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漢語查 成語 形容掩飾不住的成語

形容掩飾不住的成語


1故弄玄虛 [ gù nòng xuán xū ]

解釋 故意耍花招;欺騙人。玄虛:用來掩蓋真相;迷惑別人的欺騙手段。

出處 韓非《韓非子 解老》:「聖人觀其玄虛,用其周行,強字之曰道。」

2自欺欺人 [ zì qī qī rén ]

解釋 欺騙自己;也欺騙別人。用自己也不相信的去欺騙別人。形容別有用心或虛偽無力的欺騙行為。

出處 宋 朱熹《朱子語類》第18卷:「因說自欺欺人,曰:‘欺人亦是自欺,此又是自欺之甚者。’」

3不露鋒芒 [ bù lù fēng máng ]

解釋 鋒:兵刃;芒:植物的尖刺。不顯露出銳氣或才幹。多指有意地將自己的才能、抱負等加以掩飾。

出處 宋 呂祖謙《呂東萊文集 雜說》第20卷:「語有力而不露鋒芒者,善言也。」

4掩耳盜鈴 [ yǎn ěr dào líng ]

解釋 掩:遮蓋;盜:偷。把耳朵捂住偷鈴鐺;以為自己聽不見;別人也不會聽見。比喻自欺欺人。

出處 戰國 呂不韋《呂氏春秋 自知》:「百姓有得鍾者,欲負而走,則鍾大不可負。以椎毀之,鍾況然有聲。恐人聞之而奪己也,遽掩其耳。」

5欺上瞞下 [ qī shàng mán xià ]

解釋 對上欺騙,博取信任;對下隱瞞,掩蓋真相。

出處 唐 元結《奏免科率狀》:「忝官屍祿,欺上罔下,是臣之罪。」

6諱疾忌醫 [ huì jí jì yī ]

解釋 諱:忌諱;疾:疾病;忌:怕。有病不肯說;又怕見醫生;不願醫治。比喻掩飾缺點;不願改正。

出處 宋 周敦頤《周子通書 過》:「今人有過,不喜人規,如護疾而忌醫,寧滅其身而無悟也。」

7遮三瞞四 [ zhē sān mán sì ]

解釋 謂說話、做事多方掩飾,不爽快。

出處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三十三回:「昨夜怎麼他兩個一同出來,你且告訴了我,我自有主意,可不要遮三瞞四的。」

8補過飾非 [ bǔ guò shì fēi ]

解釋 補過:彌補過失;飾非:文飾過錯。指掩飾過錯。

出處 清 袁枚《隨園詩話》第16卷:「文士筆墨,為人補過飾非,往往如是。」

9塞耳盜鍾 [ sāi ěr dào zhōng ]

解釋 比喻自欺欺人,硬要掩蓋掩蓋不了的事情。

出處 《呂氏春秋 自知》:「百姓有得鍾者,欲負而走,則鍾大不可負,以椎毀之,鍾況然有音,恐人聞之而奪己也,遽揜其耳。」

10搽脂抹粉 [ chá zhī mǒ fěn ]

解釋 指化妝打扮。今亦用於形容掩飾、遮蓋。

出處 清 彭養鷗《黑籍冤魂》第19回:「每日起來,搽脂抹粉,那臉上的煙色,還可遮得過去。」

11矯情飾行 [ jiǎo qíng shì xíng ]

解釋 掩飾實情,故作姿態。同「矯情飾貌」。

出處 《隋書 煬帝紀下》:「每矯情飾行,以釣虛名,陰有奪宗之計。」

12赤膊上陣 [ chì bó shàng zhèn ]

解釋 赤膊:光著上身;指不穿盔甲;陣:泛指戰場。原指不穿盔甲;裸露上身;上陣作戰。形容作戰勇敢;全力以赴地進行戰鬥。後比喻沒有準備或毫無掩飾的從事。也作「赤體上陣」。

出處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許褚性起,飛回陣中,卸下盔甲,渾身筋突,赤體提刀,翻身上馬,來與馬超決戰。」

13直言不諱 [ zhí yán bù huì ]

解釋 直率地講話;毫不隱諱(諱:忌諱;隱諱)。

出處 《晉書 劉波傳》:「臣鑒先征,竊惟今事,是以敢肆狂瞽,直言無諱。」

14煞費苦心 [ shà fèi kǔ xīn ]

解釋 煞:很;十分。費盡了心思。

出處 清 李寶嘉《中國現在記》:「辦河工難除積弊,做清官煞費苦心。」

15塗脂抹粉 [ tú zhī mǒ fěn ]

解釋 搽胭脂抹粉。指婦女梳妝打扮。比喻為遮掩醜惡的本質而粉飾打扮;企圖掩人耳目。

出處 明 淩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14卷:「其妻塗脂抹粉,慣賣風情,挑逗那富家郎君。」

16諱莫如深 [ huì mò rú shēn ]

解釋 諱:瞞著不說;深:事件重大。原指事情重大;因而隱瞞不言。後比喻隱瞞得非常嚴;唯恐別人知道。

出處 《穀梁傳 莊公三十二年》:「何也?諱莫如深,深則隱。苟有所見,莫如深也。」

17信口雌黃 [ xìn kǒu cí huáng ]

解釋 古時寫字用黃紙;寫錯了就用雌黃塗了重寫。比喻不顧事實;隨口亂說。雌黃:雞冠石;黃赤色。

出處 南北朝 劉孝標《廣絕交論》:「雌黃出其唇吻,朱紫由其月旦。」李善注引晉 孫盛《晉陽秋》:「王衍,字夷甫,能言,於意有不安者,輒更易之,時號口中雌黃。」

18信口開河 [ xìn kǒu kāi hé ]

解釋 隨口亂說一氣。指說話沒有根據;不可靠。信口:隨口;開河:指說話時嘴唇張合。

出處 元 王實甫《西廂記》第二本第三折:「你那裏休聒,不當一個信口開合知。」

19喬裝打扮 [ qiáo zhuāng dǎ bàn ]

解釋 喬:假;喬妝:改變服裝、容顏。指用手段改變原來的麵貌。

出處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自己卻喬裝打扮的,雇了一隻小船,帶了兩個家丁,沿路私訪而來。」

20顛倒黑白 [ diān dǎo hēi bái ]

解釋 把黑的說成白的;把白的說成黑的。比喻故意歪曲事實;混淆是非。

出處 戰國 楚 屈原《楚辭 九章 懷沙》:「變白以為黑兮,倒上以為下。」

21粉飾太平 [ fěn shì tài píng ]

解釋 粉飾:粉刷裝飾;太平:社會平安興旺。把黑暗混亂的社會局麵裝扮成太平盛世。

出處 宋 蔡絛《車鐵圍山叢談》:「當是時,方粉飾太平,務複古禮製。」

22眉開眼笑 [ méi kāi yǎn xiào ]

解釋 眉頭舒展;眼含笑意。形容十分高興的樣子。

出處 清 李汝珍《鏡花緣》第50回:「大盜一麵看著,隻喜的眉開眼笑。」

23文過飾非 [ wén guò shì fēi ]

解釋 用漂亮的言詞掩飾自己的過失和錯誤。文、飾:掩飾;過、非:過失、錯誤。

出處 唐 劉知幾《史通 惑經》:「期則聖人設教,其理含宏,或援誓以表心,或稱非以委屈。豈與夫庸儒末學,文過飾非,使夫問者緘辭杜口,懷疑不展,若是而已哉!」

24吞吞吐吐 [ tūn tūn tǔ tǔ ]

解釋 想說;但又不痛痛快快地說。形容說話有顧慮。

出處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五回:「你一味的吞吞吐吐,支支吾吾;你把我作何等人看待?」

25神采飛揚 [ shén cǎi fēi yáng ]

解釋 神采:人麵部的神氣和光彩。臉上的神態煥發有神。形容人興奮得意;精神煥發的樣子。

出處 丁玲《夢珂》:「她居然很能夠安逸的,高貴的,走過去握那少年導演的手,又用那神采飛揚的眼光去照顧一下全室的人。」

26不可告人 [ bù kě gào rén ]

解釋 不能告訴別人。多指見不得人的不光明、不正當的用心或行徑。

出處 清 陳夢雷《閑止書堂集鈔》:「其於不可告人之隱,猶未忍宣之於眾也。」

27混淆是非 [ hùn xiáo shì fēi ]

解釋 把對的說成錯的;把錯的說成對的。比喻故意製造混亂;使是非不清。

出處 清 陶曾佑《論文學之勢力及其關係》:「錮蔽見聞,淆混是非。」

28掩人耳目 [ yǎn rén ěr mù ]

解釋 掩:遮蓋。堵住人家耳朵;遮著人家的眼睛。比喻用假象迷惑;欺騙人。

出處 《新刊大宋宣和遺事》:「事跡顯然,雖欲掩人之耳目,不可得也。」

29費盡心機 [ fèi jìn xīn jī ]

解釋 心機:心思;計謀。指用盡了心思。形容千方百計地謀算。

出處 宋 戴複古《石屏集 論詩絕句》:「有時勿得驚人句,費盡心機做不成。」

30瞞天過海 [ mán tiān guò hǎi ]

解釋 瞞住上天;偷渡大海。形容采取謊言和偽裝蒙蔽別人以達到目的的欺騙行為。

出處 明 阮大铖《燕子箋 購幸》:「我做提控最有名,瞞天過海無人問,今年大比期又臨。」

31矯揉造作 [ jiǎo róu zào zuò ]

解釋 矯:使彎曲的變成直的;揉:使直的變成彎的。形容故意做作;表現得極不自然。

出處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51回:「黛玉攔道:‘這寶姐姐也忒膠柱鼓瑟,矯揉造作了。」

32表裏不一 [ biǎo lǐ bù yī ]

解釋 表麵和內在不一樣。

出處 《逸周書 諡法解》:「行見中外曰愨。」

33欲蓋彌彰 [ yù gài mí zhāng ]

解釋 蓋:遮掩;彌:更加;彰:明顯。要掩蓋壞事的真相;結果反而暴露得更加明顯。

出處 先秦 左丘明《左傳 昭公七年》:「或求名而不得,或欲蓋而名章,懲不義也。」

34推誠相見 [ tuī chéng xiāng jiàn ]

解釋 指以真心對待人。推:展示;誠:誠實的心意。

出處 《北齊書 慕容紹宗傳》:「我與晉州推誠相待,何忽輒相猜阻,橫生此言。」

35拒諫飾非 [ jù jiàn shì fēi ]

解釋 諫:勸告;飾:遮掩;遮蓋;非:錯誤。拒絕別人的規勸;掩飾自己的錯誤。

出處 荀況《荀子 成相》:「拒諫飾非,愚而上同,國必禍。」

36遮人耳目 [ zhē rén ěr mù ]

解釋 玩弄手法,掩蓋真相。

出處 清 李汝珍《鏡花緣》第73回:「又何嚐有什麼醜處!可見裝點造作總難遮人耳目。」

37飾非拒諫 [ shì fēi jù jiàn ]

解釋 飾:掩飾;非:錯誤;諫:直言規勸。拒絕勸告,掩飾錯誤。

出處 《荀子 成相》:「拒諫飾非,愚而上同,國必禍。」

38瑕不掩瑜 [ xiá bù yǎn yú ]

解釋 瑕:玉上的斑點;瑜:玉的光彩。比喻缺點掩蓋不了優點;缺點是次要的;優點是主要的。

出處 西漢 戴聖《禮記 聘義》:「瑕不揜瑜,瑜不揜瑕,忠也。」

39遮人眼目 [ zhē rén yǎn mù ]

解釋 謂遮掩別人的視聽,掩飾真情。

出處 明·方汝浩《禪真逸史》第十九回:「你隻見庵觀寺院的和尚貧財好色,明蔬暗葷,遮人眼目,俺莊內須與他們不同,葷酒俱有,待人甚恕。」

40瑜不掩瑕 [ yú bù yǎn xiá ]

解釋 比喻優點掩蓋不了缺點。

出處 西漢 戴聖《禮記 聘義》:「瑕不揜瑜,瑜不揜瑕,忠也。」

41掩過飾非 [ yǎn guò shì fēi ]

解釋 猶言文過飾非。掩飾過失、錯誤。

出處 李廣田《〈散文三十篇〉序》:「他們想占有一切,他們的手不用以創造,而用以掩過飾非。」

42故作姿態 [ gù zuò zī tài ]

解釋 指假裝具有藝術效果的姿勢或假裝的模樣。

出處 王朔《永失我愛》:「‘我就喜歡你這樣。’我衝她背影嚷,‘不怕說實話,就怕故作姿態。’」

43費盡心思 [ fèi jìn xīn sī ]

解釋 心思:計謀。挖空心思,想盡辦法。形容千方百計地謀算。

出處 曾樸《孽海花》第11回:「後儒牽強附會,費盡心思,不知都是古今學不分明的緣故。」

44掩目捕雀 [ yǎn mù bǔ què ]

解釋 遮著眼睛捉麻雀。比喻自己騙自己。

出處 晉 陳壽《三國誌 魏誌 陳琳傳》:「諺有‘掩目捕雀’。夫微物尚不可欺以得誌,況大國之事,其可以詐立乎!」

45東遮西掩 [ dōng zhē xī yǎn ]

解釋 指左右遮掩,隱瞞真相。

出處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 錢秀才錯占鳳凰儔》:「別件事,或者有些東扯西拽,東遮西掩,東三西四,不容易說話。」

46飾非掩過 [ shì fēi yǎn guò ]

解釋 同「飾非文過」。

出處 魯迅《華蓋集續編·學界的三魂》:「我雖然也被諡為‘土匪’之一,卻並不想為老前輩們飾非掩過。」

47欺上罔下 [ qī shàng wǎng xià ]

解釋 對上欺騙,博取信任;對下隱瞞,掩蓋真相。

出處 唐 元結《奏免科率狀》:「忝官屍祿,欺上罔下,是臣之罪。」

48攻守同盟 [ gōng shǒu tóng méng ]

解釋 原指國與國之間訂立盟約,戰時彼此聯合進攻或防衛。現多指壞人互相訂約,為掩蓋罪惡而一致行動。

出處 清 梁啟超《中國外交方針私議》:「日本既與英結英日同盟,及日俄戰役方酣,又與韓結日韓攻守同盟。」

49飾非遂過 [ shì fēi suí guò ]

解釋 粉飾錯誤,養成過失。

出處 戰國·衛·呂不韋《呂氏春秋·審應》:「公子食我之辨,適足以飾非遂過。」

50遂非文過 [ suì fēi wén guò ]

解釋 飾非文過。掩飾錯誤和過錯。

出處 漢荀悅《漢紀 昭帝紀》:「遂非文過,知而不改。」《孟子 公孫醜下》:「今之君子,豈徒順之,又從為之辭。」

51飾非文過 [ shì fēi wén guò ]

解釋 粉飾掩蓋過失、錯誤。

出處 東漢·班固《漢書·賈捐之傳》:「順非而澤,不聽而誅。」唐·顏師古注:「謂人有堅為辯言,不以誠質,學於非道,雖博無用,飾非文過,辭語順澤,不聽教命……」

52一薰一蕕 [ yī xūn yī yóu ]

解釋 薰:香草。蕕:臭草。香臭夾雜,往往隻聞其臭不聞其香。故用來比喻一善一惡之中,善易消而惡難除。有兩個意思:(1)比喻善易消惡易存,或善不能止惡,惡能消善。(2)一香一臭,善惡分明。

出處 左傳僖公四年:一薰一蕕,十年尚猶有臭。 《左傳》 僖公四年: 一薰一蕕, 十年尚猶有臭。先秦‧左丘明《左傳‧僖公四年》:一薰一蕕,十年尚猶有臭。

53東掩西遮 [ dōng yǎn xī zhē ]

解釋 謂左右遮掩,隱瞞真相。

出處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卷七:「別件事,或者有些東扯西拽,東掩西遮,東三西四,不容易說話。這做媒乃是冰人撮合,一天好事。」

54喬妝改扮 [ qiáo zhuāng gǎi bàn ]

解釋 喬:做假。喬妝:改變服裝、容顏。指化妝改變形象,掩飾本來的身份。亦作「喬裝打扮」、「喬裝改扮」。

出處 清·無名氏《劉公案》第12回:「我今要到十裏堡,喬妝改扮訪民情。」

55文過遂非 [ wén guò suí fēi ]

解釋 掩飾過失,順隨錯誤。

出處 宋·蘇軾《論時政狀》:「而近日之事,乃有文過遂非之風,此臣之所以憤懣太息而不能已也。」

56喬裝改扮 [ qiáo zhuāng gǎi bàn ]

解釋 改變原來外形,使人不認識他。

出處 郭澄清《大刀記》第八章:「繼而又道:‘來個喬裝改扮,分散突圍。’」

57遮掩耳目 [ zhē yǎn ěr mù ]

解釋 見「遮人眼目」。

出處 朱自清《執政府大屠殺記》:「聽說事後執政府乘人不知,已將屍首掩埋了些,以圖遮掩耳目。」

58掩瑕藏疾 [ yǎn xiá cáng jí ]

解釋 掩:遮蓋。瑕:玉上的斑點,比喻缺點。藏:隱瞞。疾:毛病,過錯。掩蓋缺點,隱瞞過錯。

出處 《晉書·涼武昭王李玄盛傳》:「至於掩瑕藏疾,滌除疵垢,朝為寇仇,夕委心膂,雖未足希準古人,粗亦無負於新舊。」

59矯情飾貌 [ jiǎo qíng shì mào ]

解釋 矯情:掩飾實情。掩飾實情,故作姿態。亦作「矯情飾行」。

出處 《魏書·恩涬傳序》:「夫令色巧言,矯情飾貌,邀眄睞之利,射咳唾之私,此蓋苟進之常也。」

60染須種齒 [ rǎn xū zhǒng chǐ ]

解釋 染須發,鑲假牙。以之掩飾衰老。

出處 宋·陸遊《歲晚幽興》詩:「卜塚治棺輪我快,染須種齒笑人癡。」

61東誆西騙 [ dōng kuāng xī piàn ]

解釋 指到處說謊詐騙。

出處 《孤本元明雜劇 東籬賞菊》第二折:「若論我,半個字也不識,若說道抵換官物,盜使印信,東誆西騙,天下絕魁。」

62藏頭亢腦 [ cáng tóu kàng nǎo ]

解釋 遮遮掩掩,不明不白。

出處 《朱子語類輯略》卷七:「鄉裏諸賢文字,以為皆不免有藏頭亢腦底意思,有學者來問,便當直說與之。」

63兩頭白麵 [ liǎng tóu bái miàn ]

解釋 比喻表裏不一,兩方麵討好。

出處 元 康進之《李逵負荊》第二折:「則為你兩頭白麵搬興廢,轉背言詞說是非。」

64列功覆過 [ liè gōng fù guò ]

解釋 羅列功績,掩蓋過錯。

出處 東漢 班固《漢書 陳湯傳》:「言威武勤勞則大於方叔、吉甫,列功覆過則優於齊桓、貳師。」

65聞雷失箸 [ wén léi shī zhù ]

解釋 比喻借別的事情掩飾自己的真實情況。

出處 《三國誌·蜀書·先主傳》:「是時曹公從容謂先主曰:‘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數也。’先主方食,失匕箸。」

66故作高深 [ gù zuò gāo shēn ]

解釋 本來並不高深,故意裝出高深的樣子。多指文章故意用些艱深詞語,掩飾內容的淺薄。

67飾垢掩疵 [ shì gòu yǎn cī ]

解釋 粉飾掩蓋汙點和缺點。

出處 《魏書·蕭寶夤傳》:「無不苟相悅附,共為唇齒,飾垢掩疵,妄加丹素,趣令得階而已,無所顧惜。」

68順過飾非 [ shùn guò shì fēi ]

解釋 謂徇私遷就而掩飾錯誤。

出處 《宋史·律曆誌》:「忠輔於《易》粗窺大衍之旨,創立日法,撰演新曆,不敢以言者,誠懼太史順過飾非。」

69溺心滅質 [ nì xīn miè zhì ]

解釋 指淹沒天然的心性,掩蓋純樸的本質。

出處 語出《莊子 繕性》:「文滅質,博溺心。」

70飾非掩醜 [ shì fēi yǎn chǒu ]

解釋 飾:掩飾;醜:醜惡。掩飾錯誤和醜惡的行為。

出處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五回:「多少輕薄浪子,皆以‘好色不淫’為解,又以‘情而不淫’作要,此皆飾非掩醜之語耳!」

71一熏一蕕 [ yī xūn yī yóu ]

解釋 熏:香草;蕕:臭草。比喻善常被惡所掩蓋。

出處 先秦 左丘明《左傳 僖公四年》:「一熏一蕕,十年尚猶有臭。」

72長傲飾非 [ cháng ào shì fēi ]

解釋 滋長驕傲、掩飾過錯。

出處 清·陳確《答張考夫書》:「怙惡不悛,長傲飾非者,古下愚不肖之流。」

73撒詐搗虛 [ sā zhà dǎo xū ]

解釋 指說謊騙人。

出處 明 吳承恩《西遊記》第一回:「祖師喝令:趕出去!他本是個撒詐搗虛之徒,那裏修甚幺道果。」

74訛言謊語 [ é yán huǎng yǔ ]

解釋 訛言:謠言。造謠說謊話

出處 元 無名氏《冤家債主》第三折:「俺孩兒也不曾訛言謊語,又不曾方頭不律。」

75矯飾偽行 [ jiǎo shì wěi xíng ]

解釋 矯飾:做作,掩飾。善於掩飾,行為虛偽。

出處 宋·陳師道《後山詩話》:「某公用事,排斥端士,矯飾偽行。」

76瑕不揜瑜 [ xiá bù yǒu yú ]

解釋 見「瑕不掩瑜」。

出處 西漢·戴聖《禮記·聘義》:「瑕不揜瑜,瑜不揜瑕,忠也。」

77抹粉施脂 [ mò fěn shī zhī ]

解釋 見「搽脂抹粉」。

78文奸濟惡 [ wén jiān jì è ]

解釋 掩飾奸詐,助長惡行。

出處 金·王若虛《論語辨惑》:「蓋其心術不謹,趨向一差,則要利盜名,文奸濟惡,皆學之力也。」

79飾情矯行 [ shì qíng jiǎo xíng ]

解釋 謂掩飾自己的真心本意,行為矯揉造作。

出處 明·天然癡叟《石點頭·貪婪漢六院賣風流》:「間有廉潔自好之人,反為眾忌,不說是飾情矯行,定指是釣譽沽名,群口擠排,每每是非顛倒,沉淪不顯。」

80竄端匿跡 [ cuàn duān nì jì ]

解釋 比喻掩蓋事情的真相。

出處 戰國 楚 屈原《楚辭 嚴忌》:「聊竄端而匿跡兮,嗼寂默而無聲。」

81遊辭巧飾 [ yóu cí qiǎo shì ]

解釋 用沒有根據的話多方掩飾。

出處 《三國誌·蜀書·諸葛亮傳評》:「服罪輸情者雖重必釋;遊辭巧飾者雖輕必戮。」

82矯情自飾 [ jiǎo qíng zì shì ]

解釋 矯情:掩飾真情。掩飾真情,自我粉飾。

出處 晉·陳壽《三國誌·魏誌·陳思王植傳》:「文帝禦之以術,矯情自飾,官人左右,並為之說,故遂定為嗣。」

©2024 hgcha.net 漢語查 郵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詞典、成語等漢語國學資料僅供參考,最終以新華字典、漢語詞典、成語詞典等書籍為準