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漢語查 成語 形容爭搶食物的成語

形容爭搶食物的成語


1後來居上 [ hòu lái jū shàng ]

解釋 居;處在。後來的人坐在了上麵的位子。指後起的勝過先前的;後輩勝過前輩。

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汲鄭列傳》:「陛下用群臣如積薪耳,後來者居上。」

2爭先恐後 [ zhēng xiān kǒng hòu ]

解釋 爭著向前;唯恐落後。

出處 明 屠勳《屠康僖公集 重建陡門橋記》:「匪公帑而樂施者爭先恐後。」

3巧取豪奪 [ qiǎo qǔ háo duó ]

解釋 巧取:耍弄各種花招騙取;豪奪:仗勢強占。耍花招騙取;用強硬手段奪得。指用各種不正當的辦法奪取財物。

出處 宋 蘇軾《次韻米黻二王書跋尾》:「怪君何處得此本,上有桓玄寒具油;巧偷豪奪古來有,一笑誰似癡虎頭。」

4先聲奪人 [ xiān shēng duó rén ]

解釋 聲:聲勢;奪人:指動搖人心。先張揚自己的聲勢以壓倒對方。也比喻做事搶先一步。

出處 先秦 左丘明《左傳 昭公二十一年》:「軍誌有之:先人有奪人之心,後人有待其衰。」

5爭風吃醋 [ zhēng fēng chī cù ]

解釋 因忌妒而明爭暗鬥(風:風韻;吃醋:常指在男女關係上產生嫉妒情緒)。

出處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那月香好副嘴臉,年已長成。倘或有意留他,也不見得。那時我爭風吃醋便遲了。」

6狼吞虎咽 [ láng tūn hǔ yàn ]

解釋 像狼虎一樣吞咽東西。形容吃東西又猛又急的樣子。

出處 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34回:「有一寸見方大小,和在飯裏,不上一刻工夫,狼吞虎咽,居然吃個精光。」

7據為己有 [ jù wéi jǐ yǒu ]

解釋 據:占據。以不正當的手段占據國家、集體或他人的錢、財、物品等。

出處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我故倡為析居之儀,將大宅良田,強奴巧婢,悉據為己有。」

8貪小失大 [ tān xiǎo shī dà ]

解釋 因為貪圖小便宜而失掉大的利益。比喻隻謀求眼前的好處而不顧長遠的利益。

出處 戰國 呂不韋《呂氏春秋 權勳》:「齊王怒曰:‘若殘豎子之類,惡能給若金?’與燕人戰,大敗,達子死,齊王走莒。燕人逐北入國,相與爭金於美唐甚多。此貪於小利以失大利者也。」

9爭權奪利 [ zhēng quán duó lì ]

解釋 追求名譽、地位和私利。

出處 鄒韜奮《消弭內戰的唯一途徑》:「任何為私人私黨爭權奪利的內戰都必然地要為全國民眾所唾棄。」

10寸土必爭 [ cùn tǔ bì zhēng ]

解釋 寸土:極小的一片土地。一點土地也不讓敵方侵占;要進行爭奪。形容鬥爭激烈尖銳和針鋒相對。也作「尺寸必爭」、「寸土不讓」。

出處 《新唐書 李光弼傳》:「兩軍相敵,尺寸必爭。」

11天下大亂 [ tiān xià dà luàn ]

解釋 天下:指中國或世界。全國或全世界的局勢動蕩不安。

出處 《後漢書·曹節傳》:「天下大亂,曹節、王甫幽殺太後,常侍侯覽多殺黨人,公卿皆屍祿,無有忠方者。」

12僧多粥少 [ sēng duō zhōu shǎo ]

解釋 和尚多,而供和尚喝的粥少。比喻物少人多,不夠分配。

出處 王朔《浮出海麵》:「國家有困難,僧多粥少,為國分憂嘛。」

13不甘後人 [ bù gān hòu rén ]

解釋 甘:甘心;情願。不甘心落在別人後麵。

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李將軍列傳》:「而廣不甘後人,然無尺寸之功以得封邑者,何也?」

14打家劫舍 [ dǎ jiā jié shè ]

解釋 舍:居住的房子。成群結夥地到別人家裏;用暴力搶奪財物。

出處 元 武漢臣《玉壺春》第四折:「見俫子撅天撲地,不弱如打家劫舍殺人賊。」

15奪人所好 [ duó rén suǒ hào ]

解釋 強奪別人所喜歡的人或物。

出處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四折:「恁須不奪人所好。」

16你爭我奪 [ nǐ zhēng wǒ duó ]

解釋 指相互爭奪。

出處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三卷:「這些富貴公子,你爭我奪,依了張家,違了李家。」

17逐鹿中原 [ zhú lù zhōng yuán ]

解釋 在中原爭奪天下。比喻爭奪政權。逐:追趕;鹿:比喻帝位、政權。

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淮陰侯列傳》:「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18必爭之地 [ bì zhēng zhī dì ]

解釋 敵對雙方非爭奪不可的戰略要地。

出處 《周書 王悅傳》:「白馬要衝,是必爭之地。今城守寡弱,易可圖也。」

19攘權奪利 [ rǎng quán duó lì ]

解釋 猶言爭權奪利。

出處 白蕉《袁世凱與中華民國》:「坐是搶攘月餘,勢成坐困,老師匱財,攘權奪利,凡種種不良之現象,皆緣是以生。」

20蹊田奪牛 [ xī tián duó niú ]

解釋 蹊:踐踏;奪:強取。因牛踐踏了田,搶走人家的牛。比喻罪輕罰重。

出處 《左傳·宣公十一年》:「‘牽牛以蹊人之田,而奪之牛。’牽牛以蹊者,信有罪矣;而奪之牛,罰已重矣。」

21中原逐鹿 [ zhōng yuán zhú lù ]

解釋 中原:古代指我國中部;跟邊疆相對而言;逐:追逐;鹿:比喻政權或爭逐的對象。舊時比喻群雄在中原爭奪天下;也作「逐鹿中原」。

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淮陰侯列傳》:「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22你奪我爭 [ nǐ duó wǒ zhēng ]

解釋 指相互爭奪。亦作「你爭我鬥」、「你爭我奪」。

出處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20卷:「東扯西拽,你奪我爭,紛紛亂嚷。」

23豪奪巧取 [ háo duó qiǎo qǔ ]

解釋 豪奪:強搶;巧取:軟騙。舊時形容達官富豪謀取他人財物的手段。現指用各種方法謀取財物。

出處 宋 蘇軾《次韻米黻二王書跋尾》:「巧偷豪奪古來有,一笑誰似癡虎頭。」

24打家截道 [ dǎ jiā jié dào ]

解釋 謂到人家裏和在路上搶奪財物。

出處 元·關漢卿《四春園》第二折:「一生殺人放火,打家截道,偷東摸西。」

25爭名奪利 [ zhēng míng duó lì ]

解釋 爭奪名位和利益。

出處 明·吳承恩《西遊記》第一回:「爭名奪利幾時休?早起遲眠不自由!」

26群雄逐鹿 [ qún xióng zhú lù ]

解釋 群雄:舊指許多有軍事勢力的人。逐鹿:比喻爭奪帝王之位。形容各派勢力爭奪最高統治地位。

出處 西漢·司馬遷《史記·淮陰侯列傳》:「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27橫搶硬奪 [ héng qiǎng yìng duó ]

解釋 謂用強力奪取。

出處 《兒女英雄傳》第三二回:「你瞧他們爺兒們、娘兒們,這陣橫搶硬奪的,還了得了。」

28巧偷豪奪 [ qiǎo tōu háo duó ]

解釋 詐取與強搶。常用以形容不擇手段獲取財物或權利。

出處 宋·蘇軾《次韻米芾二王書跋尾》詩:「巧偷豪奪古來有,一笑誰似癡虎頭。」

29上上下下 [ shàng shàng xià xià ]

解釋 上麵下麵,往上往下,上級和下級,泛指單位的整體。

出處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23回:「今夜又該我們兩個捕獵,和十數個鄉夫在此,上上下下,放了窩弓藥箭等他。」

30虎口奪食 [ hǔ kǒu duó shí ]

解釋 從老虎嘴裏搶奪食物。比喻十分危險的事情或十分勇敢的行為。

出處 王朔《千萬別把我當人》:「隻要國內出產,全國人民不吃,虎口奪食也要給你弄來。」

31雞鶩相爭 [ jī wù xiāng zhēng ]

解釋 雞鶩:比喻平庸的人。舊指小人互爭名利。

出處 戰國·楚·屈原《卜居》:「寧與黃鵠比翼乎?將與雞鶩爭食乎?」

32雞鶩爭食 [ jī wù zhēng shí ]

解釋 雞鶩:比喻平庸的人。舊指小人互爭名利。

出處 戰國·楚·屈原《卜居》:「寧與黃鵠比翼乎?將與雞鶩爭食乎?」

33十鼠爭穴 [ shí shǔ zhēng xué ]

解釋 穴:動物的窠巢。比喻壞人聚集互相爭鬥。

出處 《梁書·元帝紀》:「侯景奔竄,十鼠爭穴,郭默清夷,晉熙附義。」

34求名奪利 [ qiú míng duó lì ]

解釋 追求名譽,爭奪財利。

出處 明·沈受先《三元記·空歸》:「求名奪利誇得意,勝似狀元及第。」

35攙行奪市 [ chān háng duó shì ]

解釋 跨行業搶生意。比喻越權奪職。

出處 明 無名氏《大戰邳彤》第一折:「這先鋒合當我做,你怎幺來攙行奪市的。」

36打家劫盜 [ dǎ jiā jié dào ]

解釋 劫:搶奪。指到人家裏搶劫財物。

出處 元·無名氏《杏林莊》第二折:「但凡打家劫盜,殺人奪財,都是俺兩個當先。」

37爭名逐利 [ zhēng míng zhú lì ]

解釋 爭要名譽,侵奪貪求財利。

出處 明·胡文煥《群音類選·青衫記·華陰騎驢>》:「爭名逐利,枉將人白日馳驅。」

38生奪硬搶 [ shēng duó yìng qiǎng ]

解釋 奪:強取。形容強行搶奪。

出處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28回:「還虧褚一官力大,把個公子生奪硬搶的救護下來,出了房門,一溜煙跑了。」

39爭鋒吃醋 [ zhēng fēng chī cù ]

解釋 見「爭風吃醋」。

出處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六十九回:「鳳丫頭倒好意待他,他倒這樣爭鋒吃醋,可知是個賤骨頭。」

40爭名競利 [ zhēng míng jìng lì ]

解釋 見「爭名奪利」。

出處 宋·秦觀《自警》詩:「爭名競利走如狂,複被利名生怨隙。」

41爭貓丟牛 [ zhēng māo diū niú ]

解釋 比喻貪小失大。

出處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70回:「真正是爭得貓兒丟了牛。」

42逐利爭名 [ zhú lì zhēng míng ]

解釋 爭要名譽,侵奪貪求財利。

出處 金·馬鈺《滿庭芳·歎世》詞:「行屍走骨,逐利爭名。傷神損氣勞形。」

43爭權攘利 [ zhēng quán rǎng lì ]

解釋 見「爭權奪利」。

出處 李大釗《大哀篇》:「鑽營運動、爭權攘利之不暇,奚暇計及民生哉?」

44生吞活奪 [ shēng tūn huó duó ]

解釋 生:原封不動。形容粗暴地搶奪。

出處 郭沫若《洪波曲》第16章:「原先本打算田三廳直接辦理的,梁寒操生吞活奪的搶夫,乃超和鹿地便隻以顧問的名義留下。」

45恃強爭霸 [ shì qiáng zhēng bà ]

解釋 憑借自己的強大爭奪霸權。

出處 丁寅生《孔子演義》第一回:「隻為他生在恃強爭霸、政出權門的春秋時代,和他所抱的王道主意,有些扞格不通,以致棲棲皇皇了一世。」

46趨之若騖 [ qū zhī ruò wù ]

解釋 鶩:鴨。像鴨子一樣成群跑過去。比喻很多人爭著趕去。

出處 清 曾樸《孽海花》第27回:「白雲觀就是他納賄的機關,高道士就是他作惡的心腹,京外的官員,那個不趨之若騖呢!」

47滕薛爭長 [ téng xuē zhēng zhǎng ]

解釋 滕侯與薛侯爭奪席位。指爭奪尊位或首位。

出處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隱公十一年》:「十一年春,滕侯、薛侯來朝,爭長。」

48爭榮誇耀 [ zhēng róng kuā yào ]

解釋 爭榮譽炫耀自己。

出處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31回:「想著往日常聽人說:少年吐血,年月不保;縱然命長,終是廢人了。想起此言,不覺將素日想著後來爭榮誇耀之心,盡皆灰了。」

49爭長黃池 [ zhēng zhǎng huáng chí ]

解釋 長:年高,盟長;黃池:春秋地名,今河南省封丘西南。春秋時,吳王夫差會晉定公於黃池,吳、晉爭為盟長。指比較高低,力爭占據上風。

出處 晉·左思《吳都賦》:「勝強楚於柏舉,棲勁越於會稽。闕溝乎商魯,爭長於黃池。」

©2024 hgcha.net 漢語查 郵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詞典、成語等漢語國學資料僅供參考,最終以新華字典、漢語詞典、成語詞典等書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