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漢語查 成語 形容男人口是心非的成語

形容男人口是心非的成語


1捕風捉影 [ bǔ fēng zhuō yǐng ]

解釋 原指做事像風和影子一樣難以捕捉。後比喻說話做事沒有確鑿可靠的根據。

出處 宋 朱熹《朱子語類》第69卷:「若有一豪之不實,如捕風捉影,更無下功處,德何由進?」

2搬弄是非 [ bān nòng shì fēi ]

解釋 搬弄:挑撥;是非:指口舌紛爭。把別人的話搬來弄去;有意從中挑撥是非出來。

出處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十回:「惱的是那狐朋狗友,搬弄是非,調三窩四。」

3言不由衷 [ yán bù yóu zhōng ]

解釋 由:從;衷:內心。話不是從內心發出來的;即說的話不是出於真心實意;指心口不一。

出處 先秦 左丘明《左傳 隱公三年》: 信不由中,質無益也。楊伯峻注:「人言為信,中同衷。」

4語無倫次 [ yǔ wú lún cì ]

解釋 倫次:次序;條理。話講得顛三倒四;毫無條理。

出處 宋 胡仔《苕溪漁隱叢話》第七卷引《詩眼》:「古人律詩亦是一片文章,語或似無論次,而意若貫珠。」

5口是心非 [ kǒu shì xīn fēi ]

解釋 心口不一致;口上說一套;心裏想一套。形容心口不一致。

出處 晉 葛洪《抱樸子 微旨》:「口是心非,背向異辭。」

6表裏不一 [ biǎo lǐ bù yī ]

解釋 表麵和內在不一樣。

出處 《逸周書 諡法解》:「行見中外曰愨。」

7心口不一 [ xīn kǒu bù yī ]

解釋 心裏想的和嘴上說的不一樣。形容人的虛偽、詭詐。

出處 清 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82回:「我是這們個直性子,希罕就說希罕,不是這們心口不一的。」

8外合裏差 [ wài hé lǐ chà ]

解釋 比喻口是心非。

出處 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第46回:「你說你恁行動,兩頭戳舌獻勤,出尖兒,外合裏差。」

9詩書發塚 [ shī shū fà zhǒng ]

解釋 比喻口是心非、言行不一的偽君子作風。

出處 先秦 莊周《莊子 外物》:「儒以詩禮發塚。」

10兩麵三刀 [ liǎng miàn sān dāo ]

解釋 當麵一套、背後一套;用兩麵派手法。比喻居心不良。

出處 元 李行道《灰闌記》第二折:「我是這鄭州城裏第一個賢慧的,倒說我兩麵三刀,我搬調你甚的來。」

11口蜜腹劍 [ kǒu mì fù jiàn ]

解釋 嘴裏說得動聽;心裏卻盤算著壞主意。形容嘴甜心狠;陰險毒辣。

出處 宋 司馬光《資治通鑒 唐玄宗天寶元年》:「尤忌文學之士,或陽與之善,啖以甘言而陰陷之。世謂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劍’。」

12陽奉陰違 [ yáng fèng yīn wéi ]

解釋 陽:表麵;奉:奉行;遵守;陰:背後;暗裏;違:違背。表麵上遵從;暗地裏違背。

出處 明 範景文《革大戶行召募疏》:「如有日與胥徒比,而陽奉陰違,名去實存者,斷以白簡隨其後。」

13各抒己見 [ gè shū jǐ jiàn ]

解釋 抒:抒發,發表。各人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

出處 清 李汝珍《鏡花緣》第74回:「據我主意,何不各抒己見,出個式子,豈不新鮮些?」

14心直口快 [ xīn zhí kǒu kuài ]

解釋 性情直爽;有話就說。直:直爽。

出處 元 張國賓《羅李郎》第四折:「哥哥是心直口快射糧軍,哥哥是好人。」

15胡說八道 [ hú shuō bā dào ]

解釋 指沒有根據;不負責任的亂說一氣。也作「胡說亂道」。

出處 宋 宗杲《大慧普覺禪師語錄》:「手指東畫西,口中亂說亂道。」

16表裏如一 [ biǎo lǐ rú yī ]

解釋 表:外表;裏:內心。外表和內心一個樣。外表與內部一致。形容人的言論、行動和思想完全一致。

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顏淵》:「行之以忠者,是事實要著實。」宋 朱熹集注:「以忠,則表裏如一。」

17言為心聲 [ yán wéi xīn shēng ]

解釋 言:語言。語言是表達內心活動的聲音。指語言是人們思想情感的反映。

出處 漢 揚雄《法言 問神》:「故言,心聲也;書,心畫也。聲畫形,君子小人見矣。」

18笑裏藏刀 [ xiào lǐ cáng dāo ]

解釋 形容對人外表和氣;內心卻十分陰險毒辣。藏:隱藏。

出處 《舊唐書 李義府傳》:「既處權要,欲人附己,微忤意者,輒加傾陷。故時人言其笑中有刀,又以其柔而害物,亦謂之‘李貓’。」

19搖唇鼓舌 [ yáo chún gǔ shé ]

解釋 鼓舌:嚼舌頭;指詭辨。搖動嘴唇;鼓動舌頭。形容利用口才進行煽動或遊說。

出處 先秦 莊周《莊子 盜蹠》:「不耕而食,不織而衣,搖唇鼓舌,擅生是非。」

20言行一致 [ yán xíng yī zhì ]

解釋 說的和做的一樣。形容人表裏如一。

出處 宋 趙善璙《自警篇 誠實》:「自此言行一致,表裏相應,遇事坦然,常有餘裕。」

21口不應心 [ kǒu bù yìng xīn ]

解釋 應:符合。嘴裏說的和心裏想的不一致。

出處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第八卷:「官人,你昨夜恁般說,卻又口不應心,做下那事!」

22言行不一 [ yán xíng bù yī ]

解釋 說的和做的不一致。

出處 《逸周書 官人》:「言行不類相似,始終相悖。」

23違心之言 [ wéi xīn zhī yán ]

解釋 違;違背。違背個人心意的言論。

出處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88回:「仙凡路隔,尤不應以違心之言,釋當日之恨。」

24係風捕景 [ xì fēng bǔ jǐng ]

解釋 亦作「係風捕影」。①比喻不可能做到的事。②比喻不露形跡。

出處 東漢·班固《漢書·郊祀誌》:「聽其言,洋洋滿耳,若將可遇;求之,蕩蕩如係風捕景,終不可得。」

25詩禮發塚 [ shī lǐ fā zhǒng ]

解釋 塚:墳墓;發塚:盜墓。儒生們用詩禮之教來盜墓。比喻口是心非、言行不一的偽君子作風。

出處 戰國·宋·莊周《莊子·外物》:「儒以《詩》《禮》發塚。」

26方頭不律 [ fāng tóu bù lǜ ]

解釋 見「方頭不劣」。

出處 元·鄭廷玉《金鳳釵》:「見一個方頭不律的人,欺侮一個老年,打扯他跳河。」

27訛言謊語 [ é yán huǎng yǔ ]

解釋 訛言:謠言。造謠說謊話

出處 元 無名氏《冤家債主》第三折:「俺孩兒也不曾訛言謊語,又不曾方頭不律。」

28牛頭不對馬嘴 [ niú tóu bù duì mǎ zuǐ ]

解釋 比喻答非所問或兩下不相合。

出處 明 馮夢龍《警世通言 蘇知縣羅衫再合》:「見鬼,大爺自姓高,是江西人,牛頭不對馬嘴!」

©2024 hgcha.net 漢語查 郵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詞典、成語等漢語國學資料僅供參考,最終以新華字典、漢語詞典、成語詞典等書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