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漢語查 成語 形容不方便說的成語

形容不方便說的成語


1步履維艱 [ bù lǚ wéi jiān ]

解釋 步履:行走;維:文言句首中助詞;無實義;艱:困難。行走十分困難。也作「步履艱難」。

出處 清 劉坤一《奏疏》:「臣自上年秋間,時患腰痛,兩腿無力,步履維艱。」

2步履蹣跚 [ bù lǚ pán shān ]

解釋 蹣跚:走路一瘸一拐的樣子。形容走路腿腳不方便,歪歪倒倒的樣了。

出處 宋 龔熙正《釋常談 步履蹣跚》:「患腳謂之步履蹣跚。」

3一言難盡 [ yī yán nán jìn ]

解釋 一句話難以把意思說盡。表示事情相當曲折複雜。

出處 《京本通俗小說 誌誠張主管》:「張主管道:‘小夫人如何在這裏?’夫人道:‘一言難盡’。」

4沉默寡言 [ chén mò guǎ yán ]

解釋 沉默:沉靜;不聲不響;寡:少。不聲不響;很少說話。也作「沉密寡言」、「沉靜寡言」。

出處 《新唐書 梁崇義傳》:「後為羽林射生,事來瑱,沉默寡言。」

5捉襟見肘 [ zhuō jīn jiàn zhǒu ]

解釋 整一整衣襟;就露出了胳膊肘。形容衣衫襤褸;也比喻顧此失彼。襟:衣襟;肘:胳膊肘。

出處 先秦 莊周《莊子 讓王》:「曾子居衛,十年不製衣,正冠而纓絕,捉襟而肘見,納履而踵決。」

6循序漸進 [ xún xù jiàn jìn ]

解釋 指學習工作等按照一定的步驟逐漸深入或提高。循:按照;序:次序;漸:逐漸。

出處 《論語 憲問》:「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知我者其天乎?」朱熹注:「此但自言其反己自修,循序漸進耳。」

7東倒西歪 [ dōng dǎo xī wāi ]

解釋 歪歪倒倒的。形容站立不穩;或位置不正;傾斜欲倒的樣子。也形容雜亂無章。

出處 元 蕭德祥《楊氏女殺狗勸夫》:「他兩個把盞兒吞,直喝得醉醺醺的,吃得東倒西歪。」

8入不敷出 [ rù bù fū chū ]

解釋 敷:足夠;出:支出。收入的不夠開支的。

出處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107回:「但是家計蕭條,入不敷出。」

9頭重腳輕 [ tóu zhòng jiǎo qīng ]

解釋 形容頭腦發脹;腳下無力。比喻輕重倒置;基礎不穩固或事物上下部分不協調;不平衡。

出處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16回:「隻見這十五個人頭重腳輕,一個個麵麵廝覷,都軟倒了。」

10三緘其口 [ sān jiān qí kǒu ]

解釋 嘴上貼了三次封條。形容言語非常謹慎;或不開口。緘:封;閉。

出處 漢 劉向《說蒼 敬慎》:「孔子之周,觀於太廟,右陛之側,有金人焉,三緘其口而銘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

11難言之隱 [ nán yán zhī yǐn ]

解釋 言:說;隱:隱衷;隱情;藏在內心深處的事。難以說出口的隱衷。

出處 清 錢謙益《跋留庵》:「錢氏少為黨魁,晚托禪悅,生平頗多壹鬱難言之隱。」

12詞不達意 [ cí bù dá yì ]

解釋 達:表達。語言或文辭不能確切地表達想要表達的意思。也作「文不逮意」、「辭不達意」。

出處 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30回:「還要中西文字兼通的才行;不然,必有個詞不達意的毛病。」

13目瞪口呆 [ mù dèng kǒu dāi ]

解釋 瞪:睜大眼睛直視;呆:發愣。眼睛大睜;眼珠發直;張嘴說不出話來。形容因恐懼而失神發愣的樣子。

出處 元 無名氏《賺蒯通》第一折:「嚇得項王目瞪口呆,動彈不得。」

14張口結舌 [ zhāng kǒu jié shé ]

解釋 結舌:舌頭像打了結;不能說話。張著嘴說不出話來。形容理屈詞窮或由於緊張害怕而說不出話來。

出處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23回:「公子被他問得張口結舌,麵紅過耳。」

15寅吃卯糧 [ yín chī mǎo liáng ]

解釋 這一年吃了下一年的糧。比喻經濟困難,收入不夠支出,預先支用了以後的進項。比喻指經濟困難,入不敷出。

出處 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15回:「我們隻吃一分口糧,哪裏會有多少錢?就是我們總爺,也是寅吃卯糧,先缺後空。」

16妙不可言 [ miào bù kě yán ]

解釋 妙:美妙、巧妙;言:說。美妙得不能用言語表。

出處 晉 郭璞《江賦》:「經紀天地,錯綜人術,妙不可盡之於言,事不可窮之於筆。」

17啞口無言 [ yǎ kǒu wú yán ]

解釋 像啞巴一樣;說不出話來。形容理屈詞窮的樣子。

出處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第八卷:「一番言語,說得張六嫂啞口無言。」

18吞吞吐吐 [ tūn tūn tǔ tǔ ]

解釋 想說;但又不痛痛快快地說。形容說話有顧慮。

出處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五回:「你一味的吞吞吐吐,支支吾吾;你把我作何等人看待?」

19噤若寒蟬 [ jìn ruò hán chán ]

解釋 噤:閉口不作聲;若:像;寒蟬:深秋的知了。不作聲像深秋的知了一樣。形容有顧慮不敢說話。

出處 南朝 宋 範曄《後漢書 杜密傳》:「劉勝位為大夫,見禮上賓,而知善不薦,聞惡無言,隱情惜己,自同寒蟬,此罪人也。」

20不厭其煩 [ bù yàn qí fán ]

解釋 厭:嫌;煩:麻煩。不嫌麻煩。

出處 宋 袁燮《挈齋集》:「贄之先君,不憚其煩,而帝每不能聽。」

21不可名狀 [ bù kě míng zhuàng ]

解釋 名:說出;狀:形容。不能用語言來形容。

出處 晉 葛洪《神仙記》:「光彩耀目,不可名狀。」

22默不作聲 [ mò bù zuò shēng ]

解釋 一句話也不說。

出處 朱自清《不知道》:「固然他有時也可以‘默不作聲’,有時也可以老實答道,‘不能奉告’或‘不便奉告’。」

23守口如瓶 [ shǒu kǒu rú píng ]

解釋 形容說話謹慎;嚴守秘密。

出處 唐 道世《諸經要集 擇交部 懲過》:「防意如城,守口如瓶。」

24瞠目結舌 [ chēng mù jié shé ]

解釋 瞠:瞪著眼睛;結舌:翹起舌頭落不下。瞪眼翹舌說不出話來;形容受窘或驚呆而一時無法對付的樣子。也作「結舌瞠目」。

出處 清 和邦額《夜譚隨錄》:「因耳語其故,公子大駭,入艙隱叩細君,細君結舌瞠目。」

25欲言又止 [ yù yán yòu zhǐ ]

解釋 想說又停止;不說。常形容有難言的苦衷。

出處 清 蒲鬆齡《聊齋誌異》:「語甚淒楚,驚問之,欲言而止者再。」

26有口難言 [ yǒu kǒu nán yán ]

解釋 言:說。有嘴不能把話說出來。指由於某種原因隻能把話藏在心裏;不便或不敢說出來。

出處 宋 蘇軾《醉醒者》詩:「有道難行不如醉,有口難言不如睡。」

27跌跌撞撞 [ diē diē zhuàng zhuàng ]

解釋 形容走路不穩的樣子。

出處 清·韓邦慶《海上花列傳》第42回:「腳底下不曉得高低,跌跌撞撞,進了右首房間。」

28不言不語 [ bù yán bù yǔ ]

解釋 言:講,說。不說話,悶聲不響。

出處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 吳衙內鄰舟赴約》:「秀娥一心憶著吳衙內,坐在旁邊,不言不語,如醉如癡,酒也不沾一滴,箸也不動一動。」

29礙手礙腳 [ ài shǒu ài jiǎo ]

解釋 礙;妨礙;阻礙。指多方受阻;難以順利做事。也指妨礙他人做事;使人感到不方便。

出處 明 淩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32卷:「後邊有些嫌忌起來,礙手礙腳,到底不妙。」

30諄諄教誨 [ zhūn zhūn jiào huì ]

解釋 諄諄:懇切、耐心的樣子。懇切、耐心地啟發開導

出處 鄧小平《慶祝劉伯承同誌五十壽辰》:「伯承同誌熱愛自己的同誌,對幹部總是循循善誘,諄諄教誨,期以進步。」

31磕磕絆絆 [ kē kē bàn bàn ]

解釋 跌跌撞撞,指不太順利。

出處 清·無名氏《劉公案》第63回:「不多一時,來到跟前,把那個老者嚇得磕磕絆絆地跑了個無蹤無影。」

32緘口不言 [ jiān kǒu bù yán ]

解釋 緘:封閉;言:說話。封住嘴巴;不開口說話。

出處 《明史 何遵傳》:「正德間,給事、禦史挾勢淩人,趨權擇便,凡朝廷大闕失,群臣大奸惡,緘口不言。」

33緘口結舌 [ jiān kǒu jié shé ]

解釋 閉口不說話。形容理屈詞窮說不出話來。也指懾於淫威不敢講話。

出處 明 張煌言《上延平王書》:「而所為若是,則其將何所依倚,故不敢緘口結舌,坐觀勝敗。」

34手頭不便 [ shǒu tóu bù biàn ]

解釋 手頭:手邊;便:方便。指手頭缺錢。

出處 曾樸《孽海花》第五回:「兄弟不過一時手頭不便,欠了他幾個臭錢。」

35左右搖擺 [ zuǒ yòu yáo bǎi ]

解釋 左右來回遊移。比喻思想觀點等遊移不定。

出處 《毛澤東選集》第三卷《附錄:關於若幹曆史問題的決議》:「由於各種情況的變化而產生的左右搖擺、好走極端、華而不實、投機取巧……」

36踉踉蹌蹌 [ liàng liàng qiàng qiàng ]

解釋 走路歪歪斜斜的樣子。

出處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四回:「頭重腳輕,對明月眼紅麵赤;前合後仰,趁清風東倒西歪。踉踉蹌蹌上山來,似當風之鶴;擺擺搖搖回寺去,如出水之龜。」

37默默無言 [ mò mò wú yán ]

解釋 不聲不響,閉口無言。

出處 元·無名氏《連環計》第二折:「憂的我神思竭,默默無言;愁的我魂膽喪,兢兢打戰。」

38歪歪倒倒 [ wāi wāi dǎo dǎo ]

解釋 不端正的樣子,形容行動不穩的樣子。

出處 歐陽山《三家巷》:「他把那些歪歪倒倒的櫃子、架子、桌子、椅子都扶了起來。」

39歪歪斜斜 [ wāi wāi xié xié ]

解釋 由震顫的狀態所引起的不整齊,或屬於顫抖的人或物的特征的狀態

出處 曾樸《孽海花》第三回:「麵前攤一本青格子,歪歪斜斜寫著草體字的書,書旁邊供著一個已出櫝的木主。」

40囊中羞澀 [ náng zhōng xiū sè ]

解釋 囊:口袋。指口袋中的錢不多了。

出處 梁實秋《窮》:「別看我囊中羞澀,我有所不取。」

41搖搖晃晃 [ yáo yáo huǎng huǎng ]

解釋 左右搖擺,不穩定。

出處 路遙《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45章:「他說完這些話,就站起來,打開家門,搖搖晃晃地向外麵的黑暗中走去……」

42如鯁在喉 [ rú gěng zài hóu ]

解釋 魚骨頭卡在喉嚨裏。比喻心裏有話沒有說出來,非常難受。

出處 漢·許慎《說文解字》:「鯁,食骨留咽中也。」段玉裁注:「韋曰:‘骨所以鯁,刺人也。’忠言逆耳,如食骨在喉,故雲骨鯁之臣。《漢書》以下皆作骨鯁,字從魚,謂留咽者魚骨較多也。」

43礙上礙下 [ ài shàng ài xià ]

解釋 礙:妨礙。妨礙做事,使人感到不方便。

44拖兒帶女 [ tuō ér dài nǚ ]

解釋 拖:牽引。身邊帶著兒女。形容生活負擔重,生活水平受到影響或行動不方便。

出處 丁玲《太陽照在桑幹河上》:「拖兒帶女的,起五更,熬半夜,這是造的什麼孽呀!」

45拍案驚奇 [ pāi àn jīng qí ]

解釋 對奇異的事情拍著桌子驚歎。明末淩蒙初有擬話本《初刻拍案驚奇》、《二刻拍案驚奇》。

出處 明末·淩濛初有擬話本《初刻拍案驚奇》、《二刻拍案驚奇》。

46難以啟齒 [ nán yǐ qǐ chǐ ]

解釋 啟齒:開口。話很難說出口。

出處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第二卷:「所恨者新喪未久,況且女求於男,難以啟齒。」

47不便之處 [ bù biàn zhī chù ]

解釋 指不方便的地方。

出處 清·韓邦慶《海上花列傳》第54回:「阿珠要自己去勸,畢竟有好些不便之處,亦不敢上樓。」

48閉口藏舌 [ bì kǒu cáng shé ]

解釋 閉著嘴不說話。形容怕惹事而不輕易開口。

出處 五代 馮道《舌》詩:「口是禍之門,舌是斬身刀。閉口深藏舌,安身處處牢。」

49不可言傳 [ bù kě yán chuán ]

解釋 言:言語。指對某些事理隻能揣摩領悟,不能用言語來表達。

出處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二十五:「諸法寂滅相,不可以宣言,和尚如何為人? 明 圓極居頂《續傳燈錄》卷二十四:「妙契不可以意到,真證不可以言傳。

50不可言喻 [ bù kě yán yù ]

解釋 喻:說明,告知。不能用言語來說明。

出處 清 蒲鬆齡《聊齋誌異 江城》:「生於此時,欲去不忍,欲留不敢,心如亂絲,不可言喻。」

51欲說還休 [ yù shuō hái xiū ]

解釋 休:停止。想說又停下來不說。

出處 宋·辛棄疾《醜奴兒》詞:「如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52前合後仰 [ qián hé hòu yǎng ]

解釋 前合:身體向前彎曲。後仰:身體往後仰。指身體前後晃動。形容身體站立不穩。亦作「前仰後合」。

出處 元·無名氏《醉寫赤壁賦》第一折:「可惜玉山頹,盡教恁金波漾,拚了個前合後仰。」

53夢撒寮丁 [ mèng sā liáo dīng ]

解釋 見「夢撒撩丁」。

出處 鍾嗣成《全元散曲·哭皇天》:「近來論世態,世態有高低。有錢的高貴,無錢的低微。那裏問風流子弟?折末顏如灌口,貌賽神仙,洞賓出世,宋玉重生,沒答了镘的,夢撒寮丁。」 注釋:沒答:無(錢)以應酬。镘的:指錢。

54杜口木舌 [ dù kǒu mù shé ]

解釋 杜口:閉口不言;木舌:結舌。閉著嘴說不出話來。比喻緘口不言,形容不敢說話

出處 南朝·宋·範曄《後漢書·黃瓊傳》:「忠臣懼死而杜口,萬夫怖禍而木舌。」

55不可言宣 [ bù kě yán xuān ]

解釋 言:言語;宣:發表,表達。指不是言語所能表達的(用在說事物的奧妙、味道)。

出處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 天占山德韶國師》:「諸法寂滅相,不可以宣言,和尚如何為人?」

56顫顫巍巍 [ chàn chàn wēi wēi ]

解釋 震顫而動作不準確的樣子。

出處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83回:「賈母扶著小丫頭,顫顫巍巍站起來,答應道:‘托娘娘洪福,起居尚健。’」

©2024 hgcha.net 漢語查 郵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詞典、成語等漢語國學資料僅供參考,最終以新華字典、漢語詞典、成語詞典等書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