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漢語查 成語 形容眼睛失明的成語

形容眼睛失明的成語


1視若無睹 [ shì ruò wú dǔ ]

解釋 雖然看見了;卻像沒有看見一樣。指對眼前事物漠不關心。

出處 唐 韓愈《應科目時與人書》:「是以有力者遇之,熟視之若無睹也。」

2有眼無珠 [ yǒu yǎn wú zhū ]

解釋 珠:眼珠。長著眼睛沒有眼珠。比喻沒有識別人或事物的能力。

出處 元 無名氏《舉案齊眉》第一折:「常言道賢者自賢,愚者自愚,就似那熏蕕般各別難同處。怎比你有眼卻無珠。」

3盲人瞎馬 [ máng rén xiā mǎ ]

解釋 失明的人騎著瞎了眼的馬。比喻處於極端危險的境況中。也比喻亂闖瞎撞;非常危險。

出處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排調》:「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

4問道於盲 [ wèn dào yú máng ]

解釋 盲:瞎子。向瞎子問路。比喻向什麼也不懂的人請教;不解決問題。

出處 唐 韓愈《答陳生書》:「足下求速化之術,不於其人,乃以訪愈,是所謂借聽於聾,求道於盲。」

5眾盲摸象 [ zhòng máng mō xiàng ]

解釋 許多瞎子摸象,摸到象腿的說象一根柱子,摸到象身子的說象一堵牆,摸到象尾的說象一條蛇,互相爭論不休。比喻看問題以偏概全。

出處 《大般涅槃經》三二:「其觸牙者即言象形如蘆菔根,其觸耳者言象如箕,其觸頭者言象如石,其觸鼻者言象如杵,其觸腳者言象如木臼,其觸脊者言象如床,其觸腹者言象如甕,其觸尾者言象如繩。」

6瞎子斷匾 [ xiā zǐ duàn biǎn ]

解釋 瞎子批判匾額上的字。指各說各的,無法得出正確的結論。

出處 郭紹虞《中國文學批評史》第二章第十節:「於是《詩》有齊、魯、韓、毛四家,而四家之說,也就像瞎子斷匾一樣,各是其所是。」

7盲翁捫籥 [ máng wēng mén yuè ]

解釋 比喻隻憑片麵了解或局部經驗就對事物妄加判斷。

出處 宋 蘇軾《日喻》:「生而眇者不識日,問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狀如銅槃。’扣槃而得其聲。他日聞鍾以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燭。’捫燭而得其形,他日揣籥以為日也。日之與鍾籥亦遠矣,而眇者不知其異,以其未嚐見而求之人也。」

8有目如盲 [ yǒu mù rú máng ]

解釋 盲:瞎。雖有眼睛,如同瞎子。指人缺乏見識,或不識大體。

出處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82回:「於是李林甫、楊國忠二人,一齊上前取看,隻落得有目如盲,也一字看不出來,跼蹐無地。」

9有眼如盲 [ yǒu yǎn rú máng ]

解釋 雖有眼睛,如同瞎子。指不認識著名人物,或不識大體。

出處 元·範子安《竹葉舟》第四折:「師父,弟子有眼如盲,隻望師父救度咱。」

10盲者得鏡 [ máng zhě dé jìng ]

解釋 形容事物不能發揮正常作用。也比喻埋沒人才。

出處 《淮南子·人間訓》:「盲者得鏡,則以蓋卮。」

11瞎馬臨池 [ xiā mǎ lín chí ]

解釋 盲人騎著瞎馬。比喻盲目行動,後果十分危險。

出處 南朝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排調》:「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

12兩瞽相扶 [ liǎng gǔ xiāng fú ]

解釋 兩個瞎子互相攙扶。比喻彼此都得不到幫助。

出處 漢·韓嬰《韓詩外傳》卷五:「兩瞽相扶,不傷牆木,不陷井穽,則其幸也。」

13盲人把燭 [ máng rén bǎ zhú ]

解釋 瞎子手擎燭火照亮。比喻不起任何作用。

出處 《野叟曝言》七五回:「古人每以陳壽帝魏不帝蜀,議者蜂起,皆盲人把燭之談也。」

14蔽明塞聰 [ bì míng sè cōng ]

解釋 蔽:遮;聰:聽覺靈敏;明:看得清楚。蒙住眼睛不看,堵塞耳朵不聽。指對外界事物不聞不問。

出處 宋 曾鞏《洪範傳》:「夫然,故蔽明塞聰,而天下之情可坐而盡也。」

15盲翁捫鑰 [ máng wēng mén yào ]

解釋 比喻隻憑片麵了解或局部經驗就對事物妄加判斷。亦作「盲翁捫籥」。

出處 宋·蘇軾《日喻》:「生而眇者不識日,問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狀如銅盤。’扣盤而得其聲。他日聞鍾以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燭。’捫燭而得其形,他日揣鑰以為日也。日之與鍾鑰亦遠矣,而眇者不知其異,以其未嚐見而求之人也。」

16眢井瞽人 [ yuān jǐng gǔ rén ]

解釋 眢井:枯井;瞽:瞎子。處於枯井中的瞎子。比喻毫無見識的庸人。

出處 嚴複《救亡決論》:「蓋非西學洋文,則無以為耳目,而舍格致之事,將僅得其皮毛,眢井瞽人,其無救於亡也審矣。」

17視而不見 [ shì ér bú jiàn ]

解釋 指不注意;不重視;睜著眼卻沒看見。也指不理睬;看見了當沒看見。

出處 先秦 莊周《莊子 知北遊》:「終日視之而不見,聽之而不聞,搏之而不得也。」

18目空一切 [ mù kōng yī qiè ]

解釋 空:什麼也沒有。什麼都不放在眼裏。形容驕傲自大;什麼都看不起。

出處 清 李汝珍《鏡花緣》第52回:「但他恃著自己學問,目空一切,每每把人不放在眼內。」

19井底之蛙 [ jǐng dǐ zhī wā ]

解釋 井底下的青蛙隻能看到井口那麼大的一塊天。比喻見識短淺的人。

出處 先秦 莊周《莊子 秋水》:「井蛙不可以語於海者,拘於虛也。」

20鼠目寸光 [ shǔ mù cùn guāng ]

解釋 老鼠的眼睛隻能看到一寸遠的地方。形容目光短淺;沒有遠見。

出處 清 蔣士銓《臨川夢》:「尋章摘句,別類分門,湊成各樣新書,刻板出賣。嚇得那一班鼠目寸光的時文朋友,拜到轅門,盲稱嚇讚。」

21左顧右盼 [ zuǒ gù yòu pàn ]

解釋 向左看看;向右望望。形容得意或警戒的神態。顧、盼:看;望。

出處 三國 魏 曹植《與吳季重書》:「左顧右盼,謂若無人,豈非吾子壯誌哉!」

22坐井觀天 [ zuò jǐng guān tiān ]

解釋 坐在井底看天。比喻眼界狹小;見識有限。

出處 唐 韓愈《原道》:「坐井而觀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23一孔之見 [ yī kǒng zhī jiàn ]

解釋 孔:小窟窿。從一個小窟窿裏麵所看到的。比喻狹隘片麵的見解。

出處 漢 桓寬《鹽鐵論 相刺》:「持規而非矩,執準而非繩,通一孔,曉一理,而不知權衡。」

24瞎子摸象 [ xiā zǐ mō xiàng ]

解釋 比喻對事物一知半解,不對全局作判斷。

出處 李劼人《天魔舞》第26章:「不弄清楚,而要判斷這經濟的總趨勢,豈不等於瞎子摸象?」

25盲人摸象 [ máng rén mō xiàng ]

解釋 佛經故事;傳說幾個盲人各自撫摸大象的身體;每個人都以為自己所摸到的一部分就是大象;因此各人所說不一;爭論不休。比喻以一點代替全麵;看問題片麵。

出處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 洪進禪師》:「有僧問:‘眾盲摸象,各說異端,忽遇明眼人又作麼生?’」

26目光如豆 [ mù guāng rú dòu ]

解釋 眼光象豆子那樣小。形容目光短淺,缺乏遠見。

出處 孫中山《行易知難》第六章:「不圖彼國政府目光如豆,深忌中國之強,尤畏民黨得誌而礙其蠶食之謀。」

27耳聾眼瞎 [ ěr lóng yǎn xiā ]

解釋 指因突然遭到強烈刺激而耳朵變聾,眼睛變瞎。

出處 清 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六回:「那個昏大官人就像耳聾眼瞎的一般。」

28黯淡無光 [ àn dàn wú guāng ]

解釋 黯淡:同「暗淡」,不明亮,昏暗。形容昏暗不明亮。

出處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34回:「頭上戴一個黯淡無光的亮藍頂兒,那枝俏擺春風的孔雀瓴已經蟲蛀的剩了光杆兒了。」

29瞎子摸魚 [ xiā zǐ mō yú ]

解釋 比喻做事盲目,缺乏調查研究。

出處 毛澤東《改造我們的學習》:「‘閉塞眼睛捉麻雀’,‘瞎子摸魚’,粗枝大葉,誇誇其談,滿足於一知半解。」

30有目無睹 [ yǒu mù wú dǔ ]

解釋 猶言有眼無珠。

出處 宋·蘇軾《淮陰侯廟記》:「淮陰少年,有目無睹,不知將軍,用之如虎。」

31目大不睹 [ mù dà bù dǔ ]

解釋 睹:看。眼睛很大卻看不見東西。形容徒具形式。

出處 戰國·宋·莊周《莊子·山木》:「此何鳥哉?翼殷不逝,目大不睹,蹇裳躩步,執彈而留之。」

32曠若發蒙 [ kuàng ruò fā méng ]

解釋 曠:空曠;開闊。蒙:眼睛失明。眼前突然開闊明朗,好像雙目失明的人忽然看見了東西。亦比喻使人頭腦忽然開竅,明達起來。

出處 三國 魏 應璩《與從弟君苗君胄書》:「閑者此遊,喜歡無量,登芒濟河,曠若發蒙。」

33眼瞎耳聾 [ yǎn xiā ěr lóng ]

解釋 看不見也聽不到。比喻對周圍情況完全不了解。

出處 京劇《平原作戰》第八場:「日本鬼子眼瞎耳聾,就靠漢奸給他當拐棍。」

34盲人騎瞎馬 [ máng rén qí xiā mǎ ]

解釋 瞎子騎著瞎馬。形容亂闖瞎撞,非常危險。

出處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排調》:「桓南郡與殷荊州語次,因共作了語……複作危語。桓曰:‘矛頭淅米劍頭炊。’殷曰:‘百歲老翁攀枯枝。’顧曰:‘井上轆轤臥嬰兒。’殷有一參軍在坐雲:‘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

©2024 hgcha.net 漢語查 郵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詞典、成語等漢語國學資料僅供參考,最終以新華字典、漢語詞典、成語詞典等書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