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漢語查 成語 形容濕的成語

形容濕的成語


1煨幹避濕 [ wēi gàn bì shī ]

解釋 見「煨幹就濕」

出處 元·李行道《灰闌記》第四折:「生下這孩兒,十月懷胎,三年乳哺,咽苦吐甜,煨幹避濕,不知受了多少辛苦。」

2相呴以濕 [ xiāng xǔ yǐ shī ]

解釋 彼此以呼出的氣濕潤對方。《莊子·大宗師》:「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濕,相濡以沫。」成玄英疏:「呴氣相濕。」後以喻在困難時以微小的力量,竭力互相幫助。

出處 《莊子·大宗師》:「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濕,相濡以沫。」成玄英疏:「呴氣相濕。」

3久束濕薪 [ jiǔ shù shī xīn ]

解釋 長期捆著的潮濕柴草。喻思想保守,不易接受新事物。

出處 梁啟超《飲冰室合集》自敘:「而彼久束濕薪之大多數人,猶或曰:‘吾秦人而子語我以越之肥瘠也。’」

4烏煙瘴氣 [ wū yān zhàng qì ]

解釋 烏:黑。瘴氣:南方的林中的濕熱空氣。原指環境汙染。多比喻環境嘈雜;秩序混亂;風氣不正或社會黑暗。

出處 毛澤東《團結一切抗日力量,反對反共頑固派》:「這樣,汪精衛派和國民黨的反共頑固派兩家裏應外合,把時局鬧得烏煙瘴氣了。」

5汗流浹背 [ hàn liú jiā bèi ]

解釋 浹:濕透。汗水流得濕透背衣。形容悶熱或幹活賣力氣。也形容極度惶恐或羞愧。

出處 南朝 宋 範曄《後漢書 皇後紀下 獻帝伏皇後》:「操出,顧左右,汗流浹背,自後不敢複朝請。」

6相濡以沫 [ xiāng rú yǐ mò ]

解釋 濡:沾濕;沫:唾沫。水幹了;魚互相以吐沫沾濕;以維持生命。現比喻在困境中以微薄的力量相互救助。

出處 先秦 莊周《莊子 大宗師》:「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濕,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7哭哭啼啼 [ kū kū tí tí ]

解釋 不停的哭泣。

出處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六十七回:「這如今才好些,又這樣哭哭啼啼,豈不是自己糟蹋了自己身子。」

8天寒地凍 [ tiān hán dì dòng ]

解釋 天氣非常寒冷;大地到處結冰。

出處 宋 王十朋《南州春色》詞:「莫恨東風吹不到,著意挽春回,一任天寒地凍,南枝香動。」

9揮汗如雨 [ huī hàn rú yǔ ]

解釋 眾人用手抹汗;揮灑的汗水像雨點一樣。形容人多、擁擠。也形容因天熱或勞動而出汗很多。

出處 西漢 劉向《戰國策 齊策一》:「監淄之途,車彀擊,人肩摩,連衽成帷,舉袂成幕,揮汗成雨。」

10滴水成冰 [ dī shuǐ chéng bīng ]

解釋 水滴下去就結成冰。形容天氣非常寒冷。

出處 宋 錢易《南部新書》:「嚴冬冱寒,滴水成冰。」

11疾雨暴風 [ jí yǔ bào fēng ]

解釋 指來勢急遽而猛烈的風雨。同「暴風疾雨」。

出處 晉 幹寶《搜神記》卷四:「是日果有疾雨暴風,從太公邑外而過。」

12幹啼濕哭 [ gàn tí shī kū ]

解釋 幹啼:沒有眼淚地啼哭。濕哭:有眼淚地啼哭。無淚和有淚地哭。①形容哭哭啼啼。②也泛指因苦楚而呈現的各種表情。亦作「濕哭幹啼」。

出處 《北齊書·尉景傳》:「景曰:‘小兒慣去,放使作心腹,何須幹啼濕哭不聽打耶!’」

13上漏下濕 [ shàng lòu xià shī ]

解釋 上:指屋頂;下:指地麵。形容房屋破舊,不能蔽風雨。

出處 先秦 莊周《莊子 讓王》:「上漏下濕,匡坐而弦。」

14風雨無阻 [ fēng yǔ wú zǔ ]

解釋 不受刮風下雨的阻礙。指預先約好的事情,一定按期進行。

出處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 黃秀才徼靈玉馬墜》:「黃秀才從陸路短船,風雨無阻,所以趕著了。」

15惡濕居下 [ wù shī jū xià ]

解釋 厭惡潮濕卻住在低窪的的地方。比喻行動跟願望相違背。

出處 《孟子·公孫醜上》:「今惡辱而居不仁,是猶惡濕而居下住。」

16煨幹就濕 [ wēi gàn jiù shī ]

解釋 極言撫育孩子的辛苦。

出處 元·無名氏《殺狗勸夫》第三折:「不想共乳同胞一體分,煨幹就濕母艱辛。」

17雨沐風餐 [ yǔ mù fēng cān ]

解釋 形容在外奔走勞苦,生活不得安定。

出處 宋 劉宰《石翁姥》:「人歸人去我何心,雨沐風餐人自老。」

18陰雲密布 [ yīn yún mì bù ]

解釋 比喻形勢險惡或將要發生重大事件的鬱悶氣氛。

出處 清·石玉昆《小五義》第103回:「二人行不到二裏之遙,天就陰雲密布。」

19雨淋日炙 [ yǔ lín rì zhì ]

解釋 炙:烤。雨裏淋,太陽曬。形容旅途或野外工作的辛苦。

出處 唐·韓愈《石鼓歌》:「雨淋日炙野火燎,鬼物守護煩撝嗬。」

20流汗浹背 [ liú hàn jiā bèi ]

解釋 ①形容出汗多,濕透了背上的衣服。②形容慚愧不安之極。

出處 宋·無名氏《青瑣後集》:「每延英奏對,雖嚴冬盛寒亦流汗浹背。」

21沐雨經霜 [ mù yǔ jīng shuāng ]

解釋 謂承受雨淋霜打。形容曆盡辛苦。

出處 明·屠隆《曇花記·雲遊遇師》:「還想我沐雨經霜,身中鎖甲,手裏沉槍。」

22櫛風沐雨 [ zhì fēng mù yǔ ]

解釋 櫛:梳頭發;沐:洗頭發。風梳發,雨洗頭。形容人經常在外麵不顧風雨地辛苦奔波。

出處 先秦 莊周《莊子 天下》:「沐甚雨,櫛急風。」

23汗出浹背 [ hàn chū jiā bèi ]

解釋 同「汗流浹背」。

出處 漢·劉向《續列女傳·楊夫人》:「敞驚懼不知所言,汗出浹背。」

24推幹就濕 [ tuī gàn jiù shī ]

解釋 同「推燥居濕」。

出處 明·徐田臣《殺狗記·孫榮奠墓》:「三年乳哺恩愛深,推幹就濕多勞頓。」

25偎幹就濕 [ wēi gàn jiù shī ]

解釋 形容母親撫育幼兒之辛苦。謂幼兒溺床,母親寧可以身就濕,使小兒臥處常幹。

出處 元·無名氏《凍蘇秦》第二折:「且休說懷耽十月,隻從小偎幹就濕,幾口氣抬舉他偌大,便恰似燕子銜食。」

26山陰夜雪 [ shān yīn yè xuě ]

解釋 猶言山陰乘興。

出處 唐·李白《單父東樓秋夜夜送族弟沈之秦》詩:「卷簾見月清興來,疑是山陰夜中雪。」

27汗流洽衣 [ hàn liú qià yī ]

解釋 汗出甚多,濕透衣服。形容極其惶恐羞愧。

出處 明·張居正《答宗伯董潯陽》:「頃賢郎至,辱華翰獎借,爛然盈楮,不匡其所不及,而假其所不能。讀之使人汗流洽衣也。」

28陰霾密布 [ yīn mái mì bù ]

解釋 陰霾:空氣中浮沉多而渾濁。比喻形勢險惡或將要發生重大事件的鬱悶氣氛。

出處 茅盾《霜葉紅似二月花》:「正如光風霽月的青空,忽然陰霾密布。」

29推燥居濕 [ tuī zào jū shī ]

解釋 把幹的地方讓給幼兒,自己睡在濕的地方。形容撫育孩子的辛勞。

出處 《孝經援神契》:「母之於子也,鞠養殷勤,推燥居濕,絕少分甘。」

30疾風甚雨 [ jí fēng shèn yǔ ]

解釋 指大風急雨。

出處 語出《禮記 玉藻》:「君子之居恒當戶,寢恒東首,若有疾風、迅雷、甚雨,則必變,雖夜必興,衣服冠而坐。」

31呴濕濡沫 [ nì shī rú mò ]

解釋 比喻同處困境,互相救助。

出處 戰國·宋·莊周《莊子·大宗師》:「相呴以濕,相濡以沫。」

32驟風急雨 [ zhòu fēng jí yǔ ]

解釋 來勢急遽而猛烈的風雨。同「驟雨狂風」。

出處 宋 郭熙淳《林泉高致 畫訣》:「夏山雨過,濃雲欲雨,驟風急雨,又曰飄風急雨。」

33汗流洽背 [ hàn liú qià bèi ]

解釋 同「汗流浹背」。

出處 《舊唐書·昭宗紀》:「昭宗臨軒自諭之曰:‘卿等藩侯,宜存臣節,稱兵入朝,不由奏請,意在何也?’茂貞、行瑜汗流洽背,不能對。」

34回幹就濕 [ huí gàn jiù shī ]

解釋 謂母親育兒時,讓嬰兒居幹處,自己就濕處。

出處 《敦煌變文集·父母恩重經講經文》:「慈母德,實堪哀,十月三年受苦災;冒熱衝寒勞氣力,回幹就濕費心懷。」

35雲蒸礎潤 [ yún zhēng chǔ rùn ]

解釋 礎:柱子底下的石墩。雲氣升騰,柱石濕潤。形容濕氣濃重。

出處 西漢·劉安《淮南子·說林訓》:「山雲蒸,柱礎潤,伏岑掘,兔絲死。」

36濕肉伴幹柴 [ shī ròu bàn gān chái ]

解釋 形容拷打。

©2024 hgcha.net 漢語查 郵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詞典、成語等漢語國學資料僅供參考,最終以新華字典、漢語詞典、成語詞典等書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