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漢語查 成語 形容家庭變故的成語

形容家庭變故的成語


1百川歸海 [ bǎi chuān guī hǎi ]

解釋 百川:泛指大小江河。所有江河最終都流入大海。比喻眾望所歸或大勢所趨。也比喻許多事物由分散而彙集到一處。

出處 西漢 劉安《淮南子 氾論訓》:「百川異源,而皆歸於海;百家殊業而皆務於治。」

2流離失所 [ liú lí shī suǒ ]

解釋 流離:流落;失散;失所:失去住所。流落離散;無處安身。

出處 《金史 完顏匡傳》:「今已四月,農事已晚,邊民連歲流離失所,扶攜道路,即望複業,過此農時,遂失一歲之望。」

3水深火熱 [ shuǐ shēn huǒ rè ]

解釋 像在深水裏;如在烈火中。比喻人民生活極為痛苦或國家災難深重。

出處 先秦 孟軻《孟子 梁惠王下》:「如水益深,如火益熱,亦運而已矣。」

4兵荒馬亂 [ bīng huāng mǎ luàn ]

解釋 兵、馬:指戰爭;荒:荒亂。指社會秩序極端不安定。形容戰時社會動蕩不安;混亂的情景。

出處 明 李唐賓《梧桐葉》第四折:「不然,那兵荒馬亂,定然遭驅被擄。」

5後繼無人 [ hòu jì wú rén ]

解釋 繼:接續;繼承。沒有繼承的人。

出處 羅瑞卿《黨的三大作風的楷模——回憶周總理》:「這位老中醫的醫術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而且後繼無人。」

6一盤散沙 [ yī pán sǎn shā ]

解釋 一盤黏合不到一起的沙子。比喻力量分散;沒有組織起來。

出處 清 梁啟超《十種德性相反相成論》:「然終不免一盤散沙之誚者,則以無合群之德故也。」

7一貧如洗 [ yī pín rú xǐ ]

解釋 窮得像用水洗過似的;什麼都沒有。形容十分貧窮。

出處 元 關漢卿《竇娥冤》楔子:「小生一貧如洗,流落在這楚州居住。」

8風流雲散 [ fēng liú yún sà ]

解釋 輕風流動;雲彩散開。比喻經常在一起的人;一時間四下分離;散走各方。也比喻作品的散軼。

出處 漢 王粲《贈蔡子篤》詩:「風流雲散,一別如雨。」

9顛沛流離 [ diān pèi liú lí ]

解釋 顛沛:遭受挫折或困難;流離:離散、流落。因生活困窘而到處奔波流浪。

出處 宋 張世南《遊宦紀聞》第九卷:「而哀予顛沛流離萬裏,保有之難也,而共振顯之。」

10生離死別 [ shēng lí sǐ bié ]

解釋 活人之間的分離就像與死者永別一樣。形容很難再見麵或永遠分別。

出處 《陳書 徐陵傳》:「況吾生離死別,多曆暄寒,孀室嬰兒,何可言念。」

11民不聊生 [ mín bù liáo shēng ]

解釋 聊:依靠。老百姓無法生活下去。

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張耳陳餘列傳》:「百姓罷敝,頭會箕斂,以供軍費,財匱力盡,民不聊生。」

12星星點點 [ xīng xīng diǎn diǎn ]

解釋 ①形容多而分散。②形容少許或細碎。

出處 清·無名氏《劉公案》第88回:「咱爺們要想就往大裏想,星星點點算不了事情!」

13家徒四壁 [ jiā tú sì bì ]

解釋 徒:隻;壁:牆壁。家裏隻有四周的牆壁。形容窮得一無所有。

出處 東漢 班固《漢書 司馬相如傳》:「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與馳歸成都,家居徒四壁立。」

14家破人亡 [ jiā pò rén wáng ]

解釋 家園被毀;親人死亡。形容家庭慘遭不幸。

出處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 元安禪師》:「師曰:‘家破人亡,子歸何處?’」

15政出多門 [ zhèng chū duō mén ]

解釋 政令出自許多部門。

出處 先秦 左丘明《左傳 成公十六年》:「魯之有季孟,猶晉之有欒範也,政令於是乎成。今其謀曰:‘晉政多門,不可從也。’」

16妻離子散 [ qī lí zǐ sàn ]

解釋 妻子離異;子女流散。表示一家人被迫離散。

出處 先秦 孟軻《孟子 梁惠王上》:「彼奪其民時,使不得耕耨以養其父母。父母凍餓,兄弟妻子離散。」

17家道中落 [ jiā dào zhōng luò ]

解釋 家業衰敗,境況沒有從前富裕。

出處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14回:「雖然他家太爺做了任官,而今也家道中落,那裏一時拿的許多銀子出來?」

18生靈塗炭 [ shēng líng tú tàn ]

解釋 生靈:生民;百姓;塗炭:爛泥和炭火。形容人民處於極端困苦的境地。

出處 《晉書 苻丕載記》:「先帝晏駕賊庭,京師鞠為戎穴,神州蕭條,生靈塗炭。」

19骨肉離散 [ gǔ ròu lí sàn ]

解釋 骨肉:指父母兄弟子女等親人。比喻親人分散,不能團聚。

出處 《詩經 唐風 杕杜序》:「《杕杜》,刺時也。君不能親其宗族,骨肉離散,獨居而無兄弟,將為沃所並爾。」

20兵連禍結 [ bīng lián huò jié ]

解釋 兵:指戰爭;結:相連。指戰爭連年不斷;災禍持續相結。

出處 東漢 班固《漢書 匈奴傳下》:「漢武帝選將練兵,約齎輕糧,深入遠戍,雖有克獲之功,胡輒報之;兵連禍結,三十餘年。」

21變化不測 [ biàn huà bù cè ]

解釋 測:測量,估計。變化無常,無法預料。

出處 唐 韓愈《殿中少監馬君墓誌》:「當是時,見王於北亭,猶高山深林巨穀,龍虎變化不測。」

22楚囚相對 [ chǔ qiú xiāng duì ]

解釋 形容人們遭遇國難或其他變故,相對無策,徒然悲傷。

出處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過江諸人,每至美日,輒相邀新亭,藉卉飲宴。周侯(周顗)中坐而歎曰:‘風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異!’皆相視流淚。唯王丞相(王導)愀然變色曰:‘當共戮力王室,克複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對!’」

23家敗人亡 [ jiā bài rén wáng ]

解釋 家庭敗落,家人死亡。

出處 清 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十回:「你既來投托蔣太太,你在蔣府裏靜坐罷了,你卻遙地裏去串人家,致得人家敗人亡。」

24飽經世變 [ bǎo jīng shì biàn ]

解釋 指經曆了許多人世變故。

出處 瞿秋白《餓鄉紀程》三:「我這位表姊,本是家鄉的名美人,現在他飽經世變,家庭生活的苦痛已經如狂風驟雨掃淨了春意。」

25不經世故 [ bù jīng shì gù ]

解釋 經:經曆;世故:人情世事的變故。形容缺乏為人處世的經驗。

出處 魯迅《花邊文學 序言》:「然而他們不經世故,偶爾‘忘其所以’也就大碰其釘子。」

26節哀順變 [ jié āi shùn biàn ]

解釋 抑製哀傷,順應變故。用來慰唁死者家屬的話。

出處 西漢 戴聖《禮記 檀弓下》:「喪禮,哀戚之至也;節哀,順變也。君子念始之者也。」

27東零西碎 [ dōng líng xī suì ]

解釋 指零碎,分散,不集中。

出處 郭沫若《文藝論集 自然與藝術》:「他們把他們父親的財產東零西碎地鋪滿了一堂,沒有絲毫處理的手腕。」

28變生不測 [ biàn shēng bù cè ]

解釋 變:有重大影響的突然變化;不測:意外。變故發生於突然之間。

出處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44回:「變生不測鳳姐潑醋,喜出望外平兒理妝。」

29不可避免 [ bù kě bì miǎn ]

解釋 指不能使不發生的事情。

出處 毛澤東《矛盾論》:「而這些矛盾如何不可避免地會在各種不同的階級社會中,引出各種不同的社會革命。」

30國家多故 [ guó jiā duō gù ]

解釋 故:事故,變故。國家連續出現重大事故。形容國家局勢不安定。

出處 晉·陳壽《三國誌·魏誌·鍾會傳》:「方國家多故,未遑修九伐之征也。」

31百川朝海 [ bǎi chuān cháo hǎi ]

解釋 眾水奔流趨向大海。多比喻無數分散的事物都彙集到一處。

出處 漢 焦贛《易林 謙之無妄》:「百川朝海,流行不止,道雖遼遠,無不到者。」

32不諱之變 [ bù huì zhī biàn ]

解釋 不諱:死的委婉說法;變:變故。指人的死亡。

出處 南朝·宋·範曄《後漢書·申屠剛傳》:「不諱之變,誠難其慮。」

33東零西散 [ dōng líng xī sàn ]

解釋 形容零落分散。

出處 明·袁宏道《致蕭允升庶子》:「曾未幾何,而東零西散,念方既已下世,先兄繼之,射堂秋月,有若隔世,人生會合,何可常也!」

34星星落落 [ xīng xīng luò luò ]

解釋 形容少而分散。

出處 《解放日報》1982.7.7:「四周的田野上,已星星落落地有人在勞動了。」

35一片散沙 [ yī piàn sàn shā ]

解釋 見「一盤散沙」。

出處 孫中山《民族主義》第一講:「但是中國的人,隻有家族和宗族的團體,沒有民族的精神,所以雖有四萬萬人結合成一個中國,實在是一片散沙。」

36四分五剖 [ sì fēn wǔ pōu ]

解釋 四分五裂。形容分散,不統一。

出處 漢·揚雄《解嘲》:「往者周網解結,群鹿爭逸,離為十二,合為六七,四分五剖,並為戰國。」

37散陣投巢 [ sàn zhèn tóu cháo ]

解釋 謂群鳥分散,各投窠巢。

出處 聞一多《紅燭·李白之死》:「醉客散了,如同散陣投巢的烏鴉。」

38地崩山摧 [ dì bēng shān cuī ]

解釋 土地崩裂,山嶺倒塌。多形容巨大變故。

出處 唐 李白《蜀道難》:「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後天梯石棧方鉤連。」

39四分五落 [ sì fēn wǔ luò ]

解釋 形容分散零亂。

出處 金·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卷二:「驀聞人道,森森地唬得魂離殼。全家眷愛,多應是四分五落。」

40烽鼓不息 [ fēng gǔ bù xī ]

解釋 烽鼓:烽火與戰鼓;息:停止。比喻戰亂不止。

出處 南朝·梁·沈約《齊故安陸昭王碑》:「晉宋迄今,有切民患;烽鼓相望,歲時不息。」

41眾流歸海 [ zhòng liú guī hǎi ]

解釋 大小河流同歸於海。比喻眾多分散的事物彙集於一處。

出處 唐 杜甫《長江》詩之二:「眾流歸海意,萬國奉君心。」

42四紛五落 [ sì fēn wǔ luò ]

解釋 見「四分五落」。

出處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15回:「劉繇軍兵大敗,眾皆四紛五落。」

43地坼天崩 [ dì chè tiān bēng ]

解釋 坼:開裂;崩:倒塌。地裂開,天崩塌。原指地震,後多比喻重大變故。

出處 《戰國策·趙策三》:「天崩地坼,天子下席。」 《後漢書·翟酺傳》:「自去年以來,災遣頻數,地坼天崩,高岸為穀。」

44流血千裏 [ liú xuè qiān lǐ ]

解釋 形容死傷非常多。

出處 西漢·劉向《戰國策·魏策》:「天子之怒,伏屍百萬,流血千裏。」

45星飛雲散 [ xīng fēi yún sàn ]

解釋 比喻事物四處分散或四散消失。

出處 宋·葉適《安集兩淮申省狀》:「無有捍蔽,一旦胡塵猝起,星飛雲散,無有能自保者。」

©2024 hgcha.net 漢語查 郵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詞典、成語等漢語國學資料僅供參考,最終以新華字典、漢語詞典、成語詞典等書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