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漢語查 成語 形容提出建議的成語

形容提出建議的成語


1直言不諱 [ zhí yán bù huì ]

解釋 直率地講話;毫不隱諱(諱:忌諱;隱諱)。

出處 《晉書 劉波傳》:「臣鑒先征,竊惟今事,是以敢肆狂瞽,直言無諱。」

2百家爭鳴 [ bǎi jiā zhēng míng ]

解釋 百家:原指先秦時代各種思想流派;後指各種政治、學術思想;鳴:指發表意見。我國春秋戰國時代;社會處於大變革時期;產生了各種思想流派;如儒、道、法、墨、陰陽、名、縱橫、雜、農等名家稱為諸子百家。他們各自著書立說;在政治上、學術上展開爭論呈現出繁榮景象;後世稱為百家爭鳴。今指科學上不同的學派可以自由爭論。

出處 東漢 班固《漢書 藝文誌》:「凡諸子百家,……蜂出並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馳說,聯合諸侯。」

3直抒己見 [ zhí shū jǐ jiàn ]

解釋 直:直爽;抒:抒發;表達。坦率地說出自己的意見。

出處 清 方苞《與李剛主書》:「倘鑒愚誠,取平生所述訾謷朱子之語,一切稚芟,而直抒己見,以共明孔子之道。」

4百喙如一 [ bǎi huì rú yī ]

解釋 猶言眾口一辭。許多人都說同樣的話,看法或意見一致。

出處 清 王夫之《孝烈傳》:「唯習聞湘人之言,百喙如一者若此。」

5標同伐異 [ biāo tóng fá yì ]

解釋 幫助意見相同的人,排斥意見不同的人。

出處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輕詆》:「真長標同伐異,俠之大者。常謂使君降階為甚,乃複為之驅馳邪?」

6勾心鬥角 [ gōu xīn dòu jiǎo ]

解釋 原指宮室建築結構的交錯和精巧。後比喻用盡心機,明爭暗鬥。

出處 唐 杜牧《阿房宮賦》:「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廊腰縵回,簷牙高啄。各抱地勢,鉤心鬥角。」

7一針見血 [ yī zhēn jiàn xiě ]

解釋 一針刺下去就見到血。常用來比喻說話(或寫文章)簡明扼要;能抓住本質;切中要害。

出處 南朝 宋 範曄《後漢書 郭玉傳》:「一針即瘥。」

8廣開言路 [ guǎng kāi yán lù ]

解釋 盡量創造使人們能充分發表意見的條件。

出處 南朝 宋 範曄《後漢書 來曆傳》:「朝廷廣開言事之路,故且一切假貸。」

9集思廣益 [ jí sī guǎng yì ]

解釋 集:集中;思:思想;廣:擴大;益:好處。集中群眾的意見和智慧;取得更好的效果。也指集中眾人的思想和智慧;廣泛吸收好的意見。

出處 三國 蜀 諸葛亮《教與軍師長史參軍掾屬》:「夫參署者,集眾思,廣忠益也。」

10忠言逆耳 [ zhōng yán nì ěr ]

解釋 誠懇的勸告聽起來不舒服。逆:不順。

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留侯世家》:「且忠言逆耳利於行,良藥苦口利於病。」

11各抒己見 [ gè shū jǐ jiàn ]

解釋 抒:抒發,發表。各人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

出處 清 李汝珍《鏡花緣》第74回:「據我主意,何不各抒己見,出個式子,豈不新鮮些?」

12錦囊妙計 [ jǐn náng miào jì ]

解釋 錦:有彩色花紋的絲織品;錦囊:用錦做成的袋子。原指封在錦囊中的神機妙策;現比喻能及時解決危急或疑難問題的好辦法。

出處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54回:「汝保主公入吳,當領此三個錦囊。囊中有三條妙計,依次而行。」

13仗義執言 [ zhàng yì zhí yán ]

解釋 仗義:主持正義;執言:說公道話。主持正義;說公道話。

出處 明 馮夢龍《東周列國誌》第14回:「若以文、武、宣、平之靈,仗義執言,國悔罪,王室之福。」

14各執一詞 [ gè zhí yī cí ]

解釋 執:堅持。各人堅持各人的說法。形容意見不一致。

出處 巴金《春》:「她看見王氏和覺民各執一詞,不能斷定誰是誰非。」

15直截了當 [ zhí jié liǎo dàng ]

解釋 了當:幹脆;爽快。幹脆爽快;不繞彎子。

出處 清 李汝珍《鏡花緣》:「紫芝妹妹嘴雖利害,好在心口如一,直截了當,倒是一個極爽快的。」

16不謀而合 [ bù móu ér hé ]

解釋 謀:計議;商議;合:相合一致。事先沒有商量過而彼此意見或行動卻完全一致。

出處 晉 幹寶《搜神記》第二卷:「二人之言,不謀而合。」

17虛懷若穀 [ xū huái ruò gǔ ]

解釋 謙虛的胸懷像深廣的山穀。形容非常謙虛。穀:山穀。

出處 先秦 李耳《老子》:「敦兮其若樸,曠兮其若穀。」

18真知灼見 [ zhēn zhī zhuó jiàn ]

解釋 真:真實;真知:正確的認識;灼:明白透徹;見:見解。正確透徹的認識和見解。

出處 明 馮夢龍《警世通言 王安石三難蘇學士》:「真知灼見者尚且有誤,何況其他!」

19良藥苦口 [ liáng yào kǔ kǒu ]

解釋 良:好;苦口:口味苦。有療效的好藥往往味苦難吃。比喻勸誡、批評的話;雖然聽起來不舒服;但很有益處。

出處 晉 陳壽《三國誌 吳誌 孫奮傳》:「夫良藥苦口,惟疾者能甘之;忠言逆耳,惟達者能受之。」

20謙虛謹慎 [ qiān xū jǐn shèn ]

解釋 謙虛:虛心;不自滿;謹慎:慎重小心。形容人虛心禮讓;小心謹慎。

出處 《晉書 張賓載記》:「封濮陽侯,任遇優顯,寵冠當時,而謙虛敬慎,開襟下士。」

21不驕不躁 [ bù jiāo bù zào ]

解釋 驕:驕傲;躁:急躁。不驕傲;不急躁。

出處 毛澤東《中共中央關於同國民黨進行和平談判的通知》:「隻要同誌們對於軍事政策(行動和作戰)和團結人民的政策,不犯大錯誤,謙虛謹慎,不驕不躁,是完全有辦法的。」

22不恥下問 [ bù chǐ xià wèn ]

解釋 不恥:不以為恥辱;下問:降低身份請教別人。不以向比自己學識差或地位低的人去請教為可恥。形容虛心求教。

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公冶長》:「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何晏集解:「下問,謂凡在己下者。」

23從善如流 [ cóng shàn rú liú ]

解釋 從:聽從;善:指高明正確的意見和建議;如流:像水從高處流下那麼快。聽從高明正確的意見和建議就像水從高處流下來一樣順暢。形容樂於接受別人提出的正確意見。

出處 先秦 左丘明《左傳 成公八年》:「君子曰:‘從善如流,宜哉!’」

24暢所欲言 [ chàng suǒ yù yán ]

解釋 暢:盡情;痛快;欲:想要。把心裏要講的話痛快地全部講出來。也作「盡所欲言」。

出處 清 方苞《遊豐台記》:「少長不序,臥起坐立,惟所便人,暢所欲言,舉酒相屬,向夕猶不能歸。」

25諸子百家 [ zhū zǐ bǎi jiā ]

解釋 諸子:指孔子、老子、莊子、荀子等;百家:指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各種學術思想派別的總稱。後用來對我國先秦學術思想派別的總稱。

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屈原賈生列傳》:「賈生年少,頗通諸子百家之書。文帝召以為博士。」

26金玉良言 [ jīn yù liáng yán ]

解釋 金、玉:比喻十分珍貴。良言:好話。比喻寶貴的勸告或教誨。

出處 元 王實甫《西廂記》第四本第三折:「小姐金玉之言,小生一一銘之肺腑。」

27不吝賜教 [ bù lìn cì jiào ]

解釋 吝:吝惜;賜:賞予;教:教導,教誨。不吝惜指點教導。請人指教的客氣話

出處 魯迅《兩地書》五:「但我相信倘有請益的時候,先生是一定不吝賜教的。」

28從諫如流 [ cóng jiàn rú liú ]

解釋 諫:直言規勸君主、尊長或朋友;使之改正錯誤。接受善意的規勸像水從高處往下流一樣順暢自然。舊指帝王樂意聽取下屬的批評意見。

出處 漢 班彪《王命論》:「見善如不及,用人如由己,從諫如順流,趣時如響起。」

29博采眾議 [ bó cǎi zhòng yì ]

解釋 博:廣;議:建議。廣泛采納群眾的建議。

出處 晉 陳壽《三國誌 吳誌 孫登傳》:「誠宜與將相大臣詳擇時宜,博采眾議,寬刑輕賦,均息力役,以順民望。」

30切中要害 [ qiē zhōng yào hài ]

解釋 指批評恰到事物的緊要處。

出處 林語堂《看見碧姬芭杜的頭發談小品文》:「亦可於偶語中道得款曲,切中要害。」

31野人獻曝 [ yě rén xiàn pù ]

解釋 比喻貢獻的不是珍貴的東西。(向人建議時的客套話)。

出處 《列子·楊朱》:「自曝於日,不知天下之有廣廈隩室,綿纊狐貉。」

32博采群議 [ bó cǎi qún yì ]

解釋 博:廣;議:建議。廣泛采納群眾的建議。

出處 《魏書·劉芳傳》:「考括墳籍,博采群議。」

33排斥異己 [ pái chì yì jǐ ]

解釋 排斥:排除;驅逐;異己:同自己意見不合的人;一般指在重大政治問題上有嚴重分歧或敵對的人;比喻排擠、清除與自己意見不合或利害衝突的人。又作「排除異己。」

出處 《晉書 殷凱傳》:「凱見江績亦以正直為仲堪所斥,知仲堪當逐異己,樹置所親。」

34別置一喙 [ bié zhì yī huì ]

解釋 插一句嘴。比喻提出不同意見。

出處 清 劉獻廷《廣陽雜記》卷四:「此等書不知出於何傖之手,乃托文章巨公之名,以誑世之聾瞽。人家子弟,輒奉以為聖經賢傳,不敢別置一喙,聞人出一議,輒搖手閉目,以為侮聖人之言。」

35蒼蠅碰壁 [ cāng yíng pèng bì ]

解釋 壁:牆壁。比喻壞人走投無路,處處失敗。

出處 毛澤東《滿江紅·和郭沫若同誌》:「小小寰球,有幾隻蒼蠅碰壁。」

36納諫如流 [ nà jiàn rú liú ]

解釋 虛心聽取諫議。

出處 元 金仁傑《追韓信》第一折:「為我王納諫如流,因此上丞相奏準。」

37沉聲靜氣 [ chén shēng jìng qì ]

解釋 指聲調低沉,態度平和。

出處 冰心《到青龍橋去》:「他沉聲靜氣的問:‘你是那裏的,要往那裏去?’」

38毫無顧忌 [ háo wú gù jì ]

解釋 對違反道德的行為絲毫沒有反感或猶豫,或不考慮對人對事情的利害關係,沒有顧慮。

出處 明·醒世居士《八段錦》第七段:「以假作真,毫無顧忌,致我割破恩愛,妻子逃亡。」

39通同作弊 [ tōng tóng zuò bì ]

解釋 作弊:用欺騙的手段做違法亂紀或不合規定的事情。串通一起做壞事。

出處 元 白樸《牆頭馬上》第三折:「你與孩兒通同作弊,亂我家法。」

40屈節卑體 [ qū jié bēi tǐ ]

解釋 屈節:折節;卑:低。降低自己的心誌低聲下氣去服侍別人。

出處 東漢·班固《白虎通·姓命》:「所以表情見意,屈節卑體尊事人者也。」

41眾口一辭 [ zhòng kǒu yī cí ]

解釋 許多人都說同樣的話,看法或意見一致。

出處 宋 歐陽修《濮議》卷四:「眾口一辭,紛然不止。」

42獻替可否 [ xiàn tì kě fǒu ]

解釋 同「獻可替否」。

出處 《明史·職官誌》:「掌獻替可否,奉陳規誨。」

43獻可替否 [ xiàn kě tì fǒu ]

解釋 獻:進;替:廢。指勸善歸過,提出興革的建議。

出處 先秦 左丘明《左傳 昭公二十年》:「君所謂可,而有否焉,臣獻其否,以成其可;君所謂否,而有可焉,臣獻其可,以去其否。」

44蜂出並作 [ fēng chū bìng zuò ]

解釋 蜂出:像群蜂出巢,多而雜亂;作:興起。形容紛紛興起,層出疊見

出處 東漢·班固《漢書·藝文誌》:「是以九家之術,蜂出?作。」

45筋疲力敝 [ jīn pí lì bì ]

解釋 筋:筋骨;疲:疲勞。形容非常勞累。

出處 宋·司馬光《道傍田家》詩:「筋疲力敝不入腹,未議縣官租稅促。」

46文覿武匿 [ wén dí wǔ nì ]

解釋 藝文興而武道隱。謂尚文之風大盛。語本《國語·周語中》:「武不可覿,文不可匿。」

出處 語出《國語·周語中》:「武不可覿,文不可匿。」

47敬陳管見 [ jìng chén guǎn jiàn ]

解釋 敬陳:恭敬地陳述;管見:從管子裏觀看東西,所見極小,指淺陋的見解。畢恭畢敬地闡明自己淺陋的見解或建議。多用於自謙詞。

出處 蔡東藩《清史演義》第71回:「因禦史董元醇敬陳管見一折,內稱請皇太後暫時權理朝政,俟數年後,朕能親裁庶務,再行歸政。」

48六通四辟 [ liù tōng sì pì ]

解釋 謂上下四方和春秋四時。

出處 戰國·宋·莊周《莊子·天道》:「明於天,通於聖,六通四辟於帝王之德者,其自為也,昧然無不靜者矣。」

49外寬內忌 [ wài kuān nèi jì ]

解釋 謂外表上看似寬宏,內心卻多忌刻。

出處 晉·陳壽《三國誌·蜀誌·楊戲傳》:「維外寬內忌,意不能堪。軍還,有司承旨奏戲,免為庶人。」

50極天際地 [ jí tiān jì dì ]

解釋 形容十分高大。

出處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68回:「頌魏公曹操功德‘極天際地,伊周莫及,宜進爵為王’。」

51不賓之士 [ bù bīn zhī shì ]

解釋 賓:客人。不以客人自居的人士。指敢於以主人翁出麵提意見和建議。

出處 南朝·宋·範曄《後漢書·周黨傳》:「天子以示公卿,詔曰:‘自古明王聖主,必有不賓之士。’」

52移樽就教 [ yí zūn jiù jiào ]

解釋 端著酒杯離座到對方麵前共飲,以便請教。比喻主動去向人請教。

出處 清 李汝珍《鏡花緣》第24回:「名九公道:'也罷,我們移樽就教罷。'」

53卑之無甚高論 [ bēi zhī wú shèn gāo lùn ]

解釋 表示隻就淺易的說,沒有什麼過高難行的意見。

出處 東漢 班固《漢書 張釋之傳》:「釋之既朝畢,因前言便宜事。文帝曰:‘卑之,毋甚高論,令今可行也。’」

©2024 hgcha.net 漢語查 郵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詞典、成語等漢語國學資料僅供參考,最終以新華字典、漢語詞典、成語詞典等書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