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漢語查 成語 形容很生氣字的成語

形容很生氣字的成語


1咬牙切齒 [ yǎo yá qiè chǐ ]

解釋 切齒:咬緊牙齒;表示痛恨。形容憤恨或發狠到極點的神情。

出處 元 孫仲章《勘頭巾》第二折:「為甚事咬牙切齒,唬得犯罪人麵色如金紙。」

2惱羞成怒 [ nǎo xiū chéng nù ]

解釋 惱:氣惱;羞:羞臊。指由於氣惱、羞臊而大怒。

出處 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六回:「那撫台見是如此,知道王協台有心瞧他不起,一時惱羞成怒。」

3氣急敗壞 [ qì jí bài huài ]

解釋 上氣不接下氣;狼狽不堪;慌張失措的樣子。形容羞怒、狼狽的樣子。

出處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五回:「隻見數個小嘍羅氣急敗壞,走到山寨裏叫道:‘苦也!苦也!’」

4憤憤不平 [ fèn fèn bù píng ]

解釋 憤憤:像生氣的樣子。因不公平的事而憤怒或不滿。

出處 晉 王隱《晉書 桓秘傳》:「秘亦免官,居於宛陵,每憤憤有不平之色。」

5火冒三丈 [ huǒ mào sān zhàng ]

解釋 怒火上升三丈高。形容十分憤怒。

出處 周而複《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她一句話把他說得跳起來,火冒三丈。」

6勃然大怒 [ bó rán dà nù ]

解釋 勃然:因生氣或驚慌等突然變臉色的樣子。形容突然變臉;發起脾氣來。

出處 東漢 班固《漢書 穀永傳》:「是故皇天勃然發怒。」

7垂頭喪氣 [ chuí tóu sàng qì ]

解釋 垂頭:耷拉著腦袋;喪氣:失去誌氣;情緒低落。耷拉著腦袋;有氣無力。形容失意懊喪的樣子。

出處 唐 韓愈《送窮文》:「主人於是垂頭喪氣,上手稱謝。」

8令人發指 [ lìng rén fà zhǐ ]

解釋 令:使得;發指:頭發豎起來。憤怒得使人頭發都豎直起來。也作「令人發豎。」

出處 莊周《莊子 盜蹠》:「謁者入通,盜蹠聞之大怒,目如明星,發上指冠。」

9大發雷霆 [ dà fā léi tíng ]

解釋 霆:暴雷;雷霆:震耳的雷聲。形容大發脾氣;高聲怒斥別人。

出處 明 淩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15卷:「陳秀才大發雷霆。」

10凶神惡煞 [ xiōng shén è shà ]

解釋 原指凶惡的神。後來指凶惡的壞人。煞:迷信說法中的凶神。

出處 元 王曄《桃花女》第三折:「遭這般凶神惡煞,必然板僵身死了也。」

11睚眥必報 [ yá zì bì bào ]

解釋 睚眥:瞪眼怒視;引申為小怨小忿;報:報複。連瞪了他一眼的小怨小忿都要報複。形容氣量極其狹小。也作「睚眥之恨」。

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範睢蔡澤列傳》:「一飯之德必償,睚眥之怨必報。」

12怒火中燒 [ nù huǒ zhōng shāo ]

解釋 中:心中。怒火在心中燃燒。形容極端憤怒。

出處 宋 王邁《臞軒集》:「虛舟相觸何心在,怒火雖炎一響空。」

13怒發衝冠 [ nù fà chōng guān ]

解釋 冠:帽子。憤怒得頭發豎起;頂著帽子。形容憤怒到極點。

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廉頗藺相如列傳》:「相如因持璧卻立,倚柱,怒發上衝冠。」

14心花怒放 [ xīn huā nù fàng ]

解釋 心裏高興得像花兒盛開一樣。形容極其高興。怒放:盛開。

出處 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隻他這一番言語舉動,便把個舅爺騙得心花怒放。」

15暴跳如雷 [ bào tiào rú léi ]

解釋 暴:急躁;發怒。蹦跳發怒;好像打雷一樣猛烈。

出處 清 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六回:「嚴貢生越發惱得暴跳如雷。」

16同仇敵愾 [ tóng chóu dí kài ]

解釋 同仇:共同對敵;敵:對抗,抵拒;愾:憤怒。指全體一致痛恨敵人。

出處 《詩經 秦風 無衣》:「與子同仇。」先秦 左丘明《左傳 文公四年》:「諸侯敵王所愾。」

17狼狽不堪 [ láng bèi bù kān ]

解釋 狼狽:疲憊、窘迫的樣子;堪:忍受。指困頓窘迫的樣子。

出處 宋 朱熹《與政府劄子》:「風痰大作,頭目旋暈,幾欲僵臥,今已累日,精神愈見昏慢,委是狼狽不堪。」

18目光如炬 [ mù guāng rú jù ]

解釋 目光發亮象火炬。形容憤怒地注視著。也形容見識遠大。

出處 《南史 檀道濟傳》:「道濟見收,憤怒氣盛,目光如炬,俄爾間引飲一斛。」

19怒氣衝衝 [ nù qì chōng chōng ]

解釋 形容憤怒得氣呼呼的樣子。

出處 清·魏秀仁《花月痕》第十二回:「[錢同秀]一手將煙燈砸在地下,說道:‘好好,你們做了一路!’就怒氣衝衝的出來上車。」

20七竅生煙 [ qī qiào shēng yān ]

解釋 七竅:指兩耳、兩眼、兩鼻孔和口。形容氣憤至極;好像眼耳口鼻都要冒出火來。

出處 明 吳承恩《西遊記》第78回:「忽聞此言,嚇得三尺神散,七竅生煙。」

21喜怒哀樂 [ xǐ nù āi lè ]

解釋 形容人感情上幾種不同的表現。

出處 西漢 戴聖《禮記 中庸》:「故君子慎其獨也,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

22怒不可遏 [ nù bù kě è ]

解釋 遏;止住。憤怒得難以抑製。

出處 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27回:「卻說賈大少爺正在自己動手掀王師爺的鋪蓋,被王師爺回來從門縫裏瞧見了,頓時氣憤填膺,怒不可遏。」

23義憤填膺 [ yì fèn tián yīng ]

解釋 膺:胸。正義的憤恨充滿了胸膛。

出處 南朝 梁 江淹《恨賦》:「置酒欲飲,悲來填膺。」

24氣勢洶洶 [ qì shì xiōng xiōng ]

解釋 洶洶:聲勢盛大的樣子。氣勢很盛的樣子。形容氣勢凶猛。

出處 先秦 荀況《荀子 天論》:「君子不為小人之洶洶也輟行。」

25天怒人怨 [ tiān nù rén yuàn ]

解釋 上天震怒;人民怨恨。形容作惡多端;激起普遍憤怒。

出處 南朝 宋 範曄《後漢書 袁紹傳》:「自是士林憤痛,人怨天怒,一夫奮臂,舉州同聲。」

26金剛怒目 [ jīn gāng nù mù ]

解釋 金剛:舊時寺院山門內的四大天王塑像;俗稱四大金剛。形容麵目威猛可怕。原作「金剛努目」。

出處 宋 龐元英《談藪 薛道衡》:「金剛努目,所以降伏四魔;菩薩低眉,所以慈悲六道。」

27氣貫長虹 [ qì guàn cháng hóng ]

解釋 氣:氣概;精神。形容氣勢壯盛;簡直可以貫穿長虹。

出處 明 馮夢龍《喻世明言》:「於維巨卿,氣貫虹霓,義高雲漢。」

28狂風怒號 [ kuáng fēng nù háo ]

解釋 怒:憤怒;發怒;號:號叫。大風刮得像發怒一樣號叫。

出處 唐 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

29怒目切齒 [ nù mù qiè chǐ ]

解釋 瞪大眼睛;咬緊牙齒。形容憤恨之極的樣子。切齒:咬緊牙齒。

出處 晉 劉伶《酒德頌》:「怒目切齒,陳說禮法,是非鋒起。」

30怒目而視 [ nù mù ér shì ]

解釋 怒目:瞪著發怒的眼睛;視:看。非常憤怒地瞪著雙眼看。

出處 明 施耐庵《水滸傳》:「林衝、楊誌怒目而視,有欲要發作之色。」

31滿腔怒火 [ mǎn qiāng nù huǒ ]

解釋 滿腔:充滿心中;怒火:形容極大的憤怒。心裏充滿著極大的憤怒。

出處 《我們的戰友邱少雲》:「我們懷著滿腔怒火,勇猛地衝上‘391’高地。」

32氣衝牛鬥 [ qì chōng niú dǒu ]

解釋 牛:牽牛星;鬥:北鬥星;指天空。原指寶劍的光氣射入天際。形容氣勢極盛;直衝星空。有時也指怒氣極盛。

出處 唐 楊炯《杜袁卅墓誌銘》:「寶劍之沉,夜氣衝於牛鬥。」

33氣焰囂張 [ qì yàn xiāo zhāng ]

解釋 囂張:猖獗的樣子。形容人威勢逼人;猖狂放肆。

出處 《手術台就是陣地》:「氣焰囂張的日寇剛到齊會鎮,就挨了當頭一棒,被我等消滅了五百多人。」

34怒目橫眉 [ nù mù héng méi ]

解釋 聳起眉毛,瞪大眼睛。形容怒視的樣子。

出處 五代 後蜀 何光遠《監戒錄》引陳裕詩:「橫眉怒目強幹嗔,便作閻浮有力神。禍福豈由泥捏漢,燒香代養弄蛇人。」

35橫眉怒目 [ héng méi nù mù ]

解釋 眉毛橫豎;雙目怒睜。形容強、凶狠的神情。

出處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21回:「不一時,隻聽得院子裏許多腳步響,早進來了橫眉怒目,挺胸凸肚的一群人。」

36怒形於色 [ nù xíng yú sè ]

解釋 形:顯露;色:臉色。滿腔憤怒顯於臉上。

出處 宋 洪邁《夷堅決》:「夫子賜之酒五尊。子夏怒形於色,舉足蹴其二。」

37勃然變色 [ bó rán biàn sè ]

解釋 勃然:突然地。變色:變了臉色。突然生氣,變了臉色。

出處 先秦 孟軻《孟子 萬章下》:「曰:‘君有大過諫;反複之而不聽,則易位。’王勃然變乎色。」

38咆哮如雷 [ páo xiào rú léi ]

解釋 形容人暴怒喊叫的神態。

出處 茅盾《子夜》:「曾滄海舞著那半段鴉片煙槍,咆哮如雷,一手搶起一隻錫燭台,就又劈麵擲過去。」

39忿然作色 [ fèn rán zuò sè ]

解釋 因忿怒而變了臉色。

出處 孫臏《孫臏兵法 威王問》:「田忌忿然作色:此六者,皆善者所用,而子大夫日其急則也。」

40雷霆之怒 [ léi tíng zhī nù ]

解釋 雷霆:霹靂。象霹靂一樣的盛怒。形容憤怒到了極點。

出處 《三國誌 吳誌 陸遜傳》:「今不忍小忿,而發雷霆之怒,違垂堂之戒,輕萬乘之重,此臣之所惑也。」

41變顏變色 [ biàn yán biàn sè ]

解釋 顏:臉色。因內心的驚懼激怒等而改變麵色。

出處 管樺《不講理的人》:「闊大爺注意到兩個老頭變顏變色的有點為難的樣子,便驚訝地豎起眉毛。」

42菩薩低眉 [ pú sà dī méi ]

解釋 象菩薩那樣低眉看人。形容人的麵貌慈祥善良。

出處 宋 龐元英《談藪》:「金剛努目,所以降伏四魔;菩薩低眉,所以慈悲六道。」

43拍案驚奇 [ pāi àn jīng qí ]

解釋 對奇異的事情拍著桌子驚歎。明末淩蒙初有擬話本《初刻拍案驚奇》、《二刻拍案驚奇》。

出處 明末·淩濛初有擬話本《初刻拍案驚奇》、《二刻拍案驚奇》。

44千夫所指 [ qiān fū suǒ zhǐ ]

解釋 為眾人所指責。形容觸犯眾怒。

出處 清 章炳麟《聯省自治虛置政府議》:「千夫所指,其傾覆可立而期。」

45橫眉怒視 [ héng méi nù shì ]

解釋 猶言橫眉努目。形容怒目相視,態度凶狠的樣子。

出處 師飆等《金戈鐵馬少年時》第五章;「辛棄疾、賈瑞、飛煙、金福仗劍立於帳口,一個個橫眉怒視,殺氣逼人。」

46橫眉立目 [ héng méi lì mù ]

解釋 猶言橫眉努目。形容怒目相視,態度凶狠的樣子。

出處 老舍《茶館》第一幕:「三三兩兩的打手,都橫眉立目,短打扮,隨時進來往後院去。」

47戟指嚼舌 [ jǐ zhǐ jiáo shé ]

解釋 戟指:伸出食指、中指指人;嚼舌:咬破舌頭。形容憤怒之極

出處 魯迅《華蓋集 「碰壁」之餘》:「或則戟指嚼舌,噴血而亡。」

48火上添油 [ huǒ shàng tiān yóu ]

解釋 見「火上澆油」。

出處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二十三回:「賈臬台見他頂嘴,如火上添油,那氣格外來的大。」

49鯨波怒浪 [ jīng bō nù làng ]

解釋 猶言驚濤駭浪。

出處 清·昭梿《嘯亭雜錄·端午龍舟》:「乾隆初,上於端午日命內侍習競渡於福海中,皆畫船簫鼓,飛龍蠲首,絡繹於鯨波怒浪間。」

50驚風怒濤 [ jīng fēng nù tāo ]

解釋 喻生活中的艱辛險惡。

出處 清·劉大櫆《謝氏妹六十壽序》:「回思三十年前,驚風怒濤,恍如夢寐。」

51鮮衣良馬 [ xiān yī liáng mǎ ]

解釋 見「鮮衣怒馬」。

出處 宋·李昉《太平廣記》卷第三一○引唐·載孚《廣異記·汝陰人》:「汝陰男子姓許,少孤,為人白皙,有姿調,好鮮衣良馬,遊騁無度。」

52疾言遽色 [ jí yán jù sè ]

解釋 言語神色粗暴急躁。形容對人發怒時說話的神情。

出處 南朝 宋 範曄《後漢書 劉寬傳》:「典曆三郡,溫仁多恕,雖在倉卒,未嚐疾言遽色。」

53鮮衣怒馬 [ xiān yī nù mǎ ]

解釋 美服壯馬。謂服飾豪奢。

出處 明·沈德符《野獲編·刑部·冤獄》:「群盜得誌,彌橫恣為推埋,鮮衣怒馬,以遊俠為稱,其魁名朱國臣者,初亦宰夫也。」

54氣衝鬥牛 [ qì chōng dòu niú ]

解釋 牛:牽牛星。鬥:北鬥星。指天空。原指寶劍的光氣射入天際。後指氣勢很盛。亦作「氣衝牛鬥」。

出處 唐·崔融《詠寶劍》:「匣氣衝牛鬥,山形轉轆轤。」宋·嶽飛《題青泥赤壁》詩:「雄氣堂堂貫鬥牛,誓將真節報君仇。」

55毛發倒豎 [ máo fā dǎo shù ]

解釋 倒豎:尾端朝上直立。汗毛、頭發都豎起來。①比喻怒不可遏。②形容很害怕,很緊張。亦作「毛發皆豎」、「毛發盡豎」、「毛發為豎」。

出處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20回:「騰讀畢,毛發倒豎,咬牙嚼舌,滿口流血。」

56橫眉立眼 [ héng méi lì yǎn ]

解釋 猶言橫眉努目。形容怒目相視,態度凶狠的樣子。

出處 柳青《創業史》第二部第二四章:「白占魁橫眉立眼,凶狠狠地要去趕車。」

57橫眉瞪眼 [ héng méi dèng yǎn ]

解釋 猶言橫眉努目。形容怒目相視,態度凶狠的樣子。

出處 《太平天國歌謠傳說集 徐泰吉找死》:「一個太平軍衝到他身邊,他以為是他的部下,還橫眉瞪眼的叫:‘打、打、打!’」

58怒氣填胸 [ nù qì tián xiōng ]

解釋 胸中充滿了憤怒。形容憤怒到了極點。

出處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五十七回:「卻說周瑜怒氣填胸,墜於馬下,左右急救歸船。」

59橫眉冷目 [ héng méi lěng mù ]

解釋 憤怒、輕蔑的樣子。同「橫眉冷眼」。

出處 郭澄清《大刀記》第十三章:「現在他又橫眉冷目地喝了一聲‘走’,更把個張溫嚇沒了真魂。」

60惱羞變怒 [ nǎo xiū biàn nù ]

解釋 見「惱羞成怒」。

出處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30回:「昌得官見他如此的說法,不禁惱羞變怒,喝令左右:‘替我趕他出去!’」

61驚濤怒浪 [ jīng tāo nù làng ]

解釋 同「驚濤駭浪」。

出處 宋·韓拙《論觀畫別識》:「巔崖峻壁之間,一水飛出,如練千尺懸灑於萬仞之下,有驚濤怒浪,湧竑騰沸,噴濺漂流。」

62抓耳搔腮 [ zhuā ěr sāo sāi ]

解釋 見「抓耳撓腮」。

出處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三十五回:「多九公道:‘那送禮人說:國舅因今日王妃進宮,送這禮物,預備王妃賞賜宮人。豈非送給林兄麼?’唐敖聽了,隻急的抓耳搔腮。」

63發怒衝冠 [ fā nù chōng guàn ]

解釋 同「發上衝冠」。

出處 《燕丹子》下卷:「歌曰:‘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複還。’高漸離擊築,宗意和之。如壯聲則發怒衝冠,為哀聲則士皆流涕。」

64發上衝冠 [ fā shàng chōng guàn ]

解釋 猶言發上指冠。語本《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卻立,倚柱,怒發上衝冠。」

出處 語出《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卻立,倚柱,怒發上衝冠。」

65神怒人怨 [ shén nù rén yuàn ]

解釋 謂人人怨恨憤怒。

出處 《晉書·殷誥傳》:「神怒人怨,眾之所棄。傾危多憂,將及社稷。」

66兒女英雄 [ ér nǚ yīng xióng ]

解釋 兒女:指青年男女。指感情豐富,年輕有為的男女英雄。

出處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一回:「縱橫九萬裏,上下五千年,求其兒女英雄,一身兼備的,也隻見得兩個。」

67赫然而怒 [ hè rán ér nù ]

解釋 形容大怒。火冒三丈的樣子。

68揚眉眴目 [ yáng méi shùn mù ]

解釋 橫眉怒目。

出處 《敦煌變文集·降魔變文》:「忽然化出毒龍,口吐煙雲,黑天翳日,揚眉眴目,震地雷鳴。」

69金剛努目 [ jīn gāng nǔ mù ]

解釋 形容麵目威猛可畏。

出處 《太平廣記》卷一七四引宋·龐元英《談藪·薛道衡》:「隋吏部侍郎薛道衡,嚐遊鍾山開善寺,謂小僧曰:‘金剛何為努目?菩薩何為低眉?’小僧答曰:‘金剛努目,所以降伏四魔;菩薩低眉,所以慈悲六道。’道衡憮然不能對。」

70橫眉努目 [ héng méi nǔ mù ]

解釋 聳眉瞪眼。形容怒目相視,態度凶狠的樣子。

出處 後蜀 何光遠《鑒戒錄》卷十引陳裕詩:「橫眉努目強幹嗔,便作閻浮有力神。禍福豈由泥捏漢,燒香供養弄蛇人。」努,一本作「怒」。

71植發穿冠 [ zhí fā chuān guàn ]

解釋 猶植發衝冠。

出處 《世說新語·言語》「溫嶠初為劉琨使來過江」劉孝標注引晉·裴啟《語林》:「溫公始入,姿形甚陋,合坐盡驚。既坐,陳說九服分崩,皇室弛絕,晉王君臣莫不歔欷。及言天下不可以無主,聞者莫不踴躍,植發穿冠。」

72發上指冠 [ fā shàng zhǐ guàn ]

解釋 毛發豎起貌。形容極度憤怒。

出處 戰國·宋·莊周《莊子·盜蹠》:「盜蹠聞之,目如明星,發上指冠。」

73激忿填膺 [ jī fèn tián yīng ]

解釋 膺:胸。強烈的忿怒填滿胸中。形容氣憤已極。

出處 明·陶宗儀《輟耕錄》:「顧其母激忿填膺,寸晷是學,不迨於至,以超聖人之域,煥乎賢者之業。」

74氣憤填膺 [ qì fèn tián yīng ]

解釋 膺:胸。形容憤怒之情充滿胸中。亦作「憤氣填膺」、「憤氣填胸」、「激憤填膺」。

75無名孽火 [ wú míng niè huǒ ]

解釋 名:稱呼;孽:邪。說不出的邪火。指極大的怒氣。

出處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十五回:「那裏我一把無名孽火,從腳跟下直透頂門,隻得礙著眾親友不好動粗。」

76戟指怒目 [ jǐ zhǐ nǔ zhāng ]

解釋 指著人,瞪著眼。形容大怒時斥責人的神態。

出處 馬輅《國共和談演義》第六回:「張學良還要解釋,蔣早氣得七竅生煙,戟指怒目。抗日,抗日,等我死了以後,你再去抗日好了!」

77發植穿冠 [ fà zhí chuān guān ]

解釋 形容極度憤怒。同「發上衝冠」。

出處 《淮南子 泰族訓》:「荊軻西刺秦王,高漸離、宋意為擊築而歌於易水之上,聞者瞋目裂眥,發植穿冠。」

78發怒穿冠 [ fà nù chuān guān ]

解釋 毛發豎起的樣子。形容極度憤怒。同「發上衝冠」。

出處 三國 魏 曹植《鼙舞歌五首》之五:「張目決眥,發怒穿冠。」

79東怨西怒 [ dōng yuàn xī nù ]

解釋 謂任意指責別人。

出處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省事》:「須求趨競,不顧羞慚,比較材能,斟量功伐,厲色揚聲,東怨西怒;或有協持宰相瑕疵,而獲酬謝,或有喧聒時人視聽,求見發遣;以此得官,謂為才力,何異盜食致飽,竊衣取溫哉!」

80上氣不接下氣 [ shàng qì bù jiē xià qì ]

解釋 形容因為勞累或焦急而氣喘得很厲害。

出處 清·無垢道人《八仙全傳》第七回:「一霎時漂流數百裏外,直把一個好義急公的老鼠淹得上氣不接下氣。」

81喜怒不形於色 [ xǐ nù bù xìng yú sè ]

解釋 高興和惱怒都不表現在臉色上。指人沉著而有涵養,感情不外露。

出處 《三國誌 蜀誌 先主傳》:「喜怒不形於色,好交結豪俠,年少爭附之。」

82敢怒而不敢言 [ gǎn nù ér bù gǎn yán ]

解釋 心裏憤怒而嘴上不敢說。指懾於威脅,胸中憤怒不敢吐露。

出處 唐 杜牧《阿房宮賦》:「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2024 hgcha.net 漢語查 郵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詞典、成語等漢語國學資料僅供參考,最終以新華字典、漢語詞典、成語詞典等書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