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漢語查 成語 形容詆毀別人的成語

形容詆毀別人的成語


1血口噴人 [ xuè kǒu pēn rén ]

解釋 比喻用惡毒的話誣蔑或辱罵別人。

出處 宋 僧曉瑩《羅湖野錄》:「含血噴人,先汙其口;百丈野狐,失頭狂走。」

2流言蜚語 [ liú yán fēi yǔ ]

解釋 毫無根據的話;多指背後議論、誣蔑或挑撥離間的壞話。

出處 《明史 馬孟楨傳》:「入主出奴,愛憎由心,雌黃信口,流言蜚語,騰入禁庭,此士習可慮也。」

3含垢納汙 [ hán gòu nà wū ]

解釋 垢、汙:髒垢;汙穢。心裏忍受著羞恥和汙辱。本指國君應當有容忍恥辱和誣枉的氣度。後指有容忍恥辱的度量;也轉用以形容穢惡聚集之處;或包容壞人壞事。

出處 左丘明《左傳 宣公十五年》:「諺曰:‘高下在心,川澤納汙,山藪藏疾,瑾瑜匿瑕。國君含垢。’」

4惡語傷人 [ è yǔ shāng rén ]

解釋 惡語:無禮中傷一類的口語。用惡毒的話傷害別人。也作「惡口傷人」。

出處 宋 釋普濟《五燈會元 洪州法昌倚遇禪師》第43卷:「利刀割肉瘡猶合,惡語傷人恨不銷。」

5含血噴人 [ hán xuè pēn rén ]

解釋 嘴含鮮血噴到別人身上。比喻捏造事實;誣陷好人。

出處 清 李玉《清忠譜 叱勘》:「你不怕刀臨頭頸,還思含血噴人。」

6惡語中傷 [ è yǔ zhòng shāng ]

解釋 中傷:攻擊和諂害別人。用惡毒的話汙蔑、陷害人。

出處 宋·釋普濟《五燈會元·洪州法昌倚遇禪師》:「利刀割肉瘡猶合;惡語傷人恨不銷。」

7噴血自汙 [ pēn xuè zì wū ]

解釋 含血噴人,卻先汙己口。比喻本欲惡毒地汙蔑、攻擊他人,結果卻先害了自己。

出處 明·張居正《答操江胡玉吾》:「窺竊虛名,而不自知先陷於大群之罪,所謂噴血以自汙,求名而不得,可惡也,亦可哀也。」

8詬誶謠諑 [ gòu suì yáo zhuó ]

解釋 詬誶:辱罵;謠諑:造謠毀謗。造謠毀謗責罵別人。

出處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九回:「背地裏你言我語,詬誶謠諑,布滿書房內外。」

9非愚則誣 [ fēi yú zé wū ]

解釋 誣:誣蔑。不是生性愚蠢的話,就是故意汙蔑。

出處 《莊子·秋水》:「蓋師是而無非,師治而無亂呼?是未明天地之理,萬物之情者也。是猶師天而無地,師陰而無陽,其不可行明矣。然且語而不舍,非愚則誣也。」

10勾心鬥角 [ gōu xīn dòu jiǎo ]

解釋 原指宮室建築結構的交錯和精巧。後比喻用盡心機,明爭暗鬥。

出處 唐 杜牧《阿房宮賦》:「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廊腰縵回,簷牙高啄。各抱地勢,鉤心鬥角。」

11口蜜腹劍 [ kǒu mì fù jiàn ]

解釋 嘴裏說得動聽;心裏卻盤算著壞主意。形容嘴甜心狠;陰險毒辣。

出處 宋 司馬光《資治通鑒 唐玄宗天寶元年》:「尤忌文學之士,或陽與之善,啖以甘言而陰陷之。世謂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劍’。」

12搬弄是非 [ bān nòng shì fēi ]

解釋 搬弄:挑撥;是非:指口舌紛爭。把別人的話搬來弄去;有意從中挑撥是非出來。

出處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十回:「惱的是那狐朋狗友,搬弄是非,調三窩四。」

13冷嘲熱諷 [ lěng cháo rè fěng ]

解釋 冷嘲:冷言冷語;尖刁刻薄的風涼話;熱諷:辛辣難忍的諷刺語。用尖銳、辛辣的語言進行譏笑和諷刺。

出處 清 袁枚《隨園三十二種 牘外餘言》:「人人知之,皆有不平之意。故晉大夫七嘴八舌,冷譏熱諷。」

14烏煙瘴氣 [ wū yān zhàng qì ]

解釋 烏:黑。瘴氣:南方的林中的濕熱空氣。原指環境汙染。多比喻環境嘈雜;秩序混亂;風氣不正或社會黑暗。

出處 毛澤東《團結一切抗日力量,反對反共頑固派》:「這樣,汪精衛派和國民黨的反共頑固派兩家裏應外合,把時局鬧得烏煙瘴氣了。」

15趨炎附勢 [ qū yán fù shì ]

解釋 趨:趨向;迎合。炎:熱。奉承和依附有權有勢的人。

出處 宋 陳善《捫虱新話 趨炎附勢自古而然》:「蓋趨炎附勢,自古然矣。」

16裝腔作勢 [ zhuāng qiāng zuò shì ]

解釋 故意裝出一種腔調;作出一種姿態。形容故意做作想引人注意或嚇唬別人。

出處 明 西湖居士《鬱輪袍 誤薦》:「窮秀才裝腔作勢,賢王子隆禮邀賓。」

17落井下石 [ luò jǐng xià shí ]

解釋 看見別人落在井裏;還往井下丟石頭。比喻乘人之危;加以打擊、陷害。

出處 唐 韓愈《柳子厚墓誌銘》:「一旦臨小利害,僅如毛發比,反眼若不相識,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擠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

18指桑罵槐 [ zhǐ sāng mà huái ]

解釋 指著桑樹罵槐樹。比喻表麵上罵甲;實際上罵乙。

出處 明 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他每日那邊指桑樹罵槐樹,百般稱快。」

19破口大罵 [ pò kǒu dà mà ]

解釋 破:衝開。指滿口惡語罵人。

出處 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茶房未及開口,那女人已經破口大罵起來。」

20胡言亂語 [ hú yán luàn yǔ ]

解釋 指沒有根據,不符實際的瞎說,或說胡話。

出處 元 鄭光祖《芻梅香》第二折:「你省可裏胡言亂語。」

21狡兔三窟 [ jiǎo tù sān kū ]

解釋 窟:洞穴。狡猾的兔子有三個洞穴。原比喻藏身的地方特別多;用來躲避災難禍患。現多比喻掩蓋的方法多;隱身的計劃周密。

出處 西漢 劉向《戰國策 齊策四》:「狡兔有三窟,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臥也。請為君複鑿二窟。」

22閑言碎語 [ xián yán suì yǔ ]

解釋 ①不滿意的話;沒有根據的話。②與正事無關的話。

出處 明·馮惟敏《正宮端正好·徐我亭歸田》:「一個道緊急軍情奉火牌,閑言碎語須耽待。」

23狗血噴頭 [ gǒu xuè pēn tóu ]

解釋 被狗的血噴了一頭。形容罵得很凶。

出處 明 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64回:「一清早辰,吃他罵的狗血噴了頭。」

24汙言穢語 [ wū yán huì yǔ ]

解釋 指肮髒下流的或不文明的話語。

出處 熊召政《張居正》第二卷第30回:「汙言穢語嘲罵不說,甚至大轎子抬過街上,冷不丁就會有一塊石頭投擲過來。」

25惡意中傷 [ è yì zhòng shāng ]

解釋 出自惡毒用心去攻擊誹謗誣陷傷害別人。中傷:說壞話攻擊陷害別人。

出處 宋 釋普濟《五燈會元》:「利刀割肉瘡猶合,惡語傷人恨不銷。」

26流言風語 [ liú yán fēng yǔ ]

解釋 猶言流言蜚語。

出處 柳青《創業史》第二部第五章:「蛤蟆灘曾經轉播過生寶和這女人的流言風語。」

27咒天罵地 [ zhòu tiān mà dì ]

解釋 形容信口亂罵。

出處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第五卷:「金員外偶然察聽了些風聲,便去咒天罵地,夫妻反目,直聒得一個不耐煩方休。」

28指雞罵狗 [ zhǐ jī mà gǒu ]

解釋 指著雞罵狗。比喻表麵上罵這個人,實際上是罵那個人。

出處 周立波《暴風驟雨》第一部:「李大嫂子,別指雞罵狗,倒是誰白吃白喝?」

29讒言佞語 [ chán yán nìng yǔ ]

解釋 中傷他人和奉承討好的話語。

出處 元 關漢卿《哭存孝》第三折:「一個李存信,兩頭蛇讒言佞語。」

30嗬佛罵祖 [ hē fó mà zǔ ]

解釋 原指如果不受前人拘束,就可以突破前人。後比喻沒有顧慮,敢做敢為。

出處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 宣鑒禪師》:「是子將來有把茅蓋頭,嗬佛罵祖去在。」

31打街罵巷 [ dǎ jiē mà xiàng ]

解釋 街、巷:指鄰裏街坊。形容無事生非,尋釁鬧事,耍無賴。

出處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六回:「這劉大平日吃酒賭錢,打街罵巷,原是不安本分的人。」

32灌夫罵座 [ guàn fū mà zuò ]

解釋 灌夫:西漢著名將領。指灌夫酒後罵人泄憤。形容為人剛直敢言。

出處 明 陳汝元《金蓮記 郊遇》:「推門看竹,何妨王子乘輿;索酒指瓶,便仿灌夫罵座。」

33潑婦罵街 [ pō fù mà jiē ]

解釋 潑婦:潑辣凶悍的婦女。象潑婦在街上當眾謾罵。多指大肆攻擊、謾罵別人。

出處 鄒韜奮《經曆·新聞記者的作品》:「對政敵或爭論的對方有著誠懇的禮貌,一點沒有潑婦罵街的惡習氣。」

34妄口巴舌 [ wàng kǒu bā shé ]

解釋 比喻胡言亂語。有時也指造謠汙蔑。

出處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120回:「隻要自己拿定主意,必定還要妄口巴舌血淋淋的起這樣惡誓麼?」

©2024 hgcha.net 漢語查 郵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詞典、成語等漢語國學資料僅供參考,最終以新華字典、漢語詞典、成語詞典等書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