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漢語查 成語 形容說話突然停止的成語

形容說話突然停止的成語


1無聲無息 [ wú shēng wú xī ]

解釋 息:音信;消息。沒有聲音;沒有氣息。形容沒有聲響;不為人覺察。

出處 魯迅《書信集 1047 至胡風》:「一到裏麵去,即醬在無聊的糾紛中,無聲無息。」

2戛然而止 [ jiá rán ér zhǐ ]

解釋 戛然:像聲詞。聲音突然停止。

出處 清 李綠園《歧路燈》第95回:「滿場生旦淨末,同聲一個曲牌,也聽不來南腔北調,隻覺得如出一口。唱了幾套,戛然而止。」

3掩旗息鼓 [ yǎn qí xī gǔ ]

解釋 ①卷起軍旗,停擂戰鼓。指軍隊隱蔽行動,避免暴露目標。②比喻停止行動。

出處 《明史·流賊傳·張獻忠》:「獻忠因得與山民市鹽芻米酪,收潰散,掩旗息鼓,益西走白羊山。」

4中道而止 [ zhōng dào ér zhǐ ]

解釋 走到半路就放棄了前進。比喻事情還沒做完就停止了。

出處 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第三十三祖慧能大師》:「我求大法,豈可中道而止。」

5銷聲匿跡 [ xiāo shēng nì jì ]

解釋 不出聲;不露麵。形容隱藏起來或不公開露麵。銷:消失。

出處 宋 孫光憲《北夢瑣言》第11卷:「然畏穎川知之,遂旅遊資中郡,銷聲斂跡,惟恐人知。」

6滔滔不絕 [ tāo tāo bù jué ]

解釋 滔滔:水流滾滾;連續不斷的樣子。像水流一樣不間斷。比喻話多而又流暢。

出處 五代 後唐 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 走丸之辯》:「張九齡善談論,每與賓客議論經旨,滔滔不竭,如下阪走丸也。」

7萬籟俱寂 [ wàn lài jù jì ]

解釋 形容周圍環境非常安靜;一點兒聲響都沒有。萬籟:自然界萬物發出的種種聲響。

出處 唐 常建《題破山寺後禪院》詩:「萬賴此俱寂,但餘鍾磬音。」

8鴉雀無聲 [ yā què wú shēng ]

解釋 連烏鴉和麻雀的叫聲都沒有。形容自然環境很靜或形容人們默不作聲;一聲不響。鴉:烏鴉;雀:麻雀。

出處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第四卷:「公曰:‘鴉去無聲,運何言聞?’」

9噤若寒蟬 [ jìn ruò hán chán ]

解釋 噤:閉口不作聲;若:像;寒蟬:深秋的知了。不作聲像深秋的知了一樣。形容有顧慮不敢說話。

出處 南朝 宋 範曄《後漢書 杜密傳》:「劉勝位為大夫,見禮上賓,而知善不薦,聞惡無言,隱情惜己,自同寒蟬,此罪人也。」

10不聲不響 [ bù shēng bù xiǎng ]

解釋 不說話,不出聲。

出處 茅盾《子夜》十一:「偶或有獨自低著頭不聲不響的,那一定是失敗者。」

11一聲不響 [ yī shēng bù xiǎng ]

解釋 指不發出一點聲音。

出處 曾樸《孽海花》第31回:「仿佛菊笑一聲不響的閃了進來,像貓兒戲蝶一般,擒擒縱縱地把自己搏弄。」

12夜深人靜 [ yè shēn rén jìng ]

解釋 深夜沒有人聲;非常寂靜。

出處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深夜人靜,為何叩門?」

13油然而生 [ yóu rán ér shēng ]

解釋 油然:自然地;不由地;生:發生;產生。多指某種感情自然而然地產生。

出處 西漢 戴聖《禮記 祭義》:「則易直子諒之心油然生矣。」

14欲言又止 [ yù yán yòu zhǐ ]

解釋 想說又停止;不說。常形容有難言的苦衷。

出處 清 蒲鬆齡《聊齋誌異》:「語甚淒楚,驚問之,欲言而止者再。」

15不言不語 [ bù yán bù yǔ ]

解釋 言:講,說。不說話,悶聲不響。

出處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 吳衙內鄰舟赴約》:「秀娥一心憶著吳衙內,坐在旁邊,不言不語,如醉如癡,酒也不沾一滴,箸也不動一動。」

16話不投機 [ huà bù tóu jī ]

解釋 投機:意見相合。指意見或觀點看法等不一致;說不到一起。

出處 元 張國賓《薛仁貴》第三折:「我則怕言無關典,話不投機。」

17回味無窮 [ huí wèi wú qióng ]

解釋 回味:吃過好的食物以後的餘味;指從回憶中體會到的意味;窮:窮盡。比喻事後越想;越覺得意味深長。也比喻讀過含意深長的文藝作品後;體會到無限的意趣。

出處 宋 王禹偁《小畜集 卷六 橄欖》詩:「良久有回味,始覺甘如飴。」

18閉口結舌 [ bì kǒu jié shé ]

解釋 閉著嘴不說話。猶言閉口藏舌。

出處 《快心編初集》第一回:「眾人問知是郝家難為他,便閉口結舌不來兜搭。」

19默默無言 [ mò mò wú yán ]

解釋 不聲不響,閉口無言。

出處 元·無名氏《連環計》第二折:「憂的我神思竭,默默無言;愁的我魂膽喪,兢兢打戰。」

20緘口不言 [ jiān kǒu bù yán ]

解釋 緘:封閉;言:說話。封住嘴巴;不開口說話。

出處 《明史 何遵傳》:「正德間,給事、禦史挾勢淩人,趨權擇便,凡朝廷大闕失,群臣大奸惡,緘口不言。」

21不聲不吭 [ bù shēng bù kēng ]

解釋 吭:出聲。不說話,不出聲。

出處 杜鵬程《在和平的日子裏》第一章:「他不聲不吭,呼地豁開人,帶著一股風直向工程隊對部走去。」

22鉗口結舌 [ qián kǒu jié shé ]

解釋 鉗口:嘴巴張不開;結舌:舌頭轉不動。形容緊閉嘴巴;不敢說話。

出處 漢 王符《潛夫論 賢難》:「此智士所以鉗口結舌、括囊共默而已者也。」

23絕口不提 [ jué kǒu bù tí ]

解釋 絕口:始終不開口;提:舉出。指閉口不說話

出處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48回:「見了撫台,絕口不提一字,免得撫台心上生疑。」

24緘口無言 [ jiān kǒu wú yán ]

解釋 緘口:閉著嘴。閉著嘴,不說話。

出處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十二:「師雲:'汝若不會,老僧即緘口無言。'」

25鉗口不言 [ qián kǒu bù yán ]

解釋 鉗口:閉口。閉著嘴不說話。

出處 《莊子·田子方》:「吾形解而不欲動,口鉗而不欲言,吾所學者,直土梗耳!」

26悄無聲息 [ qiǎo wú shēng xī ]

解釋 悄:靜。靜悄悄的,聽不到任何聲音。指非常寂靜。

出處 曾樸《孽海花》第34回:「此時再聽,就悄無聲息了。」

27金人三緘 [ jīn rén sān jiān ]

解釋 比喻因有顧慮而閉口不說話

出處 《孔子家語 觀周》:「孔子觀周,遂入太祖後稷之廟。廟堂右階之前有金人焉。三緘其口,而銘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

28不聲不氣 [ bù shēng bù qì ]

解釋 指不說話;不出聲。

出處 周立波《山鄉巨變》上一:「你們隻想自己的愛人像舊式婦女一樣,百依百順,不聲不氣,來服侍你們。」

29沉吟不語 [ chén yīn bù yǔ ]

解釋 沉默地思量著,不說話。引伸為遲疑不決的態度。

出處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 錢秀才錯占鳳凰儔》:「錢萬選聽了,沉吟不語。

30金人之緘 [ jīn rén zhī jiān ]

解釋 比喻因有顧慮而閉口不說話。

出處 《孔子家語·觀周》:「孔子觀周,遂入太祖後稷之廟,廟堂右階之前有金人焉,三緘其口,而銘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

31金人之箴 [ jīn rén zhī zhēn ]

解釋 比喻因有顧慮而閉口不說話。

出處 《孔子家語 觀周》:「孔子觀周,遂入太祖後稷之廟,廟堂右階之前有金人焉,三緘其口,而銘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

32悄然無聲 [ qiǎo rán wú shēng ]

解釋 悄然:寂靜無聲的樣子。靜悄悄的,聽不到一點聲音。

出處 唐 白居易《琵琶行》詩:「東舟西舫悄無言,惟見江心秋月白。」

33如丘而止 [ rú qiū ér zhǐ ]

解釋 如:到達;丘:丘陵;止:止步。指遇到困難則停下來,不求上進。

出處 《荀子·宥坐》:「如垤而進,吾與之;如丘而止,吾已矣。」

34齰舌緘唇 [ jiāo shé jiān chún ]

解釋 咬舌閉口。形容閉口不言。

35金舌蔽口 [ jīn shé bì kǒu ]

解釋 比喻閉口不說話。

出處 《荀子 正論》:「金舌蔽口,猶將無益也。」

©2024 hgcha.net 漢語查 郵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詞典、成語等漢語國學資料僅供參考,最終以新華字典、漢語詞典、成語詞典等書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