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漢語查 成語 形容人技術多的成語

形容人技術多的成語


1出類拔萃 [ chū lèi bá cuì ]

解釋 出:超過;類:同類;拔:超出;萃:草叢生的樣子;比喻聚集在一起的人或物。超出那一類;高出那一群。形容人的品德、才能超出同類之上。

出處 先秦 孟軻《孟子 公孫醜上》:「聖人之於民,亦類也。出於其類,拔乎其萃,自生民以來,未有盛於孔子也。」

2一技之長 [ yī jì zhī cháng ]

解釋 技:技能;本領;長:擅長、專長。有某一種專長。

出處 清 李汝珍《鏡花緣》第64回:「凡琴棋書畫,醫卜星相,如有一技之長者,前來進謁,莫不優禮以待。」

3文武雙全 [ wén wǔ shuāng quán ]

解釋 文:文才;武:武藝。能文能武,文才和武藝都很出眾。

出處 《舊唐書·李光弼傳》:「蘊孫、吳之略、有文武之才。」

4登峰造極 [ dēng fēng zào jí ]

解釋 登:上;峰:山頂;造;達到;極:最高點。攀登到山峰的頂點。比喻學問、成就等達到了最高的境地。也比喻幹壞事猖狂到了極點。

出處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文學》:「不知便可登峰造極不?然陶練之功,尚不可誣。」

5能文能武 [ néng wén néng wǔ ]

解釋 文的武的都行。現常指既能動筆也有實際工作能力。

出處 清 錢采《說嶽全傳》第三十八回:「能文能武,方是男子漢。」

6博學多才 [ bó xué duō cái ]

解釋 博:廣博;知道得多;才:才能。學識廣博;有各方麵的才能。

出處 《晉書 郤詵傳》:「詵博學多才,瑰偉倜黨,不拘細行,州郡禮命並不應。」

7多才多藝 [ duō cái duō yì ]

解釋 具有多方麵的才能和技藝。

出處 《尚書 金滕》:「予仁若考,能多材多藝,能事鬼神。」

8才高八鬥 [ cái gāo bā dǒu ]

解釋 才:文才。形容人文才很高。

出處 明 陳汝元《金蓮記 偕計》:「不佞姓蘇,名軾,字子瞻,眉州眉山人也。學富五車,才高八鬥。」

9見多識廣 [ jiàn duō shí guǎng ]

解釋 識:知道。看到的多;知道的廣。形容資格較老;經驗豐富;知識廣博。

出處 明 馮夢龍《古今小說 蔣興哥重會珍珠衫》:「還是大家寶眷,見多識廣,比男子漢眼力,到勝十倍。」

10博古通今 [ bó gǔ tōng jīn ]

解釋 博:廣博;知道得多;通:通曉。通曉古代和現代的事情。形容知識淵博。

出處 《晉書 石崇傳》:「君侯博古通今,察遠照邇,願加三思。」

11文武全才 [ wén wǔ quán cái ]

解釋 文才與武功同時具備;能文能武。文:文才;武:武藝。

出處 《舊五代史 和凝傳》:「和公文武全才而有誌氣,後必享重位,爾宜謹事之。」

12薄技在身 [ bó jì zài shēn ]

解釋 薄:微小。指自己掌握了微小的技能。

出處 北齊 顏之推《顏氏家訓 勉學》:「積財千萬,不如薄技在身。」

13殫見洽聞 [ dān jiàn qià wén ]

解釋 殫:盡,完全;洽:廣博。該見的都見過了,該聽的都聽過了。形容見多識廣,知識淵博。

出處 漢 班固《西都賦》:「元元本本,殫見洽聞,啟發篇章,校理秘文。」

14滔滔不絕 [ tāo tāo bù jué ]

解釋 滔滔:水流滾滾;連續不斷的樣子。像水流一樣不間斷。比喻話多而又流暢。

出處 五代 後唐 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 走丸之辯》:「張九齡善談論,每與賓客議論經旨,滔滔不竭,如下阪走丸也。」

15神機妙算 [ shén jī miào suàn ]

解釋 形容預料準確;善於估計形勢;決定策略。

出處 宋 趙佶《念奴嬌》:「妙算神機,須信道,國手都無勍敵。」

16出口成章 [ chū kǒu chéng zhāng ]

解釋 章:篇章。話出口就能成文章。形容口才好或文思敏捷。也作「出言有章」、「脫口成章」、「出言成章」。

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滑稽列傳褚少孫論》引北魏 崔浩曰:「言出口成章,詞不窮竭,若滑稽之吐酒。」

17出將入相 [ chū jiàng rù xiàng ]

解釋 出征可為將帥,入朝可為丞相。指兼有文武才能的人,也指文武職位都很高。

出處 北魏《元英墓誌》:「出將入相,朝望攸居。」

18千言萬語 [ qiān yán wàn yǔ ]

解釋 千句話萬句話;形容話很多。

出處 《鶡冠子 世兵》:「千言萬語,卒賞謂何?」

19口若懸河 [ kǒu ruò xuán hé ]

解釋 若:像;懸河:瀑布;激流奔瀉。說起話來像河水傾瀉一樣滔滔不絕。形容口才好;能言善辯。

出處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賞譽》:「郭子玄語議如懸河瀉水,注而不竭。」

20喋喋不休 [ dié dié bù xiū ]

解釋 喋喋:形容說話的聲音。嘮嘮叨叨;說個不停。

出處 清 紀昀《閱微草堂筆記 灤陽消夏錄一》:「一俗士言詞猥鄙,喋喋不休,殊敗人意。」

21巧奪天工 [ qiǎo duó tiān gōng ]

解釋 天工:指自然形成的非常精巧;超過了自然。形容製作技藝之高超。

出處 晉 郭璞《葬書》:「微妙在智,觸類而長,玄通陰了,巧奪造化。」

22循序漸進 [ xún xù jiàn jìn ]

解釋 指學習工作等按照一定的步驟逐漸深入或提高。循:按照;序:次序;漸:逐漸。

出處 《論語 憲問》:「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知我者其天乎?」朱熹注:「此但自言其反己自修,循序漸進耳。」

23搬弄是非 [ bān nòng shì fēi ]

解釋 搬弄:挑撥;是非:指口舌紛爭。把別人的話搬來弄去;有意從中挑撥是非出來。

出處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十回:「惱的是那狐朋狗友,搬弄是非,調三窩四。」

24沒完沒了 [ méi wán méi le ]

解釋 沒有完結的意思

出處 郭澄清《大刀記》第二章:「沒完沒了的苛捐雜稅不算,還他媽的亂搶亂奪。」

25滿腹經綸 [ mǎn fù jīng lún ]

解釋 腹:肚子;經綸:理出絲緒叫經;編絲成繩叫綸。引申為人的才學、本領、謀略等。形容很有學問和才能。

出處 明 馮惟敏《海浮山堂詞稿 商調集賢賓 題春園 浪裏束煞》:「論英雄何必老林泉?滿腹經綸須大展,休負了蒼生之願。」

26七嘴八舌 [ qī zuǐ bā shé ]

解釋 形容人多嘴雜;議論紛紛。也比喻讓別人充分發表意見。

出處 《好逑傳》第五回:「眾人正跑得有興頭上,忽被鐵公子攔住,便七嘴八舌地亂嚷。」

27萬籟俱寂 [ wàn lài jù jì ]

解釋 形容周圍環境非常安靜;一點兒聲響都沒有。萬籟:自然界萬物發出的種種聲響。

出處 唐 常建《題破山寺後禪院》詩:「萬賴此俱寂,但餘鍾磬音。」

28侃侃而談 [ kǎn kǎn ér tán ]

解釋 侃侃:理直氣壯從容不迫的樣子。指理直氣壯、不慌不忙地講話。

出處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我既這等苦苦相問,你自然就該侃侃而談。」

29誇誇其談 [ kuā kuā qí tán ]

解釋 誇誇:說大話。言辭浮誇;大談特談。形容說話、寫文章時浮誇;不切實際而又滔滔不絕。

出處 清 吳敬梓《儒林外史》:「進了書房門,聽見楊執中誇誇而談,知道是他已來了,進去作揖,同坐下。」

30登堂入室 [ dēng táng rù shì ]

解釋 堂:古代宮室的前廳;室:古代宮裏的後屋。登上廳堂;再進入內室。比喻學問或技能由淺入深;循序漸進;達到了高深的地步。也作「升堂入室」。

出處 宋 吳坰《五總誌》:「如徐師川、餘荀龍、洪玉父昆弟、歐陽元老,皆黃門登堂入室者,實自足以名家。」

31真才實學 [ zhēn cái shí xué ]

解釋 真正的才華和學識。實:真。

出處 宋 王十朋《梅溪王忠公文集》第23卷:「知其所得必真才實學。」

32荒無人煙 [ huāng wú rén yān ]

解釋 形容偏僻荒涼;沒有人家。人煙:住戶。

出處 穆欣《南線巡回 解放西昌之戰》:「部隊指戰員忍饑受寒,翻越高達四千二百米荒無人煙的大山。」

33足智多謀 [ zú zhì duō móu ]

解釋 足夠的才智;大量的計謀。形容善於動腦筋出主意。謀:計謀。

出處 元 無名氏《錦雲堂暗定連環計》:「老夫遍觀朝中,足智多謀,無如司徒者。」

34長篇大論 [ cháng piān dà lùn ]

解釋 冗長的篇幅;大而無當的言論。形容文章或講話過長;內容空泛。也作「長篇大章」、「長談闊論」。

出處 元 朱士凱《錄鬼簿序》:「樂府小曲,大篇長什,傳之於人,每不遺槁,故未以有就編焉。」

35鬼斧神工 [ guǐ fǔ shén gōng ]

解釋 像是鬼神所為。形容技藝精湛高超;幾乎不為人力所及。

出處 清 屈大均《端州訪研歌和諸公》:「年來岩底采無餘,鬼斧神工多得髓。」

36鴉雀無聲 [ yā què wú shēng ]

解釋 連烏鴉和麻雀的叫聲都沒有。形容自然環境很靜或形容人們默不作聲;一聲不響。鴉:烏鴉;雀:麻雀。

出處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第四卷:「公曰:‘鴉去無聲,運何言聞?’」

37萬人空巷 [ wàn rén kōng xiàng ]

解釋 本指家家戶戶的人都奔向一個地方;以致住宅空蕩蕩的。現多指很多的人聚在一起;致使街巷都空了。形容轟動一時的盛況。

出處 宋 蘇軾《八月十七複登望海樓》詩:「賴有明朝看潮在,萬人空巷鬥新妝。」

38人聲鼎沸 [ rén shēng dǐng fèi ]

解釋 鼎沸:鼎水沸騰;原比喻形勢不安定;現比喻聲音嘈雜。形容人群的聲音吵吵嚷嚷;就象煮開了鍋一樣。

出處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 劉小官雌雄兄弟》:「一日午後,劉方在店中收拾,隻聽得人聲鼎沸。」

39人跡罕至 [ rén jì hǎn zhì ]

解釋 罕:少。人的足跡很少到達。指荒涼偏辟的地方很少有人來過。

出處 漢 荀悅《漢紀 孝武紀二》:「而夷狄殊俗之國,遼絕異黨之地,舟車不通,人跡罕至。」

40眾說紛紜 [ zhòng shuō fēn yún ]

解釋 紛紜:言論、事情等多而雜亂。說法多而雜。

出處 元 戴表元《剡源集》第20卷:「然當純公既沒,眾說紛紜,卒能堅忍植立。」

41如法炮製 [ rú fǎ páo zhì ]

解釋 本指依照一定的方法製作中藥。現指比喻照著現成的樣子做。

出處 宋 釋曉瑩《羅湖野錄》第四卷:「若克依此書,明藥之體性,又須解如法炮製。」

42川流不息 [ chuān liú bù xī ]

解釋 川:河流;流:流動;息:停止。①比喻時光的流逝和大自然的運行永無休止。②亦形容行人、車馬、船隻等往來不絕。

出處 南朝 梁 周興嗣《千字文》:「川流不息,淵澄取映。」

43情不自禁 [ qíng bù zì jīn ]

解釋 禁:抑製。感情激動;無法抑製自己。

出處 南朝 梁 劉遵《七夕穿針》詩:「步月如有意,情來不自禁。」

44才華橫溢 [ cái huá héng yì ]

解釋 才華:表現於外的才能。多指文學文藝書畫方麵而言。很有才華;或充滿了才華。

出處 清·曾國藩《曾國藩家書·道光26年4月16日》:「溫弟時文已才華橫溢,長安諸友多稱賞之。」

45津津樂道 [ jīn jīn lè dào ]

解釋 津津:興趣濃厚。樂道:樂於談論。形容很有味地談論感興趣的事。

出處 清 錢學綸《語新》下卷:「風流賢宰,疾惡憐才,俱假文字為勸懲,邑人士鹹津津樂道之。」

46爐火純青 [ lú huǒ chún qīng ]

解釋 純:純粹;青:藍色的;純青:爐火的溫度達到最高點。相傳道家煉丹;到爐子裏的火焰從紅色轉成純青色的時候;就算成功了。比喻功夫造詣已達到了精湛、純熟、完美的地步。

出處 清 曾樸《孽海花》第25回:「到了現在,可已到了爐火純青的氣候,正是弟兄們各顯身手的時期。」

47熙熙攘攘 [ xī xī rǎng rǎng ]

解釋 熙熙:和樂的樣子;攘攘:紛亂的樣子。形容人來人往;非常熱鬧。

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貨殖列傳》:「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48絮絮叨叨 [ xù xù dāo dāo ]

解釋 形容說話羅嗦,嘮叨。

出處 明 湯顯祖《紫簫記 勝遊》:「自成了人後,夜裏和李郎絮叨叨到四五更鼓,番來覆去,那裏睡來?」

49觸類旁通 [ chù lèi páng tōng ]

解釋 觸類:接觸某一方麵的事物;旁通:互相貫通。指掌握或懂得了某一事物的知識或規律;就可以由此及彼;了解和掌握同類的其它事物。

出處 《周易 係辭上》:「引而伸之,觸類而長之,天下之能事畢矣。」

50議論紛紛 [ yì lùn fēn fēn ]

解釋 紛紛:眾多、雜亂的樣子。表明各種意見的言論多而雜亂。意見不一;說法眾多。

出處 明 馮夢龍《東周列國誌》:「新令既出,百姓議論紛紛,或言不便,或言便。」

51震耳欲聾 [ zhèn ěr yù lóng ]

解釋 耳朵都要振聾了。形容很大;特別響。

出處 沙汀《呼嚎》:「每座茶館裏都人聲鼎沸,而超越這個,則是茶堂倌震耳欲聾的吆喝聲。」

52高人一等 [ gāo rén yī děng ]

解釋 超過一般人。比別人高出一個等級。

出處 明 歸有光《與沈敬甫七首》:「欽甫雲:更似高人一籌也。」

53舉案齊眉 [ jǔ àn qí méi ]

解釋 案:有腳的托盤。漢代的梁鴻、孟光是一對恩愛夫妻;孟光在給梁鴻送飯時總是把端飯的盤子舉得與眉毛一樣高;以示對梁鴻的尊敬。後用以形容夫妻相互敬愛。

出處 南朝 宋 範曄《後漢書 逸民傳 梁鴻》:「為人賃舂,每歸,妻為具食,不敢於鴻前仰視,舉案齊眉。」

54棟梁之材 [ dòng liáng zhī cái ]

解釋 可以做屋棟房梁的材料。比喻能夠擔當重任的人。

出處 南朝 梁 劉義慶《世說新語 賞譽》:「庾子嵩目和嶠,森森如千丈鬆,雖磊砢有節目,施之大廈,有棟梁之用。」

55空洞無物 [ kōng dòng wú wù ]

解釋 空虛;沒有什麼內容。形容言談、文章等極其空泛;沒有什麼內容。

出處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排調》:「王丞相枕周伯仁膝,指其腹曰:‘卿此中何所有?’答曰:‘此中空洞無物,然容卿輩數百人。’」

56說長道短 [ shuō cháng dào duǎn ]

解釋 長、短:是非;好壞。說長處;講短處。指議論別人的好壞是非。

出處 漢 崔瑗《座佑銘》:「無道人之短,無說己之長。」

57連篇累牘 [ lián piān lěi dú ]

解釋 連:連接;篇、牘:古代寫字用的竹筒和木板;累:重疊、堆積。指采用過多的篇幅敘述一件事。形容文辭冗長。

出處 《隋書 李諤傳》:「連篇累牘,不出月露之形;積案盈箱,唯是風雲之狀。」

58人山人海 [ rén shān rén hǎi ]

解釋 人多得像大山大海一樣;形容聚集在一起的人特別多。

出處 《西胡老人繁勝錄》:「四山四海,三千三百,衣山衣海,卦山卦海,南山南海,人山人海。」

59摩拳擦掌 [ mó quán cā zhǎng ]

解釋 形容行動之前心情激動;情緒高昂;急不可待。

出處 元 關漢卿《單刀會》第二折:「不是我十分強,硬主張,但題起廝殺嗬,摩拳擦掌。」

60嘮嘮叨叨 [ lāo lāo dāo dāo ]

解釋 說話囉嗦;一說起來沒個完。

出處 宋 鄭思肖《答吳山人問遠遊觀地理書》:「古人胸中高明,一見便了……未若後世嘮嘮叨叨,支支離離,棄本逐末,侈為乖謬。」

61學富五車 [ xué fù wǔ jū ]

解釋 學問很多;有五車書。形容讀書很多;學識淵博。富:豐富;五車:指五車書;形容書很多。

出處 先秦 莊周《莊子 天下》:「惠施多方,其書五車。」

62才貌雙全 [ cái mào shuāng quán ]

解釋 形容人的才學高;容貌姣美。

出處 明 洪楩《清平山堂話本 風月瑞仙亭》:「孩兒見他文章絕代,才貌雙全,必有榮華之日,因此上嫁了他。」

63藏龍臥虎 [ cáng lóng wò hǔ ]

解釋 龍、虎:比喻不平常的人物。隱藏著的龍;睡臥著的虎。比喻潛藏著未被發現的人才或英雄。

出處 北周 庾信《同會河陽公新造山池聊得寓目》詩:「暗石疑藏虎,盤根似臥龍。」

64人喊馬嘶 [ rén hǎn mǎ sī ]

解釋 嘶:馬叫。人人在呐喊;馬在嘶叫。形容喧鬧嘈雜的聲音。

出處 明 淩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14卷:「隻聽得外麵喧嚷,似有人喊馬嘶之聲,漸漸近前堂來。」

65人來人往 [ rén lái rén wǎng ]

解釋 人來來往往連續不斷。也形容忙於應酬。

出處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一百十回:「這兩三天人來人往,我瞧著那些人都照應不到,想必你沒有吩咐,還得你替我們操點心兒才好。」

66眾口紛紜 [ zhòng kǒu fēn yún ]

解釋 紛紜:多而姑亂。人多嘴雜,議論紛紛。

出處 清·蒲鬆齡《聊齋誌異·阿纖》:「君無二心,妾豈不知?但眾口紛紜,恐不免秋扇之捐。」

67八鬥之才 [ bā dǒu zhī cái ]

解釋 八鬥:指量多;才:才華。舊時比喻人才學豐富;詩文多而華美。

出處 唐 李商隱《可歎》詩:「宓妃愁坐芝田館,用盡陳王八鬥才。」

68冗詞贅句 [ rǒng cí zhuì jù ]

解釋 冗:繁雜;贅:多餘無用的。指詩文中多餘無用的話。

69刺刺不休 [ cì cì bù xiū ]

解釋 刺刺:多話的樣子。形容說話嘮叨,沒完沒了。

出處 唐 韓愈《送殷員外序》:「出門惘惘,有離別可憐之色。持被入直三省,丁寧顧婢子,語刺刺不休。」

70博而不精 [ bó ér bù jīng ]

解釋 形容學識豐富,但不精深。

出處 南朝 宋 範曄《後漢書 馬融傳》:「賈君精而不博,鄭君博而不精;既精既博,吾何加焉。」

71多嘴多舌 [ duō zuǐ duō shé ]

解釋 指嘴多,不該說而說。

出處 元 楊顯之《瀟湘雨》第三折:「你休要多嘴多舌,如今秋雨淋漓,一日難走一日,快與我行動些。」

72小試鋒芒 [ xiǎo shì fēng máng ]

解釋 比喻稍微顯示一下本領。

出處 李國文《冬天裏的春天》第三章:「遊擊隊長決不輕易地丟手了,盡管小試鋒芒,但雙方已經形成劍拔弩張的形勢。」

73才氣過人 [ cái qì guò rén ]

解釋 才氣:才能和氣質。才華超過平常人。

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項羽本紀》:「力能扛鼎,才氣過人。」

74空空洞洞 [ kōng kōng dòng dòng ]

解釋 空虛,空無所有。

出處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39回:「庭中空空洞洞,不設一物,惟種一株大桂樹,樹下放一個搗藥的玉杵臼,臼旁養一個白色兔兒。」

75言行不一 [ yán xíng bù yī ]

解釋 說的和做的不一致。

出處 《逸周書 官人》:「言行不類相似,始終相悖。」

76貧嘴薄舌 [ pín zuǐ bó shé ]

解釋 貧:嘮叨令人厭煩;貧嘴:絮絮叨叨;使人厭煩;薄舌;不忠厚;老實。形容人愛說話;言語又尖酸刻薄;惹人生厭。

出處 明 馮夢龍《古今小說》第五卷:「叵耐鄰裏有一班蕩子弟,平日見王媼是個俏麗孤孀,閑常時倚門靠壁,不三不四,輕嘴薄舌的狂言挑撥。」

77貧嘴賤舌 [ pín zuǐ jiàn shé ]

解釋 指話多而尖酸刻薄,使人厭惡。

出處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25回:「黛玉道:‘什麼詼諧!不過是貧嘴賤舌的討人厭罷了。’」

78長篇累牘 [ cháng piān lěi dú ]

解釋 累:重 疊;牘:古代寫字用的木板。篇幅很長的文章。

出處 清 黃宗羲《陳令升先生傳》:「高會廣座,有所征引,長篇累牘,應口吟誦。」

79閑言碎語 [ xián yán suì yǔ ]

解釋 ①不滿意的話;沒有根據的話。②與正事無關的話。

出處 明·馮惟敏《正宮端正好·徐我亭歸田》:「一個道緊急軍情奉火牌,閑言碎語須耽待。」

80口如懸河 [ kǒu rú xuán hé ]

解釋 見「口若懸河」。

出處 唐·韓愈《石鼓歌》:「安能以此上論列,願借辯口如懸河。」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第十七卷:「德稱口如懸河,賓主頗也得合。」

81呶呶不休 [ náo náo bù xiū ]

解釋 呶呶:形容說話嘮叨;休:停止。說話嘮叨地說不停。

出處 唐 柳宗元《答韋中立師道書》:「豈可使呶呶者早晚弗吾耳,騷吾心!」

82耍嘴皮子 [ shuǎ zuǐ pí zǐ ]

解釋 指光說不做。也指賣弄口才(含貶義)。

出處 傅光明《從老舍之死看老舍的幽默與悲劇意識》:「他絕不是那種耍嘴皮子,賣弄搞笑那種作家。」

83博聞多識 [ bó wén duō shí ]

解釋 博:廣博;聞:見聞;識:學識。知識豐富,見聞廣博。

出處 《魏書 李業興傳》:「博聞多識,萬門千戶,所宜訪詢。」

84棄本逐末 [ qì běn zhú mò ]

解釋 棄:舍棄;逐:追求。古指丟棄農桑從事工商等其它事業。現比喻不抓根本環節,而隻在枝節問題上下功夫。

出處 《漢書 食貨誌》:「棄本逐末,耕者不能半,奸邪不可禁,原起於錢。」

85懸河瀉水 [ xuán hé xiè shuǐ ]

解釋 懸河:瀑布;瀉水:水很快地往下流。河水直往下瀉。比喻說話滔滔不絕或文辭流暢奔放。

出處 《晉書 郭象傳》:「聽象語,如懸河瀉水,注而不竭。」

86聯篇累牘 [ lián piān lěi dú ]

解釋 形容文字冗長而繁瑣。

出處 清 俞蛟《潮嘉風月記 麗品》:「友人周海廬與之昵,贈以詩,不啻聯篇累牘。」

87貧嘴惡舌 [ pín zuǐ è shé ]

解釋 同「貧嘴賤舌」。

出處 老舍《駱駝祥子》:「他天生來的不願多說話,所以也不願學著城裏人的貧嘴惡舌。」

88長篇大套 [ cháng piān dà tào ]

解釋 大段的議論、言論或長篇的文章。

出處 《紅樓夢》第七回:「見王夫人正和薛姨媽長篇大套的說些家務人情話。」

89人多嘴雜 [ rén duō zuǐ zá ]

解釋 雜:雜亂,多種多樣。談論的人多,說法多種多樣。也指在場的人多,七嘴八舌。

出處 清 李汝珍《鏡花緣》:「閨臣恐人多嘴雜,說話不便,即同良箴,紅蕖,紫綃另在一房居住。」

90人歡馬叫 [ rén huān mǎ jiào ]

解釋 人在呼喊,馬在嘶鳴。形容一片喧鬧聲。

出處 明·淩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卷十四:「隻聽得外麵喧嚷,似有人喊馬嘶之聲,漸漸近前堂來了。」

91拔樹尋根 [ bá shù xún gēn ]

解釋 比喻追究到底。

出處 元 無名氏《碧桃花》第一折:「俺那裏有的是秦人晉人,你可也休將咱盤問,則管裏絮叨叨拔樹尋根。」

92散言碎語 [ sàn yán suì yǔ ]

解釋 猶言閑言碎語。

出處 明·吳承恩《西遊記》第80回:「今被他一篇散言碎語帶去,卻又不是勞而無功?」

93由淺入深 [ yóu qiǎn rù shēn ]

解釋 從淺到深。

出處 清 無名氏《杜詩言誌》卷四:「夫詩之章法起句,必切本題,且由綱及目,由淺入深。」

94看家本領 [ kān jiā běn lǐng ]

解釋 指特別擅長的技能。

出處 茅盾《清明前後》第三幕:「為民兄,您再教它幾句您的看家本領。」

95藝不壓身 [ yì bù yā shēn ]

解釋 比喻人學會的技藝越多越好。

出處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44回:「這孫海仙說了些江湖本領,不耕而食,不織而衣,遨遊海內,藝不壓身。」

96長舌之婦 [ cháng shé zhī fù ]

解釋 常用來指多嘴多舌、喜歡說長道短、搬弄事非的女人。

出處 《詩經·大雅·瞻卬》:「婦有長舌,唯厲之階。」

97高出一籌 [ gāo chū yī chóu ]

解釋 籌:籌碼。比別人高出一個籌碼。指比別人高明一些。

出處 蔡東藩《民國通俗演義》第15回:「公係我國的政治家,一切設施,比文等高出一籌,文亦不必參議。」

98薄唇輕言 [ báo chún qīng yán ]

解釋 形容多嘴,說話隨便。

出處 春秋 無名氏《靈樞經 逆順肥瘦篇》:「瘦人者,皮薄色少,肉廉廉然,薄唇輕言。」

99辯才無礙 [ biàn cái wú ài ]

解釋 礙:滯礙。本是佛教用語,指菩薩為人說法,義理通達,言辭流利,後泛指口才好,能辯論。

出處 《大乘起信論》:「或令人知宿命過去之事,亦知未來之事,得他心智,辯才無礙。」

©2024 hgcha.net 漢語查 郵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詞典、成語等漢語國學資料僅供參考,最終以新華字典、漢語詞典、成語詞典等書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