

48瞞天過海 [ mán tiān guò hǎi ]

解釋 瞞住上天;偷渡大海。形容采取謊言和偽裝蒙蔽別人以達到目的的欺騙行為。

出處 明 阮大铖《燕子箋 購幸》:「我做提控最有名,瞞天過海無人問,今年大比期又臨。」

49假手旁人 [ jiǎ shǒu páng rén ]

解釋 假:借,利用。借助別人的行為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出處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57回:「本部院凡事秉公辦理,從不假手旁人。」

50真心誠意 [ zhēn xīn chéng yì ]

解釋 心意真實誠懇,沒有虛假。

出處 元·無名氏《百花亭》第三折:「常言道海深須見底,各辦著個真心實意。」

51歪門邪道 [ wāi mén xié dào ]

解釋 指不正當的途徑或方法;也比喻壞主意。

出處 浩然《豔陽天》第三章:「真沒想到,他們竟會想出這樣一個歪門邪道。」

52半真半假 [ bàn zhēn bàn jiǎ ]

解釋 一半真情;一半假意。不是完全真實的。

出處 元·範居中《金殿喜重重·秋思》套曲:「我這裏千回右轉自彷徨,撇不下多情數樁。半真半假喬摸樣,宜嗔宜喜嬌情況,知疼知熱俏心腸。」

53口是心非 [ kǒu shì xīn fēi ]

解釋 心口不一致;口上說一套;心裏想一套。形容心口不一致。

出處 晉 葛洪《抱樸子 微旨》:「口是心非,背向異辭。」

54團結一致 [ tuán jié yī zhì ]

解釋 保持一致,行動起來像一個人,指站在一起並且互相支持

出處 毛澤東《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時期的任務》:「因為隻有如此,才能根據民族矛盾和國內矛盾在政治比重上的變化而改變國內兩個政權敵對的狀態,團結一致,共同赴敵。」

55圖窮匕見 [ tú qióng bǐ xiàn ]

解釋 比喻到最後露出了事物的真相或本來的目的。窮:盡;匕:匕首;短劍。

出處 西漢 劉向《戰國策 燕策三》:「軻既取圖奉之,發圖,圖窮而匕首見。」

56半信半疑 [ bàn xìn bàn yí ]

解釋 信:相信;疑:懷疑。有些相信;又有點懷疑。對真假不能肯定。

出處 宋 朱熹《朱子語類》第36卷:「若他們聽過了,半信半疑,若存若亡,安得不惰?」

57巧言令色 [ qiǎo yán lìng sè ]

解釋 令色:討好的表情。形容用花言巧語和諂媚的態度討好於人。

出處 《尚書 皋陶謨》:「何遷乎有苗,何畏乎巧言令色孔壬?」

58半疑半信 [ bàn yí bàn xìn ]

解釋 有點懷疑,又有點相信。表示對真假是非不能肯定。

出處 唐 元稹《古築城曲》:「因茲請休和,虜往騎來過。半疑兼半信,築城猶嵯峨。」

59泛泛而談 [ fàn fàn ér tán ]

解釋 泛泛:平常,不深入。一般地浮泛地談談。

出處 茅盾《怎樣評價〈青春之歌〉》:「也由於時間關係,不能把《青春之歌》重讀一遍然後執筆,故而隻能泛泛而談,不能引證原文作具體的分析。」

60口如懸河 [ kǒu rú xuán hé ]

解釋 見「口若懸河」。

出處 唐·韓愈《石鼓歌》:「安能以此上論列,願借辯口如懸河。」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第十七卷:「德稱口如懸河,賓主頗也得合。」

61假戲真做 [ jiǎ xì zhēn zuò ]

解釋 指戲演得逼真或把假的事情當作真的來做。

出處 洪深《電影戲劇表演術》第三章:「表演的所以能感動人,就是因為演員的誠懇,所謂‘假戲真做’。」

62真偽莫辨 [ zhēn wěi mò biàn ]

解釋 莫:不。真假分辨不清。

出處 《隋書·經籍誌》:「戰國縱橫,真偽莫辨,諸子之言,紛然淆亂。」

63三十而立 [ sān shí ér lì ]

解釋 指人在三十歲前後有所成就。

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為政》:「吾十有五而誌於學,三十而立。」

64鏡花水月 [ jìng huā shuǐ yuè ]

解釋 鏡子裏的花;水中的月亮。比喻虛幻的景象。也用於比喻詩中不能從字麵來理解的所謂空靈的意境。

出處 唐 裴休《唐故左街僧錄內供奉三教談論引駕大德安國寺上座賜紫方袍大達法師元秘塔碑銘》:「崢嶸棟梁,一旦而摧。水月鏡像,無心去來。」

65釣名欺世 [ diào míng qī shì ]

解釋 作偽求取虛名,欺騙世人。

出處 清 鄭燮《濰縣寄舍弟墨第四書》:「不過挪移借貸,改竄添補,便爾釣名欺世。」

66假階救火 [ jiǎ jiē jiù huǒ ]

解釋 假:借;階:梯子。比喻做事不講效率,做事機械。

出處 《燕書》:「趙成陽堪,其宮火,欲滅之,無階可升。」

67耳順之年 [ ěr shùn zhī nián ]

解釋 六十歲時聽別人言語便可判斷是非真假。指60歲的代稱。

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為政》:「吾十有五而誌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

68真情實感 [ zhēn qíng shí gǎn ]

解釋 真摯的感情,實在的感受。

出處 孫犁《秀露集·歐陽修的散文》:「散文如無具體約束,無真情實感,就會枝蔓無邊。」

69懸河瀉水 [ xuán hé xiè shuǐ ]

解釋 懸河:瀑布;瀉水:水很快地往下流。河水直往下瀉。比喻說話滔滔不絕或文辭流暢奔放。

出處 《晉書 郭象傳》:「聽象語,如懸河瀉水,注而不竭。」

70所作所為 [ suǒ zuò suǒ wéi ]

解釋 指做的一切事情或全部行為。多指一些不好的行為。

出處 明 李贄《答周西岩書》:「我不識渠半生以前所作所為,皆是誰主張乎?」

71真假難辨 [ zhēn jiǎ nán biàn ]

解釋 辨:辨別。真假分辨不清。

出處 《星火燎原·圍困沁源》:「埋的時候也給它來個真假難辨。」

72小道消息 [ xiǎo dào xiāo xī ]

解釋 指非經正式途徑傳播的消息。往往傳聞失實,並不可靠。

出處 巴金《探索集·小騙子》:「不用說,這些都是小道消息,不可靠。」

73假癡不癲 [ jiǎ chī bù diān ]

解釋 癡:傻,呆。癲:瘋癲,癲狂。假裝呆傻,實際並不瘋癲。形容外表看似愚鈍,而心裏卻十分清醒。

出處 《三十六計》第二十七計:「當其機未發時,靜屯似癡;若假癲,則不但露機,且亂動而群疑;故假癡者勝,假癲者敗。」

74不辨真偽 [ bù biàn zhēn wěi ]

解釋 辨:分辨。偽:虛假。無法辨別真的和假的。

出處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誌》第三十九回:「晉文公先年過曹,曹人多有識得的,其夜倉卒不辨真偽。」

75以偽亂真 [ yǐ wěi luàn zhēn ]

解釋 把假的混在真的裏麵,使真假不分。

出處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勉學》:「《漢書·王莽讚》雲:‘紫色蛙聲,餘分閏位。’謂以偽亂真耳!」

76虛譽欺人 [ xū yù qī rén ]

解釋 譽:聲譽,名譽。用虛假的聲譽欺騙人。

出處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43回:「非比誇辯之徒,虛譽欺人。」

77真偽難辨 [ zhēn wěi nán biàn ]

解釋 辨:辨別。真假分辨不清。

出處 巴金《「文革」博物館》:「是非顛倒、黑白混淆、忠奸不分、真偽難辨的大混亂,還有那些搞不完的冤案,算不清的恩仇!」

78虛詞詭說 [ xū cí guǐ shuō ]

解釋 虛:虛假;詭:欺詐。虛假不實的話。

出處 《史記·司馬相如列傳》:「相如雖多虛詞濫說,然其要歸引之節儉,此與《詩》之風諫何異。」

79虛嘴掠舌 [ xū zuǐ lüè shé ]

解釋 比喻花言巧語。

出處 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第61回:「誰聽你那虛嘴掠舌的?我到明日死了,你也舍不得我吧?」

80天不假年 [ tiān bù jiǎ nián ]

解釋 假:給予。天公不給以壽命。指壽命不長。

出處 清·平步青《霞外裙屑》卷六:「予以先生此考,為一生心力所瘁,成以行世,足為讀史者一助,惜天不假年,積四十六年之歲月,僅成全史三之一。」

81裝虛作假 [ zhuāng xū zuò jiǎ ]

解釋 耍弄虛假的一套來欺騙人。

出處 杜鵬程《在和平的日子裏》第一章:「他一轉身,站在梁建對麵說:‘我有必要對你裝虛作假?’」

82捉班做勢 [ zhuō bān zuò shì ]

解釋 擺架子,裝腔作勢。

出處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 賣油郎獨占花魁》:「萬一不肯時,做妹子自會勸他,隻是尋得主顧來,你卻莫要捉班做勢。」

83天假之年 [ tiān jiǎ zhī nián ]

解釋 上天賜給足夠的年壽。謂能享其天年。

出處 《左傳·僖公二十八年》:「天假之年,而除其害。」

84花說柳說 [ huā shuō liǔ shuō ]

解釋 形容說虛假而動聽的話哄人。

出處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15回:「你看不得這些年輕的小老爺們,花說柳說的,不中用。」

85悃愊無華 [ kǔn bì wú huá ]

解釋 悃愊:至誠;華:浮誇。至誠而不虛浮。形容真心實意,毫不虛假。

出處 《後漢書·章帝紀》:「安靜之吏,悃愊無華。」

86假人假義 [ jiǎ rén jiǎ yì ]

解釋 偽裝仁慈善良。

87莫辨楮葉 [ mò biàn chǔ yè ]

解釋 莫:不;辨:分辨。不能分辨楮葉的真假。比喻模仿逼真或以假亂真。

出處 《韓非子·喻老》:「宋人有為其君以象為楮葉者,三年而成。豐殺莖柯,毫芒繁澤,亂之楮葉之中而不可別也。」

88皂白難分 [ zào bái nán fēn ]

解釋 皂:黑。黑白很難分辨,比喻是非不易辨別。

出處 川劇《評雪辨蹤》:「穿釘鞋的,你二天來,不要穿釘鞋,要穿草鞋嘛,免得我們秀才要評什麼足跡,給他做個皂白難分。」

©2024 hgcha.net 漢語查 郵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詞典、成語等漢語國學資料僅供參考,最終以新華字典、漢語詞典、成語詞典等書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