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漢語查 成語 形容很接近的成語

形容很接近的成語


1一衣帶水 [ yī yī dài shuǐ ]

解釋 水道像一條衣帶那樣狹窄。比喻隻隔一水;極其鄰近。

出處 《南史 陳紀下 後主》:「隋文帝謂仆射高穎曰:‘我為百姓父母,豈可限一衣帶水不拯之乎?’」

2勢均力敵 [ shì jūn lì dí ]

解釋 敵:相當。雙方力量相等。

出處 晉 袁宏《後漢紀 獻帝紀》:「無他遠略,又勢均力敵,內難必作,吾乘其弊,事可圖也。」

3大同小異 [ dà tóng xiǎo yì ]

解釋 異:差異。大體相同;稍有差異。

出處 莊周《莊子 天下》:「大同而與小同異,此之謂小同異;萬物畢同畢異,此之謂大同異。」

4如出一轍 [ rú chū yī zhé ]

解釋 轍:車轍;車輪壓出的痕跡。象出自同一個車轍。比喻兩件事情非常相似。

出處 宋 洪邁《容齋三筆 奸鬼為人禍》:「二奸鬼之害人,如出一轍。」

5相差無幾 [ xiāng chà wú jǐ ]

解釋 彼此沒有多大差別。

出處 先秦 李耳《老子》:「唯之與阿,相去幾何?美之與惡,相去何若?」

6不相上下 [ bù xiāng shàng xià ]

解釋 上下:比喻高低、好壞等。分不出高低。形容程度相等。

出處 唐 陸龜蒙《蠹化》:「翳葉仰齧,如饑蠶之速,不相上下。」

7平分秋色 [ píng fēn qiū sè ]

解釋 秋色:秋天景色。把秋天的景色平均分配;晝夜各得一半;多指中秋或秋分這一天;後指平均分享財物聲譽等。

出處 唐 韓愈《昌黎集 卷二 合江亭》詩:「窮秋感平分,新月憐半破。」

8近在咫尺 [ jìn zài zhǐ chǐ ]

解釋 咫:古代長度單位;周製八寸;合現在市尺六寸二分二厘;咫尺:很近的距離。指近在眼前;很近。

出處 宋 蘇軾《杭州謝上表》:「臣猥以末技,日奉講帷,凜然威光,近在咫尺。」

9半斤八兩 [ bàn jīn bā liǎng ]

解釋 八兩:即半斤;舊製一斤為十六兩。半斤和八兩輕重相等。比喻彼此相同。

出處 宋 無名氏《張協狀元》戲文第28出:「兩個半斤八兩,各家歸去不須嗔。」

10近在眉睫 [ jìn zài méi jié ]

解釋 睫:眼睫毛。近得像在眼前一樣。也形容事情緊迫。

出處 戰國 鄭 列禦寇《列子 仲尼》:「雖遠在八荒之外,近在眉睫之內,來幹我者,我必知之。」

11觸手可及 [ chù shǒu kě jí ]

解釋 近在手邊;一伸手就可以接觸到。

12伯仲之間 [ bó zhòng zhī jiān ]

解釋 伯仲:兄弟長幼的順序;老大、老二。就像弟兄們一樣。比喻不相上下。

出處 三國 魏 曹丕《典論 論文》:「傅毅之於班固,伯仲之間耳。」

13一箭之地 [ yī jiàn zhī dì ]

解釋 一箭的射程。比喻不很遠的距離。

出處 元 無名氏《博望燒屯》:「放我一箭之地,埋鍋造飯去。」

14眉睫之內 [ méi jié zhī nèi ]

解釋 形容近在眼前。

出處 戰國 鄭 列禦寇《列子 仲尼》:「雖遠在八荒之外,近在眉睫之內,來幹我者,我必知之。」

15比肩而立 [ bǐ jiān ér lì ]

解釋 比肩:並肩。肩並肩地站立。比喻彼此距離極近。

出處 西漢 劉向《戰國策 齊策三》:「寡人聞之,千裏而一士,是比肩而立;百世而一聖,若隨踵而至。」

16不分軒輊 [ bù fēn xuān zhì ]

解釋 不分高下、輕重。比喻對待二者的態度或看法差不多。

出處 南朝 宋 範曄《後漢書 馬援傳》:「居前不能令人輊,居後不能令人軒……臣所恥也。」

17刻鵠類鶩 [ kè hú lèi wù ]

解釋 刻:刻畫;鵠:天鵝;類:似,象;鶩:鴨子。畫天鵝不成,仍有些象鴨子。比喻模仿的雖然不逼真,但還相似。

出處 南朝 宋 範曄《後漢書 馬援傳》:「效伯高不得,猶為謹敕之士,所謂刻鵠不成尚類鶩者也。效季良不成,陷為天下輕薄子,所謂畫虎不成反類狗者也。」

18五雀六燕 [ wǔ què liù yàn ]

解釋 比喻雙方輕重相差不多。

出處 《九章算術·方程》:「今有五雀六燕,集稱之衡,雀俱重,燕俱輕, 一雀一燕交而處,衡適平。」

19摩肩擦踵 [ mó jiān cā zhǒng ]

解釋 形容來往行人眾多,很擁擠。

20比肩並起 [ bǐ jiān bìng qǐ ]

解釋 比:並列,緊靠。肩並肩地一齊起來。形容接連不斷到來。

出處 先秦 荀況《荀子 非相》:「處女莫不願得以為士,棄其親家而欲奔之者,比肩並起。」

21八九不離十 [ bā jiǔ bù lí shí ]

解釋 指與實際情況很接近。

出處 老舍《柳屯的》:「我不敢說是明白他,不過講猜測的話,我或者能猜個八九不離十。」

22捕風捉影 [ bǔ fēng zhuō yǐng ]

解釋 原指做事像風和影子一樣難以捕捉。後比喻說話做事沒有確鑿可靠的根據。

出處 宋 朱熹《朱子語類》第69卷:「若有一豪之不實,如捕風捉影,更無下功處,德何由進?」

23一模一樣 [ yī mú yī yàng ]

解釋 一個模樣。指樣子完全相同。

出處 明 淩濛初《初刻拍案驚奇》:「話說人生隻有麵貌最不同,蓋因各父母所生,千支萬派,那能夠一模一樣的?」

24交頭接耳 [ jiāo tóu jiē ěr ]

解釋 交頭:頭挨著頭;接耳:嘴挨著耳朵。頭挨著頭;嘴對著耳朵。指湊在一起低聲說話。

出處 元 關漢卿《單刀會》第三折:「大小三軍,聽吾將令,甲馬不許馳驟,金鼓不許亂鳴,不許交頭接耳,不許笑語喧嘩。」

25唯利是圖 [ wéi lì shì tú ]

解釋 隻要有利就去追求。惟:隻有;惟獨;圖:貪圖;追求。

出處 晉 葛洪《抱樸子》:「名過其實,由於誇誑,內抱貪濁,惟利是圖。」

26戰戰兢兢 [ zhàn zhàn jīng jīng ]

解釋 戰戰:恐懼得發抖的樣子;兢兢:小心謹慎的樣子。形容十分害怕或小心謹慎的樣子。

出處 《詩經 小雅 小旻》:「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27敬而遠之 [ jìng ér yuǎn zhī ]

解釋 敬:尊重;遠:不接近;之:指對象。尊敬他又不接近他。

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雍也》:「務民之義,敬鬼神而遠之,可謂知矣。」

28旗鼓相當 [ qí gǔ xiāng dāng ]

解釋 旗鼓:古時作戰以搖旗擊鼓指揮進退。比喻雙方力量不相上下。

出處 南朝 宋 範曄《後漢書 隱囂傳》:「如令子陽到漢中、三輔,願因將軍兵馬,旗鼓相當。」

29炙手可熱 [ zhì shǒu kě rè ]

解釋 炙:烤。熱得燙手。比喻氣焰盛;權勢大。

出處 唐 杜甫《麗人行》:「炙手可熱勢絕倫,慎莫近前丞相嗔。」

30近水樓台 [ jìn shuǐ lóu tái ]

解釋 指靠近水邊的樓台。比喻由於地處優越而獲得優先的機會。一般作「近水樓台先得月」。

出處 宋 俞文豹《清夜錄》:「範文正公鎮錢塘,兵官皆被薦,獨巡檢蘇麟不見錄,乃獻詩雲:‘近水樓台先得月,向陽花木易逢春。’」

31功敗垂成 [ gōng bài chuí chéng ]

解釋 垂:接近;將近。事情在快要成功的時候失敗了。多含有惋惜之意。

出處 《晉書 謝玄傳論》:「廟算有餘,良圖不果;降齡何促,功敗垂成。」

32如臨深淵 [ rú lín shēn yuān ]

解釋 臨:靠近;淵:深水坑。如同處於深淵邊緣一般。比喻存有戒心,行事極為謹慎。

出處 《詩·小雅·小旻》:「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33左鄰右舍 [ zuǒ lín yòu shè ]

解釋 左右的鄰居。指相鄰的地區、部門、單位等。

出處 明 吳承恩《西遊記》:「雲來霧去,走石飛砂,唬得我一家並左鄰右舍,俱不得安生。」

34平易近人 [ píng yì jìn rén ]

解釋 平易:原指道路平坦寬廣;後比喻態度平和;沒有架子;使人容易接近。也形容文字深入淺出;通俗易懂。

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魯周公世家》:「平易近民,民必歸之。」

35並駕齊驅 [ bìng jià qí qū ]

解釋 並駕:幾匹馬並排拉一輛車;齊驅:一齊快跑。指並排套著幾匹馬一齊快跑。形容齊步前進;不分先後;也可指力量、水平、才能、程度等不相上下。

出處 南朝 梁 劉勰《文心雕龍 附會》:「是以駟牡異力,而六轡如琴;並駕齊驅,而一轂統福。」

36死氣沉沉 [ sǐ qì chén chén ]

解釋 形容沒有一點生氣。有時也形容意誌消沉;缺少活力。

出處 魯迅《書信集 致吳渤》:「上海有官立的書報審查處,凡較好的作品,一定不準出版,所以出版界都是死氣沉沉。」

37高不可攀 [ gāo bù kě pān ]

解釋 攀:攀登。高得無法攀登。形容很難達到。也形容高高在上;難以親近。

出處 漢 陳琳《為曹洪與魏文帝書》:「且夫墨子之守,縈帶為垣,高不可登。」

38促膝談心 [ cù xī tán xīn ]

解釋 促:挨近;促膝:膝蓋挨近膝蓋。形容麵對麵靠近坐著;親密地交談心裏話。

出處 明 馮夢龍《古今小說 蔣興哥重會珍珠衫》:「大郎置酒相待,促膝談心,甚是款洽。」

39和藹可親 [ hé ǎi kě qīn ]

解釋 指一個人的修養好;對人謙和可親。和藹:和氣;謙遜。

出處 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29回:「原來這唐六軒唐觀察為人極其和藹可親,見了人總是笑嘻嘻的。」

40如履薄冰 [ rú lǚ bó bīng ]

解釋 好像踩著薄薄的冰。比喻在危險的境地而提心吊膽。

出處 《詩經 小雅 小旻》:「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41日薄西山 [ rì bó xī shān ]

解釋 薄:迫近;西山:泛指西邊的高山。太陽快落山了。比喻人已經衰老或事物衰敗腐朽;臨近死亡。

出處 東漢 班固《漢書 揚雄傳》:「臨汨羅而自損兮,恐日薄於西山。」

42臭味相投 [ chòu wèi xiāng tóu ]

解釋 壞味道互相投合。比喻有同樣壞毛病、惡劣習氣的人很合得來。

出處 宋 牟獻《木蘭花慢》:「不妨無蟹有監州,臭味喜相投。」

43若即若離 [ ruò jí ruò lí ]

解釋 即;湊近。好象接近;又好像不接近。形容對人保持一定距離。

出處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這邊兩個新人在新房裏乍來乍去,如蛺蝶穿花;若即若離,似蜻蜓點水。」

44風燭殘年 [ fēng zhú cán nián ]

解釋 風燭:風中的燭火。風中的燭火隨時都可能熄滅;人生垂暮之年的殘餘時日;隨時都可能完結。比喻人到垂暮之年;活不長久了。

出處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21回:「隻這風燭殘年,沒的倒得眼淚倒回去,望肚子裏流。」

45毫無二致 [ háo wú èr zhì ]

解釋 二致:兩樣。絲毫沒有什麼兩樣。指完全一樣。

出處 郭沫若《斷斷集 屈原時代》:「那時候的文體的變革和近代的文學革命,由文言文改為白話文的,實在是毫無二致。」

46緊追不舍 [ jǐn zhuī bù shě ]

解釋 使差距接近,勢均力敵。

出處 劉斯奮《白門柳·夕陽芳草》第二章:「他們七嘴八舌地說,緊追不舍。」

47近朱者赤 [ jìn zhū zhě chì ]

解釋 朱:朱砂。靠近朱砂的變紅。比喻接近好人容易使人變好。指外部環境具有很大影響。

出處 晉·傅玄《傅鶉觚集·太子少傅箴》:「故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聲和則響清,形正則影直。」

48不死不活 [ bù sǐ bù huó ]

解釋 形容事物沒有生氣。

出處 宋 朱熹《朱子語類》第48卷:「唯是被囚不死不活,這地位如何處,直是難。」

49和藹近人 [ hé ǎi jìn rén ]

解釋 和藹:和善。態度溫和,容易接近。

出處 明 李開先《賀邑令賀洪濱獎異序》:「迄今才八閱月,絕從生之文法,除苛細之科條,雖若凜不可犯,而實藹然可親。」

50咫尺天涯 [ zhǐ chǐ tiān yá ]

解釋 比喻距離雖近;卻像遠在天邊一樣(咫:古代長度單位;八寸;天涯:天邊)。

出處 唐 李中《宮詞二首》:「門鎖簾垂月影斜,翠華咫尺隔天涯。」

51垂手可得 [ chuí shǒu kě dé ]

解釋 垂;放下。放下雙手就可以得到;形容事情非常容易;不費吹灰之力。也作「唾手可得」、「垂手而得」。

出處 明 施耐庵《水滸傳》:「隻除呼延灼將軍賺開城門,垂手可得。」

52高高在上 [ gāo gāo zài shàng ]

解釋 原指地位高,現在形容領導者脫離實際,脫離群眾。

出處 《詩經 周頌 敬之》:「無曰高高在上,陟降厥士,日監在茲。」

53不差上下 [ bù chā shàng xià ]

解釋 不分高下,差不多。

出處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80回:「一般是鮮花嫩柳,與眾姊妹不差上下。」

54依山傍水 [ yī shān bàng shuǐ ]

解釋 指地理位置靠近山嶺和水流。

出處 宋·葉適《安集兩淮申省狀》:「奔迸渡江求活者幾二十萬家,而依山傍水相保聚以自固者亦幾二十萬家。」

55冷若冰霜 [ lěng ruò bīng shuāng ]

解釋 若:好像。冷得像冰霜一樣。比喻對人對事十分冷淡;沒有一絲熱情。有時也指麵目或態度嚴厲;使人無法靠近。

出處 清 劉鄂《老殘遊記續集》第二回:「笑起來一雙眼又秀又媚,卻是不笑起來又冷若冰霜。」

56半死半活 [ bàn sǐ bàn huó ]

解釋 半死:接近死亡。不死不活,形容被折磨得很慘或死氣沉沉,沒有生氣。

出處 清·劉鶚《老殘遊記》:「聽說停刊的頭一日,即是昨日,站籠上還有幾個半死半活的人,都收監了。」

57日落西山 [ rì luò xī shān ]

解釋 太陽迫近西山;快要落下。也比喻人到老年將死或事物接近衰亡。

出處 《上唐書 音樂誌》:「'棲鳥夜飛',沉攸之元微五年所作也。攸之未敗前,思歸京師,故歌和雲:'日落西山還去來。'」

58燎原烈火 [ liáo yuán liè huǒ ]

解釋 燎:燃燒;原:原野。燒遍廣大原野的熊熊大火。比喻迅猛發展不可抵擋的力量。

出處 《尚書 盤庚上》:「若火之燎於原,不可向邇。」

59冬日可愛 [ dōng rì kě ài ]

解釋 如同冬天裏的太陽那樣使人感到溫暖、親切。比喻人態度溫和慈愛,使人願意接近。

出處 左丘明《左傳 文公七年》:「趙衰,冬日之日也;趙盾,夏日之日也。」杜預注「冬日可愛,夏日可畏。」

60凜若秋霜 [ lǐn ruò qiū shuāng ]

解釋 同「凜若冰霜」。

出處 唐·劉知畿《史通·雜說上》:「談恩惠是煦如春日,紀嚴切則凜若秋霜。」

61平易近民 [ píng yì jìn mín ]

解釋 見「平易近人」。

出處 西漢·司馬遷《史記·魯周公世家》:「夫政不簡不易,民不有近;平易近民,民必歸之。」

62並無二致 [ bìng wú èr zhì ]

解釋 沒有多大區別。

63相去幾何 [ xiāng qù jǐ hé ]

解釋 去:距離。相差有多少呢?形容差距不大。

出處 《老子》第二十章:「唯之與阿,相去幾何?美之與惡,相去何若?」

64相去天淵 [ xiāng qù tiān yuān ]

解釋 天淵:天與深淵。比喻二者相差太遠,差別極大。

出處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59回:「一敬一肆,相去天淵;一聖一狂,亦判若黑白也。」

65藹然可親 [ ǎi rán kě qīn ]

解釋 形容態度和氣,使人願意接近。

出處 明 李開先《賀邑令賀洪濱獎異序》:「迄今才八閱月,絕從生之文法,除苛細之科條,雖若凜不可犯,而實藹然可親。」

66視若路人 [ shì ruò lù rén ]

解釋 看做路上遇到的陌生人。指與親人或熟人非常疏遠。

出處 明 淩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13卷:「漫然視若路人,甚而等之仇敵,敗壞彝倫,滅絕天理。」

67距人千裏 [ jù rén qiān lǐ ]

解釋 距:通「拒」,拒絕。形容傲氣十足,不願與人接近或毫無商量的餘地。

出處 先秦 孟軻《孟子 告子下》:「聲音顏色距人於千裏之外。」

68不即不離 [ bù jí bù lí ]

解釋 即:靠近;離:疏遠。既不親近也不疏遠。本是佛教用語;後用來指對待別人的態度不太接近;也不太疏遠。也用來表示差不離、不離譜(兒)。

出處 《圓覺經》上卷:「不即不離,無縛無脫。始知眾生本來成佛,生死涅槃猶如做夢。」

69不可向邇 [ bù kě xiàng ěr ]

解釋 邇:近。不可接近。

出處 《尚書 盤庚上》:「若火之燎於原,不可向邇,其猶可撲滅。」

70咫尺千裏 [ zhǐ chǐ qiān lǐ ]

解釋 比喻距離雖近,但很難相見,象是遠在天邊一樣。

出處 唐 魚玄機《隔漢江寄子安》:「含情咫尺千裏,況聽家家遠砧。」

71居心險惡 [ jū xīn xiǎn è ]

解釋 居心:存心;險:陰險;惡:惡毒。心地陰險惡毒。

72待人接物 [ dài rén jiē wù ]

解釋 物:人物;人們。接待交往各種人物。指平時與人相處。

出處 宋 俞文豹《吹劍四錄》:「內而存心養性、立身行己無所歉,外而待人接物、處事應世無所戾。」

73未達一間 [ wèi dá yī jiān ]

解釋 謂未能通達,隻差一點。

出處 漢·揚雄《法言·問神》:「顏淵亦潛心於仲尼矣,未達一間耳。」

74相去咫尺 [ xiāng qù zhǐ chǐ ]

解釋 咫:1咫=8寸;咫尺:距離很近。形容距離很短或相差很小。

出處 宋·洪邁《夷堅丙誌·饒氏婦》:「相去咫尺,而莫見其形貌。」

75移船就岸 [ yí chuán jiù àn ]

解釋 就:湊近,靠近。改變原來主張,乘勢湊上去辦成某事。也比喻不招自來。

出處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91回:「那薛蝌若有悔心,自然移船就岸,不愁不先到手。」

76耳不離腮 [ ěr bù lí sāi ]

解釋 兩種關係十分接近、親密。

出處 李文元《婚事》:「別人說他倆是耳不離腮,影不離形,好的活像一個人。」

77西山日薄 [ xī shān rì bó ]

解釋 薄:逼近。太陽快要落山。比喻事物接近衰亡或人近老年。亦作「日薄西山」、「西山日迫」。

出處 宋·洪谘夔《風流子》詞:「世事幾番新局麵,看底欲高三著。況轉首,西山日薄。」

78避難就易 [ bì nán jiù yì ]

解釋 避:躲開,回避。避開困難的揀容易的做。

出處 《元史 文宗紀四》:「大都總管劉原仁稱疾,久不視事,及遷同知儲政院事,即就職,僥幸巧宦,避難就易。」

79隨踵而至 [ suí zhǒng ér zhì ]

解釋 踵:腳後跟。一個跟著一個前來。形容人來得多,接連不斷。

出處 《戰國策·齊策三》:「子來,寡人聞之,千裏而一士,是比肩而立,百世而一聖,若隨踵而至也,今子一朝而見七士,則士不亦眾乎!」

80霧鬢風鬟 [ wù bìn fēng huán ]

解釋 鬢:臉旁靠近耳朵的頭發;鬟:環形發髻。形容女子頭發的美。也形容女子頭發蓬鬆散亂。

出處 宋 範成大《新作景亭程詠之提刑賦詩次其韻》:「花邊霧鬢風鬟滿,酒畔雲衣月扇香。」

81風燭之年 [ fēng zhú zhī nián ]

解釋 比喻人到了接近死亡的晚年。

出處 晉·王羲之《題衛夫人筆陳圖後》:「時年五十有三,或恐風燭奄及,聊遺教於子孫耳。」

82風鬟霧鬢 [ fēng huán wù bìn ]

解釋 形容女子頭發美麗或頭發蓬鬆散亂。

出處 宋 李清照《永遇樂》詞:「如今憔悴,風鬟霧鬢,怕見夜間出去。」

83凜若冰霜 [ lǐn ruò bīng shuāng ]

解釋 冷得像冰霜一樣。比喻態度嚴肅,不易接近。

出處 宋 曾鞏《酬柳國博》詩:「洞無畦畛心常坦,凜若冰霜節最高。」

84客客氣氣 [ kè kè qì qì ]

解釋 指待人接物彬彬有禮

出處 清·韓邦慶《海上花列傳》第48回:「巧珍道:‘故歇客客氣氣算啥夏?’」

85倚翠偎紅 [ yǐ cuì wēi hóng ]

解釋 形容同女性親熱昵愛。

出處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三本第三折:「悔過了竊玉偷香膽,刪抹了倚翠偎紅話。」

86凜如霜雪 [ lǐn rú shuāng xuě ]

解釋 同「凜若冰霜」。

出處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四回:「隻是她那豔如桃李之中卻又凜如霜雪,對了光兒好似照著了那秦宮寶鏡一般,晃得人膽氣生寒,眼光不定。」

87去就之際 [ qù jiù zhī jì ]

解釋 就:接近。指進退的分寸。

出處 南朝·梁·丘遲《與陳伯之書》:「尋君去就之際非有他故,直以不能內審諸己,外受流言,以至於此。」

88攀高接貴 [ pān gāo jiē guì ]

解釋 謂攀附結交高貴的人。

出處 元·李行道《灰闌記》第一折:「不是我攀高接貴,由他每說短論長。」

89比屋可封 [ bǐ wū kě fēng ]

解釋 意思是在唐、虞時代,賢人很多,差不多每家都有可受封爵的德行。後比喻社會安定,民俗淳樸。也形容教育感化的成就。

出處 前蜀 杜光庭《壽春節進元始天尊幀並功德疏表》:「無向隅不獲之夫,有比屋可封之俗。」

90偎紅倚翠 [ wēi hóng yǐ cuì ]

解釋 謂親狎女色;狎妓。

出處 宋·陶榖《清異錄·偎紅倚翠大師》:「李煜在國,微行娼家,遇一僧張席,煜遂為不速之客。僧酒令、謳吟、吹彈莫不高了……。煜乘醉大書右壁曰:淺斟低唱偎紅倚翠大師鴛鴦寺主,傳持風流教法。」

91抱布貿絲 [ bào bù mào sī ]

解釋 布:古代一種貨幣;貿:買賣。帶了錢,來買絲。借指和女子接近。亦指進行商品交易。

出處 《詩經 衛風 氓》:「氓之蚩蚩,抱布貿絲。」

92燎原之火 [ liáo yuán zhī huǒ ]

解釋 燎原:火燒原野。大火。比喻氣勢壯大的群眾運動。

出處 《尚書·盤庚上》:「若火之燎於原,不可向邇。」

93西山日迫 [ xī shān rì pò ]

解釋 太陽快落山了。比喻人已經衰老或事物衰敗腐朽,臨近死亡。

出處 元·無名氏《九世同居》第一折:「堪歎的是西山日迫桑榆暮,喜的是高堂月旦芝蘭聚。」

94避害就利 [ bì hài jiù lì ]

解釋 就:接近、走向。躲開有害的,接近有利的條件。

出處 《吳子·圖國第一》:「謀者,所以避害就利。」

95高不可登 [ gāo bù kě dēng ]

解釋 登:升,上。高得不能到達。形容難以達到。也形容人高高在上,使人難接近。

出處 漢·陳淋《為曹洪與魏文帝書》:「且夫墨子之守,縈帶為垣,高不可登。」

96臨水登山 [ lín shuǐ dēng shān ]

解釋 臨:到,靠近。原意是到達水邊又登上高山,寫送別的情景。現也泛指遊覽山水名勝。

出處 唐·楊炯《送並州旻上人詩序》:「況乎人生天地,嶽鎮東驅,良時美景,始雲蒸電激,臨水登山,忽風流而雨散。」

97臨池學書 [ lín chí xué shū ]

解釋 臨:靠近,挨著。指刻苦練習書法。

出處 《晉書 衛恒傳》:「弘農張伯英者,因而轉精甚巧。凡家之衣帛,必書而後練之。臨池學書,池水盡墨。」

98冬日夏雲 [ dōng rì xià yún ]

解釋 冬天的太陽,夏天的雲層。比喻人態度溫和可親,使人願意接近。

出處 宋·陳恬《程伯淳讚》:「本以正身,惟德溫溫,如冬之日,如夏之雲。」

99功墮垂成 [ gōng duò chuí chéng ]

解釋 功:成功;墮:通「隳」,毀壞;垂:接近,將近;成:成功。指事情接近成功的時候卻遭到了失敗。

出處 明·張鳳翼《紅拂記·棋決雌雄》:「侵地無方,攻城記屈,遭回轉覺難發,功墮垂成,怎能勾衝擊唐突?」

©2024 hgcha.net 漢語查 郵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詞典、成語等漢語國學資料僅供參考,最終以新華字典、漢語詞典、成語詞典等書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